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教授名单
A. 太原理工大学教授名单
其他信息:
太原理工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世纪学府。其前身是创立于1902年的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为中国创办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之槐燃袭一,坐落于具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段肢——太原。1953年,学校独立建校,定名太原工学院,直属国家高教部。 1962年划归山西省管理铅兄;1984年更名为太原工业大学。1997年,太原工业大学与直属于国家煤炭工业部的山西矿业学院(始建于1958年)合并,组建太原理工大学,同年跻身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开启了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B. 太原理工大学李少华老师怎么样
太原理工大学李少华老师怎么样?
李少华老师是太原理工大学的一位著名教授,在工程学领域有很高的学术造诣。他的课堂上热情洋溢,给学生们以鼓励和激励,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水平很高,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C. 太原理工大学软件学院的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师72人,教授12人,副教授20人,高级工程师9名。有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27名。
博士生导师:陈俊杰 常晓明 彭新光 李海芳
教授 :陈俊杰 常晓明 彭新光 段富 闫宏印 谢红薇 李海芳 冯秀芳 张月琴 白凤娥 牛保宁 王 莉
副教授:张兴忠 王庆生 牛之贤 强彦 李爱萍 相洁 李丽珍 降爱莲 安建成 田玉玲 武淑红 赵涓涓 段利国 马建芬 郝晓丽 郝晓燕 宋春花 段跃兴 孟东霞 郭晓红
高级工程师:廖丽娟 吕进来 张辉 景贵 王建华 王幸民 郝桂芳 雷红 王丕景
D. 太原理工大学榆次校区的学院领导
李大公,男,山西隰县人,1961年7月生,198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教授,现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常委、轻纺工程与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1982年7月毕业于太原工学院化工系化工机械专业,同年留校工作。先后参加山西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校德育师资进修班学习,1985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2004年参加省委党校全省组织人事干部培训班学习,2006年参加省委党校第41期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学习,2008年赴日本立命馆大学参加大学运营管理研修班学习。
1982年起,历任太原工业大学教师、太原工业大学材料工程学院团委、学生处负责人、团委书记、党委综合办公室主任等职。1998年后,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2011年1月当选校党委常委。曾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山西省党建研究会理事等职。多次受到高校工委、团省委和校党委的表彰,2010年获省委组织部全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先进个人称号。
多年来,一直从事高校党建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和参加多项党建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课题,先后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和参编出版《走向成功的基石》等三部著作。
戴晋明,1956年10月出生,山西岢岚县人,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任太原理工大学轻纺工程与美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1982年毕业于太原工学院纺织专科班,1996年中国纺织大学纺织工程专业本科毕业,2005年获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工程硕士。1990年在英国达比大学进修学习。历任山西省纺织工业学校教务科副科长、团委书记、实验科科长、副校长、校长兼党委副书记。兼任全国中专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山西省纺织协会副会长,山西省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山西省纺织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晋中市首届、二届政协委员,榆次区首届人民代表等。1994年被评为“全省中专教育管理工作先进个人”,1995年被省直工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1996年获“山西省中专学校优秀校长”,1998年获“山西省劳动模范”称号,1999年被评为“全国纺织中专优秀校长”,2002年获富士康奖教金,2002年7月获教育部等三部委“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称号。
戴晋明一直从事纺织材料和纺织品设计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发表专业论文16篇;主编出版《防水透气织物舒适性》专著1本;主持承担省科研项目2项,省教育厅科研课题1项,企业横向项目1项;参与许并社教授主持研究的“富勒烯类纳米功能材料制备机理的研究”项目,获2003年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E. 山西大学工程学院的特聘教授
序号姓名单位职称 职务1. 刘吉臻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 阎维平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3. 陈占安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4. 周双喜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5. 金以慧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6. 黄飞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7. 梁吉业山西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8. 高策山西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9. 王晓凯山西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10. 谢克明太原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1. 董达生太原理工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12. 