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廣場
1. 中山大學珠海校區怎麼樣
1.環境很好,作為四大校區最大的(約3.83km2,理論上是其他三個校區面積的總和,不過是計合了部分山地,總之自行車是必要的),地處珠海,出門不遠有一條很長的情侶路,沿海而行可享受愉快的散步,或者直接去爬山吧,後山有清泉。四季天氣都不錯,太陽見面頻繁,海風常有,若隱歲情四大湖,綠化非常好,教學樓是亞洲第二長的。如果你愛運動,則是非常幸運的,可以說其他三個校區的免費運動設施合起來都比不上珠海校區的多。出外玩的選擇也是最大的,珠海是旅遊城市。 不過因為地處珠海,離本校區較遠,目前師資還可以說是很好的,但教師們總來回廣珠間也很吃力,所以據說以後可能會改革成珠海分校,性質類似於北師大,當然現在這些與你沒關系。 也因為新校區又較遠,所以學習氛圍的話肯定是比不上南校區或北校區的,最好多去圖書館或教學樓自習,在宿舍是很容易變得懶散的。 有位老師說過一句話,來珠海就是度假的。不過還是有一點不錯的,珠海的學生社團是最多的,你一來就知道了,連自行車協會都有……鍛煉的機會非常多。 2.東校區和珠海校區,這兩個校區相對於歷史悠久的中山大學南校區,真屬於文化邊緣地區。但畢竟都是我生活過的地方,小地方也總有小地方的特點呀,細品這些特點也未嘗沒有可愛的地方呢。 譬如,我曾聽過一位珠海校區的同學抱怨,說是珠海校區商業氣息太重了,不利於學術氛圍的培養。我聽了掩嘴啞然:不過是一群學生自己瞎折騰而已,哪來的商業氣息了!倒是我離開東校區後,每次回去那裡,都能從空氣中聞出愈來愈濃的銅臭味來。 的確,東校區一直都在變化,每次經過都能感同身受:體育館建起來了,新的樓房拔地而起,原本的一些空樓房都住滿了學生,運動場所也略有整修,原本一些罕有人至的建築都有了些人影,公共教學樓對面又新開了食堂里邊環境還不錯,宿舍樓對面的小土坡被轟平了……但仔細想想其實珠海校區也一直在變化,偶爾有一大排的卡車在校園里揚起陣陣塵土讓行人掩鼻不及,工地上新的宿舍樓也在日夜趕工。不過兩相比較起來,東校區的變化都是能感受得到的,生活在那裡的人們都有一種親身參與感;而在珠海校區,那些變化雖然也在發生,不過似乎總和中大學子關系不大,學子們的生活並沒有因此而發生什麼改變。 就自然環境而言,珠海校區顯然是優於東校區的。珠海校區有山有海,雖然那所謂山的高度是樹撐出來的,海的顏色是黃黃的海邊還漂浮著垃圾,但總體上還是有一種幽靜感,讓一心向學的部分學子可以有一種隱居苦讀的決心。若海、隱湖、歲月湖、秘水,這些珠海校區的小水潭的名稱還是頗有雅意。秘水是個不錯的去處,沿著秘水走到山溝溝里,可以看到一群山羊在吃草,也不怎麼怕人;隔著秘水,偶爾可以聽到對岸的樹林中有人在吹笛;秘水邊系著小鐵船,據說還真有人有雅興月夜泛舟雖然後來不幸落水游泳回來了;秘水那一帶晚上經常有一對對美好憧憬的小男女趁著夜色發展親密關系。 相比起來,東校區顯然就缺少這樣一種閑雅的地方,可以讓小男女們的熱情自然地揮灑出來。在東校區,一條條柏油大道上,路邊連一個凳子都沒有。路邊的樹都還沒長大,大太陽的,常常讓人無形中心情煩躁起來。東校區也有山,有水。可那山全是土坡,土坡,土坡,荒涼的土坡上野草長勢喜人,還曾慘遭火災,幸好最近宿舍樓對面的突破被炸平了據說要改建商業中心,也讓學子們多了點盼頭。大學城雖被珠江環繞著,不過學子們越過重重馬路來到珠江邊恐怕也失去了原有的興頭。不過無形中兩個校區的自然環境倒有點相似,一個是被水環繞的荒島,一個是山海包圍的山溝溝,一樣的交通不便,同病相憐。 就單純社會生活,東校區似乎還是不如珠海校區。宿捨生活區和教學活動區分得太開,大馬路隔開的簡單化的功能大分區讓路上少了悠閑的行人,而到處是背著書包行色匆匆煞有介事的人。就住宿條件,東校區可以說是超高密度。宿舍樓的外型設計讓人想起金魚缸,學子就像被圈養的金魚。大學城還總共有十幾個這樣的大學,在大巴上繞大學城轉一圈總難免會有參動物園的悲涼感——我自己也曾是這其中的一員。東校區的宿舍內部也較珠海校區更為緊迫,手長的同學往後伸直手差不多就可以碰到自己對面同學的座位了。這樣高密度的緊迫生活無疑增長了東校區同學的壓力。相對來說,珠海校區就稍顯寬松一點,加上更好的自然環境,更好的氣候,也更適合養生。 不過社會生活並不以生活舒適度為指標。在其他方面,東校區都要比珠海校區好得太多。