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用他人姓名上大學
① 頂替他人上大學判幾年
頂替他人上大學判刑如下:盜用、冒用他人身份,頂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學歷教育入學資格,構成冒名頂替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亮嘩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組織、指使他人實施冒名頂替行為的,依照前述從重處罰。國家工作人員有前兩款行為,又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數罪並罰的規定處罰。其中,從重處罰,是指在刑法規定的法定刑的限度內判處較重的刑罰,此指在「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這個范圍內判處較重的刑罰。
冒名頂替罪的構成要件如下:
1、主體要件:本罪系一般主體,即年滿16歲且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為本罪的主體;
2、主觀要件:本罪在主觀方面系故意,並具有特定的目的,即行為人盜用、冒用他人身份,是為了達到頂替他人取得高等學歷教育入學資格、公務員消鍵漏錄用資格、就業安置待遇的結果;
3、客體要件: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對高等教育制度、公務員錄用制度及就業安置政策的制度的管理秩序,以及公民的身份權利;
4、客觀要件: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盜用、冒用他人身份,頂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學歷教育入學資格、公務員錄用資拿爛格、就業安置待遇的。
(1)盜用、冒用他人身份」,是指盜用、冒用他人身份的證件、證明文件、身份檔案、材料信息以達到自己代替他人的社會或者法律地位,行使他人相關權利的目的;
(2)「盜用他人身份」是指違反他人意志,使用他人身份的行為,盜用身份意味著本人的身份被他人使用而本人不知情或者不同意的;
(3)「冒用他人身份」是指替代他人使用其身份的行為。冒用他人身份可以涵蓋經過他人同意或與他人串通的情形,並且是完全以他人名義使用其身份。「身份」,主要表現為以姓名為核心的個人基本信息以及取得一定資格、待遇所需信息而形成的資料、材料。
(4)本罪的對象僅限於高等學歷教育入學資格、公務員錄用資格、就業安置待遇三種情形。
高等教育包括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高等教育採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教育形式。高等學歷教育分為專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因此,標題所言頂替他人上大學符合「高等學歷教育入學資格」的對象要件。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八十條之二 【冒名頂替罪】盜用、冒用他人身份,頂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學歷教育入學資格、公務員錄用資格、就業安置待遇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
組織、指使他人實施前款行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國家工作人員有前兩款行為,又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數罪並罰的規定處罰。
② 高考的時候,冒名頂替別人,用別人的身份證讀大學,犯罪嗎
冒用他人身份證件參加高考並進入大學,這種行為已經正式納入刑法范疇。一旦被發現,將會面臨嚴重的法律後果,最高可判處兩年有期徒刑。這一行為嚴重破壞了高考的公平性與公正性,對其他考生構成了不公平的競爭,同時也對冒名頂替者的個人道德與法律意識提出了質疑。
這種現象不僅令人感到憤怒與失望,更是一種對社會誠信體系的嚴重侵蝕。每個考生都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成績來爭取進入理想的大學,而不是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得機會。希望那些考慮採取此類行動的人能夠三思而行,珍視自己的真實身份,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社會需要的是真實、誠實與公平的競爭環境。每個人都應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夢想,而不是試圖通過欺騙來獲得成功。當有人試圖用他人的身份證件冒名頂替參加高考時,他們不僅失去了個人的尊嚴,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了負面影響。
法律嚴懲此類行為,旨在提醒每個人,誠實與努力才是通往成功的關鍵。不要等到面對別人的質疑時,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那時,你將面臨的是道德與法律的雙重譴責,甚至可能遭受法律的嚴懲。因此,希望大家能夠珍惜自己的機會,以真實的身份參與高考,共同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每個考生都有權利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的機會。冒用他人身份不僅違反法律,同時也破壞了社會的公平競爭環境。希望每個人都能夠認識到自己的價值,通過正當途徑追求自己的夢想,讓自己的努力成為真正的成功。
③ 冒名頂替上大學侵犯了什麼權利
法律分析:冒名頂替上大學,侵犯了公民的姓名權、受教育權等很多合法權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八十條 盜用、冒用他人身份,頂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學歷教育入學資格、公務員錄用資格、就業安置待遇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
④ 頂替王娜娜上大學的人負什麼法律責任
