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博导名单
A. 马骏的工作简历
1985.07~1987.07 天津医学院医疗系辅导员;1987.07~1992.10 天津医学院公共卫生系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助教;1992.10~1998.10 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学教研室讲师;1998.10~2004.10 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副教授、硕导;2004.10~2010.12 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学教研室教授、硕导;2010.12~今 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学教研室教授、博导。2001.01~2005.05 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2005.05~2010.10 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2010.10~今 天津医科大学药学院党总支书记 。
B. 天津医科大学博导条件
天津医科大学博导条件有以下几点。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端正,热爱中医药事业,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医德医风,具备较高临床工作水平的在职临床医师,经所在单位同意并推荐。
2、身体健康,年龄45岁及以下(1972年9月1日后出生)。
3、具有硕士学位且临床工作三年及以上(2014年7月31日之前获得硕士学位)。
4、已获得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类别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
5、已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或取得主治医师及以上级别的职称,且目前仍从事医疗工作。
6、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其中一名须为所报考博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全.
C. 关于蜂毒多泰贴膏的合法性及药效
我遇到的问题和你一样一样的。疑问中……
关于蜂毒多泰贴膏广告宣传的三个疑问
目前市场上有个新药,名叫蜂毒多泰贴膏(以下简称贴膏),价格非常昂贵,好几百元一盒(大盒)。本人有亲戚也在购买使用。使用该贴膏的最初的确感觉有些舒服(但是很多骨伤贴膏,象云南白药贴膏等刚贴上的时候都很舒服的),但是后来就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了。出于该药的强烈广告宣传,更出于法律职业的敏感性,本人对该药相关宣传资料进行了一些初步的调查。
疑问一:该贴膏的批准文号是“[批准文号](2004)津卫防保健字030号”。原来这个贴膏是保健品,并非药品。(而其他相似贴膏,如“云南白药贴膏”的批准文号是:“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0980015”。)更令人生疑的是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库内无法找到该贴膏的批准文号,在天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无法查到。
疑问二:贴膏广告宣称“在意大利杰拉举行的骨病医学大会上获得最高技术大奖,香港媒体对此进行了全程报道”。意大利的确有个城市叫做杰拉市(在西西里岛上),但是无法查询到该市曾经承办过该医学大会(如此著名的大会居然查不到一点相关信息,真的很奇怪)。贴膏获得的该大奖也无法确认。
疑问三:贴膏广告宣称“研发组骨干专家之一王大斌教授是武汉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骨病论文三十余篇……”。但是本人经过查询,武汉大学医学院教师当中没有叫做王大斌的。据了解湖北省的确有个著名医生叫做王大斌,但他是儿科方面的专家。另外,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无法查到又叫王大斌的作者发表任何文章。
最后,本人无法查到我国有个组织叫做“中国中西医结合专家委员会”,只有一个“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的组织,该组织也有个“骨伤科专业委员会”,但是在该委员会委员名单中无法查到有个叫做王大斌的专家。
贴膏广告宣称“研发组专家成员史明柱教授,天津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远附属铁路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天津中医学院疑难病研究所专家。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上发表论文3篇……”。但在天津医科大学所有博导、硕导以及教师的名单中无法查到叫做史明柱的人。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也没有附属铁路医院,天津中医学院也没有设立疑难病研究所(何来的研究所专家?),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可以查到收录了《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该论文数据库收录了该杂志从1992年——2006年的所有论文),但是无法查到又叫史明柱的作者发表任何文章。
贴膏广告宣称“研发组专家成员宋德昌教授,主任医师,山东省骨科名医。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师从中国骨病权威专家马玉教授……曾发表《蜂毒对类风湿患者肢体血流图观察处探》等论文6篇。”省略号以前的宣传内容本人无法查询确认(相信谁也无法确认)。但是后面的所谓的文章名称以及作者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均无法查到。
贴膏广告宣称“研发组专家成员路洪兰,医学硕士,山东大学医学院疑难病研究所专家,原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上发表论文3篇,《蜂毒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及试验研究》等3项成果……”据查询山东大学医学院根本没有设立所谓的疑难病研究所。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上也没有名叫路洪兰的作者,更没有名为《蜂毒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及试验研究》的论文。
贴膏广告宣称的其他两位教授王晓坚教授和饶元启教授,也都是查无此人,他们发表的医学论文也都无法查到。
说实话,查询的结果有些让人失望。也许是本人信息来源的有限,或者本人孤陋寡闻,信息难免有些疏漏或者错误。希望大家更正补充。最后需要贴别强调的是,在本人资料信息来源有限的情况下,得出的这些疑问存在疏漏错误在所难免。上述内容也仅仅是个人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D. 最新医科大学排名
(权威版)2007年中国医学院校实力最新排行榜
1+ 中国医学科学院
1.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 北京大学
3. 复旦大学
4. 上海交通大学
5. 中山大学
6. 华中科技大学
7. 四川大学
8. 中南大学
9. 首都医科大学
10.中国医科大学
11.哈尔滨医科大学 7个博士后,36个博士点,52个硕士点。[食品卫生与营养第一]
12.浙江大学 3个博士后,35个博 士点,54个硕士点。
13.南方医科大学概况 3个博士后,36个博 士点,50个硕士点
14.中国药科大学 14个博士后.23个博士点.26个硕士点.
