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名单 » 美国大学生的美国梦是什么

美国大学生的美国梦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4-12-21 07:53:09

① “鸡娃”盛行时代,北美家长难逃“内卷”

1969年41%的美国儿童骑车或步行上学,2014年已降至约18%

每年3月的藤校放榜季是“鸡娃”界的一大盛事,这几天,随着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名校的录取结果陆续发布,家长群和朋友圈的“鸡娃”潮一浪高过一浪,鲜花和掌声纷纷涌向“鸡娃”登顶的成功者。

这是一个“鸡娃”盛行的时代,在地球另一端的北美,家长们同样被裹挟在课外班、择校、学区房、爬藤的“鸡娃”焦虑中。

北美的“鸡娃”式 育儿 始于20世纪90年代,背后的原因是“美国梦”的破碎,北美的下一代超越或者至少守住父母所在阶层已非常困难。根据New America 2019年报告,千禧一代的收入比父母一代低20%。

无论种族、收入和阶层如何,越来越多的北美父母踏上了“鸡娃”之路,且都是对标一流的精英大学。和传统的散养模式相比,“鸡娃”式 育儿 摆脱了北美鼓励儿童独立和自由的传统教育观念,代之以父母对孩子生活和学习的高参与度、高投入和高控制度的养育方法。北美的“鸡娃”不仅意味着给孩子打“鸡血”去追求卓越,家长也要竭尽所能为孩子排忧解难,力求将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风险和失败降低到最低,以确保孩子的成功。

1

“鸡娃”的核心是才艺特长

优异的学习成绩只是基本条件,学术、才艺竞赛中获奖以及强大的领导力才是制胜的核武器

北美父母打“鸡血”的重点不是学习成绩,而是特长、才艺和领导力优势的培养。这跟精英大学的录取标准有关——要想获得名校的青睐,AP课程和优异的学习成绩只是基本条件,学术、才艺竞赛中获奖以及强大的领导力才是制胜的核武器。

北美的大学入学竞争日趋激烈,美国50所最具竞争力的大学中,入学率从2006年的平均36%下降到2018年的23%,而排名前十的大学入学率下降幅度更大。因此,北美孩子已经很难拥有过去那般散漫而快乐的童年,他们的业余时间基本在课外活动中度过。但是,课外补习只占很小比例,学术竞赛、艺术、 体育 以及领导力培养等课外活动是主流。

根据皮尤中心2015年的数据,在年收入超过75000美元的北美家庭中,有84%的孩子参加 体育 训练,64%的孩子做过志愿者,62%的孩子上音乐、舞蹈或其他艺术课;即使在年收入低于30000美元的家庭中,也有59%的儿童做过志愿者,37%的孩子参加 体育 活动,41%的人上美术课。

不过,才艺特长培养的过程很漫长,还需要各种投入和专业判断,不仅是孩子们之间的竞争,也是家长们真正“较量”的地方。培养才艺特长的第一步是发现孩子“隐藏的天赋”,从琳琅满目、眼花缭乱的兴趣班中发现孩子的优势项目,真的有点像大海捞针,唯一的办法就是尽早试,多多地试。

课外活动的“鸡血”战从幼儿园开始打响,孩子一般三、四岁就开始练习体操、游泳、冰上运动、球类运动,学习小提琴、钢琴、舞蹈。近几年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简称)教育开始大热,很多父母注重开发幼儿的科学家、工程师思维,根据美国玩具协会的调查,50%的父母认为孩子应该在5岁左右开始学习编程。

小学生的课外兴趣班就更多了,为了避免错过孩子的“天赋项目”,不耽误孩子成为未来的科学家、钢琴家、舞蹈家或者 体育 明星,一个孩子报十几门兴趣班也是常见的。

北美的小学生忙碌的日程安排堪比CEO,我女儿每星期中,有两个早晨是学校游泳队训练;下午放学后有舞蹈队、戏剧训练各两次;周末有加拿大国家芭蕾舞学院的训练两次;每周还有校外的辩论课、服装设计、绘画课等等。

疯狂的课外活动让孩子们很少有自由玩耍的时间,甚至全家人聚在一起也变得很困难。我女儿同学的妈妈告诉我,他们一家人都难得在一起吃一顿晚饭。家里一个男孩和女孩,爸爸下班后接儿子奔赴各种 体育 训练和比赛,妈妈下班后接女儿去舞蹈戏剧兴趣班,连周末也不例外。

