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名单 » 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发布时间: 2025-04-22 22:33:45

❶ 求耶鲁大学雷文在2006年7月18号作的一篇“大学如何服务于社会”的演讲稿,中英文都可!

理查德·雷文教授(Prof. Richard Levin):1993年被任命为美国耶鲁大学第22任校长。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学士,牛津大学研究政治学和哲学硕士学位,获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雷文教授已经从事教学、研究和行政工作二十载。在出任耶鲁大学校长之前,曾任耶鲁大学经济系主任和文理研究生院院长。雷文教授还是美国艺术和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技术经济政策委员会委员。
7月18日上午,美国耶鲁大学校长雷文教授发表了题为“大学如何服务于社会”的主旨讲演。讲演由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教授主持。雷文校长在讲演中首先充分肯定了本次论坛主题的意义,认为关于大学如何服务于社会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雷文校长本人的观点是,大学可以以多种方式服务于社会,但主要的有三种,即;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和履行好机构性公民(institutional citizenship)的义务。他在讲演中结合美国大学的经验,依次讨论了大学服务于社会的这三种方式,
一、作为经济增长动力的大学基础研究
雷文校长认为,大学的基础研究促进了科学知识、技术和医学的发展,而这正是经济增长、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和改善人类健康状况的基础。大学也主要是以它的这种基础研究来服务于社会的。现代经济中,全球化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创新、开发新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能力,而这些都离不开大学的基础研究。作为基础研究的主要阵地,美国的大学在提高其国家竞争力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雷文校长强调,他所说的基础研究,并不是一种实践目标,而是一种好奇心,是对知识的追求。这种基础研究是商业和生产的源头,因为由这种基础所创造的知识虽然要经过相当的时期才能转化为商业产品,但最终许多研究成果的商业和生产的价值都会被人们所认识到。例如当初对DNA的研究,人们并不知道它的商业和生产价值,但经过许多年之后,人们最终还是认识到了它的这种价值。美国大学的基础研究之所以在国家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与历史上 形成的一些政策有关,特别是以下三条:第一,联邦政府必须对基础研究承担主要的资助责任;第二,只有大学才是从事基础研究的地方,而不是政府或私营企业的一些机构,这使得一流的科学家能够聚集在大学,并接触到最好的科研设备;第三,联邦政府大部分的拨款不是看其商业上的价值,也不是看其政治上的影响,而是通过同行的评审,看其在科学上的价值。这些政策不仅促进了美国大学的科学研究,也促进了教学的发展,因为许多一流的科学家集中在大学里,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最先进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正是这样的政策使美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为了保证大学的学术研究能够真正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就要求我们把自己的观念从理论转向实践。二战后的相当一个时期,大多数美国的大学并没有主动寻求将科学发现转化为生产和服务,只有麻省理工学院是个例外。20世纪90年代中期,麻省理工学院的毕业生在全国建立了4000多家公司,接着每一年又创立出150家公司。这极大地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麻省理工学院所在地区25%的制造业来自于学校所创办的企业。如果说,美国的大学参与产业界的活动曾经是一种例外的话,那么现在它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了。自20 世纪80年代以来,有4000家公司所用的技术来自于大学。
二、作为创新和领导能力基础的大学人才培养
雷文校长指出,通过基础性的学术研究创造知识绝不是大学为社会做出的唯一重要的贡献,通过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使其将来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是与学术研究同样重要的社会贡献。在中国,经过很好培训的工程师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为学生提供必需的知识以便使其能够获得并保持一个好的工作,被看作是很重要的事情。但是,雷文校长认为在这样的论坛上更有必要讨论一下大学教育的一个更敏感、也更意义深远的目标,也是美国一些最好大学的目标,那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创新和领导的能力。实际上,大学正是通过这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积极地服务于社会,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雷文校长认为,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科学发现层出不穷,各种理论不断推陈出新。在这样一个世界上,学生仅仅具有专业性的知识是远远不够了,必须要有批判性的思考、创新的能力。美国的许多大学现在实行的是通识教育。