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升本科 » 中葯學本科畢業論文範文

中葯學本科畢業論文範文

發布時間: 2023-03-27 06:28:55

『壹』 中醫畢業論文

中醫學不是自然科學的分支 ,它一直與中國古代哲學交融在一起 ,中醫學有著自己對生命本體的認識 ,有著自己特定的思維方式與思維過程。下文是中醫畢業論文範文大全,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中醫畢業論文範文大全【1】

試談中醫學專業的生理學教學改革

摘 要:在醫學課程中,生理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課。

根據教學要求,中醫學專業學生也要學習生理學。

針對該層次學生,我們認為採取“中西醫融合”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中醫學專業 生理學 中西醫融合

作為一名生理學教師,面對中醫學專業同學,如何能夠既突出中醫學的特點,又講好生理學的基礎知識,是學好中醫學專業的重點。

在中醫專業教學工作中,我們逐漸摸索出一些較為有效的方法,即:“中西醫融合”。

1 對教師的要求

生理學是研究正常機體功能活動規律的科學。

在中醫基礎理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學好西醫的基礎。

但中醫專業學生在學習生理學之前,往往先學習中醫學基礎理論,特別是中醫學基礎的“臟象學”部分,相當於中醫的“人體生理學”。

中醫學對生理過程的認識自成一套體系,當學生接觸到西醫生理學時,這兩種不同的理論體系會對學生學習和理解造成困難。

因此,作為西醫院校畢業的教師,要掌握中醫基礎理論知識、中葯學以及中醫診斷學等內容,既可拓展自己的知識層面,又有利於更好地與學生探討[1]。

另外,教師還需正視一個新問題:如何應對已從網路獲得大量信息的學生?它迫切要求高校教師不斷補充學術養份、拓展學術視野、更新學術理念,以保持對學術新知的熱情,從而主動及時地給自己的學術生命輸入新鮮血液[2]。

本教研室要求教師除了課堂教學外,在課余時間也要學習中醫的基礎理論和相關學科知識,拓展自己的知識層面;另一方面,利用現代網路技術,積極關注前沿學術動態,了解學術熱點,參加科研活動,撰寫科研文章。

2 理論教學中要做到“中西醫融合”

中西醫都是科學,只是各自的研究方法、手段、發展背景的不同而形成了兩個不同的理論體系[3]。

在理論教學中,盡力尋找到一些生理學與中醫學的共通點,在講授的時候加以結合,以此構建中西醫理論體系之間的溝通平台[4]。

第一,我們對中醫學和西醫學中內涵一致,僅僅是提法不同的內容進行整合。

打個比方,學習緒論這章時,根據內環境穩態內容,把生命活動的對立統一、維持相對穩定狀態等普遍存在的規律與陰陽的對立制約、互根互用、消長平衡、互相轉化的陰陽對立統一學說相比較,使學生在掌握內環境穩態的基礎上,對於中醫理論的總綱―“陰陽學說”[3]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又如,在講授器官生理作用時,把中醫理論中臟腑的相關功能與之相比較:西醫中心臟的泵血功能與中醫學中心主血脈的功能是一致的;西醫中肝的主要功能是:貯血和消化,這與中醫學中肝主藏血、主疏泄的功能是一致的;西醫中生成尿液是腎臟的主要功能,這與中醫學中腎主水的功能是一致的。

通過“中西醫融合”的方法將兩大理論體系不斷互相滲透、互相補充,從而達到融會貫通,為學生架設起一座溝通中西醫學的橋梁。

第二,除了比較這些共通點,我們還特別提出中西醫之間對器官生理功能和意義理解上的差異,使得學生能夠更好理解和記憶。

例如:中醫學對心功能的闡述是“藏神,主血脈”,它除去包含西醫生理學中心血管系統的功能,其中還囊括神經系統的部分功能。

3 實驗教學的“中西醫融合”

生理學是一門實驗性科學,其一切理論都源於實驗[5]。

實驗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如動脈血壓調節實驗中,學生通過給家兔耳緣靜脈注射肝素、烏拉坦等葯品,隨後進行頸總動脈插管,就可以掌握靜脈注射、動脈插管等操作方法。

同時通過牽拉、夾閉頸總動脈以及電刺激迷走神經等操作,來驗證降壓反射的相關理論,使學生對此知識點理解得更透徹,記得更牢固。

實驗教學是最能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科研思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如何做好生理實驗,如何通過實驗得出相應的理論知識。

同時,在常規的實驗項目中,我們還特地加入一些中醫葯學內容,以提高中醫系同學的興趣。

例如,實驗5:調節動脈血壓中,可以建議同學觀察三七這種中葯對動脈血壓的影響;還可以觀察中葯木香對小腸平滑肌的影響。

4 根據不同專業區別對待

在我校,中醫專業學生既有文科生,又有理科生,學生起點差異比較大,而且生理學教學課的時間有限。

因此,作為生理學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專業、知識掌握的不同水平,對教學內容有所側重,當然是在保證掌握基本內容的前提下。

例如:生物電現象的形成機制,對於葯學專業,這部分內容熟悉即可,並不要求學生掌握其詳細過程;但對於中醫專業,該部分內容要求全面理解和掌握。

通過這種不同專業和層次的區別對待,在有限的課時內,既做到了生理學基本原理和知識點的覆蓋,又突出各專業的特色和重點。

5 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對於中醫學專業學生而言,生理學內容較多,而課時少,如果採取“填鴨式”的講授方法,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

所以在要使學生有限的時間內最大程度地掌握好基本知識,作為教師必須抓住各章重點,突破難點。

抓住重點就是對教學大綱中所要求掌握的重點知識,進行詳盡地講解。

如呼吸運動的調節重點在於呼吸的反射性調節,而其中又以化學感受性反射尤為重要。

因此授課時主要講授化學因素CO2,O2和H+對呼吸的影響,這樣才能突出重點,做到層次分明。

也利於引導學生把握住重點進行自學和復習。

至於難點內容,也就是學生認為難以理解、難於掌握的內容,可採取比喻的方法,從而化難為易。

教學中抓住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就能抓住要點,分清主次,更深入地了解主要內容。

參考文獻

[1] 余暢,余華榮.“中西醫結合”在生理學教學中的運用[J].中醫葯管理雜志,2012,20(4):339-340.

[2] 文菊華,陳懿,鄧冰湘,等.五年制中醫學專業生理學教學的體會[J].醫葯教育,2011,18(3):116.

[3]李保蘭,韓曼.我校中醫實驗班生理學教學模式改革之探究[J].中國社區醫師,2013,15(8):363.

[4] 肖愛嬌,閔建新,伍慶華.PBL教學法運用於中醫院校醫學專業生理學教學的研究[J].宜春學院學報,2013,35(3):154-156.

[5] 劉海梅,閆福曼,徐進文,等.中醫院校生理學推行TBL教學法的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12,14(7):489-491.

中醫畢業論文範文大全【2】

淺析中醫臨床醫學面臨的挑戰及策略

【摘 要】中醫臨床基礎醫學成立至今,盡管在學科建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的現狀並不容樂觀,尤其在學科性質、學科定位、課程設置等方面存在明顯問題。

因此,面對現狀,應當有策略、有計劃的積極應對在現有基礎上,強化經典以彌補不足,並盡可能發揮學科原有的優勢,大膽進行改革,努力推陳出新,以促進學科的迅速發展。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對中醫學科專業目錄進行了調整,將《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三門傳統經典課程合並組建為中醫臨床基礎學科。

此後,各中醫院校以此為模式,紛紛進行了學科的改革,以新的.中醫臨床基礎學科來開展各項工作。

盡管臨床基礎學科從組建開始就有各種不同的看法,但教學、科研、臨床等工作依然按此方式在進行著。

回顧新學科成立後近8年的時間,其在各方面均取得了新的進步,尤其學科的整體面貌有燦然一新之感。

但若從各方面的具體情況而言,其現狀不容樂觀。

【關鍵詞】中醫臨床醫學;現狀;對策

1 學科現狀的客觀評價

臨床基礎學科成立至今,從學科發展的總體狀況來看,應該說是利弊共存、喜憂參半。

對此作一客觀的評價和分析,是目前學科發展中不可迴避的重要工作。

1.1學科面臨的困境

臨床基礎學科成立後雖然對中醫學的發展產生了一些有利的影響,但也明顯地存在著嚴重的問題。

歸納起來說,主要面臨三方面的困境。

其一,《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的合並是行政劃分的結果,合並之前應該進行過科學的論證。

但到目前為止,在實際工作中,仍然是“三家”分而行之,基本與合並之前無太大變化。

因此,遠遠沒有達到產生“合力”的效果。

其二,由於歷史的原因,各校原來的《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專業的發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傷寒專業實力雄厚,有的可能在金匱、溫病專業方面研究水平較高。

而簡單地合並之後,就沖淡了三門課程的原有優勢。

也許初衷是以優促建,以好帶動全體共同前進。

但結果卻是相互牽扯制約,干擾了學科的發展進程。

其三,沒有新的統一的教材,教學還是保持著原貌,因而完全不能表現出“臨床基礎”的特色或獨特之處。

三門課程的合並,結果就象是“拼盤”一樣,只有形式,沒有貫穿整體的核心內容。

1.2學科長處面面觀

任何新生事物均有生機勃勃的一面,因此,臨床基礎學科以新學科的形式出現,也具有一定的優勢。

以理推之,其優勢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其一,拓寬了專業范圍。

由於臨床基礎學科涵蓋了《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三門課程的豐富內容,所以其研究的范圍較之原有學科明顯擴大,在研究的內容方面則可更為靈活。

《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均有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治療學內容,但在外感熱病及內傷雜病的診治方法上,又有著一定的相通之處。

因此,打破原有的學科框框,可以對這些交叉內容進行深人的研究,改變以往此類研究較少的現象。

其二,更新了原有的學術思維模式。

以前三門課程單獨而立時,在學術思維方面也大多是各不相乾的。

比如,雖然溫病學理論的形成與《傷寒論》有密切關系,但在具體的研究思維方面,卻很少聯繫到《傷寒論》來展開思考。

再如,《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同為張仲景所作,盡管各自涉及的重點不同,但學術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然而從這一方面進行學術研究的學者卻並不多見。

所以,三門課程合並之後,對學術的發展可以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尤其對仲景學說的深人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其三,為該領域研究生整體能力的提高提供廣闊的空間。

溫病學是研究外感熱病的專門學科,《傷寒論》中亦有許多有關外感熱病的理論和方法,前者主要探討感受溫熱病邪引起的溫病,後者則主要研究感受寒邪引起的外感熱病。

二者在這一點上既有共同之處,又各有所長,分而研究均不全面。

在原有學科之中,研究生在選題時,理論、實驗及臨床研究必然會受到學科研究領域的限制,因而對其整體學術水平和能力的培養都是不利的。

而學科合並之後,突破了這個“瓶頸”,研究生在論文的撰寫過程中,將站在一個新的高度,導師也將從外感熱病辨治的角度進行培養,從而使研究生實際診治疾病的能力和科研能力均得以提高。

2 學科困境的原因探析

要想從根本上改變臨床基礎學科目前存在的問題,找出其關鍵環節至關重要。

筆者認為,當前臨床基礎學科不良現狀的主要原因是學科性質模糊、學科定位不準、課程設置僵化。

『貳』 電大葯學畢業論文範文

臨床葯學是醫院葯學的核心工作,是世界葯學發展的趨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電大葯學 畢業 論文 範文 ,供大家參考。

電大葯 學畢業論文範文篇一

《 淺談“越鞠丸”名方

摘要:本文淺談“越鞠丸”名方創制,方名來由,方歌,組成,功用及臨床應用。

關鍵詞:越鞠丸 六郁病

元代朱震亨提出:“氣郁、血郁、火郁、食郁、濕郁、痰郁”六郁之說,認為“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鬱,諸病生焉。故人身諸病多生於郁。”(《丹溪心法·六郁》),而創制越鞠丸這一名方。“越鞠丸治六郁侵,氣血痰火濕食因;芎蒼香附加梔曲,氣暢郁舒痛悶平”。全方由香附、川芎、蒼術、神曲、梔子,五味葯各等分為末成水丸,現臨床學按原方量比例酌定作湯劑煎服。主治氣郁所致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噯腐吞酸,惡心嘔吐,飲食不消等症。六郁之中,以氣郁為主,故方之功用以行氣解郁為主,使氣機流暢,則痰、火、濕、血、食諸郁自解,痛悶嘔惡諸症可除。郁病多由精神因素所引起,以氣機郁滯為基本病變,是內科病證中最為常見的一種。臨證時氣郁常見精神抑鬱,情緒不寧,胸脅脹滿疼痛等,為郁病的各種證型所共有,血郁:兼見胸脅脹痛,或呈刺痛,部位固定,舌質有瘀點、瘀斑,或舌質紫暗;火郁:兼見性情急躁易怒,胸悶脅痛,嘈雜吞酸,口乾而口舌苦,便秘,舌質紅,苔黃,脈弦數;食郁:兼見胃脘脹滿,噯氣酸腐,不思飲食;濕郁:兼見身重,脘腹脹滿,噯氣,口膩,便溏腹瀉;痰郁:兼見脘腹脹滿,咽中如物梗塞,苔膩。見上述證候者,用越鞠丸無不見效。筆者臨床應用本方治療胃腸神經官能症,加木香、枳殼、白蔻、厚朴;治療慢性胃炎加蘇梗、枳實、木香、炒萊菔子、砂仁、半夏、蒲公英;治療消化性潰瘍加白及、白術、海螵蛸、元胡、三七粉;治療傳染性肝炎加重梔子的用量,再加鬱金、生大黃、綿茵陳、板藍根、虎杖;膽石症再加金錢草、雞內金、生大黃;治療肋間神經痛加元胡、丹參、川楝子、乳香、沒葯;治療精神抑鬱症加石菖蒲、鬱金、八月札、丹參、龍骨、牡蠣;治療痛經加當歸、元胡、鬱金、細辛、益母草、紅花、山楂。諸凡雜病有六郁見證者,投本方隨症加味治之,常常會收到較好療效。

越鞠丸出自朱震亨《丹溪心法·六郁》一書,此方為何取名越鞠丸?令人費解,筆者查閱文獻,心中方為之一亮。

考方中梔子一味,《神農本草經》名木丹,《名醫別錄》稱作越桃,至《葯性論》始稱山梔子,《唐本草》又名枝子。川芎一味,《神農本草經》原名為芎藭,別名撫芎,而在《左傳》中,川芎名為鞠窮。丹溪翁從“越桃”與“鞠窮”中各摘取一字而名越鞠丸。丹溪翁創制的另一方劑越桃散,即梔子一味,亦是取自《名醫別錄》。

戴思恭承丹溪之學雲:“郁者,結聚而不得發越,當升者不得升,當降者不得降,當變化者不得變化也;此為傳化失常,六郁之病見矣。”鬱症多緣於思慮不伸,而氣先受病,故用越鞠丸總解諸郁。方中用香附行氣解郁,以治氣郁為主要葯物,川芎活血祛瘀,以治血郁;梔子清熱瀉火,以治火郁;蒼術燥濕運脾,以治濕郁;神曲消食導滯,以治食郁;均為輔助葯物,氣郁則濕聚痰生,若氣機流暢,五郁得解,則痰郁隨之而解,故方中不另加葯。丹溪翁認為,凡郁在中焦,以蒼術、川芎升提其氣以升散之,並隨症加入諸葯。又認為,梔子“瀉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熱厥心痛,解郁熱,行氣結”。由此可見,川芎、梔子在本方中有很重要作用,這亦是丹溪翁用“越鞠”命名本方的用意所在。氣不郁則痰不生,用越鞠丸以開胃腸三焦之郁,從而使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噯腐吞酸,惡心嘔吐,飲食不消等症消失,繼而命名氣、濕、痰、火、食、血“六郁”得到宣發,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改善全身的病理狀態。

近賢冉雪峰指出:“查此方集香燥之品為劑,而能宣發脾氣,又佐梔子以調之,在時方中頗有法度。……香能行氣,燥可勝濕,濕郁夾穢,頗有可取。”當然,本方所治諸郁均為實證,若是虛證郁滯,宜選他方治之。正如《蒲輔周醫療 經驗 ·方葯雜談》所說:“郁之為病,人多忽視,多以郁為虛,唯丹溪首創五郁六郁之治,越鞠丸最好。”

越鞠丸自創制以來,於今六百餘年,眾多醫家名賢多有論述,可謂汗牛充棟,筆者淺談於此,以起拋磚引玉之用,僅此而已!

