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大学第一批少年班名单
㈠ 当年11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的神童谢彦波,为什么堕落了
在诺贝尔物理学纳森侍奖得主李政道等人的支持和推动下,197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始招收少年班。百废俱兴时期,科大少年班的成立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关注。人们期待着少年班能够培养出中国科技领域出类拔萃的拔尖人才,也期望中国的诺贝尔奖得主能够从这里走出来。那时候一些神童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有一位叫谢彦波的神童更是被一些人认为最有望得诺贝尔奖。
㈡ 少年班原型人物
《少年班》的五位“天才少年”人物原型分别是:方厚政的原型是张亚勤和谢彦波;麦克的原型是郭元林;王大法的原型是宁铂;周兰的原型是陈晓薇;吴未的原型是肖洋。
1、方厚政的原型是张亚勤和谢彦波
张亚勤博士是数字视频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世界级科学家和企业家。张亚勤博士将于2020年7月加入清华大学担任智能科学讲席教授,牵头筹建“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他于2014年9月加盟网络公司担任总裁,并于2019年10月从网络退休。
谢彦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78级第一期少年班学生。他跳过整个中学阶段,由小学直接进入了少年班。十一岁上科大。十五岁上科学院理论物理所读硕士,师从于渌院士。十八岁读博士,纤枝师从中科院副院长周光召院士,被看好有希望在二十岁前得博士学位。
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一个天才去做了和尚是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一个天才去做了和尚的是宁铂。
宁铂是中国科学版技术大学1978级少年班成员,当时权曾被誉为“第一神童”,2003年出家为僧。“第一神童”使其轰动一时,他的经历又让人们为之喟叹。
这个少年的出场及其中年时的谢幕都饱含戏剧性,符合中国人的集体心理,符合他们对神化和传奇的永不餍足的需求。他们,在那个特定年代共同参与了神话的缔造和后来的“伤仲永”。
1978年,全中国的报纸、杂志、电视聚焦一位名叫宁铂的少年天才。20多年后,有人把他与张华、朱伯儒并列为那一年代的“时代人物”。
宁铂最后一次出现在镜头前是1998年参加电视节目录影,2003年宁铂做出人生重大决定,出家当和尚,在世人的期许当中销声匿迹。
㈣ 历届中科大少年班学生名单
中科大少年班是教育史上的创新之举,能被录取的孩子虽然没有完成常规意义上的中学教育,但都是综合素质突出的佼佼者,学习成绩更是拔尖,自1978年创办以来,从少年班走出了多位学者、教授、商界精英、科研人才等,堪称“英才的摇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方公布了2020年中科大少年班录取名单。今年共有48名学生被录取,其中女10名、男38名,分别来自13个省市。
(4)中国科技大学第一批少年班名单扩展阅读
在培养模式上,少年班以“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为指导思想,进行贯穿大学全程的、将课程学习与科技创新活动有机融合的自主化学习与研究的培养过程。
少部分专业意愿十分明确的学生,从入学起直接进入主修专业,按照相关专业培养计划学习。
大部分学生实行两段式学科平台培养模式(2+2),前两年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后两年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个性化专业学习。
在培养过程中重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尽早引导他们进入科研一线,通过实践锻炼,帮助学生选择和调整专业方向,有针对性地修读相关课程。鼓励专业交叉,学生可以选修多个专业的课程,使得学生有较为广泛的适应面,同时在符合自己兴趣、特长(能力)的方向有充分的发展,实现“广度”和“深度”的真正和谐统一。
为满足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群体对课程深度的需求,少年班与教务处、相关学院创办“华罗庚班”、“严济慈班”、“物质科学班”等学科强化计划,对相应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学生根据学习能力可以随时调整进出这些计划。
㈤ 宁铂的原型是谁
王大法的原型是宁铂,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78级少年班成员,当时曾被誉为“第一神童”,2003年出家为僧。“第一神童”使其轰动一时,他的经历又让人们为之喟叹。
中国30年前曾经出现第一位神童,名叫宁铂,年仅13岁获准破格进入大学就读,是全中国第一个被公认的天才神童,但是宁铂最后却选择了出家修行。
2002年数激,宁铂前往五台衡码山出家,很快就被中科大校方找了回去。他又一次失败。再一年后,他成功了。
(5)中国科技大学第一批少年班名单扩展阅读:
天赋:2岁半时会背30多首毛泽东诗词,3岁时能数100个数,4岁学会400多个汉字, 5岁,他在赣州提前进了供电局子弟小学,没多久随父薯拦袜母下放,去了于都县梓山公社河坑大队第4生产队。那是“文革”岁月。
在采访中了解到,宁铂当时没学可上,在家待着“乱翻书,翻大人的书”。他翻阅中医书,很快就会开药方;翻看围棋书,没多久就能与大人对弈,还能授三五子;他看唐诗宋词,即能吟诗作对,时年9岁。
中国科技大学破格录取他为大学生,并为此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大学少年班。1979年,少年班学员开始选系,宁铂说科大没有他喜欢的系,要求调到南京大学学天文,但被学校拒绝,他只好选了理论物理作为专业,但把爱好转向了星象学、宗教和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