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漢語精讀2練習冊答案
① 現代漢語 考題和答案
這些是定義上的重點:
1.現代漢語:現代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廣義:漢語的各種方言和民族共同語。狹義:現代漢民族共同語(以北京語音為標准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普通話)
2.共同語:一個民族全體成員通用的語言
3.方言:民族語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區的人們使用的語言
4.民族共同語:在一種方言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個民族全體成員通用的語言
5.基礎方言:作為民族共同語的基礎的方言
6.以何種方言為基礎方言:取決於這種方言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取決於方言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人口等
7.詞彙方面的特點:漢語詞形較短,單音節語素多;雙音節詞占優勢;新詞構成運用「詞根復合法」
8.漢語的地位:聯合國六種正式工作語言之一(英法俄西班牙阿拉伯)
9.語言規范化:明確某一語言的共同語及其內部一致的標准
10.推普:進一步消除方言隔閡,減少不同方言區人們交際困難,利於社會交往,利於國家統一和安定團結;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文化教育的普及和提高,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傳聲技術的現代化,計算機語言輸入和語音識別問題的研究,對推普提出了新的要求;隨著對外開放政策的貫徹執行,國際往來和國際交流越來越多,減少了語言交際困難,促進國際交往
11.語音:人的發音器官發出來的,表達一定意義的聲音,它是語言的物質外殼
12.四要素:音高(語音里有聲調,語調的不用,主要是因為音高的不同變化決定的)音強(語言中的重音青音是由於音強不用所致)音長(有的用來區別意義)音色(造成音色不同的條件:發音體不用;發音方法不同;發音時共鳴器的形狀不同)所以,任何聲音都是四要素的統一體,語音也不例外
13.語音的社會屬性:同樣一個意義,比如書,在不同的語言或是方言中就會有不同的語音表示;語音在社會交際中必須代表一定的意義,而和它所表達的意義之間沒有必然聯系,用什麼樣的語音形式表達什麼樣的意義,不是由個人決定的,而是隨著社會不同而不同的,是由使用這一語言的社會全體成員約定俗成的
14.音節:由音素組成,是語音的基本結構單位,也是人們從聽覺上最容易分辨出來的語音片段
15.音素:從音色角度劃分出來的最小的語音單位
16.母音與輔音的區別:氣流受阻情況不同;發音器官緊張狀況不同;氣流強弱不同;聲帶振動情況不同
17.調值:音節高低升降曲直長短的變化形式,也就是聲調的實際讀法
18.調類:聲調的種類,是把調值相同的字歸納在一起所建的類
19.連讀音變:連著念的音素,音節或聲調有時會發生變化
20.文字: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系統,是最重要的輔助性交際工具
21.漢字: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系統,它是漢族人的祖先在長期社會實踐中逐漸創造出來的
22.筆畫:構成漢字字形的最小連筆單位
23.部件:偏旁,由筆畫組成的具有組配漢字功能的構字單位
24.筆順:書寫漢字時筆畫的先後順序
25.詞彙:詞語,是一種語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圍內的)詞和固定短語的總和
26.語素:最小的,有音有義的語言單位
27.詞:語言中最小的能夠獨立運用的有音有義的單位
28.短語:由詞逐層組成的語言單位
29.義項:詞的理性意義的分項說明
30.義項的分類:本義(詞源學中說的原始的有文字記載的意義)基本義(某個時期最常用最基本的意義)轉義(引申義,比喻義)
31.語境:語言單位出現時的環境(上下文~情景,社會現實~)
32.基本詞彙:詞彙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基本詞的總和。它雖比一般詞彙中的詞少,但是使用頻率高,生命力強,為全民所共同理解
這包括四章的,都是定義的重點,但是還有一些是掌握上的重點,只能靠平時了,比如音節結構的判斷,構詞方式的判斷等等
不過你沒有說要大幾的耶........
偶汗下....
② 有現代大學英語精讀2第二版的答案,給我一份行么。。。給你150分
現代大學英語精讀練習答案精讀2 練習答案 lesson one
1
2)capitalize centralize finalize hospitalize idealize naturalize socialize
apology civil fertile instrial real special western
3) clarify classify identify intensify notify purify simplify unify
4) fertilize realize summarized hospitalized qualify justify identified simplified
2
achievement to suppose effort profession/occupation opportunity
great tragedy/misfortune used/kept busy rather to proce to keep
apparent/clear to raise/to bring up to be enough
3
4 see to it that do with put you in touch with average out to
had no business ture of be out to specialized in are stuck
are exposed to averaged out to see to it that
5
6 1)tell ,said 2)tell 3)talking,saying 4)said, speak/talk 5)said, spoke
1)fairly 2)fairly ,rather 3)rather
1)sensitive 2)sensible 3)sensible
7
8 agree(on/to/with) happen(to) point(at/out/to)
belong(to) hesitate(about/over) reflect(on)
care(about/for) insist(on/upon) rely(on)
cling(to) interfere(in/with) resort(to)
come(into) keep(off) see(to)
complain(about/of) listen(to) suffer(form)
concentrate(on) look(at/for/into/on) wait(for)
depend(on) long(for)
1)depend,,,,on/upon 2)preside over 3)insisted on 4)interfere in
5)are longing for 6)has concentrated on 7)was agreed on/upon
8)hesitating about/over 9)resort to 10)complaining about,rely on/upon
11)succeeded in
9 varies probably other period reason powers about then
take found for mean less are does
2 1)will host 2)will have been completed/will be completed
3)shall/will do 4)will work, is held 5)will be 6)is going to be
7)will have (been) moved 8)will be 9)are going to learn
10)are going to work
3 1)both his sister and brother are lawers.