中学阶段则是达到忙碌的顶点,通过小学阶段的大规模尝试后,中学阶段开始缩小范围,逐渐把重点放在优势项目深入发展,这个阶段也是最纠结的,因为如何取舍和选择决定着日后的成败,需要父母和孩子仔细商量,并且还要听取各种专业意见。

从加拿大的情况看,孩子的才艺特长选择还是呈现出族裔特色的,白人占有 体育 上的优势,包括冰球、足球、滑雪、曲棍球等运动项目基本以白人孩子为主,而印度家庭的孩子则是占据了科学竞赛和英文竞赛的优势。华人孩子最大的优势是钢琴、小提琴和学术竞赛,加拿大的奥数和辩论比赛完全是华人孩子的天下。

2

为“完美无缺”的童年不惜代价?

父母想要通过监督和控制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让孩子永远追求卓越,不给犯错留下一丝空间,从而确保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散养时代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父母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参与度很少——孩子们自己上学,自己和同伴玩耍,并学会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正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历史 学教授保罗·法斯所说,美国人“赋予孩子独立和灵活的能力,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孩子未来将拥有更好的可能性和机会”。

但是,在“鸡娃”时代,孩子的自由度和独立性大大减少,1969年有41%的美国儿童骑自行车或步行去上学,到2014年,这一数字已下降到约18%。

这是为什么?

因为父母想要给孩子一个完美无缺、万无一失的童年——他们要通过监督和控制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让孩子永远追求卓越,不给犯错留下一丝空间,从而确保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美国一位学者曾经说,“鸡娃”时代“好父母”的标准是:给孩子提供所有一切最好的,不让孩子难过和沮丧,不让孩子失败。

“鸡娃”时代的父母会更多地陪伴孩子,甚至会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周围,这样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孩子犯错,而且发现孩子出问题时可以立刻帮助解决,尤其是当孩子面临困难、挑战和挣扎的时候,父母可以像割草机一样“砍掉”阻碍孩子成功道路上的障碍。

我女儿学校就有不少全职的“直升机妈妈”,她们争先恐后地到学校做志愿者,主要目的是可以看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有些妈妈恨不能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学校,以便时时刻刻地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她们希望看到孩子上课是否认真;课间休息是否有小朋友一起玩,是否玩得开心;午饭有没有吃好;有没有在学校受委屈。一旦发现任何不妥的情况,她们立马出手援救。

学校里如果有两个小朋友吵架了,“直升机妈妈”们会立刻干预,曾经还出现过两个妈妈谈判不成,吵到校长那里,但未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其中一个妈妈愤然带孩子退学了。

加拿大的小朋友喜欢带生日蛋糕给全班同学分享,一位妈妈发现蛋糕上奶油和糖霜太厚,立刻生气地找到校长,说她女儿学芭蕾舞要保持身材,吃太多糖分会容易发胖。

每次学校发放成绩报告单的时候,总会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成绩不满意,于是就会找到老师去讨价还价,这种情形在中学更为严重,因为分数直接影响着大学申请。

学校的运动队、俱乐部竞选更是大事,尤其是那些竞争激烈的校队,家长们会找到教练或者校长,要求给自己的孩子机会。

“鸡娃”大战不仅仅是孩子学业才艺的比拼,父母也需要使出浑身解数来保证孩子拥有一个没有失败的童年,正如《焦虑症:入门指南》的作者卡罗莱恩·戴奇博士所说,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成功或失败背负太多责任,甚至为此愿意不惜一切代价。

3

高质量陪伴需要碎钞机般的投入

“鸡娃”大战不仅是拼父母的时间和知识,也是拼父母的财富

2019年,康奈尔大学的帕特里克·艾施祖卡博士调查了3642 名美国家长的养育方式,无论种族、 社会 地位、经济状况或受教育程度如何,所有接受调查的父母都一致认为“精细 育儿 ”式的鸡娃是最好的养育方式。

