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芝加哥大学电话
㈠ 留学德国的流程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留学德国指南
为什么选择德国
奖、助学金
一般来说,德国大学不发任何奖学金。因此,向德国大学申请奖学金并没有多大意义。
不过,德国设有很多机构颁发奖学金,也颁发奖学金给非德籍学生。
在德国, 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eutscher Akademischer Austauschdienst, 简称 DAAD) 是负责奖学金事务中最庞大的机构。不过,一般来说,只有高年级的大学生才有机会拿到DAAD的奖学金。而且,还视乎学生所学的专业或国籍的情况,有些奖学金只让已拿取硕士学位的人士申请。
其它奖学金机构颁发奖学金的原则各有不同。基本来说,大抵以成绩优越作为原则。
世界名大学诺贝尔奖排行榜
诺贝尔奖年年在10月开始公布得主名单,12月由瑞典国王颁发奖金。去年是第98届。本文从历届各项诺贝尔奖得主的出身大学进行分类,分为了国立大学、邦立大学、市立大学、州立大学、私立大学、师范大学、军警大学等等。若在甲校得学士、乙校读硕士、丙校获博士,还到丁校留学做博士后研究,则校校有份,各算一位学生获奖,皆大欢喜。以下列出世界各地的诺贝尔奖排行榜。
1 英国 私立剑桥大学(Cambridge) 56
2 美国 私立哈佛大学(Harvard) 36
3 美国 私立哥伦比亚(Columbia) 34
4 德国 柏林洪堡大学(Humboldt) 26
5 德国 慕尼黑大学(Muenchen) 22
6 美国 私立芝加哥大学(Chicago) 22
7 法国 国立巴黎大学(Paris) 20
8 德国 哥廷根大学(Goettingen) 18
9 英国 私立牛津大学(Oxford) 16
10 美国 私立加州理工学院(CalTecch) 15
11 美国 州立柏克莱加州大学(UC/Berkeldy)15
12 美国 私立麻省理工学院(Copenhagen) 14
13 瑞士 联邦理工学院(E·T·H) 14
14 丹麦 国立哥本哈根大学(Copenhagen) 13
15 英国 私立伦敦大学(London) 13
16 法国 巴黎高等师范大学(Normale) 11
17 美国 市立纽约大学(CUNY) 11
18 美国 私立霍普金斯大学(Hopkins) 11
19 美国 私立耶鲁大学(Yale) 11
20 美国 私立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10
21 美国 国立苏黎世大学(Zurich) 9
22 瑞典 国立乌普沙拉大学(Uppsala) 9
23 奥地利 国立维也纳大学(Vienna) 9
24 美国 国立康乃尔大学(Cornell) 9
25 德国 海德堡大学(Heidelburg) 8
26 法国 国立史堡大学(Strassburg) 8
27 美国 州立威斯康辛大学(Wisconsin) 8
28 美国 州立伊利诺斯大学(Illinois) 8
29 俄罗斯 国立莫斯科大学(Moscow) 8
30 日本 国立东京大学(Tokyo) 5
31 法国 法国巴黎理工大学(Polytechique) 2
32 中国 西南联合大学(S·W·Assc U.) 2
33 中国 台湾大学(NTU) 1
德国高等学校的一般情况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高等教育非常普及,各类高等学校共有300多所,分布在16个联邦州,注册学生总人数约190万。其中综合大学(含理工、师范、全科大学等)114所,学生约130多万;应用科学大学152所,学生约40多万;艺术、音乐院校49所,学生3万余名;各州行政管理学院数十所,学生近4万。目前在德国的外国留学生总人数约14万。每年入学新生人数约22万。各类大学共设专业400余个。
德国的高等学校绝大部分都坐落在人文环境良好、自然环境优美的城市,优越的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为完成大学学业提供了客观和物质上的保证。
德国对外国留学生的政策
为适应对外经济、贸易、文化和学术交流的需要,德国政府着眼于未来,近几年在对外文化政策,尤其是在外国留学生政策方面不断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并采取种种措施吸引外国的优秀青年去德国留学,为外国留学生和青年学者攻读学位、进行学术研究提供逗留方便。近几年德国大学中外国留学生人数的比例逐步增长,计划达到学生总数的10%,约28万人。
为此,德国许多高校对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作了一些调整和改进,有些专业设立了用英语或英、德双语授课的国际课程。此外,攻读学位也有了新的途径,现在既可以按传统方式直接攻读"硕士"(Diplom, Magister),也可以按改革的办法在一些高校先读新设立的"学士" (Bachelor) 学位,接着攻读"硕士" (Master) 学位。获得"硕士"学位后,还可以继续攻读"博士"(Doktor) 学位。
目前在德国高校注册的中国留学生约有20000多人。另有数以千计的科学技术人员和学者在德国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1999年在中国签发的大学学习签证为3943人次。2000年更达到了7651人次。
留学必备材料
准备申请大学入学首先应做些什么?
