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大学专业教育
1. 中世纪大学主要教学哪些方面
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读和辩论。在印刷术传至欧洲之前,书籍靠传抄,因而价格昂贵,购买困难。教学时常由教师诵读教科书原文及其注释,学生记录。有时老师也加以评论。辩论是由两名或两组学生对辩,以培养学生敏捷的思考能力和练习推理方法。
西欧中世纪的大学还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大学,但它为近代的大学奠定了基础。
中世纪大学的出现,无论是从组织上还是从思想上,都突破了教会对教育的垄断局面,从而有益于世俗性文化的发展。虽然大学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神学性,教学方法较为繁琐,但它毕竟研究和传授了医学、法学等世俗性的科学知识,动摇了传统的盲目信仰,重视人们的理解能力,开启了辩论的风气。
中世纪大学为当时的学者们提供了活动的舞台,又培养了一大批新一代的学者,这为文化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运动奠定了基础。城市学校
随着城市和工商业的发展,传统的教会学校已不能满足新兴市民的需要,手工业者和商人便开始进行反对教会垄断教育的斗争,纷纷成立学校。由手工业者行会设立的学校被称为行会学校。行会是城市手工业者保障自身利益的行业内部组织。行会中的正式会员称为行东,行东之下有帮工和学徒。同一城市的同行手工业作坊主都必须加入各自的行会。欲从事某种行业的人也必须先加入某一行会。在行会所办的学校接受艺徒训练,学习读、写和计算技能,同时也接受宗教教育。教学是用国语进行的。学徒期满后成为帮工,由师傅发给证书,帮工可在师傅的作坊中工作,也可以外出自由找工作,但一定要遵守行规。由商人们组成的行业组织叫基尔特,由其设立的学校称为基尔特学校,与行会学校相类似,两类学校都属于初级学校性质。
11世纪以后城市大量兴起,市政当局为了满足新兴市民对文化的需求,便开始为学校筹建校舍,为教师捐赠薪资。在城市当局自设的学校中用本民族语言教授读、写、算的知识。城市学校从一产生便受到教会的反对,在斗争和妥协中城市学校得到了发展。到15世纪,西欧各大城市都建立了城市学校,并成为以后初等学校的基础。
2. 中世纪大学形成和发展的原因、特点及意义
原因:西欧封建制度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之后,王权日渐强固,社会趋于稳定,农业生产稳步上升,手工业逐渐成为专门的职业,形成一批新兴的市民阶层,提出新的文化要求。
特点:最初的中世纪大学是一种自制的教授和学习中心。一般由一名(或数名)在某一领域有声望的学者和他的追随者自行组织起来,形成类似于行会的团体进行教学和知识交易。
意义:由于中世纪的社会性质,中世纪大学以后都逐渐为教会所控制。但其体制、特点影响深远,是近代西方大学的直接渊源。在现代西方大学高等教育的不少方面,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中世纪大学所具有的文化精神和教育特征。
(2)中世纪大学专业教育扩展阅读:
古代晚期至中世纪早期,西欧虽遭受了几个世纪的政治动荡与社会混乱,但教会的教育机构如大教堂学校和修道院学校及存续于南欧的世俗学校,依旧承载着西欧古代的教育积淀。
12世纪的文化复兴不但提振了教育,也使西欧找回了拉丁语的文献传统,特别是在法学领域罗马法与教会法的汇编相继出现。
基督教世界与伊斯兰世界产生碰撞与交流之后,西欧通过翻译的形式再次认识了古希腊文献,尤其是借助阿拉伯语的译本重新发现了亚里士多德的著作。
城市再现繁荣为大学提供了基本的生存环境与物质保障。当然,还有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呼唤更丰富的教育形式来满足求知需求。
中世纪大学是一种社团组织,其鲜明的特点是行业自治。在法律地位上,大学与当时手工业者或者商人组成的行会并无不同。
3. 请问,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是怎样的
11~12世纪,西欧封建制度进入发展的顶峰时期,王权稳固,新兴的市民阶层成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力量,他们提出了新的经济政治要求,也提出了新的文化要求,因此新的教育机构形式开始出现,其中中世纪大学或念含是最为引人注意的。
中世纪大学从性质上来看是一种自治的教授和学习中心,中世纪大学的基本目的是进行职业训练,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大学教育往往分文、法、神、医等专业学院来进行,中世纪大学是西欧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
由于中世纪社会性质,中世纪大学逐渐为教会所控制。
以上就是小编对问题的回答,如有错误,敬请谅解!