因為處在大學城,就有許多不同的大學存在,每個大學都有不同的風格和氣質,在如此近的地理距離上短兵相接,對於每個大學來講無疑都有很好的影響。大學城的學術資源共享,對於任何一個大學的學子來說都是極好的條件。雖然因為歷史短淺,整個大學城的文化、學術根基都淺薄得可憐,但前途確實是不可限量的。高密度的緊湊空間固然增加了壓力,但也給不同學校的學子以相互交流的機會,「他者」的景觀可以直接碰撞,無形中也就豐富了生活,增加了生活的質感。 此外,所謂「大學城」另外一個優點是,它確實向西歐的「大學城」學習了,不僅僅是大學生居住,還存在其他非大學生的居民。譬如我在東校區住的「至善園」旁邊就是島上的原住民居住的「貝崗村」。村民的存在一下子增加了大學生的生活氣息,讓大學生活不再「象牙塔」,而是更平易近人。而大學生的生活顯然也會對當地居民的生活產生有利的促進。這又是一個雙贏的策略。 我在東校區生活的時候,就喜歡在傍晚吃完飯後沿著馬路閑逛,看看路邊攤販有什麼新奇貨色,往往買上一大堆水果回宿舍,因為實在很便宜。傍晚時分常常有很多廣外的同學取道貝崗村涌到中大這邊,據說是因為廣外的飯堂飯菜質量難以恭維的緣故。許多村民也會在傍晚散散步,小孩子也放學了。大學城外環是車輛流動,中環是人流涌動,內環則安靜一點,有勤奮的同學在環島慢跑。入夜了則可以去所謂的貝崗村燒烤一條街轉一轉,滿足一下味蕾。我在珠海校區就從來沒有這樣的經歷了,雖然生活更悠閑,但每天在學校里走來走去的,都是那些同樣的臉孔,同樣的表情,同樣的動作,想不生厭都不行。我多麼希望路邊有個什麼小攤販。在珠海校區待久了,我就覺得大學生「天真」的面孔令人生厭,那些要討生活的人們更加親切。 話說回來,這次回東校區,看到曾經的貝崗村燒烤一條街已經被整治得面目全非,燒烤全沒了,取代的是一條門面上還看得過去的街道。這些小店面百分之八十以上還是和吃有關,大多是大排擋或冠以某某地區美食之名,偶爾也可以看見一些稍有格調的小店,給學子一些不一樣的選擇。令人欣慰的是,雖然門面上的這一排店被整治得變了樣,但貝崗村的內部還是沒有變,依然是五花八門、臭水橫流、豐富多彩、五毒俱全,禾午旅館歷經公安打擊,還是屹立不倒,成為物慾男女的心靈棲所,捍衛著它享樂先行的旗幟性地位。 而在珠海校區,哎,真是不提也罷,我居然可以把每天到飯堂吃飯當作超級瑪利奧一樣的冒險記。生活單調,沒有質感,缺少他者景觀,清一色的學生仔,還被隔離在山溝里,珠海校區唯一適合的是中小學生的半日游——這里確實有很多中小學生來參觀。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才,在不一樣的環境下,東校區和珠海校區的人們自然也有不同的精神面貌。珠海校區的學生們大多隻在珠海待兩年,珠海校區正是他們考上大學暫時的緩息地,剛剛逃離升學的壓力,工作就業的壓力也尚早,所以人們普遍都比較放鬆,有一種單純的快樂的氣息,所以珠海校區雖然僻靜,學習的氛圍也並不濃。而東校區因為有高年級同學的存在,面對的社會的壓力感自然要更多一些,而且就在廣州市區這個物慾中心的旁邊,空氣中多點銅臭味自然也難免。至於東校區的課室里自習生比珠海校區多,我想大概是因為東校區的課室里桌椅較之珠海校區更寬闊更舒服,而且課室大多有空調的緣故。 就這么總體上來看,珠海校區的學生聰明,東校區的學生精明。男生吧,給我的感覺都有點糙,區分度不大。女生則有點意思,因為女生總是喜歡打扮自己的。珠海校區的女生的妝扮都有一點高貴的氣質,看得出她是個青春/清純的大學生,東校區的女生則要俗氣一點,走在路上,往往難以判斷哪個是大學生,哪個不是。不過再貴族氣,終究是鄉下的孩子;而雖然有點庸脂俗粉的味道,說到底還是城裡人。兩者的差別就在這里了。所以,雖然珠海校區的女孩子要漂亮一點點,但是東校區的女孩子的誘惑力要更勝一許許。 以上都是過來人的意見
2. 廣州中山大學有幾個校區,具體地址是什麼
廣州中山大學有5個校區
南校園:廣州市海珠區新港西路135號,郵編510275。
北校園:廣州市越秀區中山二路74號,郵編510080。
東校園:廣州市番禺區大學城外環東路132號,郵編510006。
珠海校區:廣東省珠海海市香洲區唐家灣,郵編519082。
深圳校區:深圳市光明新區東新路南
(2)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廣場擴展閱讀:
中山大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是教育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和廣東省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首批國家「雙一流」A類、「985工程」、「211工程」,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
師資力量:現有院士(含雙聘)20人,國家「千人計劃」專家119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46人、「長江學者」青年學者14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8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 國家級人選28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70人,歷次主持「973」項目和重大科學研究項目的首席科學家20人次
專業建設:學校有19個學科領域進入ESI世界前1%,學科領域數量僅次於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並列國內高校第2位,其中有14個學科領域進入前0.5%,2個學科領域進入前0.1%。在第四輪全國學科水平評估中,學校50個學科參評,A類學科數(A+、A、A-)14個。
學校擁有10家直屬附屬醫院(其中7家綜合醫院,3家專科醫院)。
3. 中山大學有幾個校區
中山大學現由廣州校區、珠海校區、深圳校區三個校區、五個校園及十家附屬醫院組成。
一、廣州校區
1、南校園(康樂園):廣州市海珠區新港西路135號(原嶺南大學校址),佔地1.208平方公里;
2、北校園:廣州市越秀區中山二路74號(原中山醫科大學校址),佔地0.203平方公里;
3、東校園(大學城校園):廣州市番禺區小谷圍島廣州大學城外環東路132號,佔地0.989平方公里;
二、珠海校區:珠海市香洲區唐家灣,佔地3.571平方公里。珠海校區與高雄的國立中山大學,都是位於北緯22度線的臨海校園。
三、深圳校區:深圳市光明區,佔地3.217平方公里。目前尚在建設中,預計於2018年9月啟用(現定於2019年9月先啟用醫學相關科系教學設施)。
(3)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廣場擴展閱讀:
1960年代後,原校址北面被劃作廣東實驗學校,西側為西堂,東邊有景堂院、華僑堂(由泰國華僑張成捐建,故又名張成樓),東南面是廣東省博物館,南面正中是大鍾樓及綠茵大操場,大院中間有昔日貢院的明遠樓(紅樓)和中山大學教工宿舍南軒、北軒、中齋、北齋、教園等建築群。其中北齋是廣州歷史唯一的大型四合院圍屋建築,其餘三是一字形連排屋宇。
1959年,指揮廣東工作的陶鑄曾提出繼續保留鍾樓及門前廣場,並以鍾樓為中心建成「東博西圖」的文化區,即東面為博物館,西面將西堂及附近的中齋等宿舍改建成中山圖書館新館。但由於當局出現經濟困難及隨後的文化大革命,以致計劃沒有實行,而西堂因年久失修最後成了危樓,在1986年興建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新館被清拆。
4. 校園公共空間設計
校園是學生們學習知識的重要場所。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學習、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多。校園公共空間的設計也顯得尤為重要。那麼,如何設計一個良好的校園公共環境呢?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校園公共空間設計,希望能幫到你。
校園公共空間綜合設計
【內容摘要】現代教育理念對大學校園提出了新的要求,校園公共空間成為非正式交流、個性活動的主要場所之一,其空間品質的高低、活力的大小深刻地影響著大學校園的學術氛圍和校園文化。文章以交往活動為線索,著重關注空間形態與活動之間的相互關系,希望利用人的行為或社會活動來啟發環境設計,探討如何在校園中營造富於歸屬感和人性化的公共交往空間。
【關鍵詞】大學校園 交往活動 公共空間設計
