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名单 » 美国大学课程是否很难

美国大学课程是否很难

发布时间: 2025-02-07 22:48:47

美国大学本科难吗

这些年,“出国热”持续高温,想必有不少学生留学美国本科,正是为了躲避国内高考吧?然而经历了十年寒窗苦读,终于远渡重洋入学后你却发现美本比高考奋战还苦还累还难,因为美国超级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多课程都很难,凭白给学生增添了不少压力。

美国的高等教育比中国还“应试”,美国的学生平均学习刻苦程度是中国学生不能比的。对于国际生来说,录取只是留学生涯的开始,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更高的挑战,只有几年如一日脱胎换骨的刻苦努力,才能顺利毕业。

学业压力这点对于优秀学生更为明显,不少抑郁症患者都是优等生,多来自于同龄人的压力,他们一心要保持出众成绩,无形中压力更大。

首先,在精英大学读书,学业负担的确很重,搞定了Assignment、Quiz接踵而至,下面又是Lab,完了之后是Test,以为松了一口气才发现还有一大堆的Paper还没有写,搞完之后以为可以稍微放松才发现又到了Final!

对名校的学生来说,计算成绩的GPA像是头上的“紧箍”。学生间竞争激烈,别人都学到1点才睡,你若不想垫底不得不两三点甚至更晚才睡。挂科就更惨了,分数低还有可能拿不到学位证。

其次,大家都是高中时的佼佼者,申请时以高分裱花,以丰富的课外活动、杰出的学术大奖从几千几万同龄人中脱颖而出。披荆斩棘进入梦校,发现在这里更是个世界级的精英聚集地,唯一不缺的就是“各路牛人”才子,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本以为自己是学霸很了不起的存在也黯然失色了,因为总有人能进入你瞠目结舌无法企及的高度,而你所能做的就是陷入新的一轮“闯关打怪”的战斗中,不得不压榨自己逼迫自己,用自己的表现去证明我还配待在这里继续学习的,我还可以做得更好。

大家表面悠闲、如此出色,私下却都在暗自拼搏较劲,还要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平衡实习、课外活动以及各种社交活动,而且时刻保持自信和充满斗志,内心里可能已经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崩溃。

诚然,像向往的“抛开学的很深的那群人,单纯的为了毕业证”那样,就不会有上面的压力了吧?

事实上,作为国际生,由于存在很大的中美文化差异,除了语言障碍,学业科目本身很难对付,一些学习习惯都会弄的你无所适从,比如:老师上课的时候并不会特别提醒你需要做什么,平时记录什么,而且日常很多重要通知、作业等都是通过电子邮件的,一不小心就会错过很多重要事情。这对于在国内什么事情都由父母、老师操劳的学生,是需要适应好久的。作为成年人了,入学时,学校会给大家发学校的规章制度,你需要仔细理解按部就班去做。

再比如,平日不仅要完成大量的阅读写作调研作业,还要精心进行预习准备,不然课堂发言课堂讨论会插不上话,participation很差,有挂科风险。这是亚洲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一步跟不上,之后会越落越多的。所有课的内容加起来,每天需要完成的事情积成山。除了课业,学生还有其他需要完成的项目,比如一些学校要求的program,需要和其他学生配合共同完成什么课题项目,因此可能要长期保持“紧张”状态。

出现困难,可能源于以下几点

1、缺乏清晰的学业计划:

入学后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不清楚自己需要做什么,或在学习上过于松散。

学校里总有着形形色色的活动或party,很多学生逃课的次数便“噌噌噌”地往上涨,作业也是赶完为算。久而久之在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里就失去了自己的原则,从而遇到考试挂科、出勤率低、GPA低,学术不诚信等情况,被学校停学,或是被劝退。因此建议学生根据自己参与的课程或活动发现真正的兴趣,尽早确定方向,多向学业导师、教授或校友进行咨询,快速走出迷茫。

美国本科难,首先,不同专业有不同专业的难。对中国学生来说,难得最凸显的,不是工也不是理。而是文科。

因为美国本科的文科学习方式,跟国内实在是太不一样了。

国内大学的文科考核方式绝大部分是知识点的记忆。但美国的文科,除了你要超大量地阅读各种比砖头还厚的文献之外,你还需要在课堂上的参与互动和讨论,还要写好几十页的Paper。

每一样都需要你要有非常强的自主性和投入度。

理工科的话,其实更多的是在课程的压力上。跟中国孩子从一而终的努力不同的是,美国的小孩,大多玩得非常狠,学得也非常狠,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高强度的压力。但是中国的孩子刚过去,往往会比较难适应。

