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招一个博士有经费
A. 考博前一定要跟导师联系吗如何联系有知道的吗
是的,考博士前一定要联系好导师。虽然理论上来说,博士是考上的,但与导师的关系很大。联系导师,增加双方交流的机会,会对后继的事情帮助很大;导师的回信往往信息量很大,可以有一个大体的判断;后继写科研计划书可以请导师给选题。
联系导师首先要根据自己硕士的专业挑选中意的学校,然后在该校的研究生院网站上能轻易查到博士生导师的名字及招生方向、考试科目。查到导师的名字再到其学院的网站上可以查到其详细的资料,根据导师的称号、资历、论文、项目等可以大体判断出其水平高低。
根据自身的条件及导师的水平可以初步选定自己的导师,根据网页的联系方式,可以先发个email,附上自己的简历,有论文发表最好,如果导师对你感兴趣,可以电话交谈,进而预约时间面谈,最后可确定导师。
(1)导师招一个博士有经费扩展阅读:
根据博士生学习的定位,博士生导师的主要工作不在于为学生开出几门课,而在于引导学生学习。或者说,导师的主要工作不在于“教”而在于“导”。
1、 引导学生熟悉本学科或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
本学科或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这是进入博士生学习和研究的一个前提性的条件。由于博士生自身学科背景、学术水平的差异,引导学生熟悉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工作极为重要。
没有对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研究状况的基本了解,不熟悉本学科的学术规范,不会运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基本理论和方法提出和解决问题,博士生的学习和研究就没有一个科学的基础。
2、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高其研究能力
引导学生熟悉本学科或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的主要途径,是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把读书、思考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提升学术品位和研究水平。
B. 导师招研究生要给国家交钱吗
不交。
但是国家是给导师研究培养经费的,然后导师也出一部分钱给学生当回补助。
C. 假如一个博士生导师有30万的研究经费 做项目 那他个人可以拿到大约多少谢谢
要看是什么类型、什么性质的项目,成本高不高?
一般可节余为25~50%。
此外,项目节余不一定就可以导师个人拿到,还要考虑项目组其他人员,以及如何将节余的科研经费转化为个人所得。
D. 谁知道助研经费能否提高博士的指导质量
高校中“助研经费”的改革刍议
为了制度上“与国际接轨”,年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在内的17所高校进行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这涉及研究生奖助办法、招生制度、培养方案等以及人事制度、薪酬制度、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研究生导师选聘制度等一系列重要内容,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导师为其所招研究生提供“助研经费”;也即,将导师资格以及所招名额与其课题数量挂钩,那些没有课题的导师则丧失带研究生的资格,从而变相迫使研究生跟随导师从事课题研究。例如,浙江大学的改革方案是:导师资助研究生助学金的经费按照学科特点制定不同的标准,资助额度随当年招生人数的增加而递增;而且,导师必须在录取研究生之前就必须将其招收研究生所需的学制年限内的全部资助经费,一次性划入专设的导师账户。
但是,这种新政在不同学科却命令完全不同的声音:一方面,它遭到了绝大多数人文社科学者的激烈反对,如浙江大学历史教授包伟民、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武汉大学哲学教授邓晓芒;另一方面,它却得到浙江大学经济学的几位教授的大力维护或支持;例如,新政的设计者认为,学校面临的是资源约束,博士点很多,博士导师很多,在国家出钱的情况下,人人都想多招学生因而有必要引入这个“价格机制”是解决资源配置这个现实问题。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呢?如果评价这种新政呢?在很大程度上,这种新政实际上只看到西方研究生培养的表面现象,却没有进步分析这种不成文规则的成因。
其实,欧美高校之所以会存在导师提供“助研经费”的现象,是有其特定社会背景的:西方人往往非常实在和功利,他们在选择读博士学位时首先考虑的是为此付出的成本和可能获得的收益。因此,如果没有足以应付生活的奖学金,除了那些确实沉迷学术的人之外,就只有“傻子”才去读博士学位了。
[1]究其原因,在西方社会是否获得博士学位对未来的收益并无多大影响甚至还会有负面影响:一者,不仅获得博士学位后能够获得的收入总体并不高,而且也很难通过攻读博士学位来来改变目前的生活;二者,研究性机构以外的单位一般都不愿聘用博士,它们更喜欢具有朝气和活力的年男人,而认为博士生已经太“老”了以致失去了开创性和活力。正是由于这种社会环境,西方高校招收一个博士生(尤其是本国的)所花费的成本就变得非常高昂,因而那些科研经费不多的高校就要求那些乐于招博士生并由此获得收益的博导们自己承担,于是就逐渐形成了只有承揽了足够课题的老师才招博士生的现象。
尽管如此,也存在很多反例:一者,任何院校都有各种类型的研究生奖学金,申请到这些奖学金的博士生是不需要导师额外支付生活费的;二者,大多数人文学科和基础研究领域都不强行规定导师要缴纳经费,有的是由导师自愿提供经费,更多地则是学校给老师相应补贴;三者,随着大量发展中国家尤其中国人在没有奖学金或者奖学金非常少的情况下也愿意到这些国家攻读博士学位(因为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往往可以带来高额收益),因而越来越多没有课题的老师也都在招博士研究生。
然而,中国的社会环境却与西方存在很大差异:一者,崇尚教育一直是儒家社会的传统,因而攻读研究生学位以获得更多地知识本身往往就是很多学子的直接目的,而并非一定要将学位与收入一一对应、挂钩,因而即使自己提供经费也有大量的学子仰颈待入;二者,当前国内高校一般也不需要负担多少博士生的生活费:除了大量博士是自费的外,即使那些公费生也主要是免去学费,所谓的生活津贴是微乎其微了。在这种情况下,硬性规定将招收的博士生名额与课题挂钩,不仅限制了那些愿意花费成本来追求知识的学子,而且也使得一些课题资金非常有限的人文社科尤其是其中基础性研究的发展陷入绝境。
实际上,当前国内博士生招生中的最大问题不在费用负担问题,而在博士生的学术质量问题,改革的目标也是在解决博士质量低下的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博士生培养质量的监督:对博士生的招生进一步规范,对博士生的培养过程进一步合理,对博士生的培养结果有合理的评价体制。譬如,需要对那些在职博士进行更为更佳的规范(包括本校在职的教师以及政界、商界通过特定关系来混取文凭等等),这些问题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的;但是,那些主政者却往往置这些熟视无睹的问题于不顾,硬要模仿万里之外的西方社会来搞所谓的“国际化”创新。问题是,这些“国际”措施能够解决国内高校目前所面临的真正结症吗?