2)what they lack is not money but to learn about her culture as well
3)they have come to china not only to learn chinese , but to learn about her
culture well.
4)i find the new manager neither easy to get along with nor delight to talk
to.
5)what children really want most from their parents are nit material things but
love and atention
6)Mr.Hu is fluent in french but also in English.
7)contrary to what peopie had expected ,not only did he attend the meeting ,
but he also spoke for twenty minutes.
8)you may either write your essay in your regular exercise book or point a
if you do it on your computer.
9)I'm not quite sure why he didn't show up. Either he was not interested,or he simply
forgot about it.
10)A society should respect both its scientists and its garbsge college.
11)Neither the teachers nor the studens believe there is any shortcut in
learning English.
12)the purpose of a university is to proce people who are both specialists and civilized citizens.
4 1)Who is the essay written for?
2)what was the writer doing/ teaching at that time?
3)what did the boy come go to college for?
4)what did the boy come go to the writer's office one day?what was his problem?
5)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n a university and a techical train school ,according
to the writer?
6)How does the writer think a person should spend the time when he is neither
working nor sleeping? why?
7)was the tall boy convinced by the writer said?
9)do you agree with what the writer says about the purpose of a university?
5 1)as ,on 2)like 3)out of 4)for/on, along with 5)by/near,behind ,
in,with 6)as ,in,in,from, to/into ,at/from 7)about, to ,from ,with,near,from ,in,
in,on,like 8)on/upon, of, round ,on, beside,for,by ,off,into,under,
to ,to,on,on,to,under
③ 解答大學現代漢語試題
標准答案如下: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
1、現代漢語:現代漢語是現代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廣義的現代漢語包括現代漢語方言和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狹義的現代漢語即指現代漢民族共同語,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准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普通話。(說參黃廖本《現代漢語》修訂三版)
2、語法單位:語法研究中所使用的單位就叫「語法單位」,任何一種語法單位都是音義結合體。語法單位可以分為四級:語素、詞、短語、句子。語素是語言中最小的音義結合的構詞單位,是語言的備用單位;詞是最小的能夠獨立運用的語言單位,是構成短語和句子的備用單位;短語是語義上和語法上都能搭配而沒有句調的一組詞,是造句的備用單位;句子是具有一個句調、能夠表達一個相對完整的意思的語言單位。(說參陸儉明《現代漢語語法研究教程》、黃廖本《現代漢語》修訂三版)
3、義位:如同音素和音位的關系一樣,義素和義位也是具體和抽象的關系:義素是詞或語素在不同話語中體現出來的具體意義;義位是對義素進行概括的結果,它是一個詞或語素互相聯系的不同的意義的集體。(說參彭李本《語言理論》)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5分,共15分)
1、舉例分析音節結構的特點。
普通話的音節結構有如下特點:
(1)一個音節最多可以用四個音素符號(四個國際音標或六個漢語拼音字母)來拼寫(如「窗」)。
(2)母音在音節中占優勢。每個音節總要有母音,母音符號可以多至三個,並且須連續出現,分別充當韻頭、韻腹和韻尾(如「郊、游」)。如果一個音節只有一個音素,這個音素除極個別外都是母音。
(3)音節可以沒有輔音(如「俄」)。輔音只在音節的開頭或末尾出現(如「窗」),在音節末尾出現的輔音只限於n和ng。沒有兩個輔音相連的音節。