以工科为例,光是数学类的课程,工科学生就需要学习微积分I、II和III,微分方程和统计学……航空航天和电气还需要比机械、土木、软件和石油等工科专业学更多的数学课程。

这样大量的“秃头”课程,学生没有足够的毅力和敏锐的学习技巧,真的坚持不下去。

中外大学学习目标的“差不多”,但在美国本科=失败

在国内,可能我们觉得把期末考试考及格、或者努力一点考到85分以上就“差不多”了。但是在美国本科,你必须在这个基础上,再做到突破你自己。

美国除了大一大二比较基础的学习之外,大三开始的课程都需要你主动去推进、要融入非常多你个人的想法、要知道你怎么去借助大学的所有资源把一件事情给做成。

比如很多课都是要求你做Project的,文科要写Paper,理科要自己设计项目。你要自己主动想我该做什么项目,该怎么将课上学的东西融入进去,该怎么跟教授请教,该怎么跟同学配合等等……全部都需要你自己来主导和推进。

这要学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要有很强的主动性、领导力、表达能力,才能做好这些事情,才能够拿到一个很不错的分数。

这看起来是抽掉了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自由了,但是其实对学生能力的全面程度和“极致”程度,是更高的要求。

这是美国本科整体上的难。

在具体的细节上的难,更是让学生每天都在“崩溃”边缘试探。比如:

课前需要深度预习,美国读书,上课不是重点,重点都在课前预习。

美国的上课,是预设你已经把今天要上的课程在课前全部学过了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学习。所以一般课上只表达看法和讨论,甚至要你做一些贡献,比如去启发其他同学。

学生如果课前不做大量的准备,在课堂上很容易出丑,或者被老师打低分。这就造成美国的本科学生,大多已经习惯了把重心放在课前,课堂上反而是放松的。

但中国学生早就习惯了轻轻松松听老师把已成结论的知识送到自己耳边,要改变习惯,真的是,好难!

很多专业课,你可能没资格学。

美国很多学校的课程是分梯度的,慢慢会越来越难。

比如你大一修的是入门的基础课程,大二就要修一个更高难度、更专业的课程。专业课可能会要求你前置课程GPA达到3.0以上,也就是80分或者B及以上,你才能接着往后去读。

如果你的前置课程没有达到要求分数,就只能再重修这门前置课,并且没有办法继续读专业课。

如果你重修再不过,比如GPA可能不到2.0,学校就会建议你转学院,你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毕业。

不让学生“歇一口气”的考核方式,美国本科的考核形式非常多样、并且贯穿整个学期的每一天。

考勤、课堂表现、作业、论文、研究项目、考试……都是考核你的标准,而并不仅仅是最后期末考试老师划重点突击一下。

这就需要你从学期开始到结束,都要不停地努力努力努力,才能有一个比较好的成绩。

由此可见,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们,真的是太难了。

更扎心的是,有的大学,不但让学生难,还让学生的“难”没什么回报。这是因为在美国:越是普通大学,越不好混文凭。

Top 50的学生,反而是更好毕业的,很多甚至提前毕业,比如3年或者3.5年毕业。

但是如果是Top 50之外的大学,尤其是百名开外的学校,因为学生能力的参差不齐和管理上的宽松,学生的毕业率反而会更加低。

由此可见,现在努力学习,一劳永逸去个好学校,是多么地重要!

用汗水、决心和努力,让梦照进现实。被任命为美国国务卿的非裔美国人科林鲍威尔说过:“梦想不会通过魔法成为现实;它需要汗水,决心和努力。”

在美国高校看来,如果你的课程很容易,你将无法为将来的职业做好充分准备。你需要学习强有力的知识,才有能力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任。

这也是美国高校虽然以难度大、低毕业率而让不少学生艰难挣扎,但是却少有怨言的原因。

但越是这样,越需要你加强平时的学习,稳扎稳打,学好语言和打好专业基础两不误,磨炼意志,最后才能走得更稳!

