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大學對外語文研究生
A. 想考青大教育學研究生,專碩和學碩都有嗎
青島大學學碩專碩都是有的
關於學碩專碩的選擇方面?
#19年考研一問一答#
1、教育學學碩專碩如何選擇?
如果確定考教育學專業的話
首先需要確定好是考學碩還是專碩 一般選擇的標准如下:
如果自己是想著研究生畢業之後就去一線中小學當各科(語文、數學、外語等)一線的老師的話,而且自己還有漢語言文學 數學或者外語的本科背景的話 選擇專碩是最好的了
如果想著通過學習教育學以後繼續深造(比如去高校當老師、輔導員甚至讀博士的話建議選擇學碩)。
如果不確定是區高校還是去一線當老師,而且自己也沒有學科背景,那就建議你選擇學碩,她的就業范圍更廣,再考一個對應的教師資格證退一步去當老師也是沒問題的!
學碩311和專碩專業課一333教育學綜合推薦參考書如下:
311的參考書
《教育學》,王道俊、郭文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教育學基礎》,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聯合編寫,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8;
《中國教育史》,孫培青,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外國教育史教程》,吳式穎,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當代教育心理學》,陳琦、劉儒德,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教育研究方法導論》,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5;
全國333
教育學原理
十二校連編《教育學基礎》
中國教育史
孫培青主編:《中國教育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外國教育史
張斌賢主編,王晨副主編:《外國教育史》,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年
教育心理學
陳琦、劉儒德主編:《教育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希望對你有幫助!
B. 青島大學考研古代漢語(1)和(2)是什麼意思
青島大學考研古代漢語(1)和(2)是根據報考專業不同,初試專業課的不同
050103漢語言文字學 考察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③651現代漢語與語言學理論④840古代漢語(1)
050105中國古代文學考察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或203日語或240德語或241法語③655中國古代文學④841古代漢語(2)
你如果需要專業課真題也可以私信我
青島大學
漢語言文字學
代碼:050103 學位類型:學術型學位 授權級別:碩士
漢語言文字學學科創建於1986年。著名語言學家黃伯榮先生於1987年調入青島大學,為本學科的建立做出了貢獻,為本學科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經過二十多個春秋,現今青島大學漢語言文字學學科已形成規模,並在科研、教學等方面均取得了為學界矚目的成績。
本學科現有教授4人,副教授5人,講師3人。其中有博士學位者8人。學科成員以來自全國著名高校的博士為主體,隊伍精幹,結構合理,充滿了勃勃生機。著名語言學家李行傑教授雖已退休青島大學,但他一直關心青大語言學科的建設與發展,成為漢語言文字學學科堅強而有力的學術後盾。
近年來,本學科承擔教育部重大課題1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青年課題1項,省級研究課題5項,參與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國家重大社科基金項目2項,承擔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語委、青島市、青島大學科研項目十餘項。在《中國語文》、《世界漢語教學》、《語言文字應用》、《古漢語研究》、《漢語學報》、《古籍整理研究學刊》、《漢語學習》、《語文建設通訊》(香港)、《澳門語言學刊》等國內外有影響的語言學期刊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著作10餘部。曾獲得省級社科優秀成果獎6項,青島市社科優秀成果獎20餘項,其他獎勵多項。在教學方面,獲山東省優秀教材一等獎1項,山東省教學優秀成果三等獎1項。2006年漢語言文字學學科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並形成如下三個研究方向。
一、語法修辭研究
