當前位置:首頁 » 研究專區 » 牛津大學別墅宿舍

牛津大學別墅宿舍

發布時間: 2025-02-05 17:46:46

A. 如何像本地人一樣玩轉香港

很多內地遊客去香港旅遊都是去一些攻略上的熱門景點,人多然後行程也很趕。那麼大家是否知道香港本地人平常都玩什麼呢?下面我就教你玩轉一個不一樣的香港。

確實,香港是一個彈丸之地。當你站在維港邊,可以看完九龍和港島繁華的城區部分。其實這只是香港很小的一部分。香港市區被24個郊野公園和22個特別地區圍繞。這些郊野公園都是純大自然,自然到某處發生火災,唯一的滅火途徑是直升機投水球滅火。正是因為被保護得很好,郊野風景秀麗得會讓人愛上香港自然的這一面。

大部分香港人的周末是飲茶和行山。一家大小去爬山看風景野餐,或者坐船去某個小島,過一個悠閑的海島周末。在這些郊野行山徑中,最受歡迎的不是港片裡面經常出現的南丫島,而是西貢。

西貢區

西貢實際上是香港的一個區,在新界東。西貢區最熱鬧的地方是將軍澳,TVB總部所在地,離港島東非常近。而西貢墟,則遠離熱鬧地區,要坐小巴大巴翻山越嶺才可到達。西貢區跟香港其他城區不一樣,它大部分地區都沒有開發出來,就算是西貢墟的住宅樓,都沒有其他區那麼密集和高,天空都要開闊很多。街上隨處是街坊老店和小店鋪。這里可以買到新鮮便宜的水果,也可以淘到10蚊一本的英文原版二手書和二手CD。

香港的前身是小漁村,因為殖民地歷史原因,就算是小漁村,也是洋氣的小漁村。魚香肉絲炒飯,真的會吃到魚,還是咸魚;麻婆豆腐,除了沒有花椒和辣椒,其他作料都有。花店的老闆趁沒有客人光顧,戴著老花鏡在報紙的賽馬版上寫算勾畫,一張報紙密密麻麻寫得像答文科綜合的考卷。時不時嘆息一聲上一期賽馬錯過了那匹賭贏。

西貢的明星店鋪不少,最出名的還是你我他都知道的滿記甜品。西貢這家滿記甜品是總店。內地滿記的質素,吃過的都知道是怎樣的情況。來了這里,就一定要點一份正宗的榴槤忘返打個卡,順便感嘆一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大部分時光,這里都是閑適的。走在這里,甚至有一種在東南亞小城游盪的錯覺。對,西貢,名字都跟越南胡志明市舊稱一致。

西貢是吃海鮮的好地方,海邊到處都是海鮮酒家。最得意的還是賣海鮮的漁船,所有海鮮分類擺在小盒子裡面,整整齊齊,海鮮種類一目瞭然,估計最先用這種格仔的漁夫是處女座的。

遠離喧囂鬧市,深受各路富豪明星喜愛。在這兒看見過戴草帽開車帶郭藹明兜風的劉青雲,也碰見過遛狗都帥到驚天動地的吳彥祖。因為在海邊,很多豪華住宅區的賣點是無敵海景獨棟別墅門前帶遊艇泊位。有錢在香港真爽。

西貢到底有多美?有一座大學一不小心建在西貢,就被評為「亞洲最美大學」和「大學中的勞斯萊斯」——香港科技大學。在科大裡面,很多教室和宿舍都是180度無敵海景。

1.西貢的郊野公園

來了很多次香港的你知道嗎,香港有「十大自然勝景」。第一名是西貢的大浪西灣。海清沙幼,視野開闊。

「十大自然勝景」的前五名,西貢佔了三個名額。除了大浪西灣,還有萬宜水庫和浪茄灣。

游西貢還可以幾位朋友一起租一艘船出海游。有吃有聊有歌唱,到可以下水的淺灘,還可以穿上泳衣直接跳到海里游泳。

這風景要是在內地,絕壁要被印在人民幣上面。

當我把圖片發給朋友預覽,朋友說,你把這些圖P那麼漂亮,要是讀者去了,看到的不是這樣怎麼辦?哈哈,這些圖片都是手機拍的,並未經過精修。這里真的就這么漂亮。

2.萬宜水庫

萬宜水庫,美得超出中國國情的地方。如果有一天中國要翻拍《戒指王》或者《指環扣》,這里真的是一個不錯的取景地。

萬宜水庫雖然名為水庫,實際上是世界地質公園。這里有地質上的奇觀——六角柱石群。岩石因為地殼運動,形成了規規矩矩的六角形。個人覺得橫切面像洗臉盆涼粉用帶孔的罐頭蓋刮下了幾碗涼粉條後,剩下的那部分。80後有童年的吃貨應該都知道我指的是什麼。

