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剛清華大學研究生
㈠ 請問哪位老師有武漢大學出版社的《汽車概論》這本書的課件急用,請大家幫幫忙,謝謝!!!
~誠心為你解答,給個好評吧親,謝謝啦..理工大學2009年碩士研究生復試參考書目
復試科目
主 要 參 考 書 目
508專業綜合
《土質學與土力學》高大釗,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
《基礎工程》王曉謀,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年
《公路工程地質》竇明建,人猛敏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
509鋼筋混凝土結構
《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沈蒲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版
《混凝土結構設計》沈蒲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
510橋梁工程
《橋梁工程》邵旭東,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年
511專業綜合
《建築機械液壓與液力傳動》(液壓部分)賀同樂,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年
《汽車概論》姜正根,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1999年
《機械製造工藝學》王先逵,機械工業出版社,1997年
512專業綜合
《汽車運用工程》高延齡,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第3版
《汽車構造》陳家瑞,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年,第2版
513給排水工程
《排水工程》(上冊)孫慧修,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第4版
《排水工程》(下冊)張自傑,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第4版
《給水工程》嚴煦世,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第4版
514工程水文學
《工程水文學》詹道江、葉守澤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2年,第3版
515港口水工建築物
《港口水工建築物》韓理安,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年
516水工建築物
《水工建築物》祁慶和,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水工建築物》陳勝紅,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4年
517河流動力學
《河流動力學》王昌傑,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
518電力系統分析
《電力系統穩態分析》陳珩,水電出版社,第2版
《電力系統暫態分析》李光琦,水電出版社,第2版
519高電壓技術
《高電壓簡知歲技術》李景祿,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8年,第1版
520電子技術基礎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童詩白,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
《數字電子技術基礎》閻石,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
521專業綜合
《微型計算機原理與應用》彭楚武,湖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
《計算機控制技術》於海生,機械工業出版社
522專業綜合
《計算機控制技術》於海生,機械工業出版社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童詩白,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版
《數字電子技術基礎》閻石,高等教育出版社,第5版
523鍋爐原理
《鍋爐原理》葉江明,中國電力出版社,2004年,第1版
524換熱器原理
《換熱器原理與設計》余建祖,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1版
525汽輪機原理
《汽輪機原理》康松,中國電力出版社,2000年
《電廠汽輪機原理及系統》靳智平,中國電力出版社,2005年
526空氣調節
《空氣調節》趙榮義、范存養,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3年,第3版
527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鄒東濤,人民出版社,2004年
528金融學
《金融學》[美]茲維.博迪、羅伯特.C.莫頓,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
復試科目
主 要 參 考 書 目
529產業經濟學
《產業經濟學》蘇東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530統計學
《統計學原理》黃良文,中國統計出版社,2000年
531專業綜合
《管理信息系統》薛華成,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
《物流管理》劉剛,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
532專業綜合
《中級財務管理》宋獻中,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年
《審計》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
533專業綜合
《現代企業管理學》李自如,中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
《現代企業管理學》徐盛華,清華大學出版,2004年
534專業綜合
《項目評估》楊華峰,科學出版社,2008年
《項目管理》畢星,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
535政治理論
不限參考書目
536專業綜合
《公共經濟學》高培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
《財務管理學》郭復初、王慶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537通信原理
《通信原理》樊昌信,國防工業出版社,2005年,第5版
538操作系統
《計算機操作系統》湯子贏、梁紅兵、湯小丹,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2版
539專業綜合
《儀器分析》朱明華,攔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第3版
《有機合成化學》王玉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版
540專業綜合
《儀器分析》朱明華,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第3版
《應用電化學》楊漪琴,中山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1版
541食品加工與保藏原理
《食品工藝學》夏文水,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年,第1版
542專業綜合
《解析幾何》呂林根、許道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版
《近世代數基礎》張禾瑞,高等教育出版社,修訂版
《點集拓撲講義》熊金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3版
