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專業教學質量標准
① 現今高等教育的本科生教學質量是否有所下降,原因為何
近日,關於「中國大學教育質量下降」的討論再度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這不是一個新話題。自上世紀末大學擴招以來,類似的聲音不絕於耳。一個流傳甚廣的說法是,「今天的博士不如5年前的碩士,5年前的碩士不如10年前的本科。」這似乎不只是用人機構的評價,就連學生自己,底氣恐怕也不足,不知道自己在大學里到底學到了多少有用的知識。然而,中國大學教育質量下降了嗎?答案必須建立在一系列實證研究基礎之上,至少要提出諸如衡量大學教育質量的標準是什麼,測算的數據是什麼,以及統計分析結果的含義是什麼,等等關鍵性問題。缺乏基於數據的實證研究,只是憑感覺就得出「中國大學教育質量下降」的結論,不僅草率,也無法形成有效的知識積累。
但有時候感覺也的確反映了部分事實。一方面,本科畢業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不得不選擇繼續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不斷推遲就業的時間節點;另一方面,用人機構迫切需要各類人才,但放眼望去,幾無可用之人,尋找合適的員工變得越來越困難。勞動力市場上供需之間的矛盾——尤其是結構性矛盾——正在加劇。
這說明大學的產品——本科畢業生——沒有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至少沒有充分滿足。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我認為,除了快速擴招,盲目擴大規模和大學對教師的考核評價方式等原因之外,至少還有三個更為根本性的弊端——我稱之為「刻舟求劍」「陪太子讀書」和「紙上談兵」——正在嚴重影響中國大學的教育質量。如果不能克服這些弊端,建立起全新的教育模式,大學教育質量的實質性提高就是一句空話。
弊端一:刻舟求劍
「刻舟求劍」是指當前本科教育嚴重滯後於外部世界的快速發展。從國際來看,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正在引領新一輪技術變革的浪潮,互聯網以及其他新興技術開始顛覆整個傳統社會的結構和運行;從國內來看,經過30多年的高速增長,中國已經進入工業化後期階段,正在步入後工業化時代。當代社會的一個顯著特徵是,技術變化的速率遠遠超過了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時期。這使得19世紀以來以培養專業化人才為目標的大學教育體系遇到了越來越嚴峻的挑戰——它根本跟不上步伐。正如谷歌公司高級副總裁羅森堡所說:「不要成長為一個專才,因為工作會變。當下科技的腳步變化太快,專才會無所適從。」
更大的麻煩在於,20年後,世界也許會變成一個用我們今天的知識和眼光所根本無法理解的世界。那時候人們所面臨的問題,可能和今天的完全不同。這意味著大學畢業生將不再可能從已有的「知識儲備箱」中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只能根據新的變化了的情況,通過合作和協調,共同解決面臨的難題甚至是危機。這就要求大學教育必須要摒棄「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專業化教學模式,而建立以激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合作精神,理解不同文化和價值觀,提高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主要目標的新的教育模式。
然而,自1952年按照蘇聯計劃經濟模式相應建立起以高度專業化為特徵的高等教育體系以來,專業化思想就在中國大學里根深蒂固。不只是大學,社會的認識也大體如此。如果學生不學點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用性技術,就像南方人沒吃米飯一樣,心裡沒底兒。大學拋棄了古代中國教育中「重道不重術」的優良傳統,正在退化為職業技術培訓所——不是說職業技術培訓所不重要,而是它們和大學承擔著不同的使命——使得通識教育的推行在大學里往往會遭到強烈反對,分外艱難。一個危險性的信號似乎還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面對變化速度如此之快的外部世界,學生在大學里接受的專業化訓練程度越高,畢業之後適應、調整、轉化的餘地可能就越小,就好像那個在船舷上刻下記號的楚國人一樣,又怎麼可能找到自己的劍呢?