这种教育目的并不是要给予学生具体的专门知识,而是要使他们吸收多种多样的信息,能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提出问题,要培养他们的好奇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独立思考、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雷文校长的介绍,美国最好的大学普遍认为教育不是单行道。一些过去曾经被认为是很好的教育方式,现在就不适宜了。过去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但现在仅有记忆是不够的,必须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美国的大学主要是通过一些参与性的研讨会来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这种参与性的研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产生并捍卫自己的观点。虽然本科生还上大课,但这种大课上也有讨论,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的课就更是如此。教学当然离不开考试,但雷文校长认为,考试不是考学生的记忆,而是要考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考他们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三、履行好机构性公民的义务
除了上面所说的两种方式,雷文校长认为,大学服务于社会还有一种重要的方式就是做好的机构性公民。他指出,做好的机构性公民,大学可以通过参与社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的方式直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邻里”(学校周边)关系的改善、公共教育、健康关怀、社会服务和环境意识的提高做出自己的贡献。大学也可以通过以身作则,使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做好的社会公民的方式来间接地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讲演中雷文校长结合耶鲁大学的实际做法例如为社区设计建设计划、为社区进行就业培训、开展扫盲教育等,向与会人员说明了大学如何通过做好的机构性公民的方式服务于社会。

讲演结束后,雷文校长热情地回答了几位中方与会者的现场提问。
——北京外国语大学郝平校长问:您认为耶鲁大学在今后3—5年最紧迫的挑战是什么,最需要做的事情是什么?中国大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雷文校长回答: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很多的难题与挑战,问题的关键是怎样把这些难题与挑战转变成为我们的机遇,使我们实现更大的发展。我认为,耶鲁大学和美国其它大学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获得充足的科研经费问题,我们希望政府对我们的经费支持的力度能够得到保证。在科研经费问题上,耶鲁大学问题最大的是医学院。医学院在1998年到2003年其科研经费增长很快,但现在却几乎没有增长了,而科研人员又招聘了很多,同时,医学院的教授开展的临床研究的报酬也在不断减少。这确实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其次,在美国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大学的国际化,我在耶鲁大学就在积极推动学生的国际交流,但有时留学生的签证很缓慢,例如许多中国的留学生就会不能及时拿到签证,结果导致其不能及时入学学习。有传闻说,美国不欢迎留学生,这使得不少优秀的留学生没有来美国,而是到了其它国家,这很遗憾。其实我们希望中国最好的留学生到美国来。与此相关的是,我们在敏感技术方面与联邦政府有分歧。政府中有人希望制定许多烦琐的、苛刻的、官僚的措施,来阻止中国和其它一些所谓敏感的国家的学生使用实验室中所谓敏感的技术和设施。我们耶鲁大学的几位校长极力地阻止这些措施的出台。至于说,中国大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正如我与许多中国的校长们讨论过的,应该是如何让中国的学生有更大的互动性,使他们在互动中学会进行独立思考。要使学生们抛弃一味顺从父母、教师的传统做法,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创新,这有相当的难度,但对于中国的未来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中国希望通过创新来创造自己的未来,那么就必须鼓励学生学会进行独立的批判性的思考。
——北京语言大学崔希亮校长问:美国的许多好大学都在小城市,而中国的好大学却几乎都在大都市,那么这是否会影响大学服务于社区的途径、结果以及大学与社区的关系?耶鲁大学在录取学生方面有什么标准?
雷文校长回答:美国的许多一流大学确实都位于中小城市,但也有些著名的美国大学位于大城市。对于大学服务于社区的功能来说,应该说位于小城市具有更多的优势。因为,一所好的大学如果位于小城市,它就成了这个城市的大雇主,大的用人单位,这使得学校的学生能够更容易参加社区的活动,从而在许多方面为社区树立榜样,推动社区的发展。好的大学如果位于大城市,那么服务难度就要大一些,因为,城市本身不怎么需要大学的学生参与社区活动,为社区服务。
关于学生的录取标准问题在中国讨论得很多,而且有些学校进行了自己的考试改革。就美国来说,招生与其说是一门科学 ,不如说是一门艺术。我们在录取学生的过程中要精挑细选。至于挑选的标准,既依赖于一些客观的因素,同时也依赖于一些主观的因素,比如高中教师的推荐信,学生参加校外活动的情况等。当然,这种做法对不对,我们自己内部也在讨论。
——上海大学周哲玮副校长问:对中国传统的灌输式的学生培养方式有不同的看法,有些在美国工作的著名华裔学者就认为20世纪80年代的一批留学生就是依靠传统的方式培养出来的,那么您怎样评价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和美国的教育模式?