(4)漢語音節不能沒有聲調,不能沒有韻腹(主要母音);可以沒有輔音聲母、韻頭和韻尾。
2、舉例說明語法的性質。
跟語音、詞彙相比,語法具有更明顯的抽象性、穩固性和民族性:
(1)抽象性:語法是從眾多的語法單位里抽象出其中共同的組合方式或類型及如何表達語義的規則。例如漢語里有「看看、說說、寫寫、學習學習、討論討論」這一詞的重疊現象,這反映出一條詞的變化規律;有些動詞可以用重疊的方法來表示動作的某一語義類型,即表示少量或者短時。
(2)穩固性:語法的變化比起語音、詞彙來要緩慢得多,這是因為它是一個由各種抽象規則交織成的有緊密聯系的系統。如果廢棄舊的規則而馬上換一套新的,會使人們不習慣,交流思想就難以進行。例如漢語把語序和虛詞用做重要的語法手段,古今如此。主語在謂語之前,修飾語在中心語之前,也是古今如此。
(3)民族性:每種語言都有明顯的民族特點,不僅表現在語音和詞彙上,同時也表現在語法上。不同語言的語法有同有異,既有共性也有個性,個性是特點之所在。例如俄語用詞形變化(形態)表示詞的句法功能,語序就比較自由;而漢語里的詞沒有表示句法功能的形態,詞在句子里充當什麼成分,主要靠語序來表示。同是重語序的語言,其表達形式也可能不同,漢語說「我寫字」,藏語說成「我字寫」;漢語說「兩本書」,傣語說成「書兩本」。詞的組合手段,各種語言也有差異。現代漢語的「兩本書」是名詞和數片語合,其間要用相應的量詞。而英語「two books」沒有加量詞這條規則,但數詞在前,名詞在後這個語序,兩種語言又是共同的。
3、舉例說明形容詞的語法特徵。
形容詞的語法特徵
(1)形容詞能作謂語或謂語中心語和定語,多數能夠直接修飾名詞。例如「太陽紅~紅太陽|環境很優美~很優美的環境|觀點模糊~模糊觀點」。少數性質形容詞能夠直接修飾動詞,作狀語,例如「快走|老實說|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通常要重疊或者加助詞「地」才可以用做狀語。例如「慢慢說|獃獃地望著他|高高地翹起來|輕松地說笑|得意地想著」。一部分形容詞也能作補語,例如「看清楚|走快(了)」。
(2) 性質形容詞大都能受程度副詞修飾,例如「很簡單、太小」。性質形容詞的重疊式和狀態形容詞,或者因為是表情態的,或者因為本身帶有某些程度意義,不能再受程度副詞修飾。
(3) 形容詞不能帶賓語。但是有些雙音節的性質形容詞兼屬動詞,作動詞時能帶賓語。例如「端正態度」(使態度端正),「純潔隊伍」(使隊伍純潔),有致使義,又叫「使動詞」。還有「花了眼、直著身子」,表示一種變化或者事物表現為某種狀態,「直、花」等是動詞。這種詞,前加程度副詞時是形容詞,不能帶賓語;後帶賓語時不能前加程度副詞。這些詞兼屬形容詞和動詞兩類。
(4)有些性質形容詞可以重疊,重疊後用法同狀態形容詞。
單音節:基本式是AA或AA的、AA兒
早早、長長的、綠綠的、好好兒、慢慢兒
雙音節:基本式是AABB ,或AABB(的)、AABB(兒)
清清楚楚 高高興興(的) 痛痛快快(兒)
少數雙音節貶義形容詞有A里AB式:
馬里馬虎 糊里糊塗 小里小氣
(5) 有些單音性質形容詞可帶上疊音詞綴或其他詞綴,這時用法同狀態形容詞,例如「紅彤彤、亮堂堂、黑咕隆咚、灰不溜秋。」
狀態形容詞的重疊方式是ABAB 式,例如「雪白~雪白雪白、漆黑~攘黑漆黑、血紅~血紅血紅」。
五、分析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8分)
1、按下表提示,分析表中第一豎行所列漢字的音節結構成分。(6分)
例字 音節 聲母 韻母 調類 四呼 韻頭 韻腹 韻尾
①聲 shēng sh eng 陰平 開口呼 無 e ng
②敲 qiāo q iao 陰平 齊齒呼 i a o(u)
③元 yuán 零聲母 yuan
④頭
⑤自
2、用層次分析法分析下列多義短語。(12分)電腦畫圖困難,抱歉
(1)對售貨員的意見
(2)三個報社的記者
(3)熱愛人民的總理
1、漢字在歷史上出現過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 五種正式形式。
2、語音的物理性質有音高、音強、音長、音色 。
3、發音器官主要有肺和氣管、喉頭和聲帶、口腔鼻腔和咽腔三部分 。
4、音素分為母音、輔音兩大類型 。
5、最小的能獨立運用的是語言單位是詞 。
6、標音方法有音素標音法、音位標音法兩種。
④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古代漢語(2)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古代漢語(2)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作業1
一、 說明下列句中黑體字的詞性和意 1、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 介詞,表示對象。
2、 雖然,不可不為生言之。 介詞,表示行為對象
3、 衛太子為江充所敗。 介詞,表示被動。
4、 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 動詞,變成。
5、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助動詞,表示被動。
6、 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助動詞,表示被動。
7、 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語氣詞,與何組成固定格式"何......為"
8、 兵破於陳涉,地奪於劉氏。 介詞,引進行為主動者。
9、 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介詞,介紹比較的對象。
10、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 介詞,引進行為主動者,表示被動。
11、京叛大叔段,段入於鄢,公伐諸鄢。 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發生處所。
12、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助動詞,表示被動。