❷ 美国大学一年修完60学分有多难比如每天学习时间要用多久

个人经验,如果不算AP和Summer school,极限是一年(2学期)修46个学分。超过了就感觉力不从心。46个学分是我第二年修的,学校是排30-50之间的某公立大学(估计在Ivy这种好学校肯定不行)。这些课大多数是专业的200或300level的课,每学期各有有一门400level,还有一些其它专业的选修。第一学期25,第二学期21,除了一个选修的课B+,其它全A。每天学习14个小时以上,周末不休。如果真的直接60学分,要么您是我等常人无法理解的大神,要么学校太水。当然如果说60分是算了AP和Summer的,那还应该是可行的。

❸ 美国大学里是如何选课的

要看你选课了时间不一样所以看你选的.然後上课时间就是+起来的时间给你做个参考我是在休士顿上大学.一共要学5门.一到四有课..5到日放假一和三上2节.节2小时左右二和四上3节.都2小时左右

❹ 美国大学的数学难不难

美国孩子连10以内的加减乘除都算不清楚,是不是就说明美国的数学基础教育比中国差远了。下面就来说说美国大学的数学难不难。

美国孩子的学习能力比中国孩子差多了

……

我和绝大多数中国人一样,从小接受的是中国式教育,16年寒窗苦读沉迷题海打怪升级:小升初、中考、高考,为了留学还考了GRE、TOEFL。

在来美国留学之前,我的心里也怀着一种对中国基础教育的蜜汁自信:“美国同学肯定都弱爆了。”

然而真实的情况与我设想的完全不同,美国顶尖大学的学生真的很厉害!

斯坦福的美国学生们似乎各个身怀绝技:除了学习成绩好,还往往有很多实习和项目的经历,有的人年纪轻轻就已经经历了很多创业项目,LinkedIn主页上获奖经历更是一摞一摞的。

斯坦福的本科生的社交和体育活动也是五花八门,据说不少斯坦福本科生都达到专业比赛级别的运动员的水平。

除此之外,我还发现,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美国同学都比中国学生要积极得多,他们会随时打断教授问出自己的疑惑,在课下也积极去Office Hour问助教问题。

我在斯坦福上的计算机专业课大多都要做开放性选题的课程项目,不少同学做出的成果都达到了投稿顶尖学术会议的水平。他们的项目往往创新大胆而有趣,相比之下,我做的项目大多就属于四平八稳的“不会出错”的选题。

这一年来的见识让我由衷地佩服起美国优秀的大学生。同时我的内心也升起一个疑惑:美国基础教育粗浅,大学教育尖端,这中间的差距是如何填补上的?

于是我开始留意在,在一番调研和深入学习之后,我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答案,与你分享,希望对中国的家长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没有限制的教育

美国教育给了学有余力的孩子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只要你有能力,知识探索是没有边界的。

在美国,教育的主体是公立的K12教育,普通学生完成12年的公立学习,就算功德圆满。普通美国人接受的就是这样的教育,有可能我们认为美国基础教育差的偏见就是来源于这里。

但是这绝不仅仅是美国教育的全部,美国教育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足够多的“加餐”:只要你想学,你可以随时选修高年级的课程。即使是同一个年级同一个班的学生,正在学的课程可能相差很大。

在10年级的时候,高中学生甚至可以选修部分大学课程(包括微积分、宏观微观经济学、法语文学、西班牙文学等),孩子可以直接到附近的社区大学学习。一些申请名校的亚裔高中生,甚至能提供15门大学课程全满分的成绩。

美国公立教育的已然是非常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然而,事实上,很多有钱的美国人并不会把子女送进公立学校。

美国的顶尖私立学校的精英教育和公立学校相比是天差地别:公立学校的社会实践可能是去敬老院做义工,而硅谷某家顶尖私立学校则是在学校里建立了一个和正规银行一模一样的校内银行,而校内的学生都在银行里设立了账户。学生们通过“模拟股市”炒股,开“模拟公司”赚钱……

在这样的私立学校中,每个孩子都可以尽情钻研自己喜欢的领域,不断拓展知识的疆界。sky is the limit

而在硅谷,针对孩子的课外班和兴趣班也是应有尽有:足球篮球、骑马射箭划船、演讲艺术、编程游戏……不过,和中国不一样的是,奥数类的学习班很少,即便涉及学习,也是有趣的实验课:乐高工程、机器人编程等。

美国的好中学里,学生也是非常辛苦的。凤凰卫视有一次采访一对在硅谷上高中的双胞胎女孩,他们最忙的时候每天只能睡4个小时,因为她们不仅读书,还有许多的”活动“。

我上学期选修了一门“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的课程,我们组课程项目选题是用神经网络做漫画的自动上色。在开发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篇很好的技术论文作为参考,结果一查发现作者居然是斯坦福旁边一个著名私立高中的学生。

我不禁苦笑,自己苦读了16年才跨越了知识的壁垒,可算是达到了硅谷高中生的水平……

重视阅读与自学能力

美国教育的第二大特点是极其重视阅读。美国小学的作业虽然少,但每天却有规定时长的阅读量。

美国孩子的阅读真的是从兜着尿布的时候就开始了,爸爸妈妈会花很多时间给孩子读书讲故事,带着孩子到图书馆选书看书。

由于从小培养阅读,许多美国人保持随时阅读的习惯。我在谷歌的host是个白发苍苍的美国老头,他说他kindle里面有上千本书,每个周末就随机找出几本来看。

但美国的居民社区里,很多都配有图书馆。美国的书很贵,于是图书馆就成了美国民众最好的免费教育资源。与之相对的,中国的书几乎是白菜价,但又有多少人能够保持终身的阅读习惯呢?