首先应确定自己的专业。为此,事先获得详尽而可靠的信息是绝对必要的。申请者可向设有此专业的几所高校外事处写信或通过E-mail索取申请该专业的有关介绍材料和申请表。联系时应附上一份德文或英文的个人简历 (Kurzer Lebenslauf);如有可能,最好附上一份能证明自己学业成绩或学历的材料的复印件。
此项工作一般应提前一年或至少半年进行,以便有充分的时间做必要的准备。
申请综合大学 (Universitaet) 的一般步骤。
一般可分为3个步骤:
1. 按照地址给拟申请的大学外事处写信(用德语或英语),简单做自我介绍,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和学历(所学专业和学位),说明拟申请的专业和入学学期 (Wintersemester或Sommersemester),并索取相关资料和申请表。
2. 按照德国大学回函的要求准备各种申请材料。
3. 一次无遗漏地寄出全部申请材料,包括填好的申请表 、语言证明或证书以及必须公证的材料。
申请应用科学大学 (FH)
1. 首先要提前半年或一年给所申请的学校写信,内容是:作简单的自我介绍(包括学历);索要专业介绍、申请入学须知和该校自制的"入学申请表";了解"入学资格审核处" 的通信处。
2. 收到回函后把本人各种学历证明材料(包括语言证明和实习证明等)寄给该州的应用科学大学入学资格审核处。
3. 待得到肯定答复后,即获得"应用科学大学入学资格"(Fachhochschul-zugangsberechtigung) 证明后,再将全部材料(包括:入学资格证明、填好的入学申请表、经过公证的各种学历证明和实习证明以及语言证明)寄给学校(只限本州)正式提出申请。
在此过程中应有计划地安排各项工作,做到有条不紊。尤其应注意学校来函中提出的专业方面的特殊要求,以便早做准备。
申请FH是否必须有实习证明?
申请工程、设计等诸多的专业均要求提交有效的实习证明,这一点务必尽早向学校了解清楚,及时准备和安排,否则将会措手不及。如果没有做过专业实习,不妨写信多向几所FH进行咨询,看是否有的学校可以允许到校后利用假期在德国弥补。
申请艺术类和设计类专业
艺术类专业对申请者都有些特殊要求,所以一定要事先(最好提前一年)给相关大学写信索要有关本专业的背景材料,然后根据要求及时寄去本人的作品以及其他资料,以免由于信息不准贻误申请。
一旦作品通过预选 (Vorauswahl) 收到学校的"考试通知书"后,应立即办理有效签证赴德参加"专业能力考试",如考试通过即获得"专业入学资格",持合格的语言证书即可正式入学。
申请哪些专业必须参加"专业能力考试"(Eignungspruefung)?
申请艺术(如绘画、雕塑等)、设计(如平面设计、工业设计等)、音乐(如声乐、器乐、作曲、乐器制作等)和体育等专业均须参加"专业能力考试"。
音乐、艺术和设计类专业的申请者在入学条件和德语水平要求方面能有什么例外吗?
基本要求和其他专业的申请条件相同。但音乐、艺术、设计类根据不同的具体专业需要提交一定数量的作品(习作)参加预选。德语水平的要求和其他专业基本一致,在个别情况下可适当放宽。
音乐、艺术、设计类专业申请者如具备特殊才能,德国艺术院校及FH的设计类专业可在学历不够的情况下酌情破格录取,但必须通过"天才生考试"(Begabtenpruefung)。
"名额限制"专业
有些"热门"专业,由于申请人数过多而学习位子有限,联邦或各州大学则对新生 (Studienanfaenger) 实行"名额限制" (Zulassungsbeschraenkungen: Numerus clausus, NC)。其中有一定比例的名额专门分配给外国留学生。能否被录取的关键在于申请者的学习成绩(高考成绩 + 大学的成绩,折算);新生有可能要参加一个专业笔试,最后择优录取。
哪些专业属于"名额限制"范围?
实际上没有一个绝对的限制范围,这要由联邦(硬指标)和各州大学(软指标)视情况而定。一般说来,同外国学生相关的"热门"专业有:医学、药学、生物学(包括生物化学、生物技术等)、心理学、信息学、建筑学、国民经济学、企业经济/管理学等等。
申请材料应何时寄往德国?
综合大学(Uni)受理入学申请的截止日期一般为:
1.夏季学期(SS):1月15日 (4月上旬开学)
2.冬季学期(WS):7月15日(10月上旬开学)
个别大学的入学申请截止日期可能提前,特别是国际课程的入学申请截止日期,各校、各专业并非统一,请注意校方的通知。
申请材料(一定要有德国使馆文化处留德人员审核部 Akademische Pruefstelle / APS 的审核证明)一般应在受理截止日期前两三个月或更早一些时间寄出为好;材料不完整,最好不要寄出,以免贻误申请。
表现自我,扩散思维——谈APS及留德
Bunke博士11月中旬从中国考察APS等事宜后回到德国。首次中国之行给他带来的兴奋一时难以降温。目前,APS考试的通过率没超过60%。那40%多的失败率,不仅仅是语言障碍所致,更是思维差异的结果,文化差异的结果。为此,我请他为面对APS的中国学生出出主意。
Bunke博士首先想纠正中国人对APS的误解。他说,APS不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考试,而是一个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请你谈谈你为什么选择留学德国,谈谈你学成之后的打算,都属APS提问的范围。在德国人看来,做事的目的和计划与做事的过程一样不可或缺。但令Bunke博士倍感惊讶的是:中国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几乎没什么规划。对“未来打算”这一提问的回答是:1/2的学生说“不知道”,另1/2的学生回答得很简单:“学成后回中国找工作”。作为德方,他们多么想听听,正在中国发生着的这股前所未有的留学德国热潮的主体——中国年轻人的肺腑之言呀!仅2001一年德国就收到来自中国的入学申请材料15000多份,超过任何其它国家。这批中国年轻人投入了自己的青春,他们的家长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留学德国,是家庭所作的选择。难道,就没什么可期待,没什么可计划的吗?