15.吉林大学医学院 4个博士后,11个博 士点,22个硕士点。
16.天津医科大学 3个博士后,26个博士点,47个硕士点。
17.重庆医科大学 3个博士后,22个博士点,47个硕士点。[检验诊断第一]
18.山东大学医学院 2个博士后,18个博士点,52个硕士点。
19.南京医科大学个 3个博士后, 20个博士点,42个硕士点。
20.河北医科大学 4个博士后,16个博士点,40个硕士点。
21.上海中医药大学 3个博士后,15个博士点,23个硕士点。
22.苏州大学医学院 2个博士后,12个博士点,31个硕士点。
23.北京中医药大学 3个博士后,15个博士点,16个硕士点。
24.沈阳药科大学 1个博士后,19个博士点,20个硕士点。
24.新疆医科大学 3个博士后,3个博 士点,35个硕士点。
25.暨南大学医学院 1个博士后,3个博士点,22个硕士点。
26.西安交通大学 18个博士点,36个硕士点。
27.南京中医药大学 3个博士后,16个博士点,18个硕士点。
28.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3个博士后,12个博士点,23个硕士点。
28.天津中医学院 1个博士后,18个博 士点,25个硕士点[该校的针灸专业第一]
29.福建医科大学 12个博士点,47个硕士点。
30.南昌大学医学院 9个博士点,41个硕士点
31.武汉大学医学院 7个博士点,37个硕士点。
32.郑州大学医学院 7个博士点,30个硕士点。
33.安徽医科大学 4个博士点,46个硕士点。
34.广州中医药大学 15个博士点,18个硕士点
35.山西医科大学 3个博士点,43个硕士点。
36.山东中医药大学 2个博士后,9个博士点,19个硕士点。
37.大连医科大学 4个博士点,29个硕士点。
38.兰州大学医学院 2个博士点,31个硕士点。
39.东南大学医学院 3博士点,26个硕士点。
40.青岛大学医学院 3个博士点,25个硕士点。
41.南京大学医学院 3个博士点,17个硕士点。
41.广西医科大学 2个博士点,28个硕士点。
42.昆明医学院 1个博士点,35个硕士点。
43.贵阳医学院 1个博士点,24个硕士点。
44.广州医学院 1个博士后,1个博士点,20个硕士点。
45.汕头大学医学院 1个博士后,1个士点博,14个硕士点。
46.温州医学院 1个博士联合培养点,15个硕士点
47.同济大学医学院 1个博士点,14个硕士点
48.广东医学院 2个博士联合培养点,12个硕士点
49.成都中医药大学 6个博士点,18个硕士点。
50.?
51.辽宁医学院 1个博士点,34个硕士点。
52.扬州大学医学院 1个博士点,12个硕士点。
53.宁夏医学院 28个硕士点。
54.内蒙古医学院 26个硕士点。
55.潍坊医学院 22个硕士点
56.泸州医学院 21个硕士点。
57.新乡医学院 20个硕士点。
58.延边大学医学院 18个硕士点 。
59.安徽中医学院 16个硕士点。
60.佳木斯大学医学院 15个硕士点。
61.皖南医学院 14个硕士点。
62.遵义医学院 17个硕士点。
63.徐州医学院 1个联合博士点,12个硕士点。[该校的麻醉专业很牛]
64.南通大学医学院 12个硕士点。
65.泰山医学院 16个硕士点。
66.滨州医学院 12个硕士点。
67.南京大学医学院 3个博士点,17个硕士点。[考上此大学的学生建议不要调剂到医学部可上二本的好大学
68.华北煤炭医学院 10个硕士点。.
