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研究專區 » 英國劍橋大學宿舍

英國劍橋大學宿舍

發布時間: 2025-02-06 18:41:02

⑴ 在劍橋大學 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劍橋大學是一所位於英國劍橋市的世界頂級研究型大學,亦是英語世界裡第二古老的大學。劍橋大學為世界上最傑出的大學之一,其為書院聯邦制大學,也是眾多學術聯盟的成員之一,也是英國的一所金三角名校。其也是誕生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高等學府,共有90名諾貝爾獎得主現在或曾經在劍橋大學學習或工作。劍橋大學擁有如此多的榮譽,那麼在劍橋大學里學習,將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
分享過牛津,怎麼能落下劍橋。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學者對劍橋大學的就讀體驗有什麼樣的回答。
作者丨Chris Xia超現實系秋葉原地下偶像。
在這個英國東部的小鎮上,我是典型的「非土著」,不僅本科不是在劍橋讀的,連碩士都不是。師姐讀完博回來做博後,和她聊天的時候她說:「當時導師和我說我們拉來了一個UCL的學生,我還覺得有點驚訝呢。」而對我來說,來到劍橋,是一個新的開始。
剛申請的時候,只知道我導師是這一行里數一數二的領軍人物,除此之外,不管是學院制也好還是什麼其他的問題也罷,一概不清楚,所以是看我導師在哪裡就選了同樣的學院。結果我導師在Newnham做fellow,我就陰差陽錯地到了一個都是女生的學院里,又陰差陽錯地選了剛好在自己系對面的宿舍。
之前在大城市的不信神的學校里散養慣了,無拘無束,沒有任何需要注意的事項,所謂「英國的傳統」也不過是一些寫在書本里的定義。剛剛接觸劍橋的時候,最直觀的印象是秋季學期不叫秋季學期,而是叫Michaelmas,春季學期不叫春季學期,而是叫Lent。來了之後才知道,原來到劍橋,學院的歸屬感有時甚至強於院系的歸屬感,而除了每天關在圖書館里做研究之外,還有更多奇妙的世界。而我也是從零開始,就像一點點熟悉自己的課題一樣,一點點學習如何在這個大環境下過日子,畢竟已經過了什麼都覺得新鮮的本科生的年紀,需要花點功夫來適應新的環境了。
學院制(College)自然是劍橋(以及對門牛津)最大的特點,不過對本科生和對研究生來說,學院的意義稍微有點不一樣。我室友是劍橋的老土著,本科三年、碩士一年,目前已經在劍橋呆到第五年,五年都是在Newnham,很多關於劍橋的本科生的情況,我都是從她那裡聽說的。按照她的說法,在本科生錄取的時候,學院有最終的決定權,就算你成績再好,學院該不要還是不要,被收到了學院里,選什麼院系就是學生自己的事情了;而到了碩士和博士,則是院系(Faculty and Department)說了算,如果導師拍板願意收你,那麼學院的分配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所以,對於本科生來說,選學院就像是投胎一樣,投好了胎的話,以後的前途也不會很差,有學院名聲的加持,找工作也很方便,大家自然願意往大院、名院去走;而對於研究生來說,看自己要去哪個學院,主要是看和自己的導師關系是否密切,我們系裡的博士生比較集中的學院基本都有系裡的老師在做fellow——當然我們院是個例外,因為我們院只收妹子,而我導師的一半研究生都是漢子。
我當時圖方便,就住在了學院里,離我導師辦公的地方只隔了一棟樓,可以方便地去圖書館看看書,去食堂吃個飯,在後花園走一走。對於研究生來說,我們學院的很多社交活動也都是靠「飯」聯系起來的:學期里的每個周二都是免費的Graate Dinner,所有的碩士生博士生都可以湊到一起來吃飯,相當於是自助;學期里定時(大概是一周兩次)舉辦formal hall,就是所謂的正餐,可以邀請外院的guest,本院學生需要穿袍子出席,外院學生則需要穿正裝。我第一次去formal hall的時候不知道所需的dress code,所以直接穿了正裝,結果到了會場一看大家都穿袍子,嚇得我差點縮到角落裡面去,結果被我導師揪出來說「下回記得穿袍子」;上個期末的時候終於想起來借了一件袍子去Peterhouse的formal hall,然後我導師看見了說「啊Chris你終於記得了」……
每年六月份是劍橋的May Week(請不要問我為什麼是這個樣子,因為我們都會說「十月革命還在十一月呢」……),各個學院會舉行May Ball或者June Event,總之都是差不多的活動:在花園里搭個棚子,大家唱歌跳舞喝酒玩游戲high個通宵。Newnham的June Event是兩年一次,在後花園里鋪一塊地方,漢子們穿著小西裝,妹子們拖著曳地小禮服,在草坪上亂七八糟地跳舞;更大的學院(比如Kings和Trinity)會專門裝飾一下花園,搭上各種娛樂設施,請樂隊來助興,甚至半夜放禮花,門票也貴得嚇人。May Ball的服飾要求至少是semi-formal(也就是Black Tie),不過聽FAMES的師姐說今年Kings是化裝舞會,大家一個個打扮得都跟倫敦地鐵工人似的就過來了。
對於研究生來說,另外一個有趣的活動是各個學院的Supervisor Garden Party;如果你做了這個學院的學生的助教(這里叫Supervisor),那麼會收到來自學院的邀請,可以去他們那裡吃吃喝喝。我這次沾FAMES各位師姐的光,去Trinity的Garden Party玩了一圈,吃到了非常好吃的蝦和三文魚的沙拉,據Trinity自己的學生說平時是吃不到的,連May Ball都吃不到。
