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韓百靈事跡
⑴ 韓百靈一
韓百靈,1909年出生於吉林的一個農醫世家,自幼深受家庭影響,熱愛醫學。在13歲的危難時刻,他立下救死扶傷的志向,拜師當地名醫臧鴻儒學習醫學,並於18歲繼續深造,師從吉林名醫王三化,專攻婦科。20歲時,他已取得中醫師資格,與兄長在哈爾濱開設「百靈」診所。1964年,韓老以傑出醫術受邀至黑龍江中醫學院,擔任講師和婦兒科主任,成為文革後中醫界首批教授,致力於中醫事業的發展。他在教學、科研和臨床實踐中大放異彩,尤其在1986年,他領導的黑龍江中醫葯大學一附院中醫婦科被確立為國家重點學科,他擔任了首批婦科碩士生和博士生導師,以及全國首批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的傳承導師。他的學術思想由其四女韓延華全面繼承,弟子遍布全國各地。
韓老的事業在上世紀80年代達到巔峰,他創立了「肝腎學說」和「同因異病,異病同治」的理論,創立了獨特的「百靈婦科」,影響深遠。在中醫婦科領域,他被譽為「婦科泰斗」,鄧鐵濤院士尊稱他為「婦科一代宗師」。在他百歲華誕前,王永炎院士稱贊他為「蒼生大醫,吾輩良師」。
韓老的名噪一時來自於他治癒一位曾子固兒媳的病例。上世紀30年代,她在哈爾濱被診斷為癆瘵病,情況危急。韓老憑借加味秦艽鱉甲湯,僅用十餘日,使病人病情大有好轉,最終康復。另一位日本專家坂本志計子,婚後多年未孕,經過中日多位婦科專家治療無效。韓老診斷其為肝鬱,運用百靈調肝湯調整肝腎,最終幫助她順利懷孕,生下女兒大石花,以松花江的「花」字紀念這次奇跡。
(1)黑龍江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韓百靈事跡擴展閱讀
韓百靈教授是全國首批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繼承工作導師,也是我國首批享有國務院特殊津貼的中醫專家。韓老行醫80載,一直致力於中醫的臨床、教學、科研工作。其獨特的建樹,精湛的醫術,深受廣大患者的贊譽,早在建國初期即被譽為黑龍江省「四大名醫」。他在學術上創立了「肝腎學說」,發展了「同因異病、異病同治」的理論,自創經驗方50餘個,運用於臨床,有的已被全國統編教材《中醫婦科學》錄用,影響甚遠,被同行專家稱贊為「杏林醫柱」。
⑵ 龍江醫派的簡介
黑龍江地區的醫學在古代主要是少數民族醫學,至唐代開元年間,黑龍江地區屬渤海國,中原地區醫學、葯物開始傳入。金人攻陷北宋後,從中原掠來10萬人,中有漢醫官,並有中醫葯醫籍傳入。據西清《黑龍江外紀》所載,明代以前,滿、達呼爾等部族以薩瑪(又做薩滿)為醫。黑龍江省中醫興盛於清季中葉。清初,內地戌黑龍江者甚眾,康乾時大興文字獄,一大批讀書世家即流人流寓本省,又絕仕進,遂延醫授學。另有流民、移民等,均對黑龍江省文化、醫學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特別在其百餘年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創新,薪火相傳,形成了鮮明的學術特色和臨證風格。自清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黑龍江省中醫學分為六系:一是龍沙系,二是松濱系,三是呼蘭系,四是匯通系,五是三大山系,寧古塔系。
三十年代初,上海中國醫學院首屆畢業生高仲山來哈爾濱創業。他遍訪結識了左雲亭、劉巧合、安子明、安世澤、高香岩、王子良等中醫名宿,於1937年成立了中醫學術團體「哈爾濱漢醫學研究會」,並被推選為會長。1941年,他又成立濱江省漢醫研究會,並在各縣、旗設立濱江省漢醫會分會,包括延壽、賓縣、葦河、雙城、青岡、木蘭、呼蘭、巴彥、安達、肇東、蘭西等各縣,由各地有名望的中醫擔任分會會長。同年創辦「哈爾濱漢醫學講習會」,培養出五百餘名水平較高的中醫,為全國輸送了大批優秀中醫人才。與此同時,他還先後創辦了《哈爾濱漢醫學月刊》、《濱江省漢醫學月刊》,在艱苦的條件下奏響了時代的強音,挺起了中醫人不屈的脊樑。他們維護著偽滿地區民眾的健康,又使風雨飄搖的中醫學在偽滿政權下發揚光大,吹響了龍江中醫前進的號角。全體骨幹會員將題有「吾道干城」明鏡送給高仲山會長,高仲山作為龍江醫派之領袖乃是眾望所歸。