冒用他人身份證的行為,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十七條,由公安機關處以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處十日以下拘留,若有違法所得,則需沒收違法所得。此行為不僅違法,還可能構成對他人姓名權、教育權的侵犯,因此,冒用人需依法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證或使用騙領的居民身份證,以及購買、出售、使用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都將面臨上述處罰。同時,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和騙領的居民身份證將由公安機關予以收繳。
對於冒用他人身份上大學的情況,冒用人不僅需要承擔行政上的罰款或拘留,還需對被冒用人可能因此受到的教育權受損等問題承擔民事責任。這種行為不僅損害了被冒用人的合法權益,也擾亂了社會秩序,因此應受到法律的嚴懲。
在具體案例中,冒用人可能會因侵犯他人姓名權和教育權而需承擔賠償損失、消除影響等民事責任。同時,根據情節的嚴重程度,可能還需承擔刑事責任。因此,對於此類違法行為,法律和社會各界都需要給予足夠的重視,以維護公平正義。
⑤ 頂替他人上大學會受到幾年刑罰
非法竊取或篡改他人身份信息,冒名頂替接受高等教育資格和公務員崗位錄取資格,以及享受就業安置待遇的行為,倘若違反了我國的法律規定,那麼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以下簡稱「刑法」)第二百八十條之二的明確規定,我們將對其依法進行嚴懲,此類行為,嚴峻地涉及到「冒充他人」相關罪行。
具體來說,如果有人未經許可擅自盜用、冒用他人身份信息,以他人姓名代替實際本人獲取高等教育入學資格、公務員崗位錄取資格以及就業安置待遇,那麼按照該法條款的規定,此類罪犯將會面臨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且需要繳納罰金。
更甚者,如果有人蓄意組織、指揮他人進行同樣的違法行為,那麼相關責任人則會受到比普通罪犯更為嚴厲的制裁,按照冒名頂替罪的相關規定予以加重懲罰。
在另外一方面,如果某些國家公職人員在組織、安排別人替考高等教育入學考試,公務員職位選拔考試以及就業安置待遇的過程中涉及到此類問題,他們可能需承擔的不僅是冒名頂替罪,更可能涉及到濫用職權罪,甚至招收公務員、學生徇私舞弊罪等罪名。
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國法律規定了一項特殊處理方式:
當這些國家公職人員同時犯下冒名頂替罪和其他犯罪行為時,必定會依據數罪並罰的法律原則受到嚴厲懲罰。
進一步而言,冒名頂替他人成為大學生的行為,除了可能涉及到虛假的身份證件製作與交易,使用假證或他人身份證件,以及串供等嚴重案件外,還可能觸犯到《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三款的規定。
具體來說,如果有人製造、隱藏、販賣、購買和使用偽造的、變造的身份證件,護照,社會保障卡,駕駛證等等具有身份識別的福利設施,那麼他將會被判處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的刑罰范圍內,並且須支付相應的罰金。
假如情節特別嚴重,當事人將會面臨三至七年有期徒刑加罰款的處罰。
同樣,根據《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一款的規定,在符合國家身份證明要求的各種活動例如考學,求職,申辦各類醫療、養老保險等等過程中,若有任何人為了達到某種方式的欺詐目的,利用盜用或假借兄弟姐妹、親戚朋友、同事等他人的身份證件、護照、社會保障卡、機動車駕駛證等身份證明文件,那麼他們將會處以拘役或管制,並處以或單處罰款。
如有犯罪行為與其他侵權後果同時存在,屬於一罪以上數罪並罰,責任承擔者應按最重的規定承擔法律責任。
總之,在法律體系嚴謹且完善的當今社會,我們應該自覺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保護好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權益。
特別是在關繫到個人前途未來的諸多敏感事項中,保持誠信和正義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則。
⑥ 冒名頂替別人上大學什麼罪
構成了冒名頂替罪。冒名頂替別人的名額上大學的屬於構成了非常嚴重的違法犯罪的行為,這種行為已經嚴重的威脅到了他人的合法權益,因此當事人有權向法院依法提起訴訟,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一、冒名頂替別人上大學什麼罪?
構成了冒名頂替罪。本罪是指在依照國家規定應當提供身份證明的活動中,使用偽造、變造的或者盜用他人的居民身塌指份證、護照、社會保障卡、駕駛證等依法可以用於證明身份的證件,情節嚴重的行為。盜用、冒用他人身份,頂替他人取殲昌得的高等學歷教育入學資格、公務員錄用資格、就業安置待遇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
二、冒名頂替罪的構成要件是什麼?
(一)本罪行為必須發生在依照國家規定應當提供身份證明的活動中
公民在辦理常住戶口登記項目變更、兵役登記、婚姻登記、收養登記、申請辦理出境手續等事項時,應當出示居民身份證。公民出境入境時應當向出入境邊防檢查機關交驗本人的護照或者其他旅行證件等出入境證件。金融機構在與客戶建立業務關系或者為客戶提供規定金額以上的現金匯款、現鈔兌換、票據兌付等一次性金融服務時,應當要求客戶出示真實有效的身份證件。
(二)使用偽造、變造的身份證件,是指將偽造、變造的身份證件作為真實的身份證件而使用
使用是指使身份證件的內容處於相對方認識或者可能認識的狀態。使用的方法沒有限制,包括出示、提供等。但是,單純提供偽造、變造的身份證件復印件的,不宜認定為使用偽造、變造的身份證件。單純攜帶偽造、變造氏衫扒的身份證件的,也不屬於使用。
(三)盜用他人的身份證件,是指將他人的身份證件當做證明自己身份的證件而使用
違反身份證件持有人的意志而使用的,顯然屬於盜用。盜用不是相對於身份證件的持有人而言,而是相對於驗證身份的一方而言。
在我國不管是什麼類型的冒名頂替的行為都是視為一種違法犯罪的行為的。尤其是冒名頂替他人的名額上大學的更是一種性質非常惡劣的犯罪行為。如果出現冒名頂替罪的犯罪嫌疑人將會被處以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並對他人造成的損失支付一定的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