“精细 育儿 ”要求父母很多高质量的陪伴,以时刻保持对孩子身体和智力上的刺激。一个合格的“鸡娃”家长必须熟读各种 育儿 书,与孩子们一起阅读,做手工, 游戏 ,帮助家庭作业,带孩子上兴趣班,从不缺席孩子的音乐会和比赛,还要经常询问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当孩子犯错时,要进行耐心细致地解释和讨论。

根据《美国时间使用调查》,2017年美国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两倍,尤其以受过大学教育的父母最为明显,亲子陪伴时间每周增加了9个小时以上,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父母每周只增加4个小时以上。

但是,“鸡娃”式 育儿 的成本和代价无疑是非常昂贵的,不是谁都能支付得起,占据优势的还是富裕且高学历的家庭。“鸡娃”大战不仅是拼父母的时间和知识,也是拼父母的财富。纽约大学 社会 学家萨宾诺·科恩里奇对不同收入阶层的家庭在学前教育和课外活动花费上的增幅做了比较,富有家庭在这方面的增幅遥遥领先。“美林证券”报告发现,如今在美国将孩子抚养到18岁的平均成本高达23万美元,而根据Town&Country的分析,纽约富裕家庭的平均 育儿 花费更是高达170万美元。

《纽约时报》一篇文章列举了各种令人咋舌的“鸡娃”成本:Kindermusik婴儿音乐课程,每节课收费高达68美元;儿童用的Wonder Workshop Dash编码机器人零售价约为150美元;乐高Mindstorms机器人套件的价格为340美元。纽约私人音乐老师时薪约为50美元,课外补习私教每小时80美元, 体育 私教每小时费用则是100美元。

体育 作为北美课外特长的重头戏,父母们为此更是不遗余力地投入血本,美国青少年 体育 产业每年能从父母那里赚取50亿美元。根据TD Ameritrade 2016年的调查,近20%的美国家庭每年在每个孩子身上的 体育 支出超过12000美元。调查还发现,由于 体育 培训方面的大额支出,33%的家庭无法正常储蓄退休金,40%的家庭没有紧急基金。

“鸡娃”的成本自然也包括择校,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私立学校。纽约幼儿园至12年级的124万儿童中,约有18%上私立学校。居住在富裕的第2区(包括翠贝卡和上东区)的家庭中,约有42%上私立学校。纽约市顶级私立学校的费用每年超过50000美元,根据Business Insider的计算,这些孩子完成中小学教育的费用总共需要90万美元。

对于无力承受昂贵的私立学校的父母来说,公立学校的“学区房”成为最佳选择。Realtor.com最近一项调查发现,73%的父母表示会选择学区房。美国的学区房价格因素包括:标准化考试成绩、学校排名、大学录取率、常春藤入学率,学区房的价格往往比普通房产高出数十万美元。Realtor.com榜单上最昂贵的顶级小学和中学学区房大多在加州的洛杉矶,其中排名第一的小学学区房平均售价约为356万美元,名列中学学区房榜首的平均售价为490万美元。

4

进名校的代价是焦虑、抑郁症高发?

孩子独立能力差和心理压力大是“鸡娃”式 育儿 的两大弊端

专家们普遍认为:被“鸡”过的孩子通常能上好大学,找到一个好工作;但同时更有可能患抑郁或者焦虑等心理疾病。还有一些研究表明:随着低收入父母增加了对孩子的教学和阅读时间,富裕和贫困家庭的学前班学生之间的阅读差距逐渐缩小;随着父母陪伴和监督的增加,针对儿童的严重犯罪已大大减少。

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近年来北美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变得日益严重。2019年《变态心理学杂志》的一篇文章指出,2009年至2017年间,14至17岁青少年抑郁症涨幅超过60%,12至13岁之间则是47%。在2007年至2017年期间,美国青少年的自杀率上升了56%,现在已成为美国年轻人的第二大死亡原因。美国大学 健康 协会的调查发现,2017年有21.6%的大学生被诊断出患有焦虑症。

很多理论和实证研究认为,罪魁祸首是“鸡娃”式 育儿 :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被“鸡”过的孩子往往心理压力大,而且独立自主能力差,孩子更容易焦虑,对生活的满意度也更低。也就是说,“鸡娃”式 育儿 两大最明显的弊端就是孩子独立能力差和心理压力大。

