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專業師生比例
㈠ 985大學和211大學的師生比是多少
根據《985工程大學抄2012級本科新生師資力量排行榜》,我國每個本科專業專任教師與新生人數的平均比重最高的為北京大學的1.27,最低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0.3,平均為0.56。
根據《211工程大學2012級本科新生師資力量排行榜》,我國每個本科專業專任教師與新生人數的平均比重最高的為北京大學的1.27,最低為海南大學的0.18,平均為0.42。
㈡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師生比例
現有專任教師1162人,科研機構人員286人。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32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9人,博士生導師342人,教授450人(含相當專業技術職務人員),副教授646人(含相當專業技術職務人員),還聘請了一批世界知名科學家為名譽教授、名譽博士和客座教授。
在校學生15500多人,其中博士生1900多人,碩士生6200多人,本科生7400多人。
http://www.ustc.e.cn/xygk/xxjj/200508/t20050802_18737.html
㈢ 中國本科學歷人口佔比是多少
本科生僅占總人口的3.4% 。
從2019年起,北京大專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超過50%,其中本科以上的人口佔比超過35%,在我國31個省區市中排名第一。上海大專以上人口佔比超過30%,其中本科以上佔比超18%,排名第二位。此外,天津、內蒙古的大專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超過20%。相比較而言,廣西、西藏、貴州大專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不足10%。
這造成了兩大現象:首先,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為代表的頂尖大高校留京率持續下行;其次,不少中西部地區開出優惠條件吸引高學歷畢業生。
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在2002年時是15%,到2019年,這一數據已經達到51.6%,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高等教育普及化是提高國民素質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美國在2010年本科以上學歷占總人口比例是24%。不過,需要注意兩點,首先是高等教育結構是否合理,其次是高等教育的質量如何。
避免盲目學歷「競賽」:
整體學歷的提升,一方面帶來人口素質的逐步提升;但另一方面,又需要避免學歷提升的盲目性。在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時代後,繼續以學歷為導向辦學,必然會出現高職擴招、專升本擴招、研究生擴招、博士擴招。而讀完博士,從事的工作可能就是之前研究生或本科生就能勝任的工作。出現這種局面,無疑就是教育浪費和人才浪費。
可以看到,目前學歷所帶來溢價在減弱。現在研究生的數量在逐步上漲,相對來說本科生的競爭力在下降。而大城市本來就是高學歷人才聚集的地方,必然出現高學歷人才更多的現象。人們認為教育是對能力的一種培養,因此從薪酬上看,博士生的薪酬一般比碩士生高,碩士生的薪酬也會比本科生高,這促使了人們追求高學歷。但一些目前由博士擔任的職位,可能本科生就可以干。
㈣ 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生師比多少
教學評估
教學的「基本」的要素,大體有三:一是學生;二是教師;三是課程資專源(或稱之為屬「教學資源」、「教學內容」)。以前人們往往重視教師的講授,或者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殊不知無論教師的講授,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其最終的效果取決於課程資源。
㈤ 高等教育學校(本科院校)的師生比是所有教職工還是專任教師與學生的比值
普通高校生師比=在校生數/專任教師數。合格標准為不超過18:1。
辦學條件指標測算辦法
摺合在校生數=普通本、專科(高職)生數+碩士生數*1.5+博士生數*2+留學生數*3+預科生數+進修生數+成人脫產班學生數+夜大(業余)學生數*0.3+函授生數*0.1
全日制在校生數=普通本、專科(高職)生數+研究生數+留學生數+預科生數+成人脫產班學生數+進修生數
教師總數=專任教師數+聘請校外教師數*0.5
1. 生師比=摺合在校生數/教師總數
2. 具有研究生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具有研究生學位專任教師數/專任教師數
3. 生均教學行政用房=(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行政辦公用房面積)/全日制在校生數
4. 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產總值/摺合在校生數
5. 生均圖書=圖書總數/摺合在校生數
(5)本科專業師生比例擴展閱讀
《基本辦學條件指標》主要用於普通高等學校核定年度招生規模,確定限制、停止招生普通高等學校。並對普通高等學校辦學條件進行監測。《基本辦學條件指標》的發布實施,有利於加強宏觀管理,逐步建立、健全社會監督機制。有利於促進辦學條件改善和保證我國高等教育持續、健康發展。
各地、各部門和各普通高等學校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國家核定的辦學規模以及本《基本辦學條件指標》的要求,合理確定普通高等學校的招生規模,以維護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保證普通高等教育基本的教學質量和規格。
㈥ 生師比的概念
生師比,是指學校專任教師數與在校學生數的比例。
生師比是本科教學評估中用來衡量高校辦學水平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標。由於教師在高等學校中的重要地位,「生師比」從來就是學校教學工作中的重要數據,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我國高等教育規模的大小、高校人力資源利用效率,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高校的辦學質量。
生師比是高校辦學結構中的一把雙刃劍,過高和過低都不利於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近幾年來,隨著本科教學評估的進行和高校「內涵建設」時期的到來,越來越多的高等教育工作者對「生師比」的一致性提出了質疑。什麼是合理的「生師比」,怎樣確立合理的「生師比」指標,已成為高等教育工作者著力探討的問題。
