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專業建設舉措
『壹』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有哪些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廣告學、心理學、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土木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建築學、城鄉規劃、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程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
簡介
為深入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和《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精神,貫徹落實新時代全國高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和《教育部關於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系列文件要求,推動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做強一流本科、建設一流專業、培養一流人才,全面振興本科教育。
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能力,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經研究,教育部決定全面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啟動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
『貳』 華北電力大學創新本科學生人才培養的舉措有哪些
答:我校面向國家能源電力發展和結構調整,依託電氣、動力、自動化等優專勢學科專業屬,超前布局發展新興能源學科專業,如核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新能源材料與器件、能源化學工程、智能電網等,並注重文理學科專業與能源電力學科專業的交叉融合及電力特色建設。
依託由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和12家電力集團公司組成的學校理事會,構建校企協同人才培養機制,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過程,培養行業急需的卓越人才。比如,與中廣核集團公司合作開展「訂單+聯合」核電專業人才培養,從培養方案制定到課程開設、講授,企業全程參與,取得了企業、學校與學生三方共贏的良好效果,入選了首批「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2017年,學校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行列,加快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著力培養能源電力領域的未來科學家和行業領軍人才。比如,聯合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成立吳仲華學院,建立全新的課程體系,實行雙導師制(華北電力大學、工程熱物理所共同組建導師組),著力培養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學科傑出人才。
『叄』 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奮進之筆表現在哪些舉措上
我也是17級的哈哈哈
我抄的這個:
一提供更多有選擇的高等教育:我們的高等教育為人民群眾提供的選擇夠不夠多樣,能不能體現個性化培養和全面發展的要求。
二是建成更有競爭力的高等教育:出國留學熱仍在持續升溫,還有向低齡化發展的趨勢。這既是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發展的大趨勢,但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們的高校還不能滿足老百姓享受更好更公平教育的需求。
三是開創更有特色的高等教育。隨著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的到來,特色成為高校發展的制勝法寶。如果我們的學校都是一個版本克隆出來的,老百姓就不會滿意。
四是發展更加公平的高等教育。「一個不能少,一個也不能掉隊」。要求我們把眼光聚焦中西部地區,以更高的目標、更大的決心、更強的力度推進教育公平,讓更多的人能夠享受到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成果和紅利
『肆』 束金龍教授講如何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
全體校領導、中層幹部,各系部教師和黨員代表參加了學習會。學習會由黨委副書記宦秀芳主持。束金龍教授從上海高校概況談起,簡要介紹了上海高校的辦學類型、辦學層次、在全國高校中的地位,並分析了上海高校辦學在學科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上海市提高高等教育水平的十一項具體舉措。在高校內涵建設方面,束金龍說,「十二五」期間,高校內涵建設是人才培養質量的主要抓手,市教委「085」工程實際上就是提高高校內涵建設的工程;要體現「085」工程的成效,就要從保證經費投入、學校建設和績效考核三方面抓起。在提高學科專業建設水平方面,束金龍說,一個學校要辦出水平就要有第一流的學科和專業,目前教委正在進行本科專業的優秀評估,評選出上海市高校的優秀本科專業,希望學校以學科專業建設為抓手,優化專業設計,辦出符合社會需求的優秀本科專業,整改不合格的學科專業。針對提高本科教育質量的問題,他說,教委將開展骨幹教師的激勵計劃,通過一定數量和強度的經費投入,促進教師將更大的經歷投入到高等教育人才培養中,鼓勵教授、副教授參與本科生教學。束金龍還鼓勵學校教師通過參加國家和上海市的教學成果獎評選和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全心投入教學工作,實現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在現場互動環節,我校電氣學院黨總支書記宋國強、高職學院院長付曉剛分別就如何分類評價本科教學質量和本科高校中的高職專業培養的必要性問題提問,束金龍都一一作答。(高娟)