13、寡人不祥,被於宗廟之崇。 動詞,遭受。
14、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直:副詞,僅僅,只是;是:指示代詞,這
15、樹成陰而眾鳥息焉。 指示代詞兼語氣詞。
16、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不必為之辭"。 指示代詞
17、受時與治世同,而殃禍與治世異,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 代詞,這樣
18、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國胡以相恤? 疑問詞,怎麼能。
19、之二蟲又何如? 用作定語,只指示、不稱代,這
20、向其先表之時可導也,......此其所以敗也。 代詞,與"以"結合,錶行為發生的原因。
21、吾知所以距子矣。 代詞,與"以"結合,錶行為發生的處所。
二、解釋下列詞意義,說明與現代漢語中詞性是否相同。
(一)莫:1、疑問代詞,沒有誰,不同。 2、疑問代詞,沒有什麼,不同。
(二)或:1、無定代詞,不同。 2、無定代詞,不同。
(三)是:1、指示代詞,這樣,不同。 2、指示代詞,這,不同。 3、判斷詞,正確,對,相同。
(四)非:1、動詞,非難,不同。 2、形容詞,不正確,相同。
3、動詞,責怪,不同。 4、副詞,表否定,不同。
(五)以:1、連詞,表關聯,不同。 2、副詞,將近,不同。 3、動詞,認為,相同。
4、介詞,憑借,不同。 5、連詞,表原因,不同。 6、介詞,表時間。
三、說明下面字的意義
1、竟:副詞,終於。2、少:副詞,稍微。3、頗:副詞,稍微。4、特:副詞,但,僅僅。
5、稍:副詞,逐漸。6、既:副詞,已經。7、第:程度副詞,但,只。8、但:范圍副詞,都。
9、曾:情態副詞,竟然。
作業2
一、 解釋下列名詞
1、文體:文章的體裁、樣式。
2、封事:關涉機密政事,防止泄漏,使用皂帛作囊封板,所以叫"封事"。
3、檄文:是詔令的一個附件,多用於徵召、曉喻、申討,屬軍用文書。
4.箴銘:用於規戒的文章。
5、奏議:是臣子寫給皇帝的書信或公文。
6、編年體:以時間為經,歷史事件為緯的一種編排體裁。
7、詔令:是皇帝寫給臣下的書信,命令。
8、箚子:就是札子,用於臣子給皇帝解答某問題。
9、行狀:提供給禮官為死者議定謚號或提供史官作立傳的資料。
10、騷賦:摹擬《楚辭》而寫的賦。
11、文賦:散文化的一種賦體,是在唐代古文運動推動下產生的。
12、紀傳體:集中全面地描寫歷史人物的一種體裁。
13、駢文:在辭賦的影響下所產生的一種特殊文體。
14、對策:皇帝就某一問題要求臣子回答。
15、頌贊:歌頌贊揚的文章。
16、古賦:騷賦以外的喊賦。
17、墓誌銘:為了長久地悼念死者所刻的碑文。
18、記事本末體:以歷史事件為主線,把某一專題的記錄集中起來。
三、解釋下列術語
1、 傳:傳述的意思,傳述經文的文義。
2、 正義:也叫"疏",唐人採用的一種注經兼通漢人註解的新方法。
3、 疏:也叫"正義",唐人採用的一種注經兼通漢人註解的新方法。
4、 箋:表識的意思,指讀書時有所頓悟用筆標識在一側。
5、 註:是注釋的通稱,取義於灌注。
6、 章句:每章之後用韻語寫成的"章旨",總括全章大意。
7、 集解:匯集眾說的一種體例。
8、 曰、為、謂之:用來釋義的,而且是用來區分同義詞和近義詞之間的細微差別
9、 謂:被釋詞置前,解釋詞放後,常以具體解釋抽象,以分體解釋總體。
10、猶、猶言:一般用於近義詞作注,或引申義解釋本義。
11、貌、之貌:一般用於動詞或者形容詞後,表示某種情貌,被釋詞是表示某種性質或狀態的形容詞。
12、讀為、讀曰:註明音讀的,一般用本字註明假借字。
13:之言、之為言、之猶言:一般用音義相同的詞語來訓釋。
14、讀如、讀若:用來注音的,但有時也用來註明假借字。
三、給下列古文加標點,並說明黑體字意義,在句中作用或用法。
1、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君"、"臣"、"父"、"子"是名詞活動動詞,意為"做好國君的本份,做好官員各自的本份,像個父母,像個子女"的意思。
2、孟子謂戴不勝曰:"子欲子之王之善與?我明告子。有楚大夫於此,欲其子之齊語也,則使齊人傅諸?使楚人傅諸?"曰:"使齊人傅之。"曰:"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間數年,雖日撻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謂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於王所。在於王所者,長、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誰與為不善?在王所者,長、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誰與為善?一薛居州獨如宋王何?"
"之":助詞; "之齊語":名詞活用動詞,說齊國的語言; "傅":名詞作動詞,作師傅; "雖日":名詞作狀語,雖然每日; "誰":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意為"王與誰為善"。
3、人有盜高廟座前玉環,得。文帝怒,下廷尉治。按盜宗廟服御物者為奏,當棄市。上大怒曰:"人亡道,乃盜先帝器,吾屬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廟意也。"釋之免冠頓首謝曰:"法如是足也。今盜宗廟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長陵一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文帝與太後言之,乃許廷尉當。
"當":動詞一般用法,應當; "乃":副詞,於是,就; "族":宗族"謝":謝意; "許"贊許。
4、魏其謝病,屏居藍田南山之下數月,諸賓客辯士說之,莫能來。梁人高遂乃說魏其曰:"能富貴將軍者,上也;能親將軍者,太後也。今將軍傅太子,太子廢而不能爭;爭不能得,又弗能死。自引謝病,擁趙女,屏閑處而不朝。相提而論,是自明揚主上之過。有如兩宮螫將軍,則妻子毋類矣。"魏其侯然之,乃遂起,朝請如故。
