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名单 » 浙江大学土木结构导师名单

浙江大学土木结构导师名单

发布时间: 2023-05-09 23:16:36

1. 童根树的浙江大学教授

1979年7月—1983年7月:浙江大学土木系结构工程专业本科生
1983年9月—1988年6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工系结构工程专业硕士生、博士生;
1988年6月获工学博士学位;
1988年7月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工系任教。
1993年4月定教授职称;
1994年8月至1995年2月在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做高级访者。
1995年12月至今在浙江大学土木系任教。
1991年1月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
1992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1997年:“宝钢高炉焦炉转炉干式煤气柜及附属设备的抗震验算”冶金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7年“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技术”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7年:指导的2005年毕业的博士张磊获2007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2009年:“现代钢结构稳定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钢结构稳定基本理论
多层和高层钢结构稳定性设计方法,
钢结构弹塑性动力学和抗震设计理论,
钢结构的延性研究和抗震设计方法,
钢结构节点应力弹塑性分析和性能研究,
钢结构的板件失稳,
钢结构非线性分析技术,
钢结构建筑体系开发,钢结构配套的楼板,外墙,内墙开发和研究。
主授课程:
结构稳定理论基础;高等钢结构理论;薄壁构件稳定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编制组主要成员(2003年完成工作)
《高层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8-99修订编制组成员(工作自2005年初开始)
《香港和邻近地区钢结构设计规范》顾问成员(已于2005年完成工作)
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Steel Construction》编委
中国钢结构协会理事,
中国轻型钢结构协会理事,
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
中国建筑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
《建筑钢结构进展》编委,
《建筑科学和工程学报》编委。 1. 薄壁钢曲梁的稳定极限承载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编号N59778037,讫迄年月1998.12000.12.应用基础研究,已经完成。
2. 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技术, 浙江省科委重点项目,编号991101274,应用基础研究,讫迄年月:1999.72001.6,已经完成。
3. 多高层钢结构失稳模式判定准则及其稳定性计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N59778037,讫迄年月2006.1-2008.12.应用基础研究,50578140。 1. 1991年1月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
2. 1992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3. 宝山钢铁公司的干式煤气贮柜群项目获得陕西省教委一等奖和冶金部三等奖;
4. 2007年“高层钢结构设计技术”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5. 2009年“现代钢结构稳定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1 童根树、许强 著,《薄壁曲梁的线性和非线性理论》科学出版社,2004年1月;
2 童根树著,《钢结构的平面内稳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11月;
3 童根树著,《钢结构的平面外稳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12月;
4 童根树著,《钢结构设计方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 许强,童根树 (2001),单轴对称工字形截面圆弧拱的屈曲分析,建筑结构学报, Vol.22,第3期,
童根树,陈红英(2001), 弯曲型支撑框架的稳定性,土木工程学报,Vol.34,第6期
童根树,张磊(2002), 薄壁钢梁稳定性计算的争议及其解决,建筑结构学报,Vol.23,第3期,
季渊 童根树,施祖元(2002),弯曲型弱支撑框架的稳定性,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Vol.36.第5期
童根树,许强(2002),任意开口薄壁截面圆弧曲梁的通用线性理论,工程力学,2002年第6期。
童根树,张磊(2003),工字形截面钢 梁的横向应力及其对钢梁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土木工程学报,第4期
童根树,许强(2004),工字形截面圆弧曲梁的非线性理论,土木工程学 报
张磊,童根树(2003),悬臂钢梁的稳定性及其试验验证,工程力学,2003年第3期,Vol.20.
童根树,李东(2004),厂房纵向 柱顶系杆和支撑设计强度和刚度要求,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Vol.38, No.5
黄金桥,童根树(2005) 不同滞回模型下单自由度系统的位移和能量响应 浙江大学学报 VOl.39(1) 123-130
程鹏,童根树(2005),圆弧拱平面内弯曲失稳一般理论,工程力学,Vol.22,No.1,93-101
童根树,季渊(2005),多高层框架-弯剪型支撑结构稳定性研究,土木工程学报, 第5期,Pp28-33,Vol.38,
任涛 童根树(2005),工字形吊车梁局部承压应力的有限元分析,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Vol.27,No.10,
张磊,陈友泉,童根树, 魏潮文(2005),嵌套连接冷弯斜卷边Z形连续檩条的受弯性能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Vol.26,No.3,85-91,ISSN 1000-6869
杨洋,童根树(2011),水平弹性支承圆弧钢拱的弹性屈曲分析,工程力学,Vol.28,第3期,9-16