一個大學校園並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建成,它的建造是百年大計,其場所精神的營造更要經過歲月的沉澱。校園公共空間設計將深刻影響校園發展,包括其場所精神的形成、教學的質量,甚至學生個性化的發展等,因此對它的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很多新建的校園中,由於規模巨大,建設速度快,缺乏長遠持續發展的考慮,因此影響了使用者的感受和使用需求。本文對已建成及改造的、正在進行建設的大學校園公共空間進行歸類、分析,並從規劃、建築、景觀三方面提出校園公共空間的綜合設計要求。
一、校迅衡衡園公共空間的規劃模式——整體考慮、層次豐富
大學園區的主體空間框架是在老校園的架構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除了常見的串聯式、組團式和均質式三種布局形式外,更多的是綜合幾種結構形式並依據用地特點而設計。新的校園生活已走向多元化、現代化,綜合、靈活的布局形式能為使用者提供更多樣化的活動場所。歸納起來,大學校園主要還有開敞式布局、集約式布局及綜合式布局三種。
開敞式布局的校園空間形態較為自由,並不形成強烈的圍合形態,多與地形良好結合,形成自然的空間關系。但由於缺乏建築對空間領域的畝做控制,容易造成尺度的不適。如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就是一個開敞式布局,雖然其中有圖書館及主體教學樓形成校園主軸,但外部空間尺度巨大,仍無法圍合與限定空間,應注意空間節奏的控制,以多種手段強化。
集約式布局多在小而精的學校建設中出現。它以建築為主,強調空間的集約化利用,一般來說外部空間比例較小。在我國香港這個人多地少的城市,集約式布局的校園最為常見。香港大學、香港演藝學院、香港理工學院都是這類實例。廣州大學城廣州美術學院分校區、中國美術學院新校區也屬於集約式的布局,特別在中國美術學院新校園里,除了必需的體育與活動場地,校園就是建築,建築也就是校園。進入建築也就是進入了校園,重點開發了中央教學樓的內部空間,在比較苛刻的條件下設計出了動人的空間藝術形象。
綜合式布局的校園多數應用於大型的綜合型新建校園。由於新校區地域資源充足、地形變化較復雜,單一的布局形式顯然不能通用於整個校園的建設,其校園發展模式力求近期緊湊,遠期合理,預留足夠的擴建用地。如浙江大學紫金港新校區、西南交通大學新校區、南京大學浦口校區等。
此外,在很多大型傳統院校中,由於面積較大、發展迅速及多方面原因,已逐步形成非單一中心結構。如清華大學的東西校區、北京大學和武漢大學的文科區、理科區和中心教學區,這種做法雖然是建立在原校區基礎上的一種布局調整,但仍不失為一種值得參考、借鑒的做法。
目前,很多新建校區規劃中以使用類型來進行建築劃分,如教學樓類、圖書館類、行政辦公類、體育館類等,難以形成多中心、多領域結構。
事實上,這種布局對於空間資源利用、學科的獨立發展及師生之間的內部交流有很大的益處。一方面,以公共服務區為中心,其他學攔鉛科群呈輻射狀布置可以有效地控制師生步行的距離在公共服務區的服務半徑之內,大大提高了其使用效率,能夠保證在學校規模不斷擴張的情況下,校園設施仍被充分利用,而步行距離仍可掌握,在尺度上能形成宜人的區域;另一方面,多組團的次中心結構可以形成多層次的公共交往空間,為學院與學院之間、學科與學科之間的交往提供了合適的場所。
二、建築圍合形成戶外空間——空間交接、界面形成
1.建築自身圍合形成公共交往場所——建築體自身內的庭院、天井、附屬綠地等,一般來說尺度不大,舒適宜人,是師生課間休息、活動的主要場所。在這類型空間中發生的交往活動多是與專業相關的交談、研討,需要的環境相對安靜,要提供充足的倚靠、圍合措施以便逗留。
2.建築群圍合形成公共交往場所——校園中比較重要的、由多個建築體圍合而形成的中心廣場。尺度大、形狀規整、向心性強是這類戶外場所的特徵。在廣場中可以舉行的活動是多種多樣的,大至學校的大型慶典活動,小至兒童的游戲、玩耍,都是經常可以看見的。使用的人群類型也相對復雜,使用要求有所提高,需要多種設施以適應多種要求。在這些大空間設計中,一是要注意空間內的區域細化,以適宜的設計模數進行領域劃分;二是要加強校園的戶外識別性,形成醒目、有強烈導向的校園識別系統;三是要從美學上對整體尺度、圖案、紋理各方面多加考慮,創造環境優美的公共場所。
