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童十歲上大學
① 張炘煬:10歲上大學,16歲985博士在讀,天才如今過得怎樣
這類孩子在智力上雖然有著先天的優勢,但是並不是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長大後依舊異於常人。俗話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有的孩子雖然小時候十分聰明,但長大後因為種種原因並沒能成就一番大事,反倒成了現實中的「仲永」,泯然眾人矣。我今天要介紹的「神童」煬便其中的一例。
不過,張炘煬的博士生涯只是被延遲畢業,並沒有結束。我相信,以張煬的聰明才智,只要耐得了寂寞,刻苦學習,是完全能夠取得畢業證書的。希望張炘煬在今後的生活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早日取得博士學位,早日實現自己的夢想,為我國的發展作出自己的那一份貢獻。
② 神童10歲上大學,16歲讀博,逼父母為其在北京買房,現狀如何
孝廉試經者拜為郎,年幼才俊者拜童子郎。——《文賢通考》
不同的人在出生之後,對某些方面的天賦程度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剛生下來之後沒多久,可能就會展現出超強的體育天賦,有些人在出生之後,並沒有經過系統訓練或許就能夠熟讀詩詞,又或是擁有強大的數學推導能力,這都是個人天賦的體現。在中國古代,對於那些少有才學的人,有著神童的說法。
中國從古至今的神童文化
在春秋戰國時期,豪門內部的賓客中就不乏有一些神童,比如說呂不韋門下的賓客甘羅,因為自幼聰明過人而在史書當中留有姓名。漢代時期就已經出現了選拔神童的制度,有點類似於我們現代社會的少年班。比如說在《舊唐書》中記載的王勃,就以六歲能解屬文而被後人所津津樂道。
但關於這類年少成才的神童,社會上總是會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有一些人認為他們本身擁有他人難以比肩的天賦,就應當受到這種特殊的教育,並將他們培養成為國家的棟梁。還有一些人認為,這樣的教育相當於是在拔苗助長,片面的重視成績和分數,有可能會導致他們的非智力因素陷於停滯,最終變成高分低能的人。
碩士生涯並不算長,幾年之後的張炘煬順利於北京工業大學畢業,並在16歲時讀博,進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習,成了這一年全國年紀最小的博士生。但就是這樣一個有著才華的年輕人,卻也出現了一個極端爭議事件,那就是逼父母為其在北京買房。我們從他的求學生涯中可以發現,他大學本科期間是在天津上學,除此之外碩士生涯和博士生涯都是在北京就學,這是因為他認為,天津和北京是學習氛圍最濃厚,最值得他留下來的城市。
張炘煬在碩士期間,要求自己的父母賣掉家中的房產,來到北京買房定居,這是因為在他看來,只有能夠留在北京工作生活,才符合他心中成為人上人的概念。否則就算自己一直在北京上學,但卻沒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也就無法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
對於自己孩子的要求,張煬的父母雖然難以承受,但最終仍然答應了下來。這是因為張煬的父母一個是學校的教師,另一個是街道的幹部,這么多年下來也算是攢下了一些錢,再加上老家的房子,全部賣掉還是可以購買北京的房子的。而且張炘煬要求父母買房的時候,還是10年前,北京的房價還沒有現在這么貴,因此順利的把房子買了下來,因此他也就順理成章的考上了博士生。
結語
張煬現狀如何?他在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博士之後,表示自己未來將會繼續深造,並爭取留在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為國家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由此看來張炘煬的生涯雖然出現了一些爭議的事情,但總體來看他的個性還是比較好的,因此希望他能夠在學有所成之後前往自己應該去的位置,為科研事業做出貢獻。
③ 10歲上大學、13歲讀碩士,曾逼父母北京買房的神童,後來怎樣了
如果沒有老師的諄諄教誨,這個孩子可能真的會從天堂跌向地獄,而他的父母可能還沉浸在「神童」的欣喜中無法自拔吧!
張炘煬的事件值得我們反思,智力超常上學跳級的「神童」有很多,然而更多的情況是「神童」在媒體的聚光燈和父母的揠苗助長下早夭其才。真正的教育,從來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而是一段喚醒心靈,獨立人格的過程。希望張炘煬在經歷更多的事情之後能成長起來,真正的成為一個強大的成年人!
