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文化
Ⅰ 美国大学人文地理专业都有哪些分支
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又称人生地理学。它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50年代系统论创立以后,迅速成为各学科的基该方法论。美国地理学家E.A.阿克曼于1965年提出地理学者应当探索许多各自不同但又相互依赖的变量的一种系统的概念,从时-空角度人文地理处理人与环境的系统。60年代开始,不少学者已在研究生态系统、政治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以及地域系统方面作出贡献。定量计算和系统论思想的引进,使地理学开始采用模型来表述所研究的地理现象。瑞典地理学家T.哈格斯特朗用归纳模型说明新事物浪潮特征,用随机模型来预测新事物扩散概率,引起广泛注意。英国学者乔利和哈格特合著的《地理学的模型》(1967)和D.W.哈维《地理学的解释》(1969),对地理学采用模型探讨实际问题起到很大促进作用。领域的出现以及社会文化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地位的提高。60年代行为科学兴起后,出现了行为地理的研究。70年代,行为研究在地理学中十分盛行,通过研究不同人类社会集团、阶层、阶级对不同环境的反应和行为决策这一过程,使地理学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可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旅游收入对于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性日益提高,使得旅游地理学发展很快,成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新分支。人类以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的形式存在,各集团的不同文化既是社会环境的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行为制约的因素。因此,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研究空间中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差异的社会文化地理学重要性日益提高。同时,许多国家重建城市的需要,新的城市迅速增加、城市规模日益扩大的趋势,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居住、就业、交通、环境等一系列城市问题,使城市地理学在人文地理学中逐渐居于重要的地位。
Ⅱ 美国文化
在美国,教育管理是州或地方政府的责任,而非联邦政府。不过,联邦政府教育部可以通过控制教育基金来施加一定程度的影响。学生有法定义务在公立学校接受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教育;通常,18岁才可以毕业,但是许多州允许16岁以上的学生离校。除了上公立学校,家长也可以选择在家教育孩子,或送他们去教会或私立学校。高中毕业后,学生们可以选择上公立或私立大学。公立大学从联邦或州政府接受经费,也接受其他管道的资金,但大多数的学生在毕业后仍需偿还学生贷款。私立大学的学费通常比公立大学还高。许多学生会在入学大学和学院前进入职场或军队以赚取学费,美军和许多私人企业也会补贴职员的高等教育学费。
高等教育
美国的大学很多,从360多年前移民美国的清教徒创建全美的第一所大学——哈佛大学后,美国的高等教育继承了欧洲古老大学如英国的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的传统。发展到今天已有2600多所颁发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四年制大学。而两年制的社区学院则多达3400所。这些大学没有固定的形式,有大有小,大的如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有近5万名的学生,小的如加利福尼亚州的深春学院只有26个学生。有的大学校园广阔美丽,教学设施齐全,有的大学则设在闹市当中的几所其貌不扬的教学楼里面,校园和周围的市区没有高墙和周围的市区完全融合在一起。美国的大学也有着公立和私立之分,有四年和两年之分,有区域性和全国性之分,有专科学院和综合学院之分等等。这些学校完全独立,与哪个政治、教派都没有关系,每个大学的日程表、教纲、教育宗旨,连发给各个教学员工的工资都不一样。
美国的平均教育水准极高,联合国的经济指数调查中将美国的教育水准列为世界第一。目前有7,660万的美国人正在接受教育(从幼儿园直到大学都包括在内)。美国的许多高等院校有非常高的竞争力。在世界排名前500名大学中,美国占168所,前20名中,美国占17所。全美有约3600所大学。而最有名的有六所(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每次的全美或世界大学排名都能进前10名;超过80%的美国诺贝尔奖得主都曾在这六大名校之一学习或工作。哈佛大学的文科、商科是美国公认最好的;耶鲁大学的法科则是连续多年稳居全美第一;医则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科学则是卡内基·梅隆大学(量子通信与计算则以麻省理工,普林斯顿,斯坦福见长);地质科学与理论物理则属加州理工学院的强项;麻省理工学院则有“世界理工大学之最”的美名。以上因素使美国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教育枢纽,每年吸引不少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慕名前来升学。
其他高等学府还有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杜克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赖斯大学,西北大学等。
节日
1月1日 新年(元旦)(New Year's Day)
2月12日 林肯纪念日(Lincoln's Birthday)