熊光煜太原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3. 白晓红太原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4. 宋建成太原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5. 杨兆建太原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6. 陈俊杰太原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7. 张建坤山西省电力公司总经理18. 常小刚山西国际电力集团公司总经理19. 张然山西国际电力集团公司副总经理20. 刘宇平山西省电力公司副局级调研员21. 郭明格盟国际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22. 冯培一格盟国际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3. 王清文中电投集团设备成套公司董事长24. 贾斌中电投河南分公司公司总经理25. 冯雁山大唐电力集团山西分公司总经理26. 郑一凡山西省电力行业协会副理事长27. 张培华山西平朔煤矸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28. 宋晋冀国家电监会太原电力监管办公室副专员29. 杨杰山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30. 段秋刚山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首席工程师31. 孟恒信山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首席工程师32. 郭红龙山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33. 武卫红山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锅炉所所长34. 赵园山西省电力科学研究院电气测量研究所副所长35. 王抒祥四川省电力公司总经理36. 崔吉峰国家电网运行有限公司副总经理37. 李海瑜中电投华北分公司副总经理38. 武锦强华能集团华北分公司副总经理39. 李援朝国家电网公司党校、培训中心主任40. 王礼山西通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41. 魏建朝中国国电集团华北分公司纪检组长、工会主席42. 侯志勇深圳绿色动力集团公司工程总监43. 任高河北蔚州能源综合开发公司董事长44. 霍如恒中电投东北分公司安全生产部经理45. 刘小平大唐国际江苏吕四港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46. 赵队家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总经理47. 李忱毅太原市规划局副局长48. 韩武信朔州市信誉电力设备安装检修公司董事长
F. 太原理工大学教授名单
太原理工大学教授名单如下图:
太原理工大学(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TUT,位于山西省会太原,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G.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的师资队伍
一、院士(1人)
王安
二、山西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2人)版
薛生,李彦权荣
三、博士生导师(22人)
赵阳升,梁卫国,宋选民,康立勋,康天合,胡耀青,冯增朝,杨栋,李义,冯国瑞,刘鸿福,郭敏泰,周安朝,曾凡桂,张锦,吴世跃,邹剑明,樊民强,王怀法,董宪姝,张昌锁,葛永慧
三、教授(32人)
董宪姝,樊民强,樊行昭 ,冯增朝,葛永慧,弓培林,胡耀青,郭敏泰,贾喜荣,贾琇明,李义,李文英,栗继祖,梁卫国,刘鸿福,康立勋,康天合,吴世跃,邬剑明,王怀法,宋选民,邢玉忠,杨双锁,曾凡桂,张昌锁 张 锦,赵 鸣,周安朝,赵阳升,赵耀江,翟英达,刘生玉
四、副教授(46人)
白云龙,柴肇云,陈耀明 ,范绍明,房晓红, 冯国瑞 ,丰建荣 ,郝兵元 ,郭建英 ,胡海峰,贾蓓,吉登高 ,李志红,李彦斌,龙建辉,曲民强 ,孙惠民,宋书宇,史鹏飞,孙 冬,苏学贵 , 田建明 , 唐岱茂, 王飞 ,王梅,王然风 ,郤保平,邢存恩,邢茂,杨德义,杨栋,姚极,姚素玲,要会芳,张百胜 , 张东峰 ,张和生,张世平,张召千,赵建忠 ,翟建山,王 毅,王俊峰,严国超,苏巧梅 ,张志强
H.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优势专业
太原理工大学的国家级学科有两个:化学工艺学科、材料加工工程学科。省级学科有九个:结构工程学科
1902年山西大学西学专斋4种科目中设有土木工程学科,结构工程学科于1962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2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工民建”专业成为省重点专业;1995年成为省首批重点学科;1997年成为 “211工程”重点建设六个学科之一,1998年获国家博士学位授予权。建国五十多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奋斗,结构工程学科取得了长足发展。“十五”期间,在科研、重点学科建设、“211工程”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
目前结构工程学科有专业教师3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共21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0人,高级工程师3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8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5人,在读博士6人。每年招生本科生近270人,硕士生近50人,博士生6人。
具体研究方向如下:
1、钢结构与空间结构。结构工程学科是我国钢结构与空间结构重要研究基地之一,空间结构疲劳以及轻钢住宅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钢结构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实体结构状况研究等方面处于国内前列。
2、混凝土结构。无粘结预应力数字化张拉技术、混凝土构件受撞击性能、轻骨料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构件疲劳研究、砌块组合结构、结构实验与检测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
3、结构分析。学科具有硬件配置精良、软件功能齐全的结构分析工作站。作为学科的重要研究基地,担负了学科的主要计算分析工作。在该研究领域,主要从事结构静力和动力分析、结构计算方法、优化设计、可视化研究等。
4、工程施工与项目管理。在施工技术、网络计划和项目管理上密切结合山西省重点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为山西省一些重点工程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和施工质量以及采用现代化施工技术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