显然,将博士生招生数量间接与课题承接挂钩的改革只会对当前学术研究带来更严重的负面效应:一者,它让那些本身因游刃于社会各界而垄断各种课题的“闻人”垄断博士生的招生和培养,这些人原先就不怎么从事理论研究,而新政使他更名正言顺地让学生干活,从而导致所培养的博士生质量更差;二者,一些没有课题的导师就会转嫁这个费用,或者只招带着课题来读书的学生,或者直接由学生付这笔经费,从而不仅因劣币驱逐良币效应而更有利于官员、商人攻读博士,而且还会进一步恶化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不要说,这种改革严重误导了包括经济学在内的社会科学的学习和研究取向。事实上,社会科学的学习首先要夯实深厚的理论基础,在缺乏广博知识的基础上就从事所谓的课题研究是非常荒谬的;然而,那些研究生们有几个具有了理论研究的能力?让他们去研究的那些课题能有多少理论和学术价值?
E. 请问博士生导师资格究竟是各校自己授予的,还是教育部授予的
为高校授予。
以南京大学为例,博导岗位只限于在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的或学校自主审核通过并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已有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学科、专业中设立,具有一级学科授权的按一级学科设立。
博士生导师基本资格申报条件要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治学严谨,作风正派,有良好的学风,具有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优良品质;热爱研究生教育事业,熟悉国家和学校有关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能够胜任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要求。
(5)导师招一个博士有经费扩展阅读:
博士生导师资格的相关要求规定:
1、在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原则上具有教授或相当职称,年龄一般应在57周岁以内(以申报当年的1月1日为准),具有博士学位,或者有重大学术贡献。业绩突出的副教授也可以申报。
2、原则上要有培养一届以上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经验,或在国内外协助指导过博士研究生,培养研究生的质量良好;有课程教学经历,曾开设与承担研究生课程,无教学、培养等方面的责任事故。
3、各院系在增列博士生导师过程中,应以适当的方式将申请人的材料(科研项目、经费、已发表论文和其他科研成果等)在本单位公示。
F. 研究生导师培养研究生国家要给导师经费么
经费由国家给,所以很多学校都争先恐后建立博士点、硕士点,扩大招生,内骗取国家经费,即便学科很差容也会大肆招收研究生,导致数量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差;
导师与你莫不相识,也占不到你好处,是不会出资培养做亏本买卖的!
G. 博士生导师一般有多少年薪
将聘请28岁的北大女博士李琳为教授,并担任博士生导师,同时提供的,还有220万的安家费和90万的年薪.
H. 清华一个导师带多少博士
清华大学此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核心是建立和完善以“三助岗位”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版研究生奖助体系。清权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高策理表示,此次改革,旨在增强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将研究生的培养、奖励、资助与研究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表现紧密联系起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 为保证导师在指导研究生方面有足够的投入,学校规定只有具备培养条件的导师才有资格招收研究生,同时控制博士生导师招收博士生的数量上限,每位导师在读博士生数不能超过10人。 除“三助”岗位津贴外,清华将继续为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研究生发放普通奖学金和北京市生活补贴;继续设立清华大学研究生奖学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研究生。 为此,清华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在本学期(2007-2008学年度秋季学期)开展试点工作;待各项工作进一步细化后,将于下学期(2007-2008学年度春季学期)全面铺开。
求采纳
I. 从个人角度回答导师愿意给博士生多大红包,兼做招生宣传(有机化学)
多发几篇呀复我的第一批硕博连制读生,今年毕业,一个影响因子总和超过50(一作包括JACS,
ACIE各一篇),一个超过30,说明导师和学生一起努力工作,可以达到的啊。另外,我给优秀的研究生的奖金可以达到这么高。但是给研究成果一般的同学一年只发1000多一点奖金了。我们刚起步的年轻老师,主要是要想尽各种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学生人数少,是我们可以集中经费来奖励优秀研究生的原因。
J. 没有科研项目博士生导师可以招收新的博士生吗
原则上是不可以的。但是,这要分情况,比如导师就今年没拿到科研项目,但以前的科研项目和经费还有,那当然还可以继续招生。
如果他手上没有任何科研项目和经费,那基本上是不允许招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