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大鼓送女上大學詞
1. 京東大鼓送女兒上大學原唱
董湘昆。董湘昆(1927年5月15日 至2013年5月26日),原名董慶永,天津寶坻人,漢族,畢業於天津藝術學校戲劇班,曲藝家。青年時期接觸到京東大鼓便被深深吸引,通過自學得到曲藝大師劉文斌的賞識,後拜入劉文斌門下專攻京東大鼓。董湘昆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京東大鼓代表性傳承人,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天津市曲藝家協會理事,同時也是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和天津市曲藝家協會理事。代表作品有《模範孫桂珍》《白雪紅心》《送女上大學》等。2012年,獲得首屆「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人薪傳獎」。2013年5月26日,董湘昆在天津因病去世,享年86歲。《送女上大學》是董湘昆先生的代表作,前後改了十三遍才最終定稿。歌詞節選:火紅的太陽剛出山,朝霞鋪滿了半邊天。公路上走過來人兩個,一個老漢一個青年。
2. 京東大鼓送女兒上大學原唱
京東大鼓《送女上大學》原唱是瑞鳴音樂、馮欣蕊。
《送女上大學》是董湘昆先生的代表作,前後改了十三遍才最終定稿。《送女上大學》是董老的代表作,前後改了十三遍才最終定稿。《送女上大學》原名《一條扁擔》,情節簡單,以張老漢挑著行李送女上大學路上的對話為故事,以一條扁擔為線索,倒敘穿插不少生活片段。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上半葉,中國文藝園地以「樣板戲」為主。而一下子出現了一段藝術造詣這么高的曲藝段子,自是耳目一新,當時高音喇叭反復播放,家喻戶曉。
劇種內容
京東大鼓流行於廊坊、承德、保定、唐山的部分地區。在不同時期和地方有過不同的稱謂,先後有京東怯大鼓、樂停調、平谷調大鼓、平谷調、樂亭調大鼓、四平調大鼓、樂亭大鼓、鐵片大鼓、鐵板大鼓、承德地方大鼓等十數個名稱,其中尤其樂亭調大鼓在河北成名時間久長。
京東大鼓的主要樂器,除了演唱者左手挾銅板,右手擊鼓外,伴奏樂器主要是三弦。由於伴奏及曲調簡單,演出全憑演員的演唱功夫和擊鼓技巧。因此易學也易記,故使京東大鼓在津演唱十分普及。
3. 老漢今年五十多歲是什麼歌
這不是歌,是京東大鼓。
京東大鼓 -送女上大學
火紅的太陽剛出山,
朝霞鋪滿了半邊天,
公路上走過來人兩個呀,
一個老漢一個青年,
張老漢今年有五十多歲呀,
後跟他的女兒叫張桂蘭,
桂蘭穿紅花的襯衫樸素好看,
制服的褲子本是學生藍,
漆黑的頭發兩個小辮,
那綠帆布的書包挎在身邊,
張老漢是青布褲子白布褂兒,
十納梆的夾鞋在腳上穿,
身體健康是黑紅的臉,
他挑著個擔子走在前那,
你別看這條扁擔,
是兩頭窄當不間寬,
要不擱載是也不彎,
要擱上了載,
它是兩頭顫可就當不間顛,
那分量再重也不壓肩那,
張老漢送他的女兒把大學上啊,
特意給桂蘭把行李擔,
一氣兒走了有十幾里,
桂蘭要接扁擔,
讓爹爹歇會兒抽袋煙,
這老漢說:
這擔子可怕你挑不動,
擔心我的孩子你把路走偏,
桂蘭說:
這千斤重擔我能挑起呀,
社會主義大路我勇向前那,
張老漢雙眼含笑把女兒看,
今天送你我為啥要用這條扁擔,
桂蘭她聽爹爹她問了一番,
想起來呀,
這條扁擔跟過爹爹飽承風霜渡過寒夜,
浮現在面前那,
舊社會您用它,
挑著哥哥去討飯,
風里來雨里去,
您受盡了熬煎,
狗漢奸用這扁擔是曾把您老人家打,
奪扁擔抗強暴您入了牢監,
階級仇民族恨充滿血和淚,
桂蘭我呀樁樁件件那就記在我的心裡邊那,
千里雷鳴萬里閃那,
毛主席領導咱們打下江山,
艱苦奮斗把國建,
神州舊貌換新彥。
4. 送女上大學作品簡介
董老的力作《送女上大學》堪稱其代表佳品,經過長達十三次的精心打磨,最終定稿,曲譜源於京東大鼓貼吧的分享。(11張圖片)原名《一條扁擔》,其情節簡單,圍繞張老漢挑著行李送女兒上大學的旅途展開,扁擔作為主線,穿插著豐富的生活場景,生動展現了農民在革命斗爭和建設新中國過程中的非凡經歷,歌頌了共產黨領導下的開國偉業。全曲時長十三分鍾,所有內容均以唱腔呈現,無一句對話,尤其是最後一部分的變調,精煉地匯集了該曲種的高超技藝,藝術成就達到了巔峰。
在那個文革時期的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上半葉,中國文藝界幾乎被『樣板戲』壟斷,人們在口號的洪流中感到了空洞乏味。然而,《送女上大學》的出現猶如一股清流,以其卓越的藝術造詣讓民眾耳目一新。此曲被高音喇叭反復播放,迅速在全國范圍內廣為流傳,成為了那個時代家喻戶曉的藝術瑰寶。
在2000年的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上,馮鞏和郭冬臨通過改編的小品相聲劇《舊曲新唱》,憑借《送女上大學》這一經典曲目,贏得了當年曲藝及其他類別的一等獎,再次證明了其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和時代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