建築邊緣、建築以外的戶外交往場所——校園中的自然山體、湖泊、綠地、運動場等均屬此類。它們是校園中環境最優美、氣候最宜人、可變性最大的區域,是學習以外的休憩、娛樂、鍛煉等場所,人們都喜歡在這些地方進行綠化栽培及維護。同時,增加相關措施、提供充足的照明,做好安全防護也是必要的。
三、校園交通系統——步行優先、適度穿越
校園道路是校園與城市、校園內部之間的交通聯系方式,和城市道路系統一樣,分為純車行道路、純步行道路和人車混行道路三種,是校園景觀的一項基本要素。人們在道路上通行時,往往可以通過感受空間的轉換而構成整個校園的意象,人們對校園的印象就是通過對穿過過程中經歷的景象與事件的片段組合而來的。因為在不同的區域之間、室內外之間穿行,一系列的公共開放空間被步行系統串聯起來,形成了強烈的空間收放序列關系。
校園道路系統不像城市道路系統一樣有過分嚴格的限制,在形式上更為自由,人們在途中相遇並停下來攀談的情景隨處可見。如果道路旁邊有可停留的邊界,人們甚至會有目的地經過或到達這一區域進行活動,因此校園道路系統除了有交通聯系的功能外,還可以負擔部分交往需求,成為“路上的交往場所”。
四、綜合設計手法——創造有活力、可及、宜人、可感知的校園戶外交往空間
1.尺度
尺度處理是否恰當是公共空間設計成敗的關鍵之一,沒有人願意在尺度不舒適的場所停留。它包括了人與實體、空間的尺度關系,實體與實體的尺度關系,空間與實體的尺度關系等。尺度可分為整體空間尺度和內部使用尺度兩種。
首先引用《城市空間設計》裡面的一組數據,D表示距離,H表示高度。當人與實體的距離由遠到近發生變化時,人對戶外實體的認知程度也慢慢深入。右面的數據說明,當D/H<1時,人會感覺到內聚、寧靜並有壓抑感;當13時,場所就會使人覺得空曠離散。所以,很多環境宜人的自由廣場,教學樓、圖書館、禮堂、活動中心等的附屬式戶外交往場所,D與H的比值都應介於1—3之間。
事實上,有些校園主廣場或主要集會區域希望營造適當的開闊感,往往D與H的比值會大於3。對此,日本的蘆原義信先生在《外部空間設計》中對戶外空間尺度有詳細的論述,他提出以20—25米為設計模數,“每20—25米,或是有重復的節奏感,或是材質有變化,或是地面高差有變化,即使在大空間里也可以打破其單調,有時會一下子生動起來…”。②為了使公共交往場所尺度親近宜人,設計者應注意在不影響整體感的情況下,對外部空間進行小型化領域的劃分,促進交往的形成。
2.形狀
簡單來說,大學校園戶外交往空間的形狀分為兩種——規則形狀和不規則形狀。通過對場地的設計而產生的戶外空間形狀多數比較規整,由周邊道路、建築的圍合而形成的戶外空間則大部分呈不規則形狀。
規則形狀的戶外交往場所多見於大型的廣場,尤其是在新建的大學校園中,由於在規劃設計時考慮得比較多,因此大多數校園廣場的形狀都是比較規整,有理可依、有跡可循的。這種類型的交往場所有利於舉行大型的集會活動,人流進出路線也相當清晰明確,向心性、安定感也比較強,是校園內部瞬間人流量最大、標志性最明顯的戶外交往空間。如廣州大學城中山大學主廣場、華南理工大學主廣場。
從另一個角度分析,不規則形狀的公共交往場所就像一切不規則構圖一樣,有時候會讓人覺得隨意、自然,有時候又可以讓人感到興奮、刺激,有著引人探尋、新奇有趣的吸引作用。建築實體的附屬性活動場地及自然綠地多是形狀不規則的,同時也是師生休憩、娛樂等場所。“在大型交往空間里的活動多數是有組織、有主題性的參與,而散見於各種自由活動場地、自然綠地的活動才是校園交往的本色體現。”③因此,不規則形狀設計的戶外交往空間裡面所進行的活動是否活躍是校園活力評價的一個重要標准。要營造及延續校園的活力,必須重視這部分形狀自由的活動場地設計。中國美術學院休閑小廣場、廣州大學城廣州中醫葯大學、廣州葯學院的休閑綠地均屬此類。
需要注意的是,形狀不規則並不意味著可以過分地隨意,還是應該在一個相對完整的空間裡面表現一定的中心或者主題,運用靈活的圍合形成隱約的界面限定,而且內部空間也同樣可以遵循上述的尺度設計原則給予細小的功能區域劃分,並提供部分設施以滿足交往的需求。
3.質感與色彩
空間質感是指圍合形成界面的建築實體的立面、構築物、空間地面以及設施的表面質感。
