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东北大学迁木
❶ 波士顿有哪些名牌大学啊
波士顿(Boston)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也是新英格兰地区的最大城市,波士顿是美国东北部高等教育和医疗保健的中心,是全美人口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城市。它的经济基础是科研、金融与技术—特别是生物工程,并被认为是一个全球性城市或世界性城市。
世界上好几所顶尖的大学都在波士顿,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
主要大学如下:
麻省理工大学
哈佛大学
塔夫茨大学
布兰迪斯大学
波士顿学院
波士顿大学
东北大学
爱默生学院
威廉姆斯学院
阿莫斯特学院
❷ 东北大学成立于
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4月,1928年8月至1937年1月,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任校长。“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迁徙北平、开封、西安、四川三台等地。
❸ 东北大学谁创建
1.云涛日破
(1923-1931)
20世纪初,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东北肥沃的黑土地孕育着富庶,也引得列强垂涎。日本以其地理条件的便利,将魔爪伸向东北,不仅进行残酷的经济侵略、资源掠夺、还进行文化控制。在这风雨飘摇的时局下,诞生了东北大学。
1921年初,东北仍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而几位知识分子的内心却充溢炙热的激情。他们向时任东三省巡阅使、奉天督军的张作霖建议:欲使东北富强,不受外人侵略,必须兴办大学教育,培养各方面人才。他们就是当时奉天省代省长王永江和奉天省教育厅厅长谢荫昌。对于他们的建议,奉天省议会于当年10月25日进行讨论,通过联合吉、黑两省创办东北大学以储备人才、振兴教育的议案。
1922年春,东北大学筹备委员会成立,次年4月19日,奉天省公署颁发“东北大学之印”,4月26日正式启用,东北大学宣告成立,在原文学专门学校旧址开办文法科大学,在高等师范学校旧址开办理工科大学,王永江为首任校长。王永江出任校长后,坚持他一向的严谨作风,聘名师、招学生、购设备,学校顺利起步。
建校之初东大呈请奉天省公署,拨地另建校舍。省公署很快批复,拨昭陵前白桩外陵地并毗邻民地共500余亩,作为新校址。经一年多建设,1925年9月,理工大楼、教授住宅、学生宿舍及相应的附属设施在新校址竣工。理工科先行迁入,与仍在原址的文法科大学遥相呼应,形成南北两校区。1926年的东大一览曾对当时的校园环境进行了这样的描述:理科工科校址,偏南一带地势高阜,土质坚厚,中建正楼一座,形如蛱蝶,南瞰城郭,北倚昭陵,而新开河环抱楼前洋洋西去,瞻眺环境爽垲葱茏诚胜地也。这方圣地孕育了东北大学蒸蒸日上的未来。
学校按照现代大学的格局设立了理、工、文、法、教育等较为齐全的学科,各学科之学会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文法科成立自治会、夏声社、社会科学研究社;工学院成立矿学会;理工预科成立英语研究会;孙国封院长为促进科学进步,发起科学教育协进会。这一时期校内各种学术讲座开展的红红火火,主讲人不仅有国内的名师、大家,还有来自英法美等发达国家的学者、专家,所讲题目从“火山现象”,到“教育的变迁”;从“东三省农业发展与中国民生关系”,到“列国对华之联合政策”,内容涉及政治、人文、科技等多个领域。
“知行合一”是东北大学当时的校训。为力戒纸上谈兵,东大建成工厂,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求得真知,巩固所学,留学德国归来的杨毓桢任厂长。1926年11月,文法理工各科组织学生参观华北机械厂及纺织厂,以增长工业方面知识;同年12月,俄文系学生抵达哈尔滨,实地考察;1927年,理工科学生参观奉海路、抚顺煤矿。实地参观考察、创建学会、开办讲座,刚刚诞生的东北大学已经开始运用现代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启迪学生思想,丰富学术文化。这些传统延续至今,成为东大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27年11月,东北大学首任校长王永江因病逝世后,大学委员会公推奉天省省长刘尚清继任校长,踵事增华,历有建设。
1928年8月16日,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刚刚过去两个多月,身负国仇家恨的东北保安委员会委员长张学良继任东北大学校长。一直以教育为立国之本的少帅对东大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明确提出以“研究高深学术,培养专门人才,应社会之需要,谋求文化之发展”为办学宗旨,在学校建设和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东北大学从此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
为改善办学条件,张学良校长先后共捐献180万现洋,建筑文法学院教学楼各一座、可容数百人的凹字型学生宿舍一座、教授住宅38栋、化学馆、纺织馆、图书馆、实验室及马蹄形体育场等。时任建筑委员会技术部主任的孙国封院长曾言:本校此次建筑实为东三省伟大工程。对于东大的建筑,一位老校友这样深情回忆:东北大学学堂的教室,建筑宏伟、工精料美,样式新异,斜阳夕照,辉煌美丽,眩目夺神,而我们得在这个教室里受课,是何等的荣幸!何等的快乐!
