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醫生本科學歷怎麼辦
Ⅰ 如何成為外科醫生
在大學本科期間,基本沒有定你畢業後從事什麼科的,因為5年本科,都是學習基礎知識,泛泛而學。本科畢業如果你參加工作將由你的愛好,和醫院的安排來決定你今後的職業,比如將你分配到普外科,或者腦外科,甚至是心電圖或者是兒科,婦產,都有可能。如果你本科考研究生,就可以再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比如你考腦外科專業的研究生,就可以在畢業後直接去某個醫院腦外科找工作了。國內最好的醫院院校是北大協和醫學院,呵呵,其他的上海交大,復旦醫學院,浙江大學,北京中山和湖南湘雅,都是國內較名牌的醫學院
Ⅱ 本科畢業的醫學生就可以進醫院當醫生了嗎為什麼呢
醫生是非常偉大的,每一年都會有很多的醫學生畢業,不過醫學生在畢業之後也會因為各種原因而選擇不同的從業之路。有的人會選擇當醫生,但有的人會覺得自身能力不足,改行做其他的工作,也有一部分會繼續深造讀碩士。但是本科畢業的醫學生沒有相關的醫師證書的話,也是很難能夠進到醫院當醫生的。
三、醫學生要不斷地學習知識,積累經驗
醫學生在進入醫院之後當實習生的期間,也是需要學習很多的知識和實操經驗,尤其跟在自己的導師後面,如果自己的實力不能很好的話,很難會通過醫院的考察期。那麼等到實習期結束之後,醫學生就會被退回到學校里。
Ⅲ 當醫生需要什麼學歷嗎,外科醫生
本科,研究生
除抑鬱質之外的三大氣質均可。教師不僅要有堅實的文化基礎、標準的口頭表達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能為人師表的言行。還要精通《教育學》、《心理學》和現代化教學方式。
做最好的教師》自序
李鎮西
實話實說,這並不是我的一本新著,而是灕江出版社策劃幫我整理的「教育教學精華本」。我實在不敢說我的教育教學有多少「精華」,但是本書的許多內容,的確是出版社的編輯老師用他們的眼光從我已經出版的許多著作中精心選擇的。最初我是不同意出版「精華本」的,因為我覺得這是在「炒陳飯」。但編輯老師對我說:「不同的讀者有不同的需求,並不是所有希望了解你的老師,都有條件或者有時間讀完你全部著作。我們這樣做,也是給一些讀者提供一種方便。」我想想說的也是。於是便答應了。不過,這里我要真誠提醒讀者朋友,本書主要選自我的這些著作:《愛心與教育》《走進心靈》《從批判走向建設》《教育是心靈的藝術》《從批判走向建設》《李鎮西與語文民主教育》,凡是已經買過或讀過這些書的讀者不必再買這本書,否則,你們重復購買我的著作是一種浪費,我會不安。這是我的心裡話。
灕江出版社的編輯老師在本書付印之前,囑我寫一篇自序。寫什麼呢?想來想去,我就「做最好的教師」這個書名談談我的一些體會吧。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曾經風光一時的澳柯瑪空調在做廣告宣傳時這樣說。
「做最好的自己!」我多次對學生這樣說。
「做最好教師!」現在,我這樣對自己說。
幾個說法矛盾嗎?我認為不矛盾。
「最好」是相對的,因為這是永遠沒有止境的追求――從這個意義上說,「最好」其實就是「更好」;但是,理直氣壯地提出「做最好的自己」,則表明了一種更高的人生和事業的標桿,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比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
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這里的「自己」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具體的張三李四;而具體的張三李四都是有具體職業的,因此,「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著要盡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能力所能達到的最好程度。
20多年前,我在給一位高三學生的信中曾這些寫道――
誰都渴望成為英雄豪傑、偉人巨匠,但受自身條件、社會環境等制約,真正成為藝術家、文學家、企業家的,只是少數。「人比人,氣死人」,因為你比的人,處於人類文明的金字塔尖,當然越比越覺得自己無能。但是,請別忘了,雖然也許你永遠成不了「家」,但通過努力,你卻完全可以成為最好的「我」。
有人說:「每個人都是一棵樹。」的確,我們生活的世界象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喬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參天的白楊,有的人是婆娑的楊柳。你即將畢業,可能升入大學,可能參加工作,但志願與職業的選擇現在還不能取決於你自己。你以前的理想都是很好的,但現實並非可以隨心所欲。因此,問題不在於你做什麼,而在於你要成為最好的——
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當技術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營業員,就要當服務質量最佳的營業員;你若是醫生,就要當醫術最高明的醫生;你若是教師,就要當最負責的教師;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個體戶」,也要當最受顧客贊道的勞動者!你也許不能成名成家,
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為同行業中千千萬萬普通人里最好的那一個!