萬宜水庫的水,干凈透徹,在陽光下呈現出不同層次的藍色。像小時候倒一盆清水,把用英雄淺藍墨水的鋼筆放進這盆水裡,看它慢慢地把水染成各種層次的藍。

周末,香港人喜歡來這里行山散步。空氣清新,安靜超脫,好像可以聽到自己的靈魂在唱歌。之前看豆瓣上面,一個女生就說她經常在冬天的周末,拿一本書坐在石頭上看書曬太陽。

光放圖,沒去過的人真不敢輕易相信這里離成都只有一千五百公里。

萬宜水庫與海相接,隔著堤壩,外面又是不同的天藍和海藍。

各位珍珠名媛在此盪奶自拍一張,放微博朋友圈:「早上在南半球醒來,濃濃的塔斯馬尼亞風情,美cry!」沒人會懷疑。

3.塔門島

知道這個島,是看一位香港朋友的Facebook,她召集朋友去塔門「探險」。看到「探險」兩個字,一下就勾起了好奇心。

去塔門島相比去香港的其他島嶼要麻煩一些。先到西貢,再從西貢坐船。政府的船是早上和下午兩班。有私營的快艇,幾個人平分下來,跟公共船差不多價格。

一上島,我伙呆:世外桃源!如果說萬宜水庫可以當仙境的取景地,那麼這里美得只能當伊甸園的取景地了。同行的小夥伴在英國生活了幾年,連連感嘆,這里的風景跟國外一樣。

去這里一定要帶好充電寶,風景太漂亮,手機相機根本關不了

到處都是野草野花。

塔門島又稱為「草洲」(Grass Isand)。草都是天然生長出來的,看上去整整齊齊,更像是人工植被。島上也是牛的天堂:吃不完的草,曬不完的太陽,吹不完的海風。

跟一位經常去塔門島朋友聊起,他說他每次去塔門島都會在島上露營。傍晚,夕陽余暉把整個小島罩在紫紅色光中;晚上,滿天星星,沿著階梯往上走,感覺自己是在走向星空。

以前小時候寫作文說美景,最高頻套句是:讓我流連忘返。在這里流連忘返是必須的,如果要說這里到底美得有多吸引人,也不過是美到了讓人忘記發朋友圈。

手機隨手拍:有藍天,有白雲,有山,有海,有草,有動物,有一對自拍的小情侶。在這里,自拍完全可以不用美圖秀秀。風景太美了,別人看照片時,根本不會注意你是眉清目秀還是歪瓜裂棗,全部注意力都被風景吸引。

塔門島上有很多漁家餐廳,都是漁民自家小店,菜品選擇性不多,性價比高。朋友強烈推薦海膽炒飯,新鮮一大盤只需港幣50幾蚊。

在塔門島的網站上看到這段文字:塔門村民,多以農耕、營商及捕魚為業,後期(五十年代末)漁船跟隨魚訊他遷,商人生意銳減,剛巧有股前往英國工作熱潮,青年人便乘搭郵輪大艙(船票最便宜),足要一個月航程,捱盡多少風浪,才有今日成就。最引以為榮者,乃是我村弟子能進入英國最高學府(牛津大學)者,近數年來也有三位,而取得大學學位者也有三、五十人。現時島上留下幾十位老年人,表面看來雖然有點孤獨,其實他們內心也有溫馨感受,鄰居彼此相識幾十年,天天見面,日日談天,互相關懷,彼此照顧,少見一日也會有失落感,其樂也融融。假日遊人眾多,島上名勝亦多,如塔門洞、呂字石、龍頸筋、打浪排等,而喜歡享受寧靜鄉間生活者,可在弓背山坡搭帳露營,當地治安良好,極少有罪案紀錄。

香港的城區部分確實不大,是因為香港的土地使用面積實際上只有7%,其他地方都是沒有開墾的郊野。全港任何一個地方,半個小時車程,就可遠離喧鬧,擁抱自然。因此很多香港人都會選擇郊區過健康自然的周末。

下次來香港旅行,抽一天去西貢吧。三大理由值得你去

1.不用坐長途機就可欣賞國外一樣的風景;

2.所有郊野公園一律不收門票,辦假學生證的錢都省了;3. 回歸自然,路邊相應大自然的號召不會被拍被鬧;

4.回去可以鄙視以為香港只有南丫島的人。

如何達到?