5、古建筑可靠性诊断与保护。山西古建筑遍布全省各地,许多面临修缮加固。建立系统的古建筑可靠性诊断方法、提出修缮保护的规范性的措施需要进行多方面的科学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得到诸多专家的认可。作为山西省的特色研究方向,其发展壮大无疑对古建筑保护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连续资助下,结构工程学科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创造性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工程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并获得多项省级科技进步奖和国家发明专利。承担了国家大剧院结构分析,应县木塔、引黄工程等一大批大型工程的检测与咨询业务。
伴随着“211工程”建设,结构工程学科在实验设备、人才培养与引进、研究方向的开拓与深入等方面不断得到提高。在今后的建设中,结构工程学科将秉承“求实、创新”的校训,明确建设目标,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梯队,使学科整体水平处于国内同类专业的前列,为研究教学型大学的实现做出突出的贡献。
机械电子工程学科
机械电子工程学科于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由山西省经贸委、计委、财政厅、教育厅、科技厅批准建立山西省机械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3年获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5年以机械电子工程学科为龙头,获得机械工程学科一级博士点学位授予权。2006年4月共建教育部“新型传感器与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同时还是国家“211”工程建设项目一期、二期子项目建设单位,在建设期间,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标志性成果,均以优异成绩通过验收。
本学科目前有四个研究方向:
1、机电系统和生产过程工矿监测、诊断及智能控制的理论和方法
2、机电自动化系统和元件
3、大型机电系统设计理论与方法
4、机电系统可靠性和运行安全监测理论和方法
本学科紧密结合我国和山西省经济建设对高水平成果和人才的需求,运用近代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冶金、矿山、军工、物流等行业机械产品的现代化和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力求在机械与电子、信息等多学科交叉领域的科学研究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并培养具有多学科综合知识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已培养的博士研究生近40余名、硕士研究生近100余名(包括再读研究生);出版专著4部;出版论文126篇,其中被EI、SCI、SA、ISTP等收录的有60余篇。
本学科以熊诗波教授为首席学科带头人,近年来,完成了国家"九五"、"十五"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科研和工程项18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6项。7项发明专利,学科建设和科研经费约计2100万元 ,获奖项目均在理论和技术上有所突破,产生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其中成果“跳汰机多参数自动寻优模糊控制系统”2001年12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9月该成果列入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协会编的《中国煤炭矿山机电设备及安全设备选型手册》。2003年5月山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下达了“太原理工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煤炭跳汰洗选自动控制系统” 产业化项目投资计划,将这一成果列入了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的“1311工程”,建立生产基地,为该系统的进一步推广提供条件。在此基础上,本学科又继续完成了“带钢轧机运行安全保障和生产环节智能控制”项目研究,本项目成果提出了全新的技术框架与创新的技术方法,解决了带钢轧机运行安全保障和生产环节中一系列重大关键技术问题,该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解决热连轧机自激振动的综合技术、基于几何物理空间时频分析的早期故障诊断方法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承担的“大型复杂机电系统早期故障智能预示的理论与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和省部级“十一五”攻关等多项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的研究及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工作,已取得了重要进展。
电路与系统学科
电路与系统学科是信息工程学院二级学科博士点,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已成为电子信息科学发展新技术的基础。该学科具有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学术思想端正、活跃的学术队伍。
电路与系统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神经网络与智能系统、数字网络与噪声网络、语音信号处理、智能检测与自动测试系统。该学科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广泛,在国内外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900余篇,出版专著和高校教材20余部。近年来,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和部(省)级重大科技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该学科配备有良好的实验室、较先进的仪器和大量图书资料,积累了丰富的培养研究生的经验。
博士授予点研究方向简介
研究方向一:人工神经网络与智能系统
本研究方向是针对思维进化、人工神经网络、模糊逻辑、粗糙集理论及人工免疫系统理论等智能信息处理理论、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进行研究,创建智能信息系统新的理论平台,并已成功取得突破。
主要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有:谢克明、夏路易、谢刚。
研究方向二:数字网络与噪声网络
数字网络与噪声网络均衡技术是目前数字通信技术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检测技术等学科的一个重要前沿热点研究课题,在通信、雷达、声纳、控制工程、地震勘探、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均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主要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有:王华奎、张跃平、张立毅。
研究方向三:语音信号处理
语音信号处理是一门交叉学科,主要包括语音编码、语音识别与合成。本方向以G.728语音编码算法为基础进行了多年的研究,提出了码书优化、增益自适应量化、增益非线性预测等方法来降低码率,保持音质不变。
