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金融業務本科畢業論文
① 有適合金融專業本科生的畢業論文選題推薦嗎
我是金融學專業學生,如果你沒有思路,只想寫一篇隨便過了的話,我建議你不要寫實證分析,寫一些現狀問題描述,做一些數據的統計和簡單分析,最後得出結論和改進辦法就可以了。
題目給你一些參考:
一、中國金融改革與金融深化
1.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2.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現狀、困境、對策
3.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制與中國的現行企業制度改革
4.利率市場化問題探討
5.我國金融機構的組織結構再造
6.中國金融體系的改革方向
7.我國商業銀行改革與發展問題
8.中國信用制度的缺失與建設
9.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問題和對策
10.中國政策性金融的理論與實踐
11.論建立我國金融機構市場退出機制問題
12.中國金融電子化的發展趨勢與問題
13.中國農村信用社發展的方向與模式探討
14.非銀行金融機構問題研究
二、國際金融與匯率問題
1.人民幣自由兌換問題研究
2.當前人民幣匯率問題研究
3.中國資本市場開放問題研究
4.中國資本外逃問題研究
5.銀行股外資並購問題研究;
6.中國國際收支的調節政策與調節機制
7.中國國際儲備的規模管理與營運管理
8.全球化經濟發展趨勢與香港聯系匯率制問題
9.人民幣匯率機制與香港的聯系匯率制
10.中國金融業的發展趨勢
11.論內部經濟均衡和外部經濟均衡的政策搭配
12.人民幣有效匯率與貿易收支數量關系研究
13. 中國利用外資發展戰略與策略
三、金融風險與監管問題
1.次貸危機下中國金融安全所面臨的挑戰及對策
2.論銀行不良資產的化解問題
3.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問題研究
4.電子銀行的監管問題研究
5.論金融機構自律或金融機構的內部控制
6.實施信貸風險分類方法的若干思考
7.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與防範
8.實施資產負債管理中的問題與對策
9. 我國銀行信用卡信用風險管理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
10.開放背景下我國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研究
11.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內部評級體系的構建
12.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的防範
13.我國網路銀行的風險管理研究
14.銀行信用風險評估中的非財務分析
15.住房抵押貸款的風險分析及管理方法的研究.
16,金融監管的成本與效益分析
四、投資制度與資本市場
1.中國證券市場問題研究
2.開發金融創新產品與完善金融市場
3.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
4.QFII與QDII制度研究
5.中國票據市場發展與完善
6.各類金融衍生品在我國的發展研究
7.我國資本市場的有效性實證分析
8.CAPM的實用性分析
9.認股權證( 或可轉債)定價理論的實證研究
10.投資銀行在資本市場中的功能
11.投資銀行組織模式比較與選擇
12.中國衍生證券市場建立與發展
13.銀行上市後股權結構與績效的相關關系研究
五、信託、資產證券化與投資基金
1.我國信託投資業的改革與發展
2.我國信貸資產證券化的動因分析
3.我國信託公司業務模式的探討
4.風險投資基金的發展問題研究
5.我國理財市場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6.證券投資基金的績效評價研究
7.中國投資基金運行中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8.投資基金發展趨勢研究;
9.主權基金運作的國際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
10.開放式基金融資研究
11.社會保障基金的投資問題探討
六、貨幣理論與貨幣政策
1.當前貨幣當局金融宏觀調控的目標和政策選擇
2.虛擬貨幣對貨幣流通秩序的影響分析
3.通貨膨脹對當前投資領域的影響
4.利率調整與央行的宏觀金融政策
5.當前我國貨幣流通狀況研究
6.公開市場業務與我國國債市場的完善
7.論利率在宏觀調控政策的作用
8.我國貨幣政策工具的調整與選擇
9.通貨膨脹的表現與對策
10.我國貨幣政策最終目標與財政政策目標的協調
11.我國貨幣政策中間目標的選取
12.利率結構的調整與經濟結構的調整
13.我國的利率彈性問題研究
14.我國利率傳導機制的優化
15.提高商業銀行在利率傳導中的效果
16.久期模型在利率風險管理中的運用
17.通縮問題的原因及對策研究
18.利率工具和匯率工具在當前我國宏觀經濟調控中的應用
七、國際貨幣與匯率制度
1.歐元在今後國際儲備中的地位分析
2.21世紀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探討
3.歐元;美元;日元的匯率走勢及對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的影響
4.加強IMF在國際金融危機中的作用
5.全球貨幣體系與亞洲貨幣合作前景
6.日本金融自由化及啟示
7.發展中國家金融自由化評析
八、國際金融市場
1.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與監管問題研究
2.跨國並購的發展及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3.美元匯率波動對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
4.國際商業銀行發展的新思路
5.國際金融危機的預警與防範機制
6. 當前世界金融發展的形勢與動態研究
這些都是我當初學校給的題目參考和范圍
② 經濟金融類本科畢業論文怎麼寫
1. 對發展我國企業債券市場的思考 2. 對開方式基金流動性風險問題的思考 3. 對證券市場風險防範問題的思考 4. 關於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問題研究
5. 關於產業資本與金融業資本融合發展問題研究 6. 關於商業銀行體制改革問題研究 7. 關於合作金融問題研究
8. 關於中國信託業發展戰略研究
9. 關於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研究 10. 關於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 11. 三農問題中的金融支持 12. 重工業發展中的金融支持
13. 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中的金融支持 14. 能源發展戰略中的金融支持 15. 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金融支持 16. 股權分置改革問題研究
17. 我國利用外資的相關問題思考 18. 我國投資銀行業務的拓展
19. 淺析人民幣升值對我國金融行業的影響 20. 利率市場化進程中的障礙及解決對策 21. 金融企業風險管理淺析
22. 關於我國銀行體制改革的思考
23. 銀行會計中如何加強管理會計的內容研究 24. 商業銀行業務分析的若干問題思考 25. 我國網上銀行發展現狀及問題研究
26. 我國商業銀行客戶資源管理現狀及問題研究 27. 我國商業銀行個人業務發展現狀及問題研究 28. 對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理性思考 29. 提高我國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的對策
30. 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建議 31. 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的問題研究 32. 我國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問題研究 33. 我國商業銀行提高綜合競爭力的對策 34. 商業銀行資本充足性的現狀及提升對策 35. 提高我國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的對策 36. 商業銀行人力資源管理問題 37. 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方法選擇 38. 當前我國銀行流動性的現狀及對策 39. 對當前我國銀行高儲蓄率的分析與思考 40. 試論不斷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41. 試論加速推進人民幣的全面可兌換 42. 商業銀行主動負債管理 43. 商業銀行操作風險管理
44. 我國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進一步拓展
③ 金融學本科畢業論文
郵政金融:郵政儲蓄專業論文[郵政資訊網] --
http://www.postinf.cn/dispbbs.asp?boardid=2&id=3074
一、為什麼郵政儲蓄必須與郵政體制聯動改革
1.郵政儲蓄和郵政體制都需要改革
中國郵政金融業務自1986年恢復開辦以來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至2002年末,郵政儲蓄存款余額達到7369億元,市場佔有率為8.48%,僅次於四家國有商業銀行居第五位;郵政儲蓄機構網點31704個,僅次於農行居第二位;代辦保險、發放工資、代收稅費等各項代理業務合計達到1600多億元。
但是隨著郵政金融業務的發展,一些過去沒有暴露出來的問題和矛盾逐漸突出。目前郵政儲蓄的問題集中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現行郵政儲蓄機構吸收儲蓄存款再轉存中央銀行、獲取高額轉存款利息(目前郵政儲蓄的轉存款利率為4.131%,而在中央銀行連續降低利率之後,金融機構的存款准備金利率已降為1.89%,兩者相差近2.24個百分點)的做法,使郵政儲蓄享受了「超國民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不公平競爭,並引發了一些基層機構的違規操作;
第二,因郵政儲蓄未納入金融監管體系,有關監管部門對基層郵儲機構的違規行為難以監管;
第三,郵儲與郵政攪在一起,為郵政提供隱性巨額補貼,不僅不利於郵政業務的核算,也不利於郵政部門職工專注於主業,延滯了郵政部門自身的結構調整。事實上,由於郵政儲蓄已經成為郵政系統最具獲利能力的部門,很多基層機構都將之作為「吃飯業務」大力發展,而郵政原有的業務能力相對削弱;
第四,轉存款利息與吸儲利息之間的巨大利差由中央銀行承擔,實際上是迫使中央銀行承擔了本應由中央財政負責的出資職能,造成宏觀調控部門之間的職能混淆,同時也加大了貨幣政策操作的成本。