69.蚌埠医学院 10个硕士点。
70.南开大学医学部 9个硕士点。[考上此大学的学生建议不要调剂到医学部可上二本的好大学]
厦门大学 6个硕士点。
71.川北医学院 4个硕士点。
72.承德医学医学院 3个硕士点
73.宁波大学医学院 1个硕士点
E. 中国重点211大学里面医科大学有那些,一本的
1、中国药科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药学为特色,理、工、经、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重点大学;
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前身系创建于1936年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本科四年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高等药学学府。1952年,齐鲁大学药学系和东吴大学药学专修科并入学校,成立华东药学院。
195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56年更名为南京药学院。1986年与筹建中的南京中药学院合并,成立中国药科大学。2000年,学校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
2001年,江苏省药科学校并入学校。学校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南京市第一人民医院为学校附属医院,南京市鼓楼医院为学校临床学院。
截至2017年底,学校有玄武门、江宁2个校区,占地近2200亩,建筑面积近56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16144人。在职教职工人。
2、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TMU”,为天津市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天津医科大学前身天津医学院建于1951年。1984年6月,以天津医学专科学校为基础建立天津第二医学院。
1993年,天津市市委、市政府决定天津医学院与天津第二医学院合并组建天津医科大学,同年12月得到国家教委批准。
1996年,学校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17年9月,学校入围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截至2018年9月,学校有气象台路与广东路2个校区,设有19个学院(系),2个教学部,7所大学医院,有本科专业21个,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
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429人,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10132人,其中本科生5232人,硕士生3271人,博士生549人,学历留学生1080人。
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前身是由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创建于1896年)、震旦大学医学院(创建于1911年)、同德医学院(创建于1918年)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合并而成的上海第二医学院;
1985年,更名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1997年,学校通过了“211工程”立项。2005年7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成立了由教育部、上海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进入“985”高校行列。
截至2017年12月底,学院拥有重庆南路、闵行两个校区,下设23个学院(系),13所附属医院,开办2个八年制专业(授予博士学位)和7个本科专业;
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国家重点学科(三级学科)16个,上海市重点学科18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9个;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有教职医务员工25348名,专任教师661名,院士31人;有在校生7927名,其中本科及长学制学生2821名,研究生4842名,留学生274名。
4、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始建于1927年,创立时名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是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国立大学医学院。1928年5月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1932年独立为国立上海医学院,为当时中国唯一的国立医学院。
学院于1959年被定为全国16所重点高等学府之一,并于1997年入选首批211工程。2000年,上海医科大学和复旦大学合并办学,组建成为新的复旦大学。
2012年,新的上海医学院成立,作为复旦大学党政的派出机构,根据学校的授权,在大医口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发展规划、资源配置、对外交流等方面,行使相对独立的管理权限。
2018年12月21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约,共建托管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及其直属附属医院。
据2018年1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直属院系所9个,附属医院16所(含筹)。设有本科专业9个,高职专业1个。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9个,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
有博士研究生2514人,硕士研究生2 687人,普通本科生3871人,专科生281人。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2个。
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9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9个。
5、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UCM),简称“北中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
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共同建设,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
北京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6年,前身为北京中医学院,是国务院批准最早创办的高等中医药院校。1960年,学校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71年,学校与中国中医研究院合并;
1977年,两院分开,分别恢复独立办学;199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1996年,学校入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0年,学校与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
截至2018年10月,学校有和平街校区、望京校区和良乡校区3个校区,占地面积108.3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18817.44万元;下设14个教学单位,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8个,教学医院8个,设有12个本科专业;
有教职工5120人,全日制在校生12587人,其中研究生4504人,本、专科生7521人,留学生562人,另有继续教育学生1864人,远程教育学生17859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药科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天津医科大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