(6)本科專業師生比例擴展閱讀
中國高等教育大規模擴招以前,大學尚屬「精英教育」。截止1998年,中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僅為9.8%,全國高校(包括高等職業學校)在校生人數不足630萬,高校生師比平均11.62:1。
這一系列數據表明:相對於中國這個人口大國來說,我國高等教育規模尚小,生師比比例過低,不符合國際公約在公民受教育權方面所體現出來的精神,也造成了教師資源的浪費,影響了學校辦學的社會效益;
但另一方面,如果生師比過高,每名專任教師就要面對更多的學生,承擔更多的教學任務,再加上大規模擴招下形成的多校區辦學的模式,使得教師不得不把大量的時間花費在往返路途的奔波上,餘下用來備課、寫教案的時間已寥寥無幾,無法保證教學質量,更別談還要潛心科研。
可見,生師比合理才能夠使教師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在上好課的同時做好科研,站在學科前沿思索教學,不斷更新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才能使教師有足夠的時間與學生進行必要的單獨輔導,答學問之疑,解人生之惑,育才的同時也能育德,為社會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
㈦ 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 師生比應為多少
一般稱生來師比普通高校生師比=在校源生數/專任教師數。合格標准為不超過18:1。
開展本科教學工作評估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抓手。評估不僅能鑒定學校教學工作的質量和水平,診斷學校教學工作存在的問題並提出改進建議,還可以發揮評估指標的導向作用,引導學校更新教育觀念、明確發展方向和目標、深化教學改革,推動產學合作教育深入開展。同時,評估具有激勵和督促作用,能夠促進學校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教學管理、建立並完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形成自我約束和監控機制。實踐證明,「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已經取得切實的效果。通過評估,學校教學工作水平明顯提升,達到了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學生成為直接受益者。
㈧ 國家規定的師生比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央編辦、教育部、財政部關於制定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准意見的通知:
1、城市小學的師生比是1∶19
2、縣城小學的師生比是1∶21
3、農村小學的師生比是1∶23
中小學教師編制的核定,是根據2014年中編辦、教育部、財政部聯合頒發的《關於統一城鄉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的通知》(中央編辦發〔2014〕72號)設置的方法和標准,由同級機構編制部門,會同教育主管部門統一核定的。
為了切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機構編制部門要求,教師編制應根據學生數的變化,定期進行核定,以適應基礎教育發展需要。
中小學教育專項編制的核定,是根據各學校的實際在冊學生數,按照高中教職工與學生比為1∶12.5、初中為1∶13.5、小學為1∶19的比例,進行核定。或者根據學校三年內的學生平均數核定。
對一些規模較小的鄉村小學、教學點,可以按照師生比與班師比相結合的方式,核定中小學教師編制,或者根據實際需要,進行核定。
為了保證充足的一線課堂教學力量,在核定教師編制時,應充分考慮核定一定比例的教輔人員和工勤崗位編制,寄宿制學校應多核定1名宿管員編制。根據學校病、孕等特殊情況,從實際出發,考慮多核輔助編制。
(8)本科專業師生比例擴展閱讀:
國家按照規定的師生比, 下達學校教師編制。測算學校師資需求量的數量指標,也是反映學校人力資源利用效率的指標。不同國家和同一國家的不同時期,由於經濟、教育發展狀況和體制不同,對師生比的要求也不同;
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手段不同,師生比亦不同。一般情況下,同一時間里辦學條件基本相同的同級同類學校中,平均每個教師負擔的學生多,則教師工作量大, 人力資源及財力資源的利用率高;
反之,每個教師負擔的學生少,說明教師的工作量小,人力資源及財力資源的利用率低。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關於統一城鄉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的通知
㈨ 清華大學有多少師生
學院 14
系 56
本科專業 62
第二學位專業 4
國家重點學科*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22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15
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
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 38
二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 214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230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34
教職工人數 7062
正高級職務 1232
副高級職務 1727
教師 2829
中國科學院院士 36
中國工程院院士 32
在崗博士生指導教師 1070
博士後在站人員 1061
在學學生人數* 35369
本科生 14285
其中 留學生 886
碩士生 14090
其中 留學生 754
博士生 6994
其中 留學生 125
港澳台僑學生 233
實驗室
國家實驗室(籌) 1
國家重點實驗室* 15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17
科技部重點實驗室 1
衛生部重點實驗室* 7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5
校園面積(公頃)(不含附屬醫院面積) 384.2
建築面積(萬平方米)(不含附屬醫院和已售住宅面積) 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