“鸡娃”式 育儿 摆脱了北美鼓励儿童独立和自由的传统教育观念,而代之以父母对孩子生活和学习的高参与度、高投入和高控制度的养育方法。父母通过对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全盘控制和监督,打造出一个符合父母设计的优秀人才,也许可以赢得名校的入学资格,但是失去的却是孩子自我 探索 和自主选择的能力。

2007年《临床心理学评论》杂志的研究论文发现,缺乏自主权与儿童焦虑症相关。杜肯大学教授卡伦·范奇在2016年发表的论文中指出,“割草机父母”会让孩子失去做决定的能力,不能经受挫折且更容易放弃。一个缺乏自主权的孩子,一个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的孩子,在独立进入“现实世界”时往往会缺乏自信和焦虑不安。

2017年《儿童与家庭研究杂志》一篇论文指出,“直升机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往往“焦虑和抑郁水平较高,自我效能感较低,导致大学适应能力较差”。

“鸡娃”式 育儿 带给孩子们的压力也是引起焦虑和抑郁的原因,根据2019年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基金会的一份报告,过分追求卓越的压力是危害青少年心理 健康 的主要因素之一。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研究院2019年报告也证实,成绩优异学校中的青少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发生率至少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到3倍。

在这个到处充斥着经济焦虑的时代,究竟如何更好地“鸡娃”呢?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迈克尔·汤普森说:“在丰富多元、有趣、促进增长的童年与过度安排的童年之间存在界限。”理海大学心理学教授苏珊·伍德豪斯则进一步指出:“关键是在追求孩子的成功和培养独立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本版文/方也

(本文作者系法学博士,专注于制度比较研究和海外教育研究。)

北美“鸡娃”学术名词

直升机 育儿 (helicopter parenting)是指父母监督、指导甚至控制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随时帮助解决孩子的各种问题,最大限度地防止孩子犯错。

精细化教育(intensive parenting)比直升机 育儿 有着更高的标准,从孩子出生开始,父母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按照精英大学的录取标准,全方位打造孩子的学术和才艺特长,从而获得大学申请优势。

割草机或者扫雪机父母(lawnmower parenting)则是为了给孩子铺平通往名牌大学的道路,不惜一切代价地清除孩子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障碍和挑战。

② 为什么美国的孩子18岁就能独立

西方文化非常看重‘独立’的价值。别说大学毕业以后了,小编老早就听说:美国人到了18岁就会离开家独立生活。

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

1。 投票数据

我们先来看一组美国网站上的投票数据。

Giantbomb.com发起了一场以:‘你多大时搬出父母家的?’为题的投票活动。

(父母家???听起来好伤心。小编现在还把‘父母家’当自己家。。。Well。。。)

如下图所示,共有356人参与投票。

(虽说投票的人不多,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各个年龄段都顾及到了。

结果显示,18岁时搬出的占比最高,达到17%。

加上‘17岁’和‘<16岁’这两组,18岁以前(含18岁)离开父母家的占到了25%。

也就是说,四分之一的人18岁之前就搬出父母家自己住了。

另外,如果我们计算一下24岁前搬出父母家的人所占比例,数字是76%。

我们姑且把24岁看作大学毕业的平均年龄,那么可以推断:有76%的人在大学毕业后即搬出父母家,独立生活。

当然了,一个小小的网络投票可能说服力有限。下面,我们一起看看美国人怎么说。

2。 网友回帖

有位国人曾在美版知乎Quora上提问说:

‘我是中国人。上中学的时候,老师曾告诉我们说美国人大学毕业后就会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当时这让我们很吃惊。这是真的吗?’

下面是美国人的回复。

Tom Stagliano:高级航空航天工程师(毕业于麻省理工)

在我生活的地方,一旦家里最小的孩子上了大学,父母就会卖掉房子,搬去别的地方,不会留下新的地址。。。过去几年我听说过好几例这样的事。。。

(小编给跪了。。。)

Andrew Jenkins

从经历中学习

我认为这是美国文化里特别怪异的一点。

大多数情况下,如果别人知道你和父母住在一起,要么会瞧不起你,要么对待你的态度就变得轻慢了。我觉得,人们歧视和父母住在一起的人,这很荒谬。

(小编表示赞同,独立并不意味着一定不能住一起啊!)

