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學前教育畢業論文自述範文
①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範文6000字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應該先搜集資料,再確定題目,進行開題報告,開題報告通過後再開始書寫正式的論文。 如果需要幫忙我可以代勞的哦
②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自我鑒定怎麼寫
學前教育畢業自我鑒定
本著對幼教事業的熱愛和對踏入大學校門的無限憧憬,我報考了電大學前教育專科。在參加電大學習的時間里,我收獲了許多知識,也結交了不少幼教的同 行朋友,我本著學好本專業,盡量擴大知識面,並加強能力鍛煉的原則,大量汲取知識財富,鍛煉了自己的各種能力。 學習了學前教育的專業知識,我認真發揮自己的特長;挖掘自身的潛力,不斷理論聯系實際,從而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協調 組織和管理能力,在專業技能上,更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在今後的處理幼兒突發事件中,更得心應手了。
在理論學習方面,我更努力學好基礎 知識,所以在學習上踏踏實實,一點也不放鬆自己。我認為好的學習方法對學好知識很有幫助,所以在每次考試後,我都會總結一下學習經驗。一份耕耘一分收獲, 每每看到自己不斷的進步,我就會對自己更有信心,更加堅信知識的重要性了,對我們教師來說,我覺得光學好書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要不斷的加以應用, 讓理論和實際接軌。把學前教育的知識加以貫通,靈活應用。
在電大學習期間,最讓我受益匪淺的就是《教育學》《心理學》的學習,使我明白 了,合格的幼兒教師不僅要關注孩子的學習,更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塑造他們健康的人格和培養樂觀向上的心態是我今後努力的目標。 短暫的電大學習生活過去了,我不僅學到了豐富的專業文化知識,體驗了快樂的大學生活,提高了教育教學能力,而且更加堅定自己的追求,我將充分挖掘人生價 值,發揮個人潛力,有效地服務於教育事業,服務於社會,做名優秀的幼兒教師,不悔於太陽下最光輝的職業!
③ 自考本科學前教育專業論文,5000字以上,急求~
幼兒情感教育的思考與實踐 隨著社會的發展,當前的幼兒園教育愈來愈受到家長們的重視。可是,由於人們認識的片面性,很多家長普遍存在重智輕德、倚技弱情的錯誤觀點。於是就有
幼兒情感教育的思考與實踐
隨著社會的發展,當前的幼兒園教育愈來愈受到家長們的重視。可是,由於人們認識的片面性,很多家長普遍存在重智輕德、倚技弱情的錯誤觀點。於是就有了很多不負責任的幼兒園為了追求利益和迎合家長口味,在教育過程中隨意進行珠心算、早期識字及雙語等違背幼兒發展規律的教育活動,造成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超前教育現象嚴重存在。幼兒教育最根本的目標和任務就是培養身心健全的人,培養具有良好情感素質的人。所以,我們必須對這種現象引起足夠的重視,積極轉變觀念,注重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和健康心理,只有這樣,我們的幼兒教育才是負責任的教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教育內容與要求中指出:「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從而可以看出,情感教育是首位的。國家教育部在世紀之交啟動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程,也將學生的情感目標放在了綜合評價的第一位,從此更不難看出情感培養在學生的全面發展中占據的主導地位。可綜觀當前幼兒園的教育現狀,可以發現,在教育過程中與現代兒童觀、教育觀背道而馳,重智輕德、倚技弱情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如果這些做法長期堅持下去,勢必會影響到幼兒的身心健康,甚至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因此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一、當前幼兒情感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家長對情感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不足
近年來,雖然幼兒教育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社會上仍有相當一部分人對幼兒教育存在錯誤的理解和認識,特別在很多中小城市,家長仍舊過多的注重孩子認知能力的發展,早早的把孩子送到各種輔導班,對孩子進行著知識的灌輸,以為自己的孩子在學前就能認幾千個字,能算加減法,英語說得朗朗上口就是聰明有為的表現。如果與這些家長溝通一下便不難發覺,家長都有一套自以為頗有道理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父母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上不了好中學、好大學,找不到好工作;怕別人都學,自己的孩子不學就落後;怕社會競爭激烈,孩子長大後沒有立足之地等等。望子成龍乃人之常情,我們也都可以理解,但是以孩子認多少字、會算多少加減法、會多少英語單詞為榮耀的做法我們卻著實不能認同。幼兒教育應該適當,應該符合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這樣把超出孩子接受能力的知識強加給他們,剝奪他們快樂的童年,真的就能塑造一個我們想要的人才嗎?