弊端二:陪太子讀書
「陪太子讀書」是指大學教育的資源配置不合理,浪費現象嚴重。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到底是什麼?這個根本性問題我們還沒有想清楚。按照現行的組織結構和管理體系,大學是由各個專業院系組成的。它們是大學里的「諸侯」,有各自的特殊利益,未必和大學的整體利益相一致。院系的管理者和教師,最關心的是專業教育。這不僅因為這是他們的偏好,也是其利益所在。由於長期專業訓練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他們往往容易習慣性地按照培養專業科研人員的思路和模式去設置課程,組織教學——就像其老師曾經做過的一樣——力圖使每一個學生的專業基礎更扎實,專業能力更強。實際上,這是研究生的培養模式,而不是本科生的培養模式。
但問題在於,不是每一個進入大學的學生未來都想從事專業領域的科研工作,社會也不需要所有大學畢業生都從事科研工作。更顯著的事實是,絕大多數學生不想也不會從事科研工作,同時,社會所能夠提供的科研就業崗位非常有限。統計數據顯示,各專業本科畢業生最終從事本專業科研工作的比例不超過10%。即使在科研領域內部,根據一項對近年來諾貝爾獎得主所學專業的研究,大約85%的生理學和醫學獎獲得者也不是生物學專業畢業的。既然90%以上的人畢業後都不會從事專業科研工作,為什麼要按照培養不到10%的科研人員的模式去組織本科教學呢?大學和院系為什麼要把全部的資源和精力投入到不足10%的人身上呢?為什麼要讓超過90%的學生成為不足10%的學生的「陪讀」呢?這不是巨大的浪費嗎?看來,更合理的資源配置模式應當是,「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將學校的大部分本科教育資源按照不是培養專業科研人員的方式投入到超過90%的學生身上,而將小部分資源按照培養專業科研人員的方式投入到不足10%的學生身上,各盡所長,各得其所。
歷史上,美國頂尖大學也曾出現過類似的爭議:本科教育應當採取和研究生教育同樣的模式嗎?大學所要招收和培養的學生,到底是以成為學者、科學家、大學教師或研究博士為目標,還是成為未來在各行各業取得成功的領導者?如果是前者,招生時就應當盡可能挑選那些學業成績最優秀的學生;如果是後者,招生時除了要考慮學業成績之外,還必須參考那些對於取得成功而言更為關鍵性的素質:動機、熱情、堅韌、道德責任感和社會活動參與能力,等等。20世紀60年代,當美國受到蘇聯航天科技最強有力的挑戰,對科技人員的需求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時,對此的爭議也達到了白熱化的頂點。但即使在那時,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和斯坦福等最頂尖的私立大學也沒有選擇前者,而是堅定地以培養各行各業的領導者為大學的根本使命。後來的事實證明,它們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
本科階段,大學不僅要教給學生具體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如何通過有效的教學活動,激發他們的好奇心、熱情、勇氣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習慣和對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他們對事物的敏感度、洞察力以及對自己和他人的責任感,等等。對於今天的大學教育而言,這是更為基本的挑戰,也是社會對於大學畢業生素質的要求。當學生走出校門時,大學給予學生的到底是什麼呢?是畢業證書、成績單,還是別的東西?我曾經請幾位大公司的CEO列出企業在招聘員工時最看重的素質,其中重合度最高的是:人品好、身體好、人緣好和想法多。至於大學和學生所最看重的考試成績、英語熟練程度和藝術特長等,他們根本就不在意。面對如此之大的差異,大學又該做出怎樣的努力去滿足用人機構的這些需求呢?