Tim Nygaard:曾就职肯塔基大学

我是迫不及待想要搬出去自己住的那种。17岁那年,我如愿搬离父母家。那是上世纪60年代,那时的美国人非常渴望独立,有很强的‘自立’意识。

现在的情况可能有所不同。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很多人20多岁时还会搬回父母家去住。

Sean Bard:莱斯大学化学专业学士·2006年毕业,一直在美国

高中毕业后,我离开家去1,400英里(2,250公里)以外的城市上大学。大学毕业后每次回来看父母,我都没有在家里停留超过一周。我弟弟也是如此。

不过,我妹妹之前几个月住在父母家。她刚从国外工作几年回来,需要好好思考下一步的计划。

Isaac McQuistion:18岁从父母家搬出去就再没回过头

在美国大多数地区,人们的观点和文化习俗的确如此。我上大学那年搬出父母家,从那以后就没怎么在父母家住过。我的兄弟姐妹,还有我妻子,都是这样。

就像另外一篇回帖里说到的:这是美国人迷恋‘个人主义’和‘独立意识’的表现之一,同时也说明美国人信奉‘依靠自身努力实现美国梦’的理念。毕业后仍和父母住在一起,显然是一种‘耻辱’。这表明一个人未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且拒绝‘长大’,缺乏独立生存能力。

可以说,这样的人就是‘寄生虫’,会受到所有亲友的侧目。人们一般不会认为和父母住的人是出自对家人的爱和依恋。

美国文化的‘主导形态’是把自己和其他人‘分隔’得越远越好。

和父母住一起的人,形象是这样的:

30多的大男孩,住在父母家的地下室,打着电动,从父母的冰箱里拿东西和饮料填肚子,苟活人世。

同样地,如果子女搬出去后,父母常常跑去子女家,也会被视为过度介入子女生活、缺乏自理能力、不尊重孩子独立生活的权利等等。

其实仔细想想,和子女保持过分的距离恐怕会让老人非常孤独。尽管美国现在的情况基本上仍旧和我上面说的差不多,但其实已经开始改变了。

不合理的学生贷款债务,再加上很多行业薪水不景气,使得美国出现了越来越多‘几代同住’的家庭。

究其原因,无非是受困于经济状况。比起从前,现在大多数人直到上了一定年纪才买得起房。

人们仍旧认为和父母住是一种失败的表现,但是因为这种情况越来越普遍,也就从‘失败’变为‘常态’了。

匿名

其实我是英国人,但是在英国也差不多。

对于条件富足的家庭,孩子都会离家上大学,在那里租房住(或住大学宿舍),之后就不会回到父母家生活了(通常只会探望或回家休假)。子女和父母同住,可能出于很多原因(找不到工作、入不敷出、健康原因等)。然而独立居住和生活是人们努力达到的常态。

最近,我的办公室来了一名印度交换生。我和他有过几次不错的聊天。

在聊天中,我看到我们成长的文化和童年经历非常不同。希望这可以为解答你的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一次午饭时,我提到说自己18岁时有一阵子在一家仓库打工,负责装货盘,为上大学存点钱。

这名印度交换生非常惊讶,一个白人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竟然也会干这样的工作。

他说,他的父亲绝对忍受不了让儿子做体力活这种耻辱。

就在那天,餐厅里还有一名工程总监曾做过建筑工人,一名高级程序员做过快递司机,还有其他人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工作过,有人做过邮递员。。。给我的感觉,在印度,如果子女做行业较低的工作,人们会认为他们的父母没有能力供养子女。

对于西方孩子来说,恰好相反。

如果上大学了还不能负担自己的部分花费,会被认为懒惰、被父母过度宠溺。

大学阶段,父母可能在经济上给子女很多贴补,但是大学生也需要有自己赚钱的意识。从事一些简单的服务性工作,是步入成年的良好预备。

在另一次聊天中,这名印度学生提到,他到26岁时才有了自己的银行账号。

他刚开始工作时,薪水是直接发给他父亲的。他父亲管理家里一切财务事宜。他说这在印度很普遍。

记得我8、9岁的时候,有天早上,有一名银行的女职员来学校教我们怎么办银行业务。

那天我们有了自己的储蓄账户,她鼓励我们每周往里存一些零花钱,比如2英镑或5英镑,以后给自己买新玩具或其他东西。

英国孩子9岁前,就会接受相关教育,开始练习财务独立所需的技能。我并非要论断孰优孰劣,只是想分享一下西方是如何教育孩子重视独立的价值,其他文化可能并不那么重视这个。

