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升本科 » 學前本科畢業論文5800字

學前本科畢業論文5800字

發布時間: 2022-04-09 11:45:29

① 有誰有未發表的學前教育專業的本科畢業論文,8000字,急需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應該先搜集資料,再確定題目,進行開題報告,開題報告通過後再開始書寫正式的論文。 也可以找些網上的資料進行參考

②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急急急急急!!

論早期閱讀中幼兒閱讀能力的培養
摘要論文闡述了早期閱讀的含義,引述了新《綱要》對早期閱讀的要求,簡述了早期閱讀對幼兒各方面發展,尤其是
對幼兒語言發展的促進作用。在相關理論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論述了良好的閱讀環境的創設,教育教學活動
中教學藝術,以及良好的閱讀習慣與基本技能的培養等三大方面在早期閱讀中的作用。
關鍵詞早期閱讀閱讀環境教學藝術閱讀習慣
新《綱要》中語言教育的目標體系明確提出了幼兒早期閱讀
方面的要求「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元號的興
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
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那麼什麼是早期閱讀?它包含
哪些內容?早期閱讀也稱前閱讀,它非傳統的識字讀書,也不僅是指
讓學齡前兒童憑借變化著的色彩、圖像和成人的形象描述來理解
低幼讀物內容的過程。它應具有更廣、更深的內涵和外延,早期閱
讀是指「在幼兒園階段,以圖畫讀物為主,以看、聽、說有機結合為
手段,從興趣入手,萌發幼兒熱愛圖書的情感,豐富幼兒閱讀經驗,
提高閱讀能力,發展想像、思維、表達能力,從而為幼兒入學正規的
書面語言學習做好准備的一種寓教於樂的語言活動」。從早期閱讀
的含義中我們已經籠統感知到其對幼兒在認知、情感、技能等方面
的促進作用,其中早期閱讀對幼兒語言認知發展的促進作用尤為
突出。首先,幼兒期是人類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幼兒的聽、視覺和言
語器官發育逐漸完善,掌握詞彙量與語法方面正處迅猛發展期,早
期閱讀幫助幼兒更好地獲得語言模式。其次,在幼兒階段口頭語言
能力發展較快,開始學習運用清楚的連貫性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
而適時與適宜的早期閱讀會促使幼兒獲得大量生動的詞彙(特別是
書面詞彙)以及表達方式,利於幼兒的交流,增強語言表達能力。再
次,良好的早期閱讀教育有助於幼兒養成良好的聽說習慣。最後,
在閱讀等活動中,幼兒會將獲得的語詞、表達方式運用到自己的生
活中,在實踐中不斷印證在什麼環境說什麼話,對不同的交往者做
出不同的語言反應等,從而不斷提高其創造性運用語言的能力。
一、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
在對新《綱要》的學習和實施過程中,我們愈發深刻地感受到
環境在幼兒教育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幼兒通過與良好的環境相互
作用,不斷向期望的方向發展。那麼為幼兒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在
幼兒閱讀活動中至關重要。
1.創設寬松、自由的語言交往環境,建立良好的閱讀心理環境
《綱要》中明確要求:創設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
持、鼓勵、吸引幼兒與老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
趣。因此,為幼兒提供一個自在、有趣、寬松的閱讀環境,對幫助幼
兒建立閱讀習慣相當重要。為此,我們在幼兒園里為幼兒創設環境
舒適整潔的閱讀區,區內提供各種有趣的圖書和閱讀材料,舒適的
沙發和色彩鮮艷的靠墊,從而使來到閱讀區的幼兒有種溫暖的舒
適感,幼兒可以和同伴一起坐下來閱讀,並鼓勵幼兒輕輕交流,以
獲得認同、接納、借鑒同伴的閱讀經驗,圖書區書籍分門別類擺放,
並便於幼兒取拿,鼓勵幼兒大膽選擇想要的書,並引導幼兒之間交
換書籍。教師要留心觀察幼兒閱讀情況,從圖書區中選擇一些圖書
讀給幼兒聽,在老師的有意識的影響下提高幼兒對書的內容的理
解,提升幼兒閱讀能力,增強閱讀興趣。在圖書區除了書外,還要提
供其他如紙、筆等文具材料和繪畫材料,允許並鼓勵幼兒通過多渠
道來反映自己閱讀後的體驗和感受,並對幼兒在創造性的說、畫、
塗、寫等給予及時的肯定與鼓勵,力求使幼兒產生寬松的、愉快的、
自由的閱讀心理環境,讓他們無拘無束,充分體驗閱讀的樂趣。
2.創設豐富的閱讀物質環境
閱讀環境的豐富性包括場所的廣泛性和閱讀材料的多樣性。
家中的書房、客廳、幼兒園的教室、圖書室、閱讀區、公共場所的
兒童書房、科教書店、文化中心等都可以成為孩子閱讀的場所。讓
孩子多一些機會觸摸到書,多一些機會和書建立感情。
面對豐富幼兒閱讀材料工作的開展,首先我們必須充分了解
大、中、小班幼兒的不同閱讀能力及特點,在此基礎上來搜集材料,
以體現閱讀材料在大、中、小班層次上的豐富性。有研究發現:小班
幼兒側重於生活類閱讀材料,中班幼兒側重於認知類、社會類閱讀
材料,大班側重於社會類、生成性閱讀材料,雖各有側重,但他們也
有共同喜好的閱讀材料,如動畫片。據此,我們在小班多投入有關
食品、衣物等與其生活相關事物的直觀材料,中班閱讀區中多投入
有關動植物、自然現象的閱讀材料,大班則投入社會生活中的廣告、
圖片、新聞等。
最後,圖書材料在品種、內容等方面都要追求涉及面廣,豐富多
彩,有童話類故事,如《白雪公主》、《丑小鴨》、《海的女兒》等,有
知識類讀物,如《看圖識動、植物》、《看圖識字》等,有啟智類讀物,
如《幼兒智力世界》、《看圖說話》等,有社會交往方面讀物,如《小
熊請客》、《好朋友》,有激發幼兒情感的讀物,如《小兔乖乖》、《小
羊和狼》、《三隻小豬》等,內容涵蓋幼兒生活與發展需要的各個方
面。
3.發揮閱讀環境中的人際交互作用
閱讀環境中除了圖書等的物質因素的重要性外,人的因素更具
能動性。幼兒閱讀環境中的人的因素即人之間的關系(包括親子關
系、師生關系、同伴關系)是早期閱讀活動中的重要構成因素,幼兒
閱讀興趣的產生,閱讀能力的發展離不開與閱讀內容、閱讀方式、閱
讀交往等的相互作用。在閱讀中,師生共讀、親子交流為主導,同伴
交流、合作閱讀也是極其重要而不可或缺的補充手段,共同為完善
發展幼兒的閱讀技能,令幼兒產生閱讀的愉悅、快樂之感,如師生共
讀的過程中,引導全體幼兒共同感受閱讀過程,而在此過程中,每個
孩子接受理解的程度不同,而在生生共同閱讀過程中,能力強的幼
兒則可帶動能力弱的幼兒共同學習。因此,閱讀活動中要充分發揮
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作用。
二、發揮教學藝術在閱讀活動中的指導作用
誠然,豐富、寬松、自由、互動的環境的鋪設都是為調動幼兒主
動閱讀的興趣做准備,而促使幼兒閱讀能力提升的主導力量起初
(特別是在幼兒期)還是來自老師與家長即成人的指導,那麼為使閱
讀指導發揮其最大效能,我們應當講究在閱讀活動中的教學藝術。
1.追求聲情並茂特別是形象生動的肢體語言,提升幼兒閱讀興趣
在閱讀文學作品時,為使幼兒很快融入文學作品中,我們要恰
當而准確地運用語氣語調,根據作品特點,在朗讀過程中剛柔並濟,
抑揚頓挫,讓幼兒身處一種真實、生動的語言環境中,結合幼兒心理
特點輔以形象、誇張的動作詮釋,或配上符合文學作品意境、富有想
象的音樂,以及形象生動的教具的運用,使幼兒有身臨其境,更真
切地感受文學作品所營造的意境,更深刻地理解作品內容及所表
達的情感。
2.開展操作性閱讀活動,提高閱讀能力
從文學接受來看,幼兒是從身體和動作經驗中建立起各種基
本的感知———運動規則,並以此為基礎發展各種經驗,最終形成相
應的文學能力結構,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重視讓幼兒在動作體驗
中、積極思維中、多向交流中動手、動腦、動口,以更好地感知畫面,
模仿運用語詞,想像遷移經驗,創造表達表現,為此可開展一系列
操作活動,如排圖活動即教師為幼兒提供一套打亂順序的圖片,鼓
勵幼兒在看懂每幅圖意的基礎上,根據故事情節、內在邏輯及自己
的理解,將圖片按序排列;圖書製作活動即讓幼兒嘗試把自己想說
的事,一頁一頁的畫出來,或搜集自己想要的圖片,可請教師或家
長幫助配上簡短文字,加上封面、封底,然後裝訂成冊,使之成為可
閱讀的圖書,同伴間相互介紹、閱讀、交流。
在早期閱讀中,操作包括動手操作、動腦思考、語言交流等,這
三部分是相融合的,特別是幼兒動腦操作即思考是貫穿始終的,但
它卻是至關重要的環節,雖然幼兒期幼兒思維水平較低,特別是邏
輯思維能力,但我們恰應更重視這方面的培養,在閱讀活動中,我
們要適時提出一些適宜的問題,引導幼兒發散性思考,如請一個幼
兒憑著自己的理解講述完故事後,教師問「你認為他哪幅圖片說得
好?哪幅圖片講的和圖片意思不一樣?」這樣不同水平的幼兒語言
能力都得到不同的程度的鍛煉與提高。
3.結合畫、演等各種渠道表達閱讀感受並使之深化,提升綜合
表現能力
幼兒的各項能力雖都較弱,但能力發展卻具全面性,如幼兒喜
繪畫、樂表演、善舞蹈等等,基於此,為引發幼兒閱讀興趣,提升其
綜合能力,我引導幼兒開展一些繪畫、表演等輔助活動,如讓幼兒
當小畫家,將自己編的故事用美術作品的形式表現出來,製成圖
書;提供圖片,讓幼兒組成新故事;還引導幼兒將一些文學作品,如
「小兔乖乖」編排成木偶劇或音樂劇等,在這些活動中幼兒主動性
較強,在活動中多方面能力相互支持,綜合發展。
三、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與基本技能
概括良好的閱讀習慣大致包括:定時、定點看書的習慣;分類
整理圖書的習慣;定期上書店及圖書館的習慣;與同伴互相分享交
流圖書的習慣等。我們應當認識到,當幼兒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同
時也就實現了從被動閱讀到主動閱讀的轉換。但我們知道習慣的
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持之以恆的精神與堅持不懈的努力,
但對於對自己行為目的的認識不深刻且意志薄弱的幼兒來說,良
好的閱讀習慣的養成意識淡薄,那麼成人的指導與監督至關重要,
所以我們應重視並認真做好這兩方面的工作。
在引導幼兒看書時,要讓幼兒掌握一般的翻閱圖書的規則方
式,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技能,提高閱讀能力。
1.學習按頁碼翻書。首先讓幼兒認識1—10阿拉伯數字,使之
能按頁碼數字的順序翻閱圖書。
2.學習從左至右、從上往下的順序看書。在此過程中,使幼兒感
受到圖書是一幅幅畫,一頁頁內容有序連接而成,才組成故事。
3.引導幼兒注意每頁內容的聯系,提高理解能力。
最後,注重引導幼兒將已獲得的閱讀經驗運用於新的閱讀情
景之中,在實踐中,我深切感受早期閱讀教育活動對幼兒發展顯而
易見的促進作用。我們應正確認識它自身的規律與特點,必須從啟
蒙教育階段的實際情況出發,注意循序漸進,只要我們增強訓練與
培養意識,實事求是,講究閱讀活動的內容與形式,幼兒的閱讀興
趣方法和習慣便能得到訓練,閱讀能力便能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2]黃元生.童文學教程.浙江大學出版社,1996.12.
[3]祝士嬡.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11.
[4]賀紅,蔣蕙.多元化早期閱讀材料的研究.學前教育研究.2005.2.