2月14日 圣瓦伦丁节(情人节)(St. Valentine's Day)
2月18日 华盛顿诞辰日(Washington's Birthday)
3月17日 圣帕特里克节(St. Patrick's Day)
4月1日 愚人节(All Fools' Day)
4月***日 复活节(Easter)(一般指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
5月***日 植树节(Arbor Day)(五月的第二个星期五)
5月***日 母亲节(Mothers' Day)(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5月***日 阵亡将士纪念日(Memorial Day)(五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
6月14日 美国国旗日(Flag Day)
6月***日 父亲节(Fathers' Day)(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7月4日 美国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
9月***日 劳动节(Labor Day)(九月的第一个星期一)
10月12日 哥伦布日(Columbus Day)
10月***日 退伍军人节(Veteran's Day)(十月的第四个星期一)
11月1日 万圣节(Halloween)
11月***日 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
12月25日 圣诞节(Christmas)
Ⅲ 美国的大学校园生活及文化是怎样的
美国大学生活中校园文化,随着美国留学人数的增加,各位申请者需要对美国大学的校园文化进行了解,美国大学与国内大学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在校园文化中表现方式也不同。
美国大学生活中校园文化:
心态要严肃
中国的大学是“严进宽出”,而美国大学刚好相反”宽进严出“。很多中国学生来美留学后才知道不能用中国大学学习的那套模式来对待美国大学。
学生吃喝、社交、学习都在同一个点:大学校园。不管是学术讨论还是课外和社团活动,全部都在此进行;尤其是临近期中期末考,学生们更是深切的感受到压力。
上课仅仅是一个小部分,更多的时间需要花在课堂之外:留堂作业,小组研究和各种讨论上;一周花超过40个小时完成课业并不少见,而逃课这样的戏码是千万不能在美国大学尝试的,每年有太多学生转学,其中有很大的一部分学生就是由于“逃课”而导致的开除学籍。
多参与课外活动
除了花心思在主修的科目上,美国大学生还非常重视业余活动。
参加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增加个人阅历和拓展其他技能,同时也更容易找到志趣相投的好友,并保持长期的友谊美国大学生活中校园文化美国大学生活中校园文化。
然而,不难想见,业余活动也是需要花费时间和精
力,所以有选择且适度的参加课余活动就显得格外重要。这同时也锻炼自己的时间管理和事务协调能力。记住不管如何,学业永远排第一,万不可顾此失彼。
不必急于选定专业
在中国,专业是在申请大学时就敲定的,而美国则可以最晚在大二结束前决定。
不错,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就很清楚自己将来的专业和方向,但另一部分学生还需时间多加探索个人所长和喜好美国大学生活中校园文化文章美国大学生活中校园文化。美国的大学教育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让学生在不同的领域间探索,而这也正是美国大学教育的特色之处。
校园风貌或与中国不同
美国大学生的校园并非像我们中国的大学是用围墙围起来的,很多时候,美国的一所大学就像是一个大学城,校舍,商店,教学楼等是相互穿插其中的。令人意外的
是,美国学生上课也并非预期的那般正装出席,而是着随性的服装出入校园;但在一些学校正式的场合,学生们也是西装礼服的,一派淑女绅士作风。
与教授保持互动,多问问题
一般说来,第一学期最好选一门小班课,这样更有利于同教授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而他们将给你在生活和学习上提供好的建议和引导。最好是多认识一些同你的研究领域有关的教授,因为他们不仅能给出建设性的意见,还可以为你写详尽的推荐信。要知道一封全面详细的推荐信对于你未来的工作和项目申请是极为有利的。
考虑申请校园内形形色色的工作
像中国这种高人口密度的国家,即使拥有高技能也很难在校申请到工作
WiseMedia
美国大学生活中校园文化默认。然而美国大学却可以提供在校工作,将你的研究领域和实践结合,真正地学以致用。
更令人开心的是,你还可以有一份不错的额外收入。像这样的机会在美国校园里并不少见,诸如助教和项目研究协助员。建议来美后主动搜索校园相关网站或者找校园的职业指导中心(Career
Guidance Center)。
以上就是关于美国大学生活中校园文化的介绍,美国大学校园文化是和美国整体多样,包容,自由,民主的国家文化密不可分的。希望赴美留学的学生,可以充分了解美国的校园文化,顺利的融入到美国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Ⅳ 美国大学文化具有哪些特色
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简称UMich)创建于1817年,位于美国密歇根州,是美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大学之一,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今天主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密歇根大学特点是什么。
密歇根大学(UMich)有三个分校,分别是安娜堡(Ann
Arbor)分校、迪尔伯恩(Dearborn)分校和弗林特(Flint)分校。密歇根大学建校以来,在各学科领域中成就卓著并拥有巨大影响,被誉为“公立常春藤”,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及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素有“公立大学典范”之称。密歇根大学同时也是美国重要的学术联盟美国大学联合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的12个发起者之一。