Beth Knoll-Casey

作家/博主、三个孩子的妈妈、Avon销售代表、程序员

很多人是这样,但并不是全部。很多孩子至少在大学期间会住在家里。成年后还和父母住在一起,的确不多见。

大多数情况下,子女想要展开双翅,探索周围的世界,享受完全独立的美好感觉。

Carlos Eardo Oliver

世界公民,住在华盛顿特区

《发射失败》这部不是很有名的电影,或许可以解释这个现象。有人说,美国人性格的标志就是个人主义。美国人渴望独立,没有什么比不劳而获更令人不齿。

即使对于高中生而言,自己打工买车(哪怕是破车)也比接受父母送的德产豪车更受人尊重。

说实话,对于后者,很多人都会嗤之以鼻;在有的小地方,如果有人开着父母的圣诞礼物保时捷招摇过市,一定没人愿意搭理他。

几乎所有上高中的孩子对父母的期待也是如此。不管是读大学还是工作,一旦成年,他们就想要独立生活。

当然,大多数家庭不会在孩子满18岁那天就等不及要把他们请出门。但是,有的父母会这么做,或许是出于同辈人的压力。

多数父母会给读大学的子女提供经济支持,但有的孩子要自己支付高等教育的费用(靠学生贷款)。

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

在我自己的国家,有35岁的成年男人还住在父母家里,生活让妈妈照顾(做饭、洗衣、打扫房间。。。),把父亲当提款机,真是太可耻了。

3。 调查数据

看了以上网友的回帖,相信大家都知道答案了。是真的,只要可能,美国人最晚大学毕业后肯定会选择离开家独立生活。

搞清楚了这个问题,小编再给大家透露一个重要信息:

据澳洲一项最新调查表明:从父母家搬出的时间对于一个人未来可能拥有的财富具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你认为和父母住在一起可以帮你存更多钱,那你就错了。

21-24 岁时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澳洲人比过早或过晚离家的人在人生的中后期可以多赚185,000美元(约126.7万人民币)。

该发现发布在墨尔本大学一份名为《澳大利亚家庭、收入与劳动力》的调查报告中。这项调查自2001年起已经采访收集了17,000名澳大利亚人的数据。

报告指出:21-24岁搬离父母家的人,到35-54岁时,收入和资产状况是最好的。

18岁之前就离家,会让自己的经济状况更糟。

报告显示:

成年之前就离开家的男性,其一生的资产比21-24岁离家的人少184,877 美元(约126.6万人民币);

女性少106,977美元(约73.3万人民币);

年收入平均低约3000美元(约2万多人民币)。

18-20岁离家,也很不错。

这个年龄段离家的男性资产比21-24岁离家的人低99,834美元(约68.4万人民币);

女性低25,768 美元(约17.7万人民币);

然而,年均收入只低不到900美元(6165人民币)。

25岁以后才离家独立生活的人,年收入比21-24岁离家的人平均低5280美元(约3.6万人民币)。

资产同样受到影响,据估算:

25岁以后离家的男性一生的资产比21-24离家的人少20,779美元(约14.2万人民币);

女性的资产少95,676美元(约65.5万人民币)。

小编也是在21-24岁之间离开家的,看了以上信息,竟然莫名受到了鼓舞。小编以为,是鹰总要远走高飞,父母需要及早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然后在合适的时间放手。

或许如美国网友说的,美国人对‘独立’过于迷恋,但小编觉得,咱们中国的文化倒是可以多多借鉴美国人的‘独立精神’。所以,赶紧趁21-24岁之间离家吧,或说不定还能多赚点钱呢,嘿嘿。

