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升本科 » 本科文學畢業論文範本

本科文學畢業論文範本

發布時間: 2023-04-12 18:11:36

Ⅰ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範文

漢語言文字,是漢語和文字相結合的一種語言形式,它是由這兩者的特點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語言 文化 。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漢語言文學 畢業 論文 範文 ,供大家參考。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範文篇一

《 新時代網路語言對漢語言文學影響分析 》

內容摘要:語言作為人類進行交流的主要工具,同時也是人類進行發展所自然產生的社會現象。漢語言作為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歷史長河中的文化結晶,它具有十分豐富的文學內涵。隨著最近這幾年網路文化的崛起和發展,一些生造字和生造詞語逐漸出現於網路和人們的實際生活中。在極大的豐富人們的實際生活的同時,網路語言的飛速發展也嚴重的抑制了我國漢語言文學的發展。

關鍵詞:新時代網路語言;漢語言文學;影響

一、網路語言

網路語言,實質上就是指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而自然產生的一種區別於過去傳統平面媒介中的語言形式。主要是我國現有的網民們為了可以有效提高網路聊天的效率,或者是在某種特定的環境下需求而採取的形式。它的形式比較簡潔、易於交流、便於理解。簡單的說就是指在網路的虛擬空間中一種語言形式。主要類型包括:數字型78(去吧);諧音型粉絲(fans);字母型MM(妹妹);符號型,"0.0”表示“冷漠”的表情等。

二、新時代網路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影響

(一)有益影響

網路語言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經濟社會的蓬勃發展以及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事件的播報。網路語言在網路環境中得到了充分的推廣,並通過互聯網的傳播優勢得到最大化的普及。網路語言可以在人們的實際生活中發揮一定的現實作用,充分的表達說話人的具體表達含義和心理真實感受,並受到青年人的熱愛,青年人並將網路語言實際的應用到自己生活中。有諸多的網路語言逐漸被廣大的受眾群體應用到語言文學中。這主要展現於語文的 作文 內容中。當前階段,大部分的教師在進行出題的過程中,都會選用網路語言,以此來充分表達自身對網路語言的實際看法。而且也可以有效的進行傳達特定的 教育 意義,進而全面體現出其設定的社會深意,不斷教育當前階段的學生,使他們可以充分理解網路語言的利與弊。並學會正確的使用其網路語言。網路語言雖然受到廣大受眾的喜愛,但是我們也需要將此內容與漢語言文學進行區別的對待,進而全面的減少網路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產生的造成的阻礙作用。

(二)負面影響

從另一個角度對於漢語言文學的發展的影響進行分析,看似非常流行的網路語言大部分都是來自於我國經濟社會中的 熱點 人物或者事件,進而從側面來具體闡述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的發展趨勢。為此,人們需要對其社會性質的問題加以關注,某一網路詞語在一個時間段頻繁的出現,其網路語言就可以充分的說明當時的一個事件。例如,“我爸是李剛”這句話曾經非常的流行,在網路乃至是人們的現實生活中,都引起了廣大受眾群體對事件自身的高度關注,由此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網路語言之所以會流行,也是因為受眾群體對於這一系類詞彙的出處的高度關注。當前階段中,網路已經走進人們的實際生活中各個角落,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在網路上暢所欲言,網路不僅成為了受眾群體充分表達自己的實際看法和參與到社會生活最普遍最便捷的方式,同時也已經成為信息傳播的最主要的一種方式。也正是因為這一現象,網路語言才可以如此迅速的進行發展。當前階段,現有的一部分網路語言嚴重偏離了漢語規范的網路語言,為了可以追求更加新穎的話題和方便,人們在諸多的方面都沒有嚴格的遵循漢語規范。有很大一部分的詞語詞義被人們所曲解,還有大量的刻意的錯別字,這一部分都會在語文教育方面產生不可估量的負面的影響。我國的網民的主要群體就是青少年,他們普遍喜歡新鮮的事物並且非常樂於並善於接受全新的事物,他們的情感是非常豐富的,並沒有比較強的辨別是非的能力。青少年時期正處於語言的學習的特殊階段,青少年大量的使用、接觸網路語言,在無形之中接受了其中不規范語言,非常容易養成不規范表達的惡劣的學習習慣,這對學生的漢語言學習,必定會造成不良的學習影響。例如,學生在進行實際考試的過程中,在試卷上答死亡的 反義詞 為“撲街”。這比較顯著的表明了學生在網路言語的應用過程中形成的錯誤觀念。與此同時我們自身的寫作能力、學習能力、對語言的鑒賞能力也會隨著不斷下降。網路是虛擬的,我們需要及時的進行劃分其與現實生活的界限,進而全面的進行營造一個語言交流的和諧文明世界。網路語言因為自身的豐富多樣性和巨大的推廣力,造就了一種全新的語言模式。此種簡單直白的文字和特殊的文字表達形式,迅速的滲透到了傳統的語言文化中,進一步的促使我國的傳統語言的功能抓緊淡化。為此,我們需要不斷加大對於漢語言文化傳播力度,盡最大限度的進行擴大漢語言的影響力,進而逐漸實現我國的漢語言的經濟化轉向國際化漢語言文學要注重樹立本身的特點,與此同時提高自身的影響力,擴大影響范圍,實現進一步的突破和提升。

綜上所述,我國目前的網路語言,基本處於一種無人管制的狀態。但是在運用網路語言過程中,我們需要時刻謹記對 傳統文化 的保護和傳承,不可以只是單純的為了追求新穎和樂趣就隨便的篡改漢語文化,進一步嚴重的阻礙了漢語言文學發展。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範文篇二

《 漢語言文學師范生就業實踐能力培養 》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外語的應用范圍也在逐步擴張,這導致近些年出現了“外語狂潮”,國內甚至對於外語的追捧逐漸超過語文。面對這一情況,國家開展了一系列的 措施 ,以提升人民群眾對於漢語言的重視,其中以各省市高考改革方案的逐步推進最為明顯。而作為一名漢語言專業的師范生,應該採取怎樣的行為,響應國家的政策,將自己打造成一個適應時代新形勢的高質量應用型人才,實現人生價值。本文就要對這些問題進行簡要概述。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師范生;就業;實踐能力

一、引言

“師者所以授業解惑者也”,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擔負著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漢語言作為五千年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的基礎,所起到的作用自然也就不言而喻。面對國際上的“漢語熱”和國內的“外語狂潮”,當前在讀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師范生,未來的預備語文教師,在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和思想素質的同時,也應當走進社會實際。也就是還要從當前的實際情況入手,培養自身的就業實踐能力,從而以自己微薄的力量,讓學生和身邊的人正視重視漢語言文學,發揮漢語言文學的潛在積極作用。

二、當前漢語言文學的社會現狀

普遍來說,社會上對於漢語言的認識存在偏差。認為漢語言文學的學習就是掌握簡單的口語和淺近的文字,對於進一步更高深的漢語言知識不甚了解。社會上存在著很大一部分的人對於漢語言的應用不規范,諸如讀音不標准、用字用詞不當、習慣性使用網路語言等情況很是尋常。[1]同時,對於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師和學生來說,對於漢語言文學的觀念也發生了轉變,一味重視表面的華麗的知識的傳授,功利性過強,以致於掩蓋了漢語言文學的內在的魅力。另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中,西方思想文化的沖擊,也令一部分人崇洋媚外的心理得到壯大。[2]以上這些情況使得外國人對於漢語言的研究和熱情遠遠大於國內的人民群眾,嚴重影響了漢語言文學的發展進步。

三、培養就業實踐能力以推動漢語言文學的發展前進

身為中華兒女,身為一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師范生,所要承擔的弘揚、發展漢語言文學的使命也就更重大。同時面對當前就業困難,社會對於應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漢語言文學的專業的師范生可以用培養提高自身的就業實踐能力以推動漢語言文學的發展前行。

第一,立足專業知識,提高專業素質。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是最直接、最全面、最仔細研究五千年以來形成的語言文化的一部分人,除了具有文學修養和鑒賞能力以及較強的寫作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外,還要了解語言文學學科的新發展,不斷吸收本專業和相關專業新的研究成果,實現漢語言文學的發展。而作為一名師范生,除此之外還擔負著教書育人、培育下一代的使命,所以更是要立足專業知識,提高專業素質,提升教學水平技能,轉變自身思想觀念。同時,相比其他的學習者對於漢語言文學應該有更深的熱愛,更真摯的情感,唯有如此才能將自身所學真正根據社會需要和教育發展的需要發揮出來。另外,還需要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師范生規范漢語言文學的日常使用,對於發音、用字、用詞等都要十分嚴謹細致,以自身的行為帶動周邊人對於漢語言文學觀念態度的轉變,逐漸實現漢語言文學的發展前行。[3]作為一名還沒有畢業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師范生來說,還有大把大把的時間去進一步提升專業知識、培養起對漢語言更高的熱情,為未來自身的發展和漢語言文學的發展做貢獻。

第二,創新漢語言文學學習、教育、工作觀念。除了時代的沖擊以外,漢語言文學自身的一些特徵如果不跟隨潮流進行創新發展,就會令漢語言文化的魅力被掩蓋,無法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所以作為一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師范生來說,在學校求學期間對於教師傳授的知識要有意識地進行創新性學習,在掌握所學知識的精髓同時,將自己的見解和思想融入其中,將所學的漢語言文學知識真正變為自己的。當漢語言文學專業師范生畢業,面臨就業時,無論以後是從事教育工作還是其他行業,都要記得自己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出身,要通過自身的行為將漢語言文學的內在魅力展示、弘揚出去,潛移默化之間影響更多的人。而對於希望從事漢語言文學教育工作的在校師范生來說,創新自身教育理念,引導學生從內心真正熱愛漢語言文學,體會到漢語言文學對於人的積極作用,從而糾正目前社會中對於漢語言文學的錯誤認識。而這一切都需要在讀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師范生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從轉變、創新漢語言文化學習觀念做起。

第三,引導自身適應社會、逐步培養就業實踐能力。所有的專業知識和思想觀念都是走向社會,實現好發揮好漢語言文學育人引導作用的前提基礎。對於在讀的師范生來說,還要逐步培養起自身的就業實踐能力。既要積極入世了解漢語言文學當前的實時環境,了解社會需要的漢語言專業師范生的側重點,於在校期間將自己培養成一名適應社會的應用型人才。同時,隨波逐流也是不可取的,漢語言專業的師范生永遠不要忘記自己當初的目的,忘記對漢語言的那份熱愛和執著。也就是,要在漢語言專業的師范生再將自己融入社會,適應社會後以自己的實際行為表現,將漢語言文化中的精髓進一步弘揚發展,令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喜愛漢語言文學。

四、結束語

當前漢語言文學的發展現狀不容樂觀,所發揮的引導、育人作用也是大打折扣。而在讀的漢語言文學師范生既是漢語言文化的傳承者、創新者,又是未來漢語言文學的傳播者和發展者,所承擔的歷史使命意義重大。面對這一情況,身為一名在讀的師范生更是要肩負起國家和人民的重託,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目前這種局面。而以筆者的觀點就是,應當首先培養提高自身的就業實踐能力,在工作崗位上,進一步以自己的行為推動漢語言文學的發展前行。

參考文獻:

[1]任志萍.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培養[J].教育評論,2012(03):57-59.

[2]劉思聰,文俊灃,郝丹丹.漢語言文學專業師范技能培養現狀與改進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4(11):28-30.

[3]黃志剛,劉麗娟,高建青.地方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模式改革[J].宜春學院學報,2015(08):117-120.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範文篇三

《 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研究 》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正在不斷發生變化。傳統教育注重應試教育的漢語言文學培養模式,培養出來的人才大多理論知識比較豐富。如今的社會對人才綜合素質越來越看重,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不再適用。本文針對教育領域當前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素質教育;教學質量

1.漢語言文學教學意義

時代在發展,急需高素質人才的同時競爭日益加劇,所以人才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漢語言文學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傳承,漢語言文化的學習關繫到我國優秀歷史文化的發揚,對我國文化軟實力的提高具有不能輕視的力量。只有我國的下一代學好漢語言文學,我國的優秀歷史文化才不至於流失在歷史長河裡。漢語言文學就是我國的傳統文化,文化對一個國家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所以讓當代學生學好漢語言文學對我國未來的發展意義重大。

2.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分析

2.1教師轉變教學角色

當前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舊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限制,多是採用應試教育的教學模式。老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很少把學生主體性當做教學活動的主要標准,對學生的具體需求不明確,所以教學活動對學生教育的針對性不是很強。長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習,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難以提高,沒有自主學習的激情,自然對學生學好漢語言文學有一定弊端。而且學生參與的互動機會比較少,學生在理論課堂中逐漸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失去興趣,對教師的教學方式不能完全接受,所以教學效果不理想。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對學生漢語言文學有更好的幫助,老師需要先轉變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不再以自己為主導,而且真正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只是起到指導學生學習的作用,以前那種老師就是權威的教學思想應該摒棄。

2.2制定教學目標

傳統的漢語言文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很少制定教學目標或者是制定的教學目標不明確,只是根據教材上的內容進行刻板的理論講解,教學內容大多比較散亂,沒有邏輯。這樣散亂的教學內容沒有明確目標,對學生系統學習漢語言文學具有負面影響。想要強化漢語言文學教學效果,老師就要明確教學目標,對自己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模式都要圍繞制定的教學目標展開。漢語言文學的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學生來說應該就是一個大問題,如果要解決大問題,就可以將其分解成一個個小問題來解決。學習漢語言文學也是同樣的道理,想要學好漢語言文學,老師應該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把復雜的漢語言文學學習分解成小部分,每部分都制定詳細的教學目標,老師要通過對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的認真分析研究,找出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在每個階段及時調整重新評價教學目標,直到最終培養出具有漢語言文學素養和應用能力的人才。老師在制定目標時不能僅考慮課程要求,也要考慮到每個學生的不同,教育最終的目的是培養人才,而每個人的差異性決定了人才培養方式不是唯一的,因材施教是一個老師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老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同時要注意觀察同學們的學習情況,對跟不上老師教學腳步的同學及時給予幫助,為他們制定更加簡單詳細的教學目標。

2.3組織學生有效學習

漢語文學學習的有效性,主要體現在老師的教學目標能否高效實現,學生能否真正理解吸收老師教授的漢語言文學知識。為了激發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熱情,老師可以採用多樣化的 教學 方法 增強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漢語言文學中的每一句話都是古人智慧的結晶,都蘊含一個歷史 典故 ,老師在上課過程中可以多向同學講述一些相關 歷史 故事 ,講解其中典故、詩詞的由來。在講解 文章 的時候多介紹一些當時的時代背景及寫作背景。現如今是信息化時代,老師可以充分利用科技優勢,採用影視資料、網路課件、圖片配音等方式給同學們創設情境,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從而提高同學們對漢語言文學課堂的參與度。老師除了要在課堂上創新教學方法之外,還要引導同學們在課堂之外進行自主學習,主要是培養同學們對漢語言文學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在上課之前進行預習,在網路上查閱課堂上要學習內容的背景知識,先自己大致了解。這樣在課堂上學生可以對所學內容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老師加以及時指導,解決問題。

3.結語

漢語言文學的學習在教育事業中受到了很大重視,因為漢語言文學關繫到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傳承,對我國未來的發展有重要作用,所以受到當前教育者的充分重視是理所當然的。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模式一定要在傳統模式的基礎上不斷探索改革創新,提高教學質量,培養素質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薛梅.論背誦在高校漢語言文學學習中的重要性[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08).

[2]曲文軍.漢語言文學專業創新課程體系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10(02).

[3]周文偉.新歷史背景下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J].鴨綠江(下半月版),2015(08).