主要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有:张刚、张雪英、贾中宁。
研究方向四:智能检测与自动测试系统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是目前智能检测与自动测试系统的前沿研究领域。本研究方向近年来在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多传感器融合理论及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主要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有:马福昌、秦建敏。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
学科研究方向简介
1、齿轮精密加工及先进切削理论与技术
⑴齿轮精密加工理论与技术:①齿轮传动理论;②剃齿技术;③硬齿面珩齿技术;④磨齿技术
⑵先进切削理论与技术
2、特种加工技术与设备
本研究方向以运动学、动力学、高等流体力学、机械制造理论、测试技术、质量控制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为基础,以先进的实验方法和测试手段,从事零件表面光整加工新工艺、新设备的研究与开发。
⑴自由磨具光整加工技术 ⑵各种复合光整加工技术 ⑶新型光整加工加工理论与技术
3、机械加工过程自动化及数控技术
本研究方向以系统动力学、控制理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测试、控制技术为基础,以理论分析综合、实验和计算机数字仿真为手段,针对机械加工过程自动化所需的关键及相关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和一批研究成果。
⑴计算机辅助(CAD/CAM)编程技术
⑵智能控制轴一体化技术的研究
⑶硬件在回路试验和快速原型的发展
⑷新型伺服控制理论和元器件研究
学科近几年取得的主要成绩
1、学位点授予时间:1983年授予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授予博士学位授予权。
2、1997年被评为省重点建设学科;2004年被评为省重点学科。
3、在读博(硕士)数量:在读博士生20人;在读硕士生83人。
4、在研科研项目:在研项目共21项,经费503万元。其中: 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⑵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⑶省攻关项目2项⑷横向项目15项。
5、成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发明专利3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出版著作3部,发表论文32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40余篇。
学科带头人简介
1、吕明:男,浙江东阳人,1957年4月18日生,汉族,中共党员,现任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学科带头人。2000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2001年山西省模范教师,2002年被遴选为山西省优秀专家。1983年以来一直从事齿轮精密加工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了省部级课题6项;参与完成了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曾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撰写专业教材2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10余篇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目前仍主持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省级课题共4项。
2、杨世春:男,河北省秦皇岛市人,1940年1月4日生,汉族,中共党员,现任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1984年获山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997年获山西省优秀知识分子称号,1998年被评为山西省先进教育工作者。科学研究方面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即表面光整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多年来共承担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科技攻关项目、横向开发项目7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阳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发明专利3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9篇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目前仍承担省级课题2项,横向课题2项。
岩土工程学科简介
岩土工程是我校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之一,至今已培养各类研究生近百名,他们分布在国内外教学科研单位,正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000年获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被评为为山西省重点学科。该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3名,教授5名,副教授11名,其中63%的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是一支勇于创新、富有活力的学术梯队。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特别是在“211工程”建设项目的资助下,岩土工程学科形成了土的工程性质及基础工程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控制、环境岩土工程等稳定的研究方向,在黄土湿陷性、粉土液化的机理和微观研究、强夯加固地基、复合地基技术、桩基工程、冲击损岩理论及实用技术、开采沉陷、地面沉降等方面开展了颇具特色的开创性研究,为国家节约工程费用数千万元,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奖18项,专利2项,出版专著、教材18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共了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25篇次,SCI等引用10篇次,目前承担国家和省部纺科研项目10余项,以及大量其他岩土工程项目,经费达300余万元。
多年来学科注重科研成果与工程实践的结合,走出了一条学研产相结合的道路,由学科完成的“通过科研生产,提高教学质量”教改项目曾获国家教委教学成果优秀奖。在为国家经济建设贡献力量的同时,又锻炼了队伍,提高了学科队伍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再改善了试验条件和设备,发展了实验室建设。目前该学科拥有近1000m2面积的实验室,拥有先进的岩土实验设备,价值600余万元。