543數值分析
《數值分析》李慶揚,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0年
544概率論與數量統計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梁之舜、鄧集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3版
545專業綜合
《解析幾何》呂林根、許道子,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版
《常微分方程》東北師范大學微分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
《復變函數》余家榮,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版
546固體物理
《固體物理學》(上冊)方俊鑫、陸棟,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0年,第1版
547信號與系統
《信號與線性系統》曾喆昭,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1版
548專業綜合
《無機材料物理性能》關振鐸,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1版
《材料研究方法》王培銘,科學出版社,2005年,第1版
549倫理學原理
《倫理學》羅國傑,人民出版社,1989年
550科學技術史
《科學技術發展簡史》遠德玉,東北大學出版社,2000年,
551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吳樹青,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552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簡明馬克思主義史》庄福齡,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版
復試科目
主 要 參 考 書 目
553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解讀
《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朱東潤,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554英美文學史及作品分析
《新編英國文學選讀》(上、下冊)羅經國,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第1版
《美國文學選讀》(修訂本)李公昭,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2版
555語言理論與分析
《語言學教程》胡壯麟,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601微機原理及其應用
《微型計算機原理與應用》彭楚武,湖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
602電機學
《電機學》辜承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1年
603數值計算
《數值計算》曾喆昭,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1版
604感測器技術
《感測器原理及測試技術》葉湘濱,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年,第1版
605電子技術基礎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童詩白,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
《數字電子技術基礎》閻石,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
606電機及其拖動基礎
《電機與拖動基礎》李發海等,清華大學出版社
607數字信號處理
《數字信號處理》程佩青,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2版
608熱力發電廠
《熱力發電廠》鄭體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1年
609汽輪機原理
《汽輪機原理》康松,中國電力出版社,2000年
《電廠汽輪機原理及系統》靳智平,中國電力出版社,2005年
610鍋爐原理
《鍋爐原理》葉江明,中國電力出版社,2004年,第1版
611空氣調節用製冷技術
《空氣調節用製冷技術》彥啟森,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4年
612建築環境學
《建築環境學》朱穎心,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5年
613國際經濟學
《國際經濟學》薛敬孝,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614發展經濟學
《發展經濟學概論》譚崇台,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年
《發展經濟學》於同申,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
615化工基礎
《化工原理》姚玉英,天津大學出版社,1999年
616分析化學
《分析化學》武漢大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4版
617微生物學
《微生物學》沈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
《微生物學教程》周德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版
618食品分析
《食品分析》張水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年,第1版
619泛函分析
《實變函數與泛函分析基礎》程其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2版
620代數學
《代數學引論》聶靈沼、丁石孫,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2版
621解析幾何
《解析幾何》呂林根,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版
622實變函數
《實變函數與泛函分析基礎》程其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2版
623抽象代數
《近世代數基礎》張禾瑞,高等教育出版社,修訂版
624無機材料工藝學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藝原理》姜建華,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年,第1版
625工程材料基礎
《工程材料及應用》周風雲,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3年
626應用倫理學
《應用倫理學》盧風,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年
㈡ AI晶元,中國的AI技術在世界上是怎樣的水平
你好!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中國的人工智慧產業應用如今已經從技術突內破階段,向商容業化階段加速邁進。隨著AI技術的不斷提升,巨頭資本的大力投資,國家政策的扶持等因素,都為中國的晶元行業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機會。
AI晶元可靈活運用於場景分類、智能識別中,發揮其本地實時運算的優勢,加速行業產品升級,以及將可快速應用在智能攝像頭、新零售以及智能營銷等市場,此外,也為中國的傳統製造業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總的來說,其行業發展的潛力十分之大。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您!
望採納謝謝!
祝生活愉快!