『伍』 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是什麼
根據《教育部財政部關於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2007〕1號)和2009年度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的規劃,在有關學校和單位推薦基礎上,經研究,現批准北京大學「理論與應用力學」等671個專業點為第四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其中經費自籌建設點71個,名單見附件),並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建設高等學校特色專業是優化專業結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辦出專業特色的重要措施。項目承擔學校和項目負責人要充分認識建設特色專業的重要意義,按照兩部有關加強「質量工程」本科特色專業建設的要求,緊密結合國家、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改革人才培養方案、強化實踐教學、優化課程體系、加強教師隊伍和教材建設,切實為同類型高校相關專業和本校的專業建設與改革起到示範帶動作用。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央有關部門(單位)要負責指導、檢查、監督所屬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項目的建設工作。在建設過程中,有關問題和建議請及時反饋至質量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
二、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項目管理按照《教育部財政部關於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2007〕1號)和《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管理暫行辦法》(教高〔2007〕14號)執行。質量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將根據《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任務書》進行檢查和驗收。
項目資助經費按照每個建設點20萬元的標准撥付,超出資助經費的部分由學校配套解決。項目經費管理按照《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財教〔2007〕376號)執行。有關單位和學校要落實經費自籌建設點的經費。
三、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項目的承擔學校應在學校網站設立專欄,對外公布項目的建設內容、實施方案和進展程度等相關信息,加強有關建設成果的宣傳推廣,充分發揮項目的示範作用。
『陸』 如何建設一流專業
一流專業建設,是指教育部為了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以建設面向未來、適應需求、引領發展、理念先進、保障有力的一流專業為目標,建設1萬個國家級一流專業點和1萬個省級一流專業點。 [1]
提高專業建設質量。適應新時代對人才的多樣化需求,推動高校及時調整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定期更新教學大綱,適時修訂專業教材,科學構建課程體系。適應高考綜合改革需求,進一步完善招生選拔機制,推動招生與人才培養的有效銜接。推動高校建立專業辦學條件主動公開制度,加強專業質量建設,提高學生和社會的滿意度。 [1]
『柒』 如何深化教學改革 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體措施
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確定的重要方針。去年4月24日,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鮮明指出,「高等學校要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最核心最緊迫的任務」,明確了我國高等教育的主攻方向。今年劉延東同志多次強調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走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
近年來學校始終堅持育人為本,牢固確立本科教學在學校各項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和基礎地位,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堅持走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的內涵發展道路,在學科和專業建設、教學質量、教學經費投入、師資隊伍建設、課程及教材建設、教學研究和教學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整體推進,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高。
一、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大力提升人才培養能力
學校始終將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作為立校之本。學校堅持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通過深化教學改革,不斷探索和完善既符合高等教育發展規律、又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各類創新人才不斷涌現的局面。