1.西貢墟

①92 西貢↔鑽石山鐵路站

②94 黃石碼頭 ↔西貢

③96R 鑽石山鐵路站↔黃石碼頭(只限星期日及公眾假期服務)

④99 恆安↔西貢

⑤99R 大學鐵路站↔西貢(北)(只限星期日及公眾假期服務)

⑥292P 西貢 →觀塘(創紀之城)(只限平日早上繁忙時間服務)

⑦299X 沙田市中心 ↔ 西貢

⑧792M 將軍澳站 ↔西貢

2.萬宜水庫

①西貢墟總站轉94號開往黃石碼頭巴士在北潭涌下車,沿麥理浩徑前往。

②於彩虹地鐵站/鑽石山地鐵站乘96R號(只在假日行走)巴士於北潭涌站下車,下車後,沿麥理浩徑前往。

塔門島

①西貢市區西貢墟總站轉94號開往黃石碼頭,轉船上島。

②96R 鑽石山鐵路站↔黃石碼頭(只限星期日及公眾假期服務)

B. 英國留學散記(2)——牛津大學

牛津城,這座始建於1167年、英國最古老、最著名的大學城,是一座舉世聞名的學術精英堡壘。它擁有無與倫比的各式大學建築群、紳士禮貌的氣氛。它在英國社會和高等教育系統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享有赫赫有名的國際聲望,世界很多的青年學子,都以能進牛津大學深造作為理想。

1209年,在牛津學生與鎮民的沖突事件(聖學者日慘案)過後,一些牛津的學者遷離至東北方的劍橋鎮,並成立劍橋大學。自此之後,兩間大學彼此之間展開相當悠久的競爭歲月。

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時常被合稱為牛橋(Oxbridge),它們一直是全英國乃至於世界級的頂尖學府和學界驕傲。

古老厚重的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和牛津布魯克思大學(Oxford Brookes):學院的古樸風格,無處不在地反映了牛津對待傳統的嚴謹態度和學術獨立性。它們曾培養出無數頂尖的傑出人士和政界要員,如:6位英國國王、英國十多位首相(其中包括格萊斯頓、艾德禮、撒切爾夫人和托尼·布萊爾,等)和美國前總統柯林頓。

近4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以及一大批著名科學家,也都畢業於這座頂尖學術聖殿。如:王爾德、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霍金,還有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詩人雪萊、作家格雷厄姆·格林、化學家羅伯特·波義耳、天文學家埃德蒙多·哈雷等。就連2001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維·蘇·奈保爾,也畢業於牛津大學英文系。

39所學院,圍牆相隔或相連。穿著學位長袍騎自行車的學生族、急匆匆趕去課堂的大學導師,還有,富有的大學城上班一族,組成了一道尤具知識層次的特殊風景線。

常春古藤掩映的方庭圍牆外、彎彎曲曲的街道上,也常常會遇到在古老店鋪里、書店裡,課余打工、做導購或送外賣的各國留學生。在街上,還不時看見,身著規范統一校服的華人中、小學生,與當地的同伴在一起,說說笑笑,背著書包,走在上學的路上。

蜿蜒的泰晤士河畔,坐落著繁華的城鎮、風景如畫的村莊和庄園別墅,其中最顯赫的是溫斯頓·丘吉爾的出生地布萊尼姆宮。

和其他歐美名校的「開放式校園」不一樣,牛津大學大部分學院是不對外開放的,甚至非本院系的學生也難進入。這跟牛津保守嚴謹的教育傳統和學術作風完全一致:精英聚集之地,不容流行和世俗侵擾!

我的語言學導師Steven,曾經的牛津博士生,又在這里的學院做過多年的教學。所以,有他幾次做我們的「高級導游」,真是一路暢通!

參觀牛津大學各具特色的每一所學院、每個著名的圖書館和每一座博物館,給人的震撼、吸引,都非同一般!

牛津大學城,城市與大學融為一體,街道就從校園穿過。街兩旁布滿古老的巨大四合院,每個四合院就是一所學院。

幽深學院里,處處是優美的中世紀建築散州談瑰寶——哥特式的尖塔建築,因此牛津有「尖塔之城」的別稱。很多學院的外牆上,爬滿了奇異的攀沿植物、嬌艷的爬藤玫瑰和曼妙的纏枝薔薇,為古典的建築增添了不少生氣。

學院都以修道院式樣來設計,而裡面往往都圈著美麗的庭園。每所學院均有其輝煌的歷史、神話般的建築遺跡。

最大最壯觀的基督教會學院(Christ Church)跡戚,是十三位英國首相、著名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以及多位著名哲學家、詩人和作家接受教育的殿堂、也是拍攝《哈利·波特》魔法學校的地方。