2、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超前教育現象嚴重存在
不可置否,我國幼兒情感教育方面的理論研究已取得豐碩成果,但是,幼兒園在情感教育的具體開展上仍然存在很多壓力和問題,最主要的,便是幼兒園為迎合家長口味或進行市場炒作,隨意進行的珠心算、早期識字及雙語等違背幼兒發展規律的教育活動。如今走在大街上,我們經常能看到帶有「雙語」、「藝術」、「實驗」等字樣的幼兒園招牌,彷彿見證了當前幼兒園的高水平辦學和超前的質量意識。然而,如果我們能蹲下來問一問那裡的孩子:「你快樂嗎?」得出的結果往往令我們心痛。這些幼兒園的超前教育,也許能教會孩子唱歌、跳舞、畫畫,也許能使孩子們學會不少知識和技能,但他們卻無法給孩子們良好的習慣、感知美的眼睛、充滿愛的心靈以及快樂的心態。已有調查顯示,接受過「超前教育」的幼兒因為在入小學前就掌握了小學的知識,造成他們對小學的重復學習不感興趣,上課時老師講的課根本聽不進去,常常開小差、做小動作。這些不良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一旦形成,對其以後的學習和將來的發展肯定會帶來不利的影響。所以,學前教育首先注重的應該是孩子全面和諧的發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發展其社會適應力。當前這些幼兒園忽視孩子情感、社會性以及長遠發展的做法,肯定是得不償失的。
3、幼兒園開展情感教育的效果參差不齊
對於負責任的幼兒園來說,對幼兒的情感教育始終是實施貫徹的教育理念,但教育的效果卻是參差不齊,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肯定有幼兒年齡小、認知有限、不容易理解接受的因素,但更多的應該是教師自身的差距。強調情感教育,必然要提高對教師素質的要求,因為教師的素質是影響幼兒情感發展的直接因素。幼兒的情感不僅脆弱,而且容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本身必須有積極健康的情感,並且懂得實施情感教育的方法,然而目前教師的狀況卻不能令人滿意。
曾有研究對部分幼兒園的教師作了這樣一次專項調查,要求教師對實例進行分析。提供的實例是:某幼兒園小班的一位家長向帶班教師反映說,孩子在幼兒園吃飯(午餐)沒吃飽。教師聽到反映後不高興,便在以後進餐時故意給這個孩子盛超過其飯量的飯菜,並要求孩子必須吃完,請分析這位教師的行為。調查結果一致認為這位教師的行為是錯誤的,在說明其錯誤時包含有這樣幾種觀點:①使幼兒消化不良,影響幼兒身體健康;②影響情緒,使幼兒對教師或幼兒園產生逆反心理;③產生不良社會效果,影響幼兒園聲譽;④影響教師的自身形象和發展前途等。上述不良後果提出的人數順序是:①③②④。從強調早期情感教育這一高度出發,這個分析排列的順序是欠妥的,它反映了目前教師在加強情感教育這一問題上存在的差距。首先是教師缺乏情感教育意識。由於教師沒有把情感教育提到應有的高度給予重視,因而在對實例中教師錯誤行為的分析時,便更多看重對生理上的直接影響,而忽略了錯誤行為給幼兒情感上造成的傷害。其次是缺乏實施情感教育的方法。不了解早期情感教育的特點,因而忽略了日常生活活動在情感教育中的作用。最後還反映出教師本身情感素質較差。實例中的孩子由吃不飽到吃不了這是一種明顯的變化,如果說前者是教師無意的,那麼後者則是教師存心的,這是職業道德所不允許的。而這一點在調查分析中沒有反映出來。在實際觀察中,我們身邊也可以發現有實例中類似的情況。例如家長反映孩子在幼兒園不常喝水,於是在個別教師中就會出現給孩子倒滿一大杯水,「讓你喝個夠」的現象,結果是孩子受委屈。上述問題既反映在調查中,也反映在實際工作中,這樣肯定不利於幼兒園情感教育的實施,即使勉強在開展,效果也可想而知。
二、轉變觀念,注重幼兒的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主要是育人之情的教育。幼兒期是健康情感的奠基期,是情感教育的黃金期,發展幼兒的情感,培養他們的社會行為,對於提高其社會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充分理解了情感教育的意義以後,要改變目前情感教育中出現的這種種現狀,最根本的解決途徑就是通過家庭和幼兒園的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進幼兒的情感發展。
(一)教師的摯愛和真誠是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的基礎
高爾基說:「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 愛學生是教師之本,沒有真誠的愛,就不會有真正的教育。《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也指出:「教師的態度和管理方式應有助於形成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因此,可以說,無論教育水平多高、教育理論多深的幼兒教師,都不可能離開這一個「愛」字而孤身試教。尤其是對於小班的幼兒,由於他們年齡小,認知有限,對成人的依賴更加強烈,離開父母和熟悉的家庭環境來到幼兒園時,內心都會產生一種不安全感,表現為恐懼、哭鬧等排斥現象。這時,老師就成了他們唯一的依靠,能夠得到老師的關愛,是每個幼兒最起碼的心理需求。盡管他們可能不會作更多的分析,但是卻能夠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懷程度。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將直接影響他們對幼兒園的情感體驗。因此,熱愛幼兒是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的基礎,教師要先去溫暖孩子的心田,打動他們幼小的心靈,引導孩子的情感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然後才能要求他們學會去關愛別人。