1945年,高仲山被推選為新成立的哈爾濱市國醫學會會長,他組織國醫學會會員與西醫抗疫功勛伍連德,成功防治了日本731細菌部隊製造的傷寒鼠疫等烈性傳染病在哈爾濱地區的傳播。其後,高仲山先後創立了哈爾濱市中醫進修學校、黑龍江省中醫進修學校、牡丹江衛生學校、黑龍江省中醫學校,為創立黑龍江省中醫葯高等教育奠定了基礎。1959年3月17日由黑龍江省中醫學校、黑龍江省哈爾濱第一衛生學校、黑龍江省祖國醫葯研究所及黑龍江省立醫院四個單位合並起來成立了黑龍江省衛生幹部進修學院。同年,黑龍江省政府和中共黑龍江省委決定委派衛生廳廳長羅恕、副廳長高仲山等人在黑龍江衛生幹部進修學院的基礎上創建黑龍江中醫學院,高仲山負責具體事務,擔任副院長。這標志著黑龍江中醫葯高等教育的正式開始。高仲山多次到全省各地「訪賢」,匯集凝聚全省中醫界之精英,逐漸形成新時代的黑龍江名中醫群體,包括馬驥、韓百靈、張琪四大名醫、及龍江醫派眾多著名醫家,如於盈科、於瀛濤、毛翼楷、白郡符、華廷芳、劉快虹、呂效臨、張金衡、吳惟康、孟廣奇、金文華、陳景河、鄒德琛、鄭僑、趙正元、柯利民、劉青、胡青山、鍾育衡、段富津、趙麟閣、高式國、常廣豐、黃國昌、樊春洲等。他們在黑龍江省特有的地域環境和文化背景下,在動盪不安的歷史條件下,互相擷取交融,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骨傷科、針灸科等,各成體系,各有學術經驗特點,並有論著傳世,蘊成了氣質獨特的龍江醫派。凸顯了其在北方地區的優勢。
龍江醫派體現了地域性、學術性、繼承性、輻射性、群體性等特點。龍江醫派的形成與發展是黑龍江中醫葯學術界理論產生和創新的土壤;是黑龍江省中醫從業者的凝聚中心;是黑龍江中醫學術探討的平台和學術園地;是黑龍江省中醫葯人才培養與成長的核心動力;是引領、傳承、傳播黑龍江中醫學術的主體力量;是黑龍江省中醫文化品牌和精神家園;是龍江醫葯學的特色標志;是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黑龍江省的重要地理文化標識。
2010年,正值高仲山先生百年華誕之際,黑龍江中醫葯大學組織編寫了龍江醫派系列叢書之開山之作----《龍江醫派創始人高仲山學術經驗集》由科學出版社出版,這是對龍江醫派學術體系的首次整理和挖掘,衛生部副部長兼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同志在本書序中評價此項工作謂:「豐富和發展了中醫葯的理論和實踐,具有鮮明的學術特色和不可替代的學術地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名譽院長王永炎教授亦在本書序中評價此項工作謂:「對於繼承和發揚名老中醫學術思想,促進中醫葯學科建設與事業的發展,對中醫新生力量的培養和提高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黑龍江省原省委書記、全國終身人大代表孫維本同志得知此項工作後,極為振奮,欣然命筆:「龍江醫派,功業輝煌」。相關內容在中華中醫葯學會第二屆學術流派研討會進行了大會交流。
2011年5月,東北網刊載《龍江醫派——傳承黑龍江中醫葯文化與學術精華》一文。
2011年5月,中國中醫葯報刊載《龍江醫派的發展》一文。
2011年6月,中共黑龍江省委主辦《黑龍江通訊》刊載《龍江醫派探源》一文。
2011年6月,台灣最大報紙之一《中國時報》發表文章介紹龍江醫派及其創始人高仲山先生。
2011年8月,都市發現報刊載《龍江醫派——載北方中醫之精華》一文。
2011年10月,舉行龍江醫派傑出醫家華廷芳先生誕辰100百周年紀念大會。
2011年10月10日,黑龍江日報理論版刊載《傳承中醫文化 振興龍江醫派》一文。
2012年1月,黑龍江中醫葯大學在台灣建立「龍江醫派台灣分會」。
2012年5月,黑龍江中醫葯大學舉辦首屆「龍江醫派」杯英語演講大賽。
2012年5月,哈爾濱日報刊載《龍江中醫成一派》一文。
2012年6月,黑龍江中醫葯大學研究生學院與基礎醫學院聯合舉辦首屆「龍江醫派杯」中醫知識競賽。
2012年6月,《龍江醫派叢書·華廷芳學術經驗集》由科學出版社出版。