有關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範文推薦:

1. 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範文

2. 關於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範文

3.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範例

4.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精選範文

5. 關於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6.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範文

7. 有關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Ⅱ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範文

漢語言文學審美問題的研究有助於促進其更好的發展,對於做好漢語文學審美 教育 有一定價值,要准確把握漢語言文學特性與時代審美特徵,深入研究審美問題,進一步促進漢語言文學的創新發展。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漢語言文學 畢業 論文 範文 ,供大家參考。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範文篇一

《 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 》

人文應用型人才是集 文化 思想與實踐應用於一體的全面性人才,可以在學習中不斷地提升文化情懷與自身素養,並能夠滲透到工作實踐中,影響社會。漢語言文學專業主要學習文學史、哲學史等社會科學知識,它的精神價值一直對人內心的修習產生重要作用。

一、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人才

漢語言文學專業在我國已有100多年的發展歷史,培養了無數學者與優秀人才,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逐漸深化課程,開始涉及到互聯網、對外交流等方面,擴大了專業學習內容。漢語言文學專業主要是針對前人留下的文化遺產進修學習,中外世界文學、哲學、歷史等方面是課程必修內容,而隨著時代進步,這些文化信息越來越多,理論知識也越來越廣,所以,專業人才技能也隨之進步。而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長久積累文學、歷史、哲學等知識,使得學生自身文化思想層面高、文筆扎實、思維跳躍,在寫作、分析、引經據典方面優越於其他人。

二、人文應用型人才

應用型人才包括諸多方面,人文應用型人才只是其中一個分支,主要就是針對文學素養高的人文科學方面的人才。人文應用型人才有兩大特點:一是文學素養程度高,精神價值高於物質,將我國特有的百家思想和西方自由平等尊重的思想集於一體,提倡新的文化思想素養;二是針對我國提倡的“人才需要 社會實踐 ”觀念,應該將自身專業技能用於社會實踐,並能在社會實踐中將優秀的人文精神感染給身邊的人,通過“滾雪球”的方式將這種優秀的人文思想傳播給社會,對社會造成良好影響,改善社會不良風氣。漢語言文學專業是人文應用型人才的主要培養對象,需要將自身的技能在社會實踐中體現出來,人文知識是人精神層面的慰藉,而應用於實踐便是人的精神產物,需要有良好的培養模式才能將精神與實踐相結合。

三、培養模式

(一)課程改革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人文素養和知識技能是經過長年累月的積累,可以保證精神境界的教育。所以,課程設置應該多開設實踐應用課程,確保學生人文精神的學習有用武之地,而不再只是存在於腦海心間。現代社會注重的就是人才的實踐能力, 經驗 豐富的人與初出茅廬的學生肯定不可同日而語,所以,課程向實踐改革是必需的,可以多增加學生專項能力寫作、古典文學演講、 辯論 等課程,將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語言能力”“文學能力”突出出來。

(二)社會實踐

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大多從事編輯、寫作、文秘等文職工作,強調良好的文化底蘊,但是沒有經過社會的歷練,學生就不會懂得工作的性質。所以,在人才培養上,應該固定讓學生參加社會工作的實踐,比如假期去一些社區、機構、公司做兼職工作,既可以有工作經驗又可以提升實踐能力。

(三)多元化學習,專業性人才

漢語言文學專業包括文秘、新聞、教育等單獨模塊,在進行人才培養時,可以多方面學習,但是,術業有專攻,老師可以幫助學生對自己的發展前景進行規劃,進行專業培養。我國教育要求人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但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只有專業人才專攻其事,才能將自身能力完全施展。所以,在漢語言的學習中,文化知識的培養固然重要,但也要認清自身特點,將人文知識分門別類,針對自己精通的模塊專業學習,其他模塊輔助學習,這樣才能做好人文應用型人才。

四、結語

大眾對於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印象就是文化素質高的文學人才,對於專業性能不夠了解,但應用型人才是時代發展的必需品,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必須在擁有文化素養的同時不斷增強自身各項技能才能在未來的工作生活中更有優勢。所以漢語言文學專業需要不斷開拓新思路,增強全方位的人才培養模式,增強自身人力資本,更好地適應社會要求。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範文篇二

《 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創新能力提高策略 》

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競爭的不斷加劇,各行各業對創新型人才都有非常大的需求。但當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仍缺少一定的創新能力,需要對其創新能力進行培養。因此,需要對當前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在創新方面的問題進行改正,從而提升其創新能力。

1當前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基本現狀

當前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基本狀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表現:第一,教學內容缺乏時代性。當前一些大學不能根據時代發展變化,及時對教材進行調整,致使教學內容老套;第二,缺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意識。當前一些大學教師仍是上完課就走,缺乏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利於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2增強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意義

增強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對於漢語言文學的利用與開發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漢語言文學專業具有較為悠久的歷史,但隨著時間的推進,漢語言文學專業在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等方面,都呈現出一定的問題,需要對其進行調整和改進。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無異於為漢語言文學的發展添加了生機,給漢語言的利用與開發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第二,有助於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學生在養成創新意識以後,會有增強其實踐的動力,進而在此過程中,使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得到鍛煉。

3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 措施

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教學內容的豐富與完善,對教學環節的改進,以及增強學生創新意識,關注學生的感受三個方面著手,只有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了自主創新的意識,才能有效推動學生的實際行動,使其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3.1完善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內容

漢語言專業學生需要具備的 基本素養 之一就是擁有審美能力,尤其是體現學生人文素養的文學審美。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審美能力,不僅關繫到其對專業知識學習的敏感度,對其未來的發展也具有重要影響,高級文秘需要具備的特質之一就有審美能力,因此加強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專業課中,文學理論課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主要課程之一,對於學生對於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和創造能力具有重要影響。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根據班級學生的 興趣 愛好 ,選擇恰當的文學作品對作品中的語言運用、技巧的使用等進行鑒賞分析,進而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在班級組建討論小組等形式,增強學生對該方面內容的興趣,促使學生有意識的增強自身的審美能力。

3.2豐富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環節

助理、教師等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將來主要從事的職位,這就要求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具有較強的溝通協調能力,然而在實際的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對於學生能力的培養卻缺乏一定的重視,因此要求對其進行一定的改革創新,強化對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能力的培養,使其能夠得到一定的重視,促使其具備工作中應具備的能力。例如,現代漢語教師在上課時,不要僅僅局限在教材之上,而是應該在立足教材的基礎上,超越教材。由於大學中通常都會有來自於全國各地的學生,因此在發音上也會存在差異。教師就可以利用這種情況,在將中國七大方言時,分別選取代表,讓學生自己體會感受,各地方語言的不同,從而加深學生對該知識點的理解。或者教師可以在班級組織一次 作文 比賽,針對學生中的病句等問題進行講解,從而幫助學生增強對學生語言交際等能力的培養。

3.3關注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感受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需要較高的寫作能力,寫作能力不僅是學生專業能力的體現,更是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反映。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的專業素養,從其寫作水平就可以體現。因此,學校在培養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寫作方面的力度一定要加強,為此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第一,提升學生的理論修養。在培養學生的理論修養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豐富學生的閱讀量等方式,增強學生的思想深度與高度,使其在閱讀分析以後,理解 文章 的內涵;第二,加強學生的用詞的准確度。當前很多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存在詞彙量貧乏,並且不能正確使用使用的現象,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這種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訓練,從而改善當前這種狀況,使學生在寫作時可以做到用詞精準簡潔;第三,加強對學生語法的掌握。當前很多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在學習語法的過程中,仍不能有效的掌握其中的使用 方法 ,需要教師根據班級學生對語法掌握的實際狀況,採取有效地措施與方法,加強對語法的學習,從而使學生在進行寫作的過程中,能夠靈活使用語句,降低出錯率,進而增強學生的寫作水平,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

綜上所述,漢語言文學專業是各大高校都有的專業,其在高校中所佔的比重也是不容小覷的。但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漢語言文學專業在教學中的弊端逐漸顯露出來,需要不斷對其進行改進。為此,各大高校應該根據時代發展的需要,對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教學進行調整,通過對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等的改變,增強學生的創新的能力,使其成為社會所需的人才,為國家發展做出貢獻。

有關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範文推薦:

1. 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範文

2. 關於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範文

3.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範例

4.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精選範文

5. 關於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6.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範文

Ⅲ 現當代文學的論文範本

文學作為人學,是 文化 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作為一種整體而存在的。文學作品不只是作家主體意識的凝結物,更是社會中諸種因素的集合。下文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於現當代文學的論文範本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現當代文學的論文範本篇1
我國現當代文學的發展

一、我國現當代文學

從時間上來劃分,我國現當代文學是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開始的,它的源頭便是著名的五四文學運動。五四新文學是中國文學史上的文學革命,它是與傳統文學迥異的現代文學,它不僅僅是藝術形式的不一致,思想上也更為新潮,更為突出。隨著新中國的逐步建立,他推動新文學運動走向了一個新的階段,標志著我國當代文學的偉大開端。從文學發展的多樣性、主題的走向以及與中國社會的關系,中國現當代文學大致可以分為五個階段:文化整體批判時期、政治分野與文化批判時期、政治分野與文化 反思 時期、政治與文學一體化時期和政治變革與文化轉型時期。

二、我國現當代文學的具體發展變化

1文學內容涉及的生活范圍更廣泛

五四文學運動之後,中國文學進入了現代文學史的開端。中國的作家創作出來的作品,有了明顯變化。 文學創作者筆下融入了更多的平民形象和普通生活。其中以普通農民生活為題材的作品尤為突出,作品涉及的內容以及生活范圍有所豐富和增加。這些作品從普通群眾視角出發,通過對普通人生活中的幸福與痛苦的描寫,側面上反襯出社會的安穩與動盪,並根據當時的生活胡野環境,描繪了一幅幅民主歷史時期的社會形態。隨著中國人從壓迫褲純喊中解脫後,中國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革褲扒,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使得文學反映生活的領域明顯擴大,為文藝創作開辟了寬闊的道路。文學創作者的視野開拓到農村、工廠、部隊、學校,等等。尤其是過去文學作品中很難見到的工業、科技題材,少數民族生活題材等都有了新的開拓和創造,極大地填補了文學創作題材上的欠缺部分。中國現當代文學中涉及的內容更為廣泛,上天入地,無所不及。這標志著我國現當代文學的不斷解放、突破與創新。

2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了新的進展

「藝術源於生活更高於生活」應用在文學方面,意思就是說文學的創作源泉是源自於實際生活的。因此文學創作者在具體生活的基礎上對人物寫實和藝術深化推動歷史推動文明的發展,這也是文藝工作者的使命和重任。新中國成立以來,在當代文學人物塑造題材類型作品中,成功刻畫了一批典型的人物形象。這批形象包括走在時代前列的先進人物,阻礙社會發展的反派形象,以及多種歷史人物形象。從中不難發現,曾經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在作品中的地位有了前所未有的改變,過去貧窮困苦受欺凌、受壓迫的形象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普通工人、農民、知識分子逐漸成為文學創作喜歡的描寫對象,他們在文學作品中一躍成為主人公,成為英雄人物。這些人物形象凝聚了勞動人民的優秀品質,成為人們仿效的榜樣,填補了當代文學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空白,具有開創的意義。現當代文學中呈現的人物形象有血有肉,絕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完人,也與那些為數不少的平庸浮淺的人物形象不同,它具有生活本身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人物個性鮮明,優點缺點皆有,但是他卻更讓人印象深刻。他比完人更可敬,比平庸更真實,它是時代精神的單純的傳聲簡。文學作品主人公新形象的誕生,標志著中國現當代文學水平有了新的突破和提高,全新的文學表現手法的應用,使得中國現當代文學跨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3藝術風格和藝術形式有所突破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批文學創作者若想達到成熟,那麼首先要形成其獨特的藝術風格。豐富的藝術風格是民族文學、時代文學的興盛的標志。新中國成立之後,十年「」對中國文學的發展有很大的負面影響,短暫又漫長的十年裡,中國現當代文學的藝術風格、藝術形式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3],但廣大文學創作者依然不斷深入生活,堅持寫作理念。特別是早在五四運動到來之前,寫作風格就已經別具一格的文學創作者在文化運動新潮中,隨著思想藝術水平的提高,創作個性又有了全新的進展和突破。有些作家則是在新中國成立、人們得到解放之後通過不斷的藝術實踐,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特別是「」之後,社會主義現代化工業文明取得了迅猛發展,文藝創作者們紛紛探索新的藝術形式,適應時代需求,這種精神十分可貴。值得肯定的是這種探索和創造還建立在民族化、群眾化的基礎之上,這樣的文學作品不僅僅具有群眾基礎,其擁有的藝術價值也是值得贊許的。不可否認的是,同一時代背景下的文學創作者盡管各有各的風格,也一定有時代精神的標簽。一個作家風格的形成,肯定包括生活環境、人生際遇等因素的影響,時代和社會是最容易也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在當代文學史上,曾經出在了一批傾向相似、風格相近的作家群,它是融匯了個人藝術創造的時代的產物,是值得認真研究和 總結 的一種文學現象。

4少數民族文學有了新的生命力

我國的少數民族,在中國現當代文學發展史上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們創造了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藝作品,也是中國文壇不可或缺的瑰寶。在舊社會,少數民族文學不僅得不到發展,甚至已經到了瀕臨消失的邊緣。五四運動的掀起也讓少數民族文學重獲新生,有才華的作家一批一批不斷涌現,創作了許多優秀的原創作品。這些作品中描繪的少數民族的生活習慣、民俗面貌、文化傳統等讓我們對少數民族的風俗以及生活環境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同時作品中深刻地反映了少數民族苦難的昨天和幸福的今天。少數民族文學取得這樣重大的成就,也應該是中國現當代文學發展史上新的歷史篇章。

5成就經受嚴峻考驗的優秀文藝大軍

早在二十世紀初中期,周樹人先生就中國能夠出現一批個性鮮明的文學創作家懷抱著巨大的希望,期盼他們能用他們的神筆創造新的時代文學,打破中國文學界的沉寂。20世紀三十年代培養了一大批青年作家,共同的目標共同的時代責任感讓他們團結在一起,共同奮戰在血與火的斗爭中。在熱火朝天的新文化運動中出現了一批非常傑出的文學創作家,比如說周樹人、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丁玲、曹禺等。

新中國成立至今,中國共產黨近百年來經過不斷努力,創建了一支優秀的富有戰鬥力的文藝隊伍。這支隊伍主要包括五個部分,他們分別產生於現當代文學發展的五個階段。第一批是高舉新文化旗幟的五四運動時期的前輩作家,他們是新文化浪潮的時代思想產物,他們為新文學的推進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建國以後,他們繼續高舉新文化新思想旗幟,在當代文學歷史中通過他們的先進思想和勤勞雙手也寫下了光輝史篇;在中國民主革命的各個階段中也涌現了許許多多為文學事業無私奉獻的文學創作者,中國的民主革命經歷了一段漫長而艱難的時期,它包括了艱苦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也包括了腥風血雨的大革命,文學創作者們沒有因為社會環境的艱苦而磨滅了他們的創作意志,更可貴的是在烽火中在苦難中崛起,他們肩負起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繼承發揚的歷史重任,為社會主義文學事業做出巨大貢獻;新中國誕生後也有一批優秀的文學家嶄露頭角,他們大多是沐浴著新中國的陽光,在新中國的雨露滋潤下成長起來,此外在工人和農民中也出現了一股新興力量,他們創作的具有濃郁生活氣息的作品走進了當代文壇;在新時期涌現的青年作者大都成長在大好時代,相對而言他們還有些許稚嫩,些許不足,但是他們是新文化的新鮮力量,新的生命活力,是生氣勃勃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學中堅力量。這支優秀的社會主義文藝隊伍,在黨的思想指導和文化浪潮的培育下,經受了歷史的嚴峻考驗,而今已經鍛煉得更為堅強和成熟。