雷文校长回答:这个问题确实耐人寻味。有可能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模式并不适合所有学生,但就我这个搞经济研究的人来说,强调创新和灵活思维的教学模式对于国家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日本经济为什么后劲不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所采取的是亚洲传统的培养模式。他们在模仿式的产品如汽车生产上做得很好,但在技术创新领域,比如在软件、互联网等领域,日本人就跟不上美国和其它一些国家了。日本经济疲软了15年,但如果它有象微软和Google这样富有创新能力的公司,它就不会如此疲软。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优势主要是劳动力成本低,但到一定程度,这种优势就会消失,这时,创新能力就会显得尤为重要,从而就需要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就要更多地强调创新和灵活思维,要注重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教育部章新胜副部长问:由于发展的需要和传统的影响,我们过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而在创新和领导能力的培养方面做得不够,没有在教学方式上象美国那样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有人认为欧洲的高中教育比美国好,因而不愿意效仿美国的教学方式;二是我们的许多教师认为现在的教学方式有利于知识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并且符合认知规律,而美国的教学方式跳跃性太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三是有人认为美国的私立大学教育太贵了,无法效仿。那么您在这些问题上有什么看法?
雷文校长回答:部长先生说的一些情况和观点很有意思。我承认,欧洲的一些高中确实做得比美国好,但美国也有一批水平很高的高中。不过,在耶鲁大学招收的学生中,这些高中的学生所占的比例是很小的。我们坚持通才式的教育,在教学上强调先广后专,先广后深。这是很重要的。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教学的内容,而在于教学的方式、方法。人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培养人才,但我们更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批判思维。至于说美国私立大学和公立大学财政状况不同的问题,确实是存在的。美国私立大学的基金很大,这是几代校友捐赠的结果。美国的前五所大学按照其人均资源来算的话,与其它大学的差距是越来越大,这对于美国来说未必是好事,但对于这五所大学自身却是好事。公立大学的基金虽然少,但也有其自身的优势,即,它们更容易得到州政府的支持,从而不需要花相当的精力去筹款。
——华中科技大学李培根校长问:无论中国的社会还是中国的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与美国有相当大的差距,那么您认为造成这种差距的因素是什么?是否有中国“唯上”文化的影响?
雷文校长回答:我认为制约学生创新能力的还是我刚才说的教学方式。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进行独立思考,但独立思考不代表要顶撞父母和老师,特别是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就更不能顶撞父母和老师。在美国,学生对教师也是很尊重的,但他们也同教师进行争论,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

❷ 白岩松耶鲁大学演讲 观后感1000字

感想——白岩松美国耶鲁大学演讲
这是一场有很多“梦想、改变”字眼的演讲,既有个人命运,也有国家命运,关于中国,也关于美国。在演讲的最后,白岩松用了一个望远镜的比喻,形容中国和美国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头缺乏相互的了解和沟通,他说这是两个都曾经用望远镜看彼此的国度,只不过中国看到的是放大的美国,而美国则把望远镜拿反了,他们更多看到了一个缩小的错误不断的中国。“我也一直有一个梦想。为什么要用望远镜来看彼此?”“希望非常多的美国人,有机会去看看中国。” 而被誉为“总统摇篮”的耶鲁大学显然是真正的卧虎藏龙之地,甚至说它影响美国历史进程也不为过。仅仅在过去20年,连续三任美国总统老布什、克林顿与小布什,都是耶鲁毕业生(而美国新任国务卿希拉里当年在耶鲁校园图书馆与克林顿相识相恋的故事也为很多人熟知),这在美国历史上也创下了纪录。直到高举change大旗的哈佛毕业生奥巴马成为新任美国总统,才让哈佛生们扬眉吐气了一把。因为在美国,向来有“先有哈佛后有美国”的说法,而创办于1701年的耶鲁大学则“屈居”美国第二所最古老的高等学府。
