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湖北省本科優秀畢業論文
A. 湖北民族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的師資力量
師資隊伍建設是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的基礎,師資隊伍的業務水平和學術水平直接關繫到教學質量的提高和高素質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因此,信息工程學院始終把師資隊伍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從師資培養、人才引進等各個方面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目前,全院共有教職工76人,專任教師6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0餘人,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湖北省跨世紀學術骨幹1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校級學術帶頭人3人,校級學術骨幹10人;碩士48人,博士及在讀博士8人。現已基本形成一支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專業結構比較合理、力量雄厚、朝氣蓬勃、具有創新精神的師資隊伍。
迄今為止已為社會和國家培養了1500餘名電氣工程技術人才、輸送了1100餘名計算機專業人才、400餘名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全院共有教職工78人,專任教師6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0餘人,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湖北省跨世紀學術骨幹1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有碩士學位的72人,博士及在讀博士9人。在科研方面,2000年科研立項項目,省廳級2項,院級10項;2001年省級立項1項,院內立項2項;2002年省級立項2項,州內立項1項,院內立項5項;2003年院內立項21項,參加科研項目人數比例達100%;2004年省級立項3項,橫向合作項目2項,院內立項5項;2005年院內立項5項;2006年省級立項1項,州內立項3項,院內立項30項;2007年國家民委立項1項,省級立項2項,校內立項11項,橫向合作項目1項。自1999年以來,共公開發表論文400餘篇,出版教材7部。2002年,我院獲學校教學成果二等獎和三等獎各一項,獲學校科技成果獎三等獎3項;2005年獲州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一項;2006年獲省級課件評比三等獎一項,獲州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5項,三等獎3項。
□ 教 授:
李清政 男,土家族,湖北咸豐人,1959年11月生,在職大學,雙學士,教授,恩施州電力行業協會常務理事,校學術骨幹。1983年8月畢業於湖北大學數學專業,1993年12月畢業於湖北大學物理教育專業,1981年1月參加工作,1986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擔任湖北民族學院電氣工程與應用物理系副主任、黨總支副書記、黨總支書記、系主任,信息工程學院院長,教育學院院長。現任湖北民族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發表論文20餘篇,編著教材3部。獲得「全國優秀教師」、「先進工作者」等多項榮譽稱號。
譚建軍 男,出生於1960年8月,利川市人,蒙古族,大學本科學歷,教授。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華中科技大學兼職碩士生導師。現任湖北民族學院信息工程學院院長,是民建湖北省委常務委員、民建恩施州委主委、湖北省第十屆政協委員、恩施州第六屆政協副主席、中國高等院校電子教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教育信息化協會常務理事。譚建軍同志參加工作以來,先後獲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鑒定成果一項,國家專利二項,省優秀教學成果3等獎一項,專利博覽會金獎一項。發表論文30餘篇,編著教材一部,參編教材一部,主審教材一部。指導的本科畢業生畢業設計多次獲得省優秀畢業論文一等獎、三等獎並獲得省優秀論文指導獎。在指導我校大學生首次參加全國電子製作大賽中,其指導的作品獲得湖北省賽區一等獎。
梅延玲 女,中共黨員,現為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電子信息教授。1982年畢業於華中師范大學物理系,獲理學學士。幾年來,主持省廳級重點科研項目2項,參與多項。在各類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二十餘篇,EI收錄一篇,並獲湖北省第十屆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三等獎。現為湖北民族學院學術骨幹,主要研究方向電磁理論。