1945年8月14日,东大师生与全国人民一道迎来了抗战胜利的曙光。在这场战争中,有60位东大人奋勇向前,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被授予烈士称号。
当胜利来临,人们百感交集,陆侃如教授欣然提笔撰写对联:万里流亡,尝胆卧薪,缅怀黑水白山,此时真个还乡去;八年抗战,收京降敌,珍重禹时舜壤,来日无忘守土难。
1946年东大师生从三台陆续返回沈阳,1947年2月在北陵原校址开学。1948年6月,国民党在东北战场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命令东北大学再迁北平;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东北大学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3. 力耕躬学
(1949-1993)
东北全境解放后,为适应新中国建设对人才的大量需求,1949年3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以东北大学工学院为基础建立沈阳工学院,校址设在原沈阳奉天工业大学和市第二工科学校。次年4月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决定筹建东北工业大学,包括沈阳工学院、抚顺矿专和鞍山工专。8月,东北人民政府发布命令,将上述三校合组为东北工学院,校址设在长沼湖,也就是现在的沈阳南湖,著名冶金专家靳树梁担任院长。1950年9月,东北工学院举行成立大会暨首次开学典礼,当时学生2936人,教师417人。教师中既有原东北大学的教授,也有从全国各地招聘的专家、学者。广纳贤才,吸取各方专家之所长。受聘的教师来自天南海北,有的是高等学府的名师,有的是生产单位的技术专家。建国之初,在教育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这一举措,为东工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刚刚成立的东北工学院,各项工作迅速展开,从招聘教师,到招收学生;从专业的设置到基层教学组织的创建,为了让学校尽快走上正轨,大家只争朝夕。
1951年10月8日,东北人民政府批准了东北工学院南湖基建工程开工申请,南湖校区的建设紧锣密鼓地展开。经过一年多的施工,1953年4月17日,原铁西校址交给工农速成中学,东北工学院迁往南湖校址。
当时的院长靳树梁曾在一首词中这样描绘南湖旧时的景象:“风自吹襟,人争掩鼻,汩汩沟流半粪污,湖安在?指几行衰柳,一片黄泸。”然而,经过东工人几百个昼夜的建设,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也寻不到旧时的模样。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从这里汲取知识的甘露,获得智慧的启迪,这里也便成为年轻的梦开始的地方。光阴荏苒,而今用梦和希望滋润的校园,越发显出勃勃生机,新建筑鳞次栉比,新景观悦目赏心。
1952年,全国范围进行高校院系调整。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大连工学院的电机系;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采矿系、冶金系;山东大学采矿系均并入东工。东工的化工系各组,土木系的水利、路工两组,机械系的汽车组调到大连工学院。地质系各组、数学系、物理系全体学生及部分教师分别调整到长春地质学院、东北人民大学(现为吉林大学)、东大。
院系调整后,东北工学院进一步修订了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认真改进和充实教研组。建校以来,这种在实践中的改进就从未停止过。不断总结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研究、完善教学法;编写、翻译教材,以《现代炼铁学》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教材正是那一时期教师们的心血结晶。
教师们高昂的工作热情也深深地感染着学生,学生中勤奋好学蔚然成风。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采矿系五四届采煤甲乙两班。1954年4月,东工发布了《关于介绍五四煤甲、乙两班学习经验的通令》,决定授予两班“学习模范班”称号,“五四煤”的经验开始在学生中推广。
而今,“五四煤”的成员都已进入古稀之年,但他们踏实、严谨的学风成为一笔宝贵财富,感召着后来的学子。
东北大学早在建校之初,就以“知行合一”为校训,注重实践。来自生产第一线的靳树梁院长更是对此身体力行。他带领几位青年教师为本溪钢铁公司成功地解决了高炉结瘤问题;在四川威远钢铁厂高炉改造失败,四处求助甚至借鉴了苏联经验,仍无济于事的情况下,切中要害,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为高炉的正常生产做出贡献。
他主张工科院校要实行厂校合作,教学要面向生产,理论要联系实际。在他的倡导下,东工与多家厂矿、科研院所签订了合作合同,共同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学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环节得到强化。