要真正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首先從認識、情感、行為等方面走進孩子的心靈,分析他們的語言行動,滿足他們的精神需要,使他們得到精神上的滿足,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愛就是用心靈去體會別人最細微的精神需要」。如:孩子剛入園時,老師面帶微笑地去迎接、擁抱每一個孩子,並主動向孩子們問好,當班裡小朋友因病請假時,主動打電話或家訪了解其病情……這些生活中看似可有可無、微不足道的小事,卻是幼兒最直接的心理需要。但是,愛絕不等於溺愛、遷就和縱容。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愛」、有「度」,絕不能感情用事,失去理智,或者忽松忽緊,要前後一貫,始終如一。這樣才能培養孩子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使孩子的情感朝著穩定的方向發展。
(二)培養孩子的是非觀念是進行情感教育的前提
對於幼兒園的孩子,尤其是小班幼兒,他們剛剛邁出從家庭生活走向社會生活的第一步,從熟悉、自由、寬松的家庭生活來到陌生的幼兒園環境,要適應陌生的同伴和老師以及具有約束力的集體生活,這些對於任性、一切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3歲左右的孩子來說都是比較困難的。因此,要對幼兒進行育人之情的情感教育,必須首先讓幼兒明辨是非,培養孩子善良的意識,知道如何做是對的?如何做是錯的?為什麼?在提出教育要求的同時要讓幼兒懂得這樣做的好處,即對於幼兒的積極表現要給予及時的肯定評價,哪怕是極其微弱的閃光點,而對於幼兒的不良行為則要及時地批評糾正。以求通過這樣的正負強化,讓幼兒逐漸形成是非標准,增強戰勝缺點的信心和勇氣,促使幼兒的道德認識轉化為行動,逐漸學會懂得關心別人、幫助別人、同情別人,最終生成健康的情感,形成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優秀的品質。
(三)利用各種生活資源隨機向幼兒滲透情感教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強調:「幼兒教育應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可見,生活既是教育的內容,又是教育的途徑。作為幼兒學習的引領者,教師要學會觀察幼兒的需要,切實根據孩子的需要,在生活中選取活動資源,從生活中創編教育活動,引導孩子的情感積極、健康的發展。
具體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一方面,在情感目標思想指導下,舉辦一些以情感教育為目的的日常常規性活動,進行有計劃的培養。例如:舉辦幼兒自願報名,主動參與的「小百靈」歌唱表演活動以培養幼兒的主動性和自我肯定意識;定時開啟共同探索的「小問號」信箱活動培養幼兒的探索意識等等。另一方面可結合偶發事件,加強情感的隨機培養。比如:剛入園時大部分小班幼兒的自理能力比較差,但其中有個別能力強一點的幼兒主動幫助了能力弱的幼兒穿脫衣服,扣紐扣、系鞋帶;游戲時有幼兒將玩具或頭飾主動讓給了別人;有的幼兒偶爾說出了一些禮貌的話語等等,抓住這些事例進行及時的表揚和鼓勵便是最好的隨即培養。而對於那些搶別人東西,動輒打罵的孩子則隨時用建議的方式引導、教育,以使幼兒養成明辨是非的好習慣,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凈化孩子的心靈。另外,節日是幼兒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可以利用「五一」勞動節、「六一」兒童節、母親節、教師節等節日,讓幼兒通過繪畫、歌曲、游戲等活動,送上祝福來表達幼兒熱愛和感恩的情感;還可以鼓勵幼兒幫助父母長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如:收拾玩具、擺放碗筷、掃地、洗碗等,培養幼兒以自己能做到的任何方式去關心他人的情感。
(四)巧用多種趣味形式激發幼兒情感共鳴
學前期的兒童在認識上具有具體形象化的特點,他們的認識活動對行動具有直接依賴性,只能理解具體的事情,不會作復雜的分析綜合,只能作直接推理,不會進行邏輯推理。因此,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多種趣味形式,生動、形象的對孩子進行情感教育。
1、利用童話故事培養幼兒的情感。幼兒時期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喜歡擬人,把小貓、小狗甚至小瓶子、小凳子等都想像成「人」;二是「真假不分」,對虛幻與真實缺乏分析。這兩個特點正是童話故事中經常出現的。另外,童話故事還有口語多,篇幅小,角色少,主題簡單明了,好壞分明,易於幼兒接受和模仿的特點,所以學前期的孩子總是特別喜歡聽童話故事。在聽故事時,故事中的情景、角色會在他們的頭腦中栩栩如生,此時幼兒的情感也最鮮明,對一些遭遇到不幸的人物和小動物,容易產生同情心。因此,我們若能注意選擇一些適合幼兒年齡、心理特點的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給他們聽,利用童話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去打動他們的心靈,讓他們懂得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什麼是勤勞,什麼是懶惰,什麼是善良,什麼是邪惡,應該學什麼,不應該學什麼,往往可以收到特殊的教育效果。記得,有一次我給我們班小朋友講了《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到第二天早上區域活動時,我就看到我們班的琴琴小朋友一直在畫各種各樣的火柴,於是我就問她,「你畫這么多火柴幹嘛」?她說:「我要畫好多好多的火柴,送給賣火柴的小女孩,讓她永遠也用不完」!看著她那稚嫩的小臉上露出的堅定的表情,我感動地說:「好!老師也幫你畫。」其實,像這樣的很多童話故事對幼兒善良情感的培養有很大的作用。