学科与国内外同行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与英国大学Glasgow大学、East London 大学、美国Penn State 大学、North Colarone 大学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旨在提高本学科的影响,保持学术水平和研究方向处于国际前沿。
走过风雨,走过阳光,走过康庄道,走过崎岖泥泞,太原理工大学岩土工程学科将禀承“创新、求实”的校训,一如既往地追踪前沿,探求未知,不骄不躁,与时俱进,理工大学岩土工程学科的根将更深,干将更壮,枝将更繁,叶将更茂,铸造更新的辉煌,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学科带头人简介
白晓红,留英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土的工程性质与基础工程和环境岩土工程。近5年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出版教材2部,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被Ei收录10篇。目前承担国家基金项目2项,省级科研项目及其他在研项目3项。
康立勋,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岩石力学与工程控制和环境岩土工程。近5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论文20余篇,目前承担省级科研项目及其他在研项目5项,其计科研经费150万元。
材料学学科
学科研究方向简介
材料学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三个二级学科之一,是研究不同材料成分、合成加工、组织结构和性能之间关系的科学。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纳米材料界面(表面)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能
本研究方向主要以“金属/陶瓷纳米复合微粒形成机理、纳米洋葱状富勒烯宏量制备方法与应用、纳米晶块状结构材料制备方法的探索、纳米材料界面结构表征与模拟计算、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界面结构与器件性能之间的关系、超导材料界面结构与量子物性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内容,从纳米材料界面(表面)的物理与化学问题研究入手,利用近代物理测试方法与手段对其界面(表面)结构形成原理进行原位观察分析;解决材料界面理论、相变理论、凝聚态理论、防止纳米微粒团聚长大,乃至复合功能型纳米材料研究中的问题。
2、纳米晶块体材料及材料表面改性
本研究方向主要以“金属纳米晶块体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工程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与性能优化,金属/陶瓷的连接,超硬薄膜的合成、组织结构及其性能研究”为内容,通过高能喷丸在各种金属材料表面获得了一定厚度的纳米晶层,研究纳米晶块体材料的各种性能,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探索纳米晶块材材料和传统化学热处理相结合的新的表面改性技术,并为纳米晶材料组织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的理论的建立提供支持。另一方面,结合当前镁合金应用过程中的腐蚀问题,开展表面转化膜、化学镀、离子注入、离子镀等方法进行防腐蚀处理,探索可用于工程实际的有效的防护涂层。
3、介孔材料
本研究方向主要以“中孔以及大孔分子筛材料的结构性能,纳米反应器中的功能材料,PCVD法合成富勒烯类碳材料等”为研究内容,利用组合化学原理,将功能化组块合理有效地堆砌成对特定分子有特殊亲和作用的分子筛材料。注重多级有序孔分子筛材料,发挥不同结构的协同作用。以非晶态碳和气相碳为原料,在热等离子体、微波等离子体和射频等离子体条件下考察各种富勒烯的形成机理与动力学,考察各种金属原子或原子团的内包和夹层行为、获得富勒烯/金属复合材料的化学结构与反应性能。
学科近几年取得的主要成绩
材料学学科于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获准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设置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4年批准为山西省重点学科。本学科现有教授18人,副教授2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4人、硕士研究生61人。已毕业博士生2人(含联合培养)、硕士生39人。目前本学科承担有国家“973”计划项目1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项和省部级项目共计20余项,科研经费近2000万元。五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共发表论文500余篇,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引用200余篇次,出版专著10部,申请和授权中、日、韩等多国专利90余项。
学科带头人简介
学科带头人许并社博士,男,1955年10月生,太原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任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山西省材料界面重点实验室主任、山西省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作为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纳米碳功能材料、光电材料、纳米复合功能材料和材料界面结构计算模拟等科研工作。先后承担有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纳米专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日国际合作交流项目等国际、国家和省部级以上课题17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重大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00余篇,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和被他人引用200余篇次;申请和授权多国专利100余项;著书5部;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山西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奖等8项、2004年,入选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005年, 他所领导的科研团队获山西省优秀创新团队。
I. 太原理工大学有哪些教授的课是必须要去蹭的
要说到太原理工大学有那些教授的课是必须要去蹭的,我觉得还是有相当多的,因为学长是软件学院的,所以可能对于软件学院的很多的老师还是比较熟悉的,接下来就让我给大家了来说一下在软件学院有哪些课程是一定需要去的。
最后我想说的一位老师他更是一位有意思的老师,他就是郭浩,郭浩老师更是一个充满才华的老师,而且这个老师上课是非常有意思,是不是地会跟大家开一些玩笑,这些玩笑又是相当的高级的一些“笑话”,虽然他讲的内容很简单,但是他确实全软件学院最后欢迎的老师之一,并且他所做的很多的项目也是非常的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