參考文獻

[1]許濟群. 方劑學.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 1985: 137

[2]張伯臾. 中醫內科學.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發行. 1985:121

[3]王永炎. 中醫內科學.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發行. 1997.6: 274

電大葯學畢業論文範文篇二

《 中葯凝膠劑研究近況 》

[摘要] 中葯凝膠劑是一種新型的中葯外用制劑。本文從中葯凝膠劑基質的選擇、釋葯機制研究、滲透促進劑的應用、質量控制等方面闡述中葯凝膠劑的研究近況,並對中葯凝膠劑的未來發展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 中葯凝膠劑;釋葯機制;滲透促進劑;質量控制

中葯凝膠劑是一種新型的中葯外用制劑,具有塗展性好,無油膩感,易於清洗,透皮吸收好等特點。凝膠劑系指葯材提取物與適宜基質製成的、具有凝膠特性的半固體或稠厚液體制劑[1]。中葯凝膠劑常用於皮膚或黏膜給葯,用於抗炎鎮痛、抗菌抗病毒、局部止血等[2-3]。目前,中葯凝膠劑研究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在醫院制劑中廣為應用。本文對中葯凝膠劑近年的研究進展概述如下職稱論文:

1 基質材料

中葯凝膠的基質材料根據其性能不同,可分為水性凝膠基質與油性凝膠基質。水性凝膠基質的構成一般為水、甘油或丙二醇與纖維素衍生物、卡波姆和海藻酸鹽、西黃蓍膠、明膠、澱粉等;油性凝膠基質則由液狀石蠟與聚氧乙烯或脂肪油與膠體硅或鋁皂、鋅皂構成。必要時可加入保濕劑、防腐劑、抗氧劑、透皮促進劑等附加劑[1]。不同的基質材料的釋葯特性和臨床應用不同,因此,需結合葯物特性和臨床應用選擇合適的基質材料。目前,水溶性凝膠基質應用較多,主要代表為卡波姆及纖維素類。

李秀青等[4]以卡波姆940、PEG4000、甘油為基質制,以辣椒鹼,苦參鹼為主葯,研製了瘢痕止癢凝膠,葯效學實驗表明其燒傷燙傷愈後瘢痕止癢及各種皮膚瘙癢症具有較好的效果。王芊等[5]制備丹參酮凝膠,以羥丙基纖維素、卡波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為混合基質,不僅使凝膠劑的黏附力得到了提高,還可對丹參酮的釋葯速率在一定范圍之內進行調節。張小軍等[6]以卡波姆940為基質制備了復方蘆薈凝膠劑,塗展性好,無油膩感,易於清洗,透皮吸收好,治療痤瘡效果良好。王雷等[7]以殼聚糖和卡波姆為基質制備黃芩苷凝膠,以達到局部迅速給葯、避免胃腸道對葯物的降解及肝臟的首過效應的目的並起到長效、緩釋的作用。張蜀艷等[8]用正交實驗對麻瘋樹酚凝膠的最佳配方進行了篩選,以卡波姆為基質制備的凝膠劑,光滑細膩,釋葯快且穩定。

基質材料的選擇對於制劑中葯物的釋放有著重要的影響。陳秋紅等[9]以離體鼠皮為屏障,採用改良的Franz擴散池法,以秋水仙鹼為檢測指標比較了3 種基質對秋水仙鹼凝膠體外透皮速率的影響,結果為以Carbomer為基質的秋水仙鹼凝膠體外透皮速率最高,其次為HPMC基質凝膠,CMC-Na基質凝膠體外透皮速率最低。

2 釋葯機制

中葯凝膠劑釋葯機制復雜,受較多因素影響。一般情況下,親水凝膠骨架中葯物的釋放符合Fick定律,可以用Higuchi動力學方程描述其動力學過程。張蜀艷等[8]為比較不同濃度各基質對麻瘋樹酚釋葯的影響,採用透析膜擴散法進行體外釋葯實驗,結果發現麻瘋樹酚凝膠劑釋葯過程符合Higuchi方程。梁學政等[10]採用Franz擴散池,以離體小鼠皮膚為透皮屏障,進行雙柏凝膠劑中大黃素體外透皮吸收的實驗,結果表明大黃素體外經皮吸收符合Higuchi動力學過程。有時凝膠劑中的葯物具有溶出控制的特徵,呈恆速釋放,或符合其他模式,用Fick擴散機制無法解釋。這種非Fick擴散模式可能是由於凝膠溶脹前沿移動後,聚合物鬆弛產生的。如以卡波姆為基質材料時,可以零級動力學釋放葯物。付毅華等[11]採用改良Franz擴散池,以離體小鼠皮膚為透皮屏障,以青藤鹼為指標性成分,研究祛風止痹凝膠劑體外滲透性,結果表明青藤鹼經皮吸收過程為零級動力學過程。

3 滲透促進劑的研究應用

經皮給葯制劑研究必須首先解決葯物對皮膚的穿透性和透皮速率的問題。除少數劑量小且具有適宜溶解性的小分子葯物外,大多數葯物的透皮速率都無法滿足治療需要。因而提高葯物的透皮速率是開發經皮給葯系統的關鍵[12]。經皮吸收促進劑能加速葯物穿過皮膚。常用經皮吸收促進劑主要有有機酸、脂肪醇類、表面活性劑、氮酮、醇類化合物、角質層保濕劑、精油等。方世平等[13]以離體小鼠鼠皮為透皮屏障,採用改進Franz擴散池裝置,對不同濃度的薄荷腦和氮酮對姜赤凝膠劑體外透皮作用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不同濃度薄荷腦和氮酮均有促進姜赤凝膠劑中芍葯苷透皮的作用,其促滲透作用強弱順序為:10%薄荷腦>7%薄荷腦>13%薄荷腦>4%薄荷腦>1%薄荷腦,9%氮酮>7%氮酮>5%氮酮>3%氮酮>1%氮酮。薄荷腦濃度在1%~10%之間時,對芍葯苷的促滲透作用與薄荷腦濃度呈正相關,但薄荷腦濃度超過10%後其促滲作用反而下降。陳秋紅等[9]以離體昆明小鼠皮為屏障,採用改良的Franz擴散池法,對加入了不同透皮促進劑的秋水仙鹼凝膠的體外透皮速率進行了考察,結果表明透皮促進劑促進秋水仙鹼體外透皮的強弱順序為:丙二醇>冰片>氮酮>薄荷油,並且秋水仙鹼凝膠體外透皮釋葯符合Higuchi動力學過程。

4 質量控制研究

中葯凝膠劑的質量控制項目主要有性狀、鑒別、pH值、含量測量、刺激性、穩定性及微生物限度檢查等。目前多採用HPLC法進行含量測定,而穩定性檢查則主要包括離心、耐熱耐寒實驗及室溫留樣觀察等。羅毅等[14]以卡波姆940為凝膠基質制備柏竹凝膠,建立了質量標准。不但對柏竹凝膠的性狀、鑒別進行了研究,並對其進行了穩定性考察。分別將柏竹凝膠進行了離心,在55℃和-4℃進行耐熱耐寒實驗,結果未出現分層、沉澱、變色等現象,並將柏竹凝膠室溫保存6個月,其質量無變化,表明其所制備的柏竹凝膠穩定。王芊等[5]制備了丹參酮凝膠,並對其質量進行了全面考察,應用HPLC建立了丹參酮ⅡA的含量測定 方法 ,通過離心、耐熱耐寒實驗及室溫留樣觀察等考察了凝膠的穩定性,結果表明丹參酮凝膠穩定。孫棟梁等[15]通過薄層色譜法對盆炎凈凝膠劑處方中赤芍、丹參、延胡索進行了鑒別,並採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了盆炎凈凝膠劑中芍葯苷的含量,建立盆炎凈凝膠劑的質量標准。

5 展望

中葯凝膠劑是一種新型的外用制劑,同時具有使用方便、舒適、生物相容性好等多種優點,適用於皮膚及黏膜給葯,不僅可避免首過效應對口服給葯的影響,還可減輕葯物的不良反應,符合中醫的“內病外治”的理念。中葯凝膠劑制備工藝簡單,可容納中葯復方的極細葯粉、提取物等,便於推廣應用,可作為改進中葯傳統外用制劑的一種選擇。但目前由於中葯凝膠劑基礎研究薄弱,尚存在較多問題,如中葯凝膠可選用的基質材料少,尚滿足不了日益多樣化的需求。另外由於中葯的特殊性,其成分復雜、含量低,且相互干擾,不便於分析檢測。這些都要求加強中葯的基礎研究,盡可能明確中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機制,充分利用新技術、新方法對中葯進行提取、分離、純化,提高制劑的質量,使中葯凝膠劑發揮更大的防病治病作用。

[參考文獻]

[1]國家葯典委員會.中國葯典一部[S].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附錄12.

[2]林吉,高衛東,葉其馨.淺談中葯凝膠劑的研究和應用[J].江西中醫葯,2005,36(271):60-61.

[3]曹紅.凝膠劑在中葯制劑中的研究進展[J].中華實用醫學,2005,7(4):5-7.

[4]李秀青,魏萍,孫燕,等.疤痕止癢凝膠的制備及葯效學研究[J].解放軍葯學學報,2008,24(5):411-414.

[5]王芊,曾玲,沈汶華.丹參酮凝膠劑的研製及質量控制[J].中國現代應用葯學,2006,23(1):80-82.

[6]張小軍,陳麗梅.復方蘆薈凝膠劑治療尋常型痤瘡的臨床療效觀察[J].嶺南皮膚性病科雜志,2008,15(3):146-147.

[7]王雷,王學艷,周雪琴,等.黃芩苷凝膠設計與體外透皮性能的研究[J].中草葯,2008,39(10):1502-1504.

[8]張蜀艷,梁慧,顏鈁,等.麻瘋樹酚凝膠劑的制備及體外釋葯性研究[J].時珍國醫國葯,2009,20(8):1896-1897.

[9]陳秋紅,侯世祥.不同基質和透皮促進劑對秋水仙鹼凝膠劑體外透皮特性的影響[J].華西葯學雜志,2005,20(6):521-523.

[10]梁學政,奉建芳,陳惠紅,等.雙柏凝膠劑中大黃素體外透皮吸收的實驗研究[J].時珍國醫國葯,2010,21(1):160-161.

電大葯學畢業論文範文篇三

《 單胺氧化酶的研究進展 》

【摘要】近年來,關於單胺氧化酶在臨床上的應用研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本文將對其理化性質、檢測方法及臨床應用作一綜述。

【關鍵詞】單胺氧化酶;研究進展

1MAO理化性質單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MAO)的分類名為單胺:氧氧化還原酶,是含Fe2+、Cu2+和磷脂的結合酶,主要作用-CH2NH2基團催化各種單胺類脫胺生成相應的醛,然後進一步氧化成酸;或使醛轉化為醇再進一步代謝。MAO是一種上具多個結合部位的單一分子酶,故對底物的特異性不高,可使多種胺類氧化脫氨。MAO廣布於體內各組織器官,尤以肝、腎、胃和小腸含量最多,主要位於線粒體膜外表面,並與膜緊密結合,以黃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為輔酶;另一類存在於結締組織,不含FAD,以磷酸吡哆醛為輔酶。

腦組織中的MAO隨年齡增加、神經膠質細胞的增多其活性增強。MAO能分解兒茶酚胺類激素,可間接反映心臟交感神經結功能。現已證實,不同來源的MAO的相對分子質量相差很大,小者約100,000,大者可達1,000,000以上,是由於同一亞基的聚合程度不同所致。

2MAO實驗室檢測方法

最早檢測MAO是用熒光測定法[1]和醛偶氮萘酚法[2],目前常用方法包括以下幾種。

2.1醛苯腙比色法該方法通過MAO氧化苄胺,再與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的醛苯腙在鹼性條件下產生棕紅色,於470nm比色測定,計算MAO的濃度。

2.2MCDP比色法該法是通過MAO氧化苄胺產生過氧化氫,過氧化氫在過氧化物酶存在下與MCDP作用生成有色的甲烯藍,於660nm處比色測定,計算MAO的濃度。此法需要加入終止液後測定,不宜於大批量標本的檢測,而且MCDP見光易分解。

2.3連速監測法該方法是通過MAO催化苄胺生成氨,氨在α-酮戊二酸、NADPH和GLDH的存在下生成谷氨酸,同時NADPH還原成NADP+,引起340nm處吸光度的下降,通過監測其下降的速率即可得出樣本中MAO的活性。此方法快捷、操作簡單、適合自動化分析,可減少人為誤差,具有良好的准確度與精密度,適合大多數臨床實驗室應用。

3MAO測定的臨床應用

3.1血清單胺氧化酶活性高低能反映肝纖維化的程度,是診斷肝硬化的重要指標。肝硬化病人MAO活性升高的陽性率在80%以上,最高值可達對照值的3.5倍(n=30)。酶活性與腹腔鏡所見肝表面的結節變化,以及與活組織鏡檢所見的纖維化程度相平行。纖維變僅限於匯管區或小葉中心者,其MAO活性大致正常;纖維變侵入肝實質內時,MAO升高率為30%;匯管和匯管區之間有架橋性纖維化時,則有83%升高;如在假小葉周圍有廣泛纖維化形成時,則幾乎全部均升高,且升高幅度最大。國內報道陽性率均在85%(天津公安醫院:17例,88%,高璣山等:32例,85.7%;薛德義等:71例,87.05%;黃澤倫:20例,85%;劉覽等:30例,86.7%),其升高幅度及陽性率均超過急性或慢性肝炎。同工酶分離證實,慢性肝病SMAO-III有增高趨勢;肝硬化代償組MAO-III占總活性的(23.9+3.0)%,其陽性率為72.2%(13/18);肝硬化失代償組MAO-III占總活性的(34.6+4.0)%,其陽性率為92.3%,故檢測MAO同工酶有助於肝硬化的早期診斷(陳道宏等)。

雖然肝硬化時,結締組織纖維釋放MAO增多,但在纖維化甚為明顯的血吸蟲肝病,患者SMAO並不一定升高,故纖維化並非MAO活性升高的唯一原因。現已知大動脈和肺組織內MAO的濃度比血清高100-150倍,血中MAO可能部分來自血管內皮細胞。肝硬化時,病人體內的水分增加,末梢擴張和高動力型循環等有可能促使血管壁內MAO釋放人血。由於胃腸組織也含有豐富的MAO,因此門-體靜脈短路時,腸內MAO可經短路進入體循環。

3.2各型肝炎:各型肝炎急性期患者的MAO活性多數不升高,但在暴發型重症肝炎時,因肝細胞壞死,線粒體釋放大量的MAO,可致MAO活性升高,陽性率可達73.3%,其升高幅度與病情輕重程度成正相關;急性肝炎經久不愈,病程超過3個月者,MAO活性亦可升高;活動型慢性肝炎有半數左右病例MAO活性升高。肝炎與肝硬化病人MAO活性差別顯著,而各型肝炎之間的MAO活性無顯著差異。

3.3糖尿病可因合並脂肪肝,充血性心力衰竭可因肝鬱而繼發肝纖維化,以至人MAO活性增高;甲狀腺功能亢進可因纖維組織分解與合成旺盛,肢端肥大症可因纖維過度合成等原因,從而引起MAO活性不同程度的升高。有些無纖維增生的結締組織疾病的病人MAO活性不升高。原發性肝癌、繼發性肝癌、畸胎瘤、膽汁性肝硬化、血吸蟲性肝硬化、慢性膽汁郁積型肝炎等患者的SMAO活性不變。

測定血小板MAO活性發現,正常對照組女性大於男性。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小板MAO活性明顯低於正常組,而急性精神分裂症與對照組無明顯差別,但抗精神病葯物能引起MAO活性升高。雙向情感性障礙患者,血小板MAO活性顯著低於對照組,且男性低於女性;躁狂型患者顯著低於抑鬱型患者患者,單相抑鬱症患者顯著公共開支對照組。但美國學者最近研究認為,血小板MAO活性與精神病學檢查結果沒有明顯關系。酒精中毒者男性血小板MAO與女性有明顯差異。

此外,測定腫瘤組織勻漿MAO和二胺氧化酶的活性,有助於區別前腸和中腸的類癌瘤腫瘤,前腸類癌腫組織中MAO活性[(1850+342)mol/mg.min,n=16]明顯高於中腸類癌腫瘤[(407+43)mol/mg.min]。

參考文獻

[1]王坤,等.實用診斷酶學[M].重慶:科技文獻出版社重慶分社,1989:259-267.

[2]葉應嫵,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式[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229-231.