在此基础上,按照培养工程师的目标,东工首先对矿区开采专业五三届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这是全国工科院校中最早进行毕业设计的专业。教育部肯定了毕业设计的经验,并向全国高等工科院校进行推广。面向实践夯实理论基础,东工人求真、务实的精神就已经在孕育之中。
1953年,学校召开了科学研究座谈会,确立了“在加强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并与教学工作密切结合起来,逐步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方针。此后,学校开始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学生中的科研工作也逐步展开。
1953年末东工出版了第一本《科学研究资料》;
1955年初,举行了第一次科学报告会;同年召开学生科学报告会,选举产生了学生科学技术协会。
1955年6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会成立,院长靳树梁教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57年教师谢绪恺,在第一届全国力学学术会议上,宣读了《研究线性系统稳定性的新方法》论文,提出了多项式稳定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该组条件后来被编入《一般力学》教材中,被命名为“谢绪恺判据”。
1958年国庆前夕,国内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在东北工学院研制成功。与今天的PC机相比,这台计算机占地30平方米,堪称庞然大物,然而就是这个庞然大物,为中国的信息技术发展写下光辉的一笔,这一笔凝聚了东工人的智慧、东工人的坚忍不拔的努力和奋斗。
经过十年的建设,东北工学院获得长足发展,1960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增加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决定》,东北工学院被列为全国64所重点大学之一。这为东北工学院的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学校招收了文革后第一批学生,共计1667名。东北工学院再次成为莘莘学子向往的著名学府;
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炼铁教研室被评为先进集体,教师张嗣瀛被评为先进科技工作者,22项科研成果获优秀成果奖;
1978年,东北工学院首批被恢复为全国88所重点高校之一。
1978年,在广泛调查和讨论基础上,学校制定了《东北工学院1978至1985年规划》。规划中明确指出:“尽快把我院整顿、建设和发展成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中心;既出科研成果,又出专门人才的社会主义理工科大学。”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学校工作重点迅速转移到教学和科研上来。
以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新工艺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代表,东工人用他们特有的勤奋和智慧,培育出一大批科研成果,科学研究之风大兴,科研工作开展地有声有色。
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东北工学院本着“以改革促发展”的原则,紧紧围绕两个中心,推行一系列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1986年11月6日,李鹏副总理视察东工,并题词勉励:“坚持教育改革,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改革开放,促使东北工学院将发展的视角瞄向国际教育舞台。1981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阿巴拉契大学校长约翰·托马斯率代表团来校参观访问,次年9月,毕可桢院长率团到美国匹茨堡大学和阿巴拉契大学,进行校际交流和教育考察。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次互访,以此为开端,东北工学院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互派学者、联合科研、召开国际学术会议,学校在世界学术界的影响不断扩大。
1978年后,东北工学院恢复了招收研究生制度。1986年4月,国家教委批准东工试办研究生院,这是学校把高层次人才培养作为重要任务的里程碑,也是东北工学院步入第一层次大学的重要标志。
1987年继辽宁分院之后,东北工学院成立了秦皇岛分院,1988年4月,成立了冶金部东北工学院继续教育中心,同年9月国家教委批准东工成立成人教育学院。这些变化使东工在人才培养上,从过去比较单一的以培养工科全日制本科生为目标的办学结构,逐步转变成以研究生与本科生为主体,多层次、多类型并存,以工科为主体,理工文管相结合的办学结构。
❹ 波士顿在美国地图的位置
波士顿在美国地图的东北部,具体位置见下图。
波士顿(Boston)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也是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的最大城市。