密歇根大学著名的原因很多,校园占地3,176英亩,550多幢主要建筑,800多万册藏书,9个博物馆,9家教学医院,150个研究中心、研究所和实验中心,400多个主要实验室以及一个面积为84平方公里的国家自然生态保护区。密歇根大学研究经费在美国大学中数一数二,但它不仅是学术的重地,也是文化的中心,有上千个学生社团及组织,各种性质的活动,应有尽有。
另外,大学的多所博物馆、剧场、音乐中心、艺术中心、公园等等也是学生课余休闲的好去处,校园生活十分丰富多彩。大学有极强的体育传统,各种运动团队在比赛中屡屡获奖,大学著名的密歇根竞技场可容纳10万多人,是世界上最大的专用橄榄球场地,吉祥物为WOLVERINE。相应的,大学的学费也是公立学校中最贵的(2009年约为$40,000),接近部分常青藤大学。而捐款数亦为公立大学中最高,总额达到78(AUG,
2008)亿美元,为美国大学捐款总额第七高,远超其他公立大学。
Ⅳ 请问美国哪所大学的文化氛围比较好
推荐你莱特州立大学Wright State University,这所大学的文化氛围比较浓厚,在这所大学就读,你还可以在多元的文化氛围里结交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Ⅵ 美国是一个各种族融合的大熔炉,你进入美国大学后,准备怎样融入这个多文化的群体
说实话,你要是来了美国刚开始肯定都是和中国人混,你要是真想融入美国人的圈子需要发扬一种不要脸的精神。就是抓住个美国人各种聊天,慢慢就会跟他们打成一片了
Ⅶ 请问美国大学哪些大学有文化产业管理专业O(∩_∩)O谢谢
Hawaii Pacific University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AIU
还是有几个的这个或类试的专业的
Ⅷ 美国大学的兄弟会文化,究竟隐藏了多少你不知道的秘密
兄弟会姐妹会就是同学一个专业的同学建立的一个类似学生组织的东西。但是据说是,版如果加权入了,以后如果你成功了,你也要帮着以前兄弟会或者姐妹会的同学~(我只是听说)美国的兄弟会或姐妹会在学校里都会有自己的一个小房子,如果你加入了,你就可以住进去。里面有很多跟你专业相关的书什么的。大家也会一起出去做志愿者~ 不过同时party很严重~
Ⅸ 中国大学靠高考,美国大学靠出身总之文化背景不一样
中国大学靠高考,美国大学靠出身总之文化背景不一样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改变一生的时刻。
当然,大学不全然是决定自己人生的地方。这只是一个阶段。随着经济发展,教育普及,大学几乎已经成了“义务教育”。不存在上没上过大学,只存在上过什么大学而已。
一个人进入大学应该努力学习,充分体验大学可以给他提供的机遇和经验。在他离开大学后,他应该可以用他在大学中学习到的知识去实现一些成绩。如果一个人在大学的4年是他人生中最棒的4年,那么大学其实辜负了这个学生。
一种声音经常能被听到:对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进行控诉。其中一个最大的靶子就是高考。
的确,高考让人压力很大。大到全社会都要为这件事情让步。
武警会执勤,警察会封路,大妈们甚至会停下舞步。
一考定终生让人在高二高三经历了炼狱般的考验,不眠不休,让自己的大脑记忆力达到自己一生的巅峰状态。然后要将这些存货在三天内倾泻在考场中。当然,这种社会活动竞争激烈。特别是对于那些倾尽全力却在考场中失误的人来说,简直就是灾难。
但从宏观来看。高考只存在方法上的问题,不存在原则上的问题。
高考可以说是中国发明的最公平的制度之一。
分数是一个不问出身,相貌,年龄的东西。是多少就是多少。而中国的公立学校皆以这个作为录取的标准。
当然,它在具体操作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对特定人群的加分制度,比如对特定地区有录取优待或者录取歧视,比如一年只能考一次等等情况。但是说到底,只要能考出一个高分,就有去清华北大上学的机会。
说到底,你要掌握一堆人生经历,各种高超技能,而这些是拿钱堆出来的。
很多人喜欢强调常春藤那种变态的录取方式是所谓的素质教育。其实,任何东西成为一种游戏规则后都不再是什么素质。因为人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已经存在着明确的目的性。
所谓素质教育不是真为了培养品格,而是为了确保精英子弟的录取比例。并非所有的素质都可以得到常春藤的青睐,比如你成天上街扶老太太过马路就不是他们要的素质。他们希望的是大提琴、击剑等贵族运动。
很多人批判中国的应试教育是让一帮孩子削减脑袋适应一个标准。会造成孩子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只知道怎么考试。如果要这样说,那么美国还是一样,他们知道为了上常春藤要做什么,他们同样不知道意义。
2017年6月5日,哈佛大学查看了几名录取新生的私人聊天记录,发现他们说了一些不符合哈佛主义价值观的话,于是剥夺了他们的录取资格。
可能在将来,为了进入常春藤,一个学生的个人社交媒体账号也要成为他们美化的部分,成为学校管理部门监视的一部分。
众所周知,教育应该给人机会去探索未知,尝试新鲜事物,发现观察世界的新角度。但是当一个人为了让自己多才多艺,就会把大量的时间贡献给“素质教育”,无限侵占自己的空余时间,没有能力全神贯注发展一种挚爱的技能。
这些大学好仅仅是体现在排名上的,而美国高等教育机构最“权威”的排名就是《美国新闻》的排名。而这个《美国新闻》是一个私营机构。所以你懂的,最后,家长和学生关注排名,按照排名选学校,而学校为了迎合生源,去向排名机构妥协,按照排名机构定的标准来调整自己的配置。
更可笑的是什么,为了提升学校的排名,一些曾经排名靠后的大学通过贴近常春藤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排名,优化自己的生源。
比如芝加哥大学,就在效仿常春藤盟校,将录取率调低到10%后,得到了排名提升至5~6位的“奖励”。
如此一来,现在的美国大学其实越来越大同小异,自由化、多元化、平等、博爱、理想主义等观念成为了大学的统治思想。而挤破脑袋进入这些大学的学生们也越来越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美国的教育者们有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呢?