其次,德方希望从APS中了解中国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扩散思维的能力,而不是单一核实对某一专业知识的记忆力。Bunke博士和APS驻中国的负责人Otto女士共同的感觉是:中国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尚可,但忽视了培养如何灵活运用知识,尤其是如何博采多种学科之长,来解决某一专业问题的能力。
Bunke博士在中国时曾问学生:如果给你百万美元,你将做什么?回答令他失望:有的说,买房子;有的说,买IT 股。没有一位对那“百万美元”作出综合预算,更没有宏观考虑。年轻人的思维本该是最不狭隘,最发散式,网络式的呀。
再次,Bunke博士觉得,阿拉伯人善於口头交际,而东亚人善於笔头交际。他认为,中国的年轻学生从中国教学体制向德国教学体制过渡的适应期2年都不够。这比其它外国留学生要长至少一倍。据他透露,他所在的德国大学内,经过DSH 和Vordiplom 考试之后,有35%-40%的中国学生会被大学淘汰。这个淘汰率高于其它外国留学生。不同的是,在最后学位考试中,中国留学生的通过率则远高于某些其它外国留学生。比如,一些来自西非和阿拉伯国家的学生,语言能力强,对新环境的适应性也好。他们通过DSH 和Vordiplom 考试的比例很高。但他们的学位考试通过率却很低。很多德国教授都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希望有社会学学者对此现象进行研究。目前,德国人对中国的硕士教育较信任。所以,德国教授更乐意接受中国博士生,尤其是不很年轻的中国博士生。德国需要来自中国的高层次人才,需要有责任感的中国人。德国方面希望来德国的中国人在组成结构上有所调整。
对德国的适应能力还包括社交能力,譬如,与各办事机构公务员的纵向交往能力和与周围人的横向交往能力。Bunke博士很怀疑中国学生是否注意到他们自己正处在德国的国际环境中,他更不清楚中国学生是否有意在世界全球化进程中利用这一国际环境。他举例说,由老生带领刚入学新生的“环境适应周”办法已持续实行了十五年。十五年来,直到下一学期,才有了第一位中国老生志愿报名当新生的引导人。新生中的大头是中国学生,但志愿者向来都没有中国老生。中国学生跨出国门,最需要的是引导。他们花大把的钱去委托中介办理出国,很有“中国特色”。但社交能力,是没法委托给“中介”培养的。Bunke博士指了指他办公室墙角上三十多份由一样的信封包着,每份约3厘米厚的申请材料——这又是湖北某中介公司寄来的,还没来得及打开呢。
说起“中介”,Bunke博士认为,中国年轻学生更需要的是合适的引导人,而不是花2000 欧元买一份材料的那种服务。2000年以前那两年,中国向德国大学递交的申请材料中,假材料占10% 以上,累计有几千份。有的在大学学了3年,却拿出了学习过4年的证明;有的说是某专业毕业,但那所大学根本没有开设过那专业,等等。通过辽宁某一中介公司办理的材料中,90%为假材料。这曾一度影响了德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也损害了德国大学生的利益。其实,最大的受害者是中国学生本人。这会影响他们的一生。2001年推出APS后,这一情况得以好转。
最后,Bunke博士提出,希望中国学生在学习普通德语的同时,也要注意专业德语词汇的积累。在APS对话中,这个问题也很突出。
请仔细阅读此须知,以帮助您正确填写审核申请表。
审核申请表可以在审核部前台免费领取或在德国驻华大使馆网站下载。
第1项: 请先通过中国邮政电子汇款相应的审核费用,并将汇款单号码写在此处。如果不提供汇款单号码您的申请将无法受理。(右侧申请号不填)
第2项: 左侧填写姓,右侧填写名字。姓名拼音要与护照上的写法一致。
第4项: 中国地址用中文书写并注明邮编,国外地址用外文书写。
第5项: 身份证号务必填写。如果已有护照,请务必填写护照号码。
第11项: 参加高考地点,时间和高考成绩。如果为保送生, 请注明保送理由。
第12项: 在相应的方框中打勾 þ
第13项: 请您务必填写清楚您在学校已经完成的学期数和注册的学号;如果您已经毕业,请您务必填写清楚您的毕业证书号码和学位号码。在读学生和已经毕业的学生均需填写清楚您在中国国内大学读书的起止时间。
第14项: 在相应的方框中打勾 þ
第15项: 如果您已经收到德国高校的入学通知书,请填写德国高校名称,在德国的计划学习的专业。如果还没有获得,此项不填。
第16项: 请您按申请时的实际情况填写,并在相应的方框中打勾 þ。其他类型语言证明请填写您所获得的德语语言考试证书的类别及获得时间/地点,。如DSH等。
第17项: 请您按申请时的实际情况填写,并在相应的方框中打勾 þ,同时注明您学习英语的时间,学期或学时数。其他类型语言证明填写您所获得的英语语言考试证书的类别及获得时间/地点。
汇款地址:请您将审核费用通过中国邮局以邮政电子汇款的方式汇给我们。
收款人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8号,亮马大厦2座0311室(100004)
收款人姓名: 德国驻华使馆审核部
汇款人姓名: 请务必填写申请人本人姓名
* 注意:汇款时请不要设置取款密码,并注意保存好汇款单收据
* 注意:请按照您所属的不同情况(一般中国境内的申请人/已经在德国的申请人/艺术音乐类申请人)汇相应数量的人民币。如果少汇,则不予处理您的申请;如果多汇,则多出的部分不予退回。
德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处留德人员审核部
地址:
[100004]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北路8号,亮马大厦2座0311室
电话: 0086–10–6590 7138
传真: 0086–10–6590 7140
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
网址:
www.deutschebotschaft-china.org
对外办公时间:
接待来访时间:
电话接待时间:
周一至周五上午 08:00-12:00
周一至周四下午 13:00-17:00
简化签证申请递交时间
面试当天在审核部递交
周一或周三上午08:30-11:30在审核部递交
哪些人员不具备德国高校申请资格
说明:以下人员不具备德国高校申请资格(申请音乐艺术类德国高校的申请人除外)
• 中国高校两年制大专在读生和毕业生
• 中国高校三年制大专在读生