波士顿位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创建于1630年,是美国最古老、最有文化价值的城市之一。美国历史上发生的波士顿倾茶事件,最终引起著名的美国独立战争。
(4)美国东北大学迁木扩展阅读:
该市的总面积为89.6平方英里(232.1㎞²);其中陆地面积为48.4平方英里(125.4㎞²),水域面积为41.2平方英里(106.7㎞²,占46.0%)。而其它许多人口相仿的城市,如丹佛有154.9平方英里,而夏洛特有280.5平方英里。在50万人口以上的美国城市中,只有旧金山和华盛顿的面积小于波士顿。波士顿的海拔高度,以洛根国际机场为标准,是19英尺(5.8米)。
波士顿的最高点是贝勒维尔山,海拔330英尺(101米)。与波士顿毗邻的城镇有温索普、里维尔、切尔西、艾弗瑞、萨默维尔、剑桥、水城、牛顿、布鲁克兰、尼达姆、戴得汉姆、坎顿、米尔顿和昆西,通常都被认为是大波士顿的一部分。后湾和波士顿南区的大部分是用垃圾碎石填海形成,面积是波士顿最初的3座小山区域的2倍半。最初的3座小山中只有最小的灯塔山被削低以后被保留了部分。
市中心区域及近邻地区主要由低层砖砌或石砌建筑组成,有许多联邦建筑风格的古老建筑,其中一些与现代高层建筑混杂在一起,特别是在金融区、政府中心、南波士顿滨水地区和后湾,有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基督教科学派教堂、科普来广场、纽伯里街等许多杰出的地标建筑,还有新英格兰最高的2座建筑:约翰·汉考克塔楼和慎重塔楼。约翰·汉考克塔楼的近旁有伯克莱大厦(老约翰·汉考克大厦)及其醒目的气象塔。在由单户居住的别墅和多户居住的砖木结构的联排式房屋构成的住宅区中,则散布着一些较小的商业区、街区。
❺ 东北大学怎么样
东北大学的本科等教学非常优秀!
东大由于规模小,影响综合排名;再加上气候、地域等因素,导致录取分数线比许多985都低很多。高考可是1分差N人啊,但这些进入东大的学子,无论是就业升学还是竞赛成绩都非常出色:
——在2014~2018年教育部全国本科学科竞赛评估中,学生人数相对较少的东大,在国内大学的各种竞赛中获奖次数达412次,获奖数量位居全国大学的第2名(平均每年获奖80多次)。
——第41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共有来自全球103个国家、地区2948所大学参加比赛。经过各洲的预选赛后共有132所大学的代表队参加本届总决赛,其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东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等18所中国高校参加总决赛。东大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在全球2948所大学中获得第72名的优异成绩。
——2015年东北大学信息学院和软院等组成的代表队,在124所高校220支参赛队中荣获亚洲区ACM 1枚金牌2枚银牌的优异成绩。
——2018年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西安邀请赛,本次比赛共有145所大学的363支队伍参加比赛。东大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代表队荣获金牌。
————————
东北大学本科等教学非常优秀,实力非常强大!
看看在985中规模较小,学生人数较少,受地域、气候等因素导致录取分数线很低、生源质量“较差”、综合排名较低的东北大学在2018年学科竞赛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吧!
在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竞赛排行结果(本科)TOP100中,东北大学以119个奖项,奖项总数排名并列全国第一,评分94.49分,总评分名列全国第七。
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东北大学获得国际一等奖12项,国际二等奖62项。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ROBOCON)获得国际级一等奖1项(全球总亚军)、国家级特等奖1项(全国冠军)。
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iGEM)获得国际一等奖1项,国际二等奖1项。
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获得国家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4项。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ROBOMASTERS)获得国家级特等奖1项(全国冠军)。
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获得国家级特等奖1项、国家级一等奖1项、国家级二等奖5项。
2018年东大累计获得国际级一等奖14项,国际级二等奖63项,国家级特等奖3项,国家级一等奖30项,国家级二等奖49项,国家级三等奖53项等……
2018年6月
在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东北大学ACTION代表队喜摘桂冠,并代表中国出征2018年8月在越南举办的亚洲广播联合会(ABU)“亚太地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