㈢ 青年地質科技獎的授予情況
到目前為止 ,475名優秀青年地質工作者獲此殊榮,其中授予金錘獎95名,銀錘獎380名。同時有21名金、銀錘獎獲得者榮獲了中國青年科技獎。「青年地質科技獎」已經成為中國地質學會的品牌,在地質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獲獎者絕大多數已成為地質科技工作的骨幹。(下附部分獲獎者名單) 中國地質學會青年地質科技獎(1989年)金錘獎獲獎名單
(5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 名 工 作 單 位 毛景文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地質研究所 石彥民 大港石油管理局勘探開發研究院 李建潮 中國地質大學 (北京) 高延林 青海省科學技術委員會 董樹文 安徽省地質科學研究所 銀錘獎 (17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 名 工 作 單 位 王安建 長春地質學院 馬昌前 中國地質大學 (武漢) 李小彥 西安煤炭科學研究院 李長江 浙江省地質礦產研究所 李繼江 山東省第三水文工程地質大隊 李榮清 湖南省地質科學研究所 朱玉磷 福建省閩西地質大隊 汪振文 新疆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 張 韜 寧夏地礦局礦產地質調查所 張明泉 蘭州大學地質系 張哨楠 成都地質學院 張德潤 地礦部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楊閩中 建設部綜合勘察研究院 羅 雲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黃紹甫 廣西石油勘探開發指揮部 聶風軍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地質研究所 康豹成 河北省綜合研究地質大隊 中國地質學會第三屆青年地質科技獎(1991年)金錘獎獲獎名單
(7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 名 工 作 單 位 石崑山 河南省地礦廳第三地質探礦隊 湯良傑 地質礦產部西北石油地質局 吳景勤 核工業總公司華東地質勘探局 陳 駿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 周國平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地質研究所 徐學純 長春地質學院地質系 晏建國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西南地質勘查局 317 銀錘獎 (31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 名 工 作 單 位 萬渝生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王會祥 塔里木石油勘探開發指揮部地質研究大隊 王英民 成都地質學院 王鶴齡 湖北地質實驗研究所 劉金山 湖南地礦局 405 隊普查分隊 劉蒙華 中國地質科學院沈陽地質礦產研究所 華佑南 中國地質科學院南京地質研究所 朱筱敏 石油大學石油地質系 朱儒峰 內蒙古地礦局第二區調隊一分隊 阮利民 冶金部第一地質勘查局地質探礦技術研究所 吳澄宇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地質研究所 張超群 廣東茂名礦產公司 李乃勝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李兆慧 河南省煤田地質勘探公司第一勘探隊 周 翊 中南工業大學地質勘查及城鄉建設工程系 林暢松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羅先熔 桂林冶金地質學院 鄭國東 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研究所 侯建軍 北京大學地質系 段太忠 江漢石油學院地質系 郝梓國 中國地質學會地質學報編輯部 欒文樓 河北地質學院 殷躍平 地礦部環境地質研究所 秦克章 有色金屬總公司北京地質研究所 耿 弘 雲南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 閻子忠 寧夏地礦局第二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 黃建閩 建設部綜合勘查研究院 舒 航 冶金部第一地質勘查局地質探礦技術研究所 蔣少涌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地質研究所 潘 懋 北京大學地質系 戴鳳岩 中國地質科學院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 中國地質學會第四屆青年地質科技獎(1993年)金錘獎獲獎名單
(9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 名 工 作 單 位 陳踐發 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研究所 龐忠和 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地熱研究室 侯增謙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地質研究所 胡雄健 浙江省地礦局第七地質隊 趙文智 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 徐錫偉 國家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郭英廷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研究生部 黃潤秋 成都地質學院工程地質研究所 溫 寧 地礦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第二海洋地質調查大隊 銀錘獎(30名以姓氏筆劃排列) 姓 名 工 作 單 位 王 劍 地礦部成都地質研究所 王恩志 清華大學水利水電工程系 王照林 山西省地礦局 215 隊物探分隊 韋星林 有色總公司江西地勘四隊三分隊 甘盛飛 沈陽黃金學院地質系 曲國勝 國家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任書才 河北省地礦局第三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 劉代志 中南工業大學地球物理勘察新技術研究所 劉樹文 北京大學地質學系 杜楊松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科研處 李延河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地質研究所 邱小平 中國地質科學院區劃室 何思為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探工系 汪東波 有色總公司北京礦產地質研究所 張光輝 地礦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研究所 陳衍景 北京大學地質系 邵益生 建設部城市地下水資源研究中心 苗培森 山西省地礦局區調隊 羅 強 西南石油學院 周平根 地礦部環境地質研究所國土地質研究室 周永章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廣州分部 胡 凱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 郜建軍 地礦部石油地質研究所 賀安生 湖南省地質研究所 郭正堂 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黃運飛 中國兵器工業部勘察研究院 藍先洪 地礦部海洋地質研究所 賴旭龍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古生物教研室 蔡耀軍 水利部能源部長江勘測技術研究所 漆家福 石油大學 (北京)地球科學系 中國地質學會第五屆青年地質科技獎(1995年)金錘獎獲獎名單
