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冒名頂替上大學
1. 《幸福到萬家》冒名頂替風波爆發,現實中是否早有原型
是有原型的,和秀玉的經歷相似的現實原型有很多,不過比較有名的便是湖南女生羅彩霞。羅彩霞是因為報考教師資格證的時候,直接通知自己已經拿到了教師資格證,等到她辦理網上銀行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信息被盜用了,後來查到用她的信息冒名頂替的女生是她的高中同學王佳俊。
最後還是何幸福幫助秀玉要回了身份,通過記者以及打官司讓萬傳家得到了應有的懲罰,而秀玉最終也回到自己心心念念的大學,完成了自己一直夢寐以求的上大學的機會。對於秀玉的行為,網友們褒貶不一,有些人認為秀玉應該努力要回自己的身份,但是有些人則是認為秀玉不應該校正。
秀玉一直都是一個很努力的人,想要通過考會計證書讓自己的工資待遇高點,沒想到最後居然牽扯中大學名額被頂替的事情,毀了秀玉的一生,王家人的做法直接寒了秀玉的心,也讓秀玉看清了自家人的面孔。
2. 17年前被頂替上大學的王娜娜向頂替者索賠13元是怎麼回事
近日,河南17年前被頂替上大學的王娜娜,經過3年專科學習,如今從洛陽理工學院順利畢業。37歲的她仍希望能圓教師夢,但因年齡、學歷原因,只好報名西部支教。因被冒名頂替了13年,她向頂替者索賠13元,目前正等待開庭。
2003年,王娜娜參加高考後,因未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以為落榜便外出打工,之後結婚生子。2015年,她偶然發現自己當年並非落榜,而是考上了周口職業技術學院,但被人頂替,頂替者已經成為一名教師。
5年時間過去了,王娜娜說至今沒有一個人給她道過歉,這件事至今還沒有一個結果。2018年,王娜娜將頂替者、頂替者的父親以及招考辦等告上法庭,向頂替者張瑩瑩索賠13元,案件至今還未開庭。
(2)周口冒名頂替上大學擴展閱讀
3年脫產學習圓了大學夢
5月29日,經過3年多的者悉專科學習,王娜娜順利從洛陽理工學院畢業,拿到了畢業證書,圓了本該在17年前就該實現的大學夢。
與其他同學相比,王娜娜的3年求學之路充滿艱辛。同學們二十多歲,無憂無慮地享受大學生活,但王娜娜入學時已經34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這三年的時間,王娜娜每天都是急匆匆地過,急匆匆地趕往學校,下課後再急匆匆地趕回家。迅豎
她自己圓夢的同時,對家人有很多虧欠,尤其是對小兒子。早上王娜娜8點上課,小兒子幼兒園7點半才開園。她騎著電動車將小兒子第一個送到幼兒園後,就急匆匆地趕往學校上課。晚上兒子4點半放學,王娜娜的晚課6點才下課,幼兒園又只剩兒子一個人。每當把孩子放到幼兒園,自己轉身離開的那一刻,王娜娜心中都有很多不舍,尤其是冬天,王娜娜的心裡很難過。
從入學的那一天起,王娜娜就很珍惜,這3年的校首昌乎園生活過去了就不可能再回來。她在學校里不想給任何人添麻煩,基本上沒請過假,認認真真地聽每一堂課,各科成績也令自己比較滿意。真的成為一名大學生,踏上了大學這趟列車,王娜娜才意識到被頂替這件事讓她失去了很多。
3. 王娜娜的官方回應
2003年,河南姑娘王娜娜高考後沒收到錄取通知書,然而去年她發現,高考後自己被周口職業技術學院錄取,上學的卻是用她身份信息頂替的陌生人!2016年2月27日周口職業技術學院證實王娜娜被頂替事件屬實,具體情況在調查中。
根據周口職業技術學院初步調查結果,假王娜娜冒名頂替真王娜娜上學的事實成立。2016年2月27日晚,該學院注銷了假王娜娜學歷信息。學院表示,事件中是否有人存在故意違法亂紀行為,仍在調查中。