在探討國內文學在現當代的成就時,應該是內陸人民和港澳台同胞文學作品的總和,不得不說港澳台的同胞們也不乏有相當多的進步文學作品出現。港澳台作為祖國的一部分,港澳台的中國人和內陸人民也是緊密相聯的,他們是中華民族的骨肉同胞。近百年來,台灣的進步思潮在時代的發展和推動下也有所成就。近幾年來,各大出版社出版的港澳台的優秀文學作品被內陸文學家、文藝工作者所熟知,在欣賞優秀作品,開拓文學視野的同時,也從作品中得到了某些借鑒。因此,不斷加強研究台灣、港澳文學的工作,對了解各地區文學以及加強祖國統一團結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中國現當代社會環境中發展起來的中國文學,取得了巨大的創新和成就。中國現當代文學發展的歷史說明,中國文學的發展絕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三、結論

總而言之, 五四運動的爆發,標志著我國現當代文學史的開端。一百多年來我國現當代文學走過了一條光輝而又艱難的道路,但是取得的突破與成就也是不可估量的。文學工作者應該加強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研究,對中國文學分發展規律和特點進行不斷研究和總結,促進文學藝術事業的發展,加快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現當代文學的論文範本篇2
淺析現代文學中狼形象的復魅

摘要:每個歷史時期都有自己的文化,在反思的同時我們不可能不審視文化中的向標。本文主要通過對「狼形象」的梳理來探視現代文學中的復魅現象。藉此來探討文學與人類精神世界的關系。

關鍵詞:文學;狼形象;復魅

1、狼形象的惡化

隨著文明的演進和發展,狼形象經過了一段漫長的「惡魔化」歷程。從神話和圖騰崇拜中半人半神的狼,逐漸演變為半人半獸的狼,直至到了後期被定性為單純象徵了獸性和野性的一種動物符號。人類遠古神話階段籠罩在狼身上的神性光環消失不見了,自然界中的一個真實物種被簡化成了「惡」的代名詞。

西方中世紀興起過捕狼的熱潮。「10世紀英國國王埃德加(Edgar Le Pacifiqu)統治時期,下令全國滅狼,有捕捉300隻狼以上者給予獎金,因此在歐洲大陸相繼形成了一個捕狼高潮。」風靡一時的獵狼運動使歐洲大陸的野狼數量急劇減少,但並沒有給野生的狼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對狼來說,真正的災難發生在____誕生後。基督____將神性賦予自然界,開始了對自然的祛神秘化,人成了自然界中的獨白者。正如英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湯因比(Arnold Toynbee)所說:「人與剝去了昔日神性光環的自然環境分離,人獲准掠奪不再神聖的環境的權利。人類曾經懷著敬畏之情看自然,而這種情感遭到了猶太一神教的排斥,猶太教、基督____斯蘭教都是如此。」野性和獸性是與宗教推崇的光輝人性截然相反的,對人性的頌揚把狼從神聖的祭壇趕了下來,它們不再是人們的文化英雄、救世主。

人類進入農耕與畜牧社會後,人與狼之間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野狼在喪失了自己的狩獵地後,為了求得生存有時會捕捉放牧在草場上的牛羊。這種天生的狩獵本能並不能為人所諒解,狼成了人類私人財產的競爭者。這個形象被固定化,人們的仇狼情結也逐漸積淀下來。

文學藝術,是作為唯一符號動物的人的情感體驗載體之一。對於人類的藝術活動來說,「在藝術里,感性的東西是經過心靈化了,而心靈的東西也借感性化而顯現出來了。」對狼的種種情結通過各種藝術形式傳承下去,人們的仇狼情結表現得尤為明顯,在文學中隨處可見:

秦國之俗,貪狼強力,寡義而趨利。——《淮南子》

剝我身上帛,奪我口中栗,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鉤爪鋸牙食人肉?——白居易:

《杜陵叟》

漢人乃步卒,吾人則騎士。駒犢群豈能抗拒豺狼。

——勒尼·格魯塞《草原帝國》

虐人害物的暴政、殘暴無序的統治等等都可以以「豺狼」喻之,漢民族對狼的仇恨從這些詩句中可見一斑。十九世紀以來的西方文學中,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左拉的《人獸》,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瑪佐夫兄弟》、《地下室手記》等,都有關於狼的描寫。作品中的狼形象被抽象為「獸性」的代名詞,它們和人性相融合,狼性(獸性)已經成為人物性格的一部分,人的面具下涌動著野獸的氣息。狼,作為一種程式化的象徵,在這段漫長的歷史時期作為惡的象徵流傳下來。狼形象從自然中實體的狼走向了人的內心深處,楔入了文化與人格的互動關系中。這一固定化的程式在二十世紀有了新的改變。

2、現代性中的復魅

「復魅」(又叫「返魅」reenchantment),是對「祛魅」(disenchantment)的反撥。魅,在這里是指自然所具有的神秘性、主體性,以及人對自然應有的敬畏之心。古人認為自然具有主觀性和創造性的力量,與之對應,古希臘的有機論即是一種「附魅」的自然觀。「祛魅」這一概念最早由馬克思·韋伯提出,他否認自然具有任何主體性、 經驗 和感覺。人在科技光環的籠罩下,把自己看成了具有神性的無畏「上帝」,世界上只有大寫的人(Man)具有統治權,自然由此被科技祛魅。

「在祛魅的自然中,關於自然的現代科學導致了自然本身的祛魅。關於自然的機械論的,祛魅的哲學最終導致了整個世界的祛魅。」現代科技的進步,世界的祛魅和世俗化消解了傳統、歷史。在一個近乎科技萬能的社會里,人卻面臨著全球性的生存危機。這些迫使人們反思自身的所為,重新審視自然與人的關系以及人類中心主義學說的弊端。

復魅的自然觀就在此背景下產生。「復魅」這一概念最早由大衛·格里芬提出,作為後現代的哲學家,他認為自然應被看做一個有機整體,不再是機械論中「自然失去了所有使人類精神可以感受到的親情的任何特性和可遵循的任何規范」。在科學復魅,自然復魅的過程中,人認識到了「單靠科學,即使我們的科學比現在再發達一百倍,我們也不能生活得更美好。」恢復了人和人、人和物之間的和諧關系,人們才能向「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poetically man dwells on this earth)靠近。

3、中西新變:狼形象的現代表徵

進入二十世紀以來,現代性以理性和技術的名義征服了世界,人類陷入各種工具理性的控制中。人卻發現自己在創造性的擴張中失落了的恰恰是人的本性,現代人漸漸走向了精神的荒野。有人說,「人究竟應當轉移到荒原上,還是遷徙到原始森林中。如果有人可以首先選擇,那麼,寧可選擇精神的原始森林,而不是精神的荒原。」在對抗人的異化過程中,西方興起了一些新的文化思潮。

六、七十年代以來首先在英、美興起了新時代運動,這股運動以對文化的反思、「朝後看」為特徵,是對理性統治的回撥。與之相隨的是一系列回歸:發現自我、重歸原始、原始思維等等。在這樣的文化語境下,狼形象有了一定程度的回歸。傑克·倫敦的系列小說,如:《野性的呼喚》、《白牙》、等彰顯的是對野性的呼喚;法利·莫厄特的紀實性作品《與狼共度》(Never Cry Wolf)中對一個狼家庭的描繪,讓我們重新認識了狼性中有悖於傳統觀念的一些品質,如團結、忠誠、友愛等;賈平凹從《廢都》開始就嘗試著尋找狼性,到了他世紀末的實驗小說《懷念狼》,狼身上洋溢的旺盛生命強力成了他追尋的主角,並且更強烈地呼喚英雄的重構。

文學作為人學,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作為一種整體而存在的。文學作品不只是作家主體意識的凝結物,更是社會中諸種因素的集合。生態文化的發展使人們重新認識人類、認識自然,不再以自己的利益為標准來衡量劃定動物的善惡。這些都促使人們對狼進行再認識,狼的形象不再是單一的,它重新走向了多元化。

猜你喜歡:

1. 有關現當代文學論文範文

2. 現當代文學畢業論文參考

3. 現當代文學論文提綱

4. 現當代文學論文

5. 淺談現代文學研究本科論文範文

Ⅳ 本科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範文

漢語言文學是研究中國詞語、句法和傳統的詩詞、 散文 等文學作品的課程,是通過對其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認知來學習漢語言的主要能力,其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具有中國語言功底和寫作能力,更是追求各種文字美的關鍵。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漢語言文學 畢業 論文,供大家參考。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 範文 一: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問題分析

一、研究背景

漢語言文學專業,也就是早年間人們口中的中文系。毋庸置疑,漢語言文學專業有著十分源遠流長的教學歷史,同時在時間的沉澱之下,也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教學傳統。在新中國還沒有成立時,也就是我國的民國時期,近代 教育 剛剛萌芽,中文系應運而生,這也就是現在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雛形。中文系承載著我國熠熠生輝的 傳統 文化 ,蘊含著無數先人的人生菁華。即便是在戰亂時期,也沒有讓一個個的熱血青年放棄對中文的熱愛。在不斷的積累沉澱後,漢語言文學專業形成了自己穩定的教學模式,其教學內容也逐步固定下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高校招生比例非常大,同時就業率也相對較高。然而近年來社會經濟發展迅速,社會上對於經濟專業,管理專業的人才需求增加,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地位受到了來自各個方面的挑戰,至今漢語言文學專業仍然處於一個瓶頸時期,如何進行有效的轉型成為了眾多漢語言文學教育專家首要解決的問題。按照現代教育學理論來看,應用性是衡量一個學科教育模式是否先進,教學體制是否健全,教學發展水平高低的一個非常關鍵的標准。而現在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恰恰缺乏的就是專業的應用性。顯而易見,這是由於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歷史決定,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足以適應如今社會的發展,就導致了近年來報考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大大減少,就讀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不少學生都是被調劑的,社會對於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認識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提高漢語言文學應用性儼然成為了奔赴在漢語言文學教育前線的工作者們的不得不面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從教育學原來角度來看,一個學科的應用性指的便是該學科所涉及到的在實踐過程中轉變為解決問題的能力或者說指導解決問題的能力,除此之外,還包括該專業的畢業生是否能夠運用專業知識來發揮所長,狹隘的來講,就是能否在工作中靈活運用自己專業的知識。筆者將以北京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來展開分析研究。

二、漢語言文學教育的現狀特徵

1、漢語言文學專業歷史悠久,教學內容固定

在近現代高等教育剛剛產生之初,北京師范大學也就是京師大學堂師范館創建於1902年,隨著學校的建立,漢語言文學專業也隨之出現,至今已有110餘年的歷史,為國家建設培養了大批英才,也為二十世紀中文學科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魯迅、錢玄同、劉半農、黎錦熙、沈從文、沈兼士、顧隨、余嘉錫、吳承仕、黃葯眠、鍾敬文、譚丕模、穆木天、葉丁易、劉盼遂、李長之、李何林、陸宗達、蕭璋、俞敏會通開新,炳耀學界;啟功、郭預衡等先賢奠定了文學院穩重求實不務虛名、銳意創新不斷進取,既堅守學術家園,又保持現實關懷的良好學風。

2、文學性人才多於實用性人才

長久以來,無論是在世人的眼中,還是事實上,漢語言文學專業已然成為了詩人的搖籃,知識分子的海洋,但是這些名號稱謂都不能稱之為社會意義上的職業,其應用性也相對較低。不少高校因此開具了新聞學,翻譯學,對外漢語等專業,來平衡漢語言文學的應用性與文學性。但是現實是殘酷的,隨著近年來漢語言文學專業就業率持續降低,為了躲避就業壓力,不少學生都選擇讀研,而讀研之後又不知何去何從。漢語言的文學性太強,以至於不少人認為漢語言文學專業是貴族專業,是不愁吃穿,不擔心就業的學生選讀的專業。歸根究底,便是課程設置方面文學內容連篇累牘,而實踐性課程較少。

3、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性教學內容缺乏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實踐性教學內容缺乏是大多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短板。以北京師范大學為例,北京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是國內數一數二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其研究水平和北京大學不相上下,也是北京師范大學的三大王牌專業之一。但其實踐性課程較少卻是不爭的事實。語文教育學,創意寫作,翻譯理論與實踐是為數不多的實踐性課程,卻是選修課程,並不能覆蓋到全部學生。有的學生更偏重文學性,就會避開實踐性的選修課,一定程度上講,實踐課程教學任務大於理論課程,這也就導致了學生盡可能地避免實踐性課程的選擇。筆者認為,可以給學生最大的自由,但是更應該給學生一個引導,可以讓學生在實踐課程的范圍內,必須選定相應數量的課程來提高學生的實踐性。

三、為什麼要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

1、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性是順應社會發展的必然

二十一世紀,社會對於人才的需求不僅僅需要具備豐富的知識,同時還需要具備較強的應用能力,綜合性人才是當今社區缺乏的人才,也是我國高校需要重點培育的人才。因此,漢語言文學專業必須順應時代的潮流,培養既具有文學性,又具備應用性的綜合性人才,促進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更好地就業。

2、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性是我國素質教育的要求

早年間,我國不斷推進素質教育,在中小學開展綜合培養,而在我國高校,也正如火如荼的開展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目標便是提升我國預備人才的綜合能力,使得學生全面發展。

四、如何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性

1、推進學科教育體制建設

教育體制包括了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要想增強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實用性,就要與時俱進地更新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樣式。以北京師范大學為例,在2015年左右,進行了教學內容的大改革。將原有的大篇幅的文學史的教學,進行了壓縮,設置了精讀名著的單獨課程,最大程度了滿足了學生的興趣,同時也實現了學有所專,學有所用。並設立了導師制,學生參與到導師的教學研究中,大大增加了學生的實踐 經驗 。由此可見,實現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實用性,就需要通過課程的設置,完善必修課和選修課的選定方式,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增強他們運用語言的實踐能力。

2、改善陳舊的教學方式

由於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傳統性,加之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數眾多,不少漢語言文學課堂充斥著滿堂灌,照本宣科的狀況。老師講課是老師的事,學生聽課是學生的事,教與學剝離開來。這種陳舊的教學方式,早就應該被高校淘汰。理科專業實用性強的一個原因,便是學生和老師一起進行實驗研究。那麼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實用性,也需要教學相長,老師帶領著學生一起研究,利用現代化信息手段來支持教學,是必經之路。

3、加強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提升

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應該具備的一個重要技能便是語言運用能力,然而語言運用能力不僅僅包括寫作,還包括口頭表達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因此,高校不能夠僅僅憑借寫作能力來判斷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高低。這就需要,學校注重對各個方面的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能夠讓學生揮發所長,盡可能地讓學生全面發展,具備過硬的綜合能力。

4、樹立創新的教學觀念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轉型勢必要推陳出新。只有學校倡導教師和學生具有創新的觀念,營造出思維活躍,百花齊放的自由的思想氛圍,才能夠讓教師們解放思想,讓學生們自由翱翔。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勢在必行。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範文二: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

1、前言

漢語言文學專業被譽為文科的萬能專業,畢業生能夠從事與社會人文領域相關的全部工作,但是隨著市場化競爭的日益激烈,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主要原因之一就在於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缺乏應用性,而人文應用型人才是指掌握一些實用技能及相應人文知識的人才,集應用性與人文性於一身,秉受人文精神,希望能夠基於精神層面來對世界和社會予以改造,從而更好地為我國的文化建設、經濟建設、社會建設服務。本文就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文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探究。

2、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文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從目前來看,各個行業、各個部門之間的交流與融合日益增多,單純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已經很難滿足社會的需要,這就要求我們要深入研究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重新定位。基於不同行業、不同部門對於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的需求來形成具有特色的培養模式。與此同時,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還應該具有熟練運用現代媒體的能力,以及過硬的聽說讀寫能力,融合多種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地滿足社會的發展需要。

3、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文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措施

3.1合理設置人文應用型課程體系

基於市場經濟的要求,應該要為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建立起靈活多樣、厚基礎、因材施教、多方向的培養模式,實行“基礎課程+提升課程+應用行文課程”三結合。

(1)基礎課程基礎課程的主要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從事語言教育科研和語言教學的能力,可開設 演講與口才 、現代職業禮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語文教學藝術、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教育研究 方法 、 語文教材 篇目研究與教學設計、語文課件製作、教師發展研究等多門課程。