(共10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 名 工 作 單 位 王宗起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朱立新 地礦部物化探研究所 吳吉春 南京大學 周瑤琪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鄭永飛 中國科技大學 姜欽華 北京大學地質系 胡聖標 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郝 芳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秦四清 中航勘察設計院 舒 航 中國礦業大學 銀錘獎 (共40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 名 工 作 單 位 萬 力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於青春 中國地質大學( 武漢) 方維萱 有色西北地勘局物化探總隊 王 駒 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 王 清 長春地質學院 王京彬 有色北京地質研究所 馮慶來 中國地質大學 任戰利 西北大學地質系 劉 震 石油大學(北京) 劉小宇 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 劉曉春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孫曉明 中山大學地質系 許文良 長春地質學院 宋 彪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張正偉 河南地質科研所 張祖海 江西有色地勘局地研所 張曉培 長春地質學院 張獻民 河北地質學院 李江海 北京大學地質系 李建平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楊夕輝 雲南地礦局三隊 沈樹忠 中國礦業大學 邵龍義 中國礦業大學 陳松嶺 中南工業大學 周樂堯 浙江省地質礦產研究院 屈建軍 中國科學院沙漠研究所 施 斌 南京大學 閭國年 南京大學 唐金榮 冶金勘察研究院 唐勝利 煤炭科學院西安分院 賈愛林 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章雨旭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續世朝 山西地勘局區調隊 銀劍釗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地質所 黃 海 地礦部地質技術勘查院 龔漢松 海南地礦開發局高新爆破技術公司 傅雪海 江蘇煤田地質勘探研究所 彭少梅 廣東省地質科學研究所 蔣泰然 地礦部石油地質研究所 解習農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中國地質學會第六屆(1997年)青年地質科技獎--金錘獎獲獎名單
(共10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 名 工 作 單 位 何慶成 地礦部環境地質所 李功伯 中國地質大學 (北京) 蘇俊青 大港石油地勘院 林承焰 石油大學 ( 華東) 范洪海 華東地質局 270 所 侯泉林 中科院地質所 徐義剛 中科院廣州地化所 高 俊 地礦部地質研究所 董國臣 河北地勘局 潘葆芝 長春科技大學 銀 錘 獎 ( 共 40 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 名 工 作 單 於學峰 山東省第二地勘院 毛先成 中南工業大學 王文武 化工部遼寧地勘院 王世澤 西南石油局 王建鋒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王春亮 山西地勘局 216 鄧吉牛 有色北京地質所 田昇平 化工部化學礦產院 全裕科 華北石油地質局規劃設計院 劉 傑 寧夏石炭井礦務局 劉再華 地礦部岩溶地質所 劉俊來 長春科技大學 孫友宏 長春科技大學 朱雲鶴 地礦部南京地礦所 湯 彬 華東地質學院 邢紅星 第三地勘局勘查院 吳培康 石油勘探開發中心 張立東 地礦部沈陽所 張伯友 中科院廣州地化所 張招崇 地礦部地質所 張振福 山西地礦局地調隊 李 曉 中科院地質所 李志群 有色西南地質所 李俊建 地礦部天津地礦所 楊學明 中國科技大學 楊忠芳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楊振宇 地科院地質力學所 肖舉樂 中科院地質所 陸建軍 南京大學地質系 陳遠榮 桂林礦產地質院 陳海弟 中南地勘局 侯恩科 西安礦業學院 施澤進 成都理工學院 柳建新 中南工業大學 趙 平 中科院地質所 徐貴來 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 聶高眾 國家地震局地質所 顧雪祥 成都理工學院 賴紹聰 西北大學地質系 薛良偉 河南省地科所
中國地質學會第七屆(1999年)青年地質科技獎獲獎名單
金錘獎8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名 工 作 單 位 劉財 長春科技大學地球物理系 劉福來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所 孫占亮 山西地勘局區調地質隊 陳國忠 甘肅地勘局第三地質隊 周翠英 中山大學地球科學系 秦克章 有色總公司北京礦產地質研究所 蔡忠 石油大學(華東)資源系油藏地質研究所 譚永傑 中國煤田地質總局 銀錘獎26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名 工作單位 於海峰 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 王駿 中國新星石油公司規劃院勘探所 王常明 長春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 王登紅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所 劉國平 有色北京礦產地質研究所 李忠 中國科學院地質所 李國平 河南有色地勘局地質所 楊曉平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楊曉明 化工部遼寧地質勘查院 邱檢生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 陳漢林 浙江大學地球科學系 周訓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水資與環境工程系 周紹智 山東省魯南地質工程勘察院 武威 建設部綜合勘察設計院 姜月華 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 賀文華 湖南省地勘局418隊 凌水成 湖南有色地質勘查局 徐揚青 煤炭部武漢設計研究院 徐旭輝 中國新星石油公司實驗地質研究院 康鳳新 山東省地勘局地礦處 麻土華 浙江省地質礦產研究所 黃同興 廣西地質調查研究院 賴健清 中南工業大學地質系 譚承軍 中國新星石油公司西北石油局規劃設計院 黎良傑 中航勘察設計研究院 魏祥榮 核工業華東地質局二七O研究所 中國地質學會第八屆(2001年)青年地質科技獎--金錘獎