而莫德林學院(Magdalen College)則是牛津最富有、也最優雅的學院,這里不單有著名的中世紀禮拜堂,有自己出色的唱詩班,還養著自己的鹿群。學院曾經的學生,有奧斯卡·王爾德、桂冠詩人和著名的演員。

學院對面,是英國美麗而最古老的、為研究葯用植物而建的植物園(Botanic Gardens)。

默頓學院(Merton College),小巧、雅緻又富裕,是牛津早期三大學院之一,代表了學院布局的最早模式。頗為吸引人的民眾方庭也是最早的學院方庭。傳世佳作《指環王》的作者托爾金曾在這里任教,還出了文壇巨匠T·S·艾略特。

一定要去看看的,還有:拉德克里夫圖書館(Radcliffe Library),這個精心設計的圓形圖書館,最典型的牛津標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公共圖書館,也是該市最上鏡的建築之一。牛津大學圖書館(Bodleian Lⅰbrary) 是世界藏書量最大的圖書館之一。默頓學院(Merton College)的老圖書館,是至今仍在沖碰使用的最古老的中世紀圖書館。

我是愛極了這些圖書館,以及內設的小書店。連忙買下幾大本厚厚的裝幀別致精美的藏書,還有好幾枝鵝毛筆。如今,這些古董,只有在老電影里才看得到了。

導師Steven自豪地帶領我們,漫遊了他女兒曾經就讀過的法學院。這,也是牛津最古老、著名、出鏡率最高的學院了。自然,導師對他自己女兒的贊賞,不用說,一定是溢於言表:他的女兒,早已回到外公外婆的祖籍法國,找到了不錯的工作。不但替爸爸媽媽擔負起照料外公外婆的責任,而且,她自己也已經是一名出色的輕年律師了。

值得一看的還有:牛津當代藝術館(Modern Art Oxford)、牛津博物館(Museum of Oxford)、舉辦學院各類典禮和公演的謝爾登劇院(Sheldonian Theatre)、十五分鍾敲一次鍾那座高聳而一覽全市景色的卡法克斯塔(Carfax Tower),等等。我們為這些別具一格的建築風采、為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舉世無雙的藏品、精美的畫廊、雕塑、攝影作品和現代藝術,而感到深深的震撼!也會為這些博物館里定期舉辦的巡展和館內活動,感到別開生面和無比的有趣!

必須一提的是:和達•芬奇同時代的Giampietrino臨摹了一幅《最後的晚餐》,現為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收藏,懸掛在英國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Maudling College)禮拜堂上。這是一幅清晰版的《最後的晚餐》,後來,達.芬奇原畫的多次修復工作也是根據這個版本進行的。

只因為牛津獨特的古老和「古板」,更因為牛津神秘深厚學術氛圍的吸引,我們曾多次去牛津大學城,一座挨一座的學院地慢慢逛下去,去尋覓那些神秘中的典雅,去一次次看那幅《最後的晚餐》,一次次去那些存有無數「孤本」的圖書館查找資料,一遍遍去那些古老的書店購書,一條接一條街道地漫遊下去……

記得還有一次,導師帶我們去牛津大學,還帶我們去了牛津最古老的手工啤酒館,這是一家邊釀邊賣的啤酒館。真正的曲徑通幽之處。四周高高的石頭牆上,垂滿幾丈長的爬山虎,中間是一座小小的木房子,酒館里古舊而神秘。院里的古樹下,還有兩張石桌和分別圍著石桌的石條凳。導師請我們喝了酒館里最有名的苦啤。邊聊邊喝,說不盡的話題。一直從中午喝到下午,酒喝得恰到好處,輕飄飄的走路毫不費力。一路說說笑笑,不知不覺就走回城邊上的停車場。

司機開著車,導師叫我們在車上好好休息,一會就可以回到我們的學校了。

車上了高速公路,大家是靜下來了,但我閉著眼睛,還在回憶著一天的見聞,回味著苦啤的香甜。

是啊!苦啤可是越喝越甜!如今我還在回味,感覺更甜了……

C. UIC大學學費如何英語一定要很好嗎考UIC是否就不能考國家公務員UlC畢業生就業率如何發展前景如何

現在的學費是六萬元/學年
英語要求凡是高考總分達到我校在當地批次分數線的考生,報考英語(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方向)、英語(應用翻譯方向)、英語(現當代英語語言文學方向,2011年擬新增)、國際政治(政治與國際關系方向)、新聞學(國際新聞方向)專業的,其英語單科成績還須達到當地英語單科滿分值的73.3%或以上,即:英語單科滿分值為150分,則必須達到110分或以上,而英語單科滿分值為120分,則必須達到88分或以上;報考其他專業的,其英語單科成績還須達到當地英語單科滿分值的66.7%或以上,即:英語單科滿分值為150分,則必須達到100分或以上,而英語單科滿分值為120分,則必須達到80分或以上。
就業的話學校2010年畢業生約半數畢業生進入了多個國家和地區60多所海外高校深造,其中數百名學生進入了全球知名學府如美國杜克大學、美國波士頓大學、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英國牛津大學、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英國華威大學、澳洲新南威爾士大學、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等。