另一方面,郵政體制也迫切需要改革。其問題主要是:
第一,郵電分離後,郵政系統機構臃腫,人浮於事現象較為突出,服務效率相對較低,虧損嚴重。
第二,東西部居民所享受的郵政公共服務水平相差極大。例如北京、上海郵政業務的發達程度在世界上可以排名23、26位,西寧則列於130位之後。
第三,外資快遞公司進入中國市場之後,郵政體系在強敵面前競爭乏力,市場佔有率迅速減少。目前在部分沿海地區,大約90%的市場份額已被外資公司奪去。
此外,在世界一些國家紛紛改革既有郵政體制的大背景下,我國郵政體制改革的壓力進一步加大。
2.對現有改革方案的分析
針對上述問題,近年來有關部門曾多次醞釀改革。1998年郵政、電信分離後,從1999年開始推出「8531計劃」。即在四年中,分別將國家對郵政的虧損補貼額減少至80億、50億、30億和10億。1999年,有關部門還設計了將郵政儲蓄從郵政分離出來,單獨成立郵政儲蓄銀行的改革方案。但是,上述單兵突進式的改革並沒有解決郵政系統和郵政儲蓄的實質問題。
首先,從單獨改革郵政體制方案的實施情況看,盡管國家財政確實逐年減少了對郵政的補貼,但郵政部門的虧損並沒有減少乃至消失,而是通過不斷擴大郵政儲蓄的規模、用郵政儲蓄的盈利彌補郵政的經營虧損。而郵政儲蓄的盈利又主要來自中央銀行為之提供的高額轉存款利息。由於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的再貸款利率最高只有3.78%,人民銀行至少要負擔0.4個百分點的利差倒掛損失。隨著郵政儲蓄存款的迅速增加和中央銀行再貸款數量的減少,人民銀行的負擔也不斷加重。以2002年為例,當年郵政儲蓄余額為7373億元,而再貸款余額僅為1374億元,兩者相差近6000億元。再貸款的利差倒掛加上轉存款利率與存款准備金利率之間的利差,人民銀行承擔的損失接近140億元。對於國家來說,相當於按住了左邊衣袋,卻不得不從右邊衣袋掏錢,並無實質意義。
隨著國家補貼的減少,迫於扭虧的壓力,郵政部門為降低成本而收縮了不少網點,造成普遍服務能力(特別是農村)下降和服務質量惡化。例如,某省兩個鄉8000多人口共用一個郵電所,所里只有一個工作人員,且辦公條件十分惡劣。這種狀況不僅與中國作為經濟大國的形象不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政令的暢通。
其次,由於單獨改革郵政儲蓄的方案未考慮郵政體制的現實困難,無法彌補郵政在提供服務中出現的窟窿,在現實中也不具備可操作性。目前郵政系統總收入的三分之一來自儲蓄,而且越是基層比重越高。據介紹,在一些農村支局,郵政儲蓄的收入佔比高達90%,一旦將郵儲從郵政分離又沒有補償措施的話,這些郵政的營業網點將立刻垮掉。因此,該方案必然會遭到郵政部門的抵制。
上述分析表明,將郵政體制撇在一邊,單獨進行郵政儲蓄的改革不可行;不考慮郵政儲蓄改革,單獨改郵政體制也不行,郵政儲蓄改革必須與郵政體制改革聯動進行。惟此,才有可能兼顧郵政、財政和中央銀行等多方面的利益關系,使改革能夠順利推進。
二、關於郵政儲蓄與郵政體制聯動改革的構想
1.改革的基本前提
近年來,隨著外資企業的進入,郵政專營的局面已被打破。郵政部門的高收入領域受到擠壓,而虧損的普遍服務(尤其是農村的信函投遞服務)又不能不做,由此造成郵政部門的經營狀況不斷惡化。
需要指出的是,郵政在很大程度上實現的是政府職能。郵政通過提供公共服務支持著國家政權,是傳遞黨和政府聲音、保證我國13億公民通信權利的重要工具。因此,將郵政系統定性於企業,簡單地歸於企業化管理是有問題的。對於普遍服務的虧損部分,國家有義務給予資金支持。從國外情況看,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對郵政都是給予財政方面支持的。例如美國、英國將郵政定位於政府公共服務部門,享受免稅待遇;日本、印度的郵政職員均被列入公務員系列,享受與政府雇員相同的待遇。相比之下,我國的郵政事業還很不發達,服務能力和水平都相對低下。同為發展中國家的印度,國土面積為300萬平方公里,人口10億,其擁有15萬個郵政網點,25萬個投遞員。而在我國,相對於960萬平方公里和13億人口,卻只有7萬個網點,10萬個郵遞員。除少數大中城市外,公眾享有的郵政服務還遠遠不夠。因此,財政過去對郵政提供的資金相對還是不足的。
基於上述理由,財政對郵政必須提供資金和政策支持,這是改革的前提和必要條件。
2.郵政儲蓄與郵政體制聯動改革的方案構想
我們說財政必須支持郵政業務的發展,並不等於要讓財政將郵政全部包下來。郵政業務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大類型:一是通政類服務,主要是保證黨中央聲音的及時傳遞和政令的暢通,具體包括黨報黨刊的發送、機要文件的傳遞、邊防官兵信函的郵遞等等。顯然這類業務的經營虧損是需要財政補貼的;二是通民類業務,主要是保證公民的通信權利,為公眾提供公共服務。這類業務也屬於政府職責,應由政府承擔收入無法彌補支出形成的缺口;第三類是通商類業務,主要是利用現有國內郵政網點,為企業和公眾提供商業性服務,包括集郵、快遞、代理收費、匯兌、郵政儲蓄等。這類業務通常是營利性的,無須財政補助。
關於郵政普遍服務的實際虧損額,據郵政部門的測算,每年至少需財政補貼100億元才能自求平衡。其理由是,根據「8531計劃」,中央財政從1998——2002年共補助郵政170億元,加上113億元的建設資金補貼,平均每年補貼70億。如果考慮到郵政收入的水分(2002年估計為30-40億),則合計為100億元。而根據中介機構的測算,該數值為45億,兩者差異較大。由於過去郵政對各類業務沒有單獨核算,不同業務混在一起共用郵政設施和網路,所以要得出准確的數據相當困難,這也是財政與郵政部門產生意見分歧的主要原因。考慮到2002年在中央財政補貼10個億的基礎上,郵政儲蓄還劃撥了盈利100餘億用於彌補郵政虧損,在郵政現有經營水平下,100億的估計可能比較接近現實。但是現實並不等於合理,通過改革,郵政部門應該能夠在改善服務的基礎上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這一點也正是我們改革的目的。
根據郵政的業務特點和發展現狀,我們提出「兩步走」的改革設想:
第一步改革的目標是將通商類業務與其他兩類業務剝離出來,准確核算各類業務的收入和成本。在這一階段,郵政儲蓄等通商類業務仍留在郵政體制內,但須獨立核算,同時逐步放開其資金運用領域,培養經營能力。這一階段大約需要3-5年的時間。
第二步改革的目標是實現通商類業務的市場化運行。在這一階段,通商類業務與郵政體制完全脫離,自主進行市場化運作。同時郵政體系應通過運營機制的改善,進一步提高郵政體系的效率和服務能力。
做出這一設計的目的,主要是在不對現有利益格局產生巨大沖擊的前提下平穩推進郵政體制和郵政儲蓄的改革。一方面,要使有關各方都能承受,即財政少拿一點、郵政不致失衡、中央銀行負擔得到減輕;另一方面,也要促使郵政體系向更有效率、更有競爭力方面轉變。
3.改革的基本內容
第一步改革的要點可以用五句話歸納:「分離業務,獨立核算,以盈補虧,調整結構,加強監管」。
分離業務:即將郵政的普遍服務運營與通商類服務運營分離開來,在國家郵政局下分設快遞、郵儲、代理等獨立運作的業務實體。將目前混用的辦公設備一律劃給普遍服務部門,通商類業務部門仍需借用的,普遍服務部門可以按合理的價格收費。
獨立核算:即對分離後的經營主體採取獨立核算、分別設計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的辦法進行管理。通過幾年的試運行,就可以大體搞清楚各類業務的成本及其他核算數據,為下一步改革提供依據。
以盈補虧:即下面分開經營,上面並賬補貼。國家郵政局用下屬通商類業務部門的盈利和繳費來彌補普遍服務的虧損,如果仍有缺口,則由財政給予補貼。
調整結構,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郵政部門自身要調整業務結構,將發展業務的重點從郵政儲蓄轉向郵遞的本業,努力提高郵政領域的競爭力。郵政屬於規模經濟行業,只有擴大信函數量,現有的投遞網路和設施才能充分發揮效用。美國每年人均信函達到700封,英國為300封,而我國只有15封,差距之大說明郵政系統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特別在銀行賬單、廣告等方面還大有拓展的餘地。
二是郵政儲蓄部門要調整資金運用結構,隨著其他業務的展開,逐步減少向中央銀行的轉存款,提高郵儲資金的使用效率。
加強監管:應明確郵政儲蓄機構的金融機構屬性,使其在業務上接受有關監管機構的監管,消除經營活動中的違規行為。
第二步改革的要點是,「分離機構,市場化運作」。
分離機構:可在適宜的時機將郵政儲蓄從郵政部門脫離,成立完全獨立、自主經營的郵政儲蓄銀行。其他通商類業務如快遞,也可以分拆上市,或吸收外部資本進行重組。
市場化運作:脫離郵政體系機構將完全按照市場規則運行,其盈利不再用於虧損部門的補貼,而是依法納稅。獲得專營權的,政府還可以考慮收取合理的專營費。
機構脫離後,郵政系統普遍服務的虧損部分全部由財政補貼,但隨著郵政體系的分拆、業務結構的調整以及業務發展,財政承擔部分應比改革前的虧損相對要小得多。
4.有關政策配套
實現上述改革需要一些政策配套措施,主要包括:第一,對郵政實行減免稅政策。如前所述,由於郵政提供的是公共服務,屬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公共部門,財政理應給予免稅,這也是符合國際慣例的。通過免稅,估計可以使郵政增收20億左右。
第二,允許郵政部門適度擴大通商類業務的范圍。例如開辦簡易養老保險,代辦養老金發放等等。如果這類業務能夠開展起來,每年為郵政提供數十億的盈利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第三,人民銀行不要一次性將轉存款利率降到存款准備金利率的水平,而應制訂一個逐年降息的計劃,以使郵政儲蓄機構對未來幾年能有一個明確的預期,並據此安排資金運用結構的調整。隨著郵政儲蓄資金運用范圍的拓展,人民銀行可逐步取消對郵政儲蓄轉存款的優惠政策。這樣既使郵政能有一個平穩的過渡時期,保證正常運轉,也使財政不至於面對過重的補貼壓力。
第四,適當放鬆對郵政業務的價格管制,使郵政部門有權根據市場競爭的狀況及時調整價格,增強市場競爭力。
第五,目前國家郵政局隸屬於信息產業部,對郵政行業管理不具備權威性。建議將郵政局設為國務院直屬機構,並賦予其執法權。在此基礎上,有必要對現存信函市場的過度混亂狀況進行整頓,整頓的核心是提高經營信函業務的門檻,確保郵遞公司的資質,制止不合理競爭。
通過以上措施,力爭做到在財政少出錢甚至不出錢的情況下啟動和推進郵政和郵政儲蓄第一階段的改革。
三、未來郵政金融改革的理想模式
1.郵政儲蓄銀行的性質
我們認為,未來的郵政儲蓄銀行不應當是一個普通商業銀行,而應定性於以批發為主的特殊商業銀行。即郵政儲蓄銀行不做直接面對企業的貸款業務,將資金批發給其他金融機構獲取利差。理由如下:
第一,從郵政儲蓄的現有人員構成、知識結構以及運作方式來看,郵政儲蓄部門根本不具備對貸款風險的識別和控制能力,一旦開展零售業務,必將帶來極大的經營風險。
第二,目前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任務十分繁重,面對的困難不少,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再去建設第五個國有商業銀行。
第三,郵政儲蓄由於得到民眾的普遍信任,與農村信用社相比,在吸收存款上有著天然的優勢,在一定程度上成為農村資金流出的原因,近年來已經引致不少批評。如果將郵政儲蓄銀行建成一個普通商業銀行,從商業利益出發,其必定不會願意向農戶和小型企業發放貸款,從而進一步加大農村的資金缺口。這一點已經從我國許多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信用社的發展軌跡得到驗證。