"謝"動詞一般用法,推託有病; "說":一般用法,游說; "來":一般用法,到來; "富貴":使動用法,使......富貴; "死":一般用法,死亡; "然":指示代詞,這樣。
四、給下列各段加上標點,如有錯誤請分析原因。
1、魯哀公問於孔子曰:"吾聞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無他異他異,而獨通於聲,堯曰:'夔一而足矣。'使為樂正樂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2、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謂
孔子曰:"予與爾言。"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孔子曰:諾,吾將仕矣。"
3、定公問:"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為君難,為臣不易。'如知為君之難也,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曰:"一言而喪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予無樂乎為君,唯其言而莫予違也。'如其善而莫之違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違也,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
五、按姚鼐的分類,下列文章各屬於哪一類
1、《孟子》 論辨類; 2、段太尉逸事狀 傳狀類 3、柳子厚墓誌銘 碑誌類
4、答李翊書 書說類 5、《韓非子》 論辯類 6、滕王閣序 序跋類
7、荊軻贊 頌贊類 8、黃岡竹樓記 雜記類 9、藝文志序 序跋類 10、陋室銘 箴銘類 11、論積貯疏 奏議類 12、赤壁賦 辭賦類 13、祭十二郎文 哀祭類 14、諫逐客書 奏議類 15、送薛存義序 贈序類
作業3
一、閱讀下列原文和譯文,譯文如有錯誤改正並說明屬於哪方面錯誤
1、原文:(漁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桃花源記)
譯文:漁人既然出來了,就的得到了一條船,於是沿著來時的路返回,一處一處地做了標志。到了武陵郡,找到了太守,報告了這個(情況)。太守馬上派人跟著他前往,尋找前進方向的標志。找不到,沒有再找到路。
錯誤:
既:終於。 其:代詞,他的。 所志:所標志的地方。
2、原文: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矣!"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譯文:我曾經探求古代仁人的心情,他們或許跟上面說的兩種情況的不同,這是為什麼呢?他們不因為環境好而高興,也不因為自己失意而悲傷;在朝庭里做官就擔憂他的百姓;處在僻遠的民間就擔憂他的君王。這就是上進業憂愁,後退也憂愁。那麼,什麼時候才快樂呢?他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的憂愁之先就憂愁,在天下人的快樂之後才快樂"吧。唉!不是這樣人,我和誰一道呢?
錯誤:
進:在朝廷做官; 退:辭官隱居
3、原文: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觽。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譯文:物品不出產在秦國,但是值得寶愛的很多;士不出生在秦,但願意效忠的很多。現在驅逐賓客來資助敵國,損害百姓來使仇敵得到好處,對內自己空虛而對外和諸侯中構築怨恨,這樣要謀求國家沒有危難,是不可能的啊。
錯誤:
士:賢士。
4、原文:陳相見孟子,道許行之言曰:"滕君則誠賢君也;雖然,未聞道也。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倉廩府庫,則是厲民而以自養也,惡得賢?"
譯文:陳相來看孟子,轉述許行的話說:"滕君倒確實是賢明的君主;雖然沒聽到過道理。賢明的人與人民一起耕作養活自己,一面燒火做飯,一面治理天下。如今,滕國有堆滿糧食錢財的倉庫,存在物的府庫,這是損害人民來供養自己,哪能稱得上賢明呢?"
錯誤:
雖然:雖然如此,他還不懂得(賢君治國的)道理。
二、將下列古文翻譯成現代漢語
1、慈母之於弱子也,愛不可為前。然而弱子有僻行,使之隨師;有惡病,使之事醫。不隨師則陷於刑,不事醫則疑於死。慈母雖愛,無益於振刑救死,則存子者非愛也。子母之性,愛也;臣主之權,策也。母不能以愛存家,君安能以愛持國?明主者通於富強,則可以得欲矣。故謹於聽治,富強之法也。明其法禁,察其謀計。法明則內無變亂之患,計得於外無死虜之禍。故存國者,非仁義也。仁者,慈惠而輕財者也;暴者,心毅而易誅者也。慈惠,則不忍;輕財,則好與。心毅,則憎心見於下;易誅,則妄殺加於人。不忍,則罰多宥赦;好與,則賞多無功。憎心見,則下怨其上;妄誅,則民將背叛。故仁人在位,下肆而輕犯禁法,偷幸而望於上;暴人在位,則法令妄而臣主乖,民怨而亂心生。故曰:仁暴者,皆亡國者也。
翻譯:慈母對於幼子的愛是任何其他的愛都無法超過的。但是孩子有不良行為,就得讓他受老師管教;有了重病,就得讓他就醫治療。不受老師管教,就會犯法受刑:不就醫治療,就會臨近死亡。母子之間的天性,是愛;君臣之間慮的,是近利遠害。母親尚且不能用愛來保全家庭,君主怎能用愛來維護國家呢?明君通曉富國強兵的辦法,就可以達到自己的目的。所以慎重地處理政事,就是富國強兵的方法。君主應該嚴明法令,明察計謀。法令嚴明,內部就沒有動盪叛亂的禍患;計謀得當,對外就沒有國破為虜的災難。所以保全國家不是靠的仁義道德。講究仁義道德,也就是要博愛慈惠並輕視財利;為人暴戾,也就是心地殘忍並輕易殺伐。博愛慈惠,就不會下狠心;輕視財利,就樂善好施。心地殘忍,憎惡態度就會在下屬面前暴露;輕易殺伐,就會胡亂地屠戮無辜。不下狠心,就會赦免許多該受處罰的人;樂善好施,就會賞賜許多沒有功勞的人。憎惡態度表露出來,就會使臣民怨恨君主;胡亂地屠戮無故,民眾就會背叛君主。所以仁人處在君位上,臣下就會胡作非為而輕易犯法,以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君主的恩惠;暴人處在君位上,法令就會妄行,君臣就會離心離德,民眾就會怨聲載道而產生叛亂心理。所以說:仁愛和殘暴,二者都能導致國家滅亡。