弊端三:紙上談兵
「紙上談兵」指的是書本理論知識——許多實際上已經過時——過多,缺乏與實踐生活的系統性聯系。學生背誦了大量用來應付考試的理論、名詞和術語,卻缺少對真實世界的認知、理解和同情,甚至漠不關心。以經濟學教育為例,許多學生對帕累托改進、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勒拿指數和精煉貝葉斯均衡等模型和術語滾瓜爛熟,卻看不懂一張基本的企業財務報表,這不是令人奇怪的現象嗎?一學期18周的教學計劃中,至少有17周是在教室里度過的,學生又怎麼可能有機會了解到真實世界裡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脫離實際的教學嚴重損害了學生的創造力,使他們只會根據現成的理論、知識和數據去做外圍性的輔助工作,卻很難獨辟蹊徑、無中生有地進行開創性的領導工作。學生的學習、模仿能力很強,但提不出獨創性的思想、方法和模式,一旦面對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領域或危機,則茫然不知所措。這是中國社會缺乏自主創新成果的根源,也是面對重大災害時行動效率低下、損失巨大的重要原因。的確,在全球化的互聯網時代,我們可以很快把歐美的新東西引入國內,甚至因為中國市場的廣大而取得比歐美國家更大的成功和商業利益,但為什麼我們自己就不能提出一個全新的東西——比如Google、Uber、Twitter,等等——讓歐美發達國家來模仿中國呢?
美國頂尖大學本科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千方百計提供各種機會,增加學生與社會的接觸。以MIT(麻省理工學院)為例,它的核心理念是「關心真實的科技與世界」。教授鼓勵學生提出各種各樣匪夷所思、稀奇古怪的想法,並動手把它做出來。有時候,教授會把學生丟到印度一個窮鄉僻壤中,在沒有網路、沒有數據、沒有資料、沒有任何前人研究成果的情況下要求學生研究真實的事件和問題。有趣的是,美國頂尖大學的課堂對笛福筆下的魯濱孫特別感興趣,常常要求學生設想如果自己處在魯濱孫的環境下,應當怎樣解決面臨的各種問題。許多經濟學、社會學、法學和政治學的理論就是從對魯濱孫的討論開始的。
因此,和「中國大學教育質量下降了嗎」相比,更有價值的問題也許是,每一所大學應當根據自己的特點,反思如何改善自己的本科教育,更好地滿足學生和社會的需求。這是大學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畢竟,在一個全球化競爭的時代,如果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他可以「用腳投票」,選擇自己滿意的教育。社會機構也是一樣。
② 高級英語為什麼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准》里沒有列入核心課程
可能版本內容有限制,你說的是次要補充說明
③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准發布了嗎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教育部日前發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回國家標准》,這是我答國高等教育領域首個教學質量國家標准,涵蓋了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目錄中全部92個本科專業類、587個專業,涉及全國高校56000多個專業點。
下一步,教育部將成立2018至2022年教育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開展標準的宣傳、解讀、推廣工作。標准發布後,各地、各相關行業部門要據此研究制定人才評價標准;各高校要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多樣化、高質量人才。此外,教育部將把標準的實施與「一流本科、一流專業、一流人才」建設緊密結合,對各高校專業辦學質量和水平進行監測認證,適時公布「成績單」。
④ 對大學的本科學科和專業實行等級評價,共為分A++、A+、A、B+、B、C+、C、D+、D、E+、E十一個等級。
1、大學的本科學科和專業等級評價,目前社會上比較認可的,流行的是武書連發布的排名。實際上,官方有對大學的教育質量和水平進行評估,但是並沒有正式的發布過類似排名。所以,這類排名屬於偏民間的排名,可做為相對的參考資料。
2、《中國大學學科門類排行榜-武書連》採用百分比法,用A、B、C、D、E共5等11級表示各學科的實力。各等級定義如下:
A等:前10%為A等;其中實力最強的前2%是A++級,介於2%~5%(含,以下同)之間的是A+級,5%~10%為A級。
B等:介於10%~30%之間為B等,佔20%;其中10%~20%為B+級,20%~30%為B級。
C等:介於30%~50%之間為C等,佔20%;其中30%~40%為C+級,40%~50%為C級。
D等:介於50%~70%之間為D等,佔20%;其中50%~60%為D+級,60%~70%為D級。
E等:最後的30%為E等;其中70%~85%為E+級,85%~100%為E級。