(2)提升課程提升課程的主要目的在於升造學生的綜合能力,訓練科研能力,提升專業理論,可開設外國文學專題、雜文創作藝術論、現代漢語語法專題研究、唐詩宋詞、音韻學、現代漢語虛詞研究、中國當代文學專題、修辭學研究、中國古代文學專題、文字學、中國語言學史、國外漢學研究、文獻學、影視藝術欣賞、漢語語法學史、中國現代文學專題、明清小說研究、邏輯學等多門課程。

(3)應用行文課程應用行文課程的主要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從事機關文員的工作能力,可開設辦公室禮儀、檔案管理學、新聞采訪與寫作、應用寫作、 人力資源管理 、公務員基礎知識管理學、秘書學、 廣告 學、行政法學、公共關系學、編輯與采訪等多門課程。

3.2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扎實推進教育教學改革。

務必要堅持立足地方、面向基層,積極推進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結合社會、市場及行業發展需求突出培養特色,深化學分制改革,完善選課制、彈性學制,研製適應市場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實施校地合作、校企互動的實踐教學模式,不斷加強與地方政府、企業的全面聯系與深度合作,使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更符合社會需求,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就業核心競爭力。

3.3廣建基地,深挖功能

為了進一步加強校地合作,拓展專業實習和就業 渠道 ,進一步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人文應用性,各高校應該應該要多與企業、地方合作建立起一批學生容納能力強、專業對口性強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實習基地,倡導和鼓勵大學生將實習與就業結合起來,避免為實習而實習,強調實習是就業的敲門磚,與此同時,還可以邀請實習基地領導來學校作就業指導講座。一方面加大與實習單位產學研的合作,另一方面幫助.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感受就業氛圍,調適就業心態,樹立正確就業觀念。

3.4全程輔助職業生涯規劃

漢語言文學專業新生在入學教育時就應該被灌輸 職業規劃 的理念,積極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成才觀和就業觀,並且要制定出符合自身實際的大學四年規劃;對於漢語言文學專業大二學生,則應該對他們進行詳實的就業形勢分析,端正他們的就業觀,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為就業必備的技能和素質做好准備;對於漢語言文學專業大三學生,則應該加強分類指導,幫助學生對未來的職業去向進行選擇,是選擇獨立創業,還是選擇去企事業單位工作,還是選擇報 考公務員 ,亦或者去學校當老師教書育人,或者深造讀研。針對學生的不同職業選擇來集中資源優勢進行分類指導;對於漢語言文學專業大四學生,則應該進一步加強其未來的職業生涯規劃。


本科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範文相關 文章 :

1. 漢語言文學本科畢業論文範文

2.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範文

3. 關於漢語言文學的畢業論文

4. 本科畢業論文 範文

5. 本科畢業論文範文

6. 漢語言文學本科畢業

Ⅳ 現代文學本科畢業論文緒論

傳統定義新文學的起源多以五四為中國現代文學之開路先鋒,魯迅、胡適、錢玄同等文學巨匠也被賦予現代文學開山宗師的地位。中國現代文學與古代文學是一脈相承的,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和繼承。

現代文學本科畢業論文緒論範文

現代文學本科畢業論文緒論範文篇一

《 中國現代文學語境與古代文學資源分析 》

摘要:中國現代文學在華夏民族內部滄海桑田巨變的過程中應運而生。

中國現代文學利用了具有時代特徵的語言形式闡明現代化的科學民主思想,在藝術形式上對傳統文學進行了革新。

中國現代文學與古代文學是一脈相承的,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和繼承。

本文以中國現代文學語境為研究視角,針對中國現代文學語境與古代文學資源之間的聯系展開討論。

旨在為進一步挖掘和傳承民族文化貢獻力量,推動現代文學邁向新的發展高度。

關鍵詞:中國現代文學語境;古代文學資源;傳承

前言

伴隨社會的全面發展,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求日益提高。

文學作為人們修身養性的重要文化產品,在陶冶情操、愉悅精神方面甚至精神文明建設層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現代文學的消費者數量不斷攀升,使得文學市場欣欣向榮。

現代文學面臨如此發展環境,必須進一步挖掘古代文學資源,提高現代文協的發展水平,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因此,筆者針對「中國現代文學語境與古代文學資源」一題的研究談論具有現實意義。

一、中國現代文學語境概述

1840年,第一次戰爭爆發,開啟了中國近代史的發展歷程,中華民族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被打破,中國的國門從此打開,中華兒女開始漫長的屈辱與斗爭的歷程。

廣大知識分析不堪接受侵略的屈辱,文學界開始覺醒,中國現代文學開始產生。

那麼中國現代文學經歷了哪些歲月如斯?現階段中國現代文學面臨何種語境上的危機呢?筆者通過以下兩個方面娓娓道來:

(一)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歷程

中國現代文學是在中華民族面臨內憂外患的時代和社會背景下,有社會上的知識分子和有識之士自發革新的一種文學發展形式。

現代文學倡導通過直白的語言文字表達內心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政治生活的期待、對民族興亡的認知。

現代文中,字里行間流露出科學民主思想,在藝術表達形式上創新、多樣,話劇、新詩、現代小說、雜文、散文、散文詩都是現代文學的體裁。

在抒情方式、敘述方式、描寫手段以及結構特徵上,無不體現新時代的創造思維。

從魯迅的小說《吶喊》《彷徨》《朝花夕拾》等,到郭沫若的新詩《女神》《屈原》都是現代文學的軌跡1。

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歷程主要經歷了「三個十年」,1917年到1927年之間,是現代文學的「第一個十年」,也是中國現代文學的開拓期,「打倒孔家店」「反對文言文」

成為這一階段的基本思潮與核心思想,雖然在現代文學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但是也埋下了現代文學與古代文學資源銜接不當的伏筆;1927年到1937年之間,

是中國現代文學發展的「第二個十年」,是現代文學發展歷程中的豐收期,有傷痕文學、鄉土小說等文學形式在這一階段發展開來,正式拉開了中國現代文學的序幕;

1937年到1949年是中國現代文學的轉折期,受到社會主義思潮的影響,現代文學具有了一定的政治色彩2。

新中國成立之後,文化產業得到迅速的發展,穿越小說、科幻小說、都市言情小說等進入人們的視野,雖然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但是也使得中國先到文學的發展與古代文學資源的軌跡出現偏離,而且偏離的越來越遠,所以現階段中國現代文學進入了「瓶頸期」。

(二)中國現代文學語境面臨的困境

迄今為止,中國現代文學經歷了百年的發展歷程,伴隨中華民族走過了苦難艱辛、走過了戰爭屈辱、走向了發展和平。

但是縱觀現代文學作品中,卻沒有一部小說能夠與「四大名著」相媲美,沒有一位詩人能夠與李白相提並論,沒有一首情詩能夠與《無題》相抗衡。

文學是一種感性的社會人文科學,本應該是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藝術形式,理應根據時代特徵反應時下百姓的真實境遇和心聲,但是又不能過分的脫離歷史的母體。

在歷經風霜雨雪之後,歲月如斯帶來了「大浪淘沙」般的洗禮,然而中國現代文學的真正優秀作品卻鮮少出現,中國現代文學語境只是機械的伴隨光陰荏苒,卻不知「回首往事」。

因此,中國現代文學語境與古代文學資源出現了嚴重的「斷裂」局面,使得文學發展呈現「物是人非」的本源缺失現象3。

二、古代文學資源分析

(一)古代文學資源闡述

中國古代文學是輝煌燦爛的,中國古代文學資源是豐富的。

從百家爭鳴時代的《論語》《孟子》到漢代的《史記》,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建安風骨」到唐代詩詞歌賦的振興,從宋詞的唯美到元曲的大氣,從明史上的《水滸傳》到清朝的《紅樓夢》,無不展現我國古代文學發展的絢麗多姿、旖旎多彩。

古代文學資源當然不僅僅局限在一本書、一行字上,裡麵包含的智慧、涵蓋的生活熱情才是我們真正需要和追逐的實質。

或許是時代索然、或許是社會使然,亦或是生活造就,每一個時代的文學作品都飽含了人民群眾無盡的情思、歷史的蒼涼、社會的興衰4。

(二)古代文學資源傳承

人類文明伴隨時光任然不斷發展,但是燦爛的人類文明不應被淹沒在洪流中,我們既需要時代創新又要回首往事。

所以在發展現代文學的過程中需要對古代文學資源進行挖掘和傳承。

但是現階段,我國現代文學對於古代文學資源的傳承明顯捉襟見肘,所以在日後的發展歷程中首先需要在理念上進行轉變,再現古代文學的輝煌和真實。

同時,對古代文學資料進行研究和梳理的過程中,要在多角度、多維度的視野上進行評價,對歷史文學的評價要建立在科學客觀的角度上進行,切記不可將現代化的主觀思維過分的應用到其中,更不能對古代文學資源進行刻意、肆意的褒貶。

三、中國現代文學語境與古代文學資源的關系

中國現代文學與古代文學本是同宗同源、同氣連枝的,具有一脈相承特徵。

沒有古代文學資源中的「天人合一」何來今日的「以人為本」?沒有古典詩詞的寓意深刻何來散文詩的詩情畫意?現階段,物慾橫流、生活節奏加快,返璞歸真勢在必行,使得人們在嘈雜生活之間感受到心靈的凈化。

所以,在中國現代文學語境的發展中,不能摒棄古代文學資源,應當在充分挖掘古人思想的基礎上根據現代社會發展的特徵以及人民群眾的生活實際,保證二者沒有沖突、一脈相承,共同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

四、結語

希通過文章的討論分析,全面激發文學創作工作者對古代文學資源的關注力度,在日後的工作中能夠通過有私下的方式方法對古代文學資源充分挖掘、並在其基礎上實現創新,為我國文學輝煌的明天注入顯現的血液,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偉大復興。

注釋:

1.徐漢暉.現代文學中的古代文學資源[J].文藝評論,2015,02(01):79-82.

2.吳承學.建設具有現代意義的中國文體學[J].文學評論,2015,01(02):208-218.

3.呂雙偉.關於「古代文論現代轉換」命題的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5,06(03):131-136.

4.吳曉東.古典語境在現代文學中的移植——何其芳對中國古代志異文本的改寫[J].名作欣賞,2011,10(07):35-42.

現代文學本科畢業論文緒論範文篇二

《 現代文學創作知識分子類型分析 》

摘要:知識分子由於他們豐富的學識和思想,有著特殊的歷史地位和社會價值,並且承擔著社會預言者與啟蒙者的言說角色。

20世紀90年代,由於市場經濟的確立、市場利益法則的興起、商業化的沖擊以及各種慾望的刺激,文學依靠政治制約而高居精神文化領域的地位不斷受到沖擊和動搖,造成文學的璀璨光芒慢慢消失,而且逐漸從「中心」向邊緣發展。

Ⅵ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範例

漢語言文學領域和信息化的結合,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培養全能型漢語言人才的重要途徑。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漢語言文學 畢業 論文,供大家參考。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篇一

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審美 教育 滲透

摘要:漢語言文學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瑰寶,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個人人文修養和自我審美意識。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和審美能力,將審美教育完美地融入漢語言文學的教學中。本文主要以審美教育為前提,詳細地從四個方面來闡述了審美教育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有效開展和完美滲透,旨在更好的指導學生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審美教育;漢語言文學教學;滲透性

漢語言文學是高校課程中的重要科目之一,更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將審美教育融入漢語言文學教學活動當中,使學生能通過文學作品來提升一定的審美能力,從而感受中華 文化 的博大精深。

一、挖掘文本中的審美因素,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漢語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種美,而文學作品也帶有自身的審美因素,它們是各個作家智慧與審美的結晶。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地去利用這一點,不能完全的進行“照本宣科”,教師要注意挖掘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具體的內容和字眼,組織學生體會其中的內涵和延伸意義,觀察作品中所使用的文學表現形式以及文學作品內在的結構,從而去挖掘作品中的審美因素,以此來吸引學生自主地去發現作品的美,從而情不自禁地產生審美意識,在這日積月累的過程中來提升自己的審美的能力。比如,在古代文學《唐詩三百首全卷》中李白的《行路難》中,詩人用“冰塞川”、“雪滿山”來象徵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大有比興的意蘊。試想,一個懷有偉大政治抱負的人物,在受詔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時候,卻不能任用,被“賜金還山”,變相攆出了長安,這不正是遇到了冰塞黃河、雪擁太行嗎?後“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這句話,詩人更是藉助雲帆、長風以及滄海這樣的意象,來描述出了詩人美好的願景,忽隱忽現的雲帆正在他心中的憧憬。教師就是要注意挖掘教學內容中的小細節,來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二、注重教學中的方式革新,激發學生的審美興趣

若要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活動中不動聲色地滲透審美教育,首先教師要對漢語言文學教學的方式進行一定的創新;同時還要結合學生個人的認知水平和身心發展來展開教學,讓學生自主參與到其中。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增加一些互動的環節,從而來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我們的教學要把重心由聽講放到理解上,在課堂上可以隨機安排學生進行部分作品初理解的分享與交流。只有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過程中採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才可以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中激發學生的審美興趣。例如,在漢語言文學教學活動當中,可以通過將名人 故事 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等教學方式來融入漢語言文學教學活動中。像講到新月派的現代格律詩的時候,談到了《徐志摩詩集》,學生可能因為之前了解他因接受過西方的教育,擅長寫一些浪漫的詩文,如《再別康橋》。但是理解還是淺層次的,那麼我將徐志摩的一生在不同的時期遇到的不同女人而寫作風格的不同變化一一呈現開來,徐志摩與張幼儀、林徽因、凌淑華、陸小曼四個女人之間的 愛情故事 以及作品的不同特徵講,學生聽的也入迷,自然也會激發去自主閱讀更多的格律詩歌。

三、利用作品內的作者情感,鍛煉學生的審美鑒賞

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文學,也因為不同的作家給我們文學的世界帶來了不一樣的審美景觀。漢語言文學中很多作品中所描述的場景或意境,無一例外都是作者真實的生活經歷或者內心寫照,帶有著強烈的時代感。因此,教師在進行漢語言文學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僅是解讀作家的文學作品,而是要解讀作家本身的情感。通過作品幫助學生走到作者所描述的意境中,去感受作者當時在寫作時的某種情感。要體驗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文學內涵和深刻情感,就靠教師對於學生審美鑒賞的鍛煉了,以此方可追求更深層次的美。比如,在1980年的中國文學就是傾向於對於歷史的沉思,以至於整個時代的主旋律為審美中的沉思。通過作家創作的角度看出,歷史的沉思以及政治的撥亂反正也正是賦予文學創作的心靈呼喚。像盧新華的《傷痕》,高曉聲的《陳奐生上城》、柯雲路的《新星》、張宇的《疼痛與撫摸》等,在這些作品當中,作家的感情是充分流露出來的。正是由於對人生解放的追求,以及對直面人生的審美沉思,才使得那個年代的作品富有了獨特的意味和自身的特點。教師可以教學生從作者的感情入手,來鍛煉審美鑒賞。

四、引導學生來自由想像,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定的文學作品其實都是作者內心思想感情的物化。很多教師在進行漢語言文學講課的時候過於重視一些純粹地理論性知識,忽視了學生的實際生活和自身實踐,這樣就導致了整個文學課堂的“滿堂灌”現象和全班學生的“有口說不出”的尷尬境地。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活動當中,教師一定要藉助熟悉的實物或者情境,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避免純粹的理論呈現,使學生能夠對漢語言文學產生深刻的理解和認識,發散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提升學生審美能力和觀察能力,真正達到審美教育的目的。比如,在曹雪芹《紅樓夢》中,其實有很多地方就是通過夢境來表現了主題和人物心理的場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大膽的思維拓展,站在作者的角度進行遐想。像中間秦可卿將寶玉安排到自己卧室,然後寶玉就做了夢,夢中與可卿有了兒女之事。讓學生通過這個場景來猜想秦可卿這個人物。就有同學說,這個人物應該是有原型的,是曹家實有的一個裊娜纖巧的人,而雪芹可能在少年時代也曾被她所痴迷,長大後通過理性的分析,出來了紅樓夢中的可卿。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沒有美育的教育就不是教育。”所以,在學習漢語言文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文學的優勢和特點,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審美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徐武生.淺談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審美教育[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24)