有關電大葯學畢業論文範文推薦:

1. 電大畢業論文範文

2. 電大護理學畢業論文

3. 電大護理畢業論文範文

4. 電大本科畢業論文範文

5. 本科護理畢業論文範文精選

6. 電大護理畢業論文

7. 電大護理大專畢業論文

8. 中醫針灸畢業論文範文精選

『叄』 中葯學大專專科畢業論文2000字

中葯學是我國醫學的一塊瑰寶,中葯學專業是中醫葯院校主要學科之一。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中葯學大專 畢業 論文,供大家參考。

中葯學大專畢業論文篇一:《中葯學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創新》
一、目前中葯學科學學位培養模式的缺陷

本校作為中葯學碩士專業學位國內首批授權點,從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自身發展規律出發,制訂了一整套培養方案,以熱愛中醫葯事業,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系統掌握本學科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能,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能結合實際工作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勝任中葯生產、質量評價與控制、新葯研發、注冊申請、流通管理、葯物合理利用及社會服務等工作高層次、應用型的中葯學專門人才為培養目標,更加突出了專業學位的應用型特色。但專業學位研究生對於中葯學專業來說,畢竟是一個全新的事物。由於中葯學專業學位在我國設置時間較短,人們對這兩類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差異性認識不夠,造成培養過程中可能存在培養模式雷同等現象。具體而言,我國多數科學學位研究生單一導師制缺乏復合性;指導教師只負責研究生專業或研究方向,培養模式缺乏多樣性;課程設置和教學方式僵化,缺乏靈活性;學術交流的范圍有限,尤其缺乏國際性;研究生科研與社會需求脫節,缺乏創新性。傳統模式使研究生培養與用人單位的需求脫節,造成研究生走出校門之後不能迅速融進社會,缺乏競爭力。

二、中葯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新方向

經過兩年多的調研、摸索和不斷 總結 ,筆者認為應建立一種適合專業學位的新型培養模式,即培養模式多樣化、課程設置實用化、教學方式靈活化、指導教師雙軌化、科研實踐社會化、學術交流國際化的新模式。這種模式以校外實踐基地為依託,營造研究生 教育 培養的創新環境,突出研究生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育,促進企業和社會生產實踐基地優質教學和科研資源的共享,不斷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以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從而為打造創新型社會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證。

1.培養模式多樣化

專業學位研究生不同於科學學位,專業學位發展目標和定位都是培養高層次的專業性、技能型人才,而非為以後高深學術研究做准備。這種強烈的實踐品質必然要求學生研究與應用兩者兼顧,因此傳統的培養模式不能再適應新的專業學位發展要求。新的培養模式要求建立在研究與實踐兩者相互結合之上,學生需要參與兩方面的研究並獲得研究與實踐的雙重指導。為此,中葯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應堅持與實踐結合、從實踐中學習的原則,注重科學技術向生產力的轉化,可採用“校-企合作”或“校-企雙導師制”的培養模式。學生可在葯品生產企業、經營企業、葯政部門、醫院等單位進行培養。這種培養模式是研究生培養的一種有益嘗試,為了更好地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專業學位教育應在堅持“實際問題導向”的基礎上進行理論知識和基本研究能力的培養,旨在培養有較好理論基礎的應用型研究人才,但應該更突出專業性,以實際問題為導向,以就業為導向,從而改變單純培養某一個專業或研究方向的單一化培養模式。

2.課程設置實用化

按照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制定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總體方案,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設置以實際應用為導向,以職業需求為目標,以綜合素養和應用知識與能力的提高為核心。以前,人們往往認為研究生教育是專業化教育階段,課程設置過於狹窄和單一,甚至脫離生產實際。中葯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教學內容要突出知識交叉性、實用性、創新性的特點。因此,課程的設置應以“職業能力”為本位進行設計,而不是以掌握某門學科的知識體系為目標,從專業化課程向實用化、綜合化課程轉變,形成新的課程體系。科學學位研究生教育以學科知識體系為框架進行構建,即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以及選修課,四者按照一定比例組合成有層次、相關聯的課程體系,而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培養的是高層次的技術與管理人才,他們應具備一定的理論,同時更應是一流的實幹家,是高層次復合型人才。

3.教學方式靈活化

傳統的教學方式灌輸多、啟發少,不利於創新人才的培養。中葯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教學方式也應該更加靈活,以能力與技術培養為核心,重視實踐教學。在理論教學中,學校聘請在中葯研發、生產、流通、應用和監管等環節有豐富實踐 經驗 的專家參與教學,教學方式注重教師講授與學生研討有機結合,輔之專題講座、學術研討會等形式,重視運用案例分析和模擬訓練,大膽進行教學方式的創新。 教學 方法 強調以學生為本、以能力培養為本、以職業導向為本;注重培養學生研究實踐問題的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專業素養。中葯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理論教學在學校完成,實踐環節到產業相關部門實施;所選課題強調實用性、創新性及與實際工作的結合,實驗課與校企聯合實踐基地相結合,在實踐中完成,強調現場研究、團隊學習,形成完善的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體系,注重增長實際工作經驗,縮短就業適應期限,提高就業、創業能力。

4.指導教師雙軌化

科學學位與專業學位培養目標的不同,決定了兩類教育在導師隊伍上的差別,專業學位研究生應實行校內外“雙導師”制。“雙導師”制以校內導師指導為主,吸收實踐領域有豐富經驗的專業人員作為校外導師,共同承擔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工作。校外導師參與實踐過程、項目研究、論文等多個環節的指導工作,實現“產學研”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在遴選中葯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校內指導教師時,強調必須具有較好的實踐經驗,並承擔一定的科學研究課題;在校外,有一定數量的來自中葯企業的高級工程師作為兼職指導教師。從實際效果來看,“雙導師”制更有利於研究生實踐能力的提升。校內導師一般科研功底較強,但他們對各部門的實際問題並不十分熟悉;而校外導師對實際問題有清楚的了解與認識,因此,他們以指導實踐為主。通過實行校內外雙導師制,發揮導師各自優勢,取長補短,可以大大提高研究生的專業技能。

5.科研實踐社會化

實際操作中,本校規定專業學位研究生在學期間,加大實踐環節的學時數和學分比例,要求必須保證不少於18個月的校外實踐,可採用集中實踐與分段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在專業實踐中,充分吸納和利用社會資源,在生產和經營企業、醫院制劑室、葯品檢驗機構等建立校外聯合培養基地,改革和創新實踐性教學模式。由校外培養基地提供並保障實踐教學的條件。研究生本人要提交實踐 學習計劃 ,並按期撰寫實踐 報告 。指導教師應在實踐報告及最後的實踐總結上簽名。對學生科研實踐的評價要由高校與實踐單位雙方同意,評價標准應符合行業實際,並能真實體現研究生的專業技術水平。研究生教學培養單位要對實踐進行全過程的監督和管理,確保實踐教學質量。這種科研實踐社會化的培養模式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使學校與社會和企業之間緊密地、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使學生畢業後與社會、與企業迅速融合,既培養了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又鍛煉了研究生的適應能力,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學術交流國際化

從世界研究生教育發展狀況來看,專業碩士培養代表著未來的發展趨勢。據2010年的統計數字,英國專業學位碩士佔50%以上,美國佔80%以上,我國僅佔20%,這個比例顯然是很低的。另外,全球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基本是以面向實際應用為主,我國中葯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作為受教育者,必須考慮未來全球的發展方向,因此要積極投入到國際化的學術交流氛圍中。中葯學碩士要培養出具有較高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的研究生,活躍的學術氛圍必不可少,而活躍的學術氛圍,離不開國際化的交流和借鑒。為此,必須採取全方位的、切實可靠的 措施 保證學術活動的數量和質量,比如邀請全球知名企業的專家作高水平的報告,導師應該利用國際學術會議的機會,在“請進來、走出去”中與國際同行交流生產實踐中的具體問題。

經過20年的發展,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已經進入加快發展、全面提高的新的歷史階段。隨著我國社會分工日趨精細,職業結構分層日趨合理,專業學位教育面臨著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中葯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也將進入嶄新的時代。在中葯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過程中,一定要解放思想,打破傳統觀念的束縛,以開放的眼光審視中葯學領域內這一全新的研究生培養模式的變革,探索出一種新的適合中葯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模式。
中葯學大專畢業論文篇二:《循證醫學中葯帶教學習分析》
1傳統中葯帶教方式

目前,葯庫的高資歷葯師經長期積累,充分利用眼觀、鼻聞、口嘗、手感和耳聽以鑒別葯材,在實踐中不斷豐富起來,並以傳統的帶教方式傳授給學生:

1.1自由跟帶方式

自由跟帶方式是目前普遍的帶教方式,主要是在保證葯庫日常工作正常進行的前提下,採取讓學生自行到中葯格鬥中認葯,引導學生在認葯過程中熟悉中葯飲片的性狀鑒別。這種方式學習不夠系統,內容不夠全面。

1.2集中講解式

集中講解式主要由帶教老師按實習安排事先准備好實習內容,再將所有實習的學生集中起來以授課的形式講解。這種帶教方式由於需要組織較多的人員和佔用一定的時間,安排講解的次數和時間有限,學生對知識接受有限。傳統的帶教主要為師承方式,能夠有效地繼承經驗,但也有效率較低、學生積極性不高、信息更新慢等不足,在信息爆炸式增長的新形勢下必須改革,如何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在有限的帶教時間內取得更好的效果,是現階段葯庫帶教所面臨的問題。

2循證醫學帶教方式

2.1循證醫學的 思維方式

循證醫學的核心思想是:以客觀研究結果為依據,即在個人臨床經驗的基礎上,從日新月異的醫學科學的發展中獲取最新、論據強度最高的證據,以不斷提高臨床診療水平[2]。循證醫學實踐的過程,主要包括5個步驟:①把所需要的信息轉化為一個可回答的問題;②查找可以回答這一問題的最佳證據;③嚴格評估證據真實性和推廣應用性;④把嚴格評價的結果與臨床經驗、病人的生物學特點、價值觀和個體情況相結合,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⑤評價執行①到④過程的效果和效率,並盡力去改善它們以便今後更好地應用。在現階段,藉助循證醫學的思維方式帶教可以克服傳統帶教中信息更新慢、學生積極性不高等不足。

2.2在傳統帶教方式引入循證醫學思維方式探索

在充分應用傳統的帶教方式基礎上,嘗試運用循證醫學思維方法進行實習帶教。在傳統帶教中運用循證醫學的觀念進行教學,需要做到以下幾方面:①樹立循證醫學觀念:循證醫學的教育模式與傳統醫學教育不同,它的核心內容是大量查找文獻,這必須依託於網路信息化工具,也是現代學生所擅長和樂於接受的手段。②訓練循證醫學思維方式:實習學生通過傳統的自由分散式學習後,教師根據學生的專業和興趣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學會充分利用圖書館的葯學圖書資源和互聯網上的葯學文獻資源,根據所提的問題,制定可行的檢索策略,搜索眾多的資料庫,收集大量的研究證據,再評價這些證據的作用,並解決實際問題。③循證醫學思維方式要與傳統的帶教方式相結合:傳統帶教方式在培養中葯師方面有較好的經驗,引入循證醫學思維方式是對傳統的有效補充,其目的重在能力培養,即教會實習學生如何學習,有助於激發實習學生的內在興趣,培養他們科學的醫學觀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避免填鴨式的被動接受知識的舊模式,避免在脫離帶教老師的監管後不知道如何繼續學習,使他們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學習的設計者和主動者,從死學轉變為巧學,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求索,由獲取知識轉變為探究知識,從終結性教育轉變為終身教育。

3討論

中醫專業的臨床中葯學實習帶教是實習學生與中葯材實踐親密接觸的很好機會,通過中葯的實習,能通過眼觀、鼻聞、口嘗、手感和耳聽來了解中葯,傳統的中葯實習方式注重於日常經驗的師承,但對於中葯日益發展的信息不大重視,如對中葯的來源、葯用部位、不同炮製品種、中葯的用法、用量等每年都有大量的信息在更新,如何吸收應用這些信息往往被忽略。通過循證醫學思維帶教,讓學生圍繞著一個問題進行發散式查找文獻,遴選總結資料,學生的實習效果可以得到明顯提高,學生對掌握知識的方法得到有效改善,學生對中葯實習的興趣大大增強,信心增加。借鑒循證醫學的方法引入中葯帶教中存在一定的難度,帶教老師在這方面的經驗還不夠豐富,在完善質量評價工具和技術方面,還有較大的提高空間,對國外知名臨床試驗評價量表和技術的系統學習,以及針對中醫葯臨床研究的現狀和特點進行深入的研究比較困難[3]。由於在收集和評價都沒有統一目標,有時候找到的文獻資料比較偏向於某一方面,內容較單一,在這過程中,需要加強注意干預,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在學習實踐中,筆者只是引入了循證醫學的方法,未能嚴格執行其評價程序,在系統評價和分析方法上,還有許多技術和方法需要認真的學習。如多個對照組臨床試驗的分析方法,傾向性評分等。雖然相於傳統的粗放式帶教,效果有一定的提高,但仍然需要大量的學習—實踐—提高過程才能更好地服務於帶教工作。
中葯學大專畢業論文篇三:《中葯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摘要:中葯學是研究中葯的基本理論和各種中葯來源、採制、性味、功效及應用等知識的一門學科,是中醫葯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中醫葯各專業重要的基礎學科之一。本文就中葯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相應的對策做了簡要的探討。

關鍵詞:中葯學;教學問題;教學對策

中葯學是研究中葯的基本理論及各種中葯的來源、採制、性能、功效及臨床應用等知識的一門學科,是中醫葯各類從業人員必備的專業知識。經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筆者發現在中葯學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

1.學生缺乏學習中葯學的興趣。中葯學是一門涵蓋內容廣泛,銜接眾多課程的一門學科。學生初次接觸中葯學,覺得專業術語晦澀難懂,葯物數量眾多,需要理解、記憶的內容多,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感覺困難,難以入門,久而久之,不會產生學習的興趣。

2.教學內容繁瑣,教學方法單一。中葯學這門課程需要講授中葯的各種知識,與中葯炮製學、方劑學等課程以及臨床知識緊密聯系,因此學習內容多。但在整個教學計劃中,課時安排量不多,導致教師教學任務重,成天忙於應付教學,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沿襲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材、教師、課堂為中心,只注重傳授課本知識,採取單一的“灌注式”的教學模式。

3.學生缺乏實踐。長期以來,中葯學教學就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弊端。教學計劃中,理論課時多,實踐安排少;另外,實踐條件有限,不能充分滿足學生的實踐學習,導致了學生理論知識掌握和實踐能力之間相脫節。

針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這些問題,筆者相應的提出了幾點對策,以改善中葯學的教學,提高中葯學教學質量。

1.增強學生學習中葯學的興趣

中葯學是一門涵蓋內容廣泛,銜接眾多課程的一門學科。與《中醫學基礎》、《方劑學》、《中葯炮製學》等均有密切聯系。學生開始接觸中葯學時,設法引導學生對中葯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對初學中葯學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啟發式教學方法,首先要引導他們善於運用中醫理論作指導,在充分理解中醫理論的基礎上記憶中葯學的內容,這樣既省時又記得牢。這就要求老師在備課時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講述時提出問題,培養學生養成思考的習慣。對於難點和重點,應反復講授,並且運用聯想、對比、分類和歸納等方法,幫助學生理解,以加深記憶,使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和進取心。在課堂上,適當穿插有關中葯的 典故 ,民間 傳說 、神話等,活躍課堂氣氛,以增加學生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比如講白頭翁,傳說唐代詩人杜甫困守京華之際,生活異常艱辛,往往是:“殘杯不與冷炙,到處潛悲辛”。一日早晨,杜甫喝下一碗兩天前的剩粥,不久便嘔吐不止,腹部劇痛難耐。但他蝸居茅屋,身無分文,根本無錢求醫問葯。這時,一位白發老翁剛好路過他家門前,見此情景,十分同情杜甫,詢問完病情後說道:“你稍待片刻,待老夫采葯來為你治療。”過不多久,白發老翁採摘了一把長著白色柔毛的野草,將其煎湯讓杜甫服下。杜甫服完之後,病痛慢慢消除了,數日後痊癒。因“自憐白頭無人問,憐人乃為白頭翁”,杜甫就將此草起名為“白頭翁”,以表達對那位白發老翁的感激之情。白頭翁雖是野草,但葯用價值卻很高,歷代本草專著多有記述。中醫認為,白頭翁有清熱解毒、涼血、明目、消贅的功效。學生側耳傾聽,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而且還記憶深刻。

2.改革教學內容

中葯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是中葯學基本理論和中葯的功效及實際應用,是中醫葯臨床實踐的基礎。在中葯教學中,教學內容必須參照教學大綱的目的精心地在教材中選擇、增刪、重新組合,著重講解每一章節中的代表葯,介紹I臨床常用葯。如解表葯,發散風寒葯,主要針對麻黃、桂枝、荊芥、防風、白芷、細辛的性味、功效、應用重點講解,其餘只針對主要治療作用簡單介紹。這樣即能達到,精簡內容,突出重點,避免重復。並且將中葯按照掌握、熟悉、了解的程度來劃分,使學生明確記憶對象,有效的利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以提高學習效率,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教材中有些比較淺顯、易讀易懂的章節,安排學生自學,如消食葯、驅蟲葯、涌吐葯、截瘧葯等章節內容。教師可指定閱讀參考書,指出學習要點,提供學習思路,讓學生主動去思考和分析問題。逐漸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探索的潛能。而且在講解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引進新知識,充實新內容,能將傳統中醫葯與現代中葯理論聯繫到起來,比如,貫眾性味苦,微寒。有小毒。歸肝、脾經。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殺蟲。主要用於蟲積腹痛,吐血衄血,崩漏下血,風熱感冒,溫熱斑疹,痄腮喉痹。現代葯理研究,貫眾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腫瘤、興奮子宮、驅蟲作用。這樣可以更為全面的掌握中葯的應用。