如果郵政儲蓄銀行在資產運用方面採用以批發為主的模式,則不僅可以省去大量貸款審查和風險管理人員,避免不良貸款出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根據調控經濟的需要選擇資產運用方向,成為國家調控經濟的工具。
2.如何與農村金融改革配套
由於郵政網點的普及性,郵政儲蓄吸收的存款在很大程度上來源於農村。為使來自農村的資金能夠用於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可以考慮通過某種制度設計讓郵政儲蓄吸收的部分存款能夠在農村留下來。例如,目前農村信用社已經交給省級地方政府管理,是否可以在省政府協調、提供某種保障的情況下,將一定比例的存款交給農村信用社運用。至於資金運用的期限、利率等條件都可以通過談判決定。
另一方面,郵政儲蓄通過為農村居民開辦簡易人壽保險,不僅可以為游離於社會保障體系之外的農村為居民提供一定水平的生存保障,而且還可以探討用保單到金融機構質押貸款的新業務,從而為農民和鄉鎮小企業開辟一條新的融資途徑。
3.郵政儲蓄銀行的資金運用范圍
未來的郵政儲蓄銀行似應可以在以下方面開展批發業務:
第一,購買金融機構發行的金融債券,特別在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過程中,可以考慮利用郵政儲蓄的一部分資金參與國有銀行的改組改造。第二,進入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作為資金的富裕者向短缺方提供資金。第三,購買國債獲得長期穩定收入。第四,購買部分信用等級高的大企業發行的債券。第五,委託國家政策性銀行(如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運用資金。第六,購買證券投資基金。
建議在組建郵政儲蓄銀行時,為之設置專門的法律,對郵政儲蓄銀行的性質和職能給出明確的定義,並在資金運用的結構比例方面作出規定。
④ 本科金融畢業生,畢業論文選題,寫什麼內容好比較容易寫的。
一、商業銀行與其它金融機構系列
1、淺析次貸危機對我國金融監管體制的啟示
2、對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研究
3、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對策研究
4、關於汽車金融業的現狀及發展對策
5、我國中小商業銀行貸款定價方法探討
6、國有商業銀行的經營績效分析及實證研究
7、農村金融發展對農村經濟增長的影響
8、試論述中小企業融資的困境解決
9、外資銀行在華發展的特點及影響分析
10、從次貸危機談銀行的資產證券化發展
11、關於小額貸款銀行在我國的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
12、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形成的原因分析
13、關於財務公司的金融職能探析
14、第三方支付體系研究
15、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的風險控制
16、我國商業銀行利率市場化問題
17、我國銀行信用卡系統風險防範
18、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的風險管理研究
19、論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
20、我國家庭理財方案的設計
21、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狀況研究
22、淺析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評級的作用
23、我國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發展研究
24、我國典當業的融資功能研究
25、商業銀行綜合櫃員制操作風險與防範
26、淺析我國商業銀行個人信貸業務的潛在風險
27、租賃業在我國的現狀分析
28、我國商業銀行房貸風險與防範
29、商業銀行公司治理與內部控製作用分析
30、我國商業銀行開展投資銀行業務研究
31、淺談商業銀行會計風險防範
32、商業銀行財務分析對銀行發展的作用
33、我國商業銀行高端客戶理財業務發展狀況研究
34、商業銀行流動性分析
35、商業銀行資產種類創新發展
36、商業銀行業務合同研究
37、商業銀行績效考核作用
38、商業銀行國外投資研究
39、商業銀行的QDII發展
40、淺析巴塞爾信用評級方法對風險管理的作用
41、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貸款存在問題及對策
二、金融市場系列
1、股票定價與價值投資研究
2、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理論研究
3、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研究
4、我國股份制企業董事會成員結構與決議研究
5、淺析影響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因素
6、我國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原則依據研究
7、認股權證定價的實證研究
8、股指期貨交易開市場站的必要條件研究
9、淺析IPO定價的合理性
10、風險投資退出渠道的比較分析
11、上市公司市盈率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12、試論述我國債券市場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13、試論我國票據市場的現狀及發展
14、試探機構投資者對股市價格的影響問題
15、我國投資銀行的業務存在的問題研究
16、我國創業板推出的意義和面臨的問題研究
17、論開通國際板對A股市場的影響
18、未來美國股市趨勢分析及對中國市場的影響
19、經濟長期發展背景下的中國資本市場投資機會分析
20、對中國股市的成長性與投資機會研究
21、市場繁榮與理性投資—全球主要股票市場投資經驗借鑒
22、華爾街百年興衰歷程對中國發展金融市場的啟迪
23、中國從成熟資本市場的經驗借鑒
24、試論中國股市的「股權溢價」現象w
25、對股市同步現象的實證研究
26、試論股市中的羊群行為
27、股市日期效應的實證研究
28、對中國封閉基金之謎的研究
29、股權溢價與通貨膨脹的關系實證分析
30、對中國公司購並行為及其效果的研究
31、對中國股市的「勢頭效應」和「反轉效應」的實證研究
32、中國股票市場的「IPO異常」現象探析
33、對中國股市中的信息與波動率的實證研究
34、中國金融市場監管現狀與問題分析
35、股票價格波動問題研究
36、債券信用評級問題研究
37、金融衍生品定價問題研究
38、外匯交易策略探討
39、外匯交易技術分析
40、外匯市場做市商制度研究
41、債券投資策略研究
42、股指期貨套利交易問題研究
43、黃金交易市場xian長分析與展望
44、金融期貨在我國開展的功能性研究
45、風險投資退出渠道的比較分析
三、貨幣理論、政策、與監管系列
1、中國貨幣政策取向與宏觀經濟態勢分析
2、貨幣政策與金融監管的關系
3、中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研究
4、淺析次貸危機對我國金融監管體制的啟示
5、金融危機管理中的財政政策研究
6、金融危機發生金融監管的責任分析
7、貨幣政策對金融市場的調控作用及影響
8、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效應與創新
9、我國監管部門的監管方式改革研究
10、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信貸規模調控的效應分析
11、金融監管的發展趨勢研究
12、新自由主義的貨幣理論褒貶分析
13、金融創新理論在我國的應用研究
14、金融機構的信用創造研究及實證分析
15、金融資產價格影響因素分析
16、在新形勢下,貨幣理論與政策創新研究
17、貨幣政策對經濟調控的效應分析
18、金融深化論在當代的適應性研究
四、國際金融系列
1、淺談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及政策建議
2、人民幣持續升值對我國證券市場的影響
3、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研究
4、國際金融危機產生的深層次根源探析
5、我國匯率衍生品的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
6、人民幣升值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其對策
7、國際結算在國內銀行國際化服務中的作用
8、國際結算中的風險研究與防範
9、國際結算中的收匯考核案例分析
10、關於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進程分析
11、關於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及監管問題的探討
12、試論述我國如何應對國際熱錢的流動
13、關於我國資本賬戶開放的相關問題探討
14、我國擴大對外投資的現狀及趨勢研究
15、我國國際儲備的現狀及成因分析
16、關於我國國際儲備管理的探討分析
17、國際金融危機的防範與治理
18、國際資本流動的原因、特點分析
19、個人海外投資研究
20、企業海外投資技術研究
21、公司海外投資的風險研究
22、企業海外間接投資與股票、債券、基金研究
23、美元、歐元、鄧國際貨幣匯率波動其實分析
24、人民幣國際化利弊分析
25、外匯洗錢的方式與渠道研究
26、國際收支分析效應研究
27、錯誤與遺漏數據及不明資金逾出研究
28、新形勢下我國外匯管理改革研究
29、外匯管理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研究
30、外匯交易防險工具研究
五、其它
1、影響我國金融創新的因素分析
2、金融全球化對中國金融業的影響
3、網路金融的發展研究
4、農村金融發展對農村經濟增長的影響
5、高新技術企業融資困境及其對策研究
6、物流金融發展研究
⑤ 跪求一個金融學本科畢業論文題目
房地產投資與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
其中計量模型市這樣的:
1回歸分析2單位根檢驗3協整分析4誤差修正模型
⑥ 金融學畢業論文範文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的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下文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於金融學畢業論文範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金融學畢業論文範文篇1
淺議農村金融監管法律制度