③ 學前教育論文5000字

答--您是大學的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是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來做的,老師都是按照教學計劃安排對學生的學習都是由要求的,所以您就要按照要求做。畢業論文是在畢業實習的過程中的實際經驗來寫的----題目---概述--論證--結尾。您就好好自覺的寫。

④ 急求一篇學前教育5000字以上的畢業論文 最好能一次通過 謝謝

幼兒情感教育的思考與實踐 隨著社會的發展,當前的幼兒園教育愈來愈受到家長們的重視。可是,由於人們認識的片面性,很多家長普遍存在重智輕德、倚技弱情的錯誤觀點。於是就有幼兒情感教育的思考與實踐隨著社會的發展,當前的幼兒園教育愈來愈受到家長們的重視。可是,由於人們認識的片面性,很多家長普遍存在重智輕德、倚技弱情的錯誤觀點。於是就有了很多不負責任的幼兒園為了追求利益和迎合家長口味,在教育過程中隨意進行珠心算、早期識字及雙語等違背幼兒發展規律的教育活動,造成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超前教育現象嚴重存在。幼兒教育最根本的目標和任務就是培養身心健全的人,培養具有良好情感素質的人。所以,我們必須對這種現象引起足夠的重視,積極轉變觀念,注重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和健康心理,只有這樣,我們的幼兒教育才是負責任的教育。《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教育內容與要求中指出:「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從而可以看出,情感教育是首位的。國家教育部在世紀之交啟動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工程,也將學生的情感目標放在了綜合評價的第一位,從此更不難看出情感培養在學生的全面發展中占據的主導地位。可綜觀當前幼兒園的教育現狀,可以發現,在教育過程中與現代兒童觀、教育觀背道而馳,重智輕德、倚技弱情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如果這些做法長期堅持下去,勢必會影響到幼兒的身心健康,甚至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因此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一、當前幼兒情感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家長對情感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不足 近年來,雖然幼兒教育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社會上仍有相當一部分人對幼兒教育存在錯誤的理解和認識,特別在很多中小城市,家長仍舊過多的注重孩子認知能力的發展,早早的把孩子送到各種輔導班,對孩子進行著知識的灌輸,以為自己的孩子在學前就能認幾千個字,能算加減法,英語說得朗朗上口就是聰明有為的表現。如果與這些家長溝通一下便不難發覺,家長都有一套自以為頗有道理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父母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上不了好中學、好大學,找不到好工作;怕別人都學,自己的孩子不學就落後;怕社會競爭激烈,孩子長大後沒有立足之地等等。望子成龍乃人之常情,我們也都可以理解,但是以孩子認多少字、會算多少加減法、會多少英語單詞為榮耀的做法我們卻著實不能認同。幼兒教育應該適當,應該符合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這樣把超出孩子接受能力的知識強加給他們,剝奪他們快樂的童年,真的就能塑造一個我們想要的人才嗎?2、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超前教育現象嚴重存在不可置否,我國幼兒情感教育方面的理論研究已取得豐碩成果,但是,幼兒園在情感教育的具體開展上仍然存在很多壓力和問題,最主要的,便是幼兒園為迎合家長口味或進行市場炒作,隨意進行的珠心算、早期識字及雙語等違背幼兒發展規律的教育活動。如今走在大街上,我們經常能看到帶有「雙語」、「藝術」、「實驗」等字樣的幼兒園招牌,彷彿見證了當前幼兒園的高水平辦學和超前的質量意識。然而,如果我們能蹲下來問一問那裡的孩子:「你快樂嗎?」得出的結果往往令我們心痛。這些幼兒園的超前教育,也許能教會孩子唱歌、跳舞、畫畫,也許能使孩子們學會不少知識和技能,但他們卻無法給孩子們良好的習慣、感知美的眼睛、充滿愛的心靈以及快樂的心態。已有調查顯示,接受過「超前教育」的幼兒因為在入小學前就掌握了小學的知識,造成他們對小學的重復學習不感興趣,上課時老師講的課根本聽不進去,常常開小差、做小動作。這些不良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一旦形成,對其以後的學習和將來的發展肯定會帶來不利的影響。所以,學前教育首先注重的應該是孩子全面和諧的發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發展其社會適應力。當前這些幼兒園忽視孩子情感、社會性以及長遠發展的做法,肯定是得不償失的。 3、幼兒園開展情感教育的效果參差不齊 對於負責任的幼兒園來說,對幼兒的情感教育始終是實施貫徹的教育理念,但教育的效果卻是參差不齊,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肯定有幼兒年齡小、認知有限、不容易理解接受的因素,但更多的應該是教師自身的差距。強調情感教育,必然要提高對教師素質的要求,因為教師的素質是影響幼兒情感發展的直接因素。幼兒的情感不僅脆弱,而且容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本身必須有積極健康的情感,並且懂得實施情感教育的方法,然而目前教師的狀況卻不能令人滿意。 曾有研究對部分幼兒園的教師作了這樣一次專項調查,要求教師對實例進行分析。提供的實例是:某幼兒園小班的一位家長向帶班教師反映說,孩子在幼兒園吃飯(午餐)沒吃飽。教師聽到反映後不高興,便在以後進餐時故意給這個孩子盛超過其飯量的飯菜,並要求孩子必須吃完,請分析這位教師的行為。調查結果一致認為這位教師的行為是錯誤的,在說明其錯誤時包含有這樣幾種觀點:①使幼兒消化不良,影響幼兒身體健康;②影響情緒,使幼兒對教師或幼兒園產生逆反心理;③產生不良社會效果,影響幼兒園聲譽;④影響教師的自身形象和發展前途等。上述不良後果提出的人數順序是:①③②④。從強調早期情感教育這一高度出發,這個分析排列的順序是欠妥的,它反映了目前教師在加強情感教育這一問題上存在的差距。首先是教師缺乏情感教育意識。由於教師沒有把情感教育提到應有的高度給予重視,因而在對實例中教師錯誤行為的分析時,便更多看重對生理上的直接影響,而忽略了錯誤行為給幼兒情感上造成的傷害。其次是缺乏實施情感教育的方法。不了解早期情感教育的特點,因而忽略了日常生活活動在情感教育中的作用。最後還反映出教師本身情感素質較差。實例中的孩子由吃不飽到吃不了這是一種明顯的變化,如果說前者是教師無意的,那麼後者則是教師存心的,這是職業道德所不允許的。而這一點在調查分析中沒有反映出來。在實際觀察中,我們身邊也可以發現有實例中類似的情況。例如家長反映孩子在幼兒園不常喝水,於是在個別教師中就會出現給孩子倒滿一大杯水,「讓你喝個夠」的現象,結果是孩子受委屈。上述問題既反映在調查中,也反映在實際工作中,這樣肯定不利於幼兒園情感教育的實施,即使勉強在開展,效果也可想而知。 二、轉變觀念,注重幼兒的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主要是育人之情的教育。幼兒期是健康情感的奠基期,是情感教育的黃金期,發展幼兒的情感,培養他們的社會行為,對於提高其社會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充分理解了情感教育的意義以後,要改變目前情感教育中出現的這種種現狀,最根本的解決途徑就是通過家庭和幼兒園的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進幼兒的情感發展。 (一)教師的摯愛和真誠是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的基礎 高爾基說:「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 愛學生是教師之本,沒有真誠的愛,就不會有真正的教育。《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也指出:「教師的態度和管理方式應有助於形成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因此,可以說,無論教育水平多高、教育理論多深的幼兒教師,都不可能離開這一個「愛」字而孤身試教。尤其是對於小班的幼兒,由於他們年齡小,認知有限,對成人的依賴更加強烈,離開父母和熟悉的家庭環境來到幼兒園時,內心都會產生一種不安全感,表現為恐懼、哭鬧等排斥現象。這時,老師就成了他們唯一的依靠,能夠得到老師的關愛,是每個幼兒最起碼的心理需求。盡管他們可能不會作更多的分析,但是卻能夠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懷程度。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將直接影響他們對幼兒園的情感體驗。因此,熱愛幼兒是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的基礎,教師要先去溫暖孩子的心田,打動他們幼小的心靈,引導孩子的情感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然後才能要求他們學會去關愛別人。 要真正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首先從認識、情感、行為等方面走進孩子的心靈,分析他們的語言行動,滿足他們的精神需要,使他們得到精神上的滿足,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愛就是用心靈去體會別人最細微的精神需要」。如:孩子剛入園時,老師面帶微笑地去迎接、擁抱每一個孩子,並主動向孩子們問好,當班裡小朋友因病請假時,主動打電話或家訪了解其病情……這些生活中看似可有可無、微不足道的小事,卻是幼兒最直接的心理需要。但是,愛絕不等於溺愛、遷就和縱容。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愛」、有「度」,絕不能感情用事,失去理智,或者忽松忽緊,要前後一貫,始終如一。這樣才能培養孩子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使孩子的情感朝著穩定的方向發展。 (二)培養孩子的是非觀念是進行情感教育的前提 對於幼兒園的孩子,尤其是小班幼兒,他們剛剛邁出從家庭生活走向社會生活的第一步,從熟悉、自由、寬松的家庭生活來到陌生的幼兒園環境,要適應陌生的同伴和老師以及具有約束力的集體生活,這些對於任性、一切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3歲左右的孩子來說都是比較困難的。因此,要對幼兒進行育人之情的情感教育,必須首先讓幼兒明辨是非,培養孩子善良的意識,知道如何做是對的?如何做是錯的?為什麼?在提出教育要求的同時要讓幼兒懂得這樣做的好處,即對於幼兒的積極表現要給予及時的肯定評價,哪怕是極其微弱的閃光點,而對於幼兒的不良行為則要及時地批評糾正。以求通過這樣的正負強化,讓幼兒逐漸形成是非標准,增強戰勝缺點的信心和勇氣,促使幼兒的道德認識轉化為行動,逐漸學會懂得關心別人、幫助別人、同情別人,最終生成健康的情感,形成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優秀的品質。(三)利用各種生活資源隨機向幼兒滲透情感教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強調:「幼兒教育應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可見,生活既是教育的內容,又是教育的途徑。作為幼兒學習的引領者,教師要學會觀察幼兒的需要,切實根據孩子的需要,在生活中選取活動資源,從生活中創編教育活動,引導孩子的情感積極、健康的發展。 具體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一方面,在情感目標思想指導下,舉辦一些以情感教育為目的的日常常規性活動,進行有計劃的培養。例如:舉辦幼兒自願報名,主動參與的「小百靈」歌唱表演活動以培養幼兒的主動性和自我肯定意識;定時開啟共同探索的「小問號」信箱活動培養幼兒的探索意識等等。另一方面可結合偶發事件,加強情感的隨機培養。比如:剛入園時大部分小班幼兒的自理能力比較差,但其中有個別能力強一點的幼兒主動幫助了能力弱的幼兒穿脫衣服,扣紐扣、系鞋帶;游戲時有幼兒將玩具或頭飾主動讓給了別人;有的幼兒偶爾說出了一些禮貌的話語等等,抓住這些事例進行及時的表揚和鼓勵便是最好的隨即培養。而對於那些搶別人東西,動輒打罵的孩子則隨時用建議的方式引導、教育,以使幼兒養成明辨是非的好習慣,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凈化孩子的心靈。另外,節日是幼兒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可以利用「五一」勞動節、「六一」兒童節、母親節、教師節等節日,讓幼兒通過繪畫、歌曲、游戲等活動,送上祝福來表達幼兒熱愛和感恩的情感;還可以鼓勵幼兒幫助父母長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如:收拾玩具、擺放碗筷、掃地、洗碗等,培養幼兒以自己能做到的任何方式去關心他人的情感。 (四)巧用多種趣味形式激發幼兒情感共鳴 學前期的兒童在認識上具有具體形象化的特點,他們的認識活動對行動具有直接依賴性,只能理解具體的事情,不會作復雜的分析綜合,只能作直接推理,不會進行邏輯推理。因此,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多種趣味形式,生動、形象的對孩子進行情感教育。 1、利用童話故事培養幼兒的情感。幼兒時期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喜歡擬人,把小貓、小狗甚至小瓶子、小凳子等都想像成「人」;二是「真假不分」,對虛幻與真實缺乏分析。這兩個特點正是童話故事中經常出現的。另外,童話故事還有口語多,篇幅小,角色少,主題簡單明了,好壞分明,易於幼兒接受和模仿的特點,所以學前期的孩子總是特別喜歡聽童話故事。在聽故事時,故事中的情景、角色會在他們的頭腦中栩栩如生,此時幼兒的情感也最鮮明,對一些遭遇到不幸的人物和小動物,容易產生同情心。因此,我們若能注意選擇一些適合幼兒年齡、心理特點的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給他們聽,利用童話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去打動他們的心靈,讓他們懂得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什麼是勤勞,什麼是懶惰,什麼是善良,什麼是邪惡,應該學什麼,不應該學什麼,往往可以收到特殊的教育效果。記得,有一次我給我們班小朋友講了《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到第二天早上區域活動時,我就看到我們班的琴琴小朋友一直在畫各種各樣的火柴,於是我就問她,「你畫這么多火柴幹嘛」?她說:「我要畫好多好多的火柴,送給賣火柴的小女孩,讓她永遠也用不完」!看著她那稚嫩的小臉上露出的堅定的表情,我感動地說:「好!老師也幫你畫。」其實,像這樣的很多童話故事對幼兒善良情感的培養有很大的作用。2、在游戲過程中培養幼兒的情感。我國著名學前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說:「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學前期兒童對於模仿成人活動、反映他(她)熟悉的周圍生活的濃厚興趣,使游戲成為了他們最基本的活動形式和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所以,游戲也完全可以是學前期情感教育重要的教育手段,通過課上和課間的游戲活動,可以讓幼兒的好奇心得到滿足,發展幼兒的感知、思維和創造等能力,還可以培養幼兒細心、耐心、獨立性、堅持性、與夥伴合作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比如:我們用歌表演的形式來演繹《好朋友》,讓孩子們相互結伴邊唱邊給對方梳梳頭、扣扣紐扣等等;為《迷路的小花鴨》、《對不起,沒關系》等創設友愛情境,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融入角色,從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鳴。 