在学风开放的耶鲁,几乎每天都有来自全世界各地学者、政要以及各界精英的演讲。但耶鲁校方显然对这次演讲给予了“精心”的安排,把演讲的地点定在以耶鲁毕业生亨利·卢斯(Henry Luce)名字命名的卢斯礼堂(Luce Hall)。亨利·卢斯是《时代》周刊创始人,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新闻人之一,而卢斯礼堂也第一次迎来了中国的新闻人。演讲现场的火爆超乎摄制组的想象,不仅过道上挤满了师生,还有一些人因为晚到而被校园主办方婉拒在门外。因为耶鲁学生向来以个性和尖锐著称,甚至有时还会有些“傲慢”,岩松显然事先就做好了“挨砖”的准备,他还和学生们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欢迎大家扔鞋,但最好是两只,请记得我的鞋号是43号”。
听了白岩松的演讲,其实这段视频我在课下就已经看过了,白岩松的某些话深深地触动了我,给我最深影响的就是“在过去的很多年里,中国人在用望远镜看美国,把美国给扩大化了,认为美国这个好那个好,什么都比中国的要好;而美国人似乎也在用望远镜看中国,可是却拿反了,把中国给缩小化了”。我想美国人看到的只是中国社会中一些阴暗和不良的社会现象,但他们把中国看“低”了!
以前很多人认为中国什么都比不上美国,美国的什么都好,好的方面好,不好的方面也好,当然我也不例外。但现在的我逐渐转变了这样极其幼稚的看法。然而,我要说的是不要忘了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你生在中国,成长在中国,将来还可能在这片土地上离去,可能永远不能去美国、成为美国人。因此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就应该为自己能为中国人而骄傲。中国人就应该有自己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责任感,我们要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却不该总是称赞美国而贬低自己的国家。
我虽然现在还年轻,但中国近十年的变化震撼着我。我看到了中国一直在努力让十三亿国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增加每个人的收入,提高每个家庭的幸福指数,为每个中国人尽着一个国家应尽的职责。我深切感受到中国用有限的土地养活了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中国的农民能拿着国家的补贴在种粮;中国的国民在国外受到战乱的影响,中国就能调动全国的力量进行几万人的世纪大迁徙;在遥远的索马里海域的商船上,你可以看到中国海军在为你护航;在不久的将来,神秘的太空中将有属于中国自己的空间站。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为自己能是个中国人而自豪呢?
在每一个国家的历史进程中,都会有各式各样的问题与矛盾,这是个必然的结果。我不得不承认美国现在的发展水平确实比中国要好,在某些领域的技术水平比中国还要先进得多,但是我们仍在努力,问题与矛盾会逐渐得到解决与化解,中国会越来越好,当然这是每个中国人都愿意看到的。
在国际社会中,中国离不开美国,美国更离不开中国,希望这两个国家都能和谐发展,彼此互惠互利。借用白岩松的一句话就是:中美的面对面总要好于背对背。李然 人文 法2班

热点内容
大学生活好段子 发布:2025-04-23 01:28:45 浏览:965
西南大学软件工程考研 发布:2025-04-23 01:23:09 浏览:883
上海大学2016考研成绩 发布:2025-04-23 01:10:38 浏览:815
第九届大学生版权征文 发布:2025-04-23 01:04:08 浏览:280
临沂大学曲艺老师 发布:2025-04-23 00:48:59 浏览:397
井冈山大学各专业录取 发布:2025-04-23 00:35:25 浏览:148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规培 发布:2025-04-23 00:28:52 浏览:589
成都大学的英语专业 发布:2025-04-23 00:23:07 浏览:500
男朋友38岁大学教授 发布:2025-04-23 00:12:45 浏览:160
大学城翰香苑 发布:2025-04-22 23:56:21 浏览: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