UIC畢業生還紛紛被著名跨國企業、國企以及政府和公共組織等機構錄用,如中國銀監局、四大國有銀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等。

2011年相關資料,僅供參考:
http://uic.e.hk/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439&Itemid=449
http://uic.e.hk/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6038&Itemid=268#

D. 如何評價馬雲

馬雲十分酷愛金庸的武俠小說,在那個充滿無限可能的武俠世界裡,他幻想自己就是仗劍天涯、懲惡鋤奸的大俠。以至於馬雲後來創立阿里巴巴公司後,各個辦公室都用武俠小說里的武林聖地作為名稱:「光明頂」、 「達摩院」、「桃花島」、「羅漢堂」、「聚賢庄」、「半山亭」、「俠客島」等等,甚至洗手間也起了充滿詩意的名字「聽雨軒」。馬雲有一間叫做「光明頂」的會議室,掛著金庸書寫的「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馬雲總是會給自己的團隊出一個又一個難題,讓他們覺得這個目標是不可能達到的,但是最終,在馬雲的帶領下,將這些目標變成一個又一個「小意思」。

阿里巴巴的員工曾經這樣形容過馬雲:他好像能讓我們把身體的潛能發揮到極限,每次制定目標,都讓我們以「啊」開始,而以「哇」收場。

在2001年年底的時候,馬雲提出了阿里巴巴下一個年度的目標是:2002年阿里巴巴要賺一元錢!到了2002年年底核算時,阿里巴巴輕松實現了這個目標,不但賺到了一元錢,還有大大的盈利。

在2002年年底開始為2003年設定目標時,馬雲提出2003年要盈利1個億。好多人拍著桌子反對這個目標,但馬雲堅持,不為所動。2003年年底,財務將公司的報表公布時,員工們徹底傻眼了,阿里巴巴真的完成了1個億的盈利,而且完成得還很輕松。

到了2004年的目標設定時,馬雲宣布這一年阿里巴巴要實現每天盈利100萬元!結果這個目標也實現了。到了2005年,馬雲提出的目標是阿里巴巴要每天納稅100萬元……

阿里巴巴創業之初,有些員工還不服氣要和馬雲打賭,可是馬雲的目標一次又一次實現了,阿里的員工只剩下對馬雲的尊敬和信賴。公司領導人的威望不是職務和權利賦予的,而是員工按照領導人的要求去做,就能實現領導人預定的目標,在一次次的預言和實現的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

