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授课方式
Ⅰ 美国大学怎么样和国内的大学区别是什么
主要有以下四大区别:
1.授课方式不同。
美国大学与中国大学的最大不同就是授课的方式。美国实行选课制,没有所谓统一的教材,教师在选择教材的时候有很大的自由度。教师上课很少一言堂,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参与讨论,讨论中会碰出很多灵感的火花,因此讨论通常比较活跃,课堂经常会变成国际大论坛——课堂上的学生往往来自世界各地。
2.美国大学学生阅读量大。
与中国大学相比,美国大学的另一个最大不同就是阅读量大。每门课程的老师都会通过电子邮件给学生发送大量的辅助资料,这些辅助资料有的是著作,有的是论文,有的是教师编制的资料汇编。同时,老师还会开出一个长长的书目,让学生课后阅读。
课堂讨论时,学生需要将教学内容与辅助资料结合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没有阅读老师指定的资料,上课就会很吃力,甚至完全插不上话。老师也会提醒在课堂上发言较少的学生融入到课堂中去。因此,在美国读书,阅读量会非常大,有时候为了一节课,要阅读上百页的资料,学习非常辛苦。
3.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不一样。
中国大学的考核基本都是依照考试成绩,但是美国大学不一样,美国大学很少考记忆性的东西,美国大学更注重应用性、创造性方面的测试。另外,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率、小组活动的参与率、小论文等都会会纳入考核范围。
4.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同。
在美国的学校里,很少听到批评,到处都是充满了表扬。美国人一生都是在表扬中长大的,很多在中国人看来根本不值得表扬的事情,家长和老师都会说beautiful。美国家长几乎每个月都会收到学校对小孩的表扬或奖励。即使大学也不例外,在课堂讨论中,只要你的发言有一点点可取之处,老师就会高调地给予积极评价。中国大学里表扬就没有这么普遍。
Ⅱ 中美课堂教育模式对比,区别在哪儿
第一种:互动式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在美国,教授喜欢和学生进行对话沟通,一般事先教授都会准备一些相关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表明观点,并随时提问,同学之间也可相互讨论,从而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美国大学的课堂教授上课时很少一直在自己讲,他们会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会使课堂教学丰富多样,比如教授会提出一些探讨性的问题,让大家进行讨论,问题一提出,班级内马上就热闹起来了,大家都会各抒己见。与其说是互动式教学,这类课堂更像是不定时的辩论会。有时候,教授还会咄咄逼人一直不断的刨根问底,将你的问题了解清楚,或者说把你逼到无言以对,再换一个人去讨论,这种课堂节奏感很快,紧张而激烈。
其实这种教学模式,在国内也是非常常见的。但中国学生含蓄的性格,往往学生们并没有积极参与其中,最为糟糕的是,教授提出一个问题,不是班级集体大讨论,却是说“哪位同学有想法,可以来谈一谈?没有我要点名了啊?”这句话一说出口,各位同学们内心就会异常恐慌,心里不停的祈祷,可千万别叫我啊,千万别叫我啊!此时,课堂鸦雀无声,要多尴尬有多尴尬。事实上,教授的教学模式是一个方面,但这种情况,最根源的还是学生并没有积极参与的意识,教授再组织这种活动,学生们不配合,也是无济于事啊!
第二种:小组合作
这种教学模式,在美国,教授喜欢将学生们分成一个一个的小组,可能这个小组一旦确定,就要贯穿整个学期,其中可能会组织一些科研项目让小组集体完成。一般都会是有一些研究课题,供学生选择,然后在有限时间内,学生们要通过调研,设计,或者做研究报告等一系列阶段将其完成,并最终进行小组展示,来进行评分或者小组竞赛。这种方式,学生们都积极参与其中,并且也会培养合作的精神。
同样都是受过国内教育的人,大家也许都会有这种想法,就是国内小组活动真让人反感。小组里总有那些想不出力就坐享其成的,弄得人人心里不平衡。同时,这种活动还需要老师时时的监督,老师在身边,就讨论几句,不在身边,我们就来八卦一下就好啦!