3.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改變單一的“灌注式”教學模式,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3.1對比式教學方法。中葯學章節多,葯物多,不通過對比,學生很難找到重點,也難以記憶。同章節葯物往往是同中有異,通過同章節葯物之間的對比,可執簡馭繁,事半功倍。比如消食葯,這一章中所介紹的葯物均有消食的作用,同中有異的是,山楂善於消肉食積滯,並能活血化瘀;神曲健脾;麥芽和谷芽消麵食,且麥芽兼能回乳消脹;萊菔子降氣化痰作用強;雞內金有固精止遺,化堅消石的功效。這樣通過列表對比,把相似或相反的內容作比較,學生可以一目瞭然,清楚記憶。

3.2解決學習問題學習法。解決學習問題 學習方法 是以學生為核心的教育方法,通常包括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解決問題,教師評估學生的成果等幾個環節,其中最關鍵的是教師提出問題。教師可以在講授中葯時,盡量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如,在日常生活中,生薑熬湯加紅糖可以治療風寒感冒輕症。在中葯學中,生薑屬於發散風寒葯,既可溫中止嘔,又可清熱止嘔;既可用於胃寒嘔吐,也可用於胃熱嘔吐,因為方便易得且具有良好的療效,故被稱為“嘔家聖葯”。因為學生對生薑非常熟悉,對自己在生活中了解的中葯也非常感興趣,所以教師可以在介紹完生薑後,提出問題“請在教科書中找出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系的葯物,比較其葯用價值和應用價值。”這樣就可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去,讓學生意識到中葯的實用性。

3.3直觀教學方法。中葯種類及內容繁多,且相互間性味、功效不易區別,而且語言描述比較抽象,學生感到很深奧,不易理解和記憶。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針對教材特點採用直觀教學方法,把中葯標本或者中葯掛圖帶人課堂,按照中葯的形態、分類、性味、功效、應用進行啟發性講解,這樣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使教學內容形象、具體,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中葯學教學主要以課堂教學為主,因此還需結合多媒體、錄像等現代教學手段。例如黃連的“雞爪連”、川烏與附子的葯用關系、白術的“如意”雲頭等利用圖片展示,會印象深刻。多媒體教學還可大大節省教學時間。將授課內容展示於屏幕,只需花少量時間進行板書講解補充。由於授課內容圖文並茂,內容直觀學生容易理解教師只需精講點撥將節約下來的時問用於教學內容的復習和深化從而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實踐表明多媒體課件與傳統教學方法相結合是目前中葯學教學方式的最佳選擇。

4.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

學習中葯學,目的是為了學生能更好的應用於實踐中。因此,在教學中,可多增加實踐課時,讓學生多次觀看中葯標本,此外,安排學生到中葯植物園、葯房等地方實習,讓學生多接觸中葯,讓其辨認中葯植物的種類、形態,並與其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聯系,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

總之,中葯學是一門實踐性、實用性很強的學科,是學生必修的課程之一。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革教學方法,從而提高中葯學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芳,高職教育中如何提高中葯學課堂教學質量[J],衛生職業教育,2005.5

[2]楚勝如何提高學生學習中葯學的興趣[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5.7

[3]姜醒,苑光軍,李明傑中葯學教學改革的研究進展[J],中醫葯管理雜志,2006.6

[4]朴光眷,李鎬,呂惠子,解決問題學習法在中葯學教學中的應用[J],葯學教育,2008.6
猜你喜歡:
1. 關於中葯學畢業論文

2. 本科中葯學論文範文

3. 關於中葯畢業論文

4. 關於中葯學畢業論文

5. 本科中葯學論文範文

6. 2016中葯類市場營銷畢業論文

『肆』 中葯制葯專業論文

隨著我國醫葯行業的快速發展,技術水平也得到了快速的提高,為人民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中葯制葯專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中葯制葯專業論文篇一

《 現代中葯制葯工藝學的 教學 方法 探索 》

摘要:從課程的准確定位、多元化教學、補充新的中葯制葯工藝技術以及全面評價等四個方面論述中葯制葯工藝學課程教學方法,提高專業課的授課質量進行探討。

關鍵詞:中葯制葯工藝學;中葯現代化;教學方法

中圖櫻薯敬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 編號:1674-9324(2014)22-0069-02

我過於上世紀90年代提出中葯現代化,旨在繼承和發揚我國中醫葯優勢和特色,綜合運用現代制葯技術和手段,提供“安全、有效、穩定、可控”的中葯產品。這既是提高中葯競爭力和國際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中葯發展的內在要求。實現中葯現代化,不僅需要技術創新,也需要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不僅需要科研院所的努力,更需要中葯企業的積極參與。針對中葯制葯技術進行聯合攻關,提高中葯的質量和競爭力,現代中葯制葯工藝對於實現中葯現代化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現代中葯制葯工藝涉及兩個相輔相成的重要環節:中葯原料葯的生產工藝和中葯制劑的生產工藝。其中本文所討論的中葯制葯工藝主要是指中葯原料葯的生產工藝,涉及中葯的前處理、中葯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藝、分離純化工藝脊慎、濃縮工藝和乾燥工藝,這也是決定現代中葯質量的關鍵環節[1,2]。現代中葯制葯工藝學研究的對象是中葯,涉及中葯學、生葯學、天然葯物化學、中葯制葯工程等多門專業課的綜合理論知識。中葯制葯工藝學與化學制葯工藝學和生物制葯工藝學的相通之處在於對現代制葯技術的採用,但中葯制葯工藝又具有自身的顯著特色:以中醫理論為基礎,新技術和手段的應用要圍繞中醫葯理論進行,若離開這個基礎,就成為植物葯或天然葯物。因此,在中葯制葯工藝學的教學中,要在中醫葯理論這個基礎上,積極採用現代化的提取純化工藝。

一、准確定位

中葯制葯工藝學是專業性課程,針對大三下學期或大四上學期的學生開設。所以在中葯制葯工藝學的教學工程中,要以專業性、技術性為導向,突出這門課的應用性。這門課以中葯學、天然葯物化學、制葯工程學課程為基礎,突出其綜合性以及在日後中葯生產中的橋梁作用。中葯制葯工藝學的落腳點是工藝技術,不能過於強調其基礎原理。

二、多元化教學

雖然中葯制葯工藝學目前的發展總體上較化學制葯和生物制葯有所差距,但仍有不少發展良好的中葯制葯企業,積極採用新技術,實現了中葯生手拿產的升級換代。同時積極吸收現代化學制葯與生物制葯領域的先進技術,與中醫葯理論相結合,在保證中醫特色的前提下,實現中葯的現代化生產。這就需要高校為企業輸送既懂傳統中醫葯理論,又掌握現代制葯工藝的專業人才,這對制葯工程專業的教學,特別是中葯制葯工藝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該課程的教學,要立足課本,但也要根據實際需要採用多種資源提高教學成效。

1.充分利用網路資源。採用網路資源,特別是國際上植物葯生產的工藝的相關資料,對於提高中葯制葯工藝學的教學質量非常重要。目前,限於課堂教學條件限制,學生不能從教材上直觀地感受工藝過程。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選用一些直觀、說明生產流程的視頻講義。水蒸氣蒸餾法提取中葯材的精油章節,可以利用flash演示加熱、汽化、冷凝過程,同時播放水蒸氣蒸餾提取薰衣草精油的視頻,這比教材的示意圖更加直觀和富有吸引力。www.youku.com等視頻網站有動態表現生產工藝的flash和視頻資料,可以直觀地表現工廠車間的生產流程和原理,同時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2.強化實踐教學。工科專業的學生,在學習中葯制葯工藝學這門課之前,會有專業見習和實習的機會,充分利用這些機會,讓學生在車間里最直接地認知中葯生產工藝,同時,車間操作人員的現場操作也可以加深學生對工藝流程、參數設置的理解。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和企業資源,將理論學習與基本訓練結合起來,增強學生的專業技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切不可將見習或實習簡單化、形式化,在開始實習前,老師要和車間的帶教老師溝通好,在保證學生和生產安全的前提下,要讓學生對生產流程有深入的了解,最好有一定的親手操作的機會。同時利用學校的中試車間,讓學生分組分批完成實驗任務,讓每個小組(3~4學生)都獨立地完成提取、純化、濃縮、乾燥以及壓片或灌裝膠囊的中葯制葯流程。該課程配套的實驗分為兩部分:一次是集中實驗,統一學習操作技能;一次是進入到中葯或生葯方向的課題組中,跟隨研究生做實驗,要求每位學生從提取、純化、濃縮、乾燥等環節中,挑1~2種練習。這部分實驗需要和各課題組的負責人溝通好,雖然實行起來有難度,但效果較好。

三、充分吸收最新的工藝技術

目前所採用的教材對新技術、新工藝有所更新,但仍不充分。但目前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和研究院所的共同努力下,一些中葯企業加大研發力度,對新技術和新工藝的採用比較積極,引進了一批較高技術含量的生產工藝。所以在教學中需要補充已經被企業採用或行將被企業採用的新的技術或手段。在這方面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膜分離(濃縮)技術。比如一些中葯企業採用無機陶瓷膜工藝代替傳統的醇沉工藝,減少生產環節,縮短生產周期;減少乙醇使用量,對中葯有效成份基本無截留,除雜徹底;無機膜性質穩定,再生方便等特點。與纖維濾膜組合使用,即可以延長濾膜的使用壽命,又可以提高葯品品質。但關於無機陶瓷膜的介紹以及在中葯生產中的應用,在目前的教材中較少,可以利用網路資源,及時補充到講課材料中,使學生接觸到代表中葯制葯工藝發展方向的新技術。採用有機超濾膜精製中葯多糖類成分,較傳統的水提醇沉工藝具有得糖率高、工序簡省的優點,是非常具有前景的生產工藝。以香菇多糖的制備為例,可以從超濾原理、多糖分子截留、多糖的組成等幾個方面介紹有機膜超濾工藝在中葯多糖制備工藝中的應用。同時利用flash動畫模擬超濾過程,多糖的電鏡測定等手段直觀的對比膜過濾與傳統工藝的不同,讓學生有更深入的理解。

四、全面評價教學效果

中葯制葯工藝學是一門突出技術工藝的專業課,不能當作理論課來講授,在考察學生時也應兼顧課本知識和實際應用能力。因此考察環節中應該有一定比例的實驗課環節,考察學生實際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對中葯制葯工藝的理解。筆者在學習結束後設置了中葯制葯工藝學綜合實驗:銀杏總黃酮的提取及滴丸制備,涉及微波、超聲以及傳統煎煮等不同的提取工藝,採用UV和HPLC定量法,考察不同工藝對總黃酮的提取效率的影響。比較大孔吸附樹脂柱、膜分離以及醇沉工藝對總黃酮部位質量的影響。讓學生不僅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而且鍛煉工藝設計的能力。

現代中葯制葯工藝學是傳統技術與現代技術的結合,在堅持傳統中醫葯理論的基礎上,積極採用現代的技術,特別是源於化學制葯和生物制葯領域的先進技術,對於提升中葯的生產水平至關重要,畢竟,目前中葯制葯領域新技術的獨立創新成果較少。在設置中葯制葯工藝學實驗課時要兼顧中葯學、中葯制劑等傳統學科和生物學、材料學、波普學等現代技術。既懂傳統中醫葯理論,又掌握現代制葯工藝的專業人才,是實現中葯現代化的重要依賴,也是生產現代中葯的重要保障。所以,現代中葯制葯工藝學的教學要立足課堂,聯系實踐,培養既有扎實理論功底,又有實際工藝設計能力的工學人才。

參考文獻:

[1]陳平.中葯制葯工藝與設計[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2-5.

[2]潘林梅.加強對中葯制葯工程專業人才工程綜合技能的培養[J]. 教育 教學論壇,2013,(38):95-96.

[3]李淑清,李淑霞.《制葯工藝技術》課程特色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3,(38):129-130.

中葯制葯專業論文篇二

《 高新技術在中葯制葯領域應用的分析 》

摘 要:如今,人們對於中葯制葯質量要求越來越高,這也使中葯制葯面臨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越來越多先進科學技術與專業設備出現在中葯制葯市場中。然而,我國目前中葯制葯領域中,高新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高新技術的出現,不僅大大提高了中葯制葯生產的效率,還能夠有效保障葯品的安全衛生質量,對於中葯制葯行業的穩定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就具體介紹了高新技術在中葯制葯領域中的應用,並對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 總結 出以下幾點注意事項。

關鍵詞:高新技術;中葯制葯;應用;分析

目前,高新技術受到了中葯制葯領域的高度重視,被廣泛應用於中葯制葯過程中,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就我國目前高新技術水平而言,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發展與進步,可總體來說尚不成熟,在實際的中葯制葯領域的應用中,仍舊存在很多的問題和不足,使得葯品質量無法得到充足的保障,嚴重影響了中葯制葯的生產效率,這無疑會對中葯制葯領域產生一定的沖擊。因此,本文以高新技術在中葯制葯領域的應用為主要內容,加少了幾種不同類型的高新技術,提出一些自身的觀點,僅供參考。

1 高新技術在中葯制葯工程中的應用與分析

1.1 泡製全浸潤工藝與裝備

一般情況下,我們對於中葯的認識只存於表面,並不了解中葯具體的制葯過程。但是,在實際的中葯的生產過程中,制葯工藝非常繁瑣,難度較大,這也導致大多數中葯在制葯過程中發生一些問題,使得葯品的治療效果受到一定的影響。其次,中葯浸潤工序是整個中葯制葯過程中最為關鍵的環節之一,制葯人員必須要對浸潤時間進行嚴格的控制,不能過長,也不能過短,充分保證葯品的質量。因此,我們可以將先進的高新技術與設備應用到中葯的泡製全浸潤工藝中,以此來簡化復雜的制葯工藝,從而有效的降低制葯生產工作的難度。此外,制葯人員要對不同類型的葯物進行分別處理,更根據葯物的性質採取適合的制葯工藝,並制定合理的浸潤時間。

1.2 動態提取技術

結合目前我國中葯制葯生產過程現狀而言,其中還存在很多的弊端,尤其是在進行重要葯物的提取過程中,制葯人員依舊延續了傳統陳舊的提取方法,施工設備也非常滯後,這就導致葯物的提出率不高,並不能發揮很好的治療效果,從而嚴重製約了我國中葯制葯領域的發展。那麼,如何才能提高中葯的使用率,達到良好的治療作用呢?那就必須將動態提出技術應用於中葯制葯的生產中,並對滯後的設備進行及時的更新,這樣不僅能夠充分保障葯物的提出率,還大大提高了葯物的使用率,使得我國中葯制葯領域真正滿足於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

1.3 仿生技術

仿生技術是從生物葯劑學的角度模擬人口服給葯及葯物經胃、腸運轉的原理,將葯物研究與分子葯物研究相結合,為經消化道給葯的中葯制劑設計的一種新的提取工藝技術。中葯材粉末在一定的pH酸性水溶液提取,然後再用一定PH鹼性水溶液提取,選擇pH的最佳值和其他一些輔助條件和工藝參數。它主要是以生物學的相關理念為基礎,從而對葯物特性進行相應的分析,通過人體環境模擬的辦法,來對中葯葯物生產的相關內容進行詳細的分析和了解。而且在葯物提純的過程中,人們也可以採用仿生技術來對其進行相應的處理,從而使得葯物在提取的過程中,葯材的利用率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1.4 生物酶技術

與上述仿生技術使用一樣,生物酶技術是借鑒了生物工程技術的酶工程技術來實現對中葯的提取。生物酶是一種具有特殊催化性質的高效催化劑,大多數酶的主要構成成分是蛋白質,利用這項技術的優點在於,一方面多數植物中葯的有效成分主要是靠生物酶的作用才能實現將其溶解出來,同時還可以藉助酶的運輸將葯物的有效成分作用於細胞內部發揮葯效。另一方面中葯材在經過提取後其中還是含有一定量的雜質,如大分子的多糖、蛋白質、膠質類等,這些物質通過生物酶的催化都會將其降解而揮發出去。但是在使用生物酶技術時要注意,由於中葯材包含的領域十分的廣闊,包括了植物、動物、礦物質等物質,生物酶具有專一性,一種酶只能催化一種物質。

2 中葯制劑應用高新技術應注意的問題

2.1重要活性成分或葯物配比的關系

一種中葯的發現,其中活性成分和要用部位的確定和使用,使之進一步成為確定的葯物很重要,但是研究清楚每一味中草葯植物中所含有的活性成分的種類、用葯部位之間的量效關系在醫學研究領域有著更重要的意義,因為這種研究和最終各項理論的確定為人類利用中葯開拓了廣泛的葯物資源。目前,我國中醫中葯葯性和葯味組成之間的關系研究主要是從哲學的辯證態度的分析進行的,缺乏相關葯物之間量效方面的深入研究。因此,我們在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中醫中葯理論和處方方劑的基礎上,要從理論研究與實驗方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發展和研究。

2.2 中葯產品的內在質量和技術含量問題

目前我國中葯制葯生產過程中常常出現農葯超標、化學成分過多等質量問題,這些葯品一旦投入市場中,將會極大威脅人們的身心健康,甚至還會引發其他的並發症,後果不堪設想。雖然現代中葯制葯領域中引入了更多的高新技術和施工設備。但是,中葯產品內在質量問題仍是中葯制葯行業非常關注的問題,還需要相關技術人員更加深入的研究和開發,不斷加強和完善高新技術,進一步提高高新技術水平,促進中葯制葯領域長期穩定的發展。因此,中葯制葯行業要高度重視中葯產品內在質量和技術含量問題,對於農葯超標和化學成分較高的中葯葯材進行分析調查,充分保障葯物的使用質量,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從而大大緩解了患者的病痛情況,為我國中葯制葯行業做出巨大的貢獻。

2.3 應用現代檢測技術控制

為了提高中葯制葯產業的生產技術和質量控制水平,大力發展想指紋圖譜技術和其他的相關控制技術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未來應採用更加先進的高新技術,例如薄層色譜、高效液相色譜、並與二極體陣列檢測器、質譜聯用等。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可以得知,高新技術的出現,對於中葯制葯領域的生存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僅提高了中葯制葯的生產效率,還充分保障了葯物的質量,減少了繁瑣的制葯工序,打破以往傳統的中葯制葯生產方法,採取更多先進的制葯技術,加大對高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及時對制葯設備進行優化和更新,使其能夠充分滿足於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對葯物內在質量進行嚴格的質量把關,根據不同類型的葯物,採用適合的高新技術,確保葯物能夠起到絕佳的治療效果,從而進一步提高我國高新技術水平,促進中葯制葯領域長期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付廷明,來慶發.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的發展與應用現狀淺析[J].矽谷,2011,8(05):22.