周口職業技術學院緊急通知稱,據學籍檔案顯示,該院往屆畢業生王娜娜2003年8月被該院現代農藝專業錄取,後調整至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學習,2006年7月畢業。由於此事發生於13年前的學院合並之初,歷經院系調整和人事變化,為便於調查組盡快掌握情況,要求負責招生、學生報到、學生管理和教育教學的有關當事人查找資料、回憶情況,並寫出證言。
通知稱,學院以黨委副書記趙振然為組長成立專題調查組進行調查。如果查證屬實,堅決按程序注銷虛假學歷信息,追回畢業證書。如果學院工作人員有徇私舞弊行為,堅決依法依紀追究責任,絕不姑息 。
2016年3月19日,聯合調查組公布河南「王娜娜被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調查結果,王娜娜被冒名頂替上大學一事屬實,9名相關責任人受到處分,假「王娜娜」(原名張瑩瑩,周口川匯區人,其父母均為下崗職工)學籍、學歷信息已被河南省教育廳按規定注銷,畢業證書被宣布無效,假「王娜娜」岩譽段被河南省商水縣教育體育局解聘。
9名相關責任粗譽人進行黨紀政紀處理:其中,現任周口市農科院院長杜紀格、現任周口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院長周文一等3人,因在當時的招生和學生工作中負有領導責任和直接責任,被分別給予黨內警告、黨內嚴重警告等處分;時任周口市公安局沙南分局副局長侯長建、時任周口市公安局沙南分局紡織路派出所所長潘子建等3人,同樣因負領導責任和直接責任被分別給予誡勉談話、行政警告等處分虛祥;王娜娜當年所在班的班主任及所在學校的收發員、教務處工作人員也被分別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行政警告等處分。
4. 王娜娜考上大學被頂替,現在34歲的她重新高考結局如何
王娜娜考上大學被頂替,現在34歲的她重新高考,隨後以高出專科錄取分數線的十幾分被洛陽理工大學錄取了,在上大學期間還一邊兼顧家人一邊完成了學業。
5. 父親砸鍋賣鐵供她讀書,錄取通知書卻被人冒名領走,後來怎樣了
高考是人生的一次重要轉折點,也是改變命運的金鑰匙,在這個14億人口的大國,競爭何其激烈?然而,河南女孩王娜娜卻在那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考試中意外「落榜」,但實際上,她不是沒考上大學,而是被人冒名頂替了。
王娜娜,出生於河南省沈丘縣新安集鎮新西行政村,她是一個農村女孩,從小就知道以後要考上大學,帶父母過上好日子。但在高考之後,在家等成績的王娜娜卻沒有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王娜娜心裡很難受,她覺得多年來的努力都白費了,於是就外出打工,賺錢養家。此後十幾年裡,王娜娜已經結婚生子,還和丈夫開了一個廣告店維生。
可是,直到事情被調查清楚之前,張瑩瑩一直沒向她道歉,但王娜娜卻一直沒有透露出張瑩瑩的個人信息,甚至是照片,她不想張瑩瑩承受其他傷害與指責。最後,王娜娜這起事件有了結果,張瑩瑩的學歷信息被注銷,同時也被工作單位解聘,在涉嫌造假的人中,有人被移交司法機關,相關責任人受到處分。
事情平息後,王娜娜曾向周口職業技術學院遞交《學籍恢復申請》,但是學校卻以「找不到恢復入學資格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為由,拒絕了王娜娜的申請。於是,王娜娜決定重新拾起書本,再戰高考,完成當年的夢想。最後,王娜娜收到了洛陽理工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她終於成為了一名大學生,她不再後悔,不再遺憾。