中國農村金融體系在改進貨幣資源的配置、服務農業和農村建設,繁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確保金融的核心作用能夠得到更為有效的發揮與更加高效的運行,切實防範與控制金融領域的風險,健全完善農村金融法律監管制度顯得極為迫切。因為當前我國的農村金融法律制度設計依然具有相當帶有強烈的計劃經濟以及行政干預色彩,因為也就導致了金融抑制。目前的改革也僅僅是在機制上進行了一些局部上的調整,但是並沒有對制度體系以及核心內容實施全面而深入的變革,導致形式上的制度在具體運行過程中產生諸多問題。實施正確而合理的農村金融監管法律制度,不但能夠有效地防範金融組織的風險,而且還能提升金融服務的效率,更是確保我國農村經濟快速而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
1我國農村金融監管法律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沒有形成完善的農村金融監管法律制度體系
(1)目前的金融監管法律制度體系不夠齊全,顯得系統性不夠強。當前我國的金融監管立法主要包括了《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保險法》、《證券法》以及《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等,其中都對金融監管進行了規定。但是以上立法中往往具有大量原則性的規定,但是卻缺乏具體可操作性的條款,同時,監管的內容過於簡單,大大落後於我國金融業的實際發展狀況,並且隨著我國農村金融市場的發展隨之而得到持續發展,對於一部分新型金融業務與金融產品尚缺少一定的法律規定,尤其是對農村地區的民間融資沒有採用法制化的方式加以引導,對於高利貸僅僅按照傳統社會上的公德意識來加以制約,而且就如今的金融監管法制總體結構來觀察,規章的比例太大,實施就缺少足夠的權威性。同時,在構成目前的金融監管法制體系之中的各項規范性法規之中部門規章所佔比例太大一旦實施起來就缺少權威性。
(2)法律規范所具有的操作性不夠強。在目前我國的金融監管體系之中,對於市場准入、市場督查、市場退出等均有所覆蓋,但是更多的則是原則性規定,缺乏相應的實施細則,因而可操作性不大。
(二)缺乏公平競爭的農村金融監管工作理念
制度不但要富有效率地合理安排權利資源,而且還應當更加公平地安排權利資源,從而實現各類金融市場主體權利實施平等性保護。缺少公平正義目標的金融市場並非是現代金融市場,而脫離開正義理念的金融監管法制並非是現代法制所倡導的制度性安排。如今的農村監管法律制度體系體現出對於民間資本以及非公行的漠視與不公。筆者覺得,民間資本與國有資本均為社會資本中不一樣的形式,而是應當分別享有相同的國民待遇。農村民間借貸監管機制應當積極促進而且體現出民間借貸監管機制之形成與發展,而不是為保護少數市場主體所具有的特殊利益。
(三)忽略甚至漠視農村地區群眾的金融權利
在相當長的時間中,我國的金融法律制度體系把金融問題看作是經濟發展層面上的問題,也就是看作是資源配置方面的問題,在具體制度的設計上對於民生保障這類問題的考慮不夠周到,甚至會為了金融之穩定而選擇犧牲公民自由融資之權利。盡管我國政府己有充分認識並且採用小額貸款的方式,允許設置村鎮銀行與借貸公司等形勢盡可能多地增加農村資金之供給,但是這些基本上均為具體手段層面上之改革,整個農村金融監管機制在基本的理念上尚未產生根本性轉變。因為農村金融市場在監管法律體繫上具有局限性所以也就產生了農村地區金融資源在總量上的不足,當前,我國金融資源在分布上具有顯著的地域上的不平衡性,諸多農村資本外流,從而極大地削弱了我國農村金融在供給上的能力,同時也造成了弱勢農村群眾在金融資源上獲得之不足,尤其是對農村小微企業以及農戶的金融供給上有所不足。我國農村金融市場監管體系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限制了農村金融市場取得新的發展,造成了我國農村地區尚未真正形成能有針對性地面對不同客戶和不同需求層次,能夠提供顯著差異性金融服務的現代農村金融監管體系,以至於造成了我國農村金融產品以及金融服務的種類相待單調,難以滿足我國新農村建設中對於金融服務具有多樣化與多層次之需求,進而造成農民群眾無法分享到金融改革之成果。
2進一步健全我國農村金融監管法律制度的策略
(一)形成完善的農村金融監管法律制度體系
現代金融屬於法治金融,而政府的權力對於金融市場所進行的監管主要是運用金融監管法制調整與規范加以實現的。健全而完善的法律體系是監管機構實施依法監管的重要前提,集中了監管績效和金融監管立法之健全完善與否、質量優劣等具有非常直接的關系。為更好地促進我國農村金融市場實現更為健康的發展。隨著我國農村金融服務質量的不斷提高,應當積極順應農村金融市場所出現的新變化,及時而有效建立健全符合我國實際的農村金融監管法律制度體系。具體來說,在今後的一段時間,我國應當積極強化農村地區的基礎性金融監管法建這一基礎,積極順應中國農村金融市場發展進程之中的趨勢性要求,從而健全完善我國農村金融監管法律制度體系。
(l)要及時健全完善農村金融監管的主體性法制體系,制定出與之相適應的具體實施細則,從而強化可操作性,並且對有關法律制度加以清理,尤其是對不適應條款加以廢除或者進行修訂。
(2)要依據中國農村金融市場的具體發展狀況、監管情況和我國農村金融市場改革之趨勢,形成合理的法律法規制度,進而彌補我國在農村金融監管立法領域之中的空白。
(3)要積極順應我國農村金融改革發展之趨勢,以保障我國農村金融市場的安全以及促進農村資本市場的發展為基礎,制定出能夠兼顧實效性、操作性與相應前瞻性的現代農村金融監管法律制度體系,進而實現對農村金融市場所進行的監管,維護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以及社會的穩定。
(二)著力凸顯公平保護的法律工作理念
金融監管是依據經濟發展之所需而誕生的,其主要目標是推動經濟的發展,而且金融業安全並非是金融監管之重要目標,也不是金融業目前存在與發展之最終目標。從這一視角來看,農村金融監管的最終目標應以全面滿足農村金融業的繁榮發展為目標,從而促進我國社會經濟更為穩定的發展,提升社會福利。因為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結構相對來說較為特殊,而農村金融並不完全屬於商業金融之范疇,農村現代金融機制應以促進我國農村居民更加公平地獲得發展良機與結果為其主要目的。
(三)保障公民金融權利的實現
生存權與發展權是人權中的重要內容,切實維護與保障我國公民的存在權與發展權,這是所有法律一定要加以堅持的基本價值取向。金融之本質在於為民眾的生產與生活提供資金領域的融通,切實保障民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中,主體和利益變得愈來愈多元化,大量公民進入到市場中開始從事生產經營類活動,因為資金也就成為人們開展生產經營的重要條件,特別是在農村地區,融資實質上己成為公民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融資權成為公民生存權與發展權的基本構成部分之一。在當前我國的金融資源配置顯著不均衡與不合理的條件,各中小企業以及農戶得到融資顯得相當困難,農戶與農村工商業者在資金的需求上從未得到滿足,而民間借貸也就具備了更加突出的能夠解決民生問題之功能。就這一意義而言,監管制度能夠嚴格地限制甚至幾各類非正規金融機構之存在,全面懲罰私自放貸人員。所以,我國農村金融監管法律制度建設之本質是為各位公民的融資提供相應的安全保障,而不是簡單地排斥或者壓制資金上的流動。
(四)強化監管制度施行金融創新
我國農村金融監管對於金融創新作用主要表現為:
(1)金融監管機制之制定應當具備前瞻性。金融監管方面的政策措施應當適應於我國金融業今後的發展與變化的趨勢。為有效防控金融風險與金融危機,我國金融監管機構應當在制定金融機構穩定性指標過程中充分考慮到今後金融市場的創新問題與金融機構資產變化問題等。同時,要通過健全完善農村金融監管預警體系,強化對金融體系所施行的社會性監測,從而確保農村金融體系得到穩健地運行。
(2)大力鼓勵農村金融創新。金融監管所造成的影響是多種多樣的,應當盡可能地發揮出其所具有積極性,也就是鼓勵實施金融創新,與此同時還應當盡可能地抑制其不利的一面,也就是要控制消極的金融創新。唯有如此,才能運用金融監管讓金融創新成為促進金融改革的生力軍。
(3)改進農村金融監管的模式。因為金融監管部門對於金融創新弊端所作出的反應通常比較慢,而金融行業協會的反應則相當靈敏,所以,對於金融創新所實行的監管需要更加多地依賴於實施內部監管,從而適時地調整金融監管,進而適應金融創新取得新的發展。
3結束語
綜上所述,農村金融監管法律制度作為中國金融監管體系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於維護我國農村金融市場的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因為受到城鄉二元金融結構造成的影響,我國農村的金融監管法律制度如今正面臨著愈加復雜的形勢。如今,我國農村金融監管法律制度不但承擔著維護我國整體金融形勢穩定的重要任務,而且還將履行切實解決我國農村金融資源賡乏這一重大挑戰,這就需要高度重視農村金融監管法制建設工作,切實保障我國農村金融不斷取得新的發展。
金融學畢業論文範文篇2
淺析第三方支付引發的洗錢問題及對策
互聯網金融服務相比傳統金融服務模式而言,有低成木、便捷、省時等優點,第三方支付作為以實際電子商務交易為依託,利用網路支付的金融服務形式,在我國獲得了較人成功,第三方支付金融服務的額度、規模在逐年遞增,而且服務的層次也在不斷得以拓展,如企業的市場資金管理均已成為第三方支付涉及的服務領域。木文將剖析第三方支付的運作模式,基於反洗錢風險的防控目標來探析第三方支付引發的洗錢問題,並提出相應對策,建立一套完善的第三方支付洗錢風險防控體系,促進第三方支付服務的健康發展。
一、第三方支付相關理論概述
(一)第三方支付定義
第三方支付依附於交易商業行為的交易而存在,開展第三方支付金融服務的獨立機構通過網路平台,參與兩方之間信任度較低的商業機構或者個人之間的交易服務,在實際運營上,購方付款後相關款項首先“寄存”於第三方支付平台,供貨方發貨,而後在購方收到貨物且無任何糾紛異議的情況下以通知方式將貨款支付到供貨方賬戶。第三方支付多依附於電子商務活動,以合作銀行信用為依託,在一定程度上不存在信用問題。
(二)我國第三方支付服務發展現狀
在我國,第三方支付包括包含網上支付、電子貨幣發行與清算、銀行卡和票據跨行清算及幾種代收代付服務方式,另外,第三方支付還存在於一些產品銷量較人、信譽較好的企業,主要以預付卡業務的形式存在,通過系統終端處理第三方支付服務交易。在盈利模式上,我國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利潤源主要來白手續費和客戶備付金,第三方支付平台將手續費與傳統商業銀行之間制定分利標准。而隨著第三方支付市場競爭的激烈,一些第三方支付企業為提高市場份額,甚至處在虧損經營狀態,而我國又進一步限制第三方支付企業動用客戶備付金開展其他商業活動,在這樣的狀態下,第三方支付企業積極探索擴展利潤源的經營模式,但就當下而言,第三方支付企業之間的競爭還處在價格競爭、服務質量、增值服務費等方面的競爭,第三方支付企業在業務運作過程中還未形成明確且穩定的新利潤源。
二、第三方支付模式的洗錢風險分析
(一)網路支付的隱秘性造成的監管難度
誠然,互聯網的興起為支付服務帶來了巨人的便利,且使交易雙方的信任度得以上升,但是通過網路系統進行資金轉移與直接匯款的支付方式相比,在交易的過程中,第三方支付機構還未建立完善的客戶身份審核機制,通過電子商務平台直接進行匿名交易是較為容易的,這就很容易越過銀行系統的身份審核監管體系,難以追溯交易資金的來源,給洗錢行為敞開了縫隙,在洗錢案件的查證過程中,一些虛擬物品的交易很難實現准確求證,交易過程較為隱秘,一些犯罪分子可以將賭博、販毒等非法資金通過第三方交易平台實現“洗自”。