2、在游戲過程中培養幼兒的情感。我國著名學前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說:「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學前期兒童對於模仿成人活動、反映他(她)熟悉的周圍生活的濃厚興趣,使游戲成為了他們最基本的活動形式和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所以,游戲也完全可以是學前期情感教育重要的教育手段,通過課上和課間的游戲活動,可以讓幼兒的好奇心得到滿足,發展幼兒的感知、思維和創造等能力,還可以培養幼兒細心、耐心、獨立性、堅持性、與夥伴合作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比如:我們用歌表演的形式來演繹《好朋友》,讓孩子們相互結伴邊唱邊給對方梳梳頭、扣扣紐扣等等;為《迷路的小花鴨》、《對不起,沒關系》等創設友愛情境,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融入角色,從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鳴。
3、利用電影和動畫片中正面而具體的人物形象,影響幼兒。模仿是兒童的天性,孩子的世界是模仿的世界。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模仿是他們最初認識世界的手段,也是他們掌握實際生活知識的基本形式。正是在模仿成人的行為過程中,兒童才從「生物人」發展成為「社會人」。因為年齡和認知的關系,他們尤其喜歡模仿電影和動畫片中的英雄形象。但由於幼兒的道德觀念尚未完全形成,是非判斷標准還很模糊,模仿往往還只局限於人物的外部形象,而缺乏對人物所表現的品質和精神的領會與學習。所以,具體操作中,教師首先要給孩子一個正確的行為准則,為幼兒樹一個可供模仿的正確榜樣。第二,教育者應針對電影、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經常和幼兒一起討論研究,正確引導幼兒分析人物,不停留於表面情節和人物的直觀形象,教育幼兒學習英雄人物的勇敢頑強,憎恨敵人的卑鄙兇殘。比如:在課堂上,我們可以經常給孩子講雷鋒、葫蘆娃、孫悟空等英雄人物的故事,觀看有關的電影、電視,向幼兒展示他們的事跡,激發孩子向他們學習的願望,從而學會自覺地關心他人、富有正義感等優秀品質。
(五)家園一致是鞏固幼兒情感教育成果的重要環節
幼兒良好、成功的情感教育,是知、情、意、行的統一。知是基礎,行是關鍵,習慣是歸宿,如何使幼兒的情感認識變為行為進而成為道德習慣,就需要通過鞏固這個重要的環節。幼兒絕大多數的時間是和家人一起度過的,家庭環境和家人的態度對幼兒道德認識的鞏固有直接的影響作用。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假如兒童在家裡沒有受到情感教育,他就不可能用心靈認識世界和接受老師的話,他所了解的是他聽到和談到東西的邏輯意義,而情感上、心靈上的潛台詞他是不會明白的。」可見,家庭教育在孩子啟蒙教育活動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只有相互配合,相互補充,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反之就會事倍功半。但是,當前獨生子女所處的家庭,孩子們個個是「小皇帝」、 「小公主」,父母長輩對他們的要求向來是有求必應,說一不二。如何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形成教育共識呢?
1、開展主題活動時,邀請家長一同前來進行親子活動,將我們的情感教育默默地滲透到家庭,為家園配合,協調一致地培養和鞏固幼兒的情感做好鋪墊。
2、充分利用家長學校、家長會、家訪、家長開放日、「家園聯系欄」等,向家長宣傳關於家庭對幼兒情感形成的重要性,並有選擇地介紹一些基本的家教知識,從而使得大部分家長能主動地與教師相互配合,互相探討教育方法,充分發揮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各自的優勢,使情感教育真正獲得成效。
3、開展家長助教活動。通過教師與家長的直接溝通將我們的情感教育理念滲透給家長,使家長既有機會充分的實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也使孩子們在了解相關行業知識,了解爸爸媽媽工作辛苦的同時,激發了孩子們熱愛勞動者及尊重勞動成果的良好情感。幼兒教育最根本的目標和任務就是培養身心健全的人,培養具有良好情感素質的人。因為這不僅是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社會文明得以實現的重要保證。只要我們做有心人,用愛作為紐帶連接我們和幼兒、家長的關系,多溝通、多協調,注重在共同的教育目標指引下,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和健康心理,肯定就會收到很好的效果。也唯有如此,我們的幼兒教育才是負責任的教育。