④ 10歲上大學16歲讀博的神童張炘煬,逼迫父母在北京買房,現在如何
信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銘,有的是以自己所敬佩的前輩的語錄,有的是根據自己的經歷自我總結出來。座右銘也許各不相同,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指明了一個人前進的方向,表明了一個人認同的是非價值觀。在人生行進道路上以此為目標,以此鞭策自己。擁有自己座右銘這件事是普遍現象,同時也告訴我們,在人們追求夢想的路上,需要一個提醒自己的東西。每個人開始都是一張白紙,在前進道路上慢慢書寫自己的故事,但遇到得越多,也許就容易畫錯,寫錯。而遺憾的是,我們沒有一個橡皮擦,可以將自己的人生畫紙上的錯誤,擦除得完美如初。所以,一步一步必須腳踏實地,不忘初心是不變的准則。
在就讀博士期間,張炘煬漸漸卸下了神童的光環。到2019年仍舊沒有取得博士學位,導師甚至直接指出他缺乏刻苦鑽研精神。這個神童又像一顆流星劃過,消失。
張炘煬的故事很像龜兔賽跑,而他就是那隻驕傲的兔子。從小到大的誇贊,讓少年迷失在閃耀中。不過這一切罪責如果只歸咎於少年本身,那未免有些粗暴。從神童成為焦點的時候,當接受一切特殊待遇的時候。孩子的智力早熟讓人忘了他的童真,疏於教導。也許在張炘煬的成長路上,多幾個把他當尋常孩子看待的人,那麼也許,結局不會那麼令人惋惜吧。
⑤ 當年10歲便考上大學的神童張_煬,現在怎麼樣了
最大的16歲,最小的11歲。他們當年被稱為「知識荒原上的少年突擊隊」,更被稱為「神童」
⑥ 我國神童10歲上大學,16歲讀博,聲稱要做人上人,現狀如何
這位特殊的神童就是張炘煬,他出生於1995年。在他兩歲左右的時候,短短三個月學習時間,就能認識一千多個漢字。可以說,相比於同齡人而言,張炘煬的天賦也是非常出眾的。而在2000年時,剛滿六歲的張煬就被父親送到了小學中,在進入到學校之後,他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掌握了一年級的所有知識,接著,他也跳到了二年級學習。
而在短短兩年的時間內,小學六年的所有知識都被張炘煬掌握。就這樣,不到十歲的他也就成為了一名初中生。雖然說在那個時候,張炘煬能夠很好地掌握學校里所傳授的知識,但是,他的年紀畢竟還是比較小,因此他也不能像正常的學生一樣安安靜靜的上課。初一初二的時候,還能好好念。到了初三下學期,班主任反映他不能好好的學習。
結語
從張炘煬的成長經歷中就能夠感受到,雖然說在每個人成長的過程中,對於好成績的嚮往是很多家長追求的目標,但是,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我們也應該重視起來情商的培養,如果說一味地讀書而不重視其他方面的發展的話,那麼即使是神童,最終也將變得普通。
⑦ 中國第一神童:10歲考入中科院,19歲當大學講師,後來怎樣
自「神童熱」橫空出世,已經默默捧殺了無數個孩子,他們聰慧無比,如果沒有人將他們的「神童」稱號強勢安在他們身上,用來炒作自己的新聞的話,或許那些孩子也不會落得半路腰斬的下場,或許我們國家未來又會多了幾個專業領域的高端人士。
等走過一段人生路後,我們回頭再看,就會發現,你遇見過形形色色的人,出色的、落魄的,你可能會羨慕那些出挑的人,但你要相信,你和他們一樣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人生,誰也無法復制,輝煌有輝煌的妙處,可平凡也有平凡的樂趣,所謂」子非魚焉知魚之樂「,或許你在羨慕他們的同時,他們也在羨慕你呢?
⑧ 當年那位10歲上大學,曾逼父母在北京買房的神童張炘煬,如今怎樣
2019年,我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在834萬左右。可以看出,隨著我國教育的發展,大學生再也不像上個世紀那樣稀缺難得了。但如果說有人10歲就考進了大學的話,大家肯定還會感到相當吃驚。
不過,雖然張炘煬曾經是風頭極盛的“神童”,讀博士後他卻接連遭遇挫折,一直出不了成果,達不到畢業要求,在導師的幫助下才繼續研究。總的來說,除了之前的光環,張炘煬現在並沒有任何成就。這樣的張炘煬到底是天才,還是父母揠苗助長後“創造”出來的神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