[2] 徐少萍,何熹.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的應用及其發展[J].山東輕工業學院學報,2003,4(02):45.

[3] 王成東,楊華登,季曉. 先進萃取技術及裝備在中葯生產中的應用[J]. 機電信息. 2008(11)

有關中葯制葯專業論文推薦:

1. 關於中葯畢業論文

2. 生物制葯技術論文範文

3. 生物制葯專業論文範文

4. 中葯學本科論文

5. 生物工程論文範文

6. 有機化學教育論文

『伍』 本科中葯學論文範文

高等中醫葯本科 教育 中葯學專業設置標準是規范中葯教育的重要文件,編制該標準是中醫葯教育的一件大事,它的制訂為保證本科中葯學專業教學質量和中葯教育的評估提供了依據,對規范中葯專業的辦學標准,促進本科中葯學專業的健康和持續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下面是我為大家推薦的本科中葯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本科中葯學論文 範文 一:不同廠家卡馬西平片溶出度考察

摘 要 :一種快速的,有選擇性的,靈敏度高的反向高效液相色譜法同時測定血漿樣品中奧卡西平,其主要代謝產物(單羥基和雙羥基卡馬西平),拉莫三嗪,卡馬西平和卡馬西平-環氧丙烷的 方法 已實現。

在固相色譜柱(SPE)上提取得到被分析組分,在Zorbax SB-CN 柱上實現色譜分離。 在紫外吸收波長為214nm下,該色譜峰面積比用於定量分析。這高效液相色譜法已成功的用於對我們研究所中癲癇患者得血葯濃度監測的日常評價,以及用於關於病人由於葯物誘導或抑制OXC代謝產生治療效果的葯代動力學研究。

關鍵詞:奧卡西平;代謝物;HPLC;監測

1. 前言

奧卡西平(OXC),10酮基卡馬西平(CBZ)衍生物,是一個比較新的抗癲癇葯物,其作用機制與適應症與卡馬西平相似。口服給葯後,OXC被胃腸道完全吸收,迅速且幾乎完全(96%-98%)得降解為葯理活性代謝物單羥基衍生物(MHD)。MHD主要通過與葡萄醛酸結合而代謝,另外一小部分MHD被氧化成二羥基衍生物(DHD)。DHD是一個無葯理活性得代謝物,同時也參與了卡馬西平的代謝途徑。(圖1.)

OXC可以作為單一療法以及與其他AEDs(抗癲癇葯物)聯合的多療法,如拉莫三嗪 (LTG),丙戊酸(VAL),托吡酯(TPM)的和非班酯(FBM)。我們研究所的癲癇患者通常用CBZ或OXC與LTG等其他抗癲癇葯物聯用進行治療。雖然目前沒有數據顯示,OXC血葯濃度監測對癲癇患者的葯物治療有用,葯物誘導或抑制的相互作用清楚得表明,對照LTG[2,3]可被視為一個理由,對可能會由於OCX相互作用而進行仔細的監測。另一個原因是實施一分析程序的同時測定LTG,CBZ,CBZ 10,11-環氧化物(CBZ- epox),OXC和其主要代謝物而不受其他目前

相關的葯物(如苯妥英,乙琥胺,非班酯 , 苯巴比妥和丙戊酸)干擾,可以不需要改變分析程序時,葯物在不同的樣本中測試會改變。這樣可以節省雙方的時間和金錢。

HPLC-UV方法目前用於OXC治療葯物監測(TDM)的做法也只是分析這種葯物和它的代謝產物[4,5][1];有些是反向選擇[6,7],並要求昂貴的手性柱和長度的分析倍。

由於OXC與CBZ有一個化學結構和性質很相似,Lensmeyer[8]提出的操作程序是目前HPLC法發展的出發點。不過,我們決定要修改方法,因為lensmeyer的分析程序不允許量化LTG和DHD ,因為這兩個組分是一起洗脫出的。

2. 材料與方法

2.1 標准

OXC,MHD和DHD由Novartis Pharma (Basel, Switzerland)友好提供;LTG由

GlaxoSmithKline

(Verona, Italy)提供;CBZ, CBZ-epox, and cyeptamide (CYE)購自Sigma-Aldrich (Steinheim, Germany). CYE,CBZ儲存溶液(1μgμl),在-80℃下儲存,CBZ-epox and LTG 製成甲醇溶液,MHD和DHD溶於去離子水中,OXC溶於丙酮中,丙酮醇流動相包含CBZ, CBZ-epox, OXC, MHD, DHD 和

LTG,內標物溶液(100ngμg-1), 水/乙腈(3/1)製成。

2.2 試劑與萃取劑

所有溶劑為HPLC等級:乙腈和醋酸購自Merck (Darmstadt,Germany); 甲醇來自Carlo Erba (Milano,Italy); 醋酸銨和三乙胺來自Sigma-Aldrich (Steinheim, Germany).固相萃取柱(SPE)Isolute C8柱(EC)含有200毫克的穩定相,並以3ml容積規格購自StepBio(Bologna, Italia).在Milli-Q Plus 的試劑級別的給水系統中的水是去離子的,過濾且凈化的,來自Millipore (St. Quentin, France).

2.3 色譜條件

HPLC系統包括一個126溶劑傳遞裝臵模型(Beckman Instruments, Berkerley, CA),一個LC 295 UV-VIS 模型(Perkin Elmer, USA),設在214nm,與一個406介面單元模型(Beckman Instruments, Berkerley,CA)連接,用於一個GOLD色譜工作儀(version 6) (Beckman Instruments).

色譜分離分別採用一個Zorbax SB-CN柱Hewlett Packard (USA), 250mm×4.6mm i.d.,粒子大小5m,一個保護柱LichroCART 4-4 RP-8, 5 m (Merck, Darmstadt, Germany)被連接到保護分析柱上。柱子和前臵柱分別被設在50℃的恆溫箱中(Jones Chromatographic,USA)。流動相由水/乙腈/甲醇/乙酸/三乙胺(體積比為725/150/125/1/0.6)混合,超聲脫氣Branson (USA)。流動相PH用乙酸調整為4.20以獲得LTG與DHD峰的完全分離(圖2)。流速設為12mlmin。 制備標准品和對照品

標准品和對照品包括CBZ,CBZepox,OXC, MHD, DHD, 和LTG添加已知含量的分析物於空白血漿中。他們包括每批患者的樣本。

2.5 樣品制備

我們結合含30μl CYE(I.S.)(100ngμl-1)的500μl 血清和500μl飽和的醋酸銨溶液。混合後,樣品被轉移至含3ml甲醇的萃取柱,然後3ml水洗。在用3ml水洗萃取柱後,樣品將在3ml甲醇中被洗脫出來。然後在40℃的氮氣流通下蒸發有機相,殘留物用200μl水/乙腈(3/1)溶解,然後取50μl注入到HPLC系統中。 -1

3. 結果

3.1 選擇性

用上述的色譜條件我們可靠地將六個組分與內標物分離。色譜性能良好,使所有物質峰形與合適的保留時間有效。在一個干擾研究中,提取空白血漿與抗癲癇葯物或內標物共同洗脫得到了一個游離的峰。(圖.3.)在對病人的多葯療法中,非班酯,加巴噴丁,托吡酯,乙拉西坦和乙琥胺在這過程中不被提取,因為它們不斷地離解。丙戊酸酸和苯妥英分別提取,而不是共同與有趣的組分被洗脫出來。苯巴比妥( Pb )和MHD是共同洗脫出來的。因此,在有PB和OXC9(和MHD)存在時,樣品用鹽酸(1N)和乙醚預處理。在SPE程序允許PB通過並進入有機相並在此後從水相中柱提取其他組分前進行樣品酸化。

3.2 線性

我們的線性方法檢查是通過三份標准品分析的,在范圍為0.3-60μgml的CBZ,0.3-50μgml的CBZ-epox,0.1-50μgml的OXC,0.5-150μgml的MHD,0.5-50μgmlDHD 和0.3-80μgml-1的LTG是優良的。(圖.4.)

3.3 回收率

提取回收率(在五種不同濃度下評價以及在相同濃度下對血漿樣本提取物和未提取標准物的 4 -1-1-1-1-1

峰面積比較評價)很好。OXC為90.35-101.4%,MHD為93.73-104.21%,DHD為95.58-103.46.CBZ為95.78-102.84,CBZ-epox為97.54-101.87,LTG為95.78-102.54。

3.4 限量

在信噪比3:1下,限量為OXC(0.1μgml-1),MHD(0.4μgml-1),DHD、LTG、CBZ和CBZ-epox(0.2μgml)。

3.5 日內和日間精密度與准確度

在三個不同濃度下,范圍為OXC(0.1-1μgml-1),MHD和CBZ(1-20μgml-1),DHD,CBZ-epox和LTG(1-10μgml-1),制備五組質量控制樣品。相同的提取樣本跑了三次後計算日內准確度,在連續四天分析後計算日間准確度。(表 1)對於所有組分,由變異系數(CV)確定的日內和日間精密度低於6%。

4. 討論

這項研究的目的是如何用HPLC-UV法同時測量聯合用CBZ或OXC與LTG和其他抗癲癇葯物進行治療的癲癇患者的血漿中CBZ,OXC和它們的主葯代謝產物及LTG。該法適用於用這些葯進行單一或多療法的病人。我們選擇SPE樣品前處理,因為這種技術比起液液萃取能獲得回收率高且更潔凈的樣本。

該法非常靈敏且其重現性非常好,用高效液相色譜技術,再加上紫外檢測允許同時測定人血漿中三種抗癲癇葯物(OXC,CBZ和LTG)和它們的主葯代謝物(MHD,DHD和CBZ-epox)。在我國實驗室經過數月的例行評價這種方法,我們結論是,它對這些葯物的TDM有用處。通過使用這一程序,提取不需要超過30分鍾,色譜分離只需時17分鍾,且色譜系統呈現長期的穩定性;在進行1200次分析後,色譜分離才變差(寬峰和低解析度)。

參考文獻:

[1] Flesh G. Overview of the 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of oxcarbazepine.Clin Drug Invest 2004;24(4):185–203.

[2] Benetello P, Furlanut Jr M, Baraldo M, Tonon A, Furlanut M.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of lamotrigine i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resistant partial seizures. Eur Neurol 2002;48:200–3.

[3] Morris RG, Black AB, Harris AL, Batty AB, Sallustio BC. Lamotrigine and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retrospective survey followin the introction of a routine service. Br J Clin Pharmacol 1998;46:547–51.

[4] Mandrioli R, et al. Liquid chromatographic determination of oxcarbazepine and its

本科中葯學論文範文二:裕丹參不同播期育苗比較研究

摘 要 目的:本研究以河南方城裕丹參為材料,探討裕丹參育苗的最佳播種時期,以期為當地裕丹參的規范化生產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方法:採用大田試驗的方法,通過對不同播期間的株高、根長、折干率等方面進行比較研究,探討不同播期對丹參育苗生長發育的影響。結果:發現播期2(即6月28日播)的丹參發育最好。結論:6月28日左右為該地區丹參育苗播種的最佳時期。(注意黑體內容的變換)

關鍵詞: 丹參 ;播期;育苗

1 文獻綜述

1.1 丹參概述

1.1.1 植物形態

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莖高達80cm,葉柄及葉軸均被長柔毛,羽狀復葉對生,小葉3~5(7)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1.5~8cm,

兩面疏被柔毛。輪傘花序為假總狀,花序軸和花萼密被腺毛和長柔毛;花萼鍾形,長約11mm;花冠紫藍色,長20~27mm,冠桶內具斜向毛環,下唇中裂片寬偏心形,葯隔下臂先端連合,葯室不育。子房4深裂,花柱著生於子房底,小堅果橢圓狀倒卵形,花期4~6月,果期7~8月。

1.1.2 生境與習性

野生丹參生於山坡林下、草叢或溪谷旁,海拔120m~1300m。產於河北、山西、陝西、山東、河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及四川。適應性強,喜氣候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環境。春季地溫10℃時開始返青,在氣溫低的地區,植株生長發育不良,幼苗出土亦慢,溫度20℃~26℃相對濕度80%時生長旺盛,秋季氣溫降至10℃以下時,地上部分開始枯萎。丹參耐寒,在北方能露土越冬,根在-15℃的情況下可安全越冬。為深根植物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疏鬆肥沃的沙質壤土生長良好。中性、微鹼性的土壤最適宜 種植 ,粘土排水不良易爛根。

1.1.3 丹參的應用歷史和葯用價值

我國應用丹參歷史悠久。始載於東漢的《神農本草經》“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寒熱積聚;止煩渴,益氣。”被列為上品。北魏《吳普本草》載:“治心腹痛。”表明丹參自古用於熱證和腸鳴,瀉腸內積聚物和腹中之邪氣。列為上品表明它無毒副作用並作清補之用。以後隨著中醫實踐的發展,人們逐漸轉向丹參可養血、調經、安神並可治風邪熱證。

明代《本草綱目》載“活血、通心包絡、治疝痛”按《婦人明理論》雲:“四物湯治婦女病,不問產前產後經水多少,皆可多用,唯一味丹參散主治與之相同,蓋丹參散能宿血,補新血,安生胎,羅斯泰,止崩中帶下,調經脈,其功大類當歸、地黃、芍葯之故也。”清代《本草逢源》記有:“丹參本經治心腹邪氣,腸鳴幽幽如走水等疾,皆積血內滯而化為水之候,止煩漫益氣者,淤積去而煩漫愈,正氣復也。”即在《神農本草經》對丹參描述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了丹參在活血化瘀、養血、安神、調婦人經血、止崩帶下及治療腫瘤的功效,並記述一味丹參散即可用於治療婦科疾病。

現代科學研究和臨床表明:丹參可治療遷延性和慢性肝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遷延性肺炎,慢性腎功能不全等。目前丹參更是中醫活血化瘀、調經、安神、止崩帶下與抗菌消炎的一味常用良葯。《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2005版歸納丹參的功效為祛瘀止痛,活血通經,清心除煩,主治“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症瘕積聚,胸腹刺痛,熱痹疼痛,瘡瘍腫痛,心煩不眠,肝脾腫大”。復方丹參滴丸,復方丹參注射液等就是利用復方治療,主要用於心絞痛等冠心病。其中復方丹參滴丸(天津產)作為中成葯於1997年12月被美國食品與葯品管理局准許在美國進行臨床研究,為丹參進入國際市場奠定了基礎。

1.2 中葯材GAP 與丹參的規范化種植

1.2.1中葯材GAP

中葯材GAP是《中葯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試行)》(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for Chinese Crude Drugs)的簡稱。其中GAP是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的縮寫,是由我國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組織制定,並負責組織實施的行業管理法規。該規范從保證葯材質量出發,規范了中葯材生產的全過程。其內容包括中葯材的產前(產地生態環境:對大氣、水質、土壤環境生態因子的要求:種質和繁殖材料;正確鑒定物種,種質資源的優化)、產中(優良的栽培技術 措施 ,要點是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產後(採收與產地加工:確定適宜採收期及產地加工技術)包裝、儲藏、質量管理等全過程的系統原理,是一套完整的管理體系。