這話是寫給這位學生的,其實也是寫給我自己的。
我小時候的夢想是當作家,但後來卻當了教師。實話實說,參加工作最初幾年我是想過離開學校去報社去電台電視台的,之所以沒有走,學生的依戀當然是一個重要原因,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我「沒門路」。直到參加工作三年後的1985年,我還偷偷地去報考過電視台呢,只是因為沒有被錄取,我才死了這條心。
既然只能當教師,那麼悲悲戚戚也是當,高高興興也是當,我當然選擇後者!怎麼才能高高興興呢?我就多想孩子們可愛的地方,盡量把課上好,盡量和他們一起玩兒,這樣孩子們也越來越愛我了。每天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中,能不高興嗎?也許有人會問:「難道就沒有讓你頭疼的學生嗎?」有呀!怎麼可能沒有呢?但我換一種眼光去看這些讓人頭疼的孩子,我便不再頭疼了。換一種什麼眼光呢?那就是「科研」的眼光。我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班集體建設呀、「後進生」轉化呀、早戀呀、作弊呀,等等等等),都當作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對「後進生」的稱謂)都當作研究對象,心態就平靜了,教育也從容了。每天都有新的發現,每天都有新的領悟,每天都有新的收獲,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樂。
那時候,我真的沒有想過會有今天這么多的「頭銜」,不過就是想做一個「最好的教師」而已:踏踏實實上好每一堂課,仔仔細細批改每一本作業,認認真真對待每一次談心,開開心心組織每一次活動(郊遊、野炊),我高興,學生也快樂。做這樣的教師,多麼有意思!不是沒有過挫折,不是沒有產生過煩惱,但有一個信念支撐著我:只要我的心和學生的心緊緊地貼在一起,只要我人格的豐碑深深地鑄進學生的心靈,我就無往而不勝!也曾遭到非議和誤解,因而也有過灰心喪氣的時候,但每當這時,我就問自己,我是為誰而工作?為同事的好評嗎?為校長的表揚嗎?為獎金嗎?為職稱嗎?這些對我來說,當然也重要(可見我也並未「脫俗」),但如果這些與學生的評價產生了沖突,我心靈的天平指針首先傾向於學生一邊!在我看來,一個教師是否「最好」,第一(或者說「首先」)應該看學生的評價。教師因學生而存在,我當然也是因我的學生而存在。
所謂「最好的教師」,不是與我敬仰的於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相比――他們的人格、學識、能力乃至天賦,我是永遠無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鎮西」與昨天的「李鎮西」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我組織班集體活動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幫助「後進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我今天所積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豐富?我今天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建議或意見是不是比昨天更虛心?我今天所聽到各種「不理解」後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靜?……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教師」的境界靠近。或者乾脆「驕傲」一點說,同樣是教師,今天的李鎮西和25年前的李鎮西相比,可以說是「最好的教師」了。當然,和明天相比,和未來相比,今天的李鎮西又不能算是「最好的教師」,不過不要緊,我還會繼續自己和自己比,反正「做最好的教師」是我永遠的追求,直到我教育生涯的終點。
很多人問過我:「你參加工作之初,想過今天會成為教育名人嗎?」我真不認為我今天就成了什麼「教育名人」了,但一晃25年過去,在旁人眼裡,我的確也算「碩果累累」了:「頭銜」一大堆,著作十多本。但要問我25年前我想過這些沒有,我真還說不清楚。彷彿是刻意追求(我一直把學生的滿意當我工作的目標),又彷彿是無意之間(的確沒有想過要去和誰爭名奪利),也許是「有意栽花」,也許是「無意插柳」,總之,和參加工作第一天相比,現在的我的確有一些當初想都不敢想的成績。最近給學生講莊子,談到「無為」「超然」,我引用了中國先哲所說的一句我最喜歡的話:「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講蘇東坡的《赤壁賦》,我自然談到如何對待人生的進退得失利害榮辱,於是便扯了一些「題外話」,給學生講了講蘇東坡的禪心。我告訴學生:「在蘇東坡看來,自心不動,萬物過眼而內心常保持寂靜,不執著於『空』,雖然心常寂靜,但萬物仍在心中自由活潑地來往。別人說什麼,『我』全不放在心上,無論是毀是譽,都如耳邊風。能做這件事,就去做而且做好,外界條件不允許了,我也不在意。自在地生活著,凡是隨機而動。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熱誠的奉獻來自對外界名利的淡然,淡然基礎上的熱誠則成就人生的充實與幸福。」我還還引用剛剛去世的張中行先生的話:「一切都無所謂,這是外貌;骨子裡卻是有著堅實的壁壘,因而任何外力才攻不破,這是心境的徹底安然,所以可以算作最高的禪悅。」我這些話是說給學生聽的,其實也是說給我聽的。我知道,真正超然於世俗的人,是不會把「淡於名利」之類的話掛在嘴邊的,但我不是那樣的人,我知道我還是一個很世俗的人,但我願意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所以我需要經常不停地提醒自己:時時刻刻汲汲於名利,即使暫時得逞,終將也只會被生活懲罰,這叫「多情總被無情惱」;而「只管攀登不問高」,「埋頭耕耘不問收獲」,盡可能做好每一天自己能做好的事,那怕暫時遭遇挫折乃至不幸,最後也必將贏得人生的快樂,這叫「道是無情卻有情」!