3、利用電影和動畫片中正面而具體的人物形象,影響幼兒。模仿是兒童的天性,孩子的世界是模仿的世界。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模仿是他們最初認識世界的手段,也是他們掌握實際生活知識的基本形式。正是在模仿成人的行為過程中,兒童才從「生物人」發展成為「社會人」。因為年齡和認知的關系,他們尤其喜歡模仿電影和動畫片中的英雄形象。但由於幼兒的道德觀念尚未完全形成,是非判斷標准還很模糊,模仿往往還只局限於人物的外部形象,而缺乏對人物所表現的品質和精神的領會與學習。所以,具體操作中,教師首先要給孩子一個正確的行為准則,為幼兒樹一個可供模仿的正確榜樣。第二,教育者應針對電影、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經常和幼兒一起討論研究,正確引導幼兒分析人物,不停留於表面情節和人物的直觀形象,教育幼兒學習英雄人物的勇敢頑強,憎恨敵人的卑鄙兇殘。比如:在課堂上,我們可以經常給孩子講雷鋒、葫蘆娃、孫悟空等英雄人物的故事,觀看有關的電影、電視,向幼兒展示他們的事跡,激發孩子向他們學習的願望,從而學會自覺地關心他人、富有正義感等優秀品質。(五)家園一致是鞏固幼兒情感教育成果的重要環節 幼兒良好、成功的情感教育,是知、情、意、行的統一。知是基礎,行是關鍵,習慣是歸宿,如何使幼兒的情感認識變為行為進而成為道德習慣,就需要通過鞏固這個重要的環節。幼兒絕大多數的時間是和家人一起度過的,家庭環境和家人的態度對幼兒道德認識的鞏固有直接的影響作用。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假如兒童在家裡沒有受到情感教育,他就不可能用心靈認識世界和接受老師的話,他所了解的是他聽到和談到東西的邏輯意義,而情感上、心靈上的潛台詞他是不會明白的。」可見,家庭教育在孩子啟蒙教育活動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只有相互配合,相互補充,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反之就會事倍功半。但是,當前獨生子女所處的家庭,孩子們個個是「小皇帝」、 「小公主」,父母長輩對他們的要求向來是有求必應,說一不二。如何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形成教育共識呢? 1、開展主題活動時,邀請家長一同前來進行親子活動,將我們的情感教育默默地滲透到家庭,為家園配合,協調一致地培養和鞏固幼兒的情感做好鋪墊。 2、充分利用家長學校、家長會、家訪、家長開放日、「家園聯系欄」等,向家長宣傳關於家庭對幼兒情感形成的重要性,並有選擇地介紹一些基本的家教知識,從而使得大部分家長能主動地與教師相互配合,互相探討教育方法,充分發揮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各自的優勢,使情感教育真正獲得成效。 3、開展家長助教活動。通過教師與家長的直接溝通將我們的情感教育理念滲透給家長,使家長既有機會充分的實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也使孩子們在了解相關行業知識,了解爸爸媽媽工作辛苦的同時,激發了孩子們熱愛勞動者及尊重勞動成果的良好情感。幼兒教育最根本的目標和任務就是培養身心健全的人,培養具有良好情感素質的人。因為這不僅是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社會文明得以實現的重要保證。只要我們做有心人,用愛作為紐帶連接我們和幼兒、家長的關系,多溝通、多協調,注重在共同的教育目標指引下,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和健康心理,肯定就會收到很好的效果。也唯有如此,我們的幼兒教育才是負責任的教育。 我們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兒童的世界也不完全是一片凈土,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心理壓力不可避免。但是,我們可以盡量減少孩子所面臨的心理壓力,提早察覺孩子是否正承受著心理壓力;一旦孩子已經處於壓力之中,我們還可以盡量幫助他們擺脫心理壓力。為了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我們必須規范教育行為,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這不僅有利於激發幼兒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而且有助於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相反則有可能給孩子的心裡留下陰影,使孩子向著不正確的方向發展。 我認為教師在一日活動中,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去努力給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使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以真誠關懷理解尊重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幼兒使他們形成安全感。要教育兒童,首先必須理解兒童。我們在與孩子的交往中要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幼兒大膽探索與表達。教師和孩子的關系,首先是愛的關系,只有透過愛,教師才能以真誠關懷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幼兒,耐心細致地觀察、分析、了解幼兒的內心世界,接受並滿足他們的合理需求,將自己愛的情感傳遞給幼兒,與幼兒的情感緊緊聯系在一起,幼兒就會逐漸對教師產生親切感、安全感、信任感,進而熱愛、信任老師,與老師心心相印,相融無間。教師的愛心應當是理智的愛。由於先天素質和家庭環境的具體差異,每個幼兒都有著不同的智能和性格,我們應了解其產生的根源,平等地對他們親切、關懷,並提出嚴格的要求。不管孩子們的性格、長相、能力、背景如何,我們都應一視同仁、公平地關愛每個幼兒,把愛撒向每一個孩子,讓他們在愛的雨露下健康成長。例如,要從生活照料入手,向所有幼兒傳遞愛的信息,要給安全感受到威脅的幼兒以特殊的關懷,要以冷靜、寬容的態度對待幼兒的挑釁和不服從行為等等。師幼之間只有建立了和諧、親切、友好尊重、充滿社會情感的關系,才能使幼兒樂意接受教師的要求和指導,敞開心扉地自然表達心理動態和全部智能,並且擴展為良好的同伴關系。 二、用規范的教育行為創設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教師的態度和管理方式應有助於形成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言行舉止應成為幼兒學習的良好榜樣。」 我們要不斷改善自己的個性品質和心理健康狀況,千萬不要把個人的不良情緒帶進幼兒園。同時,還要規范自己的教育行為,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甚至是一貫認為正確的做法都應該作深刻的反思,極力避免不經意中使幼兒稚嫩的心靈受到創傷。 三、用積極的評價發展幼兒的自尊感。教師在兒童的心目中都佔有重要地位,都希望教師關注與稱贊自己,要求教師關心與重視他。我們要用贊賞的目光期待孩子,不吝惜對孩子的表揚和鼓勵。注意避免用單一的標准評價不同的幼兒,在幼兒面前慎用?向比較。教師在活動中要隨時注意幼兒的表現,發現閃光點及時表揚。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把握教育的時機,引導幼兒快樂積極地活動。教師在與幼兒的接觸中,要通過積極的帶鼓勵性的語言,對幼兒的注視、微笑、點頭、肯定性手勢以及身體接觸,使幼兒有一種充分的被重視和接納感,沐浴在溫馨和諧的氣氛里。