在本排行榜中,自然科學、社會科學B+級以及其上,列出等級和名次,B級以及其下等級,只列等級,不列名次,相同等級排名不分先後。其他學科A級以及其上,列出等級和名次,B+級以及其下等級,只列等級,不列名次,相同等級排名不分先後。
3、30年前的1987年,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科學學研究所在光明日報發布了我國第一個大學排行榜。之後的30年裡,作為我國研究大學評價時間最長的科研機構,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進行了不間斷的研究,研究結果以課題組組長武書連的名字命名。 17年前的2002年6月,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武書連首次發布了我國第一個《2002中國大學學科門類排行榜》,至今已經連續發布18年。
2017年發布的《武書連中國大學學科門類排行榜》,包括自然科學排行榜、社會科學排行榜,理學、工學、農學、醫學、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管理學、藝術學排行榜。主要的書籍資料有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的《挑大學選專業—2017高考志願填報指南》、《挑大學選專業—2017高考志願填報指南(民辦大學版)》、《挑大學選專業—2017高考志願填報指南(獨立學院版)》。
⑤ 專業教學標准和人才培養方案的區別
人才培養方案與專業教學標準的區別和聯系:
人才培養方案是關繫到國家人才培養的關鍵值,國家只要有各方面的高級人才,那國家在各方面都會強大起來;專業教學標準是國家規定的,符合現行發展現狀的專業教學標准,只有按標准教學,才能少走彎路。
人才培養方案
在教育領域,人才培養方案是學校落實黨和國家關於人才培養總體要求,組織開展教學活動、安排教學任務的規范性文件,是實施人才培養和開展質量評價的基本依據。人才培養方案應當體現專業教學標准規定的各要素和人才培養的主要環節要求。
包括專業名稱及代碼、入學要求、修業年限、職業面向、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課程設置、學時安排、教學進程總體安排、實施保障、畢業要求等內容,並附教學進程安排表等。學校可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辦學特色和專業實際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⑥ 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國家標准已經發布了嗎
據報道,教來育部日前發布《普通自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准》,這是我國高等教育領域首個教學質量國家標准。
同時,明確了各專業類的基本辦學條件、基本信息資源、教學經費投入等要求,涵蓋了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目錄中全部92個本科專業類、587個專業,涉及全國高校56000多個專業點。
希望該標准有助於中國教育質量的提升!
⑦ 教學質量監控 指標體系
構建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實施教學質量全面管理
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才,人才培養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全面提高教學質量,關系著高校的生存與發展。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程,高等學校規模正在實現跨越式的發展。我院由於連續幾年的擴招以及與學校合並,在校生人數從98年的2000多人,上升到今天的9000多人,辦學規模迅速擴大,對教學資源和教學管理形成了較大的壓力。在新形勢下,為了全面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實現規模、質量、結構、效益協調發展,我們努力構建系統的、科學的、有效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實施教學質量的全面管理,有力的促進和保證了我校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一、我院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總體構架
1、教學質量監控的目標體系:(1)人才培養目標系統——其主要監控點為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方案、學科專業改造和發展方向等;(2)人才培養過程系統——其主要監控點為教學大綱的制定和實施、教材的選用、師資的配備、課堂教學質量、實踐性環節教學質量、教學內容和手段的改革、考核方式和試卷質量等;(3)人才培養質量系統——其主要監控點為課程合格率、各項競賽獲獎率、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畢業率、學位授予率、考研率、就業率就業層次、用人單位評價等。