• 高等职业教育学生
• 成人教育,自学考试,电大夜大,职业教育,
短期培训等非中国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学生
• 初、高中生,及同等学历
审核部介绍
留德人员审核部 (简称审核部,APS) 是德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处的一个部门。 就德国高校的要求和中国留学生的情况,审核部对中国申请人的资格 (中国高校两年制大专,短期培训等非中国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不符合德国大学申请资格) 和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并在审核后出具相应的审核证书。没有审核证书的申请者将申请不到德国优秀高校的学习位置。
如果中国申请人欲参加审核,就需要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其中中国申请人又根据不同情况被分为:“一般中国境内的申请人,已经在德国的申请人,艺术音乐类申请人, ”三类。三类申请人须根据各自不同情况提供不同的证明材料。具体细则请参见具体说明。
对于一般中国境内的申请人,审核部在对证明材料进行审核后,会致电申请人本人,约定前往审核部面试的时间。面试分笔试和口试两部分。在各约20 分钟的笔试和口试时间内,将针对申请人在中国高校所学专业提出问题,不涉及申请人将在德国拟攻的专业。面试语言为德语或英语。
审核部出具的审核证书有效期为2年。得到审核证书的申请人,可以在审核部申请进入简化留学签证办理程序。该程序是审核部与德国使馆签证处合作为申请留学德国的中国留学生提供一种签证办理程序。在该程序下,申请人不必亲自前往德国使馆签证处面谈。所需签证申请材料请参见“简化留学签证申请程序” 。申请人在审核部进行面试时,可以同时提交留学签证申请。但最终考试没有通过的申请人不可以进入简化签证办理程序。
签证办理
申请就读德国语言班签证须知
请注意:持此签证者无权在德国上大学。那些计划首先就读德国语言速成班,结束后计划在德国上大学者,必须首先通过留德人员审核部审核考试,获得审核证书后,在学历审核部递交申请(语言+留学签证),这样可以在德国申请到大学入学通知书后直接在当地更换留学签证,无须回国重新办理。
仅以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参加德语速成班为目的的签证申请者须递交下列材料:
1.三份认真填写的申请表(RK1200),分别贴上证件照
2.有效护照
3.德国语言学校出具的每周不低于20学时的德语速成班入学证明及已付至少三个月学费的收据
4.全部留学费用来源证明,可采取下列方式:
a)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银行账户上为一学年至少6600欧元的存款证明。附加限制性条款:每月取款不得超过550欧元。这种账户也可以在德国某一银行驻北京办事处开设。 其他经费来源必须通过适当的材料有说服力地说明
b)由一位居住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人出具的不限金额数目的经济担保书或不可撤回的银行担保。此担保须包括外国人管理法第83条和84条中提到的各种费用(交通和其他旅费、管理费、必要的官方陪同费,用于维持生活的公共资金,包括提供住房和可能需要的医疗和护理费用)。
c)获奖学金证明
5.用德语书面说明就读德语速成班的目的
6.对于未成年人:如监护人不能亲自参加面谈,附上有德文或英文译文并经公证的监护人书面同 意声明
所有材料须交一份原件和两份复印件,材料不全的申请不能受理。本使馆和德国主管机构均可要求申请人提供其他材料
签证申请须最迟在语言班开学前八周递交到使馆。迟交的签证申请在通常情况下不能得到及时地处理
* 签证申请必须由本人按及时约定的时间递交。预约申请时间只能于星期一至星期五8:30-11:30和星期一至星期四13:30-16:30打电话(010)65321925约定
* 每份签证费为25欧元,以人民币支付
注意:除签证费外,签证处的所有公务活动、申请表和申请签证须知及预约均免费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四个签证事务方面有固定辖区的代表机构:
1) 安徽、江苏、浙江省和上海市居民或常住人员只能在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申请签证。地址:上海市吴江路188号,静安新时代大厦14层,邮编:200041,电话:(021)62171520,传真:(021)62180004
2) 福建、广东、海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居民或常住人员只能在德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申请签证。地址:广州市环市路339号广东国际大酒店19楼,邮编:510098,电话:(020)83306533,传真:(020)83317033
3) 香港和澳门居民或常住人员只能在德国驻香港总领事馆申请签证。地址:香港中区金钟道95号统一中心21字楼(UnitedCentre,21st.Floor;95Queensway-Central,Hongkong),电话:(00852)21058777,传真:(00852)21058788
4) 德国驻北京大使馆主管中国其他地区居民的签证事务。
留学签证原则上只能通过留德人员审核部申请(参见另一须知)
只有能提供下列材料的签证申请者才能作为例外得到使馆的直接审理
1)三份认真填写的申请表(RK1200),分别贴上近期的证件照
2)有效的护照
3)德国大学的无条件(bedingungsloser Zulassungsbescheid)录取通知书(入学申请证明即Bewerberbestaetigung不行)
4)具有在德国上大学的资格证明,即最高学历证明(大学毕业证书,如大学尚未毕业,须出示高考成绩单和大学在读证明)
5)留学期间的资金费用证明,可采取下列方式:
a)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银行账户上存有一学年至少为6,600欧元的证明,附加限制性条款:每月取款不得超过550欧元。这种账户也可在德国某一银行驻北京办事处开设。
其他的经费来源必须通过有说服力的相应材料来说明