⑤ 電大學前教育本科畢業論文怎麼寫

學前教育質量標來准體系應源以《綱要》、《指南》為依據,為此而進行的評價應該是客觀、公正、公平的。」他談到了評價工具的開發如:質量的核心是學生的發展,測量工具主要部分是對於學生發展狀況的數據採集和分析判斷,測量工具其他部分是針對學生發展的相關因素設計的,測量工具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必須通過大樣本的測試進行檢測。還談到了教育評價隊伍的建設等,他報告中傳達的訊息和精神對我們學前教育如何科學開展質量評價具有重要意義。

⑥ 求學前教育專業畢業論文3000~5000字左右。

您是大學的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是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來做的,老師都是按照教學計劃安排對學生的學習都是由要求的,所以您就要按照要求做。畢業論文是在畢業實習的過程中的實際經驗來寫的----題目---概述--論證--結尾。您就好好自覺的寫。
如何引導幼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就要了解行為習慣包括的內容:愛祖國、懂禮貌、講衛生、正確的洗手入廁、文明進餐、遵守公德、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興趣、生活自理、生活安全等等,日本教育家福澤渝吉說:
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 。要想培養好農村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首先要改變家長的思想和觀念。

一、轉變家長的思想和觀念

1.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

如今的農村幼兒大多數都是留守兒童,父母不在身邊爺爺奶奶特別嬌慣,只要孩子高興要什麼給什麼,對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和缺點不給予及時的糾正,以至於帶入到幼兒園,在農村工作的幼兒老師特別難,班上孩子人數的超額工作量大,家長對老師的工作也不太理解,他們關心的是孩子每天學了幾個字,謝了幾個字,算了幾道數學題,對孩子的行為習慣根本不怎麼重視,他們不明白孩子好的行為習慣可以影響他們的一生,要想得到家長的重視必須要讓他們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

在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中不是任意進行的,在教育過程中要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什麼樣的教育觀塑造出什麼樣的孩子,作為家長面對孩子的任性和無理取鬧時一定要說
不 ,同時要注意孩子的 第一次 因為這是良好習慣的開端,許多家長正是在教育過程中沒有抓住 一
字關,不但沒能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反而給以後的教育帶來了後患。

去年我所在的小班來了一名小男孩,父母不在身邊一直由爺爺奶奶照顧著,當時他年齡較小還不到3歲,長得很結實個頭也很大,第一天入園有些怕生,爺爺奶奶怕孩子嚇著輪流抱著一直到放學,第二天也是如此,第三天所有的家長不允許陪伴孩子,爺爺奶奶就不停的交代老師多抱抱他們的孩子,後來一個月後其他的孩子都已經熟悉並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了,可他還是每天哭鬧著讓一位老師抱著,就是因為他我們的工作增加了很多不便,如果第一天爺爺奶奶對他說
別的孩子都沒有抱,我們煒煒也很能幹不需要抱
多給他一些鼓勵,更不會讓老師抱習慣,他肯定會和別的孩子一樣早點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在生活中家長只有不輕易的放棄第一次的教育,才會杜絕第二次、第三次。

2.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在孩子形成良好行為的過程中,家長的責任是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徵給予引導,在有準備的環境中耐心的培養,使他的一舉一動逐漸向良好的行為發展,家長良好行為可以為孩子樹立學習的榜樣,讓孩子自覺的接受,對於3到5歲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說,家長要做個有心人,要仔細觀察對他的良好行為及時表揚贊許形成習慣,對不良的行為要表示不滿幫助他學會識別的能力,而不要指責他,習慣的養成是行為積累的結果,孩子從某種行為中獲得了成功感自然而然就會重復這種行為,從而變成習慣,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培養要從小開始,而且要從家庭開始。

3.發揮家長的榜樣作用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而孩子最直接的榜樣來自於成人,尤其是家長,蒙台梭利說: 在孩子的周圍,成人盡量以優美的語言,用豐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說話。
幼兒的行為習慣是在成人的影響和幫助下形成的,家長具備良好的行為習慣,那孩子就會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從中熏陶,受到啟發,從而形成好的習慣,家長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孩子的眼睛,必須以身作則,時時刻刻給孩子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比如:孩子禮貌的行為、早睡早起的習慣、整潔清潔的習慣、喜歡看書的習慣等等,都跟家長的日常生活習慣有很大關系。俗話說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幼兒時期是是模仿力最強的時期,由於他們的認識能力、分辨是非能力有限,因此,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做出榜樣,正面誘導是很重要的。

這次在武漢 影子教師
跟崗學習中,永紅幼兒園小四班的孩子習慣培養特別棒,從入園到放學一日的生活中每個孩子每個環節都做的特別好,就連家長們也配合的很不錯,在開運動會之前老師要給家長開個會,老師在上面講活動的安排,沒有一位家長和孩子講話,家長很認真的聽孩子們也學著家長很耐心的聽。農村的家長也可以為孩子樹立榜樣,比如:忙了一天從農田回來收拾好農具,把手臉洗干凈,臟衣服不到處放,鞋襪擺放整齊,不要當著孩子面吸煙,不隨地丟垃圾,說話不要帶臟字等等,孩子受到這種行為的影響也會自覺的跟著學,長期堅持孩子就會逐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可見榜樣對孩子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4.在培養幼兒的行為習慣中要注意方法和方式,切記簡單粗暴

在農村幼兒園一線工作的老師可能遇到這樣的情況,某位家長和老師交流:
某某老師,我們家孩子特調皮不聽話,在家他只怕棍子,在幼兒園做錯了事情您盡管打他,我們家長不會介意的
。像這樣的家長我們可以理解,他是想通過打來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但他不明白對孩子來說,孩子喜歡鼓勵、誇獎,如果總是換來批評受指責和打罵,他的情感上接受不了會產生逆反心理,也可能更加激起他的不良情緒和更多不良行為。如果家長理解孩子了心理和需求,對他的想法給予鼓勵、支持和肯定,再加以耐心的誘導和啟發並堅持下去,良好的行為就會逐漸養成。

農村的家長應該多抽出一些時間注意創造機會,讓孩子重復好的行為,養成良好的習慣,必須貫徹始終才有成效。

二、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作為農村幼兒工作者,除了加強家園溝通還必須有比家庭更為系統的專業的方法和策略,保證讓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首先幼兒園要建立一日常規進行系統化教育,3到6歲幼兒是個性品德形成的關鍵期,由於幼兒的可塑性很大,他們的個性品德在形成過程中會經常出現反復,所以教育內容應該做的到系列化,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情況,制定幼兒一日活動常規,常規規定了孩子們在一日活動學習中應做到的、應遵循的一些規則,確定幼兒時期在衣、食、住、行、與人交往等方面應有的文明行為和習慣的標准,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樣、飯後會收拾餐具、活動結束會整理好用品等;
三輕 說話輕、走路輕、放下東西也要輕;午餐要求做到 三凈
碗里干凈、桌上干凈、地上干凈;午睡時要求幼兒自己穿脫衣服,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領子;教育孩子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做的事情學著做,學會的事情堅持做;還要對孩子進行各種節日的教育,
三八 婦女節愛媽媽的教育, 六一 兒童節的好兒童的教育, 七一
愛黨的教育等等。我們注重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採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對待性格怯懦的幼兒以培養勇敢品質為主,對待個性霸道的幼兒以培養寬容和諧與人為善的個性為主,對待貪占他人物品的幼兒以培養誠實品質為主等等。由於每個幼兒的家庭教育影響的環境和方式不同,他們對教師的教育方法也可能會產生不同的反應,我們觀察了解幼兒不同的心理特徵,採取有效的方法進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三、培養農村孩子良好習慣的步驟

要認識習慣的重要性,根據幼兒的思維具有形象性的特點,我們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幼兒通過故事中的人物特點來認識行為的好壞,了解成人的態度,多以正面的形象來使幼兒明白什麼樣的行為是好的,什麼樣的行為是不好的,以及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使他們切身感受到習慣的重要性。