2、教學質量監控的組織體系:由院、系(部)、室構成三級監控組織,根據管理的職能,在不同層面上實施質量監控。學院權威性的常設監督機構是教學指導委員會、專業設置委員會、教材委員會及教學督導專家組,教務處是監控執行的中心,起組織協調、分析反饋作用;系(部)是實施教學及管理的實體,也是實施教學質量監控最重要的組織;教研室是最基層的教學單位,是實施教學及管理的最小單位,也是實施教學質量監控最直接與最關鍵的組織。
3、教學質量監控的方法體系:(1)教學信息監控——通過日常的教學秩序檢查,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學檢查,系(部)教學信息反饋和學生教學信息反饋等常規教學信息收集渠道,及時了解和掌握教學中的動態問題。(2)教學督導監控一-對所有教學活動、各個教學環節、各種教學管理制度、教學改革方案等進行經常性的隨機督導和反饋。(3)專項評估監控——通過校內新建專業評估、優秀課程評估、教材評估、實驗室評估、試卷評估等,藉助目標監控輔助過程監控,利用評估的診斷功能,促進有關方面提高工作質量。
4、教學質量監控的制度體系:(1)聽課制一-學院領導、督導組、系領導和同行相結合的聽課制。(2)學生評教制——每學期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由學生作為課程教學評估的主體,對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評估。(3)雙向選課制——學生按班級選任課教師,在此基礎上教師也有選擇任課班級的權力。(4)新教師上崗考核制。(5)末位淘汰制——學生評教排名末位者停課進修,再次排名末尾者轉崗或分流。
二、實施教學質量全面管理的實踐和體會
我院從96年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學合格評價起,就根據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各項觀測點,建立了一些教學質量標准和管理監控辦法,近年來又不斷地完善,並進行大膽的改革和有益的嘗試,逐步建立了較為全面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在實施教學質量全面管理中發揮了作用。
l、准確界定人才培養目標體系
我院是以審計為特色的財經類本科院校,長期以來為社會培養了大批經濟管理類應用型人才,並且通過與英國國際執業會計師公會及美國內部審計師協會合作,採取本科教育與國際執業證書教育相結合方式,成功地培養了一批深受國際、國內會計事務所及審計和其它行政事業單位及經濟管理部門所歡迎的國際化專業人才。
為進一步適應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和加入WTO的需要,我院堅持「以素質教育為基礎,以審計為特色,以培養國際型人才為品牌」的辦學思路。學科和專業上構建以理論經濟為基礎,以經濟、管理為主體,凸顯審計、金融特色,法、文、理、工相互支撐的學科專業群。為此我們在調整和改造傳統專業的基礎上,從優化學科結構,適應學科建設需要出發,適度發展支撐專業、新興專業和交叉專業。2001 年我院申報的電子商務專業被教育部列為首批試辦的專業之一。為加強對學生英語和計算機能力的培養,我院還增設了英語專業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為加強對經濟管理類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數學思維的訓練,提高定量分析和建立經濟模型的能力,今年又申請設置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
在人才培養模式上,結合學院特色,提供多種成才途徑:(1)本科教育與國際執業教育相結合,利用學生在校四年的本科學習的業余時間進行英國國際注冊會計師(ACCA)考試培訓、美國內部審計師考試培訓及英國工商考試會的會計員、市場營銷員等(LCCIEB)考試。(2)實行主副修制,利用南京大學名校資源開辦了計算機副修班和英語副修班,利用本校特色專業資源舉辦了審計、金融、法學等專業的副修班。
2、轉變教育觀念,提高全員質量意識
為拓寬教職工的視野、適時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提高思想認識水平,增強教職工對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的財經類應用型人才」的責任感、緊迫感,不斷增強憂患意識、尤其是「教學質量生命線」意識。為此,我院組織了「系列專題報告會」、「開展教育思想大討論」等活動,組織教職工就高等教育教學觀、高等教育發展觀、高等教育人才觀、高等教育質量觀等進行深入學習和研討,促使每個教職工能夠切實理解和領會我院「特色辦學」 思路的內涵,形成共識,並朝著這一目標共同努力。
為更進一步、從更深層次上促進我院教師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在經過了比較長時間對「教師掛牌上課」的必要性、可行性等方面的調研、論證之後,於2001-2002第一學期,在基礎課、專業基礎課等授課面廣的課程中,遴選出部分課程進行了以雙向選課為形式的教師「掛牌上課」的試點工作。