6. 被昌名頂替上大學有哪些人
在中國,冒名頂替上大學的事件時有發生,多與教育系統腐敗和監管不力相關。知名案例如:
1. 陳春秀案
2004年高考後,陳春秀未收到錄取通知書,後在外打工。2020年她報名成人教育時發現當年已考上大學,名額被陳艷平頂替。此事引起廣泛關注,促使相關部門調查。
2. 王娜娜案
2003年高考後,王娜娜未收到錄取通知書。多年後,她發現自己當年考上了周口職業技術學院,名額被他人頂替。此事件引發強烈反響,涉事人員受到處罰。
3. 羅彩霞案
2004年高考後,羅彩霞被同縣女生王佳俊頂替大學名額。羅彩霞在辦理銀行卡時發現身份信息被使用,揭露了冒名頂替事件。
4. 苟晶案
1997年和1998年苟晶兩次參加高考,未收到錄取通知書。後發現成績和身份被同學邱小慧冒用,後者以苟晶名義上了大學。2020年事件曝光,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這些案例只是冰山一角,未曝光的冒名頂替事件也大量存在。這些事件侵犯受害者權益,損害教育公平和社會正義。為防止此類事件,需加強教育系統監管,完善法律法規,加大違規懲處力度。同時,提高公眾法律意識,鼓勵受害者揭露真相,確保公平競爭,實現教育公平。
7. 王娜娜怎麼發現自己被冒名頂替的
王娜娜2003年在沈丘縣二高復讀並參加高考,分數為399分,王娜娜填報「高職高專二批」志願時選擇「周口職業技術學院」,錄取信息當年可通過學校、網路或電話查詢。王娜娜被錄取後,周口職業技術學院將其錄取通知書寄往沈丘縣二高,收件人為其班主任秦淼,沈丘縣二高收發員王素華收到後未將錄取通知書及時送交秦淼。
2003年,在商水縣二高就讀的張瑩瑩(原籍商水)高考落榜,其父張合停(商水縣電機廠下崗工人,現已退休)托其妻侄王子勝(時任周口建行人民路第二分理處主任,現任新鄭市金谷村鎮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長)幫忙給張瑩瑩找學校上。王子勝找到朋友胡筱林(現任沈丘縣二高黨總支副書記)幫忙找一個張姓或王姓女生的錄取通知書。胡當時在沈丘縣二高教務處工作,負責高考報名、考生檔案整理、考生通知書發放和保管。9月初,胡筱林在未被領取的錄取通知書中找到王娜娜被周口職業技術學院錄取的通知書,按照王娜娜預留的電話聯系(0371-8618814,當年該機裝機地址在鄭州市西環路1號,系鄭州經貿學院內IC卡公用電話),電話打通後,對方說是公用電話,沒有要找的王娜娜。周口職業技術學院已於9月2日開學,胡筱林就認為王娜娜已放棄入學,將王娜娜的錄取通知書交給了張合停,並告訴張合停、王子勝憑錄取通知書、准考證、身份證到沈丘縣高招辦領取學生檔案。
張合停、王子勝拿到王娜娜的錄取通知書後,在沈丘縣城找到一家打字店,與店主議價,商定做假事宜。打字店製作了王娜娜的假准考證、假身份證。張、王二人持王娜娜錄取通知書和假准考證、假身份證,從沈丘縣高招辦領走王娜娜高考檔案材料。二人再次到打字店,由打字店人員製作了帶有張瑩瑩掃描照片、加蓋假印章的《2003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生報名登記表》、《河南省2003年普通高校招生考生體格檢查表》和空白的《河南省高中畢業生登記表》。之後,張瑩瑩比照王娜娜檔案內容填好空白的《河南省高中畢業生登記表》,替換王娜娜的真實材料後重新密封。