與孩子一起討論制定行為規范(適合中大班幼兒),要讓孩子自己說 我需要養成什麼好習慣 ,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使幼兒自覺地區遵守常規。

進行榜樣教育,用各種教育行動
傑出人物好習慣進行榜樣教育,身邊的成人也是幼兒的榜樣,包括家長、老師、還有身邊的小朋友,老師在工作中應該注意以身作則,同時要約束周圍的人,以正確的形象展示給幼兒,充分發揮榜樣的教育作用。

需要持久的訓練,一個行為的出現一定要堅持訓練,才能保持好習慣的養成。

老師和家長要及時評估表揚,及時的評價是能夠強化教育效果,才能使幼兒將行為逐漸地形成習慣。

要讓孩子的行為習慣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須建立起家庭、幼兒園聯合一致的教育網路,通過家園聯系手冊,以書面的形式每月聯系,有什麼事情隨時與家長溝通,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我們還要通過家長會,家園共育等活動,讓家長觀看了解參與幼兒園的教育,使家長自覺積極的配合我們的教育工作,只有讓孩子做到了在家與在園一個樣,良好習慣的養成才有真正的意義,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是一種長期的、日積月累的、循序漸進的、耐心細致的教育工作,有許多工作還需要我們更多的投入,研究更多的有效的教育方法。

結束語

作為一名農村幼兒老師這次有機會參加 20XX國培計劃 的學習,讓我不管是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有一個很大的提高,特別是在武漢永紅幼兒園 影子老師
跟崗實習的一個月里讓我受益匪淺,永紅特別注重孩子的行為習慣的培養,也讓我深深地體會到農村幼兒的教育也應該把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放在重要的位置,加強和監督孩子堅持進行行為訓練,家長和老師一定要以身作則,以榜樣的力量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可以相信只要我們辛勤付出,在幼兒時期養成了好習慣,孩子在以後的人生路上一定更輕松。

⑦ 急需一篇2500到3000的學前教育畢業論文

孩子是腳,教育是鞋

——關於集體教育與個體教育的研究

【摘 要】

德國著名教育家弗里德里奇·福祿貝爾認為:幼兒期是「真正的人的教育」開始的時期,對於發展中的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幼兒期是兒童個性開始形成的時期,因為這時期個性的各種心理結構成分開始發展,特別是性格、能力等個性心理特徵和自我意識已經初步發展起來,每個幼兒在不同場合、不同情景,不同事件都傾向於以一種自身特有的方式去反應。《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由此可以看出,人才的成長固然離不開智力的開發,但是,影響成才的並不完全是智力因素,個性品質很大程度上影響一個人將來事業的成就。科學家愛因斯坦說:「優秀的性格和鋼鐵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學更為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性格的偉大。這一點往往超出人們通常的認識。」幼兒園教育中培養幼兒良好個性的研究這一課題有著深遠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個性及幼兒個性 幼兒的良好個性 巴學園 幼兒園集體教育與個體教育

一、緒論

經過在幼兒園兩周的保育實習,對幼兒園大致的教育、保育工作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而不再僅僅局限於書本的理性認識。

當今多數的幼兒園,毋庸置疑地成了「寄存」幼兒的場所。幼兒園本應是孩子的樂園,但是引導幼兒個性的發展成了幼教界的奢侈品。集體化教育的快捷便利似乎頗受各個幼兒園的歡迎。面對漸漸被抹殺掉的幼兒個性,我對集體教育與個體教育進行了研究。

對本研究,我採用查閱文獻資料及調查訪談的方法。

二、本論

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以集體教育為主,但是存在一些問題,導致教學效果不佳。比如:過於注重活動的形式,缺乏過程與目標意識;只關注幼兒表面的興趣,難以提升幼兒真正的興趣;只關注幼兒動手的能力,而忽視幼兒思維的參與;處理不好生成與預設的關系,影響幼兒主體的發展。

50年代,前蘇聯幼教研究工作者把「學前教學」這一概念引入幼兒園,形成了以作業為基本組織形式的幼兒園教學活動模式。教學被看作智育的主要手段,被定義為「發展兒童的熟悉能力,用系統的基本知識武裝他們,按《幼兒園教育大綱》所規定的范圍培養他們的技能和技巧的有系統、有計劃和有目的的過程」。這是一種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觀。在這種教學觀指導下,學習被看做接受由教師預先建構好的知識體系的過程。因此,這種接受面廣、效率高的集體教學,就被視為傳授這種預先建構好的知識體系的「捷徑」。隨著現代心理學和教育學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熟悉到: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傳遞過程,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過程。由於學習者原有認知結構與經驗的影響,同樣的事物與現象對於不同的學習者會有不同的意義。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在注重發揮幼兒學習主動性的同時,承認和尊重幼兒學習中的個體差異。80年代以來,人們對個別差異的理解發生了變化,由過去認為的能力大小、強弱的差異及個性差異,發展為發展速度、認知結構特點的差異。這使人們熟悉到,要發揮幼兒學習主動性,就必須使教學內容、進度和方式方法,適合每一個學習者的身心發展水平、進度和特點。這種新的教學觀、個別差異觀,幫助我們熟悉到了集體教學對幼兒學習主動性發揮的局限性。集體教學是全班幼兒在同一時間內以同樣方式與速度學習同樣內容的組織形式。在集體教學中,教師無法顧及幼兒發展的個別差異,無法真正滿足每個幼兒學習的需要,因而不利於每個幼兒學習主動性的發揮。作為一種教學組織形式,集體教學之引入幼兒園,曾經發揮過進步作用。「作業教學的引入幼兒園,對培養兒童有組織的行為、發展他們的熟悉活動、教他們學會遵從成人的指示,從而做好兒童的入學預備,的確起過良好影響,作業教學在歷史上的這一進步作用是應予以肯定的。今天我們不能因其局限性,而全盤否定其存在價值。尤其是我國的幼兒教師大多有著比較豐富的集體教學經驗,讓她們用其他教學形式來完全代替集體教學,是短時期內不可能實現的,而且也是沒有必要的,因為集體教學有其獨特的教育功能。我們應該在認清其局限性的同時,更加註重發揮其優越性,以適應新時代的需要。

保育實習期間,有這樣的三個「問題兒童」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因為靠近他們,我才真正感受到現在幼兒園體制的缺陷——用同一把鑰匙是打不開所有兒童的心門的。

樂樂是個調皮搗蛋的小女孩,小夥伴們不喜歡和她玩,老師也放任自由。於是,她乘上手工課的時候自己偷偷躲在頂樓玩娃娃家。對於這樣的特殊兒童,作為教師,應該多給予關心,滿足她對愛的需求。

銳銳因為過於成人化的外在引起我的注意。平時顯得孤僻,冷漠。老師們給他的評價是「與老師鬥智斗勇的壞孩子」。有一次,保育員給小朋友們梳頭的時候,木梳掉在地上。經過的幼兒沒有一個意識到,只有銳銳經過的時候順手撿了起來。當時,我就覺得其實他的本質並不壞,偷玩具的行為只是幼兒心理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障礙,而教師沒有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另外,我發現全班小孩都有全家福,唯獨銳銳的全家福上只有他和媽媽。所以,小孩子的心理發展缺陷也是受家庭環境影響的。可是又有誰真正地去了解過他的成長了呢?