「做最好的教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慾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閑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盪氣回腸……
我尊敬的朋友看雲――一位很知名的網友,同時也是一位很不知名的普通老師(真名薛瑞萍)說:「給我一個班,我就心滿意足了。」我非常欣賞這句朴實的話,因為其中蘊含著極不普通的教師人生哲理:生活在學生中,就是幸福,就是「最好」!
Ⅳ 做外科醫生要怎麼樣的學歷做手術,要本科嗎詳細點哦,謝謝
學醫的專業叫臨床醫學,畢業後可以參加衛生局組織的考試,考試通過才能進入某醫院。進入某醫院後,還要抽空學習。雖然你進了醫院,但你沒有醫師資格證書是沒有權力看病和開葯的。一般醫院給你三年時間,三年考不到醫師資格證書你就得走人了。至於分配科室,一般醫生到醫院都是要輪轉科室的,也就是每個科室呆上一個月,等所有科室輪遍後才最終決定你分到哪個科室。最後再說學歷的問題。醫生其實已經泛濫了,本科只能到縣級醫院混了,碩士也不一定能確保在市級醫院了。家父是市級醫院的醫生,手裡帶兩個剛進醫院的徒弟,一個博士,一個碩士。所以,你好自為之吧。
Ⅳ 我是口腔醫學的本科生,我一直夢想做外科醫生,請問我怎麼樣才能成為外科醫生
搞不了外科了,專業不對口。轉不了專業的。乾口腔挺吃香的。你可以搞口腔外科學也很不錯嘛。現在分科分的很細。三大科。公衛、口腔、臨床。所以呢?你只能搞口腔了。考了研也一樣。
Ⅵ 誰知道要學外科醫生要上那個大學!
是沒有外科醫生這個專業的,如果要想做外科醫生的話,本科期間一般學習臨床醫學專業,然後研究生往外科方向考,不同的大學有不同的需求,一般醫科大學是5年制,有的比如鄭州大學是本碩連讀7年制,關於醫學,歷來是修學年限長,學習課程多,分數線較高,就業率較低的一門學科,如果要當外科醫生,本科打下基礎很重要,學歷更重要,現在隨便一個研究生都不好就業,如果做好准備的話,那就得一直考下去。
至於臨床醫學的話,最好的必然是協和醫學院(和中國醫學科學院是二合為一的),本碩博8年連讀,如果能考上協和,全國好醫院都差不多能進了,但是協和掛牌清華收人,歷來分數線高於清華,我不知道樓主哪個省,沒辦法給你分數線,但是如果你能高過清華分數線幾分,協和醫學院應該就能上了。
上海交大也是8年連讀,臨床醫學也跟協和一樣強,分數線也是必然比交大的控制線高不少的,樓主應該有所了解交大在你省的分數線。
同時還有北京大學醫學部(原北醫大),復旦大學醫學院(復旦跟上醫合並而來),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原華西醫科大學),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原湘雅醫科大學,北協和,南湘雅),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原同濟醫科大學)諸如此類,都是中國醫科頂尖高校,一般的話,如果想考進這種大學的醫學院,就是要高一本40分左右(或許更高)吧,能考到你們學校前10幾20名的,明年估計你就能走了,現在高二,如果有條件買點求學之類的雜志或者看新浪院校庫里應該有你們省的分數線,1年後的事誰都說不準,現在還是好好學習最重要,說不定明年你就變卦不想做外科醫生了。
Ⅶ 怎麼成為一名外科醫生要走過什麼歷程我很真誠的問,真的想知道
其實,親,,你可以去網路,這里沒啥專業人士滴,,^o^
望採納
Ⅷ 我想當外科醫生,大專學歷夠嗎還是要本科
夠嗆 我們這邊醫院都得要碩士的 本科還不是很行呢 除非你去個小醫院或者自己開個診所。。
Ⅸ 什麼學歷肯定能當上外科醫生
本科學歷,只能說肯定能夠考取醫師資格,能不能當醫生看你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