(10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名 工作單位及職務 化建新 中兵勘察設計研究院 王 成 核工業西北地質局二一六大隊 孫繼敏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朱自強 中南大學應用地球物理所 汪東波 北京礦產地質研究所 周新源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鄭和榮 中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祝文亮 天津市大港油田公司油氣勘探開發技術研究中心 郝世俊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西安分院 廖立兵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銀錘獎(42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名 工作單位 馬 明 長江委綜合勘測局長江岩土工程總公司 王惠初 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 史長義 中國地質科學院物化探研究所 劉 敏 華東師范大學地理學系 劉長禮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劉傳虎 勝利油田有限公司物探研究院 劉貽燦 安徽省地質調查院地質研究所 劉海泉 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山東總隊 匡立春 新疆油田公司測井總監 呂修祥 石油大學(北京) 呂曉光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 呂新彪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資源學院 紀友亮 石油大學(華東) 許強 成都理工大學 閆相賓 中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吳德文 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 張永波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張起鑽 廣西有色地質勘查總院廣西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 張德民 廣東煤炭地質局(廣州中煤江南基礎工程公司) 李青 廣西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科技處 李曉昭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 楊計海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南海西部研究院 汪時成 中國石化新星公司 陳占成 山東省魯南地質工程勘察院 陳建文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 周志芳 河海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虎維岳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西安分院水文所 鄭建平 中國地質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姜在興 石油大學(華東)地球資源與信息學院 趙英俊 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 唐書恆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第一勘探局 唐建明 中國石化新星公司西南石油局第二物探大隊 唐輝明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工程學院 徐學義 西安地質礦產研究所 秦玉英 中石化新星石油公司華北石油局井下作業大隊 符鞏固 湖南省地質調查院湘東礦產地質調查所 曾義金 中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德州鑽井研究所 曾大乾 中原石油勘探局勘探開發科學研究院 溫書亮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勘探研究院 董雲鵬 西北大學地質系 魯安懷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翦知湣 同濟大學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系 中國地質學會第九屆(2003年)青年地質科技獎-金錘獎名單
(7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名 工作單位 鄧運華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劉四新 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 何宏平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尚彥軍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秦明寬 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 龔士良 上海市地質調查研究院 謝用良 中石化西南分公司勘探處主任工程師 銀錘獎名單(34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名 工作單位 萬余慶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航測遙感局 雲露 中石化西北分公司勘探開發規劃設計研究院地勘所 毛德寶 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研究室主任 王玉往 有色北京礦產地質研究所 韋國深 廣西地質勘查總院 丘學林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甘行平 中國地質科學院勘探技術研究所 劉亮明 中南大學地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劉繼東 甘肅煤田地質局 孫煥泉 勝利油田有限公司 況軍 新疆油田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 吳文鸝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 吳珍漢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張發旺 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張光學 國土資源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李天斌 成都理工大學 李細根 核工業二一六大隊四分隊 邱楠生 石油大學(北京)盆地與油藏研究中心 陸現彩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副教授 陳昌彥 北京市勘察設計研究院 周建波 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周荔青 中石化股份公司華東分公司 武恆志 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西部分院 侯讀傑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姚建明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185隊 徐貽贛 江西省地礦局贛南地質調查大隊 桑樹勛 中國礦業大學資源與地球科學學院 袁訓來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郭建強 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技術方法研究所 焦鵬程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所 韓士洲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西安分院 韓穎 山西省地質調查院太原分院 雷從眾 新疆油田分公司採油二廠 譚成軒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中國地質學會第十屆(2005年)青年地質科技獎金錘獎獲獎名單