2、葉公子高問政於仲尼,仲尼曰:"政在悅近而來遠悅近而來遠,使近者悅遠者來。"哀公問政於仲尼,仲尼曰:"政在選賢。"齊景公問政於仲尼,仲尼曰:"政在節財。"三公出,子貢問曰:"三公問夫子政一也。夫子對之不同,何也?"仲尼曰:"葉都大而國小,民有背心,故曰'政在悅近而來遠'。魯哀公有大臣三人,外障距通"拒"。障距,拒斥諸侯四鄰之士,內比周而以愚其君,使宗廟不掃除,社稷不血食血食,殺牲祭祀者,必是三臣也,故曰'政在選賢'。齊景公築雍門雍門,齊都城西,為建造路寢路寢,台名,一朝而以三百乘之家賜者三,故曰'政在節財'。"
翻譯:葉公子高向孔子詢問政事,孔子說:"政事在於使近者高興,遠者歸順。"魯哀公向孔子詢問政事,孔子說:"政事在於選用賢才。"齊景公向孔子詢問政事,孔於說:"政事在於節約財力"。這三個人走了,子貢問道;"三個人間您同樣問的是政事,您回答他們的話卻不同,為什麼?"孔子說:"葉地附城大而都城小,民眾有背叛之意,所以我說政事在於使近者高興,遠者則幀。魯哀公有三個大臣,他們對外阻擋四鄰諸侯的士人到魯國來,對內結黨營私來愚弄君主。使宗廟得不到灑掃,社稷得不到血祭的,一定是這三個大臣。所以我說政事在於選用賢才。齊景公修築雍門,建造路寢高台,一個早上就賞賜了三個人,每個人都得到可以出三百套馬車的戶數,所以我說政事在於節約財力。"
三、標點和翻譯下列古文
1、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翻譯:孔子說:"為君子做事容易,但討他歡喜卻很難。不用正當的方式去討他歡喜,他是不會高興的;等到他任用人的時候,卻衡量各人的才德去分配任務。為小人做事難,但討他歡喜很容易。不用正當的方式去討他歡喜,他也會高興的;等到他使用人的時候,卻會百般挑剔,總是要求十全十美。"
2、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修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則不眩,體群臣則士之報禮重,子庶民則百姓勸,來百工則財用足,柔遠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
翻譯:孔子說:"努力學習就接近明智了,盡力行善,就接近仁了,知道廉恥就接近剛勇了。"知道了這三條,就知道了修身的方法,知道了修身的方法,就知道了治理百姓的方法,知道了治理百姓的方法,就知道了治理國家天下的方法了。大凡是治理國家,一般有九條原則。這就是:修養自身,尊重賢人,愛護親族,敬重大臣,體恤眾臣,關心百姓;勸勉工匠,善待外人,安撫諸侯。修養自身,就能樹立起符合周禮的道德;尊重賢人,就不至於在某些事情面前迷惑不解;愛護親族,伯叔兄弟之間就不會產生怨恨;敬重大臣,治理的事就不至於糊塗;體恤群臣,士就會盡力前來報答;愛護百姓,他們就會受到勉勵;勸勉各種工匠,財貨就會充足;優待遠方來的人,四方就會歸順;安撫諸侯,天下就會敬服。
3、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絜矩之道。《詩》雲:"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
翻譯:之所隊說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是因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會孝順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長輩,老百姓就會尊重自己的兄長;在上位的人體恤救濟孤兒,老百姓也會同樣跟著去做。所以,品德高尚的人總是實行以身作則,推已及人的"絜矩之道"。如果厭惡上司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你的下屬;如果厭惡下屬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你的上司;如果厭惡在你前面的人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在你後面的人;如果厭惡在你後面的人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在你前面的人;如果厭惡在你右邊的人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在你左邊的人;如果厭惡在你左邊的人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在你右邊的人。這就叫做"絜矩之道"。《詩經》說:"使人心悅誠服的國君啊,是老百姓的父母。"老百姓喜歡的他也喜歡,老百姓厭惡的他也厭惡,這樣的國君就可以說是老百姓的父母了。
作業4
一、 簡要回答下列問題
1、什麼是古體詩?什麼是近體詩?近體詩的主要特點及其與古體詩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唐代以前的詩歌或者唐代不講究格律的詩歌叫作"古體詩";將唐代以後按照詩律創作的詩叫作近體詩;二者主要區別:一是句數,二是押韻,三是平仄,四是對仗。
2、什麼是平仄?什麼是粘對?什麼是拗救?
平仄是平聲和仄聲,是個聲調的問題;同一聯中的出句與對句的平仄(主要是第二字)
相反稱為"對",上一聯對句與下一聯出局平仄(主要是第二字)相同的稱為"粘"。
3、什麼是三平調?什麼是犯孤平?
句尾連續出現三個平聲字稱為"三平調";在五言"平平仄仄平"中第一個字,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個字應用平聲,如改仄聲,全句除尾句外,只有一個平聲,就叫"犯孤平"/
4、根據首句平仄推演五律、七律平仄式的原則是什麼?
