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军政大学名单
Ⅰ 抗日军政大学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由于敌后抗日斗争的需要.根据中共中央决定抗大于1939年7月向敌后挺进,同年12月到达晋察冀,翌年2月到达晋冀豫,1943年3月返回陕北绥德,直至抗战胜利。校长林彪、副校长罗瑞卿。
抗大在敌后先后创办了滑顷十二所分校,一分校在晋东南、后迁山东,二分校在晋察冀的灵寿,后返陕北并入总校,三分祥历校在延安,曾改为军事学院扩后亦并入总校,四分校在淮北,五分校在苏北,后迁淮南,六分校在山西武乡,后并入总校,七分校在山西兴县,八分校在淮南天长县,后改为新四军二师教导团,九分校在南通,后改苏中公学,十分校在鄂豫皖,太行分校在河南涉县,太岳分校在山西沁水。
1945年10月总校迁至黑龙江省北安。不久迁往齐齐哈尔,改称东北军事政治大学。学员以部队调干为主,还招收投入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知识青年,学习内容有马列主义基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民运工作、游击战、中国历史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云、李富春都到抗大讲课或作报告。抗战八年,抗大培养了二十万优秀军政干部,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和夺取抗日战争乃至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黑龙江大学——原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俄文大队
北京外国语大学——原中国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谨让搜俄文大队
Ⅱ 西安军校有哪些学校
1、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边海防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西安通信学院是一所为全军培养初级通信指挥军官和工程技术军官的通信专业院校,隶属于总参谋部。学院定址于西安市长安中路97号,营区分为三部分,占地41.2万平方米。生活区分别位于长安中路和丈八东路,教学区位于西安市王曲镇。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边海防学院、网络薯橘搭网络-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西安飞行学院、网络-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网络-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网络-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西安通信学院
Ⅲ 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一期学员名单谢谢
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创办于1936年6月1日的陕北瓦窑堡,现改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政大学。为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中国共产党于1936年6月1日在陕北瓦窑堡成立中国抗日红军大学。
红大(延抗大)校长林彪,教育长罗瑞卿,政治部主任杨尚昆。学生共一千零六十三[2]人,分为三科:一科三十八人,二科约二百人,三科八百余人(驻甘肃环县木钵寺)。
一、二科在职干部只有十四人,专职教员有杨兰史、罗世文、张如心。曾在三科任教的有杜平斋、柳青、赵守一、冯治国、廖冠贤、张文华、李东朝、韩振纪、刘绍清、王泮清、冯达飞等。这期抗大学员全部来自红军,一科的三十八名学员,大多是红军的中、高级干部。
其中有罗荣桓(兼一科政委)、彭雪枫、谭政、苏振华、杨成武、莫文骅、赵尔陆、刘亚楼、杨立三、张爱萍、王平、耿飙、肖文玖、郭树声、贺晋年、谭冠三、李涛、张纯清、周文龙、符竹庭、刘鹏、冯玉和、周建屏、刘惠农等。
(3)抗日军政大学名单扩展阅读:
关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历史沿革
1、抗大的前身是1931年创建于江西瑞金的中国红军学校,1933年扩建为红军大学,1934年随中央红军长征,改称“干部团”。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红大恢复创建于陕北瓦窑堡,红军干部团和陕北红军学校合并,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学校”。
2、1936年5月,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抗日战争,中共中央决定以中国工农红军学校为基础,创办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6年6月1日,“西北抗日红军大学”(校址为保安县)举行开学典礼,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出席并发表讲话。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延安抗日军政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Ⅳ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培养的著名元帅和将军有哪些
抗大是培养将军的地方。
元帅应该是没有去上课的,他们应该是去讲课的。
Ⅳ 抗日军政大学先后培养了多少人