我认为,一个人的自学能力与阅读能力是正相关的。

学习的“内驱力”来自于孩子对于新知识的渴求,读得越多,孩子的成就感和好奇心就越强。可以说,善于自学的孩子阅读能力一定不差。因为独立阅读,就是自学最好的工具。

重视运动与团队能力

美国人对于体育运动的重视超乎我的想象,美国的中产和精英阶层简直是“全民体育”。往往受是富有、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身材越是保持得越是健美。

在美国的学校里,最受欢迎的一定不是仅仅成绩好的学生,而往往是运动成绩优异的运动员们。学生运动员享有很多特权,甚至其他科目都要为校队训练让路。

在中国,体育老师的收入一般比不上主课老师。但在美国情况恰好相反。体育教练的收入往往能超过大学教授。

申请美国的常春藤名校的优秀高中生,至少都掌握一项拿手的专业级运动:橄榄球、篮球、跳舞等等。我在学校健身房锻炼的时候身边都是健硕的美国人,即使有亚洲面孔,我也往往能从口音辨别出他们应该是亚裔美国人。

美国之所以把教育和体育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因为他们相信教育不仅仅是解题和背诵,必须涉及社交能力、社会意识、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

运动更能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健康、良性的竞争,帮助孩子培养“领导者”思维。此外,运动也能让孩子的身体更健康,注意力更强,反应更迅速,适量的运动对孩子大脑的发育也有很多好处。

倡导终生学习

在美国,学习是没有年龄限制的。

在我与谷歌高管聊人生一文中,我就提到了谷歌高管Michale Bachman在工作之后还一共修读了5个硕士学位的课程。他的这种“自我驱动”的求知欲绝不是个例。

上个学期期末,看到一个EE硕士的同学的朋友圈:

上CS107编程课的时候,有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和我们一起上,是很优雅很精神的一个老人,上课提问不用转头就知道是她,因为声音很沙哑,真的很佩服。期末考试的时候发现还有另外一个大妈一起来考试,两个人考试之前相互竖大拇指鼓励,那一刻真的感觉帅爆了!!

这条朋友圈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当我白发苍苍的时候,也会有知道自己还想做什么,并努力地去做吗?真心希望如此!

在美国,终身学习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74%的美国人把自己定位为“终身学习”者。正在工作的人群中,有63%的人参加课程或是培训来提升工作技能。

另外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著名的在线教育平台Coursera、Udacity等都是起源于美国。美国人在不遗余力地打破一个又一个知识学习的边界。

向美国教育学什么?

经过上面的分析,或许你就不会奇怪:“为什么美国人学的数学比我们简单,却还能做出超级牛的东西?”

美国教育相信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在满足基本教育要求之后就是“因材施教”。只要你肯学、想学,随时随地都能获取任何领域的高深知识,没有年级和年龄的限制。每个人的天赋都得到了极大的尊重和释放。

硅谷的精英阶层也会把孩子送去各种各样“好玩”的兴趣班,充分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领导力、逻辑思维等等。

美国人推崇的好学生,一要看学术成绩;二要看“领导力”、“对社区的贡献”、“改变世界的愿望”;三要看运动能力。学习成绩并不是评判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美国学校更强调培养学术、体育、社交各方面素质全面的学生。

我们以前总觉得美国的教育很轻松,但其实美国的好学生们课业压力是很大的,但往往孩子们是乐在其中。借用《浪潮之巅》作者吴军的话说,“学习一定很辛苦,但是不应该痛苦”。

在我看来,中美教育各有所长。我作为接受中国应试教育长大的学生,解题能力一流,但在挑战和创新能力上却有所欠缺。咱们中国的学生,若能尽量学习美国素质教育的优点,与中国的基础教育优势相结合,岂不是完美?