一句之中平仄交替。同聯出句與對句平仄相對(主要是第二字)成為"對,上一聯對句與下一聯出局平仄(主要是第二字)相同的稱為"粘",按照粘對進行平仄推演。此外,偶數句最後一字是韻腳,因此必然是平聲,奇數句除入韻首句尾字是平聲字外,其餘尾字都是仄聲,格律上不出現三個平聲尾和三個仄聲尾。
5、分析近體詩的平仄應採取什麼步驟?
一要根據首句第二字與尾字平仄推出首句平仄句型;二要根絕首句平仄依照"對"、"粘"規律推出全詩平仄格式;三是找出實際字音與格式不一致的地方。
6、什麼是對仗?什麼是工對、寬對?什麼是借對?什麼是流水對?
對仗又稱"駢偶"、"對偶",兩兩相對。
工對是指意義范疇相一致的詞的對仗。
寬對指詞義並不相同,而只是詞性相對的對仗。
借對指利用漢字一字多義和同音字特點,巧妙進行對仗,可分為"借義"和"借音"兩種。
流水對指相對的兩句是由一個意思連貫而下,也就是一句話分兩句說,去掉上句或下句意思便不完整。
7、什麼叫詞調、詞牌、詞譜?
詞調是寫詞是寫詞是依據的樂譜。
詞牌是個匯總詞調的名稱,來源各不相同。
詞譜是輯錄各種詞調,說明詞的格律的著作。
8、詞的用韻、平仄、對仗與近體詩有什麼不同?
一是詞可以同部上去通押,近體詩不能通押;二是詞可以異部平仄換韻,近體詩不能。
9、在詞牌上要注意的問題是什麼?
詞牌來源各不相同;出現一調數名和數調同名情況。
10、在詞牌後面加令、近、引、慢、偷聲、減字、攤破等字後,與本調是什麼關系?
他們與詞的字數多少有關,"令"是詞牌通稱,許多詞牌尾加"令"字與原調並無區別;詞牌尾加"引"、"近"的詞,字數比原調多;加"慢"字的則增加更多。詞牌上加"攤破"的不僅比本調字數有所增加,而是個別句子還分為兩句;加"減字"、"偷聲"則字數比本調有多減少。
二、根據下列平仄式,每種續寫出十韻,如發生錯誤則分析原因。
(甲)仄仄平平仄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分析下列律詩的平仄,如有失粘、失對和拗救請指出
(用O表示平仄不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o 仄 仄 平 平,平 平 仄 仄 平。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仄 平 平 仄 仄,平 仄 仄 平 平。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仄 仄 平 平 仄,平 平 仄 仄 平。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平 平 仄 平 仄,平 仄 仄 平 平。
(尾聯出句的第三字"在"拗,第四字"歧"救)
春 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O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O平平仄仄,O仄仄平平
晚 情
李商隱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平平仄O平,O仄仄平平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O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O平平仄仄,O仄仄平平
越鳥巢干後,歸飛體更輕。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無 題(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O仄平平仄仄平,平平O仄仄平平。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仄仄O平平仄仄,平平仄O仄平平。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平平仄仄平平仄,O仄平平仄仄平。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仄仄O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平O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仄仄O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O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O仄平。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仄仄O平平仄仄,平平O仄仄平平。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O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仄仄平平平仄O,平平O仄仄平平。
⑤ 大學英語精讀第二冊翻譯題答案
大學英語精讀第二冊翻譯題答案
引導語:下文內容是大學英語精讀第三版(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董亞芬主編)第二冊Book2Unit1~Unit10 翻譯答案,希望能夠幫助到您,謝謝您的閱讀。
Book2 Unit1 翻譯
1.她砰地關上門,一聲不吭地走了,他們之間那場爭執就此結束。
Their argument ended when she slammed the door and left without a word.
2. 出席晚宴的客人對那個美國人威嚴的語氣感到有點意外。
The guests at the dinner party were slightly surprised at the commanding tone of the American.
3. 約翰尼已長大成熟,不再害怕獨自呆在家裡了。
Johnny has outgrown the fear of staying at home alone.
4. 當全部乘客都向出口處 (exit) 走去時,他卻獨自留在座位上,好像不願意離開這架飛機似的。
While all the other passengers made for the exit, he alone remained in his seat as if unwilling to leave the plane.
5. 這封信必須交給威爾遜博士本人。
The letter is to be handed to Dr. Wilson himself.
6. 南希雖然很想參加辯論,但靦腆得不敢開口。
While she felt like joining in the argument, Nancy was too shy to open her mouth.
7. 你覺得什麼時候最有可能在家裡找到他?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likeliest time to find him at home?
8. 獵人一看見有隻狐狸從樹叢中出現並向他設下 (lay) 的陷阱 (trap) 方向跑去,臉上頓時閃出了興奮的表情。
The hunter』s face lit up with excitement as soon as he saw a fox emerge from among the bushes and run in the direction of / make for the trap he had laid.
Book2 Unit2 翻譯
1) 會上有人建議任命一個十一人委員會來制定新章程。
It was suggested at the meeting that a committee of eleven be appointed to make a new constitution.
2) 這些青年科學家通過現場觀察,獲得了研究工作所需的第一手資料。
By making on-the-spot observations, the young scientists obtained first-hand information they needed in their research work.