教学模式不仅仅是局限于教授的授课方式,和同学们也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课程氛围需要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可以和美国的小伙伴们取取经,希望大家都能够积极踊跃参与到课程中,不仅能配合老师的工作,其实收益最大的是我们自己。
Ⅲ 美国大学课堂的授课方式有哪几种
1、直接传授型培训法(讲授法、专题讲座法) 2、实践参与型培训法(演示与模拟法、研讨法/头脑风暴法) 3、态度型培训法(角色扮演法、拓展训练) 4、科技时代的培训方式(视听法、网络培训、视频远程培训)
Ⅳ 美国高校常见授课方式一览表
很多学生会选择去美国上大学,那美国大学的上课方式有哪些呢?那么和一起来看看美国高校常见授课方式一览表,欢迎阅读。
一、美国大学上课方式-毕业设计
这种课程一般是作为本科阶段学习的一个总结。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自主解决一个相对复杂的创新性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学生可以组成一个团队来完成对项目的研究及开发。对有些项目来说,这是取得本科学位的一个必要条件。
二、美国大学上课方式-带薪实习
这种授课形式一般由学校牵头与业界联系,使得学生(一般是工程专业)能在大学阶段就有第一手的专业实践经验。参与这种可选授课形式的学生需要提交申请并通过预实习公司的面试(一般就在学校里)。实习通常占用一个学期或者一个暑假,但可以按课程计算学分,并有一定的收入。
三、美国大学上课方式-讲座
最传统的授课形式:教授在讲台讲,学生在下面听、记笔记,偶尔发言。通修课程如大学物理或微观经济学,会在300人的大教室里进行。但一般的专业及选修课程,每班不超过二三十人。通常会定期布置作业,考试,以及为了查出勤而随堂测验等等。
四、美国大学上课方式-研讨班
研讨班(seminar/workshop)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高阶授课形式。一般每次依次由某位学生发表其对课程研究对象的一个调查研究结果,然后其余学生提问,最后由教授总结。Seminar和workshop一般可以互换使用,但是就具体的使用情景而言,workshop偏向于指短期(数天到数周)、集中(基本每天或者大半天都是围绕学习的主题)、以及强调互动(有更多的讨论和交互元素)的研讨班形式。Seminar一般是在平时,而workshop主要安排在假期。
五、美国大学上课方式-习题课
习题课一般是作为讲座的补充,一般由助教主持,学生自愿参加。讲授与当期课程相关的几个标准问题的解法,有帮助学生解决课业困难问题的成分在内。
六、美国大学上课方式-实验课
一般在专门的实验室进行,每次有特定的实验内容,通常为物理,化学,生物和计算机等。学生需按照所发的讲义步骤进行实验,并在当场或事后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对实验结果的记录,以及解答一些对应问题)供批改。
Ⅳ 为什么中国大学八点上课,美国大学九点上课
上课方式的差异国内大学的上课方式一般以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为主。而在国外,老师非常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老师会鼓励大家调动自己的思维去讨论问题,要求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而且经常会有大的作业要求学生自己组成团队去完成,这样的授课方式对学生的自我要求很高,需要他们具备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的能力,与别人打交道的能力,以及包容、尊重、合作等职业精神。因此很多自觉性差的学生很难适应这种授课方式。同时由于国外的大学一般都是“宽进严出”,顶尖大学更是“难进难出”,因此“混文凭”的想法在那里行不通。专业选择的限制有一些专业,国内外的体制是不一样的,典型的如医学、法律、会计等。由于医学体系、法律框架、会计准则等国内与国际标准有较大差异,这些专业的国内本科生想去国外读本专业研究生的限制较多。比如说,中国的医学院毕业生基本上没有法申请国外的医学院,或者要录取你的话你要从本科开始读起。而法律专业的学生也要重新读法律本科或者类似于本科课程的学历才能申请成为当地的注册律师,直接读研究生虽然有通道,但是毕业后是不能申请成为律师的,换句话说,只有回国一条路。会计专业的情况稍好一些,因为许多大学开设了针对非会计专业本科生的、以注册会计师为目标的硕士课程,而你在国内大学学的会计知识很多是不被承认的,因此如果要出国深造的话不得不重头再学。目前我国紧缺的精算师人才,由于精算专业在国内几乎是空白,因此学生一般也只能去国外读。教育以及其他一些需要职业协会认证的专业均存在类似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