期末通過問卷調查、學生座談會、教師代表座談會、相關教研室總結等多種途徑,我們了解到學生對「掛牌上課」的這一舉措反映十分熱烈,對所「掛牌」授課的教師教學質量普遍感到滿意,學生認為參與「掛牌」授課的教師,他們的教學責任心明顯增強,通過「雙選」,學生自身的學習積極性也明顯提高。部分教研室認為通過「雙選」工作的開展,教師的責任感增強了,教師之間的教學交流比過去多了,能主動吸取同行的優點與經驗、彼此間能積極地進行取長補短,師生間教學相長的關系得到一定程度的促進和改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在經過「掛牌上課」試點工作後,對「教學質量是生命線」的體會和感受尤其深刻,對教學工作能主動加大投入,達到了我們的預期目的。
3、啟動學院「新世紀教學改革工程」,推進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
為促進我院進一步注重內涵發展,增強質量意識,重視素質教育,深化教學改革,加強學科建設,強化教學管理,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戰,全面提高我院的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我院在申報省級新世紀教學改革工程的基礎上,啟動了學院新世紀教學改革工程,學院撥款120萬元資助40多個教改工程項目和特色專業和品牌專業建設,同時設立雙語教學和多媒體課件專項資助經費,全院有33門課程獲得每門5000元的雙語教學建設專項經費,13門課程獲得每門1.5萬元到1萬元的多媒體課件開發專項經費。此外學院將教學綜合主樓所有教室都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全院現多媒體教室65間,為教師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經過幾年的努力,我院有85%以上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40多門課程建立了較為完整的多媒體教學課件,30個課件參加了學院多媒體課件竟賽活動,其中有10個課件推薦參加省多媒體課講競賽,獲得好課件獎稱號。
在啟動新一輪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的同時,學院仍然重視常規基礎建設,特別是教材建設。為凸顯我院在審計方面的學科優勢,組織編寫了審計學專業系列教材,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其它學科專業要求選用近三年出版的優秀教材與獲獎教材,部分課程選用國外原版教材。
與此同時,我們根據學院課程發展的實際情況,組織全院對課程教學大綱進行了統一規劃工作,經教研室、系部討論確認需要修編的,由教務處發放教學大綱編寫任務書。新編或修訂的大綱,必須在教研室、系部討論審核通過的基礎上,教務處再組織有關專家對課程大綱進行嚴格把關,只有符合大綱編寫與修訂要求的,才予以通過。2000年以來有80多門課程的大綱經各級把關後,公布在校園網上,對學生的學習起到指導作用。
為了進一步加大課程建設力度,學院計劃在我院目前己有的16個本科專業中,選擇5-8門作為全校性重點課程,進行課程組建設;每個專業在專業基礎課和專業主幹課中遴選l-3門課程,進行重點課程組建設。在課程建設中,將引入「首席教師制」或「課程負責人」制,使課程組的負責人「責、權、利」到位,從教材的選擇、師資的配備等各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建設。對教學工作能主動加大投入,達到了我們的預期目的。
4、利用網路改進學生評教工作
學生評教工作是我院教學評估工作的主要內容,我院實施學生評教制度已有十多年,存有每位任課教師歷年學生測評數據,為教學管理部門提供了決策依據,為教師改進教學提供了可靠的信息,為教學質量評估提供了相對客觀評價依據,對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常規的學生評教工作還有許多值得研究和改進的地方。首先是教學質量標准從幾個方面打分,線條比較粗,學生對質量和分值的對應關系的把握因人而異,致使測量結果不準確,且各項評估結果均由人工填寫、人工統計、費時費工效率低,容易造成反饋不及時、信息陳舊,不能及時對課程教學中存在的細節問題進行調查與總結,這不利於教師教學質量意識的增強以及競爭機制的引入。
今年初我院修訂了學生評教問卷調查的指標項目,根據教學要求和教學導向,設計了較為直觀具體的評估內容,評估標准由原來的5大項,增加為6大項26個子項,同時取消學生給每項直接打分形式,改為回答式,更加直觀准確。學生不同的選擇結果在分析統計時給予不同的分值與權重,以保證質量和分值對應關系的一致性。在評估模式上我們利用校園網開發了「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網上評估系統」,學生評教操作和結果統計都可以通過計算機網路實現,提高了學生評教工作的准確性和時效性。我們還根據測評需要利用計算機對數據進行分類比較匯總,及時向有關部門提供專門數據。特別是為教師提供有關信息,過去教師往往只知道自己的教學質量測評總分,而很少了解哪些才是自己的薄弱環節,哪些方面是受學生歡迎,而計算機網路評估可以非常清楚直觀地顯示出某課程教師每個子項目的測評情況,教師通過網上查詢不僅可以了解本人某課程的教學情況,還可以橫向了解本人在該課程、教研室的位置、系(部)位置,直至全院排名情況,學生評教結果比以往要顯得更細致、客觀、公正、到位。同時,我們對教研室、系部的教學質量進行綜合排序,對課程建設、與師資隊伍的建設可以進行及時的指導,並為教師的年終考核、職務晉升、優秀骨幹教師的評比等提供了客觀依據。