E. 多倫多大學的書院制度

多倫多大學聖喬治主校的獨特的歷史與地理位置,使其不僅包含了美國大學開放與自由的學風,也融合了歐洲大學的嚴謹與傳統。多倫多大學的書院制度上溯到大學建校伊始,一直保留至今成為大學最為獨特的特徵。St. George的每一個書院都有著在Faculty of Arts & Science之下的獨特的學者與學生群體。
每一個Arts & Science的學生都隸屬於一個college的成員。無論你是住校還是需要commute(走讀),你的書院就像一個你很熟悉的鄰居環境,給你帶來也許你會認識一輩子的人們。
每一個學院都有著自己的文化並且給他們的學生提供著核心服務,包括學術、財務上的咨詢,住宿,新生入學指導(orientation),獎學金助學金以及社交聚集等。許多學生發現他們的學院是他們大學經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與英國牛津劍橋的書院制系統相似,多大主校區包含7所獨立的本科學院,3所神學學院及1所研究生學院。正如《哈利波特》里所展示的,書院是學生們生活的地方,包含了宿舍、圖書館、自習室及體育館等地,而不同學院的學生們卻是在一起上課的。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工程學院的學生不必申請書院,因為工程學本身就是單獨的學院。這些書院中,每所書院都有自己不同的歷史、特色及錄取標准。 概述:
Innis College成立於1964年,是多大內面積最小的college,位於多倫多大學中西部,是後期成立的直接隸屬於多倫多大學的college之一。Innis College的名字來源於加拿大政治經濟學家Harold Innis——staples thesis 的創始人。 Innis College致力於發展一個小范圍、多樣化的環境,是多大主校區內人數第二少的college,總人數少於2000人,學院內學生絕大部分為文理學院(faculty of art and science)的學生。從學院文化來說,innis 比較注重小規模社區的質量,居住在innis的同學要想在第二年繼續住在宿舍,需要准備2次全樓層的活動,而且Innis的宿舍是套間,需要與別人合用衛生間客廳廚房,如果性格比較內向並且遇到了生活習慣非常不同的舍友,例如經常周末開party(說實話,老外舍友至少一周一次party),innis的氛圍可能並不是非常友善。 交通:
Innis College Residence(IS),在St.George和SussexAvenue的T字路口處,旁邊則是Rotman商學院和Robart圖書館。在Innis College三樓有一個可以通宵學習且不會被檢查ID的學習小走廊。 食住:
沒有食堂,不強制買meal plan。但因為每個suite都有廚房,所以偶爾也會在自己房間給自己做飯。Innis是4到5人的一個suit。公用廚房、健身房、commonroom、gaming room、琴房。有很多party。一樓的meeting room在平時沒有人用在開會時是可以當作自習室來使用。 生活體驗:
有大家庭的感覺。結交一輩子的朋友。 概述
New college是在Victoria, Trinity and St. Michael』s College聯合之後第一所多大自己創建的學院,創建於1962年。常見的誤解是New College是多大最新的college,而實際上New college的起名叫new college並不是因為學院新,而是因為new college的原名是new king』s college(king』s college是多大的原名)而後簡稱為new college,不少人也認為這是模仿牛津大學的學院命名。New college位於多大西南角,緊貼著spadina ave(唐人街)。New college是多大內最大的college,共有4500餘人,其中1000餘人為大一新生。New的學生主要為文理學院,但是工程學院的學生也非常多(相比較別的學院),而文理學院中的life science的學生在new也有一個比較大的集中。 交通
40 Willcocks St, Toronto, ON M5S 1C6 位於多大西部,近士巴丹拿道。離主要健身房AC,核心教學樓SS 5min以內慢步距離。 食住
residence:3個,分別是45 Willcocks(多大內最新的宿舍,2003年建成);wetmore;wilson。宿舍房間為單人間和雙人間,每層樓共用洗衣機、烘乾機、與衛生間(含浴室)、廚房。男女混住的樓層就必須男女共用衛生間、浴室。雙人間採用酒店的形式。
圖書館:ivy library,除了45 Willcocks以外的宿舍與其是連通的。
食堂:總體評價高。 總體體驗
從學院文化上來看,new注重大且多元化,在這里可以看見全世界各地各種各樣的學生,有點大熔爐的感覺,但是與對應的缺點就是學院對每個人並不是非常關心(也關心不起來),而且也會有環境很雜的感覺,尤其是宿舍男女共用衛生間、浴室等。從背景上來看,New College的中國學生非常多,可以輕易在new找到小團體的感覺,因為基數大,不管什麼專業在這里都能找到一起學習的夥伴,這點對於學工程以及life science的同學尤為適用。 概述
創立於1852年的聖邁克爾學院是多倫多大學最古老、最具宗教氣氛的學院之一。 由於其創始人為法國阿諾奈地區的羅馬天主教管轄的巴斯利安教會, 且一直注重著羅馬天主的傳統的維系,所以即使時至今日,在聖邁克爾學院,除了滿地的松鼠以外, 羅馬天主的宗教氣息也是無處不在的。SMC(St. Michael』s College的簡稱)甚至自帶一個研究生神學院, 位於其旗下的聖巴塞爾教堂位於Brennan Hall旁, Sobara Hall北面。 交通