4. 中世纪大学有些什么教育
中世纪大学,在入学时间和学习年限上没有十分严格的规定。最初教学均为单科,后逐步完善为文、法、医、神四大学科。学生进校后须先在文学科学习数年,主要内容为七艺及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学完全部课程后,通过考试和公开答辩,就可取得文科教师认可证书(文学硕士)。通过文科学习,既是获得文科教师职位的先决条件,又是进入专业学习的基础。取得文学硕士的人可以选学法律,医学或神学,分科的专业学完后,则可获得博士学位,或教授认可证书。授予博士学位要在教堂或校园外的场合举行公开认可的隆重仪式。获得者由同学、亲朋好友伴随,以鼓手乐队为前导,吹吹打打来到礼堂,先用拉丁文发表演说、辩论,然后由辖区副主教颁给学位证书,最后在象征讲座的椅子上坐下,以后便可以当教授了。最初的学位都是为当教师的人准备的。后来,大学为了满足不准备任教学生的需要,增加了其他的学位,学位便成了具有一定大学教育水平而欲谋职业之人的学业证明。
5. 中世纪大学教育和现代大学教育的区别
首先,中世纪大学教育与现代大学教育相比,教学方式是较为全面的,并附有针对性的。即孔子所谓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西方也有像柏拉图学院这样的场所,对专业人才给予专业教育。两者都是可以细化到个人的,而现代大学教育虽然也分了专业,但一般还是大班授课,采用一对多的教育教学形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古代能够接受教育的人比现代而言相对较少,知识相对于现代而言也更加简单易懂,这样一来既方便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也便于学生接受新知;另一个方面则是因为现代大学教育更加注重于学生个人的自学的能力,教师仅仅起一个引导与辅导的作用,重要的学习任务,必则棚须依靠学生自己来完成,这不能单纯地认为是现代大学教育的退步或进步,我们必须一分为二地看待。采用一对一的方式授课固然可以使学生领悟更加透彻,但在时间如此宝贵,知识如此日新月异的时代,仅凭借老师的讲解,也恐怕很难弄清楚本专业所有的知识。但这并不是说一对一的交流并不重要,反而,如果是需要深入研究,请教本领域的大牛,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毕竟牛顿也说过,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 第二点,古代大学教育与现代大学教育相比,基础设施,尤其硬件设施,是显然不可同日而语的。其原因也有很多。我认为,生产力水平的飞速发展是最主要的原因。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科技的进步是第一生产力1。所以我们不妨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现代教育不同于古代教育,无论是在大学教育,还是基础教育上,时代的进步总归会朝着前进的方向,这一点也无需一分为二看待,先进淘汰落后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需要为落后的教学设施找借口,什么席地而坐2,这些不是礼仪,在笔者看来,就是由于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诞生的落后习俗,是应予取缔的。 第三,古代大学教育与现代大学教育的内容是不一样的。谈过了授课方式,教学设施,我们再来关注教学内容。在我看来,这才是最为重要的,也是变化最大的不同点。“序者,射也。”3可见在一开始,学校并不是教人读书的地方,而是教习射箭的地方。这也很容易理解,古代社会面临者很多威胁,其中野兽或他国的侵略是最主要的两件明举事。古代帝王都有射杀野兽来显示武功的癖好,我认为就是源自这里。发展到后来,私塾开始教授四书五经这些东西,这与我们现在所学习的东西是有很大差别的。而各朝代皇子们更是更加努力地学习这些经书。据史书记载,清朝皇子们为了学习好儒家经典,专门聘请了汉人师傅来教授。4而现在的我们,虽然也有在学习经典,但相对而言,学习的范围更加宽广,领域也五花八门,什么生命科学,核物理专业等等,这些都是古代教育所不能够涉足的。 第四,古代大学教育与现代大学教育在知识的传播手段方面有很大的不同。现代传媒的诞生使得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简单并且便利。而在古代,只能依靠口述与笔录的形式,这样虽然诞生了比如《论语》,《孟子》之类的经典,但太过耗费时间,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育教学的革新,促使学习更加便利,更加系统化与数字化,这是现代大学教育的进步,也是人类文明的进步。 最后,古代孙槐则大学教育与现代大学教育的态度都是一样的。谈过不同点,我们再来关注相同点,两者的相同点有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教书育人的态度。宝岛台湾将孔子诞辰日定为教师节5而我们大陆也奉其为“大成至圣先师”,尊称万世师表。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孔夫子对于教育的态度。传道授业解惑,这是老师应当做到的,也是必须做到的。而无论哪时代的教育,都在主张和强调教师的带头作用,都在注重于师风师德的培养,都在贯彻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与责任。这是亘古不变的!
6. 中世纪大学的特点
中世纪大学的特点如下:
(一)拥有比较大的自治权
中世纪大学与古代东西方出现的高等教育机构的最大区别在于,古代高等教育机构主要是由个人创办,并由创办者自行招纳门徒,传授本门学派的观点学说,基本采取的是个人创办、师徒传授的教学方式。
(四)教学实施中授课和讨论穿插进行
中世纪大学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有讲授和讨论两种。讲授分为正式教授和特殊讲授。正式讲授指已经取得正式教学证书的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场所进行的教学,特殊讲授指休息日,没有固定的场所,由已经取得学士学位、尚未取得正式教学资格证书的实习教师担任;
讨论主要分为正式讨论和自由讨论两种。正式讨论经常举行,事先规定讨论题目、讨论地点和时间。自由讨论主要在教师讲授时穿插进行。在中世纪大学,由于书籍的缺乏,教学多采取了讨论的形缓竖式。
特别是在神学学部以及在以波隆那大学(Bologna)为模式建立的法律学部教学中,采取讨论形式训练学生的辩论才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
(五)对学生的管理比较松散
一是没有入学考试。中世纪大学没有入学考试,从理论上来说,只要达到基本的入学年龄和入学水平,任何人都可以进入大学学习。例如,13世纪的巴黎大学文学部规定,年满14岁、掌握基本拉丁语者都可以入学。
二是学生可以随意游学。中世纪大学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向往的大学进行学习,随意在各地大学间游学,并不受学校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