b)由一位居住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人出具的不限金额数的经济担保书或不可撤回的银行担保,此担保须覆盖外国人管理法第83条和84条中提到的费用(交通和其他旅费、管理费、必要的官方陪同费,用于维持生活的公共资金,包括提供住房和可能需要的医疗和护理等费用)。
c)获奖学金证明
* 所有材料须交一份原件和两份复印件,材料不全的申请不能受理。使馆和德国主管机构可以要求提供其他材料。
* 签证申请必须由本人按预约时间递交,申请者可通过电话(010)65321925于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8:30至11:30及星期一至星期四下午13:30至16:30预约
* 每份签证费为25欧元,签证费以人民币支付
* 注意:除签证费外,签证处的所有公务活动、申请表和申请签证须知及预约均免费
* 一旦对您的申请作出决定,本使馆会立即按您留下的地址将护照邮寄给您(为避免经第三方送达而出现问题,请留下自己的地址和电话)。本使馆请您不要查询审理情况
签证申请须最迟在德国大学开学前交到使馆。迟交的签证申请在通常情况下不能得到及时地处理
赴德留学程序图
办理自费留学德国程序
1) 公证材料
包括(小学中学毕业证书可不用公证)高中毕业证书(如证书丢失,由校方出具证明)、高考成绩、中国大学在读证明(注册证明)、在校各学年成绩单;如已毕业,附上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
2) 申请审核
请将公证材料复印一套,共两套材料,即:一套公证原件,一套其复印件;准备寄往德国使馆文化处留德人员审核部进行审核;送审核前请仔细阅读德国使馆文化处审核程序;从网上下载或前往审核部领取审核申请表;填表前请将1700元人民币通过邮局寄往审核部(切勿同申请材料一起寄往审核部);将表填好同两套材料、一份语言(德/英语)学时证明(此证明无须公证)以及身份证复印件一起寄往或送往留德人员审核部。
3) 审核面试
审核部在收到申请人的汇款及材料后将先对其文字材料进行审核,文字材料审核合格后,向申请人发出面试通知(目前需等1-2个 月),面试是通过问答交谈对申请人所学的大学课程,专业知识以及语言水平进行审核,面试时间为20分钟,之前有15分钟的准备。面试后两周左右发出审核证明(审核证明有效期现为二年)。如第一次审核未通过,三个月后允许第二次申请审核,最多可申请三次审核。
4) 递交入学申请
接到审核证明后即可向德国的大学递交入学申请;申请材料包括入学申请表、公证材料一套、审核证明一份。(申请表从网上下载,复印有效,国际课程申请表可在校方网页上下载)
5) 送签
接到德国大学录取通知后,直接到留德人员审核部送签,无须前往德国使馆;送签前需完成申请护照及自保金存款;送签时需提交:签证申请表、照片三张、护照、自保金存款证明(由德国银行出具)以及德国大学录取通
㈡ 美国双录取大学
所谓“双录取来”就是美国大学源对于学术能力符合学校要求,但是语言能力没有达标的学生提供的一种开放的录取政策。被双录取的学生,一般会收到两份录取通知书:一份是学校语言中心的offer,另一份是学校本科或研究生专业的offer。正式开学后,学生先到语言中心进行语言强化,语言达到要求就可以直接进入正式的大学课程。
相对正常申请而言,走“双录取”的优势是申请周期较短,快捷、及时、高效,申请成功率高。美国有许多排名前100的学校提供双录取,如下:
1.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全美排名38,加利福尼亚州)
2.加州大学-欧文分校
(全美排名45,加利福尼亚州)
3.东北大学
(全美排名62,马萨诸塞州)
4.密歇根州立大学
(全美排名71,密歇根州)
5.特拉华大学
(全美排名75,特拉华州)
6.丹佛大学
(全美排名82,科罗拉多州)
7.圣路易斯大学
(全美排名90,密苏里州)
8.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
(全美排名90,密苏里州)
9.爱荷华州立大学
(全美排名97,爱荷华州)
10.加州大学河滨分校
(全美排名97,加利福尼亚州)
㈢ 美国芝加哥大学基本概况
芝加哥大学成立于1890年,是美国最著名纳伏明的私立大学之一,目前在QS大学排名位列美国第五。芝加哥大学的基本概况是怎样的呢?下面和来看看吧。
一、关于芝加哥大学
洞告One of the world’s great intellectual destination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empowers scholars and students to ask tough questions, cross disciplinary boundaries, and challenge conventional thinking to enrich human life around the globe.
Since 1890,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s singular focus on inquiry has made it a model for moder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cation and research.
Motto: Crescat scientia; vita excolatur (Let knowledge grow from more to more; and so be human life enriched.)
Founded: 1890
Founder: John D. Rockefeller
President: Robert J. Zimmer
Students: 5,971 undergraate students. 9,394 graate, professional, and other students
Faculty: 2,350 full-time faculty
Alumni: 169,000 alumni worldwide
Academics: 56 majors and 40 minors in the undergraate College. 5 divisions and 6 professional schools for graate study.