❺ 申请美国哈佛大学暑期课程难不难

哈弗大学的课程相对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不过你的情况如果不错的话,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业还是比较容易的。
项目:Study abroad (可去欧洲,拉丁美洲,非洲,亚洲及中东进行学习)
Institute for English Language Programs(集中式白天和晚上的英语培训课程)
Secondary School Program (对将于11,12,13年毕业的高中生开放的学分课程,此program为中国高中生首选): 300多门课程,覆盖人文、社会科学、经济学、管理、语言以及自然科学,课程类型分为远程教学课程、直播课程以及大学精品课程(summer seminar,11门课,小班授课,提供科研的机会,但只有15个名额)。可获得学分,这些学分也可以在其他大学适用。课程时间:6.27-8.12(注:有些大学的项目在7月份前开放summer school,如Yale大学的session A:5.30-7.1跟中国学生放假时间冲突,注意请选择合理的暑期时段。)
Ukrainian Summer Institute(挑战自我,学习乌克兰的语言,历史,政治及文学)
选课:从中选择两门4学分的课程或一门8学分的课程学习,一共可选8学分。以微积分为例:
Calculus I and II(30390)
Class times: Mondays-Fridays, 8:45-11:45 am.
Calculus I (30392)
Class times: Mondays-Fridays, 10:30-11:45 am.
Calculus II (30393)
Class times: Mondays, Wednesdays, Fridays, 9:30-11:30 am. Required sections Tuesdays, Thursdays, 10:30-11:30 am.
可以选择Calculus I and II,也可以选Calculus I+ Calculus II:

❻ 美国大学难么

我一个一个回答:1,美国上课方式。在中国,学习是为了考试和文凭,学生课堂上的学习和实际应用相去甚远,很多学生也志不在此;而美国学生学习是因为兴趣和更美好的生活,能够学以致用。另外,中国教师强调老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型和权威性,所以一般是一面倒的灌输教育;而美国课堂上,老师更多的是给学生启迪,带领学生主动探索未知的知识,师生间存在互动和反馈。所以,美国课堂上学生积极性高,气氛也比较活跃,显得就比中国自由;而中国学生一般是正襟危坐,听讲解,记笔记,举手发言,这种形式上的规矩反而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

美国教育强调教导学生独立思考及各种自我表达的方式。因此美国老师常要求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发问、或发表个人意见。不仅学生要表达和陈述自己的简介,美国的老师及同学也会不断发问逼你陈述你的看法,与别人公开分享。事实上,Presentation和Discussion是课堂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你的参与度往往是学期分数的一部分。教授认为课堂讨论才能评估你所学的,看你是否有能力与教授和同学进行知性的对话。

不想读语言的话可以先参加托福或者雅思考试,成绩达标就可以直接进入课程了,一般大学是4年,但是美国是学分制,就是学分修满了就可以毕业,如果你不喜欢你目前就读的专业,在大二的时候你可以重新选择专业,换专业是很方便的,SAT一般是前50学校的要求,中国毕业证一定要有的,如果你觉得美国本科太难,也可以就读社区学院,到大二再转学过去,祝你成功~

❼ 美国大学国际大一课程和本科课程有什么区别学习类型有什么不同,难度差别大吗,好毕业吗

因为美国没有预科,只有“有条件录取”“双录”和“桥梁课程”。相对于以上三种课程,国际大一学分课程是针对母语非英语的国际学生课程,学生达到一定的语言和学术成绩,即可直接进入大学国际学生班修读一年级的学术课程,大一修完,学生可以将学分直接带入大学二年级的学习当中,而不需要再重新参加语言考试。国际大一可以保证学生直接进入大学学习,在增加语言能力的同时修读学分课程,无需延长针对语言的学时,节省时间,也无需增加留学费用。现在已是赴英、赴美留学的一种主要趋势。

热点内容
德里大学印度教学院教授 发布:2025-02-08 01:02:45 浏览:423
青岛大学路附近托管班招聘老师 发布:2025-02-08 00:43:29 浏览:23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导师推荐 发布:2025-02-08 00:42:05 浏览:762
西南科技大学的王牌专业 发布:2025-02-08 00:41:25 浏览:754
美国大学数学入学水平难度 发布:2025-02-08 00:34:50 浏览:109
2014年陕西师范大学考研复试名单 发布:2025-02-08 00:26:35 浏览:747
大学生投简历 发布:2025-02-08 00:21:47 浏览:945
贵阳大学附属中学 发布:2025-02-08 00:20:53 浏览:835
向研究生导师请教问题 发布:2025-02-08 00:03:05 浏览:597
英国大学环境与环境卫生工程专业 发布:2025-02-07 23:58:48 浏览: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