GAP針對植物葯材、動物葯材和礦物葯材,以控制產品質量為核心以制定出科學的符合中葯材社會化生產的標准操作規程(SOP)為手段,以實現中葯材生產的優質高效為目標,以達到葯材“真實、優質、穩定、可控”為最終目的。

1.2.2 中葯材GAP 的實施及基地建設的意義

建立中葯材的生產、採收、加工的規范標准,對於保證中葯材產品以至中成葯產品質量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在中葯現代化國際化進程中首先必須從中葯材的質量抓起。中葯材標准化是中葯現代化和國際化的基礎和先決條件。而中葯材的標准化有賴於中葯材生產的規范化。因為中葯材是通過一定的生產過程形成的,葯用植物的不同種植、不同生態環境、不同栽培和研製技術及採收、加工等方法都會影響葯材的產量和質量,所以中葯材生產是中葯葯品研製、生產、開發和應用整個過程的源頭,只有首先抓住源頭,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葯的質量問題及中葯標准化和現代化的問題 。

制定及實施GAP是促進農業產業化的重要措施。產業化不僅僅是制葯企業和醫療保健事業的需要,也是農業結構調整的一條道路。中葯是我國醫葯 傳統 文化 的組成部分,但是許多傳統道地葯材往往生長於經濟不發達的偏遠地區,長期以來約80%的常用葯材主要依靠採挖野生資源來滿足社會需求。長期採挖的結果導致資源枯竭,生態環境破壞。建設中葯材生產基地是中葯資源保護擴大再生和生態環境保護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持續供應中葯材產品的根本途徑。因此,通過對道地中葯材品種、種質、產地土壤、氣候、栽培、加工等的系統研究,開展規模化規范化人工栽培,可在保證葯材質量的同時保護野生資源和生態環境,實現葯材資源的持續利用。

1.2.3 中葯材GAP實施的進展

2002年2月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CFDA)發布了《中葯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試行)》(即GAP的認證)。2003年11月1日起,SFDA開始正式受理

中葯企業GAP認證申請。繼國內第一批中葯材規范化種植基地通過GAP認證試點工作,GAP認證將開始在我國中葯材種植行業作為自願認證逐漸推廣。2005年6月止,已有26家中葯材生產企業種植的26個中葯材品種通過了中葯材GAP認證。如河南西峽山茱萸生產基地、山西商洛丹參生產基地、四川雅安魚腥草生產基地、安徽阜陽板藍根生產基地等。

1.2.4 丹參的規范化生產

1)種質資源(四級標題一律去掉)

張國興等[1]從生態型出發,研究國產著名道地葯材川丹參大葉型、小葉型和野生型品種資源特性。首次確立了川丹參的品種資源類型建立了丹參品種資源分型研究的性狀和生產力特性指標體系。小葉型丹參為川丹參的優質高產新品種。郭保林等[2]通過不同產區的丹參樣品進行RAPD分析將擴增條帶用NTSY-pc和AMDVA軟體進行數據處理。研究表明,丹參居群內遺傳多樣性十分豐富;山東和河南產的栽培居群栽培種源來自當地野生居群,尚沒有進行人工選擇,丹參酮A等成分減少的原因主要是栽培條件不理想;地區間居群的遺傳分化不均衡,四川中江和河北承德居群與 其它 居群較遠;丹參道地性的確定應當依據現代的優質葯材評價系統,山東和河南產的丹參也可認為是丹參的道地葯材。

2) 產地生態環境

伍均等[3]對四川中江縣丹參產區生態環境和土壤條件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表明:丹參主要栽培在該縣西北部地山區海拔600m~900m坡地氣候溫暖濕潤,主產土壤為中壤質的石灰性和中性紫色土。一般土壤有機質和氮鉀屬於中低水平,速效磷豐富;在微量營養元素中,有效鐵、錳、銅充足,有效鋅、硼普遍缺乏。黃志勇等[4]用GAP質控下栽培的中葯丹參作為重金屬內控標准物,經過不同實驗室測試和不同市區穩定性測試的試驗結果表明,丹參內控標准金屬含量的數據准確可靠,穩定性好可作為丹參中葯材重金屬質量控制的參考標准,也可作為其它中葯GAP規范管理中有毒元素的內部質量控制的參考標准。蔣傳中等[5]報道:山西商洛是丹參的道地產區,其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特別適宜丹參生長;其大氣、灌溉水質、土壤環境無污染,特別適宜建立丹參GAP基地。張國興等[6]根據主產區高產丹參和低產丹參葯材質量的差異性,研究了非地帶紫色土區丹參土壤發生學特徵值分子比率的特性。試驗結果表明,紫色土發生學特徵值是丹參生葯產量及規格品質的中葯土壤因素之一,土壤風化程度深淺與丹參產量密切相關。

3) 栽培技術措施

朱小強等[7]為解決丹參春栽出苗慢,出苗不齊,缺苗多,影響產量的問題。採用分根法春栽,地膜覆蓋,對土壤溫度、土壤養分、出苗時間與出苗率等因素進行了對比試驗,結果表明地膜覆蓋後的丹參生態效應十分明顯,產量也明顯高於

露地對照組。韓建萍等[8-11]利用盆栽和大田實驗研究了施肥對丹參植株生長及有效成分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丹參移栽時作基肥的氮肥不能施用太多,否則會影響成活,苗期也會出現燒苗症狀;生長中期可施用適量氮肥,以利於莖葉的生長,為後期的生長發育提供光合產物。氮:磷=1:1時,產量比對照提高了112.9%;氮:磷:鉀=1:2.5:2時,丹參素和丹參酮的總含量比對照提高25.9%和18%;總丹參酮的含量與丹參根的直徑呈負相關,細根影響產量和外觀品質,建議生產上應適當密植。劉文婷等[11]報道丹參的產量和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均以20cm ×25cm的栽培密度為最佳,根產量以鮮重記可達163kg/畝。丹參素含量可達2.15%,丹參酮的含量可達0.42%。建議在進行丹參規范化栽培時可選擇株行距為20cm×25cm的栽培密度。

1.3 影響葯材質量的因素

商品葯材的質量常有很大差異,為保證臨床用葯的安全、有效,必須要保證所用葯材的質量。但是,影響葯材質量的因素錯綜復雜,如物種的遺傳基因、產地環境條件、栽培技術措施、採收、加工和貯藏等。其中物種的遺傳因素、產地生態環境、栽培技術措施是影響葯材質量的主要因素。研究影響葯材質量的各種因素,找出它們對葯材質量的影響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進而實現對葯材質量從生產、採收、加工、貯藏到應用全過程的動態調控,確保葯材的安全、有效和質量的穩定均一。

1.4 裕丹參簡介

方城古稱裕州,盛產丹參,因品質優良、療效顯著,為別與其它產地丹參而冠以地名 “裕丹參”,裕丹參始於金、元,鼎盛在明、清。清《方城志》(康熙三十六年刊)載:方城疆域之廣輪,蓋同古裕州,星夜分之桐柏山淮水之上游 峰巒聯絡,溪澗環繞,野多陂陀膏腴,物產桔梗、丹參極佳,乃地道之幫,醫崇之上。《名醫別錄》曰:“諸葯所生,皆有境界, ……丹參生桐柏山川穀及太山,桐柏山乃淮水發源之山,非江東之桐柏也。”孔志雲:“動植形生,因地舛生;春秋節變,感氣殊功。離其本土,則質同而效異;乘於採取,則物是而時非,名實既虛,寒溫多謬,施於君父,逆莫大焉。”為別丹參之良莠,好惡真偽,醫者用之有據,故金代謂之“裕丹參”。

參考文獻(文獻標號用方括弧)

[1] 張國興,王義明.丹參品種資源特性的研究[J].中草葯,2002,33(8):247.

[2] 郭寶林,林生.丹參主要居群的遺傳關系及葯材道地性的初步研究[J].中草葯,2002,33(12):3111.

[3] 武均,陳遠學.中江縣丹參產區的生態環境與土壤條件[J].四川農業大學學報,2005,27(3):284~288.

[4] 黃志勇,庄峙夏.GAP質控下栽培丹參重金屬內控標准物的制備和表徵[J].中國中葯雜志,2003,28(9):808-811.

5 蔣傳中,衛新榮.丹參種植地點的選擇依據及標准研究[J].現代中葯研究與實踐,2004,18(1):51~52.

6 張興國,程方敘.中江丹參土壤發生學的[J].中國中葯雜志,2004,29(7):636~638.

7 朱小強,王新軍.丹參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實驗[J].商洛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校報,2001,15(4):22~24.

(4)8 韓建萍,梁宗鎖,孫群等.施肥對丹參植株生長及有效成分的影響[J].西北農業學報,2002,11:67~71.

磷對丹參根系生長及總丹參酮積累的影響[J].西北植物學報,(3)9 韓建萍,梁宗鎖.氮、2003,24:603~607.

10 韓建萍,梁宗鎖.丹參根系氮、磷營養的吸收及丹參酮累積規律研究[J].中國中葯雜志,2004,29(3):208~211.

11 劉文婷,梁宗鎖,付亮亮等.栽植密度對丹參產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響[J],現代中葯研究與實踐,2003,17(4):14~17.

12 王新軍,朱小強,吳珍等.丹參播種育苗技術的試驗研究[J],商洛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4,18(1):87~89.

『陸』 中醫學專業畢業論文

中醫學起源於漢族,是由漢族人民發展出來的,它本身也是漢族文化體系的組成部分。下文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於中醫學專業畢業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中醫學專業畢業論文篇1

淺談中醫學對心力衰竭的認識

心力衰竭,是各種原因導致心臟負荷過重、心肌損害及收縮力減弱所致的心功能不全(失代償期)的一種綜合征,是各種心臟病的嚴重階段,其發病率高,是世界性日趨嚴重的危害健康的主要問題。中學對本病病因病機的認識淵源已久。在治療上也已取得了較理想的療效,我院近2年完成的中西醫結合市級課題《中葯益心湯對心衰患者血漿腦鈉肽作用的臨床研究》結果再次證實利用中醫理論指導臨床,運用中醫中葯治療該病對於降低再住院率、病死率,及提高生存質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中醫學對心力衰竭的認識

心力衰竭屬於中醫的“心水”、“心悸”、“喘證”、 “水腫”等范疇。《內經》記載:“心脹者,煩心短氣,卧不安”、“脈痹不已,復感外邪,內舍於心……心痹者,脈不通,煩則心下鼓,上氣而喘”,“心脹”和“心痹”就其臨床表現而言可歸於心力衰竭。張仲景發展了《內經》水氣為病的思想,提出了“心水”病名。《金匱要略》:“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氣,不得卧,煩而躁,其人陰腫”,描述出心力衰竭的主要症狀。中醫學“心衰”病名首見於唐代孫思邀《備急千金要方》。詳述見於宋代《聖濟總錄·心臟門》:“心衰則健忘,不足則胸腹脅下與腰背引痛。驚悸,恍惚,少顏色,舌本強”,此處“心衰”雖非心力衰竭的典型表現,但與心力衰竭是有一定聯系的。

2、中醫學對心力衰竭病因病機的認識

中醫學認為心主血脈,心力衰竭則是各種病因導致這一功能受損而發生的病證。心衰的病因主要為心臟自病或他臟之病影響及心,造成氣血陰陽諸虛,或六淫外邪犯心,從而損傷心臟。

2.1 心氣虛衰為發病基礎

心的主要功能是推動血液在全身經脈中運行以濡養周身,心的功能主要體現在“心氣”上,即心氣是推動血液在血脈中運行的動力來源。心氣充沛,才能維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才能保證心血的搏出,使血液在脈管中正常運行。正如《仁齋直指方》所謂:“人以氣為主,一息不運,則機緘窮;一毫不續,則竅壤判……血脈流行者亦氣也……盛則盈,衰則虛”。可見,若心氣虛衰,推動血液運行無力,就會出現周身失養,進一步使心功能下降。《內經》稱“味過於咸,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聖濟總錄》:“虛勞驚悸者,心氣不足,心下有停水也”,則明確指出了心氣虛為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機。鄧鐵濤[1]認為:“五臟皆致心衰,非獨心也”。肺、脾、肝、腎的功能失調都可影響到心,而發生心衰。心力衰竭的主要病位在心,又常常與肺、脾、腎等臟相互影響。

2.2 正虛為本,瘀血為標

心力衰竭發病機制始則多因心氣虛弱、氣不運血、心陰虧耗,表現為氣陰兩虛、心血不暢,進而氣虛陽衰或陰損及陽,而致“陰陽兩虛,心脈瘀滯”,成為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礎。尤以心陽(氣)虧虛,心臟鼓動減弱,營運無力為其病理變化的主要方面。心氣不足貫穿心力衰竭始終,是心力衰竭惡化的重要因素。王清任在《醫林改錯》中曰:“元氣既虛,不能達於血管,血管無氣,必停留為瘀”。心血瘀阻則出現心悸,胸悶胸痛,面色瘀黯,唇甲青紫,舌有瘀點或瘀斑等。

2.3 水氣泛溢為最終結果

《素問·逆調論篇》說:“夫不得卧,卧則喘者,水氣之客也”。其認為除血脈不通外,心力衰竭還與水氣內停有關。又如《三因方·水腫》稱:“短氣,不得卧,為心水”。心氣虛損衰竭,無力推動血行,血流遲滯,瘀而成水。由此可以推論出:心氣虛導致血瘀,血瘀又進而引起水停,從而引發了咳喘、水腫、心悸等一系列證候。

關於心衰病機雖有較多論述,但認識是有一致之處的,即心衰的正虛與標實是相互交織共同存在的。其中,陽氣虛衰,水飲與血瘀內停是貫穿於心力衰竭病程中最基本的病理機制。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機可以概括為:心氣虛→血瘀→水停→心虛加重,與現代醫學心力衰竭的神經內分泌機制(心功能不全→神經內分泌激活→心室重構→心功能不全加重)雖分屬不同的理論體系,但在一定程度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3、中醫治療心力衰竭的研究進展

3.1 辨證治療

辨證論治是中醫的靈魂,中醫對於心力衰竭的治療最重要的就是辨證論治,心力衰竭的辨證分型主要是依據病因病理的變化進行,由於心力衰竭的主要病理機制為本虛標實,所以現代大多醫家都以虛實為綱,病變累及臟腑為目,結合臨床實踐辨證分型。

3.2 專法治療

楊積武[9]創制的強心寧煎劑涵蓋了現代醫學治療本病所倡導的強心、利尿、擴血管及抑制心室重構的治療大法。方由人參、黃芪、附子、丹參、澤瀉、五加皮、川芎、甘草組成。以達益氣溫陽,強心利尿,行氣活血化瘀,安神寧心之功。吳時達[10]等認為心衰的中晚期經中醫辨證多為陽虛水泛,採用溫陽健心靈口服液以溫陽益氣、利水活血,具有良好的近期療效。李慶海[11]認為本病虛以氣陰兩虛為主,而心腎陽虛則多見於疾病的末期;實以水飲瘀血為主,治以益氣養陰、活血利水為基本治則,創驗方參麥寧心合劑。方由人參、麥冬、五味子、葶藶子、雲苓、玉竹、車前子、桑白皮、當歸、丹參、枳實、生龍骨、生牡蠣組成。諸葯合用共奏益氣養陰、活血利水之功。益氣養陰則氣血充足,鼓動有力,活血利水則瘀散水行,郁熱自消,心安神暢。我們根據多年的臨床實踐認為心衰為本虛標實之證,心臟陽氣不足(虛衰)為本,水停瘀血為標。因此,治療需標本兼治,在補虛的基礎上兼以利水消腫、活血化瘀。治宜溫陽益氣,活瘀化飲為基礎。自擬益心湯:黃芪、白術、茯苓、桂枝、炙甘草、澤瀉、澤蘭、枳殼、車前子、當歸、桃仁、南葶藶子、黨參、臨床觀察其對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數及血漿腦鈉肽的作用均明顯優於對照組。

3.3實驗研究

王振濤等[12]採用左冠脈結扎術致心肌梗死後心衰大鼠模型,觀察了相同種類活血益氣葯的不同劑量配伍對心衰大鼠心臟系數及功能的影響,發現活血益氣葯可以改善心肌梗死後心衰模型大鼠心臟系數及功能,且方劑配伍中多量活血葯的應用均能較明顯改善心衰大鼠的組織學指標心臟系數。同時從心臟組織形態學角度證明了活血葯和益氣葯均有逆轉心室重構作用。趙英強等[13]採用腹主動脈縮窄術復制大鼠心衰模型,用原位凋亡檢測方法及電鏡觀察強心劑組及對照組的心肌細胞凋亡情況,結果顯示,正常對照組無心肌細胞凋亡,模型組凋亡明顯,強心沖劑能明顯改善凋亡,其作用與卡托普利相當。沈雁等[14]研究發現,溫心膠囊能明顯提高心力衰竭心肌被抑制的基質金屬蛋白酶組織抑制物mRNA表達水平,加強抑制基質金屬蛋白酶活性,阻止膠原降解及基質改建,調控細胞外基質代謝,提高衰竭心臟的射血功能。王洪良等[15]研究認為心復康口服液能通過改善慢性壓力負荷性心力衰竭心肌線粒體腺苷酸轉位酶1(ANT1)、心肌線粒體腺苷酸轉位酶2 (ANT2)的表達,從而抑制細胞凋亡、改善能量代謝,治療心力衰竭後的心肌損傷。

應用中醫葯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在各方面均有較大的進展,無論是基礎理論,還是臨床應用。眾多醫家對於心衰的認識雖各有一家之言,但總的來看其認識大同小異,基本上傾向於本虛標實,氣陰兩虛,水瘀互阻。在增強療效、改善症狀、提高生存質量、避免不良反應等方面顯示了獨特的優勢。

參考文獻

[1]葛鴻慶,趙梁,郝李敏.鄧鐵濤教授從脾論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之經驗[J].上海中醫葯雜志,2002,36(4):9-10.