Research: 89 Nobel Prize winners, including 5 current faculty
芝加哥大学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知识目的地之一,学者和学生们在这里可以探索艰难的问题,穿越学科的边界,挑战传统的思想,丰富人类生活。
自从1890年建校以来,芝加哥大学在知识探索方面的非凡努力已经使它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和研究的一个典范。
校训:益智厚生。
创办时间:1890年。
创始人: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
现任校长:Robert J. Zimmer。
学生人数:本科生1971。研究生、职业学位学生和其他类型学生9394。
全职教员:2350。
世界各地的校友:169,000 。
学术:本科共有56个专业和40个副修科目。研究生阶段有5个部门和6个职业研究生院。
研究:诺贝尔奖得主89位,包括5位在职教员。
二、芝加哥大学历史沿革
On July 9, 1890, the University’s founders defined what they believed would build an enring legacy: a commitment to rigorous academics for people of all backgrounds, including “opportunities for all departments of higher ecation to persons of both sexes on equal terms.”厅芦
An initial pledge of $600,000 (more than $25 million in today’s currency) from John D. Rockefeller, along with contributions from the American Baptist Ecation Society and land from Marshall Field, helped to found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William Rainey Harper, the University’s first president, envisioned a university that was “‘bran splinter new,’ yet as solid as the ancient hills”—a modern research university that would combine an English-style undergraate college and a German-style graate research institute. The University’s first buildings were modeled after the English Gothic architectural style used at Oxford, complete with towers, spires, cloisters, and grotesques. The campus landscape was shaped by legendary landscape architect Frederick Law Olmsted’s designs for the 1893 World’s Columbian Exposition, which was just a short walk from where the University held its first classes.
Harper recruited the highest quality faculty possible, including several college presidents, who were drawn t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by the idea of a community of great scholars. In his address marking the University’s 1902 decennial, Harper reminded his audience of the University’s most important tradition: “Complete freedom of speech on all subjects,” he declared, “has from the beginning been regarded as fundamental i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This principle can neither now nor at any future time be called in question.”
By 1910, the University had developed a variety of traditions, including a coat of arms bearing a phoenix emerging from the flames and a Latin motto, Crescat scientia; vita excolatur (“Let knowledge grow from more to more; and so be human life enriched”). In 1894, maroon had become the University’s official color and “the Maroons” its nickname.
In 1907,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s first Nobel laureate, Albert A. Michelson—the first of many Nobel laureates from the University, as well as the first American to win a Nobel Prize in any of the sciences—was recognized for his breakthrough advancements in measuring the speed of light. Since then, University faculty, scholars, students, and alumni have been recognized with the highest international honors in their fields.
1890年7月9日,芝加哥大学的创始者们对建立一座永久的遗产(大学)进行了鉴定,承诺致力于为所有背景的人们提供严谨的学术教育,包括为男女学生提供平等的进入所有高等教育部门学习的机会。
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最初承诺的60万美元(约合今天的2500万美元以上)加上来自美国浸信教育协会的资助和马歇尔·菲尔德提供的土地,让芝加哥大学得以诞生。
威廉·瑞尼·哈珀,芝加哥大学的创始人兼首任校长对大学进行了设想,即建立一所综合英式本科学院和德国式研究生研究机构的现代的研究型大学。芝加哥大学的第一批建筑模仿了剑桥的英式哥特式建筑,带塔顶、塔尖和回廊,风格奇异。校园风景则由传奇园林建筑师弗雷德里克· 劳·奥姆斯特德设计。由他设计了1893年的世界哥伦布博览会。该博览会的选址距离芝加哥大学首次开课的地方非常近。
哈珀聘用了当时一些最优秀的教师,包括好几位大学校长。吸引他们前来的是芝加哥大学建立精英学者社区的理念。在1902年建校十周年的演讲上,·哈珀让听众记住了芝加哥大学最重要的传统。哈珀说道:“在各个学科上的完全的言论自由从一开始就被视为芝加哥大学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无论是在今天还是在未来的任何时候都不容置疑。”
到1910年,芝加哥大学已经发展出了各种传统,其中包括刻有凤凰浴火重生的盾形纹章和拉丁格言“益智厚生”。1894年,栗色成了芝加哥大学的官方颜色,“栗色”(孤岛)也是其昵称。
1907年,芝加哥大学诞生了首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尔伯特·迈克尔逊(也是首位在科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人)。阿尔伯特·迈克尔逊因其在光速测量方面的突破性成就获奖。从那以后,芝加哥大学的教员、学者、学生和校友均在各自领域获得了最高国际荣誉。
三、芝加哥大学教研情况
About faculty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teaches not what to think, but how. In an atmosphere of free and open inquiry, students and professors debate, collaborate, and investigate, challenging assumptions—and one another—with field-advancing insights backed by rigorous study. This unique UChicago ecation transforms indivials, preparing and empowering them to mak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world.
SCHOOL OF BUSINESS
As part of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we share this world-renowned university’s core values, which shape our distinctive intellectual culture. At Chicago Booth, we constantly question, test ideas, and seek proof. This extraordinarily effective approach to business leads to new ideas and innovative solutions. In fact, seven of our faculty members have won Nobel Prizes for these ideas.
Divinity School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Divinity School is a tough-minded, sprawling, rigorous and dynamic conversation about what religion is and why understanding it is so vitally important. At the Divinity School, we believe serious inquiry into the subject of religion requires a university context where all ideas are subject to uncompromising standards of argument and evidence.