形成比較統一的空間質感可以給人以界面連續的感覺,有利於兩個不同的戶外空間、室內外之間的交流與延伸。常見的方法是將建築立面或構築物的設計結合考慮,利用相同或相近的材質、拼接比例、凹凸變化、色彩等塑造一種整體空間感。當人們途經或逗留時,都會有空間舒適、流暢的感覺。在某些優秀的設計里,甚至可以用獨特的裝飾工藝將立面和地面統一處理,從而特別適合某些特別活動的發生,形成獨特的交往氛圍,留下與眾不同的交往意象。
色彩是塑造空間性格、營造場所氛圍的重要手段。在城市公共空間的設計里,色彩的運用特別廣泛,尤其在一些步行商業街或商業廣場中,大多運用絢麗的色彩作為廣告及外立面色招攬人群,對於促進消費者購物有刺激作用。在大部分老校區的建設中,校園整體色調都比較素雅,以藍灰、墨綠、深紅色居多,透出絲絲的穩重感和歷史感。但在新建的大學園區內,則建議採用比較活躍的色彩。一方面,用鮮明的色彩設計可以有明確的標識作用,夾雜部分活躍的色調有助於彰顯新校園的個性;另一方面,新校區的外部環境在一定的時間內都未能完善,利用戶外空間及建築的色彩變化來作為場所的提示與引導也會對促進校園交往有很大幫助。
總的來說,校園空間色彩宜明快大方,忌雜亂。
如廣州大學城華南師范大學教學樓的內庭院,以藍、黃、綠三種色調搭配處理,在嚴謹的秩序中凸顯出大學校園的活力。又如中國美術學院的教學樓及廣場、庭院,其色彩基調以白色、灰色為主,給人以寧靜幽雅之感。
4.地面
地面指的是戶外交往場所裡面的地面設計,也包括水面。人們的各種交流、活動都在一定的地面上發生,所以地面的設計非常重要。
場地鋪裝具有一定的裝飾性,既能美化整體環境,也能對局部的建築、小品、雕塑等起到襯托的作用。整體的鋪地色彩、圖案的設計還能在零散的場地之間建立有機的、和諧的聯系,使環境更趨統一。可選用的材料是多種多樣的,如彩色陶制廣場磚、仿古廣場磚、花崗岩、方磚、混凝土等。各種不同的材料能構成不同的性格,或嚴謹或活潑,或雅緻或粗獷,需要與校園不同公共空間中發生的交往活動特點以及環境氛圍相一致。
5.小品與設施
小品與設施是校園空間里最吸引人眼球,最容易出效果的元素。人們在公共場所逗留,多數都會使用一些環境小品和設施,因此它們與人們發生最直接的接觸,值得在設計中再三推敲。
校園雕塑是校園小品的主要組成部分,重要的校園雕塑甚至可以成為校園的標志。它除了供人觀看之外,有的是為象徵性或紀念性而設,可以表達一定的歷史紀念意義,體現特定的文化與思想內涵。
綜合來說,環境小品與設施可以分為可坐性、可用性、可觀性三種。室外的座椅、花壇邊、台階等都可以有坐的功用,是可坐性設施;除了坐以外,還有其他功能的設施,如宣傳欄、電話亭、自行車停放架等都屬於可用性設施;而噴泉、燈具、文化牆等就可以列為可觀性設施。三者之間沒有明確的界定,很多可坐性、可用性設施同時又具有很強的可觀性。優秀的設計應該是同時將實用和美觀結合在一起,為人的使用提供最大的可能。
6.綠化設計
綠化設計是戶外環境設計的重點,植物覆蓋也是室外空間組織的要素之一,良好的綠化環境是綠色城市的標志,更是一個環境優美的大學校園所不能缺少的。經過精心篩選、栽培的樹種通過合適的行植、列植等種植手法,還可以起到凈化空氣,改善校園小氣候的作用。在北方很多高校里,校園的秋天是多姿多彩的,綠的是松、紅的是楓、黃的是杏,像一個充滿色彩的童話世界,一點也不比春天遜色。即使在冬天依然一片綠色的南方校園,也可以通過不同花期、不同品種的種植搭配令校園環境鮮活起來。
綠化的真正意義是為人們的交往提供適宜的環境,而不是純粹的美化游樂。在實際的交往中,綠化非常適合於圍合、分隔或者烘托場地的不同功能空間及空間的連接通道,將功能區轉化為功能空間,提供給交往人群一個柔性、舒適的界面,成為人們依靠的背景。
什麼是公共空間設計
公共空間的設計不僅是目的和結果,也不是設計迎合少數人的標志,而是一個過程,是一個大眾參與並不斷展現其生活變換的過程,新的設計並不僅是新的風格或新的形式,而是指新的內容和創造新的生活方式。
空間從物理形態上的界定可以清晰地分為:佔有空間和未佔有空間。人們對空間的佔有是靠物化的標識來界定的:如堆起的石頭.刻有標記的界碑等,當然最有效的是建立起構築物,或乾脆建個房子來鞏固對空間的佔用,這樣的物理界定是靠數字和實物等有形而清晰的界定。在相當正常的情況下,空間的合理利用和劃分往往是區分公共空間和私人空間的必要手段,理所當然,公共空間對於公眾的利益的理解和服務負有特殊的責任,我們追求的是如何使其適應人的各種需求,而不是讓公眾去適應各種環境。公共空間和私人空間在很大程度上是有機的整體,所以這個問題是我們學習環境藝術設計的或者是已經成為設計師的永恆的主題!