2018年7月
2018年(第11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东北大学斩获23项大奖,其中包括一等奖8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6项。
2018年7月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中,我校共4项作品入围。4项作品全部荣获一等奖,东北大学荣获“优秀组织奖”。
2018年“英特尔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我校2项作品入围总决赛,并分别荣获全国一等奖和全国二等奖。
2018年7月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RoboMaster 2018机甲大师赛总决赛中,我校T-DT团队在总决赛中冲出小组赛,获得亚军,这是我校2015年参加此竞赛以来的最佳成绩。
2018年8月,第十七届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东北大学ACTION团队代表中国出征,ACTION团队“金戈铁马”机器人夺得第十七届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亚军。
2018年10月
在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发起的第十五届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竞赛(简称iGEM)中,东北大学NEU-CHINA-A团队和NEU-CHINA-B团队分别斩获大赛金奖和银奖。
2018年11月
在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东北大学参赛作品《扛得住》荣获全国二等奖。
2018年10月-12月
在第43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中,东北大学代表队共摘30项大奖,其中包括6项金奖,10项银奖和14项铜奖。
❻ 贵州洞穴发现两台美国发电机,80多年过去了,至今仍正常使用
这是隐藏在贵州山林深处的发电站,建在巍峨高耸的大山之中。
入口处是山石开凿的,内部是自然形成的溶洞,别有洞天。地下水经过蓄水水库,从蓄水坝流经蓄水坝,经历明渠和暗渠,才能抵达主电机房。
这个机房里面最核心的设备就是2台发电机,发电机上的“General Electric”显示发电机的悠久 历史 ,来自美国通用(GE)公司的设备。
如今已经过去80多年了,水电厂都不再继续使用了,但是这2台发电机还在继续运转。
这个发电机背后藏着一个时代的宏伟故事。
天门河水电厂是贵州第一所水电站,也是全中国第一所溶洞水电站。
从1939年召集了8家建筑公司参与建造,因为地理位置是在贵州大山,所以建筑材料都是就地取材的石料。3年后,在所有人的期盼中,天门水电站的基建完工了。
工程量极为庞大,但是在多位工程师和工人的努力下,近乎压缩了一半的时间。实在是因为天门水电站肩负的责任太重要,若是能早点建成,甚至能影响到战争局势。
1937年,举世震惊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日寇的气焰越来越嚣张。国民党政府被迫往西南方向迁移,继续和日寇长期作战。 为了维持武器的供应,许多兵工厂也跟着迁移。
当时广东石林兵工厂等几家兵工厂,迁移到贵州桐梓,合并成为41兵工厂。条件比较简陋,兵工厂都没来得及修建,直接搭着帐篷边修边生产。主要生产的武器种类是捷克轻机枪和中正式步枪,不断为战争前线提供武器资源。
兵工厂每个月的产量大概是1000支左右,想要进一步扩大生产的规模,最先要解决电力的问题。兵工厂只有两台柴油机发电,产量无法扩大。 柴油储量少,柴油发电机耗油多,柴油供不应求 。经常因为电力问题停工,严重阻碍兵工厂正常生产。
前方战事越发激烈,后方的武器生产要及时跟进才行。贵州桐梓本地没有发电站,为了供应兵工厂的电力,所以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打算在当地修建一座水电站。
为了保护水电站,同时能够利用天门河的水资源发电,所以水电站选择建在天门洞旁,天然溶洞的地形,依附着大山,得天独厚的好地方。
选址确定之后,兵工厂还邀请了 著名的工程师陈祖东 ,时任41兵工厂动力处处长,担任总工程师。并且让西迁移的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大学、工业大学等院校的师生也参与建造,建造天门河水电厂的难度不小。
陈祖东除了要考虑发电站的发电问题,还必须保证水电站的安全性。日军利用轰炸机巡视空中,一旦发现疑似兵工厂的区域,都会派出大量轰炸机轰炸。
41兵工厂暴露在日军轰炸机的视线范围之内,不但要规划水电站的建造,还要保证兵工厂不被发现。所以最终决定把这个水电站建在地下岩石溶洞之中,向下开凿出两层厂房。 借着山林独特的地势,易守难攻,在空中也不易发现。
水电站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发电机所在的主电机房,直接决定了水电站的运作。所以发电机会放置在地下厂房里,上层是发电机室,下层是水轮机室。设有另外的通风道,还有进入隧道。
完成水电厂图纸设计之后,开始施工的日子是清苦又疲劳的。机房要建造在地下,就必须开凿石壁,从当地招募了大量民工。陈祖东在天门河水电厂的水库大坝上,刻了一首自己写的《石工歌》,歌里满是建造水电厂的心酸与泪水, 真实的民工生活是怎么样的呢?
