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研究生院郵箱地址
⑴ 重慶大學研究生院在哪外國語學院,具體地址,謝謝。
重慶大學研究生院在重慶大學A區,具體地址是重慶市沙坪壩區沙坪壩整街174號。外國語學院在虎溪校區,具體地址是大學城南路55號。
⑵ 重慶大學研究生院在哪給個重慶市大地圖。。
重慶大學研究生院在重慶市沙坪壩區沙正街174號。
⑶ 重慶大學研究生院招生咨詢電話
聯系電話:023-65105286、023-65102374
聯系部門:重慶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
通信地址:重慶市沙坪壩區沙正街174號重慶大學A區重慶大學研究生院研招辦
工作時間:工作日08:00-11:30,14:30-17:30
郵政編碼:400030
重慶大學研究生院重點學科介紹:
1、世界一流建設學科:機械工程、電氣工程、土木工程;
2、國家重點學科:機械工程、電氣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精密儀器及機械、材料學、工程熱物理、城市規劃與設計、岩土工程、采礦工程、技術經濟及管理;
3、重慶重點學科:機械工程及自動化、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建築學、土木工程、信息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工程管理、工商管理、測控技術與儀器、生物工程、城市規劃、市場營銷、采礦工程、軟體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工程、車輛工程。
⑷ 重慶大學研究生招生網離江蘇徐州有多少公里
重慶大學研究生院在重慶大學A區校園研究生院,地址:重慶市沙坪壩區沙坪壩街道重慶大學A區校園。距離江蘇徐州大概1467公里。
(4)重慶大學研究生院郵箱地址擴展閱讀
到2018年,學校有經濟學、法學、理學、工學、管理學5個學科門類招收博士研究生,除軍事學、農學以外的11個學科門類招收碩士研究生。
1985年學校被批准為全國首批招收工程類型碩士研究生試點學校,1993年成立重慶大學葛洲壩研究生分院,由廠校聯合培養研究生,並相繼在嘉陵集團、攀枝花鋼鐵集團、西昌衛星發射基地等國有大中型企業及國防軍工業單位建立了工程碩士培養基地。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已連續與我校合辦多個工程碩士班,在嫦娥奔月衛星發射中,發射場從上到下幾乎所有技術骨幹全是我校培養的工程碩士。
2002年,學校成為全國首批試點EMBA(高級管理人員MBA)的33所院校之一,與此同時也是全國首批試點軟體工程領域工程碩士招生學校之一。學校於2002年成為教育部首批啟動資助開展「研究生教育創新工程」試點的高校之一,於2010年被確定為研究生專業學位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單位。
至2018年,學校已連續8年獲得教育部研究生創新計劃資助,並建成了以「培訓引導、研發實訓、團隊培育、競賽提質、空間孵化」為主線,以研究生創新實踐基地為主體,以研究生科學技術協會、重慶市研究生科慧眾創空間、《中國研究生》雜志重慶通聯站為支撐的研究生創新創業實踐教育平台,在研究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上取得了顯著成效。
⑸ 重慶大學研究生院數學專業在哪個校區
重慶大學研究生院數學專業在虎溪校區,具體地址是重慶市沙坪壩區大學城南路55號。
⑹ 怎麼在重慶大學研究生院看招生目錄
考生可以直接登錄重慶大學研究生院,在該頁面點擊招生信息,然後進入,找到通知公告後,查找相關的招生目錄文件,如果考生沒有發現,則點擊該通知公告框架的右下角更多選項,進行翻頁查找,就可以得到相關信息了。
因受網報系統部分欄位長度的限制,專業目錄中某些考試科目、備注的復試科目、同等學力等加試科目部分內容及其他內容可能被省略,請各位考生仔細查閱重慶大學的《專業目錄》中相關專業的詳細內容,不明之處請咨詢所報考學院。
重慶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工作日08:00-11:30, 14:30-17:30)
聯系電話023-65105286或者023-65102374
研招網址:http://yz.cqu.e.cn
通信地址:重慶市沙坪壩區沙正街174號重慶大學A區 重慶大學研究生院研招辦
郵編:400030
⑺ 重慶大學郵寄地址是什麼
重慶大學共分為四個校區。其中A、B、C校區是老校區,D區也就是虎溪校區在大專學城。屬
重慶市沙坪壩區沙坪壩正街174號(A區)郵編:400044
重慶市沙坪壩區沙北街83號(B區)郵編:400045
重慶市沙坪壩區渝碚路131號(C區)郵編:400030
重慶市沙坪壩區虎溪鎮傑青大道重慶大學虎溪校區(D區)郵編:401331
(7)重慶大學研究生院郵箱地址擴展閱讀
師資力量
截至2016年3月,重慶大學在職教職工5300餘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7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0人,「973」首席科學家3人,國家特支計劃人選4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70餘人,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3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入選者22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2人。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20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4人,國家「四個一批人才」1人,部、市重人才工程人選240餘人,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教師及其他專業技術人員2000餘人,博士生導師600餘人。[19][2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3個,教育部創新團隊6個,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1個,國防創新團隊1個,重慶市高校創新團隊1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