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生导师
❶ 北大区域经济学专业考博难度如何现在北大全是申请制该怎样复习
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在广西大学作演讲时表示,类似高考的“一考定终身”的考研体制并版不利于研究生培养权,这是许智宏最近一段时间第三次在公开场合阐述北大研究生招生培养改革方面的观点。博士生招生改革成为北大研究生招生改革的第一块实验田。从2003年开始,北大逐步扩大复试在研究生招生中的权重比例,淡化笔试,比如光华管理学院的权重比例分别是初试30%、申请资料考核30%、复试40%。同时,博士生招生不再刚性地划定录取分数线。据介绍,2005年4月,北大开始了2006招生年度的博导选聘工作。历史系等4个院系,将博导的范围扩大到全系教师,同时以教师申请制和学生报选制为基础的“不定资格制”取代过去的“固定资格制”,实行博士生导师的学生报选制,即只要有博士生选你做导师,你就是博导。许智宏说,“北大在今后几年的实践中将进一步明确应用型学位以培养硕士研究生为主,学术型学位以培养博士研究生为主。”
❷ 著名经济学家北大教授萧灼基逝世了吗
11月15日,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获悉,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萧灼基于11月14日23时34分去世,享年84岁。
萧灼基曾获得首届孙冶方优秀论文奖(1984)、辽宁省优秀理论文章奖(1984)、北京大学首届优秀教学奖(1985)、北京大学首届优秀科研著作奖(1986)、全国改革与发展优秀论文金三角奖(1988)、北方十三省市区优秀图书一等奖(1986)、北京市改革十年优秀论文奖(1989)、全国省级刊物(政治理论)优秀文章一等奖(1993)、首届陈岱孙经济学著作奖(1996)等。
一路走好,老先生!
❸ 劳驾问一下,每年外校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的经济学博士可能性,谢谢了!
看看他们的招生简章就知道了,相信自己报考就可以了,博士不是很难得,不过,导师的问题很大的,他们就说了算,最好早跟导师沟通一下!
❹ 北大清华都有哪些著名经济学教授啊
北大:
单忠东 男 教授 光华管理学院 国际金融 国际贸易
高西庆 男 教授 光华管理学院 公司法 证券法
何小锋 男 教授 经济学院 投资银行学 国际投资学
胡 坚 女 教授 经济学院 投资学与资本市场 亚洲金融市场
李庆云 男 教授 经济学院 国际金融
李心愉 女 教授 经济学院 公司财务 应用经济统计
刘 力 男 教授 光华管理学院 证券市场与金融工程
孙祁祥 女 教授 经济学院 保险学与金融理论 宏观经济理论
萧灼基 男 教授 经济学院 经济发展战略 金融市场
徐信忠 男 教授 光华管理学院 证券市场与金融工程 财务管理
姚长辉 男 教授 光华管理学院 固定收益证券 货币银行
于鸿君 男 教授 光华管理学院 金融制度变迁与绩效 国际金融管理与国际金融市场
周春生 男 教授 光华管理学院 公司财务与资本市场 金融工程
曹凤岐 男 教授 光华管理学院 货币金融管理 证券市场
陈 平 男 教授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宏观经济学复杂动力学 金融工程及其应用
王大树 男 教授 经济学院 金融学 财政学
黄桂田 男 教授 经济学院 产业组织及企业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及制度变迁
刘 伟 男 教授 经济学院 比较经济体制 转型经济研究
卢 锋 男 教授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粮食及农业政策、 应用经济学
孙蚌珠 女 教授 马克思主义学院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理论 当代中国经济
吴敬琏 男 教授 经济学院 比较经济制度分析
吴树青 男 教授 经济学院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邓小平经济思想
叶静怡 女 教授 经济学院 发展经济学 东亚经济研究
章 政 男 教授 经济学院 农业经济政策 环境经济与信用经济
陈德华 男 教授 经济学院 社会主义经济 理论
李顺荣 女 教授 马克思主义学院 当代中国经济问题
雎国余 男 教授 经济学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外经济体制比较研究
郑学益 男 教授 经济学院 中国经济思想史 中国经济管理思想史
晏智杰 男 教授 经济学院 西方经济学及历史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萧国亮 男 教授 经济学院 明清近代经济史
周其仁 男 教授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新制度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樊 刚 男 教授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思想史
胡大源 男 教授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经济计量学 福利经济学
李绍荣 男 教授 经济学院 现代经济分析理论 市场与经济增长理论
刘文忻 女 教授 经济学院 西方经济学