我們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兒童的世界也不完全是一片凈土,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心理壓力不可避免。但是,我們可以盡量減少孩子所面臨的心理壓力,提早察覺孩子是否正承受著心理壓力;一旦孩子已經處於壓力之中,我們還可以盡量幫助他們擺脫心理壓力。為了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我們必須規范教育行為,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這不僅有利於激發幼兒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而且有助於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相反則有可能給孩子的心裡留下陰影,使孩子向著不正確的方向發展。 我認為教師在一日活動中,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去努力給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使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以真誠關懷理解尊重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幼兒使他們形成安全感。要教育兒童,首先必須理解兒童。我們在與孩子的交往中要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幼兒大膽探索與表達。教師和孩子的關系,首先是愛的關系,只有透過愛,教師才能以真誠關懷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幼兒,耐心細致地觀察、分析、了解幼兒的內心世界,接受並滿足他們的合理需求,將自己愛的情感傳遞給幼兒,與幼兒的情感緊緊聯系在一起,幼兒就會逐漸對教師產生親切感、安全感、信任感,進而熱愛、信任老師,與老師心心相印,相融無間。教師的愛心應當是理智的愛。由於先天素質和家庭環境的具體差異,每個幼兒都有著不同的智能和性格,我們應了解其產生的根源,平等地對他們親切、關懷,並提出嚴格的要求。不管孩子們的性格、長相、能力、背景如何,我們都應一視同仁、公平地關愛每個幼兒,把愛撒向每一個孩子,讓他們在愛的雨露下健康成長。例如,要從生活照料入手,向所有幼兒傳遞愛的信息,要給安全感受到威脅的幼兒以特殊的關懷,要以冷靜、寬容的態度對待幼兒的挑釁和不服從行為等等。師幼之間只有建立了和諧、親切、友好尊重、充滿社會情感的關系,才能使幼兒樂意接受教師的要求和指導,敞開心扉地自然表達心理動態和全部智能,並且擴展為良好的同伴關系。
二、用規范的教育行為創設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教師的態度和管理方式應有助於形成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言行舉止應成為幼兒學習的良好榜樣。」 我們要不斷改善自己的個性品質和心理健康狀況,千萬不要把個人的不良情緒帶進幼兒園。同時,還要規范自己的教育行為,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甚至是一貫認為正確的做法都應該作深刻的反思,極力避免不經意中使幼兒稚嫩的心靈受到創傷。
三、用積極的評價發展幼兒的自尊感。教師在兒童的心目中都佔有重要地位,都希望教師關注與稱贊自己,要求教師關心與重視他。我們要用贊賞的目光期待孩子,不吝惜對孩子的表揚和鼓勵。注意避免用單一的標准評價不同的幼兒,在幼兒面前慎用?向比較。教師在活動中要隨時注意幼兒的表現,發現閃光點及時表揚。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把握教育的時機,引導幼兒快樂積極地活動。教師在與幼兒的接觸中,要通過積極的帶鼓勵性的語言,對幼兒的注視、微笑、點頭、肯定性手勢以及身體接觸,使幼兒有一種充分的被重視和接納感,沐浴在溫馨和諧的氣氛里。
④ 學前教育本科畢業論文
一、問題的提出
在知識和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對人的整體素質的要求超過任何時代,這種整體素質不僅是一般意義上的全面發展,而且要具有高度的「主體性品質」:積極主動、獨立自主、富有創造精神。可以說,主體性教育是新時期素質教育的核心和靈魂。
角色游戲是通過角色扮演,模仿和想像,幼兒再現自己的現實生活經驗和創造自身的生活,其實現了幼兒、教師、材料三向交流的可能性,為實現幼兒的主體性發展創造了自己學習的物質條件和形式,是幼兒主體性發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之一,具體表現為:
(一)角色游戲能激發幼兒的能動性,讓幼兒主動去學習