③ 美国海归硕士在就业方面有什么优势

海归已从“黄金时代”快速渡过“镀金时代”步入“青铜时代”,海归早已不在是高水平、高薪酬的“代名词”。因此很多美国留学海归回国后生活跟国内高校普通毕业生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1、美国留学生回国后往往都会选择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无疑是海归群体的“最爱”。权威数据显示截止去年美国留学回国人员中,49.34%的人期望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地区寻找职业发展机会。 2、各地基层干部甚至农村村官中,近年来海归的身影也逐渐增多。几年前国内大学生村官首次向归国留学生放开之后,首次招考便有20人报名参加,其中4人最终被录取。后来某地方的引进留学归国人才当“政府雇员”的政策,一次就吸引了110多名海归报名,最终10名海归被选中并被派往乡镇基层工作3年 3、当然,还有一部分美国留学海归带着充满奋斗与创新的“美国梦”精神回国投入创业大军中。不过成功者寥寥。 4、“海归”还是有国内毕业生所没有的优势,建议留学生不要以毕业时的起薪点来衡量留学投资回报率的高低,从而否定了出国留学对个人长远发展的积极影响。事实上,海外学习和生活的背景能够促使“海归”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实现更快、更远的跨越。

④ 大学生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心得体会

“中国梦”是什么?与“美国梦”不一样,“中国梦”是个人的,是国家的,更是民族的。“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

“中国梦”是小康梦,小康梦即人民幸福梦。何为人民幸福?人民幸福不是央视的街头采访,也不仅仅仅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CDP增长速度,而是十八大为全国人民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人均收入均翻一番的新要求。十八大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上提出的新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同时,十八大还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解决收入分配较大的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共同富裕”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能够说,有十八大会议精神的指引,和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领导,实现“小康梦”是美丽而又可及的。

“中国梦”是强国梦,强国梦即国家富强梦。十八大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之时建成富强民主礼貌和谐的国家。我们欣然的可见,中国已经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民生产总值实现了翻番。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里,中国在经济社会建设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从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我想我们“90后”这一代是幸运的,我们虽没有经历过改革开放初期的热血与激情,但我们却见证了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成就与荣誉。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成功加入世贸组织,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的顺利发射与回收,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第一艘深海潜水器“蛟龙号”的顺利下潜,第一艘绕月飞行器“天宫一号”的顺利升空,第一艘航母“辽宁号”的顺利下海······中国一次又一次的吸引世界的目光。这些都在说明中国更加自信了,中国因底气而自信,因自信而强大。中国的建设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也取得了重大历史突破,处处可见的“MadeinChina”也正逐步向“DesigninChina”而迈进。中国制造、中国市场、中国投资、中国伙伴、中国职责,这些都是更加强大的中国留给世界的印象,这些印象直观而

又客观,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更加强大的中国正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强国梦”离我们越来越近,看得见也摸得着。

“中国梦”是复兴梦,复兴梦即民族复兴梦。中华民族有着上下5000年的璀璨历史,以前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的礼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以前饱受欺凌,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但“中国梦”在无数矢志于民族复兴的仁人志士心中从未泯灭过。梦想不灭,期望永在。“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五四”运动以来,汇聚了中华民族先进分子的中国共产党,<莲山课件>率先破解了“中国梦”的密码,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路径,波澜壮阔的铸梦世纪工程大幕开启,接续推进,“中国梦”的动力之源全面激活,“风景这边独好”的“中国故事”精彩呈现,中国人民从未像这天这样离伟大的“中国梦”如此之近。中国的发展必将影响着亚洲乃至世界。

我们的“中国梦”既不虚幻也不遥远,“小康梦”、“强国梦”、“复兴梦”,个人的梦,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共同构筑成了我们的中国梦。我们的“中国梦”切身实际,与,与党的领导,与十八大的会议精神密不可分。能够预见的是,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仰,脚踏实地,苦干实干,我们就必须能拥抱美丽的中国梦!

而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应对“中国梦”更是热血沸腾、激情四射。我明白,努力学习,掌握本领,为实现“中国梦”而奉献青春是我们的使命,在思想、本领和作风上找差距是我们的要求。透过学习本次两会以及“中国梦”的精神,我们应当充分了解国际国内形势,认清大局,明辨是非,站队立场,坚决拥护党中央作出的决策和领导。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会议精神,自觉履行我就应履行的职责与义务,从我做起,从细微处着手,从自我的一言一行开始,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就应用心的思考问题,客观的分析问题,有效的解决问题,勇于创新,不断完善发展自我,将个人梦想与共产主义事业的梦想相结合,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齐,努力提升自我的专业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用心参加社会实践,为我的梦努力,为“中国梦”加油!