2. 周建的工作经历

1991.8 — 1993.8 江苏省盐城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工作;
1998.12 — 至今 浙江大学土木系岩土工程研究所工作,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考虑主应力方向旋转变化的软土循环特性研究》,第一项目负责人(50308025)。
(2)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考虑滞水效应的非饱和土本构模型研究》,第一项目负责人(113202-G50521)。
(3)浙江省水利厅科研项目《新建(围垦)海堤结构优化应用技术研究》,第三项目负责人(113202-G50521)。
(4)浙江省水利厅科研项目《临海城防试验段稳定性研究》,第三项目负责人。
此外作为主要参加人员还参加了多项国家、省科研项目,并参与多项咨询项目研究。 已发表论文三十多篇,近期主要论文有:
王哲,周建,龚晓南,考虑土芯作用的大直径灌注筒桩轴向荷载传递性状分析,岩土工程学报,Vol.27, No.10, Oct., 2005, P1185~1189.
殷宗泽,周建,赵仲辉,袁俊平,张坤勇,非饱和土本构关系及变形计算,岩土工程学报,Vol.28, No.2, Feb., 2006. P137~146.
沈敬弊氏扬,周建,龚晓南. 空心圆柱仪(HCA)模拟恒定围压下主应力轴循环旋转应力路径能力分析. 岩土工程学报,Vol.28, No.3, Mar., 2006. P281~287.
沈扬,周建,郑伟. 空心圆柱仪主应力轴旋转试验副效应研究及对策.水利水电技术.2005, 36(11):33~37.
沈扬,周建,龚晓南. 饱和软空心圆柱仪主应力轴旋转试验副效应研究及对策,水利水电技术,Vol.36, No.11,P33~37,2005.
周建、余嘉澍,防洪堤稳定性的研究,水利学报,2002年7月,P98-103。
周建、刘卫未. 大直径现浇薄壁筒桩单桩内摩阻力研究及竖向承载力模拟,公路交通科技,2006, Vol. 23, No.4, P150-154.
编撰:
1、 撰写了《高等级公路地基处理设计指南》第5章《低强度桩复合地基》,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
2、撰写了《地基及基础》教学讲义、习题集及试验指导书,(该书由浙江大学函授站发行);
3、作为副主编编著了《工程安全及耐久性》,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
4、合编全国地基处理第五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秘书 (1999年~至今)
《地基处理》编辑部编辑、副主编 (2000年~至今)
第三届亚洲非饱和土会议组织委员会成员
第四届国际非饱和土会议(UNSAT 2006)论文评阅人 [1]《广义复合地基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获2004年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7/15);
[2] 《临海城防试验段稳定性研究》2002年通过浙江省水利厅鉴定,2003年获浙江省水利科技创新三等奖(3/14);
[3] 2000年二篇论文浙江省第十一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三篇论文浙江省第十一届自然科学优亮散秀论文三等奖;
[4] 2005 年获浙江大学优秀教师奖;
[5] 2002年被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评为学会工作积极分子;
[6] 2001年获浙江大学卜厅2000~2001学年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3. 浙江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

浙江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为张德仁、刘仰光、张旭生、朱勇、沈斌、刘海风、郑能干闭缓、李石坚 王灿、陈珂、张克俊、翁彦琳、邵健、吴鸿智、陶煜波等。

