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❶ 重慶醫科大學附二院簡介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是一傢具有重要科研實力的醫療機構,它被認定為國家葯物臨床試驗機構,設有包括病毒性肝炎、超聲工程、超聲影像學等多個專業組。醫院內設有重慶醫科大學病毒性肝炎研究所、重慶醫科大學超聲工程研究所及與國家教育部和重慶市共建的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專注於傳染病學等領域的研究,其中傳染病學更是國家級重點學科。
在學科建設上,醫院擁有婦產科學在內的12個重慶市重點學科,以及9個市級醫學中心,如重慶市肝病治療研究中心,致力於提供高水平的醫療服務。近年來,醫院科研成果顯著,成功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鮷計劃'、鰥計劃'等多個高級別課題,累計獲得科研經費3367萬元。這些努力為醫院贏得了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眾多科技獎項,展現了其在科研領域的領先地位。
作為中國西部歷史最為悠久的醫院之一,重慶醫科大學附二院正在積極轉型,努力打造成為重慶CBD的標志性城市醫院。此外,醫院還規劃了江南國際醫院的建設,旨在進一步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向著國內一流醫院的目標穩步邁進。以上信息均來源於網路地圖,具體信息以官方數據為准。
(1)重慶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擴展閱讀
該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為一體的國家三級甲等醫院。前身為始建於1892年的「寬仁醫院」。醫院現有床位1200張,年門診量70萬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2萬人次。擁有價值2億多元的現代化醫療儀器設備,有54個臨床、醫技科室。醫院現有在職教授、副教授224人,有博士學位點25個,碩士學位點27個,並設有臨床醫學博士後流動站;有博士、碩士生導師100餘名,每年培養博士及碩士研究生150餘名。有一批國家「百千萬」人才計劃第一、二層次人選、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等知名專家。
❷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介紹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是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為一體回的國家三級甲答等醫院。前身為始建於1892年的「寬仁醫院」。醫院現有床位1200張,現有在職教授、副教授224人,有博士學位點25個,碩士學位點27個,並設有臨床醫學博士後流動站。
❸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二院屬於什麼等級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是三級甲等醫院。
醫院地址:
中國重慶市臨江路74號。
歷史沿革:
1952年7月,醫院被列為重點工作醫院,改名重慶市川東第一人民醫院;
1953年1月,更名為四川省川東人民醫院,直屬四川省衛生廳領導;
1955年2月,醫院交重慶市衛生局領導,同年7月,更名為重慶市第四人民醫院;
1958年5月,重慶市第一門診部並入成為醫院第二門診部;
1959年4月,全院醫務人員通力合作,連續作戰,成功搶救了英雄民警陳仲良的生命;
1976年,醫院外科醫師高根五採用自身頸內靜脈及人造血管作腸系膜上腔靜脈——下腔靜脈間H搭橋手術治療門脈高壓症獲得成功。屬國內首創;
1978年,醫院相繼成立了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傳染病學等12個教研室、40個專科和肝炎、內科、婦產科3個研究室;
1979年,婦產科凌蘿達教授在國內率先提出「頭位難產及頭位分娩評分法」;
1981年,泌尿外科對腎性高血壓、左腎動脈狹窄患者成功施行了左腎自體移植手術;
1984年6月,全國肝炎攻關工作會議在醫院召開;
1985年,醫院更名為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是年6月13日經四川省高教局批准,成立重慶醫科大學病毒性肝炎研究所。
特色科室:
血管、腹壁外科、婦產科、生殖醫學中心、老年病科、腎病風濕病科、變態反應科、整形美容科、口腔科、呼吸內科、急救部、胃腸肛腸外科、泌尿外科、麻醉科、耳鼻喉科、海扶腫瘤中心、康復理療科、皮膚科、中醫科、胸心外科、眼科、腫瘤科、血液內科、神經外科、骨科、三腺外科、肝膽外科、內分泌科、消化內科、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感染病科、輸血科、葯學部、中心供應室、超聲科、核醫學科、病理科、放射科、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