(10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 名 工作單位及職務 劉剛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國土資源信息系統研究所 劉志飛 同濟大學 江同文 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 李素梅 石油大學(北京)盆地與油藏研究中心 苗愛生 核工業二0八大隊二分隊 夏群科 中國科技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 庹先國 成都理工大學科技處 鹿化煜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 潘彤 青海省有色地質礦產勘查局 戴福初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銀錘獎名單(40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 名 工作單位及職務 李文勇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礦產所 甘甫平 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劉紅櫻 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 徐宏峰 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浙江總隊 陳曉東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 張元動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代世峰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陳正樂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趙志丹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學院 程國明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 何高文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海洋礦產地質調查所 張進德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 張異彪 上海海洋石油局第一海洋地質調查大隊 張守林 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 聶振龍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楊振京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程建遠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西安分院地震勘探研究所 覃建雄 成都理工大學地球學院 張生根 中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馬保松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工程學院 楊文清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一八六隊 於 軍 江蘇省地質調查研究院環境地質研究所 琚宜太 中國冶金地質勘查工程總局二局 沈春勇 中水顧問集團貴陽勘測設計研究院地質分院 楊自安 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北京資源勘查技術中心 王文峰 中國礦業大學資源與地球科學學院 王岳軍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劉光祥 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無錫石油地質研究所 許以明 湖南省湘南地勘院地質調查所 陳志宏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胡新麗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工程學院 彭和求 湖南地質調查研究院 李國彪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質調查研究院 陳仁義 中國地質調查局資源評價部 張延軍 吉林大學建設工程學院 馮亞生 海南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 王秉璋 青海省地質調查院區調分院 王昆 中國水電顧問集團昆明勘測設計研究院地質分院 汪 珊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謝文衛 國土資源部勘探技術研究所 中國地質學會第十一屆(2007年)青年地質科技獎金錘獎獲獎名單
(10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 名 工作單位及職務 於翔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王書來 北京礦產地質調查院 祁生文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李三忠 中國海洋大學 周心懷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溫志堅 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 葛曉立 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董月霞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冀東油田分公司 覃小鋒 廣西區域地質調查研究院 韓忠 武警黃金部隊第六支隊 銀錘獎名單(40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 名 工作單位及職務 萬玲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豐成友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仇建軍 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產局第三地質大隊 牛富俊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王之軍 中非地質工程勘查研究院 王清華 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 葉曉濱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 任雲生 吉林大學 劉東輝 福建省121煤田地質勘探隊 劉忠群 中國石化華北分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 劉陶勇 核工業二一六大隊 江山紅 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石油鑽井研究所 閆臻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何衛紅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何黃生 江蘇煤炭地質局物測隊 張永雙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張禮中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張傳林 