能動性是構成主體性的根本特徵,人的能動性是和動物消極適應環境的被動性相對而言。能動性表現在人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和目的自覺地、主動地、積極地去改革客體,人是主觀能動的,幼兒也不例外。能動性強的幼兒往往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並能作出積極的反應,主動地參與活動,從而提高幼兒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在角色游戲中能充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就會去探索去創造。游戲前讓幼兒自己去探討確定游戲的主題,主動構思主題如何去延伸,再加上教師適時適度的指導,一次有趣的角色游戲就能在幼兒積極主動的氛圍中開展下去。如:游戲「超市」,就是在孩子們七嘴八舌的情況下產生的,他們本來對現實生活中的超市就非常好奇,很想像爸爸媽媽那樣去買東西,像服務吶喊那樣去賣東西。所以孩子們的積極性特高,主動為超市取名、布置環境、制定工作人員職責等等,我在一旁適當地給他們出謀劃策,他們玩得可開心了。那一次的游戲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由此可見,角色游戲能充分滿足幼兒的需要,從而發揮了幼兒的能動性,使幼兒保持高漲的學習情緒,促使他們不斷嘗試探索,獲得更多的成功,學習更多的知識。
(二)角色游戲能促使幼兒的社會性,讓幼兒主動與人交往
社會化是人所必需的,如果個體不接受社會,不學習和適應他所處的社會和文化所需求的規范、規則和方法,他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幼兒來到這個社會,就必然要學習這個社會和文化所要求的各種規范、規則和方法,學習這個社會的語言、思維和行為方式,包括如何稱呼他人、如何與他人交往、如何使用餐具、如何對待事物、如何處理問題等。
角色游戲是最能體現幼兒的社會性,角色間的交往在游戲中是必不可少的。如:在「快餐店」中,「店員」必須要主動去招呼「顧客」,熱情大方地介紹有什麼吃的,這樣才能吸引「顧客」,開好店子。在游戲過程中,就連班上最不愛說話的幼兒,在這里當「顧客」也都能大膽地說出自己要吃什麼,可見,幼兒是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與他人交往的角色中,由此培養了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表達能力,以及主動交往能力。
(三)角色游戲能發揮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讓幼兒主動克服困難
我們把重視因勢利導、啟發想像、引導創造這項富有挑戰性的工作稱為「誘導天使的靈感」。一個輕松、活潑,富有啟迪性的氛圍,可引導幼兒的想像,產生創造的慾望。在幼兒園這樣一個特定的環境中,利用角色游戲是教師營建這種氛圍的關鍵,因為想像、創造是角色游戲的特徵。在游戲中多數是以物代物來滿足幼兒對材料的需求,替代材料越豐富,幼兒選擇餘地越大,想像、創造的空間也就越大。如「餐廳」的「顧客」提出要吃牛排,在討論中幼兒提出可以用泡沫切成一塊一塊,塗上顏料來替代牛排,很快就解決了這一困難。又如:「菜場」的「顧客」要買「海帶」,可正缺貨,於是孩子們自己想辦法,尋找合適材料(如紙條或布條)來替代或製作,由此激發了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動性,同時又充分發揮了幼兒想像、創造能力。
二、影響幼兒主體性發揮的原因
考察當前的幼兒教育實踐,教育活動的主體問題並沒有很好地得到解決,這是影響幼兒主體性發揮的主要原因。不少教師嚴然以教育活動「主宰」者的身份出現,與孩子不是朋友關系、知心人的關系,而多是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關系、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關系。在開展幼兒角色游戲的過程中,許多教師往往包辦代替,超出「主導」范疇,即由教師確定主題,分配好角色,講解各角色的玩法、規則,而在游戲開展的過程中又過多干涉,讓幼兒的思維隨教師走。結果,角色游戲成為了教師「導」幼兒「演」的表演活動,幼兒在游戲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得不到發揮,這樣忽視幼兒主體性的活動,達不到其教育的作用。
上述種種,突出地反映為孩子還沒有成為教育活動的主體,更沒有成為發展的主體。孩子的主體性是一種自身的自然存在,3至6歲是孩子主體性發揮與發展的黃金期。但決定其能否發揮與發展的關鍵因素是孩子的內因,沒有孩子主體地位的真正回歸與自身自然存在的主體性的釋放,教師再怎麼賣力對教育活動進行「發動」也是沒用的,教師的作用只是外因條件;教師如果取代孩子的主體地位(教師成為主體),視幼兒教育活動是一種「我教-你學」的過程,必將限制孩子主體地位的到位與主體性作用的釋放,其主體性的發展盡管有其可能性,但這種可能性難以真正成為現實。因此教師應該轉變觀念,樹立幼兒是游戲主體的思想,在游戲中更好地發揮幼兒的主動性,體現幼兒的主體性。
三、如何在角色游戲中體現幼兒的主體性
(一)創設適宜的環境,提供開放的活動空間,促進幼兒主動參與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角色游戲區最重要的就是創造能鼓勵幼兒自由選擇、大膽交往、大膽表現的環境,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幼兒在游戲中的自主性。在角色游戲中,教師應是環境的創設者,條件提供者,觀察指導者。教師主要是通過創設環境,投放開放性的材料來影響孩子主動地學習。在環境創設時,我注重引導幼兒參與,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如在超市的游戲生成後,我就問幼兒:「我們可以在哪個位置開超市,需要怎樣布置?」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出了許多建議:「在活動室外的走廊里。」「可以設一個入口,一個出口。」「還有收銀台,如果人少就一個,如果人多就設兩個。」等等,每次的游戲環境創設時,我總是讓幼兒說一說怎樣布置新的游戲環境,讓幼兒參與收集材料,參與製作游戲材料,參與環境的創設,幼兒在實踐的過程中體會到自己是游戲的主人,參與的積極性更強烈。有時我發現孩子們玩了幾次後,對原有的游戲區興趣不大,於是在講評活動中,我及時提出來,大家一起添置新的游戲材料,幼兒對富有新意的環境總是表現出特別敏感而有興趣,他們對每個富有新意的事物,都想看看、聽聽、摸模、碰碰、問問,這時他們的思維活動與探索精神也處於最佳狀態,如果教師抓住時機,對幼兒進行啟發、誘導,幼兒就能主動地,不斷地創造游戲。