2012年7月,姜德友教授在第八屆海峽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上做題為「加強龍江醫派建設、促進兩岸學術文化交流」的報告。
2012年8月,黑龍江中醫葯大學圖書館文化作品《弘揚龍江醫派 傳承岐黃文化》獲全國中醫葯標志性文化作品三等獎。
2012年9月,《龍江醫派現代教育教學研究與探索》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2012年9月,龍江醫派頌歌完成創作。
2012年9月21日,首屆龍江醫派學術文化節開幕式。
2012年9月21日,首屆龍江醫派學術文化節文藝匯演在黑龍江中醫葯大學主樓禮堂成功舉行。
2012年9月,第四屆中華中醫葯學會中醫學術流派交流會在哈爾濱召開。
2012年9月,中國中醫葯報刊載《文化節盡展龍江醫派風采》一文。
2012年10月,龍江醫派學術文化節義診在黑龍江中醫葯大學國醫堂舉行。
2012年10月,《龍江醫派叢書·龍江醫派創始人高仲山學術經驗集》修訂版由科學出版社出版。
2012年11月,黑龍江中醫葯大學舉辦第二屆「龍江醫派杯」中醫知識競賽。
2012年12月,龍江醫學流派傳承工作室被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遴選為全國首批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
2012年12月,黑龍江省龍江醫派研究會成立申請經黑龍江省民政廳批准通過。
2012年12月,舉辦龍江醫派著名醫家孟廣奇百年誕辰紀念大會。
2012年12月,黑龍江中醫葯大學學生作品《「盛世龍魂篆岐黃 歷久彌堅耀青囊」——龍江醫派名老中醫簡傳》喜獲「天堰挑戰杯」第二屆全國高等醫學院校中醫葯創意設計競賽二等獎。
2013年初,《龍江醫派叢書》中的《高仲山學術經驗集》和《華廷芳學術經驗集》兩本著作被英國大英圖書館收藏。
2013年3月,生活報刊載《與伍連德齊名的高仲山你有所不知》一文。
2013年3月,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首批全國中醫學術流派龍江醫派傳承工作室深圳基地正式成立。
2013年3月,黑龍江省龍江醫派研究會被黑龍江省民政廳批准成立。
2013年5月,新晚報刊載《善治復合病「龍醫」走進百姓家》一文。
2013年6月,生活報專版刊載《龍江醫派奇在哪兒》一文。
2013年7月,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龍江醫派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啟動儀式暨黑龍江省龍江醫派研究會成立大會在黑龍江中醫葯大學舉行。
2013年7月,龍江醫派會刊創刊。
2013年9月,中國中醫葯報刊載《龍江醫派----盡顯北疆情懷》一文。
2013年11月,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龍江醫派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在黑龍江省十區縣中醫院建立試點工作站。
2013年12月,龍江醫派傑出醫家馬驥先生事跡報告會在黑龍江中醫葯大學舉行。
2013年12月,第二屆龍江醫派學術文化節暨馬驥先生誕辰100年在黑龍江中醫葯大學舉行。
2013年12月,第三屆「龍江醫派杯」四大經典知識競賽暨馬驥基金頒獎儀式在黑龍江中醫葯大學舉行。
2013年12月,黑龍江省龍江醫派研究會納入黑龍江省社會科學聯合會。
2013年12月,《打造「龍江醫派」文化品牌,承擔文化傳承創新使命》獲黑龍江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二等獎,第七屆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三等獎。
2014年1月,《龍江醫派叢書·御醫傳人馬驥學術經驗集》由科學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