位於校園東邊,去中心樓需要穿過queen's park, 然而SMC離多倫多著名的商業街Bay Street、Yonge Street僅僅幾步之遙,周末或者放假輕輕鬆鬆享受多倫多這座城市帶來的繁華。 食住
聖邁克爾學院吸引眾多申請者對其投橄欖枝的原因一部分是因為他的Historical House宿舍樓是古典別墅。St Michael 』s College包括Elmsley, Queen』s Park, Sobara以及Historical House四棟宿舍樓。其中Historical House有兩棟樓,House 96和House 2(同一棟別墅)為男生寢室,而House 6和House 8則為女生寢室。 SMC每棟宿舍樓大多數為雙人間,每層樓享有一個衛生間和浴室,床與床之間有隔斷,除Townhouse外房間大小幾乎一樣。另外別墅1樓和3樓有單人間。
SMC的食堂為Canada Room, 位於Brennan Hall二樓. Brennan Hall為SMC的中心區域, 離所有宿舍距離相等(步行約1分鍾),味道中規中矩。 總體體驗
聖邁克爾學院最大的硬傷是其地理位置, 雖然其住宿生大多為文理學院本科生, 但是其離文理學院主要上課教室和bookstore較遠, 步行需約12-14分鍾, 並且需要橫穿Queen』s Park(不橫穿公園路程多3~4分鍾), 在冬天和深夜會帶來危險和不便, (尤其是在冬天的深夜) 但從另一角度看, 聖邁克爾學院的偏遠位置也有自己的優勢, 遠離多倫多大學嘈雜的環境, 在一個飄雪的冬天自己一個人在房間內泡一杯熱巧安安靜靜的看書也不失為一種大學生活的樂趣 概述
Trinity是多倫多大學歷史最悠久的學院之一(1851年成立,一共1800成員),建築古典而且人少安靜,如果喜歡幽靜舒服的環境的話,Trinity一定會很適合你。Trinity同時也是中國人最少的學院,如果想更多的結交白人朋友並且鍛煉英語的話,Trinity也是一個好選擇。而且Trinity的名字聽起來也非常的學術。 交通
地理位置非常好,幾乎處於所有主要地點的幾何中心,不管是去哪裡,步行都可以控制在5~10分鍾內,有效解決懶惰的問題。 食住
主樓相對比較老舊,但設施卻比較齊全。喜歡安靜的同學可以選擇「3rd floor body」,對於愛好學術的同學是個好的選擇。具體的樓層安排是1個區域有16間房,對應一個大的洗手間,格局和一般的酒店非常像。洗手間配置是4個隔間+4個浴室,平均來算是4人1個浴室,衛生間的私隱度相當高。洗手間每天都會小清掃,每周末會大清掃。Trinity的管理基本是放任主義,沒有任何門禁,帶朋友進入宿舍也不需要sign in,這點和大部分college不一樣,非常方便。主樓和St.Hildas都分別有自己的食堂。特色是formal dinner。Formal Dinner的時間是6~7點,這個時候需要穿著college特有的學士黑袍才能進餐。 總體體驗
學霸之路,大部分都是以Distinction or High Distinction畢業並走上通往全世界的職業或研究生之路 有很多名人:Malcolm Gladwell, filmmaker Atom Egoyan, businessman the late Ted Rogers, former Governor-General Adrienne Clarkson, and Canada's ambassador to Washington Michael Wilson. 在這兒任職過的人Robertson Davies and Margaret MacMillan, the College's former Provost. 概述
維多利亞書院(Victoria College)前身為創建於1836年的Victoria University,原址在安大略省Cobourg市,在1890年與多倫多大學聯合成為多大的一部分。Victoria University原有Arts, Science, Law, Medicine, Theology五大學院,在與多大聯合後,只保留了Arts and Science與Theology(Theology已發展為Victoria College內部的Emmanuel College),而Law與Medicine分別與多大的法學院與醫學院結合。Victoria College是多大七大書院中最具傳統風貌的書院之一,具有人文情懷,且十分注重學生體驗。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Victoria College都有著大量珍貴的資源供本院學生使用,是多大最好的college之一。 交通
位於多大St. George校區東北角,Museum地鐵站附近。雖然與main campus距離較遠,尤其是理工上課區域,但大量的人文社科課程都設在Victoria College。 食住
維多利亞學院食堂——Burwash dining hall,和其他很多有meal plan的college一樣,是自助餐。Victoria College一共有五棟宿舍樓,分別是Annesley Hall(全女生,一樓有common room,很安靜,可自習,有琴房,很有復古感,據說曾經失火,是仿建的;半層樓的學生共衛浴房);Upper Burwash Hall and Lower Burwash Hall(古典風,有1-3人房間);Margaret Addison Hall (較為現代,以party多出名,basement有4、5間琴房較安靜);Rowell Jackman Hall (離食堂、圖書館近,噪音不大。格局是3-7人一個suite)。 總體體驗