3、实现科研理想。虽说大学就已经对学术进行了专业划分,但是大学教育都是浅尝辄止,学生都只是对该专业有着初步的了解,只有研究生期间的学习,才能让人深入地了解一个学科。如果你喜欢某一门学科,并想深入研究轿亮模,那么读研究生是很好的一种方式。

4、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有很多高考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专业之后,会通过考研跨专业考研进入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努力也不是没可能。更何况在学校读了几年书,想法也会更成熟。

4. 浙江大学夏晋导师怎么样

夏晋:浙江大学教授。

夏晋,男,1982年12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于浙江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关注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结构检测与评定、结构防护与修复、性能提升与控制等领域。

国际SCI期刊《Magazine of Concrete Research》Corresponding Member,国际期刊《Corrosion Science》、《Engineering Structure》、《ACI Structural Journal》、《Computers and Concrete》、《Construction & Building Materials》、《Cement and Concrete Composites》等审稿人;兼任国际材料与结构研究实验联合会RILEM技术委员会成员,国际土木工程全寿命周期联合会IALCCE技术委员会成员,国际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学术会议ICDCS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村镇绿色建筑综合防灾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硅酸盐学租唯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科技专家库专家,阿里巴巴集团工程技术部专家。

5. 周健的个人履历

出生年月及地方:1957年10月,浙江临海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职务:地内基与基础工程研究所所容长
软土桩基沉降分析、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土-桩基-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
地基液化与振陷、土体细观力学模拟、环境岩土工程
博士学位(1985-1988)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岩土工程专业
硕士学位(1982-1985)河海大学(华东水利学院)农水系岩土工程专业
学士学位(1978-1982)河海大学(华东水利学院)农水系农田水利专业
1994年-现在 同济大学教授
1998年9月-1998年12月德国波鸿大学(Ruhr-University Bochum)访问学者
1996年10月-1997年1月美国Californian大学Davis分校访问学者
1994年11月-1995年2月及1995年9月-1995年11月赴香港科技大学作访问学者
1991年8月-1992年8月日本茨城大学访问学者
1991年1月-1994年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任副教授
1989年2月-1991年1月在同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岩土工程师副主编
岩土工程学报编委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建筑学会场地、地基抗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6. 浙江大学土木工程温海珍成长简历

人物简介
1994.09~1998.07就读浙江大学建工学院获学士学位;

1998.09~2001.02就读建筑经济与管理课程,获硕士学位  

浙江大学副教授温海珍
2001.03~2004.06就读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获博士学位

研究领域
工程管理、不动产投资与管理

科研简介

承担课题
纵向课题:

2004年浙江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基于特征价格模型的城市住宅价格影响因素实证研究(N04GL06)

2005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基于特征价格模型的城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机制研究(05CJY017)

横向课题:

杭州市和谐人居研究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区二期“农生组团”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

节能与环保成套技术体系在杭州地区居住建筑实践中的应用研究探索

主要科研项目
基于特征价格模型的城市住宅价格影响因素实证研究(N04GL06),浙江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04.07`~2006.07,项目负责人;

基于特征价格模型的城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机制研究(05CJY017),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06.01~2008.12,项目负责人;

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效果检测与技术经济评价体系研究, 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2006C13073),2007.01~2009.12,子课题负责人;

基于住宅选择视角的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微观机制研究(4080105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09.01~2011.12,项目负责人。

此外,作为负责人承担的横向课题有:

浙江大学紫金港农生组团可行性研究,2005年;

和谐人居,品质生活:杭州市居住环境研究,2005年;

节能与环保成套技术体系在杭州地区居住建筑实践中的应用研究探索,2006年;

杭州复兴建设集团战略规划,2006年;

织里城市功能发育与房地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08年。

著作
[1]   建筑企业管理学(第二版),研究生教材,2004年10月,浙江大学出版社,8.0 /44.3万字。

[2]   城市住宅的特征价格:理论与实证研究,独著,2005年4月,经济科学出版社,20万字。

论文
[3]   阮连法,温海珍。模糊综合评价在工程投标报价中的应用,建筑经济,2000年第2期。

[4]   阮连法,温海珍,陆杰峰。建设工程模糊评标决策系统软件的研制和开发,建筑经济,2001年第04期。

[5]   阮连法,温海珍,汪尤升。建设工程招标评标的模糊方法研究,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2年第2期。