浩然因為沒有良好的午睡的習慣,幾乎天天要被老師批評。這天他被罰不準起床,我走過去問他:「你為什麼今天又沒有睡覺?」他告訴我,他睡不著。我就告訴他,那麼從明天開始把眼睛閉起來假裝睡。他答應了我。第二天果然見效,他不僅沒有被老師批評,而且真的睡著了。由此我感慨,幼兒是需要你用心交流的。並且,集體午睡這樣的規定,也是不夠人性化的。

幼兒園一個班級平均有三十個孩子,兩個老師,一個保育員,可是在平時又有多少幼兒是真正被關心的呢?有多少幼兒的心理是真正被了解過的呢?我所耳聞的是老師聲嘶力竭的指令聲。「殺雞儆猴」也成了幼兒園教師普遍採取的措施,但是,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否科學呢?幼兒的天性就這樣一點一點葬送在集體化的教育中。我們不是生產的流水線,所締造的不是統一規格的靈魂。

因為看了一部叫《小人國》的紀錄片,我對「巴學園」這個名詞產生興趣。

一本名叫《窗邊的小豆豆》的書在上個世紀80年代第一次被悄悄地翻譯成中文,那是一個非常不起眼的譯本,但是有幸讀到過它的人都曾被深深地驚喜和感動——居然有那樣一座由六節車廂組成的「巴學園」,學生們每天帶著「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的飯菜當做午餐,按照自己的興趣和心情自由選擇要上的課程,還有跳著校長發明的韻律操,晚上在學校禮堂里露營,這是一個多麼幸福的小豆豆啊!多年後,重新被引進出版的「小豆豆」不知不覺地爬到了暢銷書榜的前列,並且兩年來一直旺銷,至今勢頭不減。這個日本小女孩的成長故事不僅再次緊緊抓住了中國孩子們的眼睛,也俘獲著更多的成年人的心。

中國的孩子很辛苦,世界上都承認,早在我們當孩子的80年代,減負的論調就已經多有談及了,快三十年過去了,減負的後果還是應了人們當時的一句玩笑話——「減負之後,還是正」,我們的下一代還是沒有能輕鬆快樂地成長起來。所以,看過《窗邊的小豆豆》的孩子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真想在現實的「巴學園」里學習生活,遇到一位像小林宗作一樣的校長。這本講述黑柳徹子童年真實經歷的作品對於今天的教育體制與環境下的孩子來說只能是一種美好的嚮往,他們熱切地關注著小豆豆的故事,好奇地問爸爸媽媽:為什麼不送我去這樣的學校?孩子們也許無法理解,其實學校本身沒有什麼神奇之處(除了校舍是由六節車廂組成的這一點),創造奇跡的是小林校長和像小豆豆的媽媽一樣的父母們。他們抱持著最為真摯和寬容的心,成為孩子們童真的守夜人,在深沉的暗夜之中,為孩子們點亮前行中光明。從某種意義上說,《窗邊的小豆豆》再次被引進出版正是在召喚一種「兒童本位」教育精神的回歸,讓孩子們更多地去自我成長,而非一種在長輩規劃下的「被成長」。作為家長,我們只需要做那個麥田裡的守望者,就像塞林格描繪的場景一樣:所有的孩子們生來就該在一大片麥地里自由自在地奔跑和玩耍……但是,當他們一不小心,當他們終於要「沒辦法小心地」臨近懸崖邊緣、面臨某種掉落下去的危險——「我」就願是麥田裡永恆的守望者,一次次地伸出手臂、一次次地攔住他們。

如果說《窗邊的小豆豆》在召喚著一種「兒童本位」的教育精神的回歸,那麼手頭這本剛剛出版的《我親愛的甜橙樹》則是在宣揚著一種「童心回歸」的互動理念,當孩子們在麥地中奔跑玩耍,作為家長的你,不要孤獨地做個守望者,不妨忘掉自己已是一個中規中矩的中年人,此時讓童心得以回歸,盡情地參與到他們的奔跑和玩耍中來,讓他們真心覺得你也是他們中的一份子,是他們的夥伴。就像書中的那棵總是傾聽主人公澤澤說話的甜橙樹,和那個把澤澤當做朋友一樣的葡萄牙人,在他們的心中,澤澤並非是滿腦子惡作劇的壞孩子,他內心生長著最難能可貴的善良的種子——因為聖誕節受不了爸爸失業後的悲涼的眼神而去街上擦鞋只為了給爸爸買一包香煙使爸爸高興起來;班主任長得不美,別的老師有花收,而她沒有,澤澤沒有錢就從花店偷花送給老師;澤澤還喜歡逃課,常和一個賣藝人一起賣唱,只為每次能夠從藝人那裡得到一張歌譜,送給愛護他的姐姐……在艱難的生活面前,甜橙樹和葡萄牙人成了澤澤生命中守望相助的夥伴,他們沒有給予澤澤什麼實際的物質的支持,但足以讓在澤澤快樂地忘卻生活的艱辛,因為他們給予澤澤的是一種可貴的交流、一種傾訴,一份能夠忘卻孤獨的友情,這比優越的生活更讓這個孩子感到快樂。所以,我知道了為什麼當小說寫到甜橙樹被砍伐、葡萄牙人死於車禍時,所有讀到這里的人會痛哭流涕,他們是為死者而哭,更是為活著的人而哭——為澤澤而哭,他們離開後,還會不會有人這樣溫柔地對待這個可愛的男孩呢?與他一起聊心事,帶著他去兜風,在他生病時,為他送來溫暖……這個故事在作者若澤·毛羅·德瓦斯康塞洛斯心中醞釀了整整42年,最後用12天的時間寫成。與黑柳徹子一樣,這個故事有著作者童年的印記,這既是獻給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故事,也是時過境遷後,一封寫給每個童年已逝的成年人的書信,它以孩子的視角帶著每一個成年人回味著逝去童年的陣痛、憂傷,還有甜蜜,也許你是幸運的,曾有一棵樹、有一個人走進你童年的歲月,將這些陣痛得以過濾,憂傷得以撫平,甜蜜得以分享,實現一種真正完美的成長!如果你已為人父、為人母,如果你有幸也讀到這個故事,不妨從今天開始,讓童心重新回歸到你的心裡,和孩子一起成!

無論是小豆豆還是澤澤,無論是巴學園還是甜橙樹,兩部來自不同地域、風格決然不同的作品,在有意思的講述中向我們每個正在童年或童年已逝的人傳達著這樣的信息:無論何時,在內心的深處,我們都要留下那麼一點溫柔的空間,讓童心得以安然地安放!

李躍兒創辦的巴學園受的是黑柳徹子的影響,提出「孩子是腳,教育是鞋」。

簡短的話,卻道出一番真理。我們的幼兒園應該去適應兒童,並且是適應每一個兒童。幼兒園應該實行小班制教育,幼兒多則不易被重視。巴學園式的教育,是開放式的教育,雖然給予幼兒一定的自由,但是不代表教師可以完全撒手。教師應該隱形地把握好尺度。每一天,抽出足夠的時間,和每一個幼兒交流。面對問題兒童,也要現實出足夠的耐心,去了解事情的本質,再去評價幼兒的行為。

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游戲,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幼兒游戲蘊藏著發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機。發展的多樣性、差異性、自然性等特點,在游戲中體現得最為淋漓盡致。游戲同時是一種自發的學習,具有促進發展的功能。所以,教師要尊重幼兒在日常生活環節中的自發游戲,尊重幼兒的自發探索過程。《綱要》中指出,孩子是通過游戲及其一日活動來學習的,尤其是游戲活動,往往是綜合性的,涉及多方面的學習內容,具有促進幼兒多方面發展的價值。同時,很多幼兒教育專家研究發現,孩子的創造力並不是通過集體活動教出來的。而是與生俱來,並在一次次的個性化創新活動中獲得鞏固和發展,成為穩定的品質。其實,只要教師細心觀察,就可以在一日活動細節中發現幼兒創新思維的火花。這時,教師所要做的是積極的關注和採取適當的態度呵護幼兒的創新意識和探究行為,而不是採取粗暴的方式遏制。

傾聽孩子的聲音,有時候,孩子的很多行為並不象上述案例中那樣能讓人直接看出其探索過程。很多時候,孩子的行為是不計後果的,甚至能造成破壞性。這時,我們就不能僅僅從孩子的行為表面直接作出判斷,而應該蹲下來傾聽孩子的聲音。這樣能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行為動機和思考過程,有助於我們作出正確的判斷。

引導孩子的思考。《綱要》中指出,教師的角色定位不但應是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還應該充分發揮「引導者」的作用。所以,教師不但自身要關注孩子的一日生活全過程,善於從細節中正確把握教育契機。同時,還要幫助孩子在每一個活動過程中學會觀察細節,學會在過程中思考,從而發揮教育的最大價值。

孩子個性發展是在其天性的基礎上展開的,只有在天性的展現中我們才能把握孩子多種發展的可能性,使潛在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開發。而孩子的天性更多體現在一個個生活細節和各種自發活動中。這就要求教師要以發展的趨勢去關注幼兒生活過程,關注尋常時刻,學會了解行為的發展意義,從而最大程度地促進幼兒個性發展。