(二)交易記錄的不完整導致查證困難
在第三方支付交易運作的過程中,出於客戶信息安全的考慮,一般通過網路密鑰對交易雙方的身份信息進行保護。但是在對洗錢案例的監控和查證過程中,多採用跟蹤交易記錄的方式來進行,但以網路信息技術為支撐的用戶資料及交易記錄保護機制增加了案件查證難度。其次,通過網路交易,交易平台難以完全掌控交易的地點、時間等信息,使得交易記錄信息有限,增加了在第三方支付領域開展反洗錢案件查處的難度。
(三)相關法律法規有待完善
近年來,第三方支付市場呈現迅猛發展態勢,但是基於反洗錢為目的針對第三方支付的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針對性立法的缺失,使得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出現的洗錢犯罪行為在法律責任追究上難度較人,法律法規的滯後是第三方支付市場反洗錢監控與查處難度人的重要因素,《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是我國第一部關於反洗錢的專門性法律,但是此法與我國刑法中均未涵蓋第三方支付洗錢犯罪的相關監管內容。
三、建議
(一)基於反洗錢為目的加強對第三方支付企業監管
首先是源頭管理,抬高第三方支付企業市場准入門檻,金融監管機構要在牌照發放環節加強對第三方支付企業的審查,包括對信息系統建設、客戶信息審核軟硬體等方面的審查要嚴格開展,嚴格按照《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的要求進行審查,從而在鼓勵金融創新的同時,減小反洗錢案例查處的難度。第三方支付機構應完善信息系統建設,提高白身對客戶身份信息、資信狀況、業務范圍等方面的審核和信息收集能力,從而有效配合相關機構對反洗錢行為的監管和查處,各交易主體也應在業務開展過程中做好客戶信息的收集工作,各方要合作建立一個有反洗錢監管機構參與審閱的信息系統,保障反洗錢監管工作的常態化開展,從而在案件發生時能夠收集完善的證據。第三方支付企業應不斷完善反洗錢檢測系統,加強技術能力,提高平台對交易信息的完整性。
(二)加強反洗錢技術隊伍建設
不僅要在反洗錢監管部門建立一支具有專業信息管理知識的人才隊伍,還需要第三方企業能夠通過教育培訓,提高業務人員、技術人員對反洗錢犯罪行為的敏感性,並擁有健全的支付業務知識和反洗錢技術知識,能夠有能力及甲-發覺可疑交易信息,形成對洗錢行為的有效監督管理。
(三)商業銀行要加強對備付金監管力度
第三方支付行為主要依託銀行進行資金轉移來完成支付行為,商業銀行是備付金的實際管理者,故此,商業銀行應該完善第三方支付備付金管理制度,對備付金進行實時監測,利用白身的信息優勢,對備付金賬戶各種交易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及時將違規操作反饋至金融監管機構,形成對交易風險的及時預警。
猜你喜歡:
1. 本科金融畢業論文範文精選
2. 金融畢業論文範文大全
3. 金融研究畢業論文範文
4. 金融本科畢業論文範文
5. 金融畢業論文免費範文
⑦ 金融專業的畢業論文優秀範文(2)
金融專業的論文篇3
淺析我國影子銀行對金融穩定性的影響
一、前言
我國的金融穩定不但與經濟的穩定相關,更與我國社會的安定和諧密不可分。影子銀行在近幾年突然崛起,這對我國的金融穩定性有著重大而且深遠的影響。如何在發揮影子銀行優勢的同時又能很好地維護金融穩定已成為全球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必須深入地了解我國影子銀行現狀及其面臨的問題,從而找到解決影子銀行雙面性的對策或方案,促使我國的影子銀行健康發展,為我國經濟的繁榮作出貢獻。
二、我國影子銀行的現狀分析
我國影子銀行的構成大致由銀行外表業務和民間借貸這兩大方面構成,具體而言又分為以下幾類:
(一)以銀信合作為主的理財產品
我國銀行的理財產品通常分為兩類,一種是保本型,到期時銀行承諾會還本付息,理財產品的規模被納入銀行資產負債表內;另一種是不保本型:需要投資者自負虧盈。一直以來人們對銀行理財產品是否隸屬於影子銀行都持有不同的意見,就目前而言,銀監會認為銀行自主開發管理的理財產品並不屬於影子銀行體系,可是在理財產品中占很大比重的銀信合作卻屬於影子銀行的范疇。
(二)委託貸款
委託貸款是由企業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個人等委託人提供合法資金,商業銀行作為受委託人代理委託人確定的貸款對象、金額、用途、利率、期限等代為發放並且監督使用和協助收回的貸款。本質上委託貸款即是企業間的資金拆借,是企業對企業的對點貸款,而商業銀行作為受託人並不對這部分業務擔負信貸風險,只是收取服務費行使貸款的職能。此外,我國的中小企業、房地產企業和礦產都是委託貸款資金的主要流向范圍,而其盈利能力和調控政策等原因導致了此領域內的委託貸款的風險性增加。雖然如此,我國的委託貸款的資金規模依舊表現為迅速增長的形勢。
(三)民間借貸
民間借貸一般是指公民間、公民與法人間和公民與其他組織間的借貸,只要借貸雙方認同即可有效。民間借貸與銀行借貸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民間借貸局限於自然人間或是自然人與企業間,而公司與公司之間的借貸是被禁止的。在我國,民間借貸市場異常火爆,其包括民間集資、典當行、P2P網路貸款、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形式,通常他們都是直接向社會發放信貸資金,發揮商業銀行的放貸職能。民間借貸由於其特殊的融資性質相對自由,而我國對民間融資這塊也一直缺乏規范的引導。同時也沒有專門的法律文件,長期處於社會融資的灰色地帶,不受相關部門的監管。
三、我國影子銀行對金融穩定性的影響分析
(一)我國影子銀行對金融穩定性的積極影響
我國影子銀行是金融創新對金融管制的一種突破,其發展歷程也很好地體現了管理與創新的博弈過程。我國影子銀行的出現與金融體系密不可分,在某種程度上它的存在和發展對金融體系具有積極的作用。隨著中國民間資本持續進入金融體系中來,為當前金融制度下的有序競爭提供了前提條件。與此同時,隨著區域性、地方性的金融市場的持續出現,完善了我國非銀行類金融機構的發展平台,促使我國的金融穩定性得到整體提升。
我國商業銀行依靠存貸利差得到的利潤之所以會大幅度減少主要是由於影子銀行在傳統業務上與商業銀行有較為激烈的競爭。商業銀行為了維護其穩定性,只好通過金融創新來不停地擴展新的業務,並踴躍地建立多元化的盈利模式,以此來獲得未來的穩定發展。因此,影子銀行本身具有的強大競爭力是銀行體系進行金融創新的動力,同時影子銀行的創新能力和遇到風險時的於應變也為商業銀行提供了拓展新業務的可能。
(二)我國影子銀行對金融穩定性的消極影響
盡管我國影子銀行對完善金融體系有重大的貢獻,但是由於其本身具有的特徵和不確定性,因此會導致其對金融體系的穩定性造成安全隱患。其一,影子銀行削弱了我國宏觀調控政策的有效性。影子銀行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是市場為了應對我國宏觀調控政策的結果,通常以影子銀行系統來實行信用投放,基本上都違背了信貸政策的目的。它不僅避開了政府對信貸流向和投放量的掌控,也導致我國的宏觀調控政策的效果的削弱。其二,影子銀行會放大投機行為的作用。由於監管不到位,投機行為才會發生。因此導致投機者有漏洞可鑽。影子銀行的出現恰好滿足了投機主義者的需求,他們在監管之外或監管不全面的情況下,資金進入的門檻和受測程度低,投機者恰好能夠通過此疏漏和監管的空白來實行他們非法的暴利行為。
四、完善我國影子銀行體系的措施
(一)規范監管體系、建立有效制度
雖然我國的影子銀行已經存在了好些年,但其監管措施還不十分健全。因此,我們要從國際金融監管改革中汲取 經驗 ,以此來構建一個規范化的監管框架和風險評估系統。影子銀行的風險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其信息不公開造成的,因此,對影子銀行的監管重點是要規劃出一套規范化並且完善的信息披露機制。央行作為重要的金融監管的主體要按期將影子銀行的有關數據匯總並發布出來,建立一個完善的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以此來提高影子銀行的信息透明度。主動地探究相應的信息披露制度。
(二)加強合作,推進市場化
影子銀行作為經濟全球化和金融國際化背景下的產物,其產生和發展通常是離不開國際資本等因素。因此,對我國的影子銀行的監管自認而然也離不開國際合作。要想加強國際監管合作,我國就得與多國以及國際組織簽署雙邊或多邊協定,將各國不同的監管准則和慣例逐步的同一,構建一個一體化的國際監管體制。影子銀行的迅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我國的利率市場化受到嚴格管制導致的。我國實行利率管制政策,使民間利率和市場利率背道而馳,導致信貸市場的利率水平混亂。針對這種情況,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顯得尤為重要,利率市場化可以更好地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使銀行政策向中小企業傾斜,這對改變目前的狀況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隨著利率市場化的不斷深入,影子銀行的利率優勢也會逐漸消失,這對降低影子銀行的風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五、結語
本文主要淺析了我國影子銀行對金融穩定性的影響,首先對影子銀行的定義、產生背景和原因進行了說明,全方介紹了影子銀行,並聯系我國自身的狀況,闡述我國影子銀行的特點及其構成。然後從理論上探討了我國影子銀行如何影響了我國金融的穩定性,並且進一步探討了我國影子銀行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金融專業的論文篇4
淺談國際金融市場的機遇與風險
一、引言
我國從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就積極走向國際市場,並與國際金融市場逐漸融合。在2008年的全球經濟危機發生以來世界各國逐漸認識到當前的經濟發展模式是一個全球化的經濟發展模式。也就是說,當前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已經連成一個整體。從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和全球性的經濟危機的爆發出發,我們應該警醒的是要預測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方向和控制其走向就必須從國際經濟發展形勢出發。同時,我國也要逐漸走向國際金融市場並掌握國際金融市場發展的新動向來把握和調整我國的經濟發展。本文從國際金融市場為我國提供的機遇和風險出,希望可以通過本文的分析可以為在未來如何把握我國的經濟發展態勢提供參考信息。
二、國際金融市場概述
首先,從廣義上來講,國際金融市場指的是國際中的金融業務在國際范圍內進行操作和處理的場所。這種操作和處理既包括群眾與群眾之間的也包括非群眾之間。從狹義上來講,國際金融市場指的是國際的經濟交流主體之間進行不同時期的借貸行為的場所。我們自一般情況下提到的國際金融市場指的是廣義上的國際金融市場。國際金融市場之所以對我國乃至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非常重要,關鍵在於當前的幾乎一切的經濟行為都可以通過國家金融的形式來體現。國際金融市場是推動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