中國地質調查局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 張吉壽 雲南地礦資源股份有限公司 張家菁 江西省地礦局贛東北大隊 李連生 中國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 李鐵軍 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單玄龍 吉林大學 和志軍 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南方地質調查所 林全勝 福建省閩西地質大隊 武雄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鄭元平 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金勝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侯樹仁 核工業二〇八大隊 趙振宏 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礦產研究所 徐品 山東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 晏鄂川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翁愛華 吉林大學 袁文偉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郭華明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郭彥民 中國石油遼河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 高文龍 北京國電華北電力工程有限公司 黃偉強 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公司 董瀚 甘肅省地礦局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 廖忠禮 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
㈣ 想找你了解下 西南科技大學 謝謝 加QQ284547537
西南科技大學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學校具有50餘年辦學歷史。學校實行中央、四川省和綿陽市共建,由四川省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學校是教育部確定的中國西部重點建設的14所高校之一,是全國67所現代遠程教育試點高校之一,具有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資格和開展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資格,具有開展留學生教育及接受外國留學生資格。西南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是科技部和教育部正式批准建設的全國36個國家大學科技園之一。
學校位於中國科技城--四川省綿陽市,佔地4086畝。校址原為清華大學綿陽分校。學校校舍建築面積90多萬平方米。校園綠樹成蔭,碧水環繞,景色宜人,是讀書治學的好地方。
學校現有在校研究生和普通本科學生2.4萬餘人。設有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製造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土木工程與建築學院、環境與資源學院、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理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外國語學院、法學院、文學與藝術學院、網路教育學院、成人教育學院、長虹信息學院、應用技術學院和體育學科部;在工學、理學、經濟學、法學、文學、農學、管理學、教育學等8個學科,設有57個本科專業和33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已有3個專業開展聯合招生、獨立培養博士研究生。學校所有專業面向全國招生和就業。學校有省部級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9個,有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四川犯罪防控研究中心和四川循環經濟研究中心2個,科研機構20個。學校現有教職工2000多人,其中教師約1400人,有副教授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人員600餘人,從董事單位等聘任院士22人,有一批博士生、碩士生導師和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
學校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科學理性、開放包容、彰顯卓越"的辦學理念和"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建校、和諧興校"的辦學指導思想,不斷深化辦學體制改革,努力推進產學研結合辦學。學校成立了有省、市政府和與學校同處一地的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四川長虹電子集團公司、中國燃氣渦輪研究院、四川九洲集團公司、西南自動化研究所、西南應用磁學研究所等參加的校董事會。學校從董事單位聘任了一批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學校教授、副教授,建立了一支高水平、比較穩定的兼職教師隊伍。學校與董事單位共建共享實驗室14個,總資產超過2億元。學校充分利用董事單位豐富且優質的人才、實驗設備和科研課題資源進行合作辦學,促進了學校快速發展和辦學水平的迅速提升。學校重視聽取專家的意見和開展學術活動,以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2001年以來,來校指導工作和進行學術活動的兩院院士100餘人次。
學校積極開展對外學術交流,與10餘個國外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學術交流關系,與加拿大勞倫丁大學合作建立了"中國西部遠距離教育中心"。 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科研促教學,大力開展科研工作。目前學校承擔了國家"十五"攻關、國家"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防科工委基金、國家中小企業創新基金及部、省級和國際合作科研項目300餘項。已獲國家級、省部級等獎勵210項。
近年來,學校黨委、行政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重視抓好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我校機器人小組在2004年7月參加第三屆全國大學生機器人電視大賽榮獲冠軍和"最佳技術"獎,同時在2004年9月代表中國參加亞太地區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奪得亞軍和"最佳技術"獎。我校學生在參加全國大學生"挑戰杯"課外科技作品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電子設計大賽、機械創新設計大賽、飛利浦中國大學生足球聯賽等國家、省級比賽中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學校是四川省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和四川省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