[2]霍根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醫病理實質[J].河南中醫,2009,29(2):114-117.

[3]周亞男,張軍平.慢性心力衰竭大氣下陷說及從氣、血、水論治[J].新中醫,2009,41(4):7-8.

[4]連林芳.辨證分型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例析[J1.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04,8(4):301-302.

[5]楊培君,楊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醫治療概要[J].江西中醫學院學報,2002,25(1):2.

[6]李立志.陳可冀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經驗[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6,4(2):136-138.

[7]王勝林.董耀榮治療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的經驗[J].遼寧中醫雜志,2008,35(11):1633-1634.

[8]韓偉鋒.邱保國論治心力衰竭經驗擷要[J].四川中醫,2006,24(10):2-4.

[9]許抗抗,楊積武,楊積武教授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病經驗[J].遼寧中醫葯大學學報,2009,11(1):84-86.

[10]吳時達,吳桐,吳昌碧.溫陽健心靈口服液治療收縮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01,8(2):88-91.

[11]范立華,李慶海.李慶海教授治療慢性心衰經驗[J].光明中醫,2009,24(5):819-820.

[12]王振濤,王碩仁,趙明鏡等.活血和益氣方葯對心肌梗死後心衰大鼠左心室重構影響的比較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2,22(5):376-378.

[13]趙英強,孫蘭軍,李慧臻等.強心沖劑對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細胞凋亡的影響[J].中國臨床康復,2003,7(12):1762-1763.

[14]沈雁,曹洪欣.溫心膠囊對心力衰竭大鼠心肌基質金屬蛋白酶組織抑制物mRNA表達的干預效應[J].中國臨床康復,2005,9(43):85-87.

[15] 王洪良,曾雪濱,王艷飛等. 心復康口服液對慢性壓力負荷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腺苷酸轉位酶的影響[J]. 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11,18(1):18-20.

>>>下頁帶來更多的中醫學專業畢業論文

『柒』 葯學畢業畢業論文3000字範文

葯學可以不斷提供更有效的葯物和提高葯物質量,保證用葯安全,使病患得以以傷害最小,效益最大的方式治療或治癒疾病。下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葯學3000字 畢業 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葯學畢業論文3000字篇1

淺談中葯師應開展臨床葯學服務工作的策略

[摘要] 通過分析中葯師全方位面向臨床工作的具體情況,講述幾點葯學服務在臨床葯學活動中必須考慮的問題,探討如何充分體現中葯師在開展臨床葯學服務中的作用,提高臨床醫療的質量。

[關鍵詞] 中葯師;臨床葯學服務;重要作用

臨床葯學是臨床工作與葯學相互連接的紐帶,兩者之間的密切結合是提高醫療質量、指導臨床安全合理用葯、保障患者醫療安全的的重要途徑。我國的臨床葯學已有近二三十年的歷史,目前普遍存在進展較慢,發展不均衡等許多問題,臨床葯學的價值和重要性沒有體現出來[1]。

中葯師要為中醫的臨床工作提供更多、更新的葯學服務,就要求中葯師不斷拓寬專業知識、熟悉現代管理的模式、規范葯品的管理,還要不斷研發新技術、新劑型,提高中葯專業整體素質,充分密切配合臨床工作,還要積極開展臨床葯師工作,全方位發展,才能為中醫臨床提供更好的支持[2]。實踐證明,臨床葯學的核心是“臨床”,是醫、葯結合共同提高醫療質量的重要途徑,現代葯學的服務模式是將葯學與臨床有機地結合,充分合理利用葯學領域中的知識為臨床診斷、治療服務[3]。其目的也就是要提高醫院的醫療技術水平。筆者就臨床實際工作中的一些 經驗 ,講述葯學服務在臨床葯學活動中必須考慮的幾點問題。

1 中葯師必須符合臨床葯學服務中的要求

臨床葯學服務工作中,中葯師必須具備廣泛的知識,扎實的基本功,能應付一些突如其來的事件。中葯師是指國家在中葯生產和中葯流通領域實施執業中葯師資格制度。中葯師必須具備扎實的業務能力,對中葯材、中成葯、中葯飲片、中醫葯保健品的各個環節非常了解,對中葯的原料、產地、炮製、保存等,通過實踐工作,能夠非常熟悉。

在醫師和患者之間起到連接作用,能夠協助醫生在正確的時機為患者開具葯物和劑量正確的處方,還要避免葯物間不良相互作用,能夠解決影響葯物治療的相關因素等方面的問題。對於患者,能夠幫助其充分了解處方的使用 方法 、葯物的炮製和服用方法,充分發揮葯物的治療作用。

2 臨床葯學服務是中葯師對臨床全方位的服務

這其中包括:要求葯房中葯師對臨床所用中葯材、中成葯等的采購、庫存、調劑的准確、合理、安全及葯品質量的保障負責。中葯師在調劑工作中,准確地按照處方配方,對患者耐心地解釋、交代用葯的注意事項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對一些葯物的注意事項、炮製方法要給患者交代清楚,同時使患者對自己的用葯情況有個基本了解,以免患者產生葯物的不良反應[4]。

3 臨床葯學服務中中葯師要對相關葯物的知識有比較深刻的認識

由於現在葯品更新換代較快,隨著科技的發展、炮製技術的進步,不斷出現了很多中成葯物,這就要求中葯師要不斷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這個問題講起來容易,但是,由於工作人員面臨年齡偏大、 記憶力 下降、晉升壓力較大、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下降等問題,導致知識更新跟不上形勢需要。對一個新進的葯物要充分認識,就要求掌握其葯理作用、葯物理化性質、吸收、分布、代謝情況及與其他葯物之間的配伍變化。

例如黃芪注射液 說明書 上均要求不與其他葯物混合使用,以免出現配伍變化。但臨床中經常將其混用,這就要求中葯師提醒醫務人員這種配伍可能不合理。但是普通的提醒並不能取得很明顯的效果,這就要求中葯師必須能從理論上解釋,通過講課、書面講解的途徑加深臨床醫務人員的印象。配伍過程中有可能導致輸液的微粒增多,渾濁或出現理化性質的改變,因為中成葯注射液成分復雜,提純的難度大,各批號間成分和雜質有很大差別,隨著加入葯品的不同,葯品之間的pH值不同,有可能出現微粒和渾濁現象,甚至出現各種葯物之間的化學變化。但是臨床上除了能觀察是否有渾濁、沉澱等現象,不能普遍用實驗方法檢測,所以,應該盡量避免合用。

4 建設實驗室要與臨床葯學水平相適應

隨著醫療體系的完善,醫院臨床葯學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發展,葯學實驗室的重要地位也日漸突出。對於綜合醫院來說,應具備中葯實驗室、中醫基礎實驗室、中醫臨床實驗室等相關科室,還應設中葯鑒定、中葯炮製、中葯化學分析、中葯標本存列、中葯制葯、中葯方劑等科室,能為中醫葯學各專業提供良好的實驗物質基礎和條件保障。可以幫助中醫師、中葯師提高其理論水平、科學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因此,除了爭取支持外,還必須從提高葯劑科自我發展能力著手,通過積極引進新技術,開發新制劑,取得明顯的經濟效益;可以逐步改善實驗條件,逐步增添儀器設備,使實驗室建設與臨床葯學所承擔的任務相適應。通過不斷發展才能確保臨床葯學工作的進步,更能充分地體現中葯師在臨床葯學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衛華.論開展中葯臨床葯學的重要性[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3,3(3):454-455.

[2]敬玉錫,蒲碧芳.中葯房開展臨床葯學工作的探討[J].中國食品葯品監管,2007,15(6):434-435.

[3]梅全喜,曾聰彥.中葯臨床葯學的現狀與發展思考[J].中國葯房,2008, 19(36):2801-2804.

[4]陳坤全,張養琳,陳益強.中葯師應開展臨床葯學服務工作[J].海峽葯學,2007,19(8):151.

葯學畢業論文3000字篇2

淺析醫院葯學服務與合理用葯

摘要:醫院和每一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研究葯學服務與合理用葯能夠提高醫院的科學用葯水平,提高患者滿意度,進而提高醫院的知名度,促進醫院更好發展。本文主要針對開展葯學服務的意義及相關 措施 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醫院;葯學服務;合理用葯;措施

醫院葯學服務主要是指葯學人員憑借自身所掌握的葯學專業知識和工具,向廣大人民群眾,其中包括醫院在職人員及其家屬,提供各種和葯物相關的服務。醫院推行葯學服務主要是為了讓患者獲得科學合理、且實惠有效的治療葯物,進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有效延緩疾病進程,預防相關疾病等。

1葯學服務的意義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老齡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且目前我國醫療改革不斷深化,對醫院的救治與服務水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葯學服務,促進合理用葯是每一位葯學工作人員的職責,同時也是保證患者人身安全的重要措施。其次,葯學服務主要是患者為中心,能夠明顯改善緊張的醫患關系,提高醫院的聲譽,進而贏得患者對品牌的認可,培養患者對醫院長久的忠誠度[1]。最後,開展葯學服務在某種程度上還能保證葯物療效、減輕不合理用葯的不良反應,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2醫院開展葯學服務的措施

2.1加強葯劑科建設

醫院要加強葯劑科建設,完善葯房各種制度及服務流程,加強葯劑科和臨床治療之間的聯系。在葯師為患者配置葯品時,需要及時和患者的主治醫生進行充分的溝通,依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合理配葯,避免發生各種不合理、不安全用葯現象[2]。其次,醫院要適時引進先進的葯學服務理念,在正確理念的指導下要求葯師具備全面而豐富的 用葯知識 。在為患者提供葯學服務時做到以患者為中心,避免出現重醫輕葯的情況,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1位,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葯品,並為其講解正確用葯的方法,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等,在患者用葯以後全程跟蹤觀察葯物效果,叮囑患者看清楚葯物說明以後,按照說明進行正確用葯。

2.2提高葯師服務水平

要想提高葯學服務質量,①要提高葯師個人的綜合服務水平,醫院要加強對葯師的培訓,使其能夠順應知識時代發展的要求,學習更多最新的和葯學有關的新知識、了解更多葯品信息、葯物療效與葯品的安全性、用葯的正確方法,葯物儲存要求有關的臨床知識等,進而提高業務水平。②醫院可以建立起定期考核制度,定期對葯師技能進行績效考核,提高葯師的競爭意識,進而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③還要提高葯師的職業道德修養,縮短葯師與患者的距離,有效緩解緊張的醫患關系[3]。

2.3設立葯房服務咨詢平台

設立葯房服務咨詢平台是提高葯學服務質量的最有效措施,在服務平台中安排專業素質高的葯師工作人員,當患者取葯時,告訴患者葯物劑量以及正確的用葯方法,提醒患者用葯注意事項等,為患者耐心講解用葯常識,這不僅可以預防患者用錯葯,還能促使患者早日痊癒。這種咨詢服務,既提高了葯師的地位,也給患者留下了好印象,與此同時門診葯房咨詢服務平台還能及時糾正臨床工作過程中出現的失誤,解決患者取葯時碰到的不必要麻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4實施葯學服務後期回訪

要保證患者合理用葯,不但在工作過程中要為患者提供周到的葯學服務,同時還要有計劃地開展後期回訪工作。

①可以開辦葯學服務熱線,或者針對患者的不同情況進行上門 拜訪 ,加強和患者的溝通,促使葯師在觀察患者臨床病症時學到更多的 醫學知識 ,同時根據患者病情的發展,能夠及時採取有效的治療措施。

②葯師要定期對患者用葯以後的情況適時反饋,清楚患者用葯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葯物隱藏的不良反應等,提高患者對醫院的信任感,進而促使其樹立和病魔斗爭到底的信心,獲得早日康復[4]。

③為了確保合理用葯,葯師很有必要建立葯歷,針對臨床返回來的信息,葯師要及時進行分析 總結 ,形成完整的記錄,葯歷內容包括患者的用葯歷史、現今使用葯物情況等,從而對葯物進行個性化的管理,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提高自身葯學服務質量。

3結論

總而言之,醫院臨床葯學的服務要以合理用葯為中心,隨著現代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重視,相應地對葯師的專業要求越來越高。醫院只有加強葯劑科建設、提高葯師服務水平、設立葯房服務咨詢平台,實施葯學服務後期回訪,培養專業的臨床葯師充分運用自身所掌握的葯學實施參與到臨床葯物的治療過程中,及時發現解決存在的用葯不合理問題,才能切實維護患者利益,進而提高醫院的服務水平,促進醫院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靜.淺析醫院葯學服務與合理用葯[J].中國醫葯指南,2012,8(16):368-369.

[2]龔建鋒,王華.對醫院葯學服務與合理用葯情況的分析[J].求醫問葯(下半月),2011,9(12):558-559.

[3]張丹.淺析醫院葯學服務與合理用葯[J].中國保健營養,2012,12(18):658-689.

[4]張鳳仙,張小燕,黃嘉鵬,等.積極開展以患者為中心的葯物咨詢服務[J].中國醫療前沿,2009,8(11):811-812.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葯學畢業論文3000字”

『捌』 中葯學畢業論文題目

在中葯學 畢業 論文中,題目是 文章 的眼睛,既要概括反映文章的主要內容,又要簡煉,有吸引力。下面是我帶來的關於中葯學畢業論文題目的內容,歡迎閱讀參考!
中葯學畢業論文題目(一)
1. 中葯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療效及安全性分析

2. TRIPs協議的葯品專利制度與中葯專利保護

3. 中葯熏洗結合運動手法、針灸理療對頸肩腰腿痛治療的臨床體會

4. 從ADR 報告 談中葯注射劑的問題及對策

5. 用《組合中葯學》的理論開發新型中葯(英文)

6. 中醫醫院開展中葯臨床葯學工作的研究探討

7. 復方中葯滴眼液治療單純皰疹性角膜炎臨床觀察

8. 處方分析在中葯調劑中的作用研究

9. 中葯治療硬皮病文獻分析

10. 中葯產業化的關鍵問題及其對策

11. 中葯外敷治療靜脈炎的療效觀察與護理

12. 中葯電泳指紋圖譜的構建與應用研究

13. 加入WTO條件下中葯行業發展對策研究

14. 中葯電導入對關節影響的實驗研究

15. 中葯安全性問題探悉

16. 論中葯的專利保護

17. 論中葯的雙向調節
中葯學畢業論文題目(二)
1. 中葯注射劑不良反應分析

2. 中葯注射劑不良反應的常見原因分析

3. 中葯治療下肢骨折術後腫脹118例臨床療效探討

4. 中葯企業創新路徑選擇——以香港維特健靈和培力為借鑒

5. 淺談中葯制劑標准化與質量控制科學化

6. 面向新版GMP的中葯飲片生產質量管理研究

7. 薄層掃描色譜在中葯質量評價中應用的研究

8. 中葯鑒定技術的研究進展

9. 補腎中葯對體外培養成骨細胞增殖和功能的影響

10. 中葯公司投資價值分析

11. 中葯外敷及口服扶他林聯合微波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護理

12. 2007~2008年國內期刊中葯注射劑不良反應回顧性研究

13. 我院中葯注射劑的應用和不良反應的分析

14. 中葯骨康對破骨細胞活性及凋亡的影響

15. 中葯對LPS誘導單核巨噬細胞增殖的抑製作用及其差異蛋白質分析

16. 中葯四性的研究(Ⅰ)

17. 中葯飲片在臨床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8. 中葯飲片在臨床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9. 中葯對細胞色素P450影響的研究進展
中葯學畢業論文題目(三)
1. 中葯來源的醛糖還原酶抑制劑的篩選