(二)讓幼兒自由選擇,放手開展角色游戲。
我們承認了「孩子是游戲中的主體」,那麼孩子在角色游戲中的主體地位體現在什麼地方呢,我們縱觀幼兒游戲的全過程不難發現在角色游戲的過程中要確立幼兒的主體地位,就必須尊重幼兒的意願,真正實現五個自由,即:尊重幼兒選擇主題的自由、尊重幼兒選擇情節的自由、尊重幼兒選擇玩具的自由、尊重幼兒選擇角色的自由、同時還要尊重幼兒自由地講評自己的游戲,只有做到了尊重幼兒這五個「自由」,游戲才能變為孩子們自己的游戲。
1、自由選擇主題:幼兒游戲主題的來源往往是幼兒周圍生活中見過的或者體驗過的事和物,從熟悉的家庭或者幼兒園的生活,逐漸擴大到社會生活人和事,如從「娃娃家」到「照像館」、「圖書館」。教師在主題確定上要給幼兒選擇的餘地,平時多收集幼兒感興趣的主題,利用自由活動時間與幼兒交流,了解幼兒感興趣的游戲主題,給幼兒自由選擇的機會。如:許多孩子喜歡去麥當勞吃漢堡、薯條。利用此機會,我為他們新增設了快餐店的主題,收集了許多有關的游戲材料,許多去過快餐店的幼兒就有了喜歡的新主題。大大滿足了幼兒主體選擇的權利。在角色游戲中每個幼兒都能依據自己的意願選擇游戲主題,大大滿足了幼兒主體選擇的權利,享受到個性自由的快樂,同時培養了幼兒的自我意識。
2、自由選擇情節:主題確定後,教師可組織幼兒討論游戲怎樣玩,以此來發展游戲情節,教師在幼兒游戲過程中不要過多干預,根據幼兒意願發展情節,如:娃娃家裡的媽媽總是在那裡做飯,教師見到後就讓媽媽去買菜,可是媽媽卻不願意,這時,教師就應尊重幼兒的意願,了解原因,根據幼兒意願發展游戲情節。
3、自由選擇角色:在選擇游戲的角色時,要體現按意願選擇角色,年齡小的幼兒可以問一問願意擔任什麼角色,中、大班幼兒則鼓勵幼兒自己商量分配角色。
4、自由選擇玩具:角色游戲中的玩具就是游戲材料,在選擇時,教師也要鼓勵幼兒按自己的意願自由選擇,如我班的何青松小朋友在一次醫院的游戲中,突然萌發了 「做手術」的情節,因為沒有口罩,他將理發店的毛巾當口罩,這是很有創意的想法,如果教師沒有觀察清楚而誤認為他亂拿別人的物品,就會抹殺孩子在游戲中的主動性、創造性。
5、自由講評游戲:孩子們在游戲中會有許多開心的事情與出現的問題,教師要給予幼兒充分講述的自由與時間,每次游戲結束後都可以讓幼兒分組講一講,特別是大班的小朋友,他們有自己的見解,可以解決簡單的問題,可以針對問題讓幼兒自由講述自己的游戲,從而培養幼兒的自主性。
(三)堅持多樣的指導方式
合理運用游戲的指導方式,是實現幼兒在游戲中主體地位的需要保證,而教師在角色游戲中的現場指導,應以幼兒的主體性為前提。有的教師在指導過程中常運用游戲外直接指導的方式,即以教師的身份指出遊戲中出現的問題,這種方法常使幼兒的游戲出現中斷,影響幼兒在游戲中的活動。教師可採取以角色的身份參與指導,更好地融入游戲中,使教師和幼兒處於一種平等的人際氛圍中。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幼兒的主體性才能充分體現。如:幼兒在開展「理發店」的游戲中,扮理發師的幼兒常弄錯理發順序,不知理發前該做些什麼。為此,我扮成顧客去理發,提示「理發師」:先幫我洗個頭,這樣剪的時候才不會疼。忘了圍圍布,就對「理發師」 說:「想個辦法別讓頭發丟在衣服上。」在我的提示下,幼兒很好地完成了理發的過程。其效果比教師直接說步驟好得多。
其次,教師可根據幼兒個體發展的差異,適時給予隨機指導。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鼓勵能力較弱的幼兒參與游戲,幫助每位幼兒增強角色意識,突出幼兒游戲中的主體地位。如:班裡的宣宣小朋友膽子小,不愛表現,每次開展角色游戲時只抱布娃娃。於是,我鼓勵她說:「宣宣,你是娃娃的媽媽吧娃娃肚子餓了,你給她喂點吃的。」引導她帶娃娃上超市買,或到飲食店裡吃。這樣,明確了她當媽媽的角色,也調動了她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個體差異的隨機指導,幫助能力弱的幼兒體驗游戲的樂趣。
(四)創設輕松的游戲氛圍,讓幼兒享受游戲的快樂。
游戲之所以受幼兒的喜愛,取決於它所具有的享受功能和教育功能。幼兒在游戲過程中,身體和精神上能夠得到放鬆。營造自由、寬松的游戲氛圍,以及教師正確的評價,適當的表揚和鼓勵,都能激發幼兒在游戲中表現自己的主體地位。游戲活動中,教師應多給幼兒說的機會,讓幼兒自己與同伴交流,之後教師應以肯定的態度來看待每位幼兒,並且對幼兒出現的錯誤持接納的態度。只有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下,孩子的自主權才能得到發展,才能在角色游戲中充分地體現出主體性。
成功的角色游戲不僅可以取得一定的教育效果,同時還可以提高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在思想上要克服怕常規亂的思想,多給幼兒參與的機會,以幼兒為主體,採用引導性的互動方式,積極引導幼兒的主動活動,使游戲過程成為幼兒自由交往、自由創造、自由探索的形式,讓幼兒體驗到游戲的樂趣,享受到個性自由的快樂,主動地參與角色游戲,真正體現幼兒的主體性。
⑤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1000到2000字