畢曉玲 女,教授,畢業於華中師范大學物理系,主要從事於計算機教學與計算機應用方面的研究。先後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主持省教育廳重點項目一項,主持省民委項目一項。2007年獲得湖北民族學院第三屆「教學明星獎」。
張學哲 男,教授,湖北省教育廳教學巡視員,河北省辛集市人,1948年9月出生,畢業於湖北大學計算機軟體專業。曾擔任湖北民族學院計算機與數學系分管教學的副系主任、湖北民族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分管教學的副院長。從教四十餘年,擔任過本、專科及碩士課程教學,所任課程有BASIC語言程序設計、PASICAL語言程序設計、C語言程序設計、FORTRAN語言程序設計、Usual FoxPro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計算機文化基礎以及數學分析、高等代數、空間解析幾何、線性代數、數學教育學、初等數論、初數研究、高等幾何、高等數學、離散數學、代數拓撲等近二十門課程。主研領域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基礎應用、信息教育與數學教育,在省級及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三十餘篇,其中之獨到見解與創新發現為同行所公認,並為國家級文摘期刊所收錄,同時,還被北京師大等重要網站全文轉載。
□ 副教授:
雷隨斌 謝坤武 袁海林 譚明佳 李勁 葉斌 曾侖明 楊慶
張昌華 孫永發 鍾建偉 陳功貴 譚忠祥 鄭明輝 周惠華
□ 高級實驗師:
黃曉凡 葉燕 高發桂 平愛紅
□ 講 師:
孫先波 楊順鈺 譚潔 陳世強 賀剛 胡坤華 陶 勇 楊興忠
向麗萍 向靜 李艷 段昌敏 宋慶燕 陳自根 張華
姚紅英 李時東 高仕宏 黃勇 廖 宇 廖紅華 向軍
□ 助 教:
李敏 郭黎 劉嵩 來國紅 李超
李沁 劉清明 高林 易金橋 方芳 胡山 方海兵 孫玲嬌
□ 實驗師:
劉利平 余婭 劉中華
□助研究員:
戴紅梅 龔 敏
□校級學術骨幹:
梅延玲 畢曉玲 謝坤武 袁海林 鄭明輝
陳功貴 楊 慶 李 勁 葉 斌 葉 燕
B. 湖北中醫葯大學怎麼樣
簡介:湖北中醫學院創建於1958年,其前身是成立於1954年的湖北省中醫進修學校,是湖北省唯一一所高等中醫葯本科院校,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合格評估優秀學校。2003年,原湖北中醫學院與原湖北葯檢高等專科學校合並,成立新的湖北中醫學院。湖北葯檢高等專科學校成立於 1958年12月,它的前身是成立於1939年的湖北省立護士職業學校,是全國僅有的一所以葯學、醫學檢驗為主幹學科的高等專科學校,在葯學及醫學檢驗領域具有一定特色與優勢。在半個世紀的高等中醫葯教育實踐中,湖北中醫學院立足湖北,面向全國,放眼世界,奠定了堅實的辦學基礎,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已形成「中醫中葯並舉,文理工管相融」的辦學格局。 辦學層次、規模與結構 學校辦學層次齊全,涵蓋本科、碩士、博士生教育;辦學類型較為豐富,包括國內普通高校全日制教育、海外留學生教育、成人繼續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等。學校以本科、研究生教育為主體,以海外留學生教育、成人繼續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為輔助,形成了「一主三輔」的辦學格局。 1、辦學規模:學校現有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10689人,其中研究生1120人、本科生8687人、專科生882人。 2、專業結構:學校現有普通本科專業及專業方向24個,涵蓋醫學、理學、工學、管理學、人文學科5個學科門類。 3、學科及學位點建設:學校現有中醫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涵蓋1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擁有中醫學、中葯學、葯學、中西醫結合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2個二級學科碩士點。 學校擁有中醫內科腎病學1個國家局級重點學科,中醫學省級重點一級學科,14個省級重點二級學科。設有中醫基礎理論、針灸推拿學2個省級優勢學科,中醫臨床基礎、中葯學2個省級特色學科。 師資隊伍建設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675人,兼職教師150人,生師比15.8:1。在專任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位的人員為482人,占教師總數的71.4%;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人員137人,占教師總數的20.3%。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人員420人,其中正教授110人。 在現任教師隊伍中,有我校創辦之初的名醫名師,如著名中醫學家、全國優秀教師、95歲高齡的李培生教授;著名中醫學家、全國「十大國醫楷模」李今庸教授;著名中醫學家、國家級名老中醫田玉美教授。有我校首屆中醫本科畢業生,現為全國中醫學界著名專家學者的張六通、孫國傑、梅國強、塗晉文、陳如泉等教授;有我國首屆中醫碩士學位獲得者、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優秀教師邱幸凡教授;有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我國首屆中醫研究生、中醫基礎理論專家周安方教授;有國內知名的中葯學專家詹亞華、劉炎文教授和從美國引進的、發表SCI源刊論文68篇的國際知名天然葯物專家方念伯教授;還有一大批學歷層次高、知識結構合理,在全國中醫葯界頗具影響的中青年專家學者。 