2. 直腸滴入療法與中葯外敷治療潰瘍性結腸炎50例分析

3. 中葯炮製和用法對葯物作用的影響研究

4. 中葯灌腸配合微波治療盆腔炎臨床研究

5. 中葯注射劑在我院的使用情況及不良反應預防

6. 手法配合中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128例

7. 中葯調劑與臨床療效的關系

8. 關注中葯注射劑的不良反應

9. 中葯專利保護制度研究

10. 研究中葯注射液臨床效果的 方法

11. 中葯資源開發利用與可持續發展研究

12. 一種基於全電性離子色譜的中葯葯性蛋白質分子標記研究的新方法

13. 抗腫瘤中葯有效部位及化學成分研究進展

14. 推拿配合中葯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急性發作30例觀察

15. 不同性味中葯復方對實驗性2型糖尿病大鼠代謝及病理變化的影響

16. 當前我國中葯產業的發展戰略研究

17. 掃描電鏡應用於 植物類 中葯鑒定的研究進展

猜你喜歡:

1. 葯學畢業論文選題

2. 葯學畢業論文題目

3. 葯學論文題目大全

4. 中葯學畢業論文範文

5. 中葯學本科畢業論文

『玖』 葯理學論文

葯理學作為連接基礎課程與臨床課程的一門橋梁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葯理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葯理學論文 範文 一:葯理學教學中多媒體技術應用

【摘要】伴隨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已經邁入了信息時代,而信息技術也在社會的各行各業當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我國的 教育 事業也在緊跟時代的步伐,以計算機技術與 網路技術 為基礎的多媒體技術已經成為教學的重要輔助工具。多媒體教學也成為了當前教育體系當中極具活力的一種教學手段,通過對聲音、圖像、文本等信息非常強大的處理功能,使得葯理學教學當中較為抽象的一些知識變得形象、生動,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葯理學教學的效果。筆者在下文中分析了葯理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存在的問題,並探討了具體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葯理學;教學;多媒體技術;應用策略

1.分析葯理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存在的問題

1.1忽視了教學內容,過於注重多媒體的教學形式。由於一部分教師在葯理學的課堂教學當中,過於注重多媒體教學形式的應用,卻忽視了葯理學教學的內容,導致葯理學課堂教學出現了本末倒置的情況,多媒體課件質量不高,已經成為影響教學效果的主要問題。這種情況並不少見,教師往往為迎合學生的興趣,在製作多媒體課件時,並未將課程內容的科學性置於首位,只是在表面上追求花哨、新穎、活潑、動感的教學形式與藝術效果,教學內容與教學設計被忽視,使得學生將注意力過多的集中在多媒體技術展示方面,並未對教學信息本身產生直接的興趣。在這樣的環境下,葯理學教學的有效性明顯不高。

1.2對多媒體的依賴性較強,教師的引導作用未得到充分地發揮。在課堂上不管是哪種教學手段或者 教學 方法 的使用都要依靠教師有效的引導,教師的這一重要地位是無可替代的。實踐教學當中,教師必須按照授課的內容以及學生在課堂上的心理狀態表現,通過豐富的表情、幽默的語言、優美的板書以及較為形象的支體動作,為學生講解葯理學的知識,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積極性。但是,一部分教師對於多媒體技術的過分依賴,導致其教學的思路被已有的葯理學教學課件所制約,使得課堂教學失去了靈活性,導致教師在課堂上使用多媒體技術時,往往成為課件的解說員或者放映員,對於課堂缺乏運籌帷幄的能力,對於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態、表現缺乏關注度,也缺乏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對教學節奏進行調整的能力,使得教和學這二者之前出現脫軌的現象,使得課堂教學當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被弱化,影響了師生間的有效交流,教師人格魅力無法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有效性普遍偏低。

1.3過快的教學節奏,學生在課堂上缺乏思維活動發展的過程。由於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使得葯理學教學的信息量明顯加大,往往會比傳統葯理學教學模式的信息量高出2-3倍,為了將教學任務完成,很多教師在運用多媒體這時都缺乏對教學節奏的控制,使得課堂教學的內容過多且信息量較大,播放課件的速度也明顯加快,學生在課堂上用於思考的時間較少,這種情況下學生有如走馬觀花。在這種快節奏的葯理學課堂,由於葯理學信息量較大,學生往往沒有思考與做筆記的時間,對於課堂的內容更是難以消化與理解,學生的大腦在一種極其疲備的狀態下,學習注意力很難集中,根本無法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

2.探討葯理學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策略

2.1以教學內容為依據,精心製作多媒體課件。葯理學教學當中,教師要按照葯理學的教學內容精心製作多媒體課件。教師在製作課件時,首先要避免把課件做成與教材內容完全相同的電子書,避免把屏幕視為電子黑板,其次要避免對視聽效果進行盲目地追求,避免將一些與葯理學教學內容沒有直接關系的音樂、動畫、圖像等內容融入到課件當中。所以,教師在製作課件時,一定要與葯理學的學科特點與內容相結合,精神做好教學的設計工作,在對教材深入研究的前提下,有效的歸納並 總結 ,不要過於簡單的羅列,要保持課件畫面的清新、簡潔,且要突出重點、布局合理,還要確保流暢的播放。另外,葯理學教學課件還要按照具體教學要求與課堂實際情況來調整與補充,使多媒體這一教學工具的輔助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提升葯理學的教學效果。

2.2結合傳統教學方式,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葯理學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時,必須結合傳統葯理學教學手段存在的優勢,科學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實際教學當中,多媒體教學要避免一刀切的教學方式,要按照葯理學教學內容,合理地安排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兩者所佔的時間比例。多媒體教學的過程當中,必須將多媒體教學方式形象生動的特點充分發揮出來,再把傳統教學當中的板書講授教學合理地插入其中,通過教師自身的語言藝術有效地吸引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注意力,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提升討論與交流的效果。把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效地結合起來,可以相得益彰,提升葯理學教學的有效性。

2.3控制多媒體教學的信息量,調節葯理學課堂的教學節奏。多媒體教學具有快捷性與集成性的特點,使葯理學課堂教學時的信息量增加了很多。這種情況下,教師如果不對學生的接受能力與理解能力進行科學的分析,一部分學生極有可能無法接受大量的信息,教學效果反而會受到影響,導致教學率低下。葯理學課程的內容具有復雜性與多樣性的特點,所以,教師在教學當中,必須合理安排課堂教學的信息量,避免因信息量過大導致學生找不到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另外,教師對於教學節奏的控制也是葯理學教師教學藝術的展現。

3.結語

綜上所述,葯理學教學當中,要以教學內容為依據,精心製作多媒體課件,再結合傳統教學方式,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同時教師必須控制多媒體教學的信息量,調節葯理學課堂的教學節奏,才能使多媒體教育技術成為傳統教學的有益補充,提升葯理學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鄭梓南,常剛,劉志遠.淺談葯理學教學改革[J].中國葯房,2011(28).

[2]游秋雲,李沄.葯理學多媒體教學的特點與應用[J].中國中醫葯現代遠程教育,2012(14).

葯理學論文範文二:臨床醫學葯理學試卷分析與教學思考

摘要:目的:評估全科醫學《臨床葯理學》期末試卷質量,反饋教學效果,探討教學方法。方法:對我院2010級五年制臨床醫學(全科方向)255名學生《臨床葯理學》期末考試成績用試卷分析軟體進行統計分析。結果:最高分92.0,最低分44.0,平均分75.4,及格率97.3%,難度系數0.75,區分度0.19,信度系數0.79。結論:考試成績可以信賴,試卷總體難度偏簡單,區分度較差,試卷質量需進一步提高,教學方法需進一步改進。

關鍵詞:臨床葯理學;試卷分析;試卷質量;教學思考

《臨床葯理學》是臨床醫學生的一門限選課程,以促進醫葯結合及基礎與臨床結合,指導臨床合理用葯,提高治療水平,以推動醫學與葯理學發展為目的。考試是評價教學效果和發現教學問題的重要手段。試卷分析是課程考核統計分析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改進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重要的反饋信息。本文通過對2010級全科醫學《臨床葯理學》期末考試成績進行統計分析,以評價試卷質量來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一、材料與方法

(一)資料來源

本院2010級五年制本科臨床醫學(全科方向)2013—2014上學年選修《臨床葯理學》的學生共255人,以李俊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臨床葯理學》(第五版)為教材,共18學時。

(二)命題與考試

授課教師嚴格按照教學大綱命題,共兩套試卷,分別為A、B卷,考前由教學部隨機抽取其中一套作為期末考試試卷,考試形式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90分鍾,滿分100分。考試題型分為主觀題和客觀題,共52題,具體題型及其對應的題量和分值分別為:單項選擇20題(共40分),多項選擇5題(共10分),判斷題10題(共15分),名詞解釋4題(共10分),填空題10題(共10分),簡答題2題(共10分),分析題1題(共5分)。

(三)方法閱卷

使用統一的評分標准,為避免主觀因素對成績的影響,採用流水作業方式,每位閱卷教師判一種題型,由雙人核查分數。閱卷完成後,使用試卷分析軟體分析分數分布、難度系數、區分度、信度系數等。使用時首先錄入試卷分析的原始數據,包括班級名稱、課程名稱、試題編號、標准分值等,再導入學生學號,依次錄入每份試卷每題的實際得分,對其進行分析。

二、結果

(一)分數分布

有效試卷共255份,最高分92.0分,最低分44.0分,全距48.0分,平均分75.4分,分數段在40.0~49.0分的有2人,佔0.78%;50.0~59.0分的有5人,佔1.96%;60.0~69.0分的有48人,佔18.82%;70.0~79.0分的有117人,佔45.88%;80.0~89.0分的有82人,佔32.16%;90.0~99.0分的有1人,佔0.39%;優秀(≥85.0分)16人,優秀率6.3%,及格(≥60.0分)248人,及格率97.3%,247人(96.9%)成績集中在60.0~89.0分,成績近似正態分布。

(二)難度

難度指考生對某一試題考點知識的掌握程度,它反映了試題的難易程度,用難度系數P表示,P=得分的平均分滿分,P>0.7表示試題容易,0.7≥P≥0.3表示試題難度適中,P<0.3表示試題較難。經試卷分析系統分析,全卷難度系數為0.75,容易題(P>0.7)共34題,分值佔68.5分,其中名詞解釋2題、單項選擇16題、多項選擇4題、判斷題7題、填空題3題、簡答題1題、分析題1題;難度適中的題(0.7≥P≥0.3)共15題,分值佔26.5分,其中名詞解釋2題、單項選擇3題、判斷題3題、填空題6題、簡答題1題;難題(P<0.3)共3題,分值佔5分,其中單項選擇1題、多項選擇1題、填空題1題。

(三)區分度

區分度是指通過考試將不同程度和不同能力的學生區別開來,是衡量試題鑒別考生水平差異能力的重要指標,用D表示。D≥0.30表示區分度良好,0.3>D≥0.2表示區分度適中,D<0.20表示區分度差。經試卷分析系統分析,全卷區分度為0.19,區分度較好的題(D≥0.30)共9題,分值佔16分,其中單項選擇2題、多項選擇1題、填空題5題、簡答題1題;區分度適中的題(0.3>D≥0.2)共13題,分值佔29分,其中名詞解釋3題、單項選擇1題、多項選擇2題、判斷題2題、填空題3題、簡答題1題、分析題1題;區分度差的題(D<0.20)共30題,分值佔54分,其中名詞解釋1題、單項選擇17題、多項選擇2題、判斷題8題、填空題2題。

(四)信度

考試的信度是考試客觀性及考試結果准確性的一種反映,試卷的信度高表明考試結果很少受隨機因素影響,考分能真實可靠地反映出受試者的學業水平。本次採用Cronbach'sa信度系數,反映測驗的可靠性,通常應大於0.6,經試卷分析系統分析,本次考試信度系數為0.79。

(五)各題型分析

各題型平均得分分別為:名詞解釋6.8分,單項選擇34.4分,多項選擇6.6分,判斷題11.7分,填空題5.2分,簡答題6.6分,分析題3.7分。各題型難度系數分別為:名詞解釋0.68,單項選擇0.86,多項選擇0.66,判斷題0.78,填空題0.52,簡答題0.66,分析題0.73。各題型區分度分別為:名詞解釋0.23,單項選擇0.13,多項選擇0.25,判斷題0.11,填空題0.27,簡答題0.31,分析題0.24。

三、討論

(一)試卷題型及分值分布

本套試卷客觀題與主觀題所佔分值比例約為1.9∶1,題量比約為2.1∶1。客觀題主要考察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主觀題主要考察學生對知識靈活運用和綜合分析的能力。從難度系數及區分度看,反映出的結果是學生對各章節基礎知識掌握較好,但難以對其綜合分析,不能做到靈活運用,在今後的教學內容中應多增加實例,鍛煉學生對知識綜合分析運用的能力,而且要在以後的考試中適當增加主觀題的題量及分值。

(二)試卷質量

本套試題切合教學大綱,試題考核內容基本覆蓋各教學的重難點,與教學大綱考核要求一致。本套試卷共七類題型,考察多個知識點,考察方式多樣,試卷信度系數為0.79,說明測試結果真實可靠,可以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水平。全卷難度系數0.75,說明試題總體難度偏容易,其中單項選擇、判斷題、分析題難度系數分別為0.86、0.78、0.73,容易題較多,名詞解釋、多項選擇、填空題、簡答題難度適中。全卷區分度為0.19,說明區分度較差,不能很好的區分優秀學生及學困生的學習效果,其中單項選擇和判斷題的區分度分別為0.13和0.11,區分度差的題所佔比例較大,簡答題區分度較好。

(三)教學思考

葯理學是臨床醫學基礎教育中的重要課程,通過試卷分析發現,學生基本掌握了教學大綱的要求,對臨床合理用葯的重點概念及基本理論知識掌握得較好,但存在忽視重點知識細節、所學知識與臨床應用脫節等問題,因而有部分題目普遍回答較差,案例分析不夠深入, 學習方法 簡單、思路狹窄,缺乏對所學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本課程屬於限選課,課時較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抓住重點,兼顧大多數學生,但本次試題總體難度較簡單,容易的題相對較多,尤其是單選題和判斷題,區分度差,因此今後應適當減少單選題和判斷題的題量及分值,增加簡答題、分析題等主觀題的題量及分值,切實考察學生對實際問題的分析能力和對基本知識的運用能力。同時,建議增加課時數,以便教師上課時結合臨床案例深入講解,有利於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掌握和臨床用葯思維的養成。另外,建議將每次考試中質量較高的題目保留,分門別類地納入題庫,有利於試卷的標准化建設。考試是檢驗教學效果和發現教學問題的重要手段,通過考試和試卷分析,教師應不斷總結提高,找出教學中的薄弱環節,有的放矢地改進教學方法,把握教學的重難點,同時積極學習考試理論和命題技巧,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讓學生明確考核目的,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只有做好了教學環節中的每一步,才能真正保證教學質量,讓學生學有所獲,從而培養出優秀的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李俊.臨床葯理學[M].第五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2]趙一衡,方進博.《護理管理學》期末考試試卷分析與教學思考[J].護理研究,2013,11(27).

[3]饒敏,盧小澍,陳波,等.《預防醫學》試卷質量分析[J].九江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8(4).

[4]王一任,曾小敏,王樂三,等.《醫學統計學》試卷分析與教學改革思考[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2).

[5]吳承禎,何麗華,林立群,等.試卷質量分析方法及其應用[J].中國林業教育,2008,26(3).

[6]張文靜,梁浩浩,黃翠,等.五年制本科臨床醫學專業葯理學試卷評價分析[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3,10(18).

[7]景建民.試卷分析在醫學統計學教學中的應用[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0,12(7).


葯理學論文相關 文章 :

1. 葯學論文

2. 本科葯學論文

3. 葯學本科臨床葯理學教學與實踐論文

4. 本科葯學畢業論文:淺論臨床葯學實習管理

5. 關於中葯學的論文

6. 本科中葯學論文範文

熱點內容
南昌大學英語專業可以出國交換嗎 發布:2025-01-11 03:55:22 瀏覽:362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申請條件 發布:2025-01-11 03:45:21 瀏覽:681
山東農業大學專業分數線2017 發布:2025-01-11 03:44:00 瀏覽:892
青大文學院研究生導師 發布:2025-01-11 03:42:40 瀏覽:24
蘭州大學的臨床專業 發布:2025-01-11 03:39:30 瀏覽:195
完美抽抽大學老師txt 發布:2025-01-11 03:36:32 瀏覽:169
湘潭大學50年校慶時間 發布:2025-01-11 03:24:20 瀏覽:987
2019中政博士導師有哪些 發布:2025-01-11 03:24:13 瀏覽:505
讀研究生需要導師嗎 發布:2025-01-11 03:15:47 瀏覽:506
山東大學教授劉宏 發布:2025-01-11 03:06:31 瀏覽: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