好吧,說了很多玩的,那麼再說說我們的日常課程。
PhD study at Cambridge is intellectually demanding and should be undertaken only by those who have the necessary level of attainment and motivation to pursue research or advanced study at the highest level of scholarship. In addition, graate students in Cambridge are expected to have the capacity, and enthusiasm, for organising their own research and to work largely on their own initiative.
上個學期,就我到底要研究什麼這個問題,我和我導師在幾次碰面中都在討論這件事情,我記得她是這么說的:「在這里,我們絕對不可能讓你就研究一個現象,做一個描述性的研究,這樣的論文在劍橋是絕對無法通過的;你必須要提出新的東西,大家之前根本沒想過的問題。我可不會接受你說去研究漢語裡面的花花草草之類的。」
有時候我看著圖書館里的出版的書,以及網上下載到的其他學校的論文,就在想:這些書也不過是研究一些「常規現象」的東西,甚至只是現有理論的總結,可是它們就能夠順利通過畢業答辯,讓撰寫者拿到博士學位;我在這里每周要讀兩本書寫兩千字的閱讀匯報和分析,一個學期下來把他們四年涉及到的所有理論就都讀完了,這是一件多麼不公平的事情啊。
但是我導師說的對。就是因為我們在劍橋,我們要做的是全英國、全歐洲乃至於全世界最頂尖的事情,要研究的是其他國家、其他學校的人都沒有想到的東西,至少在這個領域是這樣的,要想到所有人的前面去。如果我們不這么做的話,劍橋也就不能成為大家所說的劍橋了。甚至,在這樣一個我會感到「讀博也是有點困難的」的地方,才是一個真的適合於做研究的地方,因為研究本身就不是一件輕松愉快的事情。
除了常規的科研以外,博士生的另一大任務就是去給本科生做助教。我還沒獲得能做本科生supervisor的機會,因為還沒有注冊成功,不過之前系裡培訓本科生助教,我也去聽了一回培訓課。聽其他的師兄師姐說,本科生們的提問特別多,因為他們從來沒接觸過我們這一行,總是會想「那麼這個問題該怎麼處理呢」,恨不得你能解答他們的所有問題。我二師姐說,「感覺他們問我問題也能推動我去查書」,大概就是這樣的感覺吧。
」在牛津大學 (University of Oxford) 就讀是怎樣的體驗?「裡面,有人說「太多人說英國留學現在渣渣了,百年名校不創新,圖書館圖書版本陳舊,不是留學的好選擇」。我只能說,別的學校我不敢說,在劍橋(以及UCL)都不是這回事。
在我們這方面,大家研究的課題只有你想不到的——你想過罵人有什麼學問么?我小師兄在做這個。你想過學漢語的英國人如何理解「我也是」這樣的說法么?FAMES的師姐在做這個。你想過漢語里不同的「我」會對表意產生什麼影響么?我們組的新課題就是這個。
所有的書籍、論文、資料庫都在不斷更新,不僅是英語的書,你想研究什麼樣的語言、宗教、文化,都能找到歷史的和當前的原版文獻。主圖書館的書排架overflow情況極其嚴重,不得不把很多書關起來只能先申請再借出,因為得要館員幫你去大藏書庫里去找;我們院的圖書館是有我導師在盯著,所以基本和她方向相關的書不管新的舊的都能找到;系裡的圖書館的書相對舊一點,大多數用作課本,不過網路類的書籍則是很全面的。總之,你要找一本書,一篇文獻,在這所學校里,總會有個角落能讓你找到的,不太可能會出現「一點資料都沒有」的狀況。
住在這個小鎮上,其實也沒什麼特殊的,有時的確還會懷念倫敦那種熱鬧的氣氛,比如說我一直很怨念這里沒有Uniqlo。城裡公交並不多,特別是Sidgwick校區附近更是罕見,一般的出行方式以自行車為主,考試期間經常能看到有人穿著袍子騎著自行車呼嘯而過;像我這種不會騎車的傢伙,一般是走著去超市和其他商場(去系裡實在是太近了,過一條馬路五分鍾就可以到),如果帶著大行李去火車站和汽車站的話,就需要找計程車了。
唯一感覺奇怪的地方是,過了復活節之後,河裡的船開始多了起來,遊客們也逐漸變得比學生還多了。有時走在街上,聽到導游拿著小話筒說「這里曾經是×××呆過的地方」,總會有一種莫名的隔膜感,就好像他們所參觀的和我在的是兩個不同的地方似的。

熱點內容
上海復旦大學傳統文化教授 發布:2025-02-06 21:42:10 瀏覽:465
大學生勵志的歌 發布:2025-02-06 21:37:51 瀏覽:838
江蘇設計專業的大學 發布:2025-02-06 21:36:49 瀏覽:43
哪所大學的電氣專業好 發布:2025-02-06 21:25:14 瀏覽:603
長沙理工大學扔考研資料 發布:2025-02-06 21:12:37 瀏覽:274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專業 發布:2025-02-06 20:47:38 瀏覽:51
山西醫科大學葯物分析考研科目 發布:2025-02-06 20:33:07 瀏覽:865
研究生大學生回家種地 發布:2025-02-06 20:32:57 瀏覽:315
利福尼亞大學希格教授 發布:2025-02-06 20:28:19 瀏覽:34
本校學生如何聯系研究生導師 發布:2025-02-06 20:20:29 瀏覽: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