平新乔 男 教授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微观经济学及其应用 产业组织理论
宋国青 男 教授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国际金融
汪丁丁 男 教授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
王志伟 男 教授 经济学院 西方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易 纲 男 教授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货币银行学 国际金融
海 闻 男 教授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国际贸易
王跃生 男 教授 经济学院 国际经济 比较经济研究
萧 琛 男 教授 经济学院 美国信息经济 网络经济学
林毅夫 男 教授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制度与变迁理论 产业与金融发展
姚 洋 男 教授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农村发展、农村劳动力市场 制度变迁
曾 毅 男 教授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人口经济学 市场经济与人口分析
赵耀辉 女 教授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劳动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龚六堂 男 教授 光华管理学院 宏观经济学 公共财政
厉以宁 男 教授 光华管理学院 国民经济管理理论
王 益 男 教授 光华管理学院 金融学 管理学
王梦奎 男 教授 光华管理学院 国民经济管理
高程德 男 教授 光华管理学院 经济管理与经济运行 企业管理
高尚全 男 教授 光华管理学院 中国经济改革
李善同 女 研究员 光华管理学院 发展战略,区域经济 经济数学模型
秦宛顺 男 教授 光华管理学院
邹恒甫 男 教授 光华管理学院 公共财政 动态经济学
李国平 男 教授 政府管理学院 经济地理学 城市与区域规划
杨开忠 男 教授 政府管理学院 城市与区域经济 发展规划与旅游规划
林双林 男 教授 经济学院 公共经济学 中国财政
刘民权 男 教授 经济学院 财政学
王大树 男 教授 经济学院
张来武 男 教授 光华管理学院 博弈论
张维迎 男 教授 光华管理学院 企业理论 产权与公司治理 Y N
朱善利 男 教授 光华管理学院 企业融资与企业治理 Y N
清华:
在岗博士生导师名单
学科代码
学科名称
姓名
出生日期
批准(或确认)博导时间
0201
理论经济学(一级)
吴 栋
44.04
99.04
魏 杰
52.09
1993
0202
应用经济学(一级)
张金水
46.05
98.05
宋逢明
46.07
98.05
李子奈
46.11
95.02
周小川
48.01
98.05
陈秉正
57.04
06.05
武康平
60.09
00.03
白重恩
63.10
04.09
李稻葵
63.12
04.09
朱武祥
65.05
03.09
宁向东
65.05
06.09
廖 理
66.05
05.09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
赵纯均
41.09
93.10
蓝伯雄
50.03
01.03
刘丽文
55.04
00.03
陈国青
56.10
99.04
陈 剑
62.04
96.07
黄京华
63.07
06.09
1202
工商管理(一级)
张 德
41.08
98.05
姜彦福
43.12
96.07
李志文
44.09
00.03
王以华
46.02
03.09
陈小悦
47.01
98.05
吴贵生
47.01
95.02
仝允桓
50.11
01.03
赵 平
54.04
99.04
雷家骕
55.08
02.04
于增彪
55.09
00.03
金占明
55.09
04.09
张为国
57.01
01.03
夏冬林
61.01
99.04
高 建
62.09
06.09
陈 晓
63.09
04.09
陈国权
67.12
03.09
谢德仁
72.01
06.09
❺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学生情况
自1996年起,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开始招收北京大学校内学有余力的非经营专业学生,开展经济学双学位课程。从2003年秋季开始,为满足校外学生学习经济学的需要,双学位项目对外招生。经济学双学位项目享誉北大校内外,本学年各类在读学生2850人。
双学位招生规模:北京大学校内:700人/学年 校外:200人/学年 国发院通过两种途径招收硕士研究生:优秀本科生保送和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已获硕士学位的学生可报考中心硕士研究生,进入中心后第二学期结束后可选择参加博士资格考试,通过后可转为博士生。
国发院每年共招收40几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