1、更新教育觀念,鞏固本科教學地位。以提高本科人才培養質量、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主題,深入開展教育教學研討活動,進一步轉變人才培養理念與本科教育觀念,樹立全面發展觀念、人人成才觀念、多樣化人才觀念、終身學習觀念、系統培養觀念,進一步鞏固了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與本科教學的基礎地位。
2、優化課程體系,提高課程質量。按照「統籌部署、分步實施、狠抓落實、全面提高」的原則,以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內容改革為重點,大力實施「課程建設工程」,深化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以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精選和設計實驗教學內容與體系,建立了「公共基礎+專業提高+研究創新」三層次、四年不斷線的實踐課程體系,增加創新創業教育課模塊、素質教育課模塊,以課程資源平台建設為基礎,推進優質課程資源共享。現已建成28門國家級和省級精品課程。
3、深化教學改革,創新培養模式。根據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調整專業人才培養定位,修訂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施完全學分制,推進公共基礎課程改革、普通本科學生畢業論文(設計)改革以及教材選用改革,實行本科生導師制,促進因材施教和個性化發展;構建課外實踐學分認證教育體系,促進專業教育與實踐教育的融通,形成了學科專業教育與素質拓展活動教育良性互動的育人特色;不斷創新產學研合作辦學特色,建成144個校外教學實習基地,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資助制度,遴選了一批實施創新創業教育試點,促進了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
4、啟動專業大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為進一步體現科學技術發展、學科交叉和滲透對人才培養的要求,突出基礎寬厚、適應性強、專業口徑寬、綜合能力強、整體素質高的創新人才培養需要,學校啟動了公共管理類、工商管理類兩個專業大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在今年的招生中,這兩類專業按大類招生,一年以後,學生根據興趣和志願重新選擇專業。
制定出台了《公共選修課實施方案》,在2009級本科學生中全面實施通識教育,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選擇的機會。形成了通識教育、學科教育、專業教育和實踐環節四個層級遞進的金字塔型教學平台,拓寬了學生的學習通道,有利於促進學生形成寬闊的知識視野,掌握從不同領域獲取知識的方法,為綜合素質培養奠定重要的認識和方法基礎。通識教育方案的實施,將進一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進一步體現「以人為本」的人才培養理念。
5、實施「特色計劃」,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學校緊緊圍繞提高本科教學質量這一核心,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綜合改革,實施「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計劃」、「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和「國際交流開放計劃」試點工作,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搭建良好平台,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
實施「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計劃」。按照「行業指導、校企合作、分類實施、形式多樣」的原則,建立和形成與基層司法、執法機關以及中小企業等法律事務部門信息交流和人才培養的合作與聯動機制,不斷進行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與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創新,積極優化具有自身優勢和特色的法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初步形成新時期卓越法律人才評價體系,保障和提高法學人才培養質量。
實施「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進入「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實驗班的學生單獨開班,並實現特色教學。突出個性培養和柔性管理理念,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參與導師的科研,接受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強化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全面培養學生的科研素質、提高科研能力。
實施「國際交流開放計劃」。學校與美國南緬因大學開展「3+2」本碩連讀聯合培養項目。根據協議,學校本科生在完成三年級的課程後,先以「國際交流生」的身份選拔推薦到南緬因大學學習一學期的本科課程,即可有機會進入MBA項目的後續學習。南緬因大學將對我校選送的國際交流生在學習費用和時間上提供便利條件和優惠措施。
二、不斷加強師資培訓力度,強化教學隊伍建設,著力提升教師教學能力
教學質量的提高離不開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多年來,我校一直重視對教師教學能力的培訓,針對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教師分別採取不同的培養與提升舉措。