这首诗是那些修建天门河水电厂的工人的真实写照, 字字都让人潸然泪下 。因为修建的材料使用的是石头,所以自称石工。工人从各地赶过来,就是为了支援前方的战局,靠的是黄帝子孙的铮铮热血。
长期辛苦劳作,手脚都生出厚厚的茧子。无论寒冬酷暑,风吹雨淋,白天黑夜,工人们都在赶时间赶进度修建,没有一刻是停下来的。个个都累的面容枯瘦,身体瘦的只剩骨头。
泡在冰冷的河水里劳作,从头到脚都是冷的。物资紧缺,冬天山风呼呼刮,没有厚被子可以盖,夏天蛇虫蚊蚁多,也只能靠自己扛过去。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妻子和儿女陪伴,都是孤身一人在深山。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若是不幸遇到山洪塌方,缺胳膊断腿,甚至直接身亡。石工这条命,无足轻重,没有人关心。 在世时如落叶,逝去如浮萍,连家乡都很难回去。
陈祖东虽为总工程师,却从不苛责工人。他是个富有同理心的人,工人们为了水电厂的修建,已经耗费全部的体力。自己只是损耗心力,却占有了功劳荣誉。许多默默为工程奉献血汗的,却寂寂无名。
陈祖东说自己受之有愧,才专门刻下这石碑,让后人也可以知道工人们的牺牲。 其实,他们都是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英雄。
基本完成水电站的土木基建后,还有一个困难急需解决。水电站最核心的设备是发电机和水轮机,当时国内忙着打仗, 科技 水平比较落后, 无法生产适合大规模发电的发电机 。
必须要从美国采购,此时中美关系友好,共同反抗法西斯。美国一方答应帮忙购买发电机和水轮机,援助天门河水电厂的建设。
发电机是由美国通用公司提供的,都是当时最新的产品。功率2x288千瓦,封闭型散式三相交流发电机。水轮机是美国勒菲尔公司制造,包含油压水轮和手动HR卧式缸立调速机。
设备已经采购完成,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这些设备重量达100吨,单单是发电机机芯就重达3吨,当时是如何把设备从美国运到中国呢?
在天门河水电厂进门的《记事碑林》揭晓了答案,当时是从美国走海运运到印度加尔各答,再由驻扎在印度的美军,沿着“ 驼峰航线 ”攀越喜马拉雅山,抵达我国昆明。再从滇黔公路跨越千山万水才运到了贵州桐梓。
这一路历经艰难险阻,重重波折,特别不容易。每个环节都要紧密配合,一旦出现问题,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尤其是日本占领南京之后,不断加大对转移到重庆的国民政府的攻击。内外联合,日军占领了香港和缅甸,重庆和缅甸仰光的航线被迫中断,滇缅公路也被日军占领,接收外来援助物资的通道都被斩断了。
这不是中国人民的战斗,而是关乎世界人民命运的战斗。中国抗日战争的局势,影响了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式。面对日军企图想切断中国对外的联系,一步步蚕食中国的计谋。
中国和美国经过商讨之后,联合开辟了一条空中运输路线,保证物资的供应。 这条航线被称为“驼峰航线”,因起点位于喜马拉雅山麓的一个酷似驼峰脊背一路穿越印度、缅甸,抵达中国。
这一路的飞行海拔极高,超过了美国主要的装备飞机的最高爬行高度。但是为了能够开通支援的航线,无数飞行员前赴后继。运输的物资多是机器、武器等重型设备和战略物资,还要飞跃重重高山,只有最熟练的飞行员才能完成挑战。
但尽管是身经百战的飞行员,也经常被高山峡谷、丛林雪山的复杂地形所困扰,更别提还有强气流、冰雹、霜冻等危险的气象。 “驼峰航线”是被称为战争空运史上条件最艰苦、牺牲最大的空运。
短短3年运输时间里,美国和中国总计派出 84000人 参加,美军投入了 2100架 飞机,但是有 1500架 都坠毁在航线上。中国航空公司仅有的 100架 飞机,折损了一半,牺牲了 168名 飞行员。
所以,天门河水电厂的发电机,来之不易。能够成功运达中国,已经是飞行员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运送过来的。 一不小心就会造成机毁人亡的事故,能够安全送达属实不易。
天门河水电厂的运行意义重大,甚至能够影响前方的战局。为了能够保证发电机安全运送,美军少校卡尔德临危受命,执行此次飞行,创造了中印空运最重货物的记录。
1945年4月15日,天门河水电厂第一次发电,6月第二台发电机也正式投入使用,两台发电机都是为41兵工厂提供电力。发电机都是由中国工人自主安装的,堪称是“ 抗战时期最新型的水电厂” 。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41兵工厂又迁移到重庆,天门河水电站被移交给桐梓地方政府,供应县城用电。白天不用发电,晚上开一台发电机,就足够桐梓县城照明了。
那时候城里还没有工厂,四川人过来桐梓办了两家产电石的厂,天门河水电站才开始提供给工厂用电。后来,这2家工厂和水电厂合并成贵州锰铁厂,创造更多的收益。