維多利亞書院提供的學生資源與學生活動場地在全多大是數一數二的。整體氣氛偏人文,不重理工(雖然有不少學生是理工學生)。注重傳統與人文精神的liberal arts college,在龐大的多倫多大學校園里,維多利亞書院努力為每一位學生營造家的氛圍。 概述
是多大較為新同時很受歡迎的學院,著名的Rotman商學院項目就坐落於此,為學生提供一個溫暖的學習環境。學院以古典與現代建築交融為特色,有著2個庭院、咖啡廳、自習室、電腦房與會議室,融合著維多利亞的風格。WDW支持學術成功與積極參與校園社區生活。 交通:
在Bloor與St. George的交匯處,是多大dt校區的西北口大門處。交通便利,舉步既是st. george車站,為走路生提供很好服務。rotman的專業課教室就在woodsworth residence的地下室,甚至不用出室外就能直接從宿捨去教室。從ww到robarts library只需沿著st george往南步行五分鍾,到ss只需八分鍾不到。 食住:
是多大最高大上最新的宿舍之一,是一棟17層的玻璃樓,位於多倫多奢侈品一條街bloor st和多大教學樓集中區st. george的西北角。官網定義為最時尚的提供私人房間、公用廚廁的公寓大廈。以內包平台為特色(類似法國巴黎的市中心住房),並有著24小時安保,急速網路連接,健身器材、空調、現代洗乾衣服務。在每一個suite里有四/六間房間、兩個儲物間、一個廚房、一個commom area以及兩個洗手間,這種形式的宿舍既給每個同學留有個人空間,又有室友讓你不感孤單。每一層都配有common room,平時也是study room。幾乎每隔一兩周dorm都會在此組織一次樓層會議,促進大家的交流。客人必須在你的陪同下登記才能進去宿舍除了每年開學的frosh week,ww在平常還會舉辦k歌大賽,時裝秀,看電影,萬聖節等活動。 總體體驗:
高調奢華是最佳形容詞,美女如雲也非傳聞。古典與現代的結合。生活較為便利舒適。 概述:
University College, 簡稱UC, 多大最古老的College,沒有之一。如果要說沒有UC就是沒有UofT,那也是實在不為過。1856年的秋天開始建造。三年後的秋天,她首次對學生們開放了。那時候,多倫多總人口僅僅為30,000,也算是名副其實的「土狼鎮」了。1890年2月14號,一年一度的學生舞會之夜 - 發生了火災。當時,在東南角一盞煤油燈倒在了地上,火苗迅速摧毀了大部分的內飾。雖然如此,Croft Chapter House和建築的石結構得以較好的保持。學生,教師,多倫多市民和政府的社會立即重新建設,使其恢復最初樣貌。1968年,學院被加拿大政府指定為國家歷史遺址。 交通:
校區中心,距離萬年不倒Robarts Library非常近。從college路上的校園主門[類似國內大學如清華等的南門],有一條很美的大道,鋪著打磚塊,遠望進去,透過一個綠草如茵的大操場便是UC的主樓。 食住:
Sir Daniel Wilson Hall(73 St. George Street, Toronto, ON M5S 2E5)容納200個單獨學生宿舍,分為6個不同「house」: McCaul, Loudon, Hutton, Wallace, Taylor, and Jeanneret.直通食堂,冬天的福利啊。男女混住,舍管大媽攔都攔不住。更何況沒有舍管大媽這一職位。較舊,據說有老鼠。Morrison Hall(75 St. George Street, Toronto, ON M5S 2E5)最新宿舍樓,外觀高大上,分為5個不同「house」: Landsberg Lewis, Bratty, Langley, Perron, and Wolfe.容納270單獨學生宿舍。直通UC食堂和 Cafe Reznikoff.Whitney Hall (85 St. George Street, Toronto, ON M5S 2E5)外觀古老,分為4個不同「house」: Ferguson, Falconer, Cody and Mulock.容納250單獨和雙人學生宿舍 總體體驗:
作為歷史最悠久的學院,就一個詞-文化底蘊深。看喜好了,運氣不佳被分到舊的建築里也不要來埋怨這兒的詳解。感慨一輩子一回的好運氣吧~畢竟是百年前就存在著的,也許能找到些古物。 Knox College 諾克斯學院
Regis College 瑞吉斯學院
Wycliffe College 威克利夫學院研究生學院
Massey College 梅西學院

熱點內容
斯圖加特大學專業 發布:2025-02-05 20:47:06 瀏覽:403
大學生對自我的認識 發布:2025-02-05 20:46:14 瀏覽:808
中國好聲音大學生 發布:2025-02-05 20:25:37 瀏覽:936
福建師范大學自然地理學考研復試 發布:2025-02-05 20:25:34 瀏覽:604
中人民大學大學宿舍環境人人介紹 發布:2025-02-05 20:22:58 瀏覽:234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博士招生 發布:2025-02-05 20:06:03 瀏覽:986
美國大學熬夜 發布:2025-02-05 20:01:37 瀏覽:718
布蘭代斯大學研究生院 發布:2025-02-05 19:57:27 瀏覽:504
濟南大學歷年專業錄取分數線 發布:2025-02-05 19:48:29 瀏覽:45
西南大學2015各專業 發布:2025-02-05 19:35:48 瀏覽: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