5. 中山大學校園內有哪些地標性建築
中山大學地標性建築
作為南校區的學生,學習、生活在人文氣息最濃厚的南校,看到這個問題肯定是有一肚子話要說了。
1、北門牌坊
除去那兩個必須要說的標志性建築外,這個就是我想說的,中大最養眼的景色,中區草坪,大草坪是中大校區的軸心,從南端的核心歷史建築懷士堂起,歷經大旗桿、孫中山先生紀念銅像、惺亭、大花壇到嶺南堂,全長約700米,寬約50米,再往北就是珠江邊的中大北校門了。無論是煙雨朦朧還是艷陽高照,這里的景色總是那樣令人心曠神怡,兩旁是濃蔭密布的逸仙路(孫中山先生字逸仙),沿路散布著中大的一些近代歷史建築和會堂類建築。漫步其間,你會感到天地廣闊心胸開朗,濃濃的學術味令人覺得這里真是一個做學問的好地方,捨不得離開!
6. 中山大學珠海校區的基礎設施
中大珠海校區的教學、實驗、圖書、生活、文化、體育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完善,高起點高水平建設,總建築面積達 24 萬平方米,總投入近 10 億元。校區教學樓 7 萬 7 千平方米 ,能容納 2 萬名學生;圖書館面積 3 萬 6 千平方米 ,藏書量已達 20 余萬冊;校區的基礎教學實驗室進行改革並投入巨資建設,形成地學學科、信息學科、生物學科、物理學科、化學學科、計算機科學、語言科學、心理科學等八大學科實驗平台。
教學與教學設施
珠海校區的教學工作在三方面進行了創新性改革:第一,公共基礎課實行新模式,對外語、數學、「兩課」和體育課進行改革;專業課實行創新課程體系:建立課程模塊,探索彈性學制,試行學分績點制,增設創新活動學分;實驗課實施高起點高標准訓練。第二,利用網路手段改革教學方式,啟動「優生優教」工程;建設人文和科學素質基地:堅持開展「中外優秀文化」和「自然科學前沿系列」講座,在校區培育治學與修身相統一的優良學風,強化「優良學風班」活動,在珠海建立創新能力實踐基地。第三,建立「兩監督機制」。建立專職和兼職教學督導隊伍,實現學籍管理進一步優化;放寬副修專業的條件,增設獨立開課副修專業班,推進雙學位制。為培養學生的個性,珠海校區將以興趣為紐帶,組織各種學生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加強學生的自主教育、自主管理;完善心理輔導和咨詢,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和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給學生以個性發展的環境和空間。另外,珠海校區在全國率先實行「一卡通」,學生手持一卡,就可以在圖書館、 食堂、銀行、珠影超市等部門使用,使學生的出入、生活大為方便。
教學實驗大樓
珠海校區教學實驗大樓是目前亞洲最長、面積最大的教學大樓。大樓全長571.2米,寬37.2米,建築面積7.6萬平方米,共有大小課室179間,可以同時容納2萬學生上課。大樓五層結構,全高22.6米,首層為架空層,高達6米,底下東西貫通,構築大型花壇。大樓正面點綴紅、黃、藍五個大型彩色圓球,從右至左依次由傾斜到逐漸正立到最後的正立,寓意生命的孕育、孵化和成長的過程。大樓前面輔以大型綠化廣場。整棟樓狀如長龍靜卧,是一座環保型現代化教學大樓。該大樓建設資金逾一億元。
圖書館
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圖書館大樓狀如一本打開的書,總建築面積約36,000平方米,共十三層,館藏飽和量約為200-250萬冊。已有圖書館西座一至十層已投入使用。全館採用中央空調系統,在國內率先引進了國際先進的3M防盜監測系統,實現藏、閱、檢、網一體化的先進管理。每周開館時間達98小時。
珠海校區圖書館為基礎圖書館和貯存圖書館,現藏有中外文圖書約20萬冊,中外文現刊2000餘種,報紙200多種。已實現與廣州南、北校區圖書館聯網,資源共享,讀者可通過網路檢索、借閱中山大學三個校區圖書館的400多萬冊的豐富館藏。為了豐富珠海校區師生的文化生活,校區圖書館特別配備了外語學習類、知識網路類、外語原聲影片及各種類型的多媒體光碟約2000種。