學校高度重視教學骨幹隊伍的建設與培育。學校先後實施了「教學名師計劃」、「核心課程骨幹教師計劃」等,著力打造教學骨幹隊伍。「教學名師計劃」旨在造就一批高水平的教學名師和教學帶頭人,並充分發揮高水平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的示範帶動作用。「核心課程骨幹教師計劃」旨在加強中青年骨幹教師的培養,提高核心課程教學水平與質量。與此同時,為促進教師國際交流與合作,學校先後開辦了2期出國人員英語培訓班,派遣20名教師赴美國、英國進修。
青年教師的水平和質量關系著學校人才培養的質量,是學校能夠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影響力量。學校十分重視對青年教師的培養。2010年以來,先後邀請國內外專家來校開辦核心課程培訓22門,研究方法培訓18次。在此基礎上,為充分發揮高水平教師在青年教師培養中的示範和幫帶作用,學校實施了「青年教師教學導師制」,為每位青年教師指派教學導師,負責指導青年教師提升教育教學水平。
為加強教師實踐能力,學校鼓勵並資助教師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通過短期掛職、調查研究、合作科研、科技咨詢、業務培訓和帶學生畢業、生產實習完成社會實踐任務等形式,深入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理論聯系實際,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提升業務能力和實踐能力。學校要求45周歲以下在崗專業課教師、專業基礎課教師,在晉升副教授職稱時,原則上應參加3個月以上的社會實踐,並需考核合格。教師參加社會實踐情況作為職稱評審、晉級的依據。
目前,我校在蚌埠市金融辦、發改委、科技局等有掛職幹部11人,參加社會實踐教師400餘人。
三、以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為抓手,強化教學建設,深化教學改革
學校以本科教學工程建設為抓手,制定出台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管理辦法》、《優秀教學成果獎勵辦法》等一系列教學改革文件,鼓勵教師從事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提高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充分發揮國家級、省級項目在教學改革方向上的引導作用、在教學改革項目建設上的示範作用、在推進教學改革力度上的激勵作用和在提高教學質量上的輻射作用,調動學院和廣大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通過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在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學團隊建設等方面不斷取得新進展,同時以重點教改項目為牽引,深化教學改革,培育教學成果,取得顯著教學成果。2010年以來,教學研究項目學校立項220項、省級立項18項,公開發表教研論文270篇。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目前有2個國家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示範項目待批。
四、不斷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打造創新人才培養平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加強實驗室建設和加強實驗教學環節,是深化教學改革的重要體現。多年來,學校一直注重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建設,加大實驗室建設力度,狠抓實驗、實習(社會實踐)和畢業論文設計,整合優質教育資源,打造創新人才培養平台,突出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取得了良好效果。「中小企業投融資創新人才培養實習實訓中心」獲2011年省級立項。以此為基礎,在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根據經管類各學科(專業)特點,以綜合實驗教學平台建設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切入點,推動教學理念、教學體制、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及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等方面的改革與創新。成立了包括經濟管理學、語言模擬、法學、藝術學等學科的綜合實驗教學中心,旨在構建體現學科(專業)特點、涵蓋多學科(專業)的綜合型、現代化、開放共享的綜合實驗平台,真正實現各學科(專業)資源的多元融合。學生多次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挑戰杯」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外語大賽等各類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2010、2011年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獲國家級獎項32項,獲獎人數69人次;獲省級獎項295項,獲獎人數473人次;參與國際競賽獲獎12項,獲獎人次36人次。2011年在「2011年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MCM)和交叉學科數學建模競賽(ICM)」中,學校7支代表隊獲得了一等獎5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的成績。
五、不斷完善教學質量監控和保障體系,強化獎懲功能