[6]   贾生华,温海珍。住宅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中国房地产研究,2002年第3期。

[7]   贾生华,温海珍,崔新明。绿色住宅的开发及其认证管理,绿色居住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杭州,2002年11月。

[8]   温海珍,张旋。基于AHP法的住宅小区绿色生态性能评估:以台州市为例,绿色居住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杭州,2002年11月。

[9]   温海珍,范均,贾生华试论绿色住宅的基本模式,今日科技,2003年第7期。

[10] 温海珍,贾生华。基于价值工程原理的城镇住宅价值评价模型研究,价值工程,2003年第2期。

[11] 温海珍,褚超孚。绿色生态住宅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2003年第1期。

[12] 温海珍,贾生华。特征价格模型及其在住宅市场分析中的应用,中国房地产研究,2003年第2期。

[13] 贾生华,温海珍。房地产特征价格模型的理论发展及其应用,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年第5期。

[14] 温海珍,贾生华。理性评判杭州市房地产市场,浙江经济,2004年第13期。

[15] 温海珍,贾生华。住宅的特征与特征的价格:基于HPM模型的分析,浙大学报(工学版),2004年第10期。(EI收录)

[16] 温海珍,章慧。亚洲房地产研究--历史、现状及展望,中国房地产研究,2004年9月    。

[17] 温海珍,贾生华。住宅市场细分与特征价格分析,浙大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2期。

[18] 温海珍,贾生华,杨志威。BAYES方法在房地产项目方案比选中的应用,土木工程学报,2006年第9期。(EI收录)

[19] Wen H.Z., Lu J.F.,Lin L.。An Improved Method of Real Estate Evaluation Based on Hedonic Price Model,IEMC2004,2004.10。(EI收录)

[20] 阮连法,温海珍,崔新明。基于在险值的杭州市房地产市场风险分析,浙大学报(工学版),2006年第11期。(EI收录)

[21] 贾生华,聂冲,温海珍。城市CBD功能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地理研究,2008年第3期。

成果与

7. 浙江大学研究生院都有哪些老师

1.马良华

1999年获得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学位,1998年美国IOWA州立大学商学院访问学者,200
3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访问学者,现任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

2.金明路

1986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毕业,1986年9月进入杭州大学经济系。现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师。

3.王东

简历:1984.9~1988.6于华中科技大学获学士学位;1988.9~1991.7保研到浙大并获硕士学位;1991.10起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国际贸易学在职博士,副教授(6级岗)。

4.徐晓虹

硕士生导师,副教授,浙江绍兴人,曾去美国佛尔帕来索大学访问学习,至今最高学位美国俄亥俄大学国际研究硕士学位,现在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工作。从事的教学研究有:《管理学》《国际企业管理》、《国际营销管理》、《宏观经济学》、《当代中国经济》、《区域与城市经济学》等,并带本科生研究生毕业论文。

从事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区域经济、国际经济学。在《国际贸易问题》、《经济地理》、《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浙江社会科学》等著名杂志和国内国际顶级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篇。美国经济学会会员。

8. 请问浙大建筑系有哪些研究生导师

姓名: 华 晨
职称职务: 教授、博导,副院长
联系电话: 88206374,87952285
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
个人主页:
个人简介:
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1963年2月出生。
1979年9月至1983年6月,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学士。
1983年9月至1986年6月,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研究所,硕士。
1986年6月至1988年8月,浙江大学建筑系助教、讲师。
1988年8月至1994年1月,比利时根特大学,博士,荷兰代尔夫特大学,研究员。

1994年1月至今,
浙江大学建筑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所长、浙江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助理、法国总统项目“50名中国建筑师在法国”高级访问学者、中组部、团中央“2002博士服务团”成员、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市长助理、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