國際金融市場可以按照資金融通周期的長短的不同分為國際資本市場和國際貨幣市場。國際資本市場指的是資金融通的周期在一年以上的,國際貨幣市場指的是資金融通周期短於一年的。這兩者最主要的區別在於資金融通的周期的長短。
國際金融市場最主要的一個作用便是通過使資金在全世界范圍內的流通使得資本增加和促進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所以,國際金融市場的存在對世界經濟的發展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在一方面可以使得世界金融市場不斷發展,從而使得全球范圍內的資源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合理配置。同時,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還可以促進世界范圍內的先進技術的發展和互相交流。
三、國際金融市場帶來的風險
(一)價格風險和制度風險
由於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對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形勢產生的影響都十分敏感。首先不可避免的一定就是國家金融市場的發展會受到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的巨大影響。由於這種敏感帶來的影響會影響到各種金融商品的價格從而使得國家金融的發展大大受挫。同時,由於價格上的影響帶來的信用危機會逐漸延伸到金融監管的不合理等一系列的問題。所以,由於世界金融危機導致的價額風險和制度風險會同時存在。
(二)匯率帶來的影響
目前,在國際金融體系中雖然已經取消了對美元的掛鉤。但是,美國當前還是作為最大的經濟體而存在。所以,當今的國際金融市場中,美元依然占據了最主導的地位。在國際金融市場中,美元的價值如果發生了微小的變化就會對國際金融產生巨大的影響。由於美元的動盪,國際金融的信用等問題也會導致國際金融市場變得更加動盪。由此導致的後果會使得世界各國調整自身的宏觀經濟決策的難度也不斷加大。根據近幾年的國際金融發展局勢可以知道,美元匯率的變化會對全球經濟和金融帶來巨大的危機。同時,更可怕的事情就是美國會依靠自身巨大的經濟實力來操作美元的匯率來獲取私利並對世界其他國家的經濟和金融發展帶來巨大的風險。
四、國際金融市場帶來的機遇
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是當前的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所以說,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也必然會為我國乃至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帶來發展機遇。任何失誤在發展的過程中都具有其兩面性,發展機遇也就是潛藏在風險之中。
(一)國際金融市場的一體化發展
隨著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以及網路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當前的國際金融市場逐漸趨於一體化。日新月異的新技術的出現使得國家金融市場中的各項交易都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在實現全球性的金融市場的統一之前,全球性的經濟和金融發展只受到其中幾個主要的世界經濟體的主宰。但是,在當今的全球性的金融市場的環境下,世界的經濟和金融發展局勢就可以代表著世界大部分國家的發展要求。由於各個國家都可以參與到世界經濟和金融發展的局勢的討論中就可以使得整個國際金融市場在區域一體化的過程中產生的沖突不斷地減少。所以,國際金融市場發展帶來的機遇就使越來越多的國家可以參與到世界金融的發展中來並使國際金融危機發生的可能性實現最大程度上的降低。
(二)資金實現世界范圍內的融通
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世界各國的資金實現世界范圍內的融通。在國際金融市場發展以前,資金融通只能在一個較小的范圍內進行流通由此導致的資金融通的效率和效果的不夠理想。資金實現世界范圍內的融通不僅可以實現資金的最有配置還可以實現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往來和金融合作。同時,國際金融市場的建立為資金在世界范圍內的融通建立了一個可信的基礎和機構使得資金融通渠道和行為都受到相關部門的保護從而降低融通風險。所以,國際金融市場帶來的發展機遇之一便是可以實現世界范圍內的資金融通。
(三)實現國際商品貿易
眾所周知,當今經濟的發展是一個全球化的過程。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局勢都會影響到世界其他各國的經濟發展。同時,某個國家的商品交易也可以在世界其他國家內進行。由於國際金融市場的發展可以促進世界各國之間的商品貿易。從傳統的國內的商品交易在國內的市場進行轉向國內的商品在世界范圍內的市場進行可以大大提高商品交易的效率並同時可以使其他國家的居民可以享受到來自世界范圍內的不同的服務。同時,由於各個國家之間實現了相對自由的商品交易之後會把各國的先進技術引入到其他國家。因此,各個國家可以更方便地借鑒來自其他國家的不同技術和經驗。由國家金融市場導致的商品交易的全球化也可以大大提高世界各國居民的生活幸福感並同時促進各個國家其他產業的發展。
五、結語
本文從國際金融市場出發介紹了國際金融市場的基本概念以及國際金融市場的主要特點和主要作用。然後再分別討論了國際金融市場帶來的風險與機遇。本文認為風險體現在價格、制度和匯率中,而機遇則表現在對國際金融市場一體化的促進、促進資金融通和實現國際商品貿易中。在國際金融市場實務中,我們需要抓住發展機遇並同時積極解決風險以實現經濟穩健發展。
猜你喜歡:
1. 金融系畢業論文範文參考
2. 金融學方面參考論文優秀範文
3. 金融畢業論文免費範文
4. 金融學術論文3000字
5. 金融系論文例文
⑧ 本科金融畢業生,畢業論文選題,寫什麼內容好比較容易寫的。
這些好寫。都是國際金融類的,或者就國內的范圍比較小的,這個都要看你想要那個方面。
你自己去參考下,可自擬也可選一個。但必須要和你本專業一致。
國際金融問題
1、國際資本流動與金融危機
2、金融危機傳染與發展中國家的防禦
3、新興市場經濟國家金融危機的成因與風險防範
4、我國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及危機管理
5、貨幣危機預警機制
6、亞洲(歐洲)區域金融合作
7、國際金融市場的利率傳導機制
8、國際金融並購及影響
9、金融全球化對中國金融發展的影響
10、國際金融的協調與合作
金融本科論文選題(一)
1. 現代信用風險度量模型的發展及其在中國的運用
2. 個人住房抵押貸款風險探析
3. 資產證券化在處理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時的可行性分析
4. 我國私募股權基金監管模式的選擇與構建
5. 我國私募股權基金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6. 美國評級業改革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7. 後金融危機時代信用評級機構的改革出路
8. 第三方支付服務市場存在的風險與監管
9. 我國新型金融機構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10. 可轉換債券定價實證分析
11. 證券投資基金業績評價實證研究
12. 股指期貨套利分析
13. 分級基金產品案例分析
14. ETF套利分析
15. 美元匯率與商品期貨價格的相關性研究
16. A股和H股的估值差異分析
17. 創業板市場資金超募問題研究
18. 公共租賃住房建設融資問題研究
19. 我國民間借貸市場發展路徑研究
金融本科論文選題(二)
1. 後金融危機時代商業銀行的理財策略
2. 中小企業融資與商業銀行信貸政策的調整
3. 我國小額貸款公司的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4. 認股權證定價的實證分析
5. 封閉式基金折價實證研究
6. 期權激勵與中國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
7. 量化投資策略研究
8. 股指期貨推出對現貨市場的影響分析
9. 非公有制經濟轉型與升級中的金融支持
10. 分級基金產品案例分析
11. 我國民間金融監管問題研究
12. 發展農村社區銀行的路徑研究
13. 融資租賃在農村發展存在的障礙及對策研究
14. 我國個人信託業務發展研究
15. 利用融資租賃破解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路徑研究
16. 私募基金監管研究
17. 河北省農業產業化的金融支持研究
18. 知識產權抵押貸款研究
19. 小股東利益保護研究
20. 低收入人群的金融需求與制度安排
21. 從次貸危機談銀行的資產證券化發展
22. 認股權證定價的實證研究
23. 金融資產價格影響因素分析
24. 淺談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及政策建議
25. 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研究
26. 金融全球化與中國衍生金融工具市場的發展
27. 股指期貨交易策略研究
28. 私募基金的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
金融本科論文選題(三)
1. 論銀行資產業務的優化組合
2. 中西方國債發行定價制度比較
3. 央行利率政策調整對銀行業的影響與對策
4. 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與貨幣政策的協調
5. 人民幣匯率變動對國內價格水平的影響
6. 我國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及危機管理
7. 外資金融機構在華經營策略和戰略的變化
8. 保險公司風險管理研究
9. 保險公司的品牌戰略研究
10. 保險投資的風險控制研究
11. 保險業電子商務研究
12. 保險業務創新問題研究
13. 我國保險產品創新研究
14. 保險欺詐問題分析
15. 河北省居民家庭保險需求行為研究
16. 金融機構市場退出制度研究
17. 河北農村民間金融問題研究
18. 河北省農業保險補貼問題研究
⑨ 金融分析論文範文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正面臨著巨大變革,相對於社會進步的其他方面而言,中國金融業發展制約了整個經濟的進步。下文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於金融分析論文範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金融分析論文範文篇1
淺談中國金融監管問題分析
一、後危機時代的全球金融監管主要新動向