其实是有的。
2011年,200所大学的校长和高管齐聚南加州大学,讨论如何改革大学录取模式的问题。但是最后却不了了之。
参会人士回应道,目前的制度糟糕,但是已经有大量的学生为此做好了准备。如果我们贸然修改制度,那么他们也会促使学校董事会打断改革的进程。
也许高考不是一个很活泼的制度,但是从这个角度看来,至少老百姓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还可以通过一种普遍公平的方式向最高学府发起冲刺,对命运的安排大吼一声:
“去你妈的老天爷!”
Ⅹ 美国大学和中国大学的校园文化有什么区别
NO1用全职工作的心态来对待美国大学
中国的大学是“严进宽出”,而美国的大学刚好相反”宽进严出“。很多中国学生来美留学后才知道不能用中国大学学习的那套模式来对待美国大学,而应持用全职工作的心态来对待。
学生吃喝、社交、学习都在同一个点:大学校园。不管是学术讨论还是课外和社团活动,全部都在此进行;尤其是临近期中期末考,学生们更是深切的感受到了这份“全职工作”的压力。 上课仅仅是一个小部分,更多的时间需要花在课堂之外:留堂作业,小组研究和各种讨论上;一周花超过40个小时完成课业并不少见,而逃课这样的戏码是千万不能在美国大学尝试的,最终会由于“逃课”而导致的开除学籍。
NO2多参与课外活动来拓宽交际圈
除了花心思在主修的科目上,美国大学生还非常重视业余活动。参加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增加个人阅历和拓展其他技能,同时也更容易找到志趣相投的好友,并保持长期的友谊。然而,不难想像,业余活动也是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所以有选择且适度的参加课余活动就显得格外重要。这同时也锻炼自己的时间管理和事务协调能力。记住:不管如何,学业永远排第一,万不可顾此失彼。
NO3不必急于选定专业
在中国,专业是在申请大学时就敲定的,而美国则可以最晚在大二结束前决定。 不错,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就很清楚自己将来的专业和方向,但另一部分学生还需时间多加探索个人所长和喜好。美国的大学教育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让学生在不同的领域间探索,而这也正是美国大学教育的特色之处。
NO4美国大学生的校园风貌与中国不同
美国大学生的校园并非像我们中国的大学是用围墙围起来的,很多时候,美国的一所大学就像是一个大学城,校舍,商店,教学楼等是相互穿插其中的。令人意外的是,美国学生上课也并非预期的那般正装出席,而是着随性的服装出入校园;但在一些学校正式的场合,学生们也是西装礼服的,一派淑女绅士作风。
NO5与教授保持互动,多问问题
一般说来,第一学期最好选一门小班课,这样更有利于同教授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而他们将给你在生活和学习上提供好的建议和引导。最好是多认识一些同你的研究领域有关的教授,因为他们不仅能给出建设性的意见,还可以为你写详尽的推荐信。要知道一封全面详细的推荐信对于你未来的工作和项目申请是极为有利的。
NO6可考虑申请校园内形形色色的工作
像中国这种高人口密度的国家,即使拥有高技能也很难在校申请到工作。然而美国大学却可以提供在校工作,将你的研究领域和实践结合,真正地学以致用。更令人开心的是,你还可以有一份不错的额外收入。像这样的机会在美国校园里并不少见,诸如助教和项目研究协助员。建议来美后主动搜索校园相关网站或者找校园的职业指导中心(CareerGuidance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