抗日军政大学先后共培养了20余万干部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其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学校。1936年6月改称“中国抗日红军军政大学”(简称“红大”),12月中央任命林帅为“红大”校长兼政委,刘帅为副校长,罗瑞卿为教育长。1937年1月,“红大” 迁至延安,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为加强敌后干部的培养教育,抗大除总校外还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了十所分校。1938年12月,建立第一、第二分袭游校。一分校校长何长工,校址在晋东南,随八路军总部活动。二分校校长陈伯钧,校址在晋察冀边区灵寿县。
1940年6月, 罗瑞卿调任第十八集团军野战政治部主任,由军委副参谋长滕代远调任副校长。1941年1月总校迁邢台。为保存干部,1943年3月, 总校重返陕甘宁,驻绥德。滕代远已调十八集团军总部任职,何长工代副校长悔禅扰,张际春代政委。
不久,与驻延安的由抗大三分校改编的军事学院,抗大第二、第七分校合并,徐帅任抗大校长,李井泉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何长工任副校长。
Ⅵ 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现在是哪个学校
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现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国防大学起源于1927年在井冈山创建的红军教导队,先后经历了战争年代的中国液洞工农红军大学、抗日军政大学和建国后的高等军事学院、军政大学,1985年12月由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合并成立国防大学。
2017年7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以原灶隐国防大学、南京政治学院、西安政治学院、艺术学院、后勤学院、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武警政治学院,以及装备学院部分专业培训任务和相关机构为基础,调整组建新的国防大学。
2017年7月19日国防大学授军旗、致训词。截至2018年9月,国防大学北京本部和研究生院总占地面积2482.5亩。学校设有哲学、法学、经济学、军事学、教育学5个学科门类。教授、研究员、副教授、副研究员280余名,其中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50余名。
资料来源;网络中国抗日军政大隐埋厅学
Ⅶ 抗日军政大学有几任校长
抗日好此军政大学有2任校长,1937年林彪出任校长,刘雹袜尺伯承副校长源高,1943牟徐向前出任校长。
Ⅷ 抗日军政大学的教官有哪些人
不知道,但据历史资料可查,有许多是云南讲武堂的毕业生在担任教官。
Ⅸ 第一任抗日军政大学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的前身是1931年创建于江西瑞金的中国红蔽银军学校。兄含1936年5月,为迎接即将到宏尘宴来的全民族抗日战争,中共中央决定以中国工农红军学校为基础,创办西北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1936年6月1日,西北抗日红军大学在保安县举行开学典礼。1937年1月20日,红大随中央机关迁至延安,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毛泽东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
Ⅹ 抗日军政大学的下属学院有哪些
1945年10月,原抗大总校一部分教职学员奉中央军委命令,在副校长何长工带领下向东北进军,1946年2月底到达吉林通化,筹办“东北军政大学”。新数慎中国建慧唯立后迁入北京,发展成国防大学。各个分校则组建了华北、华东、西南等军政大学。
随着抗战时期中国文化中心的南移,清华、北大、南开大学等南迁昆明成立西南联大,华中大学迁往喜洲。
(10)抗日军政大学名单扩展阅读:
一、创办初期
抗大的前身是1931年创建于江西瑞金的中国红军学校,1933年扩建为红军大学,1934年随中央红军长征,改称“干部团”。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红大恢复创建于陕北瓦窑堡,红军干部团和陕北红军学校合并,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学校”,不久改称“西北抗日红军大学”,周昆任校长,袁国平任政治委员。
1936年5月,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抗日战争,中共中央决定以中国工农红军学校为基础,创办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6年薯碧敬6月1日,“西北抗日红军大学”(校址为保安县)举行开学典礼,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出席并发表讲话。
二、中国科大与抗大
1958年9月15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正式开学之前,首任校长郭沫若题写了校歌歌词《永恒的东风》。9月17日,郭沫若校长向周恩来总理汇报的时候,总理仅改动了两个字,把校歌歌词中“为共产主义建设作先锋”中的“建设”改为“事业”,使文字的表达更为准确。
经总理审定后,郭校长又邀请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著名音乐作曲家、抗大校歌作曲者吕骥先生为之谱曲。郭老说:“我们的校歌得到他的作曲,这就使得我们的学校能够有声有色地继承着抗大的传统。”
两天后,郭校长又请吕骥先生来校,在大礼堂里教授全体师生们学唱这首校歌。由一代文史巨匠、音乐家和政治家共同参与创作的、激荡科大人的旋律,从此传唱不衰。
在1958年9月20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学典礼上,陈毅、聂荣臻就明确指示:“科大应该按照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样子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