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导生考试时间
Ⅰ 上大学了,想请教下各位,大学里什么是导生,什么是班主任,什么是辅导员,为什么这么多新名词
不像高中那样,辅导员是你那一届或者那个院整个的管理学生事务的人,平时像帮助解决学生关系啦,说不定还能谈个心啦之类的。
中国清朝于1904年1月13日公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小学“各学级置本科正教员一人”,“通教各科目”,“任教授学生之功课,且掌所属之职务”。由一个教师担任一个学级的全部学科或主要学科的教学制度,称为学级担任制,简称级任制。
负责一个学级全部或主要学科的教学工作和组织管理工作的教师为级任教师。到中华民国时期,1932年才规定中学实行级任制。
1938年又把中学的级任制改为导师制,负责班级组织教育工作的教师称级任导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承老解放区的传统,学习苏联教育经验,在中小学里一律设置班主任。
Ⅱ 大学导生是什么
大学导生制以高年级的大学生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相仿,思想相似,导生能够近距离地与新生沟通交流。实行大学导生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Ⅲ 怎样当新生的“导生”麻烦告诉我
一是在课业方面。开学伊始,新生不是很了解上大的“三制”(学分制、选课制、短学期制)。导生发现新生有许多关于选课的困惑:比如大二的课大一时可以选修吗,可否跨学科跨专业选课,××课该选哪位老师好,等等。于是,导生利用晚上的时间在寝室里以聊天的方式为他们分析课程,总结自身历次选课的经验,根据新生的基本状况,比如社会工作较少等特点,告诉他们:可以适当选择一些大二大三的课,但一定要考虑自身的学习能力,不能盲目;至于选老师最主要还是看你是否适应他的教学方法;跨专业跨学科的科目更不能乱选,学院是有很多限制的;公共选修课就完全可以按照兴趣选,等等。此外,导生们还帮助同学学会如何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学校资源以及如何和教务处等行政部门打交道等。由于有了导生的随时随地的指导,为新生打开了了解上大的方便之门,少了抱怨和茫然,多了理解与认同,极大地缓解了学院以及社区管理上的压力。
二是在文化、生活方面。导生利用社区学生相对集中的特点,带领同学们开展了丰富的课余活动:成立了外地生学说上海话的“沪语社”,为外地同学更好地了解上海和与本土学生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平台;外院的导生通过“外语之家”指导新生如何适应大学的英语学习。生活上,导生因为身处新生当中,比辅导员、管理员更能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困难。有新生生病,导生能及时察觉、照顾或是护送至医院。通过这些导生们实实在在的努力,大大丰富了新生的业余生活,融洽了同学间的感情,增进了学生对社区、对学校的理解,有力地保证了社区的安全稳定,也为社区的文化建设工作带来了许多新亮点。
三是在思想引导方面。导生和新生在年龄上相近,不存在思想代沟,彼此更容易进行交流;导生没有教师的身份与威严,他们以高年级学长的身份出现,和学生的地位是对等的,他们的想法与观念更容易得到认同。这样,当新生遇到心理困惑,很自然会想到导生,而导生的倾听与解答帮助他们有效地释放了压力,更快地融入大学生活。许多同学由于第一次经历集体生活,常因作息时间不同发生矛盾,而且上海大学作为上海市的市属高校,学生中有四分之三来自上海本地,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与一些生活贫困的同学容易产生矛盾。常有学生因此提出更换宿舍的要求。其实这并不是难以调和的矛盾,是可以通过彼此的沟通予以解决的。但当老师或管理员干预时,同学容易感到是在说教,而导生作为成功的过来人,他们的现身说法比老师更有说服力。在他们的协调劝说下,社区同学之间的关系明显缓和,提出更换寝室的同学明显减少。
另外,校园也不可能永远是一块“净土”,学生不得不提早面对许多社会问题。如,交友、就业、情感与经济等各种问题常会困扰学生。当太多的无奈袭来时,导生们及时的倾听常会缓解甚至化解远离亲人的学子们的忧虑。同时,导生大部分是思想进步、有进取心的优秀学生,有许多还是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耳濡目染,这类导生以巨大的同辈人的榜样力量影响和带动了一批新生积极进取,乐观向上。许多新生在思想和行动上积极靠近党组织并主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力地帮助社区在新生中开展党建工作。
对导生制实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一是要健全导生的选拔制度并坚持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二是导生的角色认识要清晰、职责要界定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