學校對教學管理規章制度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建設。完善和實施了常規教學檢查、教學督導、教學信息反饋、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等多項質量監控措施,逐步完善了教學規章制度,保障了教學秩序的正常穩定。在此基礎上,嚴格日常教學管理,向管理要質量,從管理求提升。嚴格執行培養方案,嚴格教學檢查,嚴格考核紀律,認真履行調停課審批制度,規范執行學業警示制度、畢業論文管理與專業實習,嚴肅教師教學工作紀律,保障了教學秩序的正常穩定,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進一步規范、完善以本科教學過程為主體的教學質量評價,推進教學質量考核評價方式改革,完善教學評獎評優制度,建立有效的教學激勵機制,以評價促規范、提質量。制定出台了《教師教學工作規范》、《課堂教學質量考核辦法》、《教學事故的認定及處理辦法》等教學管理規章制度,不斷完善教學質量監控和保障體系,健全校院兩級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形成了學生評教、教師評教、專家評教、領導評教、社會評教「五位一體」的教學質量評價鏈。
今後,學校將在初步探索的基礎上,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講話以及教育規劃綱要精神,堅持走「以人為本、質量立校」的內涵式特色發展道路,把提高質量作為學校各項事業發展的生命線,全面提高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培養更多的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捌』 特色專業的建設內容
特色專業建設內容 本科教學的開展。
(1)教學團隊建設與精品課程建設。教學團隊是以課程或課程群為核心形成的教師群體,通過團隊成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開展教學研究與改革,提高教師整體素質與教學水平。會計學專業經過長期的培育,已經獲得2個院級教學團隊。大多數會計系教
師是教學團隊的成員,以教學團隊建設為紐帶,團隊成員合作共進。會計學專業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在全校組織的教學測評中,會計系教師大多名列前茅。會計系積極加強課程建設,特別是精品課程的建設。《基礎會計學》列為校級精品課程建設。精品課程的建設,極大地提高了《基礎會計學》的教學效果,有力地促進了相關課程建設與教改研究的深入開展。
(2)教學改革常抓不懈。會計系一貫重視教學改革,教研活動制度化、規范化。每學期都規劃有教研活動的核心內容,每周或每兩周定期開展教研活動,討論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共商解決的措施,效果顯著。設立系級教改與實驗立項,國內首創。為鞏固本科專業教學評估的成果,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與實驗教學水平,加強教師之間的教學交流,培育教學團隊、精品課程及教研成果,會計系開展系級教改與實驗項目立項。系級立項的教研成果大都孵化成了省級、校級及院級重點課題。
(3)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採用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方式,不僅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而且通過實踐教學(包括專業課程實踐環節、校外專業實習環節和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
(4)優化師資隊伍。優化教師專業知識結構,以思想建設為先導,通過繼續教育、培訓、參加學術會議等方式培養優秀青年教師,在其知識不斷得到更新和補充的基礎上,有計劃地選派教師到企業鍛煉,提高教師的創新意識、科研能力和專業實踐能力。
(5)加強系級資料室建設。縱觀全國會計學科發展的優勢學校,無一例外地都具有較好的系級教研資料。在學院經管類資料的基礎上,會計系廣開渠道,通過購、贈等方式積累會計學科資料。 會計系已經具有多種高層次報刊資料及圖書幾百種,極大地方便了教師課間的閱讀與資料查閱。 碩士研究生教學。
(I)倡導研究生「三助」工作。研究生「三助」是指「助教、助研、助管」,對於研究生教育非常重要。助教協助導師教學;助研做導師的科研助手和夥伴;助管協助導師管理教學科研等日常事務。學生通過參與導師的科研項目,跟導師學習,提高自己的科研創新能力;通過參與專業課程的教學,可以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參與日常管理就是協助導師管理一些基本事務,如回復信件、列印整理資料、報送科研材料、接聽電話、接待等,日常的管理工作對於碩士研究生的獨立工作能力和人際溝通具有重要意義。
(2)探索「三三式」創新培養模式。碩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是碩士研究生培養的重點,貫穿於研究生培養過程的始終。為此,會計系探索「三三式」碩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創新培養模式,旨在將研究生培養分為「三個階段」,即培養科研素質階段、加強課程學習階段和學位論文撰寫階段。在這三個階段劃分的基礎上,通過學校、導師、研究生「三位一體」的共同努力,努力提高研究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科研實踐能力以及科研創新能力「三種能力」,從而全面提高碩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此外,還可以在導師指導下,積極利用暑期開展調研與社會實踐活動,培養研究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抓科研促教學
抓科研促教學教學與科研是高等學校發展的兩條主線。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會計系立足教學,抓科研促教學。,
(1)科研成果積累。會計學專業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積極從事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大批在國內有一定影響力的科研成果。精細化管理、職能滲透、協同發展等科研成果不但為企事業單位的財務工作提供了理論指導,而且將科研成果滲透到教學中。學生由此接觸到最前沿的學科知識,拓展了視野,為學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支持。
(2)調動科研信息志願者的能動性。會計系科研信息志願者義務進行科研及學術會議等信息的搜集和發布,將各種會議、徵文、比賽、課題招標等信息通過電話、簡訊、郵件、張貼等形式通知到每位教師,同時傳達到相關班級學生,確保信息暢通。