中央、省、市各級政府和領導對學校非常關心和支持。2001年10月26日、2002年10月26日,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嵐清同志先後兩次率國務院有關部委領導來學校視察和指導工作;李嵐清同志還為學校題寫了校名。2005得5月31日,李嵐清同志再次親臨我校,與廣大師生暢談"音樂·藝術·人生"。2003年12月12日,國務委員陳至立率教育部部長周濟等國務院有關部委領導來學校視察和指導工作。2001年以來,來學校視察和指導工作的副部長、副省長以上的領導幹部40餘批次,100餘人次。
目前,學校正抓住西部大開發和綿陽科技城建設的歷史機遇,堅持觀念創新、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提高質量為中心,以隊伍建設為根本,以體制創新為動力,不斷深化中央、省市共建體制,踐行"厚德、博學、篤行、創新"校訓,立足四川、面向西部、服務全國,為把西南科技大學建設成為高水平的綜合性大學而努力奮斗。
校訓"厚德、博學、篤行、創新"
關於對校訓"厚德、博學、篤行、創新"的說明
一、厚德
"厚德"源自《周易大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其意為:天體運行,永無已時,君子法天故應奮斗不止;地勢平闊,贊育萬物,君子法地,故應兼容並包。其中"自強不息"即永遠奮斗,勇敢面對自然和社會的挑戰,表現了中華民族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和拼博抗爭精神。"厚德載物"即包容萬物,以和為貴、以忍為高,表現了中華民族具有的寬廣胸襟和海納百川的包容精神。中華民族正是以這種精神,在數千年發展中,雖屢遭挫折,歷經磨難,仍堅忍不拔,百折不撓,努力進取,生生不息,為人類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使自己昂首挺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二、博學
"博學"源自《論語.雍也》:"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博學"乃華夏古今治學之基礎。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尤其強調治學"由博返約",認為:非"博大"無以至"精深"。按:當今大學教師亦當以"博學"為根基,對學生而言,"博學"更是其適應社會、服務民眾、報效祖國的根本。另外,從大學之辦學理念著眼,"博學"還兼有"厚德載物","兼容並包"之意,即一所真正的大學就應當具有"海納百川"的博大胸襟與恢宏氣度。
三、 篤行
"篤行"意即專心實行,認真實踐。源自《禮.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它體現的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一貫重視的"身體力行,言行一致、修養踐履,求真務實"的民族精神。中國傳統道德特別注重:"言行一致"、"身體力行"、"以身作則";中國傳統教育尤其強調:"言傳身教"、"知行合一"、"學以致用"。孔儒指出:"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荀子認為:"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在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為建黨立國宗旨的當代中國,其大學教育更應繼續和經揚"修養踐履"、"知行合一"這一民族優秀傳統。
四、 創新
"創新",創新精神是人類奮發向上,自強不息,不斷進取和不斷超越自我的優秀品質。華夏祖先早在《禮記.大學》中就明確提出:"苟日新,日日新"這一努力向上,積極進取的創新精神。可以說,人類歷史的演進,中國社會的發展都有賴於不斷超越自我的創新思維和百折不撓的改革創新精神。而大學,則正是繼承弘揚創新精神的神聖殿堂,正是孕育培養創新思想和創新人才的搖籃。
自:Club.ChinaRen.com
西南科技大學董事會成員單位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省教育廳
綿陽市人民政府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
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開發中心 中國燃氣渦輪研究院
四川長虹電子集團公司 四川九洲電器集團公司
長城特殊鋼公司 西南自動化研究所
綿陽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西南應用磁學研究所
四川礦山機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綿陽卷煙廠
東方汽輪機廠 四川玻纖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雙馬水泥(集團)有限公司 成都建材工業設計研究院
中國四聯儀器儀表集團有限公司 重慶四維瓷業股份有限公司
西南科技大學
董事會領導成員名單
自:Club.ChinaRen.com
董事長 柯尊平(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常務副董事長 楊泉明
吳 堅(西南科技大學名譽校長)
黃學玖
副董事長 倪潤峰
譚志昕(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黨委副書記)
蕭泰順(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副總工程師)
林祥棣(西南科技大學名譽校長)
黃正良(綿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董 事
呂 欣(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人事教育部副部長)
王 欣(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軍訓處處長)
焦天佑(中國燃氣渦輪研究院院長)
鄔江(四川長虹電子集團公司執行副總裁)
張正貴(四川九洲電子集團公司董事長)
劉剛(西南自動化研究所所長)
陳浩(西南應用磁學研究所所長)
武維宇(川投長城特殊鋼集團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
聶兆和(綿陽市財政局局長)
趙光周(綿陽市教育局局長)
林新(綿陽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主任)
鄧權(綿陽卷煙廠廠長)
羅曉干(四川礦山機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
楊萬嘉(四川玻纖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莫我明(東方汽輪機廠副廠長)
吳選民(成都建材工業設計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
唐月明(四川雙馬水泥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陳宗雲(重慶四維瓷業股份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㈤ 建築學考研,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怎麼樣
還可以吧。 建大是著名的建築「老八校」之一,現在也是「老八校」中最版好考的。
最好權的專業是建築學,城市規劃,建大學生在國際大學生設計競賽和論文評比中先後 7 次名列前茅,獲得 10 余項獎勵。學校有六大王牌專業:包括建築學,城市規劃,給水排水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土木工程,運輸工程(總圖工程),冶金工程,所以你考這個學校是相當好的。。就業也相當的好,不過這個專業比較難考。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