2003年9月9日上午,張合停和張瑩瑩到周口職業技術學院報到,當時新生正在軍訓。張瑩瑩在新生報到處遞交了錄取通知書,填寫新生信息,張合停遞交了學籍檔案。張瑩瑩將錄取通知書上的「現代農藝專業」調換成漢語言文學專業(錄取通知書上允許新生入學一周內調一次專業)。上學期間,周口職業技術學院未對張瑩瑩入學資格進行復查。
2004年5月10日,張瑩瑩的父親張合停到原周口市公安局沙南分局紡織路派出所(現荷花分局),以張瑩瑩戶口與學籍檔案姓名不一致為由,申請將其女「張瑩瑩」的姓名隨其母姓變更為「王娜娜」。當時提供的有張合停的戶口簿、變更戶籍申請書、張合停和王某某的結婚證復印件等材料,但未提供學校學籍證明,且張瑩瑩已年滿18周歲,按規定應親自到現場辦理戶籍變更。派出所戶籍民警郭愛華受理後,經派出所長潘子建和分局副局長侯長建簽字同意後為其辦理了戶籍變更,由「張瑩瑩」變更為「王娜娜」,備注曾用名「張瑩瑩」。
張瑩瑩以王娜娜名字上學畢業後,在教育部學信網中專科畢業證所使用的信息為王娜娜的名字及身份證號(學信網中的身份證號是王娜娜高考報名時採集的),使用的照片是張瑩瑩本人(照片及所學專業等信息是張瑩瑩以王娜娜名字在周口職業技術學院畢業時採集的)。之後,張瑩瑩以王娜娜名字通過考試所取得的《教師資格證》,以及其通過自學考試於2009年12月取得的河南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學歷,使用的是張瑩瑩本人的身份證號及照片。經查,王娜娜和冒名上學者張瑩瑩兩人戶籍中的身份證號沒有交叉過,張瑩瑩也未用王娜娜的身份證號到公安機關辦理過身份證。
2006年7月,張瑩瑩(已更名王娜娜)畢業時,通過自願報名、學校組織選拔,被推薦到團省委作為大學生志願服務貧困縣計劃成員,經團省委統一體檢、培訓後,被派遣到淮陽縣城關鎮三中開展為期兩年的支教志願服務活動,於2008年7月服務期滿。
2010年12月,淮陽縣為解決淮陽師范1998級定向生、周口體校2003級定向生、「三支一扶」人員和共青團服務貧困縣志願者等歷史遺留問題,通過公開招聘,從上述三類人員中選聘一批農村中小學教師。張瑩瑩(已更名王娜娜)報名參加,其普通專科畢業證在教育部學信網上有注冊備案(此備案表上不顯示身份證號碼),當時審查認定為真實畢業證書,有資格參加招聘考試。此次招教考試共有201人參加,錄用了157人,並按照程序進行了公示。張瑩瑩(已更名王娜娜)以筆試58分、面試73.8分,總成績62.74分,在參加考試的18名「三支一扶」和共青團服務貧困縣志願者人員中名列第6名,被聘為淮陽縣教師,分配至原來支教過的淮陽縣城關鎮三中工作。
2013年7月,張瑩瑩(已更名王娜娜)以離家較遠、工作不便的原因,向商水縣教體局提出從淮陽縣調入商水縣任教的申請。因師資緊缺,商水縣教體局研究後擬同意張瑩瑩(已更名王娜娜)調入商水縣任教。經商水縣編辦審核同意,當年12月,淮陽縣人社局、淮陽縣編辦、商水縣人社局為張瑩瑩(已更名王娜娜)辦理了調動手續。
調查組認為,「王娜娜被冒名頂替上周口職業技術學院」是發生在2003年周口市高招過程中一起嚴重違紀違法案件,性質惡劣、社會影響極壞。調查組要求相關部門依法依紀對13名相關責任人作出嚴肅處理。目前12人受到黨紀政紀處分,其中2人涉嫌違法線索已移交司法機關;張合停涉嫌違法線索也已移交司法機關。
2016年2月26日,商水縣教體局作出了對張瑩瑩(已更名王娜娜)予以解聘的決定;2月26日周口職業技術學院向河南省教育廳請示注銷張瑩瑩(已更名王娜娜)的學歷信息,2月27日河南省教育廳請示教育部,注銷了張瑩瑩(已更名王娜娜)學籍、學歷信息,宣布畢業證書無效(包括其通過自考取得的本科學歷)。