5、強化質量管理意識,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學管理隊伍
教學質量的監控保障體系的建立和運行,離不開一支優質、高效的教學管理隊伍,這是規范教學管理、提高學院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之一。近幾年來,我院採取各種措施,加強了教學管理隊伍的建設,通過以「教務處團隊建設」為龍頭,來推動系部教學管理建設的做法,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
(1)強化教學管理人員質量管理意識和敬業精神
在對教學管理人員的工作指導過程中,我們非常重視「質量管理意識」的培養,要求教學管理人員做到「嚴格管理、熱情服務」,講求「規范、科學、效率」。大力倡導管理人員的職業道德意識,如通過一些具體的、具有很強說服力的案例的教育,使管理者時刻意識到自己在工作中的言行舉止,都會影響到學院的教學質量。我們不但注意培養和引入優秀管理人才,對工作水平差的同志也進行「一對一幫帶」活動,直至提高其業務能力和工作水平,對仍然不能勝任教學管理工作,建議或實行轉崗分流。2000年起,我們在教務處建立目標管理機制,每周對每個人、每個科室的任務、工作進度、工作質量進行登記匯總,與學期考核和年終考核掛鉤。
(2)加強教學管理人員的業務學習與培訓,不斷提高教學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業務能力。
近年來,我們在強化教學管理「質量管理意識」的同時,通過有計劃地、經常性地學習培訓工作的開展――如資料庫、網頁製作等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培訓、學習教育部《關於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文件等,使教學管理人員能夠及時了解相關的國家政策與方針,以便更好地把握學院的發展方向與決策,並內化成自己的行動,能夠適時修訂、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推動教學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建設;或者是輸送業務骨幹外出進修和培訓,這在無形中就拓寬了教學管理人員的視野,同時加強了本校教學管理人員與業內同行間的交流,使其能夠及時了解國內外高校教學管理工作動態,對校內外的教學管理工作有個比較、鑒別,並能掌握一定量的行業信息,從而能借鑒兄弟院校一些比較先進的做法、獲得比較好的經驗,既提高了管理者工作業務素質和水平,也達到了提高本校教學管理水平目的。
(3)組織教學管理人員積極申報課題,參與教學管理科研
通過幾年不懈的努力,我院的教學管理工作確實令人耳目一新,同時也清醒地意識到要使我院教學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階、教學管理質量再創新高,不僅要依託於教育管理者具備強烈的工作責任心、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以及「質量意識」的建立,還要求教學管理者必須具備較高理論水平,並能運用科學的方法論,養成研究「問題」習慣。
為此,我們不斷鼓勵、鞭策教學管理者,要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要勇於創新、善於創新,時常勉勵他們:不僅僅要學習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識,還要善於抓住機會,結合自身的工作實際,積極申報各級各類研究課題;要多開動腦筋,不僅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育管理者,還要樹立成為「教育管理專家」的信心。目前,我院教務處有60%以上的教學管理人員承擔了省級、院級立項課題,其中省級重點研究課題2項、院級重點研究課題3項、院級一般課題有4項。
總之,我們充分發揮每一位教學管理人員的作用,長期以來在教務處形成了愛崗敬業、樂於奉獻的良好的工作氛圍,工作質量較前些年有「質的飛躍」,推動了系部級的教學管理建設工作,為構建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提供了良好的教學管理保障。
⑧ 什麼是人才培養的質量標准與規格要求
質量標准:
培養具有良好人文、科學素質和社會責任感,學科基礎扎實,具有自我學習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