[2]王尹華.漢語言文學教學與審美教育芻議[J].北方文學,201(52)[3]師會敏.美育視野中的文藝學課程教學改革[J].教育與職業,201(335)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篇二

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寫作能力培養思考

摘要:寫作能力是當今社會判斷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的一個重要標准,也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一項專業技能以及進行日常學習的一個基本要求。本文將通過幾個方面就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寫作能力培養 方法 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寫作能力;關鍵問題

漢語言文學專業面向就業方向比較廣泛,涉及教育、傳媒、出版、文秘和行政管理等行業,社會需求量也相對較大,而這些崗位對就業人員的重要要求就是具備較強的寫作能力,即便是在信息化飛速發展的今天,寫作能力也不能被信息技術所取代,所以,加強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寫作能力成為社會發展需求的一個必然趨勢。

1注重教學的長效機制,開啟寫作系列課程

隨著科技進步,我們越來越多的學生是在互聯網的影響下成長的,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顯得難以適應當下的發展。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應該跟上社會發展的節奏,不能僅僅局限於大一對學生寫作能力進行遠達不到目的的加強培訓課程,需要針對漢語言文學專業傳統教學模式中僅開一門基礎課、並只開一學期,在有限的課時內根本無法達到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目的的方式作出改變,重新建立更具科學合理性的有效教學方案。注重將課堂的專業知識與課外知識相結合,設置寫作系列課程,將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寫作訓練從大一一直貫穿到大四,形成具有長效機制的寫作能力提高教學模式。

1.1培養基礎技能。

在大學的第一年,首先要培養學生“會寫”的基礎,培養學生基本的寫作能力。這一階段主要是講授基本的寫作理論知識,培養學生廣泛閱讀優秀作品的好習慣,在長期閱讀中積累素材,拓寬自己的視野,加強學生對 文章 的理解和欣賞力。在這個階段里奠定基本的寫作理論,引導學生進行自由的寫作訓練,題材不限,形成長效訓練機制。倡導學生組成興趣小組,積極對寫作技巧進行溝通交流,通過基礎訓練的積累和點評,奠定良好的寫作基礎。

1.2進行技能訓練。

在大學第二年,對學生的寫作技能進行重點培養。教師可以設置專項訓練,讓學生們在其中對寫作要求進行理解和掌握,比如:寫作的基本內容包括什麼樣的文體?涉及怎樣的寫作風格?內容要以什麼樣的情緒呈現?接著訓練學生對文章的猜想構思能力、應用分析能力、抒發表達能力、素材積累應用能力等。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進一步加強學生對不同文體的寫作能力,包括應用文寫作、新聞寫作、文學創作等。

1.3進行技能提升。

大學的第三年,要對學生進行時間的合理分配進行指導,在這個階段中有效提升自己身的專業技能。通過前面兩年對專業知識的認識和積累,通過拓展來提升自己對文學的鑒賞力。通過多種文體以及不斷的寫作練習,提升不同文體的寫作技能水平,包括詩歌、小說、 散文 、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寫作。要對自身所學到的專業知識進行充分利用,加強評論性文體的寫作實踐,通過多次的訓練,不斷提高自身對多種文體的寫作能力,從實踐中找到寫作的技巧。

1.4寫作成果驗收。

大四時大學的最後階段,學生要利用好自己所學到的專業知識技能獨立完成畢業論文的寫作。老師通過學生完成的畢業論文的反饋信息來評定學生是否具備較強的寫作應用能力,例如:學生可以通過實習實踐,對自身的應用文寫作水平進行實戰演練,最後以畢業論文的寫作來考究學生的寫作能力。老師可以推薦一些高素質的學生在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在利於學術交流的同時留下有利的參考資料。

2靈活運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增加教學趣味性

全國各大高等院校中對漢語言文學專業寫作課程所應用的教學方式不具備統一性,比較多樣化,但其中大多數的教學方式都能夠取得一定的成效。範例教學是多年教學實踐得出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 教學方法 之一,那麼什麼是範例教學呢?就是把教科書中的寫作理論與課堂講授的內容進行有效地融合,讓抽象的概念以實際應用的例子具象化。通過將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變為生動有趣的實際應用來講授知識的教學方式來活躍課堂的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主動性,扭轉學生慣有的消極學習的狀態。只有讓學生主動進行學習,才能夠達到提高課堂效率,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例如:在進行基礎寫作和文學寫作的授課時,應當注重將寫作課程與其他文學課程進行融合講解,在寫作課程講授中引入古今中外文學的精華知識,有效地結合文學與寫作理論。具有很強規范性的寫作中,無論是技能性較強的應用文寫作,還是實踐性強的學術論文寫作,都應從經典的 範文 中提取相應精華和寫作理論,在進行相應知識授課前使用適當的例文鋪路,讓學生對相關寫作理論有感性認識,講解結束後通過範文來印證寫作理論,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認知,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讓學生寫作更規范。

3建立寫作評價體系,培養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對學生的寫作進行客觀的評價對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科學客觀的評價不僅能夠幫助教師得出寫作教學過程中效果和問題的精確反饋,對今後改進和提高教學質量做出正確的判斷,還能夠讓學生對自身的寫作水平進行一定的了解,認識自己在寫作中的優點和缺點,能夠通過與老師的交流思考寫作改進的方法,激發學生對寫作的熱情,在評價收到的信息中不斷地完善自己。因此,科學客觀的寫作評價體系的設立是非常有必要的。寫作課程也分多種,並且各有不同,那麼對他們之間的評價也應當是存在差異的。寫作評價體系設立完成後,要求教師和學生都按照相應標准對寫作進行客觀的評價,可以讓學生進行 自我評價 ,分小組進行互相評價,以及教師綜合評價。對評價的結果進行公布和點評講解,對學生差異個體進行盡量全面的 寫作指導 ,整體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讓學生能夠在點評和指導中對自身進行改進。

4結束語

總之,為了讓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更好地融入到社會中,就要採取有利的方法來提高學生專業的基本技能,培養國家需要的人才,使學生具備較強的寫作能力不僅能為學生就業鋪就順暢的道路,也能夠提升學生自身的素養。

參考文獻

[1]王林.基於系統論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寫作能力培養[J].唐山學院學報;2012(4):97-99.

[2]徐淵.強化寫作能力培養漢語言文學專業創新人才[J].學理論;2011(10):226-227.

[3]黃悠純.漢語言文學專業寫作能力延續性訓練的探索與改革[J].湘南學院學報;2011(6).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篇三

漢語言文學教學優化策略

【摘要】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漢語言文學教學既有發展機遇也存在發展困境。優化新媒體背景下漢語言教學發展的策略是:規范漢語言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網路流行語;基於網路平台提升學生對漢語言文學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建立多元性和多樣化的合作式教育方式。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漢語言文學教學;發展困境;優化策略

漢語言作為人們交流、互動的重要載體,如今其發展已逐漸呈現 出國 際化的趨勢。網路時代的到來,新媒體的出現,漢語言文學的教育體系,大學生文學素養的提升均具有了新的特色。本文就新時期漢語言文學的發展問題展開了研究與討論。

一、新時期網路環境下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困境

1、網路流行語的沖擊

網路流行語是在新媒體時代,網路日益普及的情況下,人們在日常工作、學習的基礎上,在通過網路交流過程中逐漸形成並流行的語言。其主要在漢語言詞彙的基礎上,通過語法結構、用語習慣等的改變,從而形成了幽默詼諧的網路流行語。一方面,網路流行語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是對於漢語言的一種創新,將部分漢語言賦予了個性化的特點。能夠更加形象生動的反映生活中、社會上的部分現象與問題。比如網路流行語“喜大普奔”,其是喜聞樂見、大快人心、普天同慶、奔走相告四個 成語 的縮略形式,體現了一種愉悅、激動的心情。網路流行語的傳播具有新的特點,其表現出了跨越時空、數字化、網路化的特點。實踐中,越來越多的人們習慣於通過微信、QQ、微博等現代多媒體網路平台交流與互動,網路語言的出現使人們之間交流更加多樣化與富有活力。[1]另一方面,網路語言的出現對於漢語言文學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沖擊與不利因素。因為網路語言的形成有時往往與嚴格的漢語言語法結構、造詞規律有不符合之處,未遵循正確的漢語言用語規范。對於漢語言文學的發展具有消極的作用,尤其對於正處於學習、貯備知識的青少年而言,會對其使用正確漢語言的習慣產生一定的誤導,在一定程度上更不利於 傳統文化 的弘揚與發展。[2]

2、受眾地位和作用的變化

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與以往相比較而言,使得受眾地位和作用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實踐中,人們在交流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依賴於電子傳媒載體,隨著網路流行語的形成,人們使用漢語言的方式與習慣體現出更加隨意的特點。在多媒體的影響下,部分人往往出現了提筆忘字的現象,傳統博大精深的書法藝術與漢字魅力逐漸被人們忽視。長此以往,會影響到漢語言文學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多媒體的出現,人們的在網路上發言的權利與用語方式受到很小的限度與制約,同時更多的年輕人已成為了主要的力量,漢語言受眾地位與作用的變化,不利於正確漢語言 思維方式 與規范的形成,對於優秀漢語言人才的培養產生不利影響。

3、漢語言文學教學知識脫離現實生活

在新時期的今天,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已不能適應新的教學環境與內容。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仍然體現出了只重視理論知識、課本知識,缺乏課堂互動與實踐性不強等特點。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的閱讀習慣與漢語言思維習慣由於受到多媒體的影響,都發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與改變。在網路時代的今天,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漢語言與新媒體之間的融合,加強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互動的效果,注重新時期大學生正確漢語言文學思維方式與習慣的形成與培養。同時,培養學生系統理論知識的同時,注重分問題、解決問題實踐能力的培養,將漢語言文學的教學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

二、漢語言文學傳播在網路平台資源中的特徵

1、運用網路教學資源的多樣性和便捷性

在知識經濟的今天,新媒體迅速發展,對於漢語言文學的教學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首先,漢語言文學的教師要與時俱進,善於利用、搜集、整合有利於教學的各種網路資源,是漢語言文學的教學課堂更加的生動化與形象化。在課堂上可以通過網路視頻、圖片、數據等多種題材展現、分析漢語言文學所涉及到的各種人物特點、故事背景等,充分實現網路資源的優化與共享。同時,教師可以提出網路中比較 熱點 的問題,從傳統文化的角度,引導學生組成各小組展開討論,交流。老師對於大家的觀點進行點評與評析,加以科學的引導。是思想火花的碰撞,有利於大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口語表達能力、思辨能力的鍛煉與提高。

2、網路教學資源的可塑性

目前,我們可以通過網路上的教學資源,嚴格按照教學大綱來進行編排,這樣就可以打破一定的結構順序進行整合。換種角度看,就是可以作為一個漢語言文學知識的資料庫而存在。如,我們可以加強漢語言文學口語知識的練習,將諸多名家口語集錦放在專門的地方,通過網路平台將自身所需的資料進行整合,最後才能更好地變成自身的知識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在漢語言文學課堂上進行相關的練習解讀。[3]

三、優化新媒體環境下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具體策略

1、規范漢語言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網路流行語新媒體時代,面臨網路流行語對於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影響。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應當規范教學方式,對於大學生普遍使用網路流行語的現象予以積極正確的引導。網路流行語的形成與發展呈現出良莠不齊的現象,符合漢語言規范、能夠形象反映社會現象的網路流行語是對於漢語言的發展與創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借鑒與學習,豐富日常用語。然後對於那些不符合漢語言規范、不文明的網路流行語應當堅決的杜絕,引導學生樹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意識,加強傳統優秀文化的學習與弘揚。[4]

2、基於網路平台提升學生對漢語言文學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現階段要想更好地促進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穩健發展,我們就必須要緊密依靠網路平台,打造現代化的漢語言文學。而且,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的變化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所以,當務之急,便是如何來促進多媒體 網路技術 為漢語言文學發展奠定基礎,如何來促進學生知識的建構,這些方面都是顯得越來越重要。

3、建立多元性和多樣化的合作式教育方式

在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一般都是採用老師為主導,同時進行單方面的知識傳播,這樣對這門應用型很強的學科是非常不利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漢語言文學的發展。為此,只有在網路環境開放的情況下,逐步建立一個多元性和多樣化的合作式教育,學生才可以通過網上將自身所遇到的問題反饋給老師,並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習。網路時代新媒體的出現與發展,對於漢語言文學的發展提出了一定挑戰。本文對於網路時代漢語言發展困境、特點的研究與討論,提出了相應的對策與建議。新時期漢語言文學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漢語言文學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首先教師要與時俱進,接受新事物並對新事物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引導學生以正確的態度認識、對待網路流行語、豐富漢語言文學知識。學生無論是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還是生活用語中都應注重漢語言的規范性與規律性。

【參考文獻】

[1]黃踐.論漢語言文學應用型人才的培養[J].吉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3)60-64.

[2]吳玉成.對目前黨校漢語言教學培訓中存在問題分析[J].考試周刊,2014(53)30-49.

[3]湯玫英.網路語言創新的動因及其不當取向.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10(04).

[4]高嶺,土寧寧,馬駿鷹.《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實踐性教學的研究》課題研究 報告 [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02).