研究与规划项目:
富春江镇镇区总体规划, 1998、2004
桐庐县横村镇工业区规划, 1998
湖州水城环境改造与更新研究, 1999
提高城市竞争力的规划对策研究, 2000
湖州市米行街区扩初设计, 2000
江山市虎山花园规划设计, 2000
丽水市江滨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0
杭州下沙高教园区规划, 2001
宁波市科技园区中心区规划, 2001
杭州科研孵化区规划, 2001
嘉善东方名嘉居住区规划, 2001
湖州市衣裳街规划设计, 2001
杭州下沙高教园区东区后勤配套, 2001
杭州住宅郊区化现象研究, 2001
江山市廿八都镇区规划, 2001
桐庐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2
余姚会议展览中心, 2002
杭州下沙高科技园区规划,2002
宁波江东科技园区孵化楼, 2002
安吉县生态广场东侧地块城市设计, 2002
安吉县山头村地区改建规划, 2002
杭州市转塘镇概念规划, 2002
杭州市规划、建筑与人文精神研究, 2002
永康市荆山夏地区规划设计, 2002
银川市兴庆区概念规划, 2003
杭州城市建成区研究, 2004
南京工程学院校园规划, 2004
上饶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 2004
杭州下沙城市建设发展研究, 2005
宝鸡市职业技术学院总体规划及建筑扩初设计, 2005
宁海县城市交叉口地区规划设计,2005
山东省莱芜市羊里镇总体规划,2006
德清绿化景观规划设计,2006
南昌社区规划研究,2006
浙江省利用山地丘陵进行城镇建设的技术和经济评价体系,2006

论文或著作:
城市货运机动车调查的准备和组织, 《城市规划汇刊》, 1987年11月
常州市货运机动车调查数据的编码及处理方法, 《城市规划汇刊》, 1988年1月
规划中的相悖现象, 《跨世纪城市规划师的思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0年3月
Planning Behavior and Marketing Impacts, SSRP,the University of Ghent, Belgium, 1991年12月
Making Planning Procts Accepted, SSRP,the University of Ghent, Belgium, 1992年12月
Impacts of Social Reforms on Urbanization and Planning in China, OSPA-rapport nr.33,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e Netherlands., 1993年5月
以可接受性为基础的规划理性, 《城市规划汇刊》, 1995年7月
兰斯塔德的城市发展和规划, 《城市规划汇刊》, 1996年12月
江南水域环境的更新与重构, 《浙江建筑》, 1997年3月
增强规划成果的可接受性, 《城市规划》, 1998年7月
一个山水城镇的构筑, 《浙江建筑》, 1999年2月
城市的发现和体现, 《规划师》, 1999年7月
转乘中心与法国城市复兴的新举措, 《城市规划》, 1999年11月
Understanding Parisians, 《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 2000年4月
浙江高教科研城规划设计回顾, 《浙江建筑》, 2001年2月
Creating Identity in City Community, 首届世界规划院校大会 (WPSC), 2001年7月
Building New Image of Campus, 首届世界规划院校大会 (WPSC), 2001年7月
城市中创建社区特性的研究, 《华中建筑》, 2001年8月
江南城市重建社区特性的研究, 《建筑学报》, 2001年9月
社区宽带网络对城市社区影响预测, 《规划师》, 2001年11月
城市竞争——影响城市发展和规划的双刃剑, 《城市规划》, 2002年1月
杭州市住宅郊区化现象初步研究,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1年会论文集》, 2002年3月
创建21世纪家园式大学城, 《新建筑》, 2002年4月
令人困惑而具魅力的规划学科, 《城市规划》, 2002年7月
杭州老城区人居环境的保护与发展, 《城市问题》, 2002年7月
杭州城郊住宅消费状况探讨, 《规划师》, 2002年12月
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郊地区建设模式探讨,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3年1月
环境艺术学科发展方向与课程的科学设置, 《装饰》, 2003年1月
公共设施分布公平性问题初探, 《规划师》, 2003年9月
杭州市边缘区发展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矛盾, 《规划师》, 2003年12月
塞上江南在哪里?,《城市规划》, 2004年3月
区域经济一体化下CBD的功能定位, 《特区经济》, 2004年9月
“开发区清理整顿”背后的土地资源失控问题, 《特区经济》, 2004年9月
从经济成长的视角探析小城镇的发展建设, 《特区经济》, 2004年10月
超常规发展中杭州城市建成区界定方法探讨, 《特区经济》, 2004年11月
大规模拆迁改造的反思及城市更新开发新策略, 《特区经济》, 2004年11月
西部回族集聚区经济及乡镇发展探析, 《规划师》, 2004年12月
杭州西溪湿地的环境状况与生态保护对策研究,《华中建筑》,2004年12月
区域空间演进的宏观、微观产业视角,《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年1月
杭州中央商务区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问题研究,《华中建筑》,2005年2月
结合实际, 重点研究小城镇规划中的几个问题,《特区经济》,2005年2月
城市加油站合理规划布局探讨,《城市公共事业》,2005年2月
对大规模拆迁改造的反思,《规划师》,2005年3月
从性别角度探析规划决策的民主化,《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月
杭州下沙高教园区规划设计,《建筑学报》,2005年3月
从女性主义角度探寻城市规划理论的新发展,《城市规划》,2005年4月
迈向复合型、多元化的城市高教综合社区,《华中建筑》,2005年6月
城郊大盘景观私有化问题的反思与研究,《中国园林》,2005年6月
城市规划中四类利益主体剖析,《城市规划》,2005年11月
从“孤岛”走向城市 —— 杭州下沙高教园区规划探索,《规划师》,2006年2月