本方向特色有三。一是重視方言語法研究。方言是語言研究的活化石,方言語法研究具有重要價值。由黃伯榮教授帶領我們漢語研究室撰寫的《漢語方言語法類編》、《漢語方言語法調查手冊》產生了巨大的反響,為當今學界廣泛引用。二是注重語法研究打通古今,由此避免主觀武斷,發見漢語語法的本真面貌。戚曉傑教授撰寫的《明清山東方言背景白話文獻特殊句式研究》一書,研究近代漢語特殊句式,找尋明清山東方言句式特徵,並由此梳理現代漢語紛爭問題,因而更具說服力。書中很多內容都以論文形式發表於《古漢語研究》《語言科學》《漢語學報》等有影響的語言學核心期刊上,引起學界關注。三是是重視語法修辭相結合研究。漢語語法修辭關系密切,戚曉傑、史冠新教授等在進行漢語語法研究時,常常從修辭角度揭示語法成因,問題闡釋深刻、獨到,很多論文發表於《中國語文》《世界漢語教學》等專業核心期刊,有的還為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出版專著《漢語超常表達論》,獲得很高評價,黃伯榮教授撰寫的書評《修辭學研究的新視角》發表於《山東社會科學》2000年第4期。
二、漢語史研究
本研究方向的特色有兩點。一是注重文字學與書法學研究。朱葆華教授長期從事漢字學研究,成就卓著。目前正從事漢字書體的發展演變研究。漢字書體的發展演變,學術界至今很少有人問津,有人只談漢字形體,有人只談書法,因為搞文字學的人很少懂書法,搞書法的人又缺少文字學的修養。朱葆華教授長期從事文字學研究,又從事書法教學與研究多年,於文字與書法皆有所涉獵,他從文字學和書法兩方面對漢字書體的發展演變進行了全方位的探究,其前期成果《圖示漢字書體演變史》已由齊魯書社出版。此研究領域前景非常廣闊,《漢字書體演變史》一書也在寫作之中。朱葆華教授在此領域的研究處於學術界的領先地位。二是重視漢語文獻學研究。竇秀艷教授近年來一直致力於《爾雅》及仿雅著作的整理研究,出版了《中國雅學史》一書,劃分了雅學發展階段,對先秦至民國近三百部雅學著作進行了分級分類,辨章學術,考竟源流,填補了這一領域研究的空白。竇秀艷教授在雅學文獻研究和山東及青島地區古代語言文學文獻研究方面也取得突出成就,其中,《歷代雅學著述考》、《中國雅學文獻學》對歷代雅學文獻的篇目、作者、內容真偽、版本流傳、目錄著錄等情況做了詳實地考訂,為雅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
三、對外漢語教學研究
對外漢語教學是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也是頗受學生歡迎的一個研究方向。本研究方向特色主要體現於,在中外語言對比研究中,突現現代漢語特點的挖掘。漢字是漢語和華夏文明的內在表現形式。從漢字入手,找尋漢語特點,可以發見漢語諸多不同於印歐語系語言的本質特性。漢語有著自身的特點與規律,它很多尚未發見的特點的逐漸得以揭示,對世界語言理論的建設與發展將會起有強勁的推動作用。史冠新教授等撰寫的高水平對外漢語教學論文發表於《世界漢語教學》、《華文教學與研究》、《語言科學》、《漢語學習》等語言學核心期刊,受到學界好評。史冠新教授等編寫的對外漢語讀本《感受中國》,也深受留學生的歡迎,是一本貼近現實的好教材。
中國古代文學
代碼:050105 學位類型:學術型學位 授權級別:碩士
本學科是我校漢語言文學國家級特色專業下的一個二級學科,以培養通曉中國文學與文化,人文素質高,研究能力強,發展全面的專業人才為目標。現有先秦兩漢文學、魏晉六朝唐文學、宋元文學、明清文學四個研究方向。在先秦兩漢諸子、魏晉南北朝唐代詩歌、中國詩學與文學思想、宗教與文學關系等領域,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學科成員以來自北京大學、中國社科院、南京大學、南開大學、山東大學、陝西師范大學等名校和科研機構的博士為主體。學科帶頭人為劉懷榮教授,現有教授6人,副教授8人,講師4人。其中有博士學位者15人(博士後2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14人;有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山東省高等學校首屆教學名師1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山東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首批首席專家1人。隊伍精幹,年齡、學緣結構合理,發展潛力大。學科教師近五年來主持各級縱向科研項目20餘項,其中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完成教育部重大項目子課題1項、教育部社科規劃課題3項、山東省規劃項目4項;在研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4項、教育部重點項目1項、教育部及山東省社科規劃項目5項。出版專著30餘部,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文藝研究》、《清華大學學報》、《南開學報》等重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近年代表性成果有《賦比興與中國詩學研究》、《自然的神韻——道家精神與山水田園詩》、《晚明狂禪思潮與文學思想研究》、《魏晉南北朝樂府制度與歌詩研究》、《晚唐駢文研究》等。學科成員的科研成果曾獲教育部人文社科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第三);山東省社科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4項;山東省高校一等獎3項,青島市社科一等獎5項,二、三等獎多項。