有關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推薦:

1.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精選範文

2. 關於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3. 有關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4. 關於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範文

5. 漢語言文學專業論文

6. 關於漢語言文學本科畢業論文範文

Ⅶ 淺談漢語言文學本科畢業論文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就業一直就有著局限性,語文教學工作對於該專業畢業的學生來講,確實是不錯的選擇。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語言文字,漢語言文字同時也是歷史上最悠久的語言文字之一。

淺談漢語言文學本科畢業論文範文篇一

《 漢語言文學專業就業教育創新思考 》

【摘要】由於漢語言文學的特殊性,導致了專業學生的就業壓力很大,所以實施就業教育創新就勢在必行。

以傳統漢語言文學教育方法作為基礎,再根據現如今對漢語言文學畢業生的要求,對漢語言談文學的教育體系做出有效的改革,從該類別的根本上進行改革,力求改善該專業學生的就業率,

筆者就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就業創新給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就業;教育創新

1.引言

漢語言文學其培養的就是專業的漢語言文學基本的理論,以及其寄出的只是和技能。

從客觀上來講,漢語言文學畢業的專業生,可以考慮新聞文藝出版的部門以及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從事文學的評論等工作,當然文化以及宣傳方面,也有著漢語言文學的專業人才。

2.師范類就業教育創新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就業一直就有著局限性,語文教學工作對於該專業畢業的學生來講,確實是不錯的選擇。

但現階段高校語言文學的教學多事重視語言還有文學的理論,對學生的文化底蘊還有素養重視,而且不得不承認,學校在這方面的投入也非常的大,不光是資金的投入,更是人力的投入。

但漢語言文學教學實踐方面卻被搞笑所忽略。

很大一部分的高校甚至是一些重點大學,都會在教學時將大部分的時間用來學習古代的文學或者是現代的文學等課程,只用小部分的時間對學生的語文課程和教學實踐進行培訓。

2.1課程的優化。

想要優化課程,就應該對課程做出創新設置,母語教學教師,是對新生後代的影響最為強烈也最早的一批人,其影響的時間那也是最久遠的,我國的人才能否跟得上社會的腳步,

和教師教育的方式有著直接的關系,所以說,教育的理念非常重要;學生的前瞻性和創新性必須得到提高。

作為我國創新教育培養的新一批預備隊員,將這種精神一代代的傳下去非常的有必要,這更可以使得我國未來的創新人才奠定基礎。

摒棄傳統的一聽到底,就是優化高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前提,改變滿堂灌等授課方式,就是優化課程的奠基石,老一套的課程體系國語死板,同學在上課期間多數都是左耳聽右耳冒,

越聽越困越聽越伐;雖然這種任課方式將教授的能力體現的淋漓盡致,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學生聽課之後,教師腦袋裡並沒有留下任何東西,對於如何讓學生學習有用的元素也很少去思考。

所以說,優化高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就應該將學生帶入課堂中,使得學生在參與教學的過程中,真正的做到熏以及侵,並在之後的刺和提中,做到教學的相長。

對高校漢語言文學課程的改革,可以從增強課程的人文性品格以及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上下手。

增強課程的人文性品格這一點,可以說是該專業最有特色的一點,學生在這里在學習本專業內的知識外,還能感受到非常強的人文關懷。

這對學生將來任課成教師有很大的幫助。

增強課程的人文性,也是為了呼應新的課程改革,做到教學聯系實際。

在現代的社會當中,無論是小學還是中學的教學,對於人文教育都非常的提倡,不光可以對學生實施人文的關懷,還可以給學生減壓。

所以說在高校漢語言文學的課程中,加入人文性的元素是非常有必要的。

對於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這一點,詳細的來講,買就是將學生納入課堂的主體地位上,將傳統的學生只需帶耳朵上課的方式進行改變。

最直觀的例子,教師可以將要講授的內容告知同學,讓學生預習,並在上課之前進行提問,看誰的問題最有建設性。

2.2實踐能力的提高。

一名漢語言文學的專業學生,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實踐,對於該專業的學生來講,對理論課堂知識的`吸取只是最簡單的一步,除此之外,還需要通過實踐來提高並檢測自己的能力。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其必須知道應該教什麼以及如何去教,不懂得時間,就是心中浪翻浪,口中不見波。

歸其根本來講,就是學得再好不懂得如何教,終究無法成為合格的老師。

提高學生的時間呢管理就在於對老套的實習的改變,以前的實習都會在學業的最後一年,給學生一個實習的機會,將學生分配出去並實習一段時間,

這種實踐的方法對少部分接受能力快的人確實有很大的幫助,但剩餘的大部分人,對於這種實踐的方法卻並不適應,即使用心的學也沒法達到有效的實習經驗的積累,甚至還有剛剛適應這種實踐的學生卻發現實習的階段已經結束了;所以筆者認為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關鍵,是對學生的思想上一種根本的改變。

在大學的四年時間內,無論什麼時候,都是學生的實習階段。

3.文秘方向就業教育的創新

文秘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後的就業選擇對比師范專業的學生確實要好很多,可以說不管是記者還是企事業單位的文職等都非常適合文秘專業的學生;但這並不代表著該專業的學生就業率會很高,

近些年文秘專業的學生在表面上確實是呈現一種供不應求的樣子,但事實上文秘專業學生的就業之戀個非常地。

所以說對文秘專業學生就業的趨勢進行分析才能找到影響就業的原因所在;進一步的提高文秘專業學生的就業質量,而這也是提高文秘方向工作的根本所在。

而文秘方向的工作,幾乎都有著共通之處,就是寫作,而寫作不單單需要清晰的思路,還需要扎實的書寫能力,雖然現社會由計算機代替了手寫文件,但不能否認,

扎實的書法以及書寫時清晰的思路還有書寫的速度,在一定過得場合下,可以給與應聘工作的同學帶來很大的幫助。

4.結束語

培養專業技能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只有跟上市場發展培養出適應市場的人才才可以跟上時代的步伐。

現代教育辦學的宗旨就是產學結合,而高效的就業教育和教育一樣的重要,漢語言文學並不是應用性非常強的專業,這就使得加強就業指導顯得非常重要,所以為了適應當今的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就業教育就不可避免。

參考文獻:

[1]陳曇.淺析當前漢語言文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J].學周刊,2015(32).

[2]王玉竹,淺談漢語言文學專業就業教育創新[J].青年文學家,2013.

[3]陳超鵬.淺析漢語言文學教育創新[J].商,2015(05).

淺談漢語言文學本科畢業論文範文篇二

《 漢語言文學教學審美教育有效開展策略 》

【摘要】漢語言文學是我國繼承弘揚民族諸多歷史成就的標准性指導媒介,對於改善學生基礎性人文素質、審美技能有著較強的輔助功效。

因此教師在日常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需要時刻將注意力集中投射在學生個體學習和審美技能培養結果之上,結合各類技術手段切實地將審美教學因素融入課堂之中。

至於筆者的核心任務,便是針對如今我國漢語言文學教學流程中的各類弊端問題加以客觀論述,同時結合已有實踐經驗制定科學化改善措施,為今後學生漢語言文學研習水準和人文素質大幅度提升,奠定基礎。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審美情趣;引導途徑;課程架構

前言:透過以往諸多調查結果整理論證,漢語言文學一直被視為高校人文素質拓展的基礎性課程,畢竟其承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精華,能夠為學生標准情感、價值、人生觀體系結構梳理,提供較為豐富的指導性線索。

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不同學生身心發展特徵,進行既有審美教育管理策略創新改造,令學生透過不同類型漢語言文學交流實踐活動參與,更為細致地感知中華傳統民族文化的價值地位,自覺透過網路和圖書館渠道修繕個人專業技能,避免步入復雜化社會環境後,產生任何不必要的身心壓力。

一、如今我國漢語言文學審美教育管理中遺留的弊端問題整理研究

透過現階段我國漢語言文學教學實際狀況觀察分析,發現大部分指導教師在教學模式處理上過於單調乏味,無法激活學生個體主觀能動性,致使漢語言情感理解水準大幅度下降現象廣泛分布。

至於以上教學過程中的消極沖突細節,主要如下所示:

(一)漢語言文學審美引導模式過於單調乏味。

透過如今已有的漢語言文學教學實踐項目觀察論證,許多教師都片面地進行既有課程內容鴨架式灌輸,長時間令學生處於被動境遇之中難以自拔,對於最新文學作品感知慾望驟降,專業范疇內的知識掌握不夠系統完善,對於今後漢語言文學教學工作綜合化布置延展,產生較為深刻的限制效應,最終學生漢語言文學審美技能也勢必不夠可觀。

(二)學生對於傳統民族漢語言文學諸多情感因素理解能力較差。

結合長遠化民族歷史和現代社會交接延展層面分析,漢語言文學課程本身保留較為強效的審美教學引導功效,方便利用不同類型專業知識結構進行社會諸多現象映射,使得學生自我價值地位至此得以全方位舒展,形成全新的人格魅力,對日後中華民族優質化文化成就繼承延展,創設更多的支持輔助性貢獻。

可實際中,諸多漢語言文學教學實踐項目中,始終遺留學生對漢語言文學情感理解誤差結果,包括不能精準化認證掌握該類專業學習價值地位,單純地將注意力集中投射在考試成績提升層面之上,不能令個人情感、價值觀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升華改造,使得該類課程實際教學過程中無法滲透標准化審美控制內容,最終阻礙學生日後就業前景。

二、日後提升漢語言文學日常教學引導實效的措施內容解析

想要切實整改現代漢語言文學審美教學被動狀況,唯一的出路便是進行傳統教育模式改良創新,使得學生個體主觀能動性得以全面激活釋放,自覺透過不同途徑提煉整理最新文學審美輔助因素,為今後諸多樣式審美意識強化項目布置交接,提供更為強勁的推動功效。

(一)努力進行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創新改造,激活學生長久學習興致。

審美教育因素就是要時刻滲透於漢語言文學教學實踐項目之中,想要順利貫徹此類指標,教師就必須集中一切技術手段進行既有漢語言教學引導模式創新改造。

然而,興趣始終是最好的指導教師,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可以考慮時刻依照不同學生身心發展特徵和認知潛能,進行傳統教育控制方式逐層創新調試,令學生長久化學習性質得以全面激活,令最終漢語言教學實效獲得本質性變化結果。

(二)提煉整理更多樣式的漢語言文學審美教育輔助因素,改善學生審美理念。

透過客觀層面觀察論證,漢語文字本身就屬於一類美化因素,畢竟其是經過諸多文學作家造詣成就融合的結果,所以在實際教學控制期間,教師應該要集中一切精力在漢語言文字內容講解之上,帶領學生進行相關題材文學作品深刻內涵感知延伸,使得不同類型文學作品表現形式、內在結構、情感態度得到更為細致地拆解驗證。

另一方面,將漢語言文學教學和現實生活諸多現象有機融合,令學生主觀思維和審美想像空間處於無限度擴張之勢。

所謂漢語言文學作品,實際上便是作者針對內心復雜情感的物化、外化結果,因此在實際教學引導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不同類型事物和情境,令學生可以對漢語言文學產生更為深刻的理解結果,至此令個體思維結構全面舒展,真正改善學生綜合審美和觀察技能,深度貫徹落實新時代全新審美教育控制指標。

如在漢語言文學教學課堂之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主動觀察分析既定課文內容,竭盡全力塑造起生動化感知情境,確保自身能夠深處於作者情感背景之中,能夠站在作者思維方向上分析不同字詞、語句內涵。

三、結語

綜上所述,漢語言文學一直一來保留較為深刻的審美教育功效,教師在聯合審美教育因素系統化拓展漢語言文學教學實踐項目過程中,要集中一切技術手段激活學生自我價值展現和人格魅力養成慾望,避免今後價值、人生發展觀念形成的誤差跡象。

今後教師要做的便是透過歷史、現實生活中提煉整理更多教學審美輔助要素,令學生審美控制技能變得更加靈活便利,最終朝著社會預設的思想文化素質和審美情趣掌控技能方向不斷過渡扭轉。

【參考文獻】

[1]唐代興.突破實踐困境重構師資培養目標視野———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教學改革的當代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11(06)

[2]張子程.民族地區非母語漢語言文學特色專業設置的現實意義———以內蒙古師范大學文學院為例[J].內蒙古電大學刊,2014(02)

[3]呂紹澤.試論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的創新[J].新西部(理論版),2015(24)

淺談漢語言文學本科畢業論文範文篇三

《 網路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影響分析 》

摘要: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改變了人們原有的生活,使更多新事物出現在人們生活中,例如網路語言。

在信息技術普遍應用的現今時代,其在人們的日常交流中得到了廣泛運用,並在為人們生活添加了不同樂趣的同時,對我國漢語言文學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因此,人們應規范自身對網路語言的運用,使其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積極作用,推動我國漢語言文學健康發展。

Ⅷ 文學類畢業論文範文精選

現代文學從誕生到現在,與現代媒介一直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呈現出一種互動共生、共同成長的態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文學類 畢業 論文,供大家參考。

文學類畢業論文 範文 一: 傳統 文化 與現代文學的關聯性

[摘要]傳統文化是指民族在歷史發展中沉澱下來的文化精華,是民族文化中哲學、美學和藝術的結晶。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化發展歷史,也形成了獨特的哲學、美學體系。這些傳統文化以詩歌、戲劇、小說和 散文 等文學形式傳承下來。在上世紀五四運動之後,一些傳統文化被當做阻礙歷史發展的精神枷鎖拋棄,因此,我國的傳統文化一度出現與現代文學隔離的現狀。在21世紀的今天,發揚傳統文化是國力的體現,在現代文學中體現傳統文化是現代文學發展的新目標。

[關鍵詞]傳統文化;現代文學;批判;繼承

一、傳統文化的內涵

傳統文化是民族特色和民族風貌的集中體現。目前,盡管世界的發展正朝著全球化邁進,但東方人和西方人還是有明顯的區別,東方人的內斂含蓄和西方人的外向粗獷並沒有隨著全球化發展而改變。盡管同為東方人的民族特徵,但表現在不同的民族和國家也明顯不同,像中華民族和鄰近的日本、韓國、泰國等國家民族相比,雖然都具有內斂含蓄的相同點,但民族區別還是存在的,這就是不同的傳統文化在不同民族體現出來的不同印記。提到中國的傳統文化,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儒家思想的影響。儒家思想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部分,但不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全部,中國傳統文化除了儒家思想,還包括佛教、道教思想,這我還是廣義的傳統文化,如果細分起來,傳統文化在表現形式上可以分為古詩、古文、詩詞、 國畫 、醫學、戲劇、民族音樂。在時間上可以分為原始文化、古代文化、近代文化和現代文化;從社會層面上可分為宮廷文化、官方文化、文人文化和民間文化;從社會功用來分,還可以分為名號文化、服飾文化和禮儀文化等。中國的傳統文化不僅僅是限於漢民族文化,由於中國是多民族國家,因而中國傳統文化也吸收了其他少數民族文化。就是在當前,我國的少數民族文化還有自己的特色,這些文化特色和不同民族的信仰有關。從信仰來看,我國漢族人民和大多數民族信仰佛教和道教,這樣就形成了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但我國的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像西藏地區藏族人民信仰的喇嘛教、回族人民信仰的伊斯蘭教以及部分民族信仰的薩滿教、____,這些不同的宗教信仰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它們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傳統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存在於人們的生活中,被人們一代一代繼承下來,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是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一些傳統文化正在經受著外來文化的沖擊,有的正逐步退出人們的生活。像我國傳統禮儀文化中的關於婚姻方面的「問名、納彩」等文化形式,以及結婚典禮中的拜天地儀式,在當前的社會中逐步被西方神父證婚儀式所代替。而一些傳統的文化游戲,像充滿文化氣息的對 對聯 、猜燈謎等高雅活動也成為一去不復返的歷史。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要發揚我國的傳統文化,除了在生活中體現,最主要的還是通過文學藝術形式加以傳承。

二、傳統文化在傳統文學中的體現

我國的傳統文化能流傳至今,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廣泛利用之外,更多的則是通過文學作品的形式傳承下來的。我國的文學作品是以詩歌開始,然後發展到散文、戲劇、小說這些形式。在我國最古老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記載了我國奴隸社會時期人們的勞動、生活、祭祀等活動。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的哲學得到了告訴發展,「諸子百家」用他們的散文記錄了自己的思想,使後人了解到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的思想內涵。到了漢朝,儒家思想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在漫長的封建時代,我國的文人都是用儒家思想來作為行事標准。這種文化思想在我國歷代文學作品中都有體現。儒家思想對人的要求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對品德的要求是「仁義禮智信」。儒家思想影響下的中國人追求的最高目標是「治國平天下」,天下太平是每個人的最終理想,因此「文死諫,武死戰」成為一種最偉大的獻身。一些有抱負的文人就將憂國憂民的思想寫進了他們的詩歌中,這些詩歌在《樂府詩》和「建安七子」的詩歌中體現為對戰爭的不滿;在太平年間,詩人們希望人們安居樂業,所以對於國家用人制度、賦稅政策造成的內亂憂心忡忡,這種思想從魏晉時代的鮑照、左思一直延續到唐宋時期李白杜甫白居易,以及宋朝的范成大、范仲淹的詩歌中。他們用自己的詩歌表達對國家對人民的關心。因為儒家思想的最高准則是「平天下」,因此對於國家完整看得高過自己的生命,對於維護國家的尊嚴也超出了自己的生命的愛惜。因此才有蘇武北海牧羊十八年不變節,辛棄疾的「欄桿拍遍」的憤慨,陸游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牽掛,才有南厓海戰後的十萬軍民跳海為宋帝殉葬的壯舉,才有後來鄭思肖的「寧可枝頭抱香死」的不屈。進入元朝之後,我國的戲劇得到了高度發展,一些生活趣事,歷史 典故 被編成戲劇廣為流傳,這種老少皆宜的文化形式不斷傳承了歷史文化,還將人們生活中的一些禮儀文化進行了傳播。進入明朝以後,小說又得到了空前發展,當時的小說種類繁多,不同題材的小說都宣傳了不同的文化,像才子佳人小說中,大量的詩詞唱和,表現了封建時代男女相愛的含蓄委婉;而流傳後世的《三國演義》不僅宣傳了儒家的忠君思想,還將我國的古代軍事文化做了細致的描寫;《水滸》宣揚的是我國的俠義文化;《西遊記》則是描寫了我國的佛教文化。我國明清時期的戲劇對傳統文化的傳播,都是以儒家思想為准則的。像戲劇中對於愛情的描寫都是突出忠貞不移,在極端情況下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傾向,像《桃花扇》,將個人情感和國家民族氣節結合在一起;而《清忠譜》則是為正義,為尊嚴不惜犧牲個人性命。這個時期流行的小說也是以宣傳儒家思想的忠恕、信義、仁義為主,除了四大名著,像《兒女英雄傳》《三俠五義》這些在民間廣受歡迎的通俗小說,宣傳的是朋友之間的仁義,為了正義而奮斗的主題。《金瓶梅》和《紅樓夢》雖然描寫的是家庭生活,沒有直接歌頌仁義,但對於兩個大家族走向衰敗時,那些落井下石的背義之人還是進行了諷刺。