Located in the heart of campus, the Div School is the graate professional school for the academic study of relig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The dominant ethos of the school – toward the cultivation of new knowledge through research – imbues both the PhD and masters programs (MA, MDiv, AMRS), which are taught by the same faculty. The Divinity School and University represent an unparalleled depth of expertise in all five major world religions (Islam, Judaism, Buddhism, Christianity and Hinism), throughout their historical periods, and other religious movements, past and present.
Our faculty and students engage in advanced research in pursuit of new knowledge about the human phenomenon of religion, as viewed from the broadest possible range of perspectives. We train students for all kinds of roles which require thinking and speaking about religion – in general and specific religious communities, in traditions, texts, rituals, and other realities – in a manner that is deeply informed, rigorously critical, and honestly engaged.
About research
With a commitment to free and open inquiry, our scholars take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research that spans arts to engineering, medicine to ecation. Their work transforms the way we understand the world, advancing fields of study, and often creating new ones. Generating new knowledge for the benefit of present and future generations, UChicago research has had an impact around the globe, leading to such breakthroughs as discovering the link between cancer and genetics, establishing revolutionary theories of economics, and developing tools to proce reliably excellent urban schooling.
1.教学方面
芝加哥大学教授的不是思考什么,而是如何思考。在自由和开放的探寻的氛围中,学生和老师一起讨论、同事、调查,质疑某些假定。他们学风严谨,有学科领域的前沿见解做支撑。这种芝加哥大学独有的教育可以极大地改变一个人,为他们做好准备并强化,进而对世界产生积极的影响。
商学院
作为芝加哥大学的一部分,我们分享着这所世界著名大学的核心价值,正是这些价值塑造了我们独特的智力文化。在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我们持续提出疑问,检验思想,寻找证据。这样的方法极为有效,并引发了新的思想和创新性的解决办法。事实上,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我们有七位教员获得了诺贝尔奖。
神学院
芝加哥大学神学院是一个实际的、庞大的、严谨而富有活力的交流场所。在这里,我们思考什么是宗教,为什么对宗教的了解如此重要。在神学院,我们相信严肃的宗教主题探讨需要在大学语境中进行。在这样的语境中,所有的思想又要经过论证和证据这种不容妥协的标准检验。
神学院位于芝加哥校园中心地带,属于宗教研究领域的研究生职位学院。学院的主导思想是研究培养新知识。这种思想渗透在神学院的博士课程和硕士课程中。神学院和芝加哥大学代表了世界五大宗教(伊斯兰教、犹太教、佛教、基督教和印度教)领域最顶尖的专业知识。在五大宗教的历史时期、其他宗教运动、过去和现在,我们都有最顶尖的知识。
2.研究方面
芝加哥大学的学者们致力于自由而开放的探索,他们从事艺术、工程、医学和教育等领域的跨学科研究。他们的工作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推动了研究领域的发展,并且很多时候又创建了新的领域。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为当代和未来人类福利创造新的知识,在全球都有影响。芝加哥大学的研究引发了各种突破,比如发现了癌症和基因之间的联系、建立了经济学领域的革命性理论、开发出了可靠优秀的城市学校教育所需的工具。
四、校园设施
Located in the historic Hyde Park neighborhood, just 15 minutes south of the center of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is uniquely positioned to contribute to, and to draw from, the strength and diversity of this world-class metropolis as well as the world at large.
UChicago’s campus
We invite you to stroll among the tall, old trees in the botanic garden that is our 217-acre campus. Look up to see the playful grotesques and gargoyles that grace our buildings; step inside to walk along the paths of Nobel laureates, dedicated teachers, researchers, and tomorrow’s leaders.
Student Care Center
The Student Care Center, part of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Medical Center, is available by appointment for any student who wants to meet with a health professional. Physicians, nurses, a dietitian, and specialists in sports medicine, travel health, reproctive health, physical therapy, movement and ergonomics, and health ecation are available. The mandatory health and wellness fee covers all Student Care Center visits. Students who have after-hours emergencies are welcome to call the physician on call.
Residence Halls
Seven unique Residence Halls offer students a variety of living options. Each Hall takes on a unique culture while maintaining a sense of community. Do you want to be near the classroom buildings, the library, or the gym? Would you prefer a single or a double? Do you feel at home tucked away in a neo-Gothic quadrangle or gazing out a wide modern window?Explore UChicago’s Residence Halls.