中山大學圖書館作為CALIS(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的華南地區中心,擁有豐富的電子資源,其中外文聯機資料庫有8個,共包括24個資料庫,此外還有數十種網路版光碟資料庫,珠海校區的讀者可在校園內任何一台終端通過網路使用這些電子資源。
體育館
風格獨特的體育館採用天然基礎及鋼拉索結構,外牆採用彩色壓型鋼板,屋面則是大跨度彩色鋼板,總建築面積將近9000平方米,場內全長120米,寬70米。館內設有籃球場、排球場、網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場等,為校區提供了一個全天候的體育訓練、競賽場所。
後勤管理
校區的後勤全面實行社會化,後勤辦公室只行使監督、協調職能。校區的學生宿舍由物業開發、管理公司進行投資開發和管理;教師公寓也由物業管理公司進行管理; 生活服務中心各經營項目全部向社會公開招標;校區的食堂、交通、醫療、飲用水供應、園林綠化和環衛工作等全部實行社會化。
交通
中山大學師生在中大三個校區之間的往來交通任務由客運公司承擔,每天對開多班次專車,此外,每隔一小時都有往返廣州珠海的客車經過校區。中大師生憑證件可以六折優惠乘車。中山大學的師生出入珠海市檢查站,享受珠海市市民同等待遇,憑工作證、學生證等證件即可通行。
學生宿舍樓和食堂
珠海校區擁有全國高校一流的學生住宿環境,現已建成的學生宿舍樓共15棟,能入住10272名學生。每間宿舍面積38-40平方米,4個人住宿,有單獨衛生間、陽台,寬敞明亮,設施齊全,每個學生擁有一床、一桌、一椅、一衣櫃和一個互聯網網路介面,房間配有空調、飲水機、太陽能熱水器和儲物櫃。
校區建有四個學生食堂和一個教職工食堂,可以滿足10000多人用餐。
生 活 服 務 中 心
生活服務中心位於學生宿舍區,建築面積約4100平方米,樓高三層。服務中心開設了郵局、銀行及超市,有書店、眼鏡店、精品店、葯品店、理發店、攝影室、咖啡廳、自行車維修店、電腦電器維修店、體育用品店、綜合維修店、文娛活動室等項目齊全的日常生活專門服務店。
飲 用 水
珠海校區教師公寓、學生宿舍、教學樓、辦公室的飲用水均由社會企業在校區設立的純凈水廠供應,在校學生及常住校區的教職員工每人每年飲水費60元,學生憑水票及空瓶到所在宿舍樓一樓值班室兌水;教師公寓、教學樓、辦公室的飲用水由水廠直接供應。
綠化養護、環境衛生
珠海校區的綠化養護、環境衛生管理工作由專業綠化公司承擔,綠化養護質量根據合同條款評定,對達不到要求的由後勤辦責令整改,使校區達到樹木蔥瓏,草地平整青綠,色塊美觀、新穎別致之效果。
環境衛生方面,由環衛工人每天八小時巡迴清掃保潔,達到無塵土、無雜物、無落葉、溝渠無積水、下水道無堵塞等要求,保證校園清潔衛生。
醫療服務
中山大學珠海校區醫療服務工作一步到位實現社會化,把醫療、保險推向社會,形成學校——保險公司——醫院三方合作辦醫療的運作模式,這在全國高校尚屬首創。學校與保險公司簽訂了學生團體人身保險協議,按照協議規定,學校每年在國家下撥給學生的醫療標準的基礎上加一點,學生出一點為學生投保,保險公司則承擔校區學生的醫療保險費用,一定程度緩和了學校醫療經費不足的困難,保證了學生急病大病得到及時診治。珠海校區的醫療任務由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承擔,並在校區內設立門診部,由醫院配置醫療設備和醫務人員。校區學生在門診部或其轉出的掛鉤醫院診病,醫療費用除部分由學生自付外,其餘由保險公司支付。校區教職工在校區門診部診病,以現金結算後回學校報銷。
跨世紀建設的中山大學珠海校區是一個新型的現代化校區,整個基礎設施建設高要求、高標准、高起點,在全國居一流水平,充滿特區特色和現代化氣息。中山大學珠海校區為學生提供了優良舒適的學習、生活環境;為中山大學實現它的戰略目標創造了優越的條件;為中山大學在二十一世紀的發展開拓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同時,中山大學珠海校區的建立將對珠海市的文化、教育、科技、經濟等方面的發展起巨大的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