由於經辦人張瑩瑩的舅舅王保合已經去世,線索中斷,導致誰拿走了王娜娜的錄取通知書,誰將王娜娜的學籍檔案修改成張瑩瑩的學籍檔 案這些問題找不到答案不同,這次調查出現「反轉」:錄取通知書是通過張瑩瑩表哥王子勝,找當年負責沈丘二高考生通知書的發放和保管的胡筱林幫忙拿走的;而 偽造了王娜娜的身份信息和准考證,修改王娜娜的學籍檔案,以及偽造帶有張瑩瑩掃描照片、加蓋假印章的考生報名登記表、考生體檢表和空白的河南省高中畢業生 登記表,是由張瑩瑩父親張合停和王子勝找一個打字店一手操辦的。
這件冒名頂替上大學案似乎已經水落石出,也有輿論稱真相還原,懲處 分明,結果基本符合公眾期待。可是,相比前一次調查的語焉不詳,這次調查只交代清楚了錄取通知書是怎樣到張瑩瑩之手,材料是怎麼偽造的,而當地招辦、教育 部門、招生高校的責任還是不清楚,事件依舊有諸多蹊蹺之處:這么簡單粗劣的偽造,為何就可以騙過沈丘縣高招辦,領走王娜娜的高考檔案材料?又怎麼可以輕易 騙過周口職業技術學院,辦好入學手續?按照調查公布的結果,只要拿到一張錄取通知書,只需再找一間打字店,偽造准考證、身份證,就可從當地招辦領走高考檔 案材料,再到高校報到、完成學業,冒名上大學如此easy。不需要去派出所改名、改身份信息辦一張身份證,也不需要打通關節去找考試部門改准考證信息,只 要電腦製作、列印,然後就以假亂真,有關部門就信以為真了。這是造假者高明,還是有關部門太好騙了?
據報道,調查組對調查很「負責 任」,還想追查打字店,但「由於時間久遠,目前並沒有找到當時的這家打字店」,說實在的,這是故弄玄虛的「負責任」。真正負責任的調查,應該是沿著造假線 索,去調查為何當地招辦會看到假准考證、假身份證,也給高考檔案?難道招辦對假准考證、假身份證沒有任何識別?難道這僅僅是工作疏忽、失誤,而不是這背後 有權錢交易?同樣,應該調查周口職業技術學院是怎樣對新生入學材料進行審核的?按照報道所提供的信息,一名學生在路邊撿到一張准考證,隨便去找一個打字 店,花幾千元錢編輯、列印出學生的檔案,就可輕松到大學報到,這樣的招生管理,入學信息審核就成了兒戲。
考生父母、親屬偷拿其他考 生的錄取通知書,並偽造准考證、身份證、學生檔案,這毫無疑問是違法犯罪行為,可是,給制假一路綠燈,當地招辦、招生高校,同樣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而且其 危害性比個體的造假更嚴重。如果不調查清楚招辦、招生高校在這起事件中的具體作為,這起事件就難言水落石出,而耐人尋味的是,調查組已急匆匆宣布這是最終 調查結果。
筆者在之前針對這一事件的評論中曾談到,由於生源困境,我國一些高職院校,在招生時無法招滿學生,於是,高校主動做「假 大學生」的生意。由中介向落榜學生販賣放棄錄取學生的錄取通知書,再由考生自己偽造身份證、准考證,拿著這些假身份信息、檔案材料去學校報到,完成這一流 程,沒有有關部門、高校的「配合」是難以完成的。當地調查組的調查否定了中介的存在,但是,後面的鏈條是否存在,這是需要深入調查去挖掘出真相的。
報 道提到一個細節,張合停問胡筱林有沒有一個姓張的女生不願意上大學,後來,胡筱林找了找沒有這樣的姓張的女生,而是給了姓王的女生(即王娜娜)的錄取通知 書(胡筱林當初認為王娜娜已放棄入學)。這其中蘊含的信息是,在當地,拿放棄入學考生的錄取通知書去冒名上大學並不是什麼新鮮事,「路徑」非常清楚,這顯 示這起事件很可能並非個案。要調查清楚這起事件,不能僅由當地的有關部門組織調查,其獨立性和公信力都讓人懷疑,而應該由上一級機構組成獨立的調查組進行 調查才能徹查,進而鏟除冒名上大學、假大學生屢禁不止的利益鏈和土壤。
8. 王娜娜只需要13年前冒名頂替上大學的人賠償13元,你怎麼看
她要的不是金錢的賠償而是一句對不起,是真心實意的道歉。錢可以再掙,但是被偷走的人生是怎樣都還不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