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中山醫科大學附屬一院
㈠ 中山大學一至七附屬醫院有什麼區別
既然說到中山大學的附屬醫院,就不得不首先要提及中山大學的醫學院的前版身中山醫科大學,現在的權中山大學是由原來中山大學與中山醫科大學合並而成。中山醫科大學以前的名字叫中山醫學院。當年的中山醫學院的附屬醫院一共有六所,全部位於廣州,附一院至附三院屬於綜合性醫院,另外還有眼科,腫瘤和口腔三所專科醫院。不過後來中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後來更名為中山醫科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上述六所醫院屬於原來中山醫科大學的附屬醫院,也是原中山醫科大學與中山大學合並之前的附屬醫院。而五,六,七,八,九這五所醫院則是兩校合並以後並入或者是新建的醫院。這五所醫院中只有附六醫院是位於廣州,七,八 ,九這三所醫院則位於深圳,附五院則位於珠海。
論醫院的實力,附一,附二和附三這三所醫院要強於五,六,七,八,九這五所醫院。
㈡ 廣州中山醫院在哪裡。那些附屬好多啊
廣州中山附屬第一醫院:廣東省廣州市中山二路58號 公交中山醫站或地鐵一號線東山口站中山二路出口,前行300米;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廣州市天河區的黃金地段石牌崗頂(天河路600號),地鐵三號線崗頂站,公交崗頂站。
㈢ 中山大學附屬醫院排名
中山大學附屬醫院排名:
1.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2.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附屬第二醫院)
3.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原中山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4.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中山大學附屬純銀眼科醫院)
5.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6. 中山大學光華口腔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
7. 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
8.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廣東省胃腸肛門醫院
9. 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
10. 中山大學附屬第八醫院
中山大學簡介:
中山大學(Sun Yat-sen University),簡稱「中大」,位於廣東省,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是教育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和廣東省共建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1924年,孫中山親手將廣州地區多所高校整合創立國立廣東大學。1926年定名為國立中山大學。如今該校由1952年院系調整後分設的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於2001年10月合並而成。
中山大學校訓:
中山大學校訓詞為「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中山大學校訓為孫中山先生於1924年11月11日在國立廣東大學舉行成立典禮時親筆題寫。十字訓詞原文出自儒家經書《禮·中庸》。《中庸》第二十章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配衫之,明辨之,篤行之。」按《中庸》原意是指人具有「誠」之本性,只要按「至誠」之本性從事修身,透過學、問、思、辨、行五個環節,便可以把升談自己修養成「君子」。明末清初,隨著社會的變動,著名思想家顧炎武發展傳統《中庸》思想,強調「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即把做學問與立志結合起來,所以對「博學」做出新的闡述:「博學於文,行己有恥」。顧炎武所指的「文」,已不是純粹古代的經書文章,而是包括一切天下國家大事。他所指的「恥」,不是指個人榮辱,而是指全體人民的榮辱。博學的指導思想從個人自身修養擴大到「當務之事」的社會大事,所以他作出學、問、思與立志的統一。
㈣ 中山大學附屬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原名中山醫科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歷史悠久,是中國近代最早的西醫院之一,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之一。醫院成立於1835年,由美國傳教士伯駕先生創辦。1886年,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在此學習醫術,並從事革命活動,醫院因此成為民主革命的搖籃。2001年,中山大學與中山醫科大學合並後,醫院更名為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簡稱中山二院),擁有南北兩個院區。院本部位於廣州市沿江西路107號,佔地面積32150平米,已經發展成為一所學科門類齊全、醫療設備先進、技術力量雄厚的大型綜合性教學醫院。
中山二院在醫學史上有諸多重要貢獻。謝志光、陳心陶、陳耀真、周壽愷、毛文書、秦光煜、林樹模、鍾世藩等一大批著名醫學家和醫學教育家曾在此創新與耕耘,醫院誕生了多項醫學第一,如中國首例膀胱取石術、首例病理解剖術、首例眼疾手術、首張醫學X光片、第一個醫學留學生和第一個女醫學生、第一本醫學雜志等。
歷經172年的發展,中山二院已經成為一個擁有數十個臨床和輔助科室的大型綜合性教學醫院。其中,一級專業科室有16個,二級專業科室有27個,醫技科室有12個。醫院擁有MRI、CT、ECT、DSA、彩色多普勒超聲儀、碎石機、骨密度儀、自動化分析儀、直線加速器、熱療隱形超聲刀、高壓氧等先進設備,下設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眼科、皮膚科、中醫科、急診科、綜合科、監護科等科室。醫院擁有博士後流動站和博士授予點12個,碩士授予點27個,其中內分泌內科、婦產科、兒科、耳鼻喉科、泌尿外科、口腔科為廣東省教育廳重點學科,心血管內科、普通外科、骨外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為醫院重點專科。
自1949年成立以來,中山二院在規模、醫療技術、科研成果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床位從最初的195張增長至2006年的1380張,日門急診量從不足220人次增長至130多萬人次,年出院病人數量從幾千人增長至幾萬人。醫院員工數量從1000多人增長至1332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科研成果豐富,包括小兒血液科成功建立中國第一株人胚胎造血幹細胞系、普外科與哈佛大學合作的研究論文發表於《自然·醫學》雜志並被評為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消化內科參與國家973計劃、小兒血液科和內分泌內科獲得教育部科技成果獎等。
多年來,中山二院在現代醫學發展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獲得了一系列榮譽,如連續被評為「廣東省文明醫院」、「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廣東省白求恩式先進集體」等。醫院堅持南北院區共同發展,實現統一品牌管理,發揚優良傳統和文化,致力於成為一所國內知名、國際有一定影響的強大的現代化綜合性教學醫院。周邊公交線路豐富,方便市民就醫。
(4)廣東中山醫科大學附屬一院擴展閱讀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是國家重點大學——中山大學附屬醫院中規模最大、綜合實力最強的附屬醫院,始建於1910年,現為國家三級甲等醫院和國家愛嬰醫院,由院本部、黃埔院區和東山院區三個院區組成,是華南地區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和康復的重要基地,素以「技精德高」在我國和東南亞一帶久負盛名,2004年被評為「香港人最信賴的中國內地醫療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