學科教學成績突出,有6門課程被評為山東省省級精品課,5門課程被評為青島大學校級精品課。學科成員教學成果曾獲山東省省級教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本學科是山東省省級優秀教學團隊,曾主持完成過山東省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並獲山東省省級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獎。 掛靠文學院的山東省「十一五」、「十二五」強化重點建設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東亞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和青島大學校級中國文化海外影響力協同創新中心,與國外高校和相關研究機構,有多方面的合作,為學科的國際性交流及與國內學術界的聯系提供了廣闊的平台。學科成員是兩個中心的主力,多名教師曾在美國、韓國、新加坡及香港的大學從事教學、研究或學習,與國內外學術界保持著廣泛的聯系。學科畢業生有多人考取國內重點院校的博士生,其他同學就業狀況良好,多在高校、報社、出版社、電視台、政府機關、企業等行業和部門工作。2014屆研究生在7月畢業離校時就業率達到85%以上。
中國古代文學
代碼:050105 學位類型:學術型學位 授權級別:碩士
本學科是我校漢語言文學國家級特色專業下的一個二級學科,以培養通曉中國文學與文化,人文素質高,研究能力強,發展全面的專業人才為目標。現有先秦兩漢文學、魏晉六朝唐文學、宋元文學、明清文學四個研究方向。在先秦兩漢諸子、魏晉南北朝唐代詩歌、中國詩學與文學思想、宗教與文學關系等領域,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學科成員以來自北京大學、中國社科院、南京大學、南開大學、山東大學、陝西師范大學等名校和科研機構的博士為主體。學科帶頭人為劉懷榮教授,現有教授6人,副教授8人,講師4人。其中有博士學位者15人(博士後2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14人;有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山東省高等學校首屆教學名師1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山東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首批首席專家1人。隊伍精幹,年齡、學緣結構合理,發展潛力大。學科教師近五年來主持各級縱向科研項目20餘項,其中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完成教育部重大項目子課題1項、教育部社科規劃課題3項、山東省規劃項目4項;在研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4項、教育部重點項目1項、教育部及山東省社科規劃項目5項。出版專著30餘部,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文藝研究》、《清華大學學報》、《南開學報》等重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近年代表性成果有《賦比興與中國詩學研究》、《自然的神韻——道家精神與山水田園詩》、《晚明狂禪思潮與文學思想研究》、《魏晉南北朝樂府制度與歌詩研究》、《晚唐駢文研究》等。學科成員的科研成果曾獲教育部人文社科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第三);山東省社科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4項;山東省高校一等獎3項,青島市社科一等獎5項,二、三等獎多項。學科教學成績突出,有6門課程被評為山東省省級精品課,5門課程被評為青島大學校級精品課。學科成員教學成果曾獲山東省省級教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本學科是山東省省級優秀教學團隊,曾主持完成過山東省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並獲山東省省級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獎。 掛靠文學院的山東省「十一五」、「十二五」強化重點建設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東亞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和青島大學校級中國文化海外影響力協同創新中心,與國外高校和相關研究機構,有多方面的合作,為學科的國際性交流及與國內學術界的聯系提供了廣闊的平台。學科成員是兩個中心的主力,多名教師曾在美國、韓國、新加坡及香港的大學從事教學、研究或學習,與國內外學術界保持著廣泛的聯系。學科畢業生有多人考取國內重點院校的博士生,其他同學就業狀況良好,多在高校、報社、出版社、電視台、政府機關、企業等行業和部門工作。2014屆研究生在7月畢業離校時就業率達到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