具體包含以下幾個方面:得到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訓練,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動手能力強、綜合素質好;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具備較強的獲取知識能力,具有探索精神、創新能力和優秀的科學品質。
規格要求:
培養人才的形式有多種,除了在各級各類學校中進行系統教育的進修外,還可採取業余教育,脫產或不脫產的培訓班、研討班等形式,充分利用成人教育、業余教育、電化教育等條件,提倡並鼓勵自學成材。
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各行各業都有所不同,但總的目標是達到德、智、體全面發展。對於企業來說,人才培養是多層次的,包括高級經營人才的培養;職能管理人才的培養和基層管理人才的培養,等等之類。
(8)本科專業教學質量標准擴展閱讀
教育教學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人才培養質量,有兩種評價尺度。一種是學校內部的評價尺度,另一種是學校外部的評價尺度,即社會的評價尺度。
社會對高等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外顯質量特徵即高等學校畢業生的質量作為評價依據,而對高等學校內部的教育教學活動不太關注;社會對畢業生質量的整體評價,主要是評價畢業生群體能否很好地適應國家、社會、市場的需求。
學校對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內部質量特徵作為評價依據,即評價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在整體上是否達到學校規定的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學校人才培養質量與培養目標的是否相符。
因此,高等學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就是提高人才培養對社會的適應程度,提高人才培養與培養目標的符合程度。
⑨ 中國首個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國家標准涉及多少個專業點
日前,教育部發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准》,這是向全國、全世界發布的第一個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國家標准。今天,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國標》進行有關情況介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表示,此次發布的《國標》涵蓋了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目錄中全部92個本科專業類、587個專業,涉及到全國高校56000多個專業點。
首次頒布的《國標》有三大特點:一是既有「規矩」又有「空間」。既對各專業類提出統一要求、保證基本質量,又為各校各專業人才培養特色發展留出足夠的拓展空間,形象地說,就是「保底不封頂」;二是既有「底線」又有「目標」。既對各專業類提出教學基本要求,兜底線、保合格,同時又對提升質量提出前瞻性要求,也就是追求卓越;三是既有「定性」又有「定量」。既對各專業類標准提出定性要求,同時包含必要的量化指標。
⑩ 《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准》出版了嗎
以下是詳細資料,請同學門仔細看,千萬別誤了前程專升本中國高等專科學生升本科考試:簡稱專升本,是中國教育體制中專科層次學生升本科學校或者專業繼續學習的考試制度。這一考試在大多數有專升本教學系統的高等教育學校舉行,一般每年舉行一次。
招生對象和過程
首先參加考試必須具有專科學歷,在讀和專科畢業的考生才可以參加專升本考試的報名及考試,考試分數及其他身份考察通過後可進入本科學校繼續學習。所有工作由中國國家教委授權高校主持。
內部招生主要是高等學校內部的相同專業和相近專業專科學生報考本校本科專業,有些學校內部招收學生直接編入正常本科班級繼續學習,與外部招生有別。
外部招生主要招收來自其他學校的學生,甚至是專業並不完全一致。這一部分一般是大范圍招生,所以完全可以建立新的班級建制,因為這部分學生的實際水平參差不齊,所以針對他們高校一般會特別「照顧」。但是他們畢業同樣可以得到正式的學位證書和畢業證書。
考試形式
專升本考試主要以筆試為主。各個專業的考試題目基本上由該專業教師自擬然後由高校教育管理機構管理並在考試日期啟用。具體的考試科目並不統一,主要包括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兩大部分。
例如,計算機專業考試,一般要有高等數學和英語作為基礎課,專業課程可能是軟體相關的數據結構和編程,或者硬體相關的數字電路等。而經濟學相關的專業則為數學英語和一門經濟學課程。但是這兩門數學的難度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