除了幼兒園本身需要改革之外,家長的傳統思想也應該解放。我想,即便現在創辦了許多所巴學園式的幼兒園,硬體軟體條件都很充沛,有許多家長還是不願意選擇這種新式的教育方法。有許多家長不能夠接受孩子玩沙坑的時候把手和衣服弄臟。所以,既然我們選擇了學前教育,我們就有義務把這種巴學園的思想廣泛傳播,讓大眾對其了解、接受。堅持以下理念:

一 以幼兒為本,注重幼兒個性培養。

二 營造和諧生活學習環境,促進幼兒個性發展。

三 創新活動,拓展個性教育的空間。

四 發展特長展示個性風采。

五 開展個性化教育,優化發展幼兒個性。

六在民主、和諧、自由的寬松環境里,有效地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

三、結論

孩子是腳,教育是鞋。幼兒園是一個提供各種各樣鞋的場所,而不是一個託管所。提倡巴學園式的個性化教育是每一個幼兒的個性得到健康發展的保證。不要讓傳統的集體化教育禁錮了幼兒的思維。包括幼兒人格品德的發展,也與個性化教育密不可分。孩子的每一個時刻都應該被關注。

參考文獻

1.《個性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葉奕乾,孔克勤主編。

2.《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中國發展出版社,瑪利亞·蒙台梭利著。

3.學前教育網,www.age06.com

⑧ 學前教育本科畢業論文寫什麼好呢

學前教育是吧
以前學校發了50個選題給大家選
呵呵,很好寫的

⑨ 急求學前教育畢業論文3000到6000字

你的學前教育專業論文准備往什麼方向寫,選題老師審核通過了沒,有沒有列個大綱讓老師看一下寫作方向?
老師有沒有和你說論文往哪個方向寫比較好?寫論文之前,一定要寫個大綱,這樣老師,好確定了框架,避免以後論文修改過程中出現大改的情況!!
學校的格式要求、寫作規范要注意,否則很可能發回來重新改,你要還有什麼不明白或不懂可以問我,希望你能夠順利畢業,邁向新的人生。
關於教育案例的含義,許多專家學者有過不同的表述。但如果概括為一個定義,即:教育案例是一個教育情境的故事。在敘述這個故事的同時,作者常常還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點評。作為幼兒教育論文的重要門類,怎麼去寫好它對於廣大老師來說十分重要!今天就為大家簡單做一個介紹!

一、教學案例與論文的區別
1、論文是以議論為主的;案例則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也就是說,案例是講一個故事,是通過故事來說明道理。
2、從寫作的思路和思維方式上來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區別:論文寫作一般是一種演繹思維,思維的方式是從抽象到具體;而案例寫作是一種歸納思維,思維的方式是從具體到抽象。
3、教學案例與教案、教學設計、教學實錄的區別
教案和設計都是事先設想的教育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育措施的簡要說明;案例則是對已發生的教育過程的反映。一個寫在教之前,一個寫在教之後;一個是預期,一個是結果。
二、案例的結構要素:
1、背景案例需要向讀者交代故事發生的有關情況: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紹一堂課,就有必要說明這堂課是在什麼背景情況下上的,是一所重點學校還是普通學校,是有經驗的優秀教師還是年青的新教師,是經過准備的「公開課」還是平時的「家常課」,等等。
2、主題案例要有一個主題。寫案例首先要考慮我這個案例想反映什麼問題,動筆前要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想法。寫作時應該從最有收獲、最有啟發的角度切入,選擇並確立主題。
3、細節
有了主題,寫作時就不會有聞必錄,而要是對原始材料進行篩選,有針對性地向讀者交代特定的內容。比如:介紹教師如何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就要把學生怎麼從「不會」到「會學」的轉變細節寫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紹了一番,說到"掌握"就一筆帶過了。
4、結果
一般來說,教案和教學設計只有設想的措施而沒有實施的結果,教學實錄通常也只記錄教學的過程而不介紹教學的效果;而案例則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代教學的結果,包括學生的反映和教師的感受等。
5、評析對於案例所反映的主題和內容,包括教育教學的指導思想、過程、結果,對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評析是在記敘基礎上的議論,可以進一步揭示事件的意義和價值。評析可以就事論事、有感而發,引起人的共鳴,給人以啟發。
三、如何收集案例素材.
1、典型。
教學案例的素材要能反映事件發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能隱含普遍存在、大家關心、比較重要的問題,能體現問題的深刻性,有實用的價值。
2、生動。
教學案例應該是一個能夠很好地反映某個隱含觀點的教育故事,要具體、生動
3、寓意明確。教學案例能夠啟發大家思考,能夠讓教師看出「故事」揭示的某些規律和本質,對教育工作有指導作用。
四、收集素材的途徑.
1、在教學實踐中收集。
比如,可以是自己的課堂教學,可以是從聽課、評課的記錄思考中,從教師、學生交談的某些內容中,從教師教學、學生學習中收集素材。
2、在教學音像中尋覓。
可以從電視、磁帶、光碟的課堂教學錄像、教學經驗介紹的觀看、收聽中收集素材。
3、在教育書刊中查找。
可以從備課教案、說課講稿、教學實錄、教學經驗等材料的閱讀中收集素材。
五、案例記敘要求
1、目的要明確。
教師撰寫的每一個教學案例都要能反映某一個問題。不能隨心所欲,與主題無關的刪去。
2、內容要真實.
案例素材要反映活生生的教學實際。因此,撰寫的教學案例必須是真實情景,不能虛構,不能杜撰。對於事件原貌,不可進行誇張,更不能歪曲。但為了保護隱私權,可以虛構地名和人名(但要在文末註明虛構的部分)。
3、情景要完整.
教學案例要寫出事件發生的背景,即寫出特定的時間、地點和條件,如:教師、學生的基本情況、教學條件、教學環境等。要寫出全過程,要有一個從開始到結束的完整情節。故事要具體,要真實感人。
4、取捨要恰當。
教學案例通常篇幅較短。要求文字簡練。因此,情景介紹的主次要分明,在寫作時要恰當取捨。要盡量寫好主要事件,盡量精簡那些與主題關系不大的內容。
5、敘述要客觀。
寫作教學案例的教師,對於所寫的教學案例,必然有自己的觀點。但是,在案例寫作中。只能客觀地介紹典型事例。要讓讀者仔細品味,悟出其中的道理。
六、案例分析的要求
1、理論實際緊密結合.
撰寫案例分析時,要就事論理。對案例中描述的事實,提出的問題,要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原理,進行科學分析,力求提出解決具體問題的較好的措施。分析自始至終要緊扣案例,不能脫離案例本身去講教育理論。
2、體現先進教育思想.
案例分析的立意要新,要用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作指導,要跟得上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步伐。比如在當前,案例分析就要貫穿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及二期課改精神。
3、分析務必實事求是.案例分析要有求實精神,不誇大,不縮小。分析要實在,要有針對性。不要熱衷於抄錄教育理論的條條,要將教育理論的觀點自然地融會於分析之中。
4、論述需要突出重點。對於已寫成的教學案例,要反復閱讀,找出案例的主要問題,力求抓住要害,深入細致地進行分析,論述時要畫龍點睛,把問題點明,把道理說清,把主題揭示出來
5、觀點要有充分依據.分析者要找出充分的論據,來支持自己提出的觀點和建議。案例的選擇要能充分體現觀點。而不能案例和觀點不統一。

熱點內容
陝西貧困大學生 發布:2024-11-02 06:21:03 瀏覽:896
河北大學護理研究生復試 發布:2024-11-02 06:20:17 瀏覽:666
中山醫科大學附屬第六醫院 發布:2024-11-02 06:11:18 瀏覽:317
臨床本科生做實驗室 發布:2024-11-02 06:06:18 瀏覽:136
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鑲牙 發布:2024-11-02 06:02:34 瀏覽:84
大學生打架視頻 發布:2024-11-02 05:57:00 瀏覽:610
美國紐約電影大學 發布:2024-11-02 05:51:50 瀏覽:410
揚州大學考研現場 發布:2024-11-02 05:50:29 瀏覽:593
六十年代的大學生 發布:2024-11-02 05:41:58 瀏覽:624
2015年西南大學考研群 發布:2024-11-02 05:40:33 瀏覽: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