社会兼职:
杭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1999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会员,1999
中国建筑学会会员,2000
浙江省建设厅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2001
浙江省台州市城市规划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2001
湖州市吴兴区首席常年规划顾问,2004
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2005
杭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2006

获奖:
第一届全国青年城市规划论文竞赛二等奖,中国城市规划学会,1987
同济大学科研成果奖二等奖,同济大学,1988
常州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常州市人民政府,1988
全国城乡建设系统部级优秀工程设计奖三等奖,建设部,1989
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三等奖,省科委、省人事厅、省科协,1997
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优秀论文奖,省土木建筑学会,1997
浙江大学优秀青年教师,1998
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二等奖,省科委、省人事厅、省科协,1999
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浙江省教委,1999
“总统项目”荣誉奖,法国文化部,1999
陈从周建筑教育奖,陈从周建筑教育基金会,2000
浙江大学先进工作者,2002
浙江大学土木建筑教育基金会“十佳教工”,2002、2003
教育部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教育部,2005

教学工作:
1986年以来,主讲《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城市规划评论》、《现代建筑评论》、《城乡规划》、《城市交通评价与规划》、《城市规划原理》等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指导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43名。

龚晓南 博导岩土工程 建工学院
毛根海 水工结构 建工学院
王柏生 硕士导师 建工学院
张土乔 博导市政工程 基建部
谢康和 博导岩土工程 建工学院
高博青 结构工程 建工学院
陈云敏 博导岩土工程 建工学院
毛义华 建筑施工与管理 建工学院
罗尧治 博导结构工程 建工学院
雷乐成 博导环境工程 环资学院
蔡袁强 博导土木工程 出版社
叶贵如 动态测试 建工学院
俞亚南 博导市政结构 建工学院
钱晓倩 硕士导师建筑材料 建工学院
董石麟 博导,院士(工)1997 建工学院