三、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學的關系

現代文學是從五四運動之後開始的,以現代白話文寫成的詩歌和戲劇、小說,它們和古代文學相比,無論是形式還是表現手法都有較大的區別。現代文學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播有個從隔離到傳承的過程。

1、現代文學與傳統文化的隔離

五四運動的爆發是在我國民族處在落後、衰微的狀態之下,一代熱心青年在為民族為國家的落後深感痛心的同時,在積極尋找落後的思想根源,認為中國的落後主要是幾千年來思想體系建立在以儒家思想為准繩的體系之上造成。因此,五四運動在文化上對我國的儒家思想進行的徹底否定,將西方的個性解放思想引進到中國。五四運動之後的現代文學對傳統文化的隔離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形式上,用白話文代替了八股文,用現代詩代替了律詩。另一個是在表現內容上,現代文學受西方影響,表現的是人物個性和命運,對於傳統文化中的忠孝和節操對人性的壓抑進行了批判。與此同時,現代文學擯棄了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引進了西方一些思想家的哲學思潮,像叔本華、尼采等人的哲學。這種隔離在上世紀前半葉表現得還不明顯,在新中國建國之後,尤其是「」時期,現代文學對我國的傳統文化隔離現狀發展到了徹底否定的地步,不僅否定了儒家文化,也否定了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好在這種狀態隨著「」的結束得到了改善。

2、傳統文化在現代文學中的體現

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我國的現代文學雖然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出現了隔離狀態,但由於作家的思想觀念不同,一部分人認為傳統文化落後,但也有一部分作家在作品中用現代的文學眼光來傳承傳統文化。沈從文在他的小說中以反映湘西地域文化為主,他的代表作《邊城》就將我國傳統的道教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儒家的「和」「仁」「信」等思想通過小說反映出來。巴金的《家》《春》《秋》是用批判的態度來描寫封建家族,但對於封建家族方面的文化也有所涉及。在張恨水的系列小說中,通過對生活在下層的民間藝人生活的描寫,將我國的民間曲藝和家族文化都做了比較細致的描寫。老舍的《四世同堂》描寫的是抗戰時期一個大家族的遭遇,其中對於國家興亡的關心和我國古代作品中對於國家興亡的看法是一致的。豐子愷的散文集《緣緣堂 隨筆 》通篇都充滿了傳統的佛教思想,將愛護生靈,體現童真作為表現主題。葉聖陶等人的作品也同樣反映了當時下層勞動人民的疾苦,和我國古代詩人對民生的關注相似。解放後,趙樹理寫的一系列「山葯蛋」派作品,像《李有才板話》《小二黑結婚》等反映農村生活題材的作品,其中也蘊含著深厚的傳統文化。「」結束後,我國的文學創作在思想上得到了徹底解放,文學作品出現了異彩紛呈的局面,出現了大批既有現代文學特點又有傳統文化特色的文學作品。像莫言的《紅高粱》,內容是反映國家興亡與個人的關系,但表現方式上又綜合了西方的文學表現手法。阿來的《塵埃落定》,表現的是我國藏族土司文化小說中有大量的佛教文化的表現;而陳忠實的《白鹿原》反映的是「民族的秘史」,涉及到了我國傳統的儒家精髓,而白鹿兩家秉承的「耕讀傳家」的治家傳統以及家傳的「修身齊家」的人格理想都對儒家思想做了詮釋。在當代現代文學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方面,值得一提的是黑龍江籍作家遲子建,她的長篇小說《額爾古納河右岸》,反映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人生活,其中對於鄂溫克的歷史、生活現狀以及他們信奉的薩滿教都做了詳細描寫。《偽滿洲國》則是將偽滿時期的下層百姓作為表現對象,表現了東北地區特有的傳統文化。在她的所有作品中,都是以表現東北地區的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文化為主,向世人展示了東北黑土地上的特色文化。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一些著名作家都將工作重點轉移到對傳統文化的研究上來,像王蒙對老子的研究,劉心武對《紅樓夢》的研究。可見,隨著時代的發展,有識之士已經認識到傳統文學對現代文學發展的主要作用,離開了傳統文化,文學也失去了民族特性。

[參考文獻]

[1]駱素青,劉義婧,趙秀忠.中國傳統文化的實用理性[J].中國宗教.2011(07).

[2]翟文鋮,楊新剛.「傳統文化與20世紀中國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J].文學評論.2010(01).

[3]朱德發.重探60年五四文學革命研究的誤區———質疑「徹底反傳統文學」論[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5).

文學類畢業論文範文二:現代文學 教育 文本細讀的地位與 方法

【摘要】文本細讀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學術能力,是克服現代文學教育中片面注重文學史弊端的重要手段。高校現代文學教育應該通過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注重學生閱讀的直覺 經驗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形成以問題為導向的閱讀習慣;堅持審美批評和社會批評相結合,提升學生直覺閱讀經驗後的理論深度;從外部創新課堂形式,樹立學生課題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課題形式中培養自覺閱讀的習慣。

【關鍵詞】文本細讀;高校;現代文學教育;地位與方法

自1929年春,朱自清在清華開設「中國新文學研究」至今,現代文學教育走過了近90個春秋,並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以文學史為中心的學術體制和教學體系。文學史教育在建構學生的理論體系、培養學生史的意識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主要體現在學生輕視文本細讀,以至於學生文本解讀能力下降,文學審美趣味減弱,進而影響到學術研究風氣:「對於‘宏大闡釋’和‘宏觀把握’的熱衷」,「喜歡製造宏大課題」,其害大焉。因此,我們必須 反思 文學史中心論教學體制的弊端,重視文本細讀在現代文學教育中的基礎性地位。

一、文本細讀在中國現代文學教育中的地位

對於文本與文學史之間的關系,陳思和先生曾有這樣生動的比喻:二者「類似於星星和天空之間的關系。構成文學史的最基本元素是文學作品,是文學的審美……構成天幕下一幅壯麗的星空圖」。2試想,我們如果天空沒有星星,只有幾個符號,說這是月亮、這是太陽,那麼估計我們都沒有看星空的興致了。因此,文本是文學史的內核,在以文學史為核心的現代文學教學體制中具有基礎性地位。其價值主要體現在:首先,文本細讀是調動學生閱讀興趣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興趣是如果我們的課堂,一開始就是大談文學史關於某段時期的基本概況,談某位作家的基本特色,舉幾個老調重彈的例子,那麼學生如聽天書,不知所雲,甚至會輕視現代文學,以為現代文學不過就是反封建,追求自由平之類的枯燥名詞。如《狂人 日記 》,按傳統講法,先分析魯迅生平,揭示其思想是講「禮教吃人」,藝術成績,簡單枯燥,理論先行。但是,如果我們帶著學生去讀《狂人日記》讓學生去體會,提出問題。如「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我不見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見了,精神分外爽快。」學生也許會問:為何見了月光,就爽快,覺得以前全是發昏?引發思考。接著就是「我怕得有理!」為何?既有對過去的害怕,三十年來一直吃人和被人吃,也有對未來的恐懼,夢醒了,不知路在何方。這恰是一個剛覺醒者的心理寫真。接著引導學生讀吃人的意象演變,辯證吃人與封建意識形態的關系,將抽象的吃人變為豐富的審美的存在,從而引發閱讀興趣,調動他們課後閱讀的積極性。其次,文本細讀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學術修養的基礎。在當今社會,大學教育已經成為基礎教育。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高雅的趣味、理性的精神是大學特別是綜合性大學基本功能,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那麼怎麼樣才能提高學生的人格修養、審美趣味和理性精神呢?閱讀是重要手段。陳思和先生曾說:「在大學本科生階段,甚至是碩士研究生階段,能夠指導學生細讀文學名著,提升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通過文學名著的閱讀提高他們對文學史的基本理解,要比言目的理論鼓吹或者死記硬背一些文學史知識有益得多。」現代文學是既具有文學的一般特性,也有其特殊性,即現代性,既是語言的現代性,也是「人學」的現代性。如讀宗白華的《流雲小詩•夜》。將自我瞬間的感覺融入宇宙中。看似物我相融,其實早不是古典的意境,而是現代人的情懷,人不是自然的附庸,而是理性的存在。情緒的瞬間變化,就在「星」與「宇宙」的意象的關系中得到轉化,節奏雖情感而起伏跌宕。如果我們帶著學生朗誦體味,一字一句地分析,慢慢地欣賞,在這種體味到人的渺小與偉大,對於我們理性地看待自己,理性地看待社會,不是善莫大焉嗎?亦能讓他們分辨出詩歌的美學,提高欣賞的趣味,或許可以對網路語言起到凈化作用。

二、文本細讀的方法

首先,以人為本,注重直覺體驗,不斷設問,追尋問題進行思考,形成以問題為導向的閱讀習慣。文學即是人學。文學閱讀是讀者和作者之間的心靈交匯的過程。因此我們在讀文學作品時,應該直面作品,注重直覺體現。特別是現代文學,寫的是現代人的境遇,更容易與讀者產生心靈的碰撞,碰撞之後,我們就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了問題,就有了閱讀的起點,也就逐步找到進入作品的切口,進而一步步觀照作品,反觀自身。譬如說,讀魯迅的《過客》,我們現代讀者第一印象就覺得這個人「在路上」,而且堅持「在路上」,那麼他為什麼要一直在路上。我們也一直在路上,我們會是為鮮花而活嗎?抑或是看到墳墓就不走呢?我們是否思考自己是誰?這些直覺體驗後的思考,讓我們一步步解開他所拒絕的事物的喻指,進一步思考「過客」的生命狀態和人生哲學,鮮花是希望,放棄,墳墓是絕望,亦放逐,就連我是誰都不思考,只為「我還得走」的絕對命令而活著,這恰恰是最強大的意志力,在反復的疑問和解疑過程中,我們一步步切近魯迅「反抗絕望」的生命哲學。其次,堅持文史結合,堅持審美批評與社會批評相結合。文本細讀,要堅持論從史出,文史相合,堅持審美批評與社會批評相結合,切記陷入「新批評」形式主義批評的窠臼。具體方法,我比較贊成王卓慈所言的「教師通過文木細讀的 教學方法 ,引導學生從文學作品的閱讀中上升到理論思考,再運用相應的文學理論對作品進行剖析和評論」,「從而使其能夠對接觸到的文學作品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具體說來,即先直覺體驗,再結合文學史、作者生平及相關的文學理論使學生的閱讀理論化,最後再回來文本,加深印象, 總結 方法,積累經驗,指導今後的閱讀。如徐志摩的詩歌,我們先通過直覺讀出《雪花的快樂》的歡快,《再別康橋》中淡淡的哀愁,《火車擒住軌》中發憤,我們在結合徐志摩的生平、思想,聯系中國現代詩歌史,加深理解,會發現,這是徐志摩愛情、人生和思想一步步發展的寫照,更是徐志摩詩歌從浪漫主義到現代主義嬗變的軌跡,然後我們再結合這些理論、知識讀徐志摩詩歌,理解即更深刻。最後,打破老師在教學中的中心地位,通過引導,使學生成為作品閱讀的主體。老師先示範,帶領學生進入閱讀的情景,引導學生設問,逐步深入思考,負責解釋難點。例如,我們在講解小說時,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體悟,將小說改編成劇本,並進行排演,改編的過程既是閱讀深入以至再創造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無論是對思想內蘊,藝術手法,都會作深入的思考,應用到實踐中去;排演的過程,既是加深學生閱讀理解的過程,又是陶冶學生人格、提升學生審美情趣的過程。此外,還可以讓學生來主導課堂,設計問題,分組研討,集中評點,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總之,實現課堂形式的多樣化,也是從外部培養學生文本細讀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結語

文本細讀是調動學生閱讀興趣,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培養學生學術能力的重要途徑,在現代文學教學中具有基礎性地位。為了更好地開展現代文學教育,糾正文學史中心主義的現代文學教學體制,我們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重視文本細讀中學生的直覺作用,在直接中設疑,建立問題意識,形成以問題為導向的閱讀習慣;需要堅持審美批評和社會歷史批評相結合的閱讀方法,培養學生文本細讀中的思辨能力和理論深度;需要通過創新課堂教學形式,打破老師的中心地位,引導學生成為文本細讀的主體,自覺地在豐富多樣的閱讀形式中培養文本細讀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徐克瑜.當前文本研究中的文本細讀問題[J].文藝爭鳴,2009(03).

[2]陳思和.文本細讀在當代的意義及其方法[J].河北學刊,2004(02).

[3]王卓慈.文木細讀與名著選木的疊交匯通[J].黑河學刊,2005(05).