学习中国梦心得体会(二):

关于梦,能说的有很多。有个人的梦,有群众的梦,更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梦。每个人的梦交错在一齐就织成了一个伟大的中国也就成了所有炎黄子孙的梦。

九十多年来,我们这个民族的民主、复兴、自治之路,被党的火焰一点点照亮。从嘉兴的游船到第一届政协;从1949年的天安门到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再到这天。这天,我们有义务来挑起发展的重担,来走完这条伟大的复兴之路!亚太局势的风起云涌,我们就更有职责梦。这个中国梦,来撑起这个梦,撑起一片属于我们的天空!

梦。谈梦十分容易,但实现梦很难。但若连梦都没有,便是一具行尸走肉。中国梦,中国所有人的梦,我想也就是*所说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华伟大复兴绝不仅仅仅靠嘴上工夫,也需要13亿人的共同奋斗与努力。和平崛起是光荣且艰巨的。中国有了梦,说明中国已成为了一个安定的国家。万事开头难。已跨过了开头的中国必将以更快,更好的势头发展。中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只要每个人为梦奋斗献力一丁点儿,中国梦必将实现,这天,拥有的是中国梦!明天,拥有的是梦一般美丽的中国!正所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让中国繁荣富强,是每一个爱国者心中的梦想。我们是国家的一份子,祖国的未来就是我们的未来,祖国的命运就是我们的命运,我们要为命运而奋斗,要为祖国的完美未来思考。从这天开始,我们要努力做自我该做的事,为建设祖国打下基础,我们是祖国“期望的种子”,我们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要开出美丽的花朵,也要酿出富有营养的蜜来造福人类。我们的期望似熊熊燃烧的烈焰,我们有火一般的雄心壮志,前辈们的诤言我们将会铭刻在心。我们期盼中国有朝一日能复兴,我们会承担起打拼国家的重担,我们能开辟新天地,我们能做好我们自我,“中国梦”是民族复兴之梦,

也是在复兴过程中每个个体自我实现之梦,是中华民族应对未来之梦。“中国梦”既是对百年来中华民族奋斗历史的渴望和追寻的概括,也是当下中国人对自我未来的期许;既是对中国人共同命运中凝聚的感情和力量的表达,也是对普通民众期望和追求的表达。本次班会同学们都表现得很用心、主动,能大胆地畅谈自我的理想,树立自我的信心,看你们自信的表情,听你们充满豪情的语言,我相信,你们的理想必须能实现。理想是还没有实现的东西,是对未来的完美憧憬和期望,这要求我们好好把握这天,努力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才能拥有完美的明天,理想的实现前提是把握人生。把握人生,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它需要一个人用一生的时光,需要几十年如一日的耐力、恒心与毅力。更多的时候,把握人生的关键是要培养自我的习惯,坚持自我的原则。而“顽强的毅力能够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恒心与毅力,在征服的过程中必不可少。命运靠自我主宰,人生由自我把握。

在钓鱼岛问题日益严峻的时候,“中国梦”一词再次出此刻人们的生活中,******说:“每个人都有自我的梦想,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但同时也指出:“一个落后挨打的民族,是没有资格也没有潜力谈梦想的。”所以,*说了八个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中国梦”里有富民也有强国,“中国梦”里,有期盼也有实干,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民族国家全面科学发展,个人才能实现梦想,同样,只有每个人都充满激情和梦情,“中国梦”才够美丽,才够坚实,才能使美丽的“中国梦”在世界绽放。

;
热点内容
暨南大学考研考试科目 发布:2024-12-21 10:54:50 浏览:485
想快点上大学 发布:2024-12-21 10:53:28 浏览:695
北京大学财经女教授 发布:2024-12-21 10:53:27 浏览:222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有哪些专业 发布:2024-12-21 10:42:43 浏览:658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学校历史 发布:2024-12-21 10:36:56 浏览:966
吴淞大学城 发布:2024-12-21 10:36:47 浏览:724
在家乡上大学 发布:2024-12-21 10:36:04 浏览:421
扬州大学的专业代码 发布:2024-12-21 10:35:26 浏览:835
西南大学各省各专业 发布:2024-12-21 10:24:37 浏览:748
华东政法大学孙占芳教授 发布:2024-12-21 10:23:07 浏览: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