这2台发电机就成了宝贝,工厂定时给水轮机换零件,发电机定时大修,从来没有停产。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的记录,这也为全国第一家铁合金企业,遵义铁合金厂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好多换下来的仪表仪器,都还收藏在水电厂的材料仓库里,有德国西门子公司的仪表,来自日本企业的老式仪表…… 这些老仪器都很难找到了,成为水电厂珍贵的文物之一。
多年以后, 美国通用公司听说,这2台发电机还在运作时 ,专门请了2位工程师,千里迢迢从美国西雅图飞到中国贵阳,再转车抵达桐梓,目的是希望能够换回这两台发电机。
发电机这么多年还在运作,正是证明他们公司产品质量过硬,他们想把这2台发电机组换回去,作为企业文化和 历史 的标志。 他们愿意拿2台最新的发电机来换,但是桐梓地方政府拒绝了。
天门河水电站的发电机能够运转正常,除了国外设备的质量好之外,还和厂里的维护,水电厂的精心设计分不开关系。水电站的工人在工作的时候,小心翼翼,避免损伤设备。除了1995年大修一次,运作都很正常。
虽然他们已经不需要这2台发电机工作了, 但是这2台发电机来之不易,肩负着 历史 文化意义,要留下来作为 历史 文物保护。 而且天门河水电厂的情况,已经不再适合发电了。
天门河水电站的水库泥沙淤积太多了,以前靠着水库的水能够发电3天,现在只能够发电10小时。而且当年埋在地下的管道,这么多年的工作之下,管壁变薄,具有一定的危险隐患。
如今,天门河水电站不再发电,因为其极具 历史 纪念意义,被列入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成为见证近现代史的史迹。
当时工程师大多都是来自于江浙一带,对西湖颇有感情。加上水电站也需要掩护,所以他们在天门河水电厂周围,仿照西湖修建了不少建筑。如西湖特有的三潭映月、湖心亭、望湖亭等。
这成为了贵州山林深处的“小西湖”,连湖心亭上面的对联都是按照西湖来写的。“ 一湖西子水,半壁桂林山。 ”这种建筑和景色,在中国发电厂里都是十分少见的。
沿着水库走到洞口,进入地下机房,抬头就可以看到陈立夫的题词:入天门而夺天工。 天门河水电站,的确是巧夺天工。
参考文献:
1.《桐梓历代诗集成》桐梓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胡大宇等校点
2.《贵州科学技术发展史纲要》李巍,缪坤和
❼ 波士顿有哪些大学
1、伯克利音乐学院
伯克利音乐学院是美国顶尖的现代音乐学院,坐落在美国波士顿。伯克利音乐学院始建于1945年,创始人是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钢琴和作曲的劳伦伯克教授。
2、哈佛大学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简称“哈佛”,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都市区剑桥市,是一所享誉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学,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员。
3、波士顿大学
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简称BU,创办于1839年,是历史悠久的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同时也是全美第三大私立大学,其主校区位于波士顿市中心查尔斯河河畔,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隔河相对,医学院校区则设在波士顿市区南边的长木医学区。
4、麻省理工学院
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麻省理工(MIT),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都市区剑桥市,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学。
5、塔夫茨大学
塔夫茨大学(Tufts University)是美国著名大学,也是波士顿仅次于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波士顿五大名校(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塔夫茨大学、波士顿学院,布兰迪斯大学)之一,也是25所“新常春藤”成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