文學類畢業論文範文相關 文章 :

1. 文學類畢業論文範文

2.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範文

3. 漢語言文學本科畢業論文範文

4. 漢語畢業論文範文

5. 關於漢語言文學的畢業論文

6. 古典文學論文精選範文

Ⅸ 關於文學類畢業論文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開展與深入,與現代文學文獻的整理和挖掘息息相關。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文學類 畢業 論文,供大家參考。

文學類畢業論文 範文 一:中國現代文學副文本價值影響

摘要:作品中正文本之旁的副文本,是用以輔助理解內容的相關文本。這類文本既是正文本的映襯文本,也是整個作品的組成部分。我國現代文學占據著不可替代的文學地位,本文對現代文學作品副文本當中蘊含的史料內容進行解析,繼而探究副文本在現代文學中的重要作用與影響。

關鍵詞:現代文學;副文本;價值;影響

一、現代文學副文本由來

在我國文學史上,純文學作品歷來備受矚目,其也是文學研究的重點內容。但從史料內容看,文學史料的來源非常廣泛,除純文本以外還涉及到文學作品中的副文本,例如, 日記 文本、書信文字及年鑒或年譜等[1]。此外,現代文學有別於古典文學,二者史料內容也不相同。現代文學比古典文學多加入了新元素,包括扉頁引言、文本封面、 廣告 文本等,此類元素出現後,文學文本逐步被劃分成正、副文本,其中,正文本表明作品的本質特徵,而副文本用以表明輔助信息,帶有歷史特徵。鑒於此,副文本能夠用於探究多方面的歷史性問題,其史料內蘊相當豐富。

二、現代文學副文本的內含史料

1.序跋

一般而言,正文本附近位置穿插或環繞著副文本,這類副文本的用途是向讀者交代、闡明相關信息,因此,藉助副文本能夠獲取當中的史料。不過,多數副文本並不具備信息凸顯性,人們需要參照正文本及相關資料才可辨析出史料內容。副文本中的「序跋」囊括了大量的史料內容。現代文學的諸多作品中包含了序跋,其中通常闡述文學史、作品、作家等各方面的內容,可為後世提供有關的史料內容。例如,《<吶喊>自序》敘述了魯迅本人所經歷的轉折事件,《無妻之累》序跋交代了當時滬杭兇殺案件的相關情況。此外,序跋是作品和序跋撰寫者之間的聯系紐帶,例如,周作人為所教學生的作品撰寫序跋;魯迅常給左翼派作家書寫序跋。從序跋中可看出作品構思、作家思想等內容,藉助序跋表達這些內容,可以映射出創作背景、出版過程、傳播情況等信息。

2.扉頁、題辭、引語

現代文學出現了題辭、扉頁及引語,這類文本短於廣告,其短小精悍,蘊藏多種史料信息。扉頁、引語多來自經典詩詞、中外名著蘆岩等的部分內容,寫法接近於「用典」,把經典的中外文句引入現代文本中,既可幻化出新鮮的情境語言,也可體現中、外史料內容。例如,《採石磯》是郁達夫所著作品,當中引用詩句「 文章 憎命達,魑魅喜人過」(《天末懷李白》杜甫)[2],用以表達作者自己對胡適的激憤之感。《走到出版界》的扉頁卷語借用《莊子&bull;秋水》中惠子和莊子交往 故事 ,用以暗喻魯迅衡卜和作者(高長虹)的關系。這類文本本身兼有史料性質,促使其成為古今、中外史料的「融合劑」。作者自寫題辭中可見更多的史料信息,例如,《綠頁》為蘇雪林作品,當中的扉頁題辭寫道「給建中--我們結婚的紀念」,由此看出,在結婚之初時,蘇雪林的婚姻生活十分甜蜜。此外,引語、題辭僅出現在某個版本里,其餘版本則被刪去,這一般是為了辨別版本所作的標記,憑借版本標記也可得到作品的版本史料。

3.注釋

少量文本中的注釋是由作家本人所標,多數是後人按照文本內容添加的註解,因此,注釋可視為後生、外生類副文本,這些內容需要放到正文本中才能獲得合理解釋。從用途看,注釋可對文本的細節內容作進一步解釋、說明,通過查看注釋,讀者可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深層含義及內蘊意義。注釋內容揭示出作家、作品的多方知識,讓讀者能夠更為系統地研讀作品。可以說,注釋的廣泛度超出序跋范圍。文本注釋有文內注、分題注兩種,其中,分題注囊括了版本變化、發表出處、作品背景、標題變動等情況內容;文內注包含的信息量更廣、更多。

4.圖像

作品中的圖像有插圖、封面畫、相關照片等。插圖、封面畫可傳達正文本的相關內容,其作為直觀內容具有很強的視覺性、功能性,用以圖證文學的史料陪攔御價值。例如,《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中國現代文學圖志》等。部分現代期刊也有圖文類作品。如,半月刊《戈壁》由葉靈鳳主辦,當中「魯迅先生」系列漫畫描繪出葉靈鳳和魯迅間的「 文化 恩怨」故事。此外,正文本出版之初已經附有的封面畫、圖像等,同樣富含各種史料。例如,《墳》一文扉頁穿插著翅收於胸、一眼睜一眼閉的貓頭鷹就是作者魯迅的現狀投影和真實寫照,《生死場》封面圖是由作者蕭紅所畫,展現出東三省處於不斷淪陷的真實境遇。

三、副文本在現代文學相關研究中的作用及影響

1.副文本為後世探索現代文學提供史料

文學作品當中的副文本可向人們展現多種類型的研究史料,這些史料主要是:①歷史遺物,諸如文人故物、故居及手稿等,此類史料可作為刊登原版文物時所用。②歷史文本,大致有年鑒、年譜、方誌、著述、家譜等;③文學純文本,包含小說、 散文 、詩歌、戲劇等;④部分文本介於文學、歷史兩種學科之間,此種文本亦稱作「亞文本」或者「副文學」,主要有人物傳記、信件、個人日記、游記、書話、回憶錄等。此外,副文本的形式多樣,一些類似宣傳、傳播的文本也可歸到其中,好比作品序跋、出版詞、刊登語、廣告策案等[3]。往深處看,還有一些常被忽略不計的「碎片文本」,包括作品中的筆名、引語、扉頁語段、題辭、圖像文字、注釋等。其實,這些容易被人們忽略的副文本中,蘊含著非常之多的史料,研究學者應當重視這些內容的信息研究。同時,作品文本和碎片文本間存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對其中一項內容進行探討時,應當緊密聯系另一文本內容,這樣才可全面地看待文學作品,副文本的運用價值也才得以充分發揮。

2.副文本是現代文學史學中的構成部分

現代文學中出現的副文本,其形式、內容都有豐富的史學資源,研究副文本相似於探究歷史本相,在副文本里可以探析出現代文學之原有面貌。例如,《地泉》中的會集序言、良友叢書的刊發廣告等。除了史實價值外,副文本還是人們理解正文本的重要信息,通過了解副文本,讀者能發現更多的情景語言及相關信息。作品敘述一個具體背景時,往往需要副文本加以深度刻畫,將作者成長經歷、閱歷情況介紹給讀者,讓人們全方位認識文本的敘寫內容。從大局看,副文本貫穿在現代文學的發展全程中,其參與到文學史論、思潮運動、社團運動、文類動態史的演變發展中。此外,還可編制關於現代文學廣告、序跋的史志。

四、結束語

自現代文學中形成副文本及其相關文本後,文學作品得以深度細化。對副文本展開研究,應當注重其史料信息的多方挖掘,以嚴謹的治學態度看待副文本的價值探究,從文本註解、內容闡述、史料內涵等多個方面進行解讀,鑒品副文本中蘊藏的人文價值。在解讀文本時,研究者要秉持「從細節入手、立足於邊緣」的原則,力求「復原」作品中的原有史貌,並以創新眼光審視文本的價值元素,開發其中的信息研究資源,運用辯證思維考慮文本史料的研究意義。副文本在現代文學中佔有不容忽視的地位,人們對文學文本進行研讀時,應當用聯系、全局的視角看問題,不能將正、副文本進行孤立,而要整合副文本的諸多信息,綜合探討現代文學眾多作品,以彰顯文學的特殊魅力。

參考文獻:

[1]王雲霈,劉進才.現代文學研究的新拓展&mdash;&mdash;評金宏宇《文本周邊&mdash;&mdash;中國現代文學副文本研究》[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6(28):72-74.

[2]張虹倩.二十世紀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之敘事嬗變及修辭策略問題&mdash;&mdash;基於副文本目錄的考察[J].當代修辭學,2015,11(2):76-82.

[3]張元珂.論中國新文學文本改寫的向度、難度和限度[J].東岳論叢,2014,35(9):131-139.

文學類畢業論文範文二:中國現代文學的現代性內涵

摘要:在現代文學現代性的大局環境下,眾多文學家以各自獨特的方式參與到現代文學現代性內涵的逐步完善當中。他們從不同角度闡述了現代文學的現代性內涵,希望通過文明的重塑來提升民族的精神境界,進而逐步豐富現代文學的現代性內涵。

關鍵詞:現代文學;現代性內涵;民族精神;人性解放

中國近現代文學有著一定的優越性,它對我國文學事業產生著深遠的影響,充分體現了現代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層面的矛盾與沖突。中國文學現代性的精神核心是啟蒙,是對封建制度和傳統思想的重新審視,它呼籲人性解放、主張張揚個性,同時也主導了中國現代文學的主要發展潮流。我國著名的文學家周樹人先生一生從事於國民思想和國民性的探索,他的《祝福》一文充分反映現代文學的啟蒙潮流。該文以年關之夜匆匆由外地趕回家中的「我」為引線敘述了整個故事,作為一個「現代化」、擁有全新精神世界及語言體系的「外來者」,面對一個封建守舊的魯鎮,「我」所接受的思想 教育 完全不能融入其中,甚至會對魯鎮腐朽的思想觀念感到無比沉痛和悲哀,而「我」也被長期遵循封建禮教和思想的魯四老爺所排斥,見面就寒暄「大罵其新黨」。從魯四老爺的身上可以看到一個沉浸於 傳統文化 不能自拔的老者形象,他們對新生事物充滿敵對心理。

從勤快迂腐的祥林嫂身上「我」看到一個備受傳統禮教和封建宗法所迫害的女性形象,祥林嫂認為「我」是一個「見多識廣」的人,因此,神神秘秘的來問「我」人死後是否有魂靈,「我」詫異、吃驚、疑惑,為什麼一個溫飽都不能解決的人關心的不是自身問題,反而是自己死後的情況,可見封建禮教制度對其迫害的程度之深。「我」所看到的有悲哀、失望,對於一個善良朴實的人死後亦然被罵「謬種」時,所發出的各種感嘆。從現代文明的視角來看,無論是魯四老爺還是衛老婆子雖然初衷是好的,但其長期受封建禮教浸淫的本性表露無遺。

精神文化才是治療疾病的良方,沈從文認為西方文化腐蝕著人們的德行,造成民眾精神和人格上的病弱,讓民族缺乏生機和活力,傳統的民族德行和品質僅存在於不受現代文明浸染的人性之中,只有那裡供奉著「人性」和「希望」,《丈夫》就是這樣一首人性之歌。青年丈夫讓自己的妻子賣身養家在湘西是一項極為尋常的風俗,而它卻是現代文明所不能容忍的。通過講述青年進城看望妻子的見聞,展現其麻木、愚昧,進而覺醒的過程。丈夫進城不僅受到老鴇的款待,就是見到妻子的嫖客水保後,也沒有現代人眼中的對立和尷尬,兩人相處較為平靜,最後丈夫帶妻子回到鄉下。如果硬性將其歸於階級沖突,還不如將其作為風俗舊習上人性感召的轉化。在妻子與別人交易時偷偷壓抑喘息,他感到羞愧、懊悔,因水保囑咐而心中不再平靜,在經過一系列心理斗爭和掙扎,最終下定決心帶妻子返回鄉下,這是人性的最終醒悟。在那艘船上他們沒有自由、沒有尊嚴,他甚至無法擁有與妻子的片刻溫存,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夢的破碎讓他幡然醒悟,在船上受到的不僅僅是人身體上的侮辱和侵犯,同時出賣的還有自己的人格和尊嚴,踐踏的是基本的權利,這也是年輕夫妻最終鼓起勇氣反抗命運和習俗的主要原因。

無論是水保、老七,還是丈夫中的任何一個人,他們活得都是那麼自然、不做作,盡管這個社會存在著種種違背人道主義的陳規舊俗,但是人性會引導其從命運的捉弄和陋習中擺脫出來,會讓人們最終步上正軌。正因如此,沈從文認定這樣遠離現代文明、符合人性的文化方式才是治癒中國民族的良葯,這樣人們才不會被現代文明中的各種不幸惡果所侵害。無論魯迅或是沈從文他們自身所接受的文化熏陶極大影響著其文化取向,正因為魯迅幼年時期在日本的求學經歷,使魯迅對西方國家價值體系產生了認同感,他認為只要是西方的,就是文明且理性的,是值得中國模仿的。而古老的中國封建文化給人們帶來的是頹廢腐朽,需要摒棄。我們不能否認封建思想、制度當中確實存在著不良因素,但是也不能完全否認其中仍有很多值得我們去發揚、去傳承。

「中國的現代性起源於民族國家的救亡圖存運動,中國人對社會現代化渴望,大於現代化境遇中人對存在本身的探尋,更缺乏對現代性本身的質疑和批判。」因此,周樹人以在鐵屋中進行吶喊的方式,意圖喚醒正在沉睡中的中國人,冀圖實現人的現代化發展,從而使我國免於流落到淪喪的地步。然而,沈從文卻是背道而馳,他放棄了當時絕大多數讀者希冀的視野,反而以超越性的眼光去觸摸歷史的暗流,並且運用敏銳的洞悉力,去理性的分解文明。所以,沈從文以構築供奉「人性」的「希臘小廟」形式來 反思 和質疑現代文明,他孜孜以求的診斷「國民毛病」、修正「現實」的文學理想。也正因如此,我們也能從沈從文對現代性的自反特質之中了解到其對人性本體的態度。通過以上解析,現代性這個觀念在世界史范疇內的品質、特性、作用等就比較容易把握了。

現代性觀念在西方文化里生長出來,它起初是屬於西方的,後來變成屬於世界的。在各種文化中,西方文化發展出了此時此地的觀念,並把這種觀念在漫長的文化行程里發展成一種普遍的信仰。____文化與繼起的人道主義文化之間存在著正題&mdash;&mdash;&mdash;反題這樣的形式邏輯關系。在基督____,構成普遍理解活動之詮釋基礎的是「彼地彼時」這樣一種觀念。從文藝復興開始的人道主義世界正好是此前歷史的反題,西方的就都是好的,只有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文明,才是我國文化發展的根本之道,才能夠使我國文化源遠流長。

參考文獻:

[1]張麗,李季.試論《西廂記》幾個主要人物形象的現代性特徵[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0,(02):41.

[2]賈晶晶.茅盾「為人生」文藝觀溯源[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4):16-18.

[3]劉勇剛.雲間派文學研究[C]//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7-2008年度.2010.


文學類畢業論文相關文章:

1. 文學類畢業論文範文

2.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範文

3. 漢語言文學本科畢業論文範文

4. 關於漢語言文學的畢業論文

5. 古典文學論文精選範文

Ⅹ 本科畢業論文標准格式是怎樣的

要的 如果你寫的是畢業論文的話它的標准格式是
1、引言

1.1 制訂本標準的目的是為了統一規范我省電大本科漢語言文學類畢業論文的格式,保證畢業論文的質量。

1.2 畢業論文應採用最新頒布的漢語簡化文字、符合《出版物漢字使用管理規定》,由作者在計算機上輸入、編排與列印完成。論文主體部分字數6000-8000。

1.3 畢業論文作者應在選題前後閱讀大量有關文獻,文獻閱讀量不少於10篇。並將其列入參考文獻表,並在正文中引用內容處註明參考文獻編號(按出現先後順序編)。

2、編寫要求

2.1 頁面要求:畢業論文須用A4(210×297)標准、70克以上白紙,一律採用單面列印;畢業論文頁邊距按以下標准設置:上邊距為30mm,下邊距為25mm,左邊距和右邊距為25mm;裝訂線為10mm,頁眉16mm,頁腳15mm。

2.2 頁眉:頁眉從摘要頁開始到論文最後一頁,均需設置。頁眉內容:浙江廣播電視大學漢語言文學類本科畢業論文,居中,列印字型大小為5號宋體,頁眉之下有一條下劃線。

2.3 頁腳:從論文主體部分(引言或緒論)開始,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頁,頁碼編寫方法為:第×頁共×頁,居中,列印字型大小為小五號宋體。

2.4 前置部分從中文題名頁起單獨編頁。

2.5 字體與間距:畢業論文字體為小四號宋體,字間距設置為標准字間距,行間距設置為固定值20磅。

3、編寫格式

3.1 畢業論文章、節的編號:按阿拉伯數字分級編號。

3.2 畢業論文的構成(按畢業論文中先後順序排列):

前置部分:

封面

題名頁

中文摘要,關鍵詞

英文摘要,關鍵詞(申請學位者必須有)

目次頁(必要時)

主體部分:

引言(或緒論)

正文

結論

致謝(必要時)

參考文獻

附錄(必要時)

熱點內容
重慶北站到交通大學輕軌時間 發布:2025-01-04 15:57:10 瀏覽:350
無臂大學生 發布:2025-01-04 15:40:05 瀏覽:820
大學生黑名單查詢系統 發布:2025-01-04 15:18:54 瀏覽:340
大學生的愛情觀調查 發布:2025-01-04 15:13:56 瀏覽:492
日照大學城駕校學費 發布:2025-01-04 15:13:12 瀏覽:532
北京工業大學交通研究中心教授 發布:2025-01-04 15:08:14 瀏覽:966
2016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大學排名 發布:2025-01-04 15:08:11 瀏覽:111
山東大學專業排行 發布:2025-01-04 15:03:51 瀏覽:153
西北大學數學考研難嗎 發布:2025-01-04 14:47:27 瀏覽:370
燕山大學考研復試英語 發布:2025-01-04 14:40:51 瀏覽: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