芝加哥大学坐落在历史悠久的海德公园附近,位于芝加哥南部,距离芝加哥市中心只有十五分钟路程。芝加哥大学独特的地理位置为芝加哥这座世界级大都市增添了优势和多样性,同时,吸引了来自芝加哥和世界各地的学生。
芝加哥大学校园
芝加哥大学校园占地217英亩,类似一个植物园。我们邀请你来这里漫步,这里有高大、古老的树木。你可以抬头看看那些为我们的楼房增添光彩的奇形怪状而逗趣的东西,可以走进里面,走一走诺贝尔奖获得者、专业教师、研究员和未来领导人走过的路。
学生护理中心
学生护理中心是芝加哥大学医疗中心的一部分,任何学生都可以预约,同保健专业人士见面。这里有医生、护士、饮食学家、以及运动医学、旅游健康、生殖健康、物理疗法、运动工效学和卫生教育方面的专家。强制性健康和福利费用涵盖所有学生护理中心访问。在工作时间之后遇到紧急情况的学生也可以打电话找我们的医生。
宿舍楼
芝加哥大学有七栋独特的宿舍楼,为学生提供各种住宿选择。每栋宿舍楼都有独特的文化,同时保留有一种社区感。你是否想要住得离教学楼、图书馆或体育馆近一点呢?想住单人间还是双人间?在比较僻静的新哥特式四方院里你会不会感到自在,或者是否喜欢打开大型的现代化玻璃窗眺望远处呢?那么你可以多了解芝加哥大学的学生宿舍。
五、著名校友
Nobel Laureates
An extraordinary number of Nobel Prizes and the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have been awarded to University of Chicago faculty members, students, or researchers at some point in their careers. Some of the Nobel winners whose work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University are Milton Friedman (Economic Sciences, 1976), Subrahmanyan Chandrasekhar (Physics, 1983), Saul Bellow (Literature, 1976), Charles Huggins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66), and Willard Libby (Chemistry, 1960). In addition, Alexei Abrikosov of 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 (which has been operated by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for the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since the laboratory was established in 1946) shared the 2003 Nobel Prize in Physics “for pioneer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theory of superconctors and superfluid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s first Nobel Laureate was Albert A. Michelson. The first American to win the Nobel Prize in any of the sciences, Michelson was recognized in 1907 for his measurements of the speed of light. Robert A. Millikan (Physics, 1923) did both of his prize-winning experiments on campus in the Ryerson Laboratory.
诺贝尔奖得主
芝加哥大学的教员、学生或研究员有不少获得了诺贝尔奖,特别是在经济学领域。有些诺贝尔奖得主的工作与芝加哥大学密切相关。这其中就有米尔顿·佛里德曼(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198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查理斯哈金斯(199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和威拉得·利比(196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除此以外, 阿贡国家实验室(1946年之后由芝加哥大学代美国能源部运行)的阿莱克西·阿布里科索夫因其在超导体和超流体理论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获得联合获得20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芝加哥大学的第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是阿尔伯特·迈克尔。阿尔伯特·迈克尔也是第一位在任意科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人,因其在光速测量方面的发现获得1907年诺贝尔奖。19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罗伯特A.米利根的两个获奖实验都是在芝加哥大学校园的赖尔森实验室完成。
Chemistry
Ada E. Yonath, 2009
Irwin Rose*, 2004
Richard E. Smalley, 1996
Paul Crutzen, 1995
F. Sherwood Rowland*, 1995
Yuan T. Lee, 1986
Henry Taube, 1983
Herbert C. Brown*, 1979
Ilya Prigogine, 1977
William H. Stein, 1972
Gerhard Herzberg, 1971
Robert S. Mulliken*, 1966
Karl Ziegler, 1963
Willard Frank Libby, 1960
Glenn Theodore Seaborg, 1951
Harold Clayton Urey, 1934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2009:阿达·约纳特。
2004:欧文·罗斯。
1996:理查德E.斯莫利。
1995:保罗·克鲁岑。同年,舍伍德-罗兰。
1986:李远哲。
1983:亨利·陶布。
1979:赫尔波特C.布朗。
1977:伊利亚·普里高津。
1972:威廉H.施泰因。
1971:格哈德·赫茨贝格。
1966:罗伯特S.马利肯。
1963:卡尔·齐格勒。
1960:威拉得·弗兰克·利比。
1951:格伦·西奥多·西博格。
1934: 哈罗德·克莱顿·尤里。
Economic Sciences
Lars Peter Hansen‡, 2013
Eugene F. Fama*‡, 2013
Thomas J. Sargent, 2011
Leonid Hurwicz, 2007
Roger B. Myerson‡, 2007
Edward C. Prescott, 2004
Daniel L. McFadden, 2000
James J. Heckman‡, 2000
Robert A. Mundell, 1999
Myron S. Scholes*, 1997
Robert E. Lucas Jr.*‡, 1995
Robert W. Fogel, 1993
Gary S. Becker*, 1992
Ronald H. Coase, 1991
Harry M. Markowitz*, 1990
Merton H. Miller, 1990
Trygve Haavelmo, 1989
James M. Buchanan Jr.*, 1986
Gerard Debreu, 1983
George J. Stigler*, 1982
Lawrence R. Klein, 1980
Theodore W. Schultz, 1979
Herbert A. Simon*, 1978
Milton Friedman*, 1976
Tjalling C. Koopmans, 1975
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 1974
Kenneth J. Arrow, 1972
Paul A. Samuelson*, 1970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2013:拉尔斯·彼得·汉森。同年,尤金·法玛。
2011:托马斯·萨金特。
2007:里奥尼德·赫维克兹。同年,罗杰·迈尔森。
2004:爱德华·普雷斯科特。
2000:丹尼尔-L-麦克法登。同年,詹姆斯·赫克曼。
1999:罗伯特A 孟德尔。
1997:迈伦·斯科尔斯。
1995:罗伯特·卢卡斯。
1993:罗伯特·福格尔_。
1992:加里·贝克尔。
1991:罗纳德H.科斯
1990:马克维茨。同年,默顿·米勒。
1989:特里夫·哈维默、
1986:詹姆斯布坎南。
1983:罗拉尔·德布鲁。
1982:乔治.J.斯蒂格勒
1980:劳伦斯·R·克莱因。
1979:西奥多·W.舒尔茨。
1978:赫伯特·西蒙。
1976:米尔顿·佛里德曼。
1975:佳林·库普曼斯。
1974:弗里德里希·哈耶克。
1972:肯尼斯·约瑟夫·阿罗。
1970:保罗•萨缪尔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