我校還聘請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天津中醫葯大學的王永炎、石學敏、陳可冀、肖培根4位院士為我校學術委員會校外委員,聘請天津中醫葯大學校長張伯禮院士為我校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引進了4位「楚天學者」特聘教授。現有34人享受國務院及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貼,20位省「中青年突出貢獻專家」,6人次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9人次獲省勞動模範、省優秀教師和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 教育和教學改革 學校堅持「中醫中葯並舉,文理工管相融」的學科建設思路,合理調整專業結構與布局,增設社會急需的醫學相關類新專業。充分發揮中醫中葯學科的傳統優勢,創建專業品牌與特色,中葯學、針灸推拿學、中醫學、中西醫臨床醫學、醫學檢驗專業、葯物制劑6個專業獲准為省級品牌專業。中葯學、針灸推拿學2個專業入選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 加強專業課程和教學團隊建設,努力提高教學水平。現有6門省級精品課程、10門課程獲省級優質課程、2個省級教學團隊。 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加強醫學教育工作的核心,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提高醫學教育質量的關鍵。學校堅持中醫葯傳統專業改革與創新,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形成了「院校教育與師承教育結合,班級制與導師制互補」的中醫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建立了「院校教育中結合師承、課程體系中突出經典、培養計劃中強化臨床」的人才培養體系;按照「素質高、基礎好、經典熟、臨床強」的人才培養要求,強化名醫名師指導、突出經典教學、跟師臨床實踐。2007年度,教改項目「中醫繼承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入選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建設項目,是首批入選的中醫學類6個建設項目之一。 近五年來,我校教學研究立項共176項。其中國家中醫葯管理局課題2項,省級教學研究課題25項,獲省(部)級以上教學成果獎7項。學生獲得省級以上科技創新獎10項,省級大學生優秀畢業論文405篇,在「挑戰杯」湖北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獲得優異成績。學校各層次畢業生就業率均高於省屬高校平均水平。
C. 湖北科技學院葉華山副教授潛心學術研究,推動成果轉化,獲得過很多獎項和榮譽大家怎麼看
就我所知確實是獲得過很多獎項和榮譽。葉華山副教授2012年6月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獲博士學位。多年以來,對醫療設備參數檢測技術和輔助顯診斷技術進行了系統研究,在智能家庭健康監護系統、三維超聲成像演算法的改進及GPU實時顯示技術的應用開發方面做了很重要的探索工作。以第一作者在國際A類期刊《 Nucleic Acids Research》雜志(IF 13.0)上發表醫學信息輔助疾病診斷的研究論文,成果被《中國科學報》、《科學網》、《醫學論壇網》等報道和轉載,並已被《Chinese Science Bulletin》雜志約稿。在丁明躍教授指導下,協助師姐張冀博士搭建模型完成實驗,有關三維超聲輔助診斷方面的文章在美國SPIE會議上獲最佳論文獎。發表專業SCI、EI及核心論文共30餘篇,主持科研項目10餘項,申請國家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12項,其中「基於移動端的家庭健康監護系統」獲2020年湖北省發明新銳獎。依託湖北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牽頭成立醫療器械創新孵化基地,建立1000餘項專利成果的項目庫,完成省內醫療專家的眼科手術支架、高精度電子血壓計、舒張壓降壓儀等多項專利成果的樣機製作和臨床試驗。近期就有一篇新聞報道,湖北本科畢業論文(設計)評審聯盟秘書處公布了2021年優秀學位論文評審結果,湖北科技學院葉華山博士指導的本科畢業論文《肩關節康復型輔助外骨骼裝置的設計與開發》,獲評「2021年優秀學位論文」榮譽稱號。 https://www.toutiao.com/i7049157665913586212/
D. 湖北省優秀本科畢業論文有獎金嗎
我們畢業時,優秀畢業論文給資金3000,不過老師拿了2000,還有1000給了學生。
E. 武漢理工大學優秀畢業論文會上知網嗎
不會。優秀本科論文版權在學校武漢理工大學手裡,如果知網沒有從論文作者那裡得到授權,就不會上傳知網公開。
F. 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畢業論文 有證書嗎
有的,有院級優秀和校級優秀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