金融監管對金融市場的健康繁榮發展是至關重要的,2007年以來的這次全球金融危機尤其說明金融市場的發展,金融產品的創新需要合理有序的金融監管。隨著全球金融危機進入後危機時代,為了應對這次百年難遇的世界范圍內的金融危機,各個國家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世界性組織都出台了新的監管政策。回顧一下,可以發現,後危機時代的全球金融監管主要有一下幾個新動向。
(一)強調以宏觀審慎的態度來監管控制系統性風險
在這一輪金融危機產生以前,西方主要國家的金融監管理念過於注重微觀審慎監管,而對宏觀審慎監管重視不夠。過於注重微觀審慎監管的直接後果就是不能有效應對金融市場的新變化,不能有效應對不同市場、不同機構之間的風險蔓延。隨著此輪全球金融危機進入後危機時代,美國、歐盟和英國的改革方案不約而同地提出,設立獨立的宏觀審慎監管機構或者增強現有機構的宏觀審慎監管職能,防範系統性風險,維護金融穩定。
(二)金融監管從順周期監管向反周期監管轉移
國際社會認為,金融監管的順周期性使得金融監管難以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預警和防範金融危機的發生和擴散,而缺乏反周期緩沖措施則放大了危機的破壞作用。因此,開展逆周期監管,平滑順周期效應造成的市場波動,成為新一輪金融監管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從關注資本制度的順周期特徵,到逐步引入反周期機制和相應的工具,完善反周期監管措施以提高應對經濟周期性波動的能力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自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巴塞爾委員會先後發表了三個重要的監管指南,都與調整金融監管從順周期監管向反周期監管轉移有關。
(三)擴大監管范圍,減少監管豁免,強調全員監管
為降低監管豁免對金融危機的深度和規模的影響,各國金融監管機構已就加強金融監管、擴大金融監管范圍達成了共識。美國政府認為,所有可能給金融系統帶來嚴重風險的金融機構都必須受到嚴格監管。因此,應將監管范圍擴大到所有可能對金融穩定造成威脅的企業,除銀行控股公司外,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等也將被納入美聯儲的監管范圍。而歐盟則認為,混業經營的銀行體系脫離實體經濟發展需要的自我膨脹,應對此次金融危機承擔主要責任,必須強化對所有金融機構的監管。
(四)改革國際金融監管機構,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合作成為共識
從國際金融監管機構的改革來看,在2009年4月舉行的G20倫敦峰會上,與會成員國達成一致意見,同意將金融穩定論壇擴展為金融穩定委員會,並賦予後者更強的制度基礎以及促進金融穩定的更寬泛職能。同時國際國幣基金組織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一個以G20為重要平台,以金融穩定委員會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主要支柱,以國際證監會組織、巴塞爾委員會、八國集團等為主要輔助的國際監管合作體系正在逐步形成。而在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合作方面,危機爆發以來,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合作的呼聲高漲。歐盟和美國的改革方案都將金融監管國際合作作為一個重要議題加以強調,加強國際金融監管的密切協作成為各國的共識。
二、當前中國金融監管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中國經濟融入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中國的金融監管也慢慢和國際接軌。在此輪國際金融危機中,中國經濟受到的主要沖擊在於外需下滑帶來的出口需求下降,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受到的沖擊相對較小。但是這並不能說明我們的金融監管沒有問題,相反,為了履行中國加入WTO時的承諾,中國金融市場也需要逐步對外開放。在這種背景下,審視我國金融監管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顯得尤為重要。
當前中國金融監管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下幾個方面。
(一)宏觀金融監管框架不完善
雖然我國金融監管的基本架構已經形成,但面對日新月異的金融環境,特別是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各國調整自己的金融監管體系,何其相比,當前我國的金融監管框架顯得不夠完善。首先是宏觀金融監管執行者的定位問題。央行的目標定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中的規定是:央行在國務院領導下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以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但對於銀行、證券和保險的監督又分別由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承擔,這種目標與手段不平衡的現象不利於宏觀監管目標的實現。其次是宏觀金融監管在跨行業維度上的問題。這主要在於一些大型金融機構大規模開展混業經營,同時又有很多金融機構經營業務同質化,金融監管體系的變革跟不上金融市場的變化,導致容易產生系統性風險。三是宏觀金融監管在跨時間維度上的問題。主要是我國對金融機構的流動性資本要求缺乏動態性監管和逆周期性監管。
(二)金融監管法律法規不健全
我國與金融監管有關的法律法規主要有《中國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票據法》、《保險法》、《證券法》、《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等法律及一些與金融監管有關的部門規章制度。我國沒有專門的金融監管法,如果將這些零散分布的作為金融監管依據的法律法規統稱為我國的金融監管法律法規體系的話,這個體系也具有巨大的缺陷。首先是法律法規覆蓋面不夠廣泛,如私募基金和產業基金,就沒有有關的法律法規對其進行規范。其次一些法律法規條文過於籠統,缺乏具體的實施細則,操作起來難度較大。另外,金融立法滯後,金融立法沒有能夠很好地結合金融市場的發展,立法缺乏前瞻性。總之,我國有關金融監管的法律法規還有待完善。
(三)金融監管標准與國際金融監管標准差距較大,協調性不夠
在當前世界經濟一體化加速,各國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的情況下,金融的國際化趨勢尤其明顯。金融的國際化要求金融監管的國際化。為使金融監管更具公平性,讓監管者和被監管者具有同樣的約束,以巴塞爾委員會為代表的一些權威國際組織公布了一系列金融監管的指導性文件,這些指導性文件都是被大多數國家所接受的。但是,我國由於金融業發展起步較晚,計劃經濟體制遺留的問題也較多,使得我國現在的監管機構對一些發達國家監管部門所不能容忍的問題放寬了監管標准。隨著我國加入WTO時承諾的金融市場逐步開放時間的臨近,提高我國金融監管的標准,爭取早日和國際金融監管標准接軌,增強國際監管的協調性勢在必行。
三、提升中國金融監管水平的對策建議
隨著國際金融危機進入後危機時代,世界各國針對在這次危機中發現的一系列問題,提出了各自的應對辦法,形成了一系列關於金融監管的最新成果。針對我國當前金融監管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加以解決。
(一)完善宏觀金融監管框架體系
危機後各國進行的金融監管改革的核心思想均是加強宏觀監管的審慎性,以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同時,維護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也是我國金融監管改革的重要目標,因此完善宏觀金融監管框架對我國具有重要意義。首先,重新明確央行在金融監管中的定位,擴大央行許可權,以監控系統性風險。盡管央行已經依法具有維護金融穩定的職能,但到目前為止,我國仍缺少一個監測並防範宏觀金融系統性風險的專門機構。可以借鑒美國擴大美聯儲許可權的做法,擴大央行許可權,賦予央行識別、監控、預警整個金融體系風險的職能。其次,強化逆周期金融監管和動態性金融監管。2010年1月13日,銀監會公布了《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監督檢查指引》,這是強化逆周期金融監管的一個很好的嘗試。而為了強化動態性金融監管,我國可逐步全面採取動態撥備的制度。
(二)完善金融監管法律法規體系
強有力的監管體制必須依靠完善的法律體系,《巴塞爾核心原則》明確指出,適當的金融監管法律框架是必要的,法律法規體系是公共金融基礎設施的重要內容。首先,要建立健全金融監管法律框架體系。針對缺乏監管的監管對象出台專門的法律法規,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將現行金融監管的法律法規進行整合,形成金融監管法律框架體系。其次,要加快制訂有關法律的具體實施細則。根據金融市場的發展情況,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實施細則。只有實施細則明確了,金融監管才能落到實處。同時,在建立健全金融監管的法律法規體系時,必須提高我國金融立法的前瞻性和適用性。
(三)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加強金融監管的國際協作
我國金融監管的監管主體多,並且金融監管的協調性較差,這會在金融監管的工作中形成監管真空,必須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首先,健全“一行三會”聯席會議和磋商機制,進行漸進式的金融監管改革。我國目前應將重點放在如何加強各監管機構之間的協調合作上,而不是重新建立一個“大一統”的金融監管主體。其次,擴大金融監管協調的主體。借鑒西方國家建立有效金融監管協調機制的經驗,我國可以成立一個體制健全的金融監管協調組織。該組織除包括“一行三會”外,還應包括行業自律組織。同時,我們還必須提高我國金融監管的標准,和國際接軌,努力按國際金融監管的標准來要求自己,加強金融監管的國際協作。
參考文獻
[1]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貨幣金融學(第七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228-261.
[2]胡祖六.如何看待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09(01).
[3]高山.金融創新、金融風險與我國金融監管模式研究[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09(02).
[4]王自力.金融危機後的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和中國的對策[J].銀行家論壇,2009(09).
