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兒上大學
① 單親媽媽花29年把重度腦癱兒子送進哈佛大學是怎麼回事
母親節當天,美國馬薩諸塞州查爾斯河畔,哈佛大學中國留學生丁丁在宿舍里等待著母親鄒翃燕回復微信。
每次聯系不上媽媽時,他就格外想媽媽。
近兩萬公里外,中國長江邊上的荊州市,鄒翃燕笑著念叨起兒子,眼睛彎成月牙。「他在哈佛遇到任何生活或情感問題,第一個想到的還是我。」
不過,丁丁並不是「媽寶男」;他,曾經是一名重度腦癱患兒。
為了給兒子治病,鄒翃燕不惜做一名單身母親,把全家扛在肩上……
回想起29年前分娩的痛,一切都歷歷在目。
在丁丁眼裡,媽媽是「精神導師」。鄒翃燕卻認為自己是孩子的摯友。「我從不覺得自己偉大。我更願意把自己定義為一個為了孩子而不斷成長進步的媽媽。」
昨天母親節,丁丁告訴記者,雖然哈佛提供了多達學費四分之三的助學金,但是剩餘四分之一費用對母親來說仍是不小的負擔。
「我小時候常常想,自己30歲應該如何如何,現在我29歲了,還要媽媽養著。我希望能爭氣一點,早點養活自己,讓媽媽也過上好一點的生活。」
② 00後腦癱雙胞胎兄弟雙雙考上大學,他們背後有著怎樣勵志的故事
我們身邊總會有很多人,雖然他們身體殘缺,但是他們仍然拼搏向前,熱愛生活。00後腦癱雙胞胎兄弟雙雙考上大學,他們背後有著怎樣勵志的故事?
第一個,雖然行動不便,但仍然熱愛學習,用知識改變命運。
00後的腦癱雙胞胎兄弟,他們雖然身體有殘缺,行動遲緩,但是他們仍然熱愛學習,堅信知識能夠改變命運的道理。他們很努力,用堅強的信念鼓勵著自己,他們想要證明自己並不比普通人差,結果證明確實他們很厲害,也很堅強,雙雙收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開始了他們新的生活之旅。
生活中,很多人讓我們感動,尤其是自力更生的人。有的人身體雖然殘缺,但是他們沒有抱怨命運的不公,而是更加的熱愛生活,依靠自己改變自己的生活現狀,讓自己活得瀟灑,活得滿足。我們真的應當向他學習,學習他們自強不息,學習他們樂觀向上。
③ 貴州一腦癱男孩考上大學,他是怎麼做到的
貴州一腦癱男孩考上大學,他是怎麼做到的呢?我想是因為他為了報答母親,報答母親的愛,要讓母親有個安穩的晚年生活。
換做是普通的腦癱家庭,上下來的兒子兩個都是腦癱,可能父母都接受不了事實,有的發瘋,有的棄養,或者說是讓他們自暴自棄,但是這個母親沒有,他還是把兒子們當作正常人來看待,雖然日子過的辛苦,但是她總能看到希望。
小學的時候她去打零工,把東西帶回家弄好了再去賣,兒子們從小就懂事。和媽媽一起弄,弄完之後也不是休息,是去寫作業,這就算是正常人也很少有人這樣努力吧!
到了初中他媽媽就開始做早點,媽媽早上三點起床,他四點起,幫媽媽磨豆漿。因為他看到了他媽媽的辛苦,他們所用的吃的都是媽媽一碗碗豆漿磨出來的,就算是腦癱媽媽也沒有放棄,他看著媽媽這么辛苦,一定是想幫幫媽媽,讓媽媽過上好生活吧!
因為母親一直在用行動感化他們,讓他們懂得努力,讓他們知道自己努力才能養活自己,讓他們明白只有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才不會像他媽媽這樣受累,只有考上大學有好工作才能不讓媽媽再這樣辛苦下去。
所以說是因為要報答媽媽,要讓媽媽以後少受苦,讓媽媽幸福。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④ 貴州一媽媽幫助腦癱男孩考上大學,這位媽媽為此付出了哪些努力
媽媽對孩子的愛總是那麼無私,總是想把自己最好的東西全部給了自己孩子。在貴州就有一位媽媽幫助腦癱男孩考上大學,據了解這名男孩叫張俊傑,今年20歲,由於出生的時候缺氧導致腦癱,控制雙腿的神經出現的問題,所以從小就不能正常的站起來,在朋友的眼裡,他就是一個不能直立行走的殘疾人,但是他的媽媽並沒有選擇放棄,而是默默的堅守和一直的陪伴。
艱辛的生活,一度讓這位殘疾的孩子想要放棄,但是媽媽一直細心的陪伴,又讓他找到了希望,在孩子選擇讀大學的時候,媽媽也陪著一起來報到,在學校的幫助之下,媽媽在學校裡面找到了一份工作,一直陪著孩子快樂生活,雖然生活很苦,但是這位媽媽從來就沒有選擇想要放棄過,一直把孩子當著自己的生命,正是這種愛才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偉大。
⑤ 甘肅腦癱兒旁聽8年,28歲考上蘭州大學博士,腦癱為何還能這么厲害
如果你突然得了腦癱,你會怎麼辦?你會向這個世界投降嗎?謝延炎說,決不!謝延炎1992年出生於甘肅蘭州的一個普通家庭,11個月大的時候突然高燒不斷,結果到醫院一診斷,結果直接將家人嚇得癱坐在在地上,他得了腦癱,不死的癌症。腦癱至少意味著他今後一輩子都會行動說話不利索,嚴重點會造成智力缺陷。
徐守軍教授第1次在課堂就發現了謝延炎這個特殊的學生,他不做任何筆記,但兩隻眼一直盯著黑板,課後他了解謝延炎的情況之後,決定下大力氣幫助他學習數學。二人攜手度過了9年時光,在徐守軍的幫助之下,謝延炎不但取得了本科學位,而且還拿到了蘭州大學的數學碩士學位,並且開始旁聽博士課程。更驚人的是,謝延炎和他導師在2017年發表了一篇文章,居然可以在國際知名數學期刊上刊載。謝延炎也有氣餒的時候,但徐守軍一直告訴他,如果你累了想退縮了,就想一想霍金,謝延炎最終還是挺了過來。謝延炎能取得今日的成功,除了個人的努力,最主要要感謝她父母的堅持不懈,感謝蘭州大學院長和教授的鼎力相助,這個社會還是有真情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