9. 陈云敏的人物简介

陈云敏,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大学工学部主任。兼任国际期刊《TransportationGeotechnics》-Elsevier主编、《》等国际期刊编委。
1962年生,浙江温岭人。198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1986年获浙江大学结构工程硕士学位,1989年获浙江大学岩土工程博士学位,1993-1995年在荷兰,IFCO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5年入选浙江省首批特级专家。
陈云敏长期从事软弱土静动力固结、降解固结理论和灾害防控技术的研究,提出基于软弱土结构性的地基静动力固结理论及灾变防控方法,满足了重大工程强地震抗液化处理和沉降高精度控制的需求;建立城市固体废弃物降解固结理论,提出填埋场设计原理和环境灾害防控方法,奠定了“无害化和资源化填埋”的理论基础。
我国广泛分布软弱土,具有很强的结构性,土骨架结构破损造成地基地震液化和过大沉降,对重大工程建设和安全服役构成巨大挑战。陈云敏建立了基于结构屈服应力的固结模型及深厚软土地基沉降控制准则;提出了砂性土初始液化强度的剪切波速表征模型,以及相应的地震液化判别方法和处理技术。上述成果成功应用于电力、交通、建筑、海洋等行业的60多项重大工程,包括高烈度区(8.5度)印尼中爪哇电厂地震液化判别和处理(建成后经历两次强震考验)、我国首台百万千瓦级超临界火电机组锅炉基础工程毫米级差异沉降控制、我国首条深厚软基高速公路拓宽工程(杭甬)新老路协调变形控制。
填埋是城市固废的主要处置方式,城市固废有机质含量高,生化降解产生渗滤液和填埋气,诱发填埋场滑坡、填埋气污染空气和渗滤液污染地下水土三大环境灾害。陈云敏提出了城市固废降解压缩本构关系,建立了生化反应、骨架变形、孔隙水运移、孔隙气运移和溶质迁移耦合作用的降解固结理论。
基于上述理论,结合19年工程实践,陈云敏探明了我国填埋场三大环境灾害比欧美国家“干垃圾”填埋场严重的根源:我国城市固废厨余有机质含量高,骨架降解弱化严重、产液量大导致填埋体固结慢。提出了我国“湿垃圾”填埋场设计原理和方法,研发了液气分离立体导排、高效防污屏障等技术,解决了填埋场环境灾害防控难题。该成果成功应用于我国112座大型填埋场的建设和治理,包括我国最高的杭州天子岭填埋场扩建、填埋量和填埋气发电量亚洲最大的上海老港填埋场治理,产生了重大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陈云敏教授的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发表学术论文341篇,其中SCI收录论文99篇、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会刊论文18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5项;主编国家行业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岩土工程技术规范》(CJJ176-2012)。
曾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土木工程概论》、《高等基础工程学》、《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等课程。在研究过程中培养博士36人、硕士50余人,其中2人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0)和提名论文(2004)。两项教学成果分别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

10. 谢新宇的人物简介

1991年7月浙江大学土木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乱宽获学士学位,1996年4月获浙江大学岩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2002年12月至今,浙江大学土木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 2006年逗前9月至2007年9月原建设部科技司挂职
2005年9月至2005年12月英国帝国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2004年8月至2005年9月在浙江省建设厅建筑业处(现浙江省建筑业管理局)挂职,任副处长、副局长
2003年3月至2008年8月岩土工程研究所支部山陪清书记
1998年7月至2002年11月,浙江大学土木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96年7月至1998年6月,浙江大学土木系讲师

热点内容
西安理工大学博士招生简章 发布:2025-01-11 15:55:43 浏览:85
研究生导师调离怎么办 发布:2025-01-11 15:54:09 浏览:230
中国矿业大学博士毕业要求 发布:2025-01-11 15:39:25 浏览:19
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 发布:2025-01-11 15:27:44 浏览:528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导师推荐 发布:2025-01-11 15:23:05 浏览:339
集美大学金融专业毕业工资 发布:2025-01-11 15:21:57 浏览:513
想上大学的人 发布:2025-01-11 15:06:58 浏览:919
地质大学博士就业 发布:2025-01-11 15:06:51 浏览:34
广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考研 发布:2025-01-11 15:00:55 浏览:919
湘潭大学法研究生导师 发布:2025-01-11 15:00:43 浏览: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