學校的電子圖書里有很多這樣的論文,中國知網或者是CNKI上面都有的
⑥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範文
關於這方面研究的最新進展和相關的論文題目可以看下聞聞論文網的,我的碩士小論文就是內求助容 聞聞論文的老師搞定的,真的是非常效率加專業,很快就給我了,論文的修改過程也很順利,投稿到錄用來回只用了一個多月,比起同學發表的文章來說真的是超級速度了
⑦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該怎麼寫啊```誰提供點標準的範文看``
2、以美術的要素為綱,遵循幼兒美術活動設計的基本原則,有系統、有順序地組織和設計美術教育活動美術的內容包括主題、情節、形象,美術的形式包括線條、色彩構圖等。美術教育活動設計的基本原則包括:①整體結合;② 目標有序;③適度新穎;④ 引導思考;⑤活動操作;⑥交往合作。 在長期的美術教育活動實踐中,美術教育往往未能有效地發揮其原有功能,究其原因在於對美術教育的實質缺乏清晰的認識,往往把美術的內容與形式的理解相分離。比如,我們往往滿足於兒童圖畫內容是否豐富、主題是否鮮明,忽視美術形式的教育,甚至教法不得當,以臨摹為手段,因而造成兒童畫過早地步人「模式畫」的局面。在幼兒美術教育中必須把線、形、色、構圖等最基本的要素作為美術教育內容的核心,培養兒童對形狀結構特徵的知覺把握,對色彩性質和設計構思表現美的法則的了解和體驗。 (1)對形狀結構特徵的知覺把握 對形狀結構特徵的知覺把握,始終是整個學前期兒童需要不斷練習掌握的,我們指導較小的幼兒是從學習線條開始,從塗鴉開始,通過那些雜亂無序的線條,逐漸意識到線條的上、下、長、短,從而出現直線和有弧度的曲線,例如小班美術活動《毛線團》、《汽球》、(11-,雞吃米》、《草地上的小羊》都是通過線條的種類(直線、曲線)、線條的長度(長、短)以及線條的變化來表現的,幼兒在練習中是無意識的,但作為教師,必須有意識地把線條美的因素貫徹到幼兒的美術活動中去。 (2)對色彩性質的了解 色彩造型藝術是美術藝術重要表現手段之一。兒童對色彩反應是強烈的、敏感的,他們具有某些天賦能力,即使如此,對色彩性質的了解,還需教師進行有意識地訓練,開展辨別不同色彩的藝術活動。 ① 對於年齡較小的兒童,可以先從認識紅、黃、藍開始。如我們設計的《生日蛋糕的燭光》一課題可讓幼兒認識紅色和黃色,《藍色的天空和大海》一課題可讓幼兒認識藍色。 ② 對於黑、白、灰等無彩色的辨別。黑、白對於幼兒來說比較容易辨別,灰色的掌握一般放在大班後期,如:下雨時天色灰朦朦的,有時用灰色做底,色彩的效果會很好。 ③ 年齡較大的幼兒就應學會辨別冷色和暖色、深色和淺色等。如課題「暖烘烘的太陽」、幼兒會用黃、橙等暖色調,而「寒冷的冬天」則會選用綠、藍等冷色調。 ④問色的認識。如花朵、蔬菜、水果幾乎都滲透了充盈的色彩,像蕃茄、青椒、西瓜都具有鮮明而透明的顏色,就可以讓幼兒認識和描繪。比如:我們的課題「色彩游戲」就是用「陀螺的填色游戲」幫助幼兒了解問色的。 中班幼兒對顏色已有了基本的定位,我們的課題主要有「陽光下的肥皂泡」、「三棱鏡的色彩」、「雨後的彩虹」、「黃昏的太陽」、「春天的花園里」、「拾落葉」、「大海和魚」、「煎蛋」等等。 在幼JLH}期應充分利用兒童本能自發的感情沖動,提供給他們更多的顏色、工具、紙張,訓練他們使用工具的必要技能,讓幼兒在早期就獲得豐富的色彩經驗和表現潛力的機會。 這樣的課題設計與實施,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需要。 在實施中,實驗班的兒童表現出了對各領域共同審美要素的敏感性、情感的豐富性,藝術活動空前地活躍,充分展現了他們的個性。他們在其它領域的學習中也表現出色,並能將審美法則及情感融於生活,使班級氛圍溫馨有序。 參考文獻 [1]楊黎明;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危機與挑戰 [J];陝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9年03期 [2]張建國!410005; 幼兒園開放性繪畫教育活動探索 [J];學前教育研究; 2000年05期 [3]虞永平; 多元智能理論與幼兒園課程研究 [J];學前教育研究; 2004年05期 [4]易曉明; 激活兒童繆斯本性的藝術教育 [J];幼兒教育; 2005年Z2期 [5]裘指揮; 來自瑞吉歐理念的思考——關系和諧中建構幼兒教育 [J];學前教育研究; 2003年Z1期 [6]張金梅; 談談環境的教育價值——從瑞吉歐環境創設獲得的啟示 [J];學前教育研究; 2002年01期 [7]秦元東,唐淑; 為兒童創設良好的環境——論陳鶴琴關於幼稚園環境創設的思想 [J];學前教育研究; 2002年06期 [8]侯莉敏; 淺論兒童早期繪畫及其對教育的影響 [J];學前教育研究; 2006年01期
⑧ 急求本科學前教育畢業論文6000字
沒有問題,我可以幫忙,有意向的話,1959821102
⑨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4000字 怎樣寫
用抒情議論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夠表
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讀者情感
的波瀾,引起讀者的共鳴,有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這種結尾方式主要用於寫人記事的論文中,也可用於說明文、議論文的寫作。抒情議論式結尾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所以採取這種方式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