3) 他很可能會因視力不好而被拒收入伍。
It is very likely that he will be rejected by the army because of his bad eyesight.
4) 委員會成員在新機場最佳選址 (location) 這一問題上持有不同意見。
The committee members have conflicting opinions as to the best location of the new airport.
5) 亨利創作的藝術品在許多方面比他兄弟的要好。
Henrys works of art are superior in many respects to those of his brothers.
6) 我們產品質量的穩步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設備有所改進。
The steady rise in the quality of our procts owes much to the improvement of our equipment.
7) 吉姆本想按照自己的判斷行事,但他沒有這樣做,因為作為軍人他得服從命令。
Jim would have preferred to act on his own judgment, but he didnt because as a soldier he had to obey the order.
8) 如果讓我來決定我們是要一個沒有自行車的城市呢,還是要一個沒有汽車的城市,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
Were it left to me to decide whether we should have a city without bikes or one without cars, I should not hesitate a moment to prefer the latter.
Book2 Unit3 翻譯
1. She got a post as a cashier at a local bank. But she was soon fired because she proved to be incompetent.
她在當地一家銀行找到一份出納員的工作,但不久因不稱職而被解僱了。
2. It is obviously/clearly his young assistant who is running the book store.
很明顯是他的年輕助手在經營這家書店。
3. No sooner had the proposal been announced at the meeting than she got to her feet to protest.
這項建議在會上一宣布,她就站起來提出異議。
4. Bill has applied to Harvard University for a teaching assistantship, but his chances of getting it are slim.
比爾已向哈佛大學申請助教職位,但他得到它的可能性很小。
5. Being short of funds, they are trying to attract foreign capital.
由於缺乏資金,他們正在想辦法吸引外資。
6. The room smells of stale air. It must have been vacant for a long time.
這個房間有股霉味,一定是好久沒人住了。
7. As far as hobbies are concerned, Jane and her sister have little in common.
就業余愛好而言,珍妮和她妹妹幾乎沒有什麼共同之處。
8. It is self-evident that the ecation of the young is vital to the future of a country.
不言而喻,青年人的教育對於一個國家的未來是至關重要的。
Book2 Unit4 翻譯
1) 那小女孩跑得太快,身體一下失去平衡,跌倒了。
The little girl ran so fast that she was thrown off balance and fell over / down.
2) 他致力於研究工作的精神 (devotion to research) 給我留下了很深印象,但我對他那些深奧的理論絲毫不感興趣。
I was impressed by his devotion to research but I did not have the slightest interest in his profound theories.
3) 千萬別說可能會被人誤解的話。
Be sure not to say anything capable of being misunderstood.
⑥ 大學現代漢語學業,求大神教我,答案,在線等,急。。
論述語法的性質。
(一)抽象性
我們平時講話、寫文章, 所用的詞語是成千上萬的,句子的數目也多得難以計算,但句子的類型卻是有限的,也就是說,從許多詞和句子里歸納出來的有共同特點的一般的語法規律,是有限的。
語法並不管具體的詞和詞之間的具體關系,只管一般的詞和詞之間的一般關系。例如,「我們學習語法」、「小玲愛科學」、「解放軍保衛祖國」,這三個句子所用的詞雖然不同,表達的意思也不一樣,但對語法來說,都是結構類型完全相同的句子,都有主語和謂語(謂語都是由動賓短語充當的),都是施動者——動作——受動者的關系。至於施動者和受動者是誰 ,動作是什麼,對語法來說都是無關緊要的。
(二)遞歸性(生成性)
指某種語法規則在句法結構里可以重復使用,不斷進行同功能單位替換。比如:
張華生了個兒子。
隔壁的張華生了個兒子。
隔壁的張華生了個漂亮兒子。
(三)系統性
語法系統內部相互制約,受一定規則--聚合關系和組合關系的規則--支配,是有條理的整體,不是可以隨心所欲的。
(四)穩固性
語法的發展變化比詞彙緩慢得多,它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例如,主語在前,謂語在後這一語法規律,
7/8頁
從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記錄到今天的現代漢語,都是一致的。
語法的穩固性並不意味著它始終不變。從橫的方面看,即從一個特定的時期之內看,語法似乎是穩定的,變動極小,從縱的方面看,即從語言的整個歷史來看,它又是變動的。例如,漢語里的名詞(表示時間處所的除外),一般不修飾動詞,可是「五四」以來,好些名詞帶上「地」(有的還可不用「地」)就可以修飾動詞了(如「形而上學地看問題」、「歷史地看問題」、「直線上升」、「電話聯系」)。我們學習語言,既要遵守語言規律,又必須看到語言的發展。
(五)民族性
各民族的語言都各有自己的特點,各民族語言也都有自己的語法體系。
漢語里缺乏嚴格意義的形態變化,詞與詞在組合過程中產生什麼樣的關系,表示什麼意義,詞在句中充當什麼成分等,主要是靠特定的語序和虛詞來表示的。另外,漢語里有助詞和豐富的量詞,英語則沒有這兩類詞;英語里有冠詞,漢語則沒有。即使同是運用語序,不同的語言表達同一意思所用的語法格式也可能不同,例如漢語說「我吃飯」,藏語則說成「我飯吃」。因此,我們學習漢語語法,就要重視漢語語法的特點,不要用別的民族語言的語法來硬套漢語的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