(3)積極申報課題與獎項。會計系注重將已做的各項工作總結整理,積極申報高層次的相關研究課題,不管是縱向課題還是橫向課題、大課題還是小課題,都要抱著積極爭取的心態努力申報,而且在申報課題前,也要積極准備,盡量研究別人尚未研究的課題。對於已經取得的研究成果,要積極申報科研獎項。對於申報不成功的課題,在前期研究撰寫申報書的基礎上,積極撰寫成學術論文發表,「副產品」成效顯著。
(4)以文赴會學術交流。為提高教師的學術水平,擴大會計系的知名度,會計系與著名高校及企業建立了友好聯系,鼓勵教師以文會友,參加學術活動。同時,研究生導師也積極指導、支持研究生撰寫論文,參加學術會議。通過學術交流,極大地提高了會計系的知名度。 搭建平台培養能力為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與科研能力,豐富學生的專業知識,培養學生多層次的能力,會計系搭建了一系列平台。
(1)設立「教學論壇」。為進一步促進教研活動的開展,會計系設立了以系級教學改革與實驗改革立項為主題的「教學論壇」,鼓勵教師從事教研活動。「教學論壇」的設立極大地激發了年輕教師參與教研的熱情。
(2)創辦「財會論壇」。會計系於2006年創辦了財會論壇。論壇以「交流、啟迪、創新」為宗旨,積極為財會師生搭建學術交流平台。通過內容豐富的學術報告和研討,介紹學科發展前沿知識、理論創新成果,營造了濃厚的學術研究氣氛,豐富了學生基於專業知識的課余文化生活,啟蒙了學生的科研活動,激發了學生從事科學研究的興趣。
(3)成立「會計協會」、「會計學社」。2008年,會計系發起成立了學生學術團體——會計協會,吸納了廣大會計學專業研究生、本科生和會計愛好者參與。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會計協會開通了會汁學習網站和博客,每年組織知識競賽、校外現場參觀、考研考證經驗交流等活動,既豐富了學生專業知識,也為教師和學生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渠道。
為了加強會計學專業研究生的學習交流,培養科研能力,提高學術素養,2010年會計系為研究生搭建了「會計學社」交流平台。「會計學社」由研究生自主開展活動,聘請會計系教師作為指導,成效顯著。
(4)創辦「會計科技活動月」。為了進涉提升學生對會汁學專業的熱愛,提高學習興趣,營造學習與研究會計的氛圍,會計系和經管學院團委決定,從2008年起,每年的5月作為「會計科技活動月」。在為期一個月的活動中,組織徵文比賽、知識競賽、學術報告、考研考證經驗交流等系列活動,激發學生對會計學專業的認同感,培養學生會計科技素養,對宣傳會計法規准則等也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 職能滲透融合發展(I)符部門職能相互滲透:會計系始終認為培養學生是所有教師的共同責任,主動與學院團委聯系,相互協作,摸索出政治輔導員、會計系、專業教師多層面工作相互滲透的「三維培養模式」,學生的學風、考風和綜合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2)管、理滲透協調配合。考慮到學校屬於綜合性大學,理工科歷史深厚、優勢突出的特點,會計系積極探索工科院校會計學專業教學模式,將理工科教育理念滲透到會計學科發展中。為此,會計系積極將理工科教師在教學、科研、學生能力培養等方面的做法,引入會計學教學與學生能力培養中。積極邀請理工科學生參加創新活動,通過「財會論壇」、「會計科技活動月」、「會計協會」、「挑戰杯」全國創業大賽講座等平台的活動,管理與理科學生發散思維及直線思維、定性思維與定量思維、規范研究與實證研究等相互融合、相互滲透,使創新能力與創新思維達到了新的高度 。
『玖』 中原工學院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這對於學校來說意味著什麼
獲批國家級一流專業對於學校來講意味著學校上升了同時也是國家對於這個學校的這個專業的認可,是非常光榮的一件事。
『拾』 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是什麼
南方日報訊 (記者/吳少敏 杜瑋淦 鍾哲 姚瑤)近日,教育部公布2019年度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名單,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中央「賽道」1631個、地方「賽道」2363個。
記者從相關高校了解到,廣東高校234個本科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建設點名單。地方「賽道」中,省屬高校158個專業入選,佔比6.7%,名列全國前茅。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和暨南大學等部屬高校也成績不菲,在中央「賽道」中共有76個專業入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2019年4月,教育部印發《關於實施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的通知》,決定2019—2021年建設10000個左右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點,並將中央部門所屬高校、地方高校名額分列,分「賽道」進行遴選建設。
本次教育部認定的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中,廣東省屬的綜合性院校和特色院校等各類型高校均有專業入選,涵蓋11個學科門類、57個專業類、101種專業,體現了本科專業建設的整體水平和綜合實力。本輪廣東省屬高校入選的專業名單中,理工科專業數量最多,達60個,佔比38%。這是2016年我省啟動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建設以來,加強理工科專業建設的又一成果和體現。
有關專家分析,近年來隨著廣東一流本科教育工作深入推進,專業評估、專業認證等質量保障體系逐漸完善,新工科、新醫科和新師范等專項工作取得進展,廣東本科專業的結構得到深層次優化,整體實力不斷增強,影響力和知名度進一步提升。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眾多專業入選,是廣東本科專業近年來整體提質升級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