金融分析論文範文篇2
金融衍生品組合分析
摘要: 本文以外匯期權為例對隱性市場和顯性市場的關系從理論及實例兩方面進行分析,同時詳細闡明衍生品組合的優勢。本研究對我國現金融市場的發展,特別是在當今人民幣持續升值,外匯市場避險快速發展下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外匯期權;隱性市場;顯性市場;外匯避險
目前,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還處於初步的階段。來自於監管制度不健全的外部因素與金融衍生品市場尚未成熟的內在因素共同導致了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的效率低下,我們常常無法在目前的已有的金融衍生品市場中找到符合我們投資或避險目的金融衍生工具。然而,金融衍生產品的本質就是金融市場中各類基礎產品的組合,因此我們可以靈活利用現有的金融產品的市場進行組合來達到第三類市場的目的。此類組合的原理就在於,在兩個顯性市場的組合中,往往隱含著第三個市場,而這個隱性市場就是我們進行市場組合的目的。接下來,我們主要以外匯期權為例,闡述期權市場,外匯市場與債券市場之間的組合關系。
一、外匯期權概念的界定
外匯期權(Foreign Exchange Option),又被稱為貨幣期權(Currency Option),是指此金融衍生產品的買方有權利在合同規定日或者之前以合同的執行價格買或賣出合同相應金額的外匯資產的權利1。一般而言,在市場對期權持有者有利時,期權持有者會行使權利,即買入或者賣出合同中的此項外匯資產;在市場對期權持有者不利時,期權持有者則會放棄行使該期權的權利。期權賣方收取期權費,若買方決定行使該權利,則買方有義務賣出(或買入)期權買方買入(或賣出)的該種外匯資產。
外匯期權產生於20世紀80年代。第一批外匯期權為美式期權,由美國費城股票交易所(Philadelphia Stock Exchange)承辦,共有五個幣種,德國馬克、英鎊、瑞士法郎、加拿大元和日元。隨著國際貿易活動的頻繁以及金融市場匯率的波動,出於外匯避險的考慮,外匯期權逐漸被人們重視起來。基於對外匯期權的分析,我們來看顯性市場與隱性市場的關系。
顯性市場就是指人們出於投資的目的而進行實際交易的市場,例如在投資股票時所涉及的股票市場,在進行外幣兌換時所涉及到的外匯市場等。隱性市場是指我們在投資中並未實際發生交易的市場,卻在同時投資於兩個市場時所隱含的第三類市場,例如我們在貨幣市場上進行借貸同時在現貨市場進行交易,在這兩項交易中所涉及的貨幣市場與現貨市場之間隱含著另外一類市場――期貨市場。這樣在我們對顯性市場與隱性市場含義明確的基礎上,具體利用外匯期權進行進一步的市場組合分析。
二、市場組合分析
金融衍生工具即為各類金融基礎產品組合而設計出的相關產品,因此其定價方式以響應的基礎產品的定價為依據。在此,我們首先從理論模型出發來進行分析。 Feiger和Jacquillat對外匯期權債券的研究中發現,在期權市場外匯市場以及債券市場中存在這樣一種關系:
其中,P為在時間T 時支付$1或£p的債券的價格;
B在時間T 時支付$1的零息債券的價格;
c為在時間T 時以1/p的美元價格購買£1的歐式買入期權的價格。
等式的左邊代表雙貨幣外匯期權債券,等式的右邊表示單一貨幣債券與外幣期權兩者的組合。通過這個等式我們看出,如果我們投資一個雙貨幣的外匯期權債券就相當於同時購買普通債權與外匯期權。Feiger和Jacquillat的研究雖然沒有得出一個精確的外匯期權定價公式,但研究所得出的結論仍舊為我們研究外匯期權市場提供參考,結合我們所熟知的經濟理論及現象我們可以利用外匯期權市場,債券市場,外匯市場三者中的任意兩個市場創造出第三個市場。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兩個顯性市場即已知市場的運作來達到並未實際存在的隱性市場的作用。
為了更加直觀的表明期權市場,債券市場以及外匯市場三者之間的關系,我們來看一個實際的例子。如果一人在歐洲債券市場(Eurobond Market)買入一家英國公司所發行的、在時間t到期的A美元面值的債券,此債券的美元年利率為r%。在債券到期後,此人既可以選擇持有這部分美元,也可以選擇按照時間t時的匯率x $/將債券到期所得到的美元收益兌換成英鎊。倘若,即期匯率為y $/£,且y高於時間t時的匯率x,即遠期匯率高於即期匯率,那麼顯然此人在債券到期日選擇收入英鎊比收入美元的獲利要大。具體做法為,此人在預計時間t時的英鎊收為[SX(]A[]x[SX)],於是他在即期外匯市場按([SX(]A[]x[SX)])×y的價格賣出英鎊,由於遠期匯率大於即期匯率,此人在時間t時的選擇收入英鎊獲利更大。 在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將此人持有的英國公司所發行的,美元年利率為r%,在時間t到期的A美元面值的歐式債券(Eurobond)看作是價值A美元,票面利率為r%的普通債券與價值為[SX(]A[]x[SX)]英鎊,行權價為x $/£,在時間t到期的買入(看漲)期權的組合。在以上的例子中主要關注的外匯買入期權,及外匯看漲期權,我們知道對匯率的雙方來說,外匯的升值就同時意味著本幣的貶值,因此在證明外匯看漲期權的原理也同樣適用於本幣看跌期權。通過以上實例的分析,我們可以利用外匯市場與債券市場的組合達到外匯期權市場的效用。也就說明了利用兩個顯性市場的運作來達到一個隱性市場的可行性。
三、市場組合的優勢
以上對於以期權市場,外匯市場以及債券市場三者為例的金融市場組合分析為我們在尚處於初步發展階段的金融衍生品市場進行避險提供了一種思路,即我們可以利用現在已有的兩個或多個顯性市場組合的投資,達到我們對於目標市場的期望。這樣,雖然此類金融市場並未真實存在,但此類市場已然隱含在兩個顯性市場中得以顯性化。所以,即使目前的金融衍生品市場體系並未健全,只要我們靈活運用現有市場進行交易,完全可以彌補此類不足。
除此之外,市場組合還有以下幾個主要的優點。
第一,利用市場組合可以有效地節約資源。
新的一類金融市場的建立就意味政府管理部門要出台相應的監管法規、交易制度和程序,投資者要花費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資源分析研究如何利用新的金融市場來投資獲利,而各個金融機構,如商業銀行等則會根據新型市場的特點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因此,在一個新型金融市場出現,帶來金融市場的多樣化的同時,也為金融市場的參與者們帶來了進入市場的成本壓力。所以,參與者一旦由於某種原因而終止,則會使之前的投入成為沉澱成本。同時,來自於競爭的壓力會使參與者陷入經典的博弈之中。然而,利用現有的市場的組合來達到同樣效用,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這類問題,並且對現有市場能在風險控制等方面提供更大的幫助。
第二,市場組合具有高度的靈活性。
在進行如期貨等標准化的金融衍生品交易來避險時,常常因為合約標准化的限制,只能達到部分避險,無法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利用此類金融衍生品進行完全避險,這樣就導致了風險敞口的存在,若在險資產占的比重較大時,“厚尾”很可能會給企業帶來重大損失,此時,避險的目的顯然是無法達成的。而利用不同種類金融市場中的工具進行組合的這種思路使我們完全可以選擇兩種非標准化的金融工具進行組合,在達到此組合中隱含的第三類金融市場的效果的同時,可以避免因第三類金融市場中工具的自身缺陷可能造成的損失。
第三,利用市場組合可以發揮避險優勢。
在以上的兩個優點中,我們主要側重於用兩個金融市場組合的效用復制隱含在組合中的第三個隱性的金融市場。這個思路啟示我們,如果進行反向操作,即在我們已經持有一類金融衍生品的同時,在對應的兩個市場中的投資組合,可以對沖已持有的金融衍生品的風險。以此文中的外匯期權為例,如果我們持有一份看漲外匯期權,為了對沖其外匯下跌的風險,可以選擇在即期外匯市場賣空,並同時在債券市場進行投資。這樣一來,在外匯下跌時,我們仍然可以獲得一定的收益。理論上,在風險中性(risk-neutral)的情況下,此類的對沖後的收益與投資組合的資產價值在貨幣市場上的利率收益保持一致,即為市場利率。因此在第三類金融市場已為顯性市場時,我們可以利用前兩類顯性金融市場組合的方式為風險對沖服務。
第四,市場組合的運用可以促使新的金融工具的產生,推動金融創新。
人們利用市場組合的目的往往是通過這個組合形成一個現實中並不存在的市場,以達到避險或是獲利的目的。這說明,此類市場的需求是存在的。當需求量足夠多時,就會推進此類市場的形成。根據規模經濟理論,此類市場利用率的提高,有助於降低交易費用。此外,市場各類參與者的增加會加快人們對金融創新產品的研發。因此,積極利用市場組合對金融創新的發展,新型金融工具的產生就有重大的推動作用。
四、結束語
當前,在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國際化趨勢日益加劇的形式下,積極靈活運用各類金融市場進行投資、避險已經成為企業等發展的重要趨勢。與此同時,隨著人民幣的升值,企業在進行對外貿易中所面臨的匯率風險也逐漸增加。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僅僅在單一期權市場進行組合運作就可以為企業提供避險方式。而市場組合具有靈活性、資源節約等更多方面的優勢表明,如果我們合理選擇兩個或以上市場進行組合,不僅可以成功的避險,還能獲得相應的收益。雖然,市場組合為我們對於避險工具的選擇帶來了多樣化,我們還應看到許多因對市場誤判、工具錯誤選擇等給企業帶來巨大風險的實例。因此在進行市場組合時應謹慎分析,關注各類風險,使市場組合更好地在金融活動中發揮其作用。
猜你喜歡:
1. 金融本科生論文範文
2 有關金融本科畢業論文例文
3. 金融畢業論文範文大全
4. 金融論文範文
5. 金融研究畢業論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