国发院现有专业:包括金融学、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理论经济学、经济史、政治经济学)和企业管理 。硕士和博士生在招生时不细分专业(经济学和金融学可互换,但管理学因为所学基础课程与经济学、金融学差异较大,故不能与经济学、金融学互相转换),硕士生第一学期结束后与导师双向互选决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博士生在第一年结束后与导师双向互选决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硕士、博士毕业前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向学院提出转专业申请,以转成与自己实际所研究方向相符的专业。 北大国发院管理博士有三个特质:一是极具高度,多年积累及对学术和改变中国落后经济现象的情结和决心;二是中西合璧、多元合作,这是一个具有国际标准的合作办学项目;三是特色办学。目前国内博士多数是以研究理论为主的PHD,而DPS项目,在文化修养和学术研究之余,兼具企业家精神。
2016年3月17日,首届DPS管理金融博士启航。 北大国发院管理博士每年招收20-25人,开学时间每年10月下旬。
❻ 北大的经济学研究生好还是复旦的经济学研究生好
学校都是重点学院 如果只比学校差不多的 你要考虑以后的就业地点等问题 还有 主要看你的研究方向和导师 其实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得导师也是关键 是这个行业的泰斗 哪个学校都不重要
❼ 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的毕业条件是什么
1、具体条件:只要符号考研报考条件就可。考研报考条件有:
(一)学术型研究生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0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4.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0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❽ 北京大学有哪些著名的经济学教授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有很多著名的教授,你自己去看吧
学院现有全职教师、兼职教授、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200余人。
❾ 我成绩不太好,但是想考北大经济学的研究生,有没有可能啊
只能说是有这个可能,你先去找份北大的真题看看自己适不适合做它的真题吧专。再者你要属真想考北大,凭的就不可能只是运气。英语、数学、政治、专业课都要过硬才行。北大的线,这几年一直都先统一划个380,显然只到这个分数你是考不上北大的。你要觉得自己做北大的真题还可以,总分也能上400,那就放开去考吧。
你说自己平时成绩不好,那就是说可能你本身对于一些东西的理解记忆、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什么的就有问题,或者说你的基本功并不扎实,这些东西显然不是短期可以弥补的,不是打击你的积极性,只是好多事情不是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行的,找不对方向,做再多努力也可能是无用功,这期间你可能还要承受很多的压力。志当存高远,这话不错,如果你才大一大二,可以说,你努力,可能就能考上北大。但如果你14年就要考研了,我觉得可能会有那么一点勉强。
所以劝你三思,除了北大还有很多学校可以考虑,这个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做决定。
❿ 哪个大学的经济学专业最好
1 复旦大学
2 北京大学
3 南开大学
4 中国人民大学
5 厦门大学
6 上海财经大学
7 西南财经大学
8 武汉大学
9 苏州大学
10 暨南大学
11 东北财经大学
12 中央财经大学
1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4 南京大学
15 湖南大学
16 天津财经学院
17 中山大学
18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19 辽宁大学1.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是国内最早成立的金融学科系之一。该系现有教授4名(博士生导师4名),副教授8名,另有一批年轻有为的青年教师,从事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保险的教学和科研。 全系学科齐全, 教师梯队整齐。该系教师正在积极进行"国际金融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改革,并已取得显著成效,于1998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该系拥有博士点和硕士点,为本科生的进一步深造提供了条件。
2.北京大学 经济学院金融系的前身是1990年设立的国际金融专业,具有硕士和博士点。近十几年来,它一直是北京大学最受学生青睐的专业之一,历年无论本科还是研究生招生都是竞争最为激烈的专业,本科招生实行理科招生(03年以后实行全经济学院混合招生),其中历年都有省高考状元。 目前金融学系共有教师9名,技术职称分布为:教授(博士生导师)3名,副教授3名,讲师3名。教员研究领域包括:数理金融、国际金融、金融工程、商业银行管理、投资学与资本市场、投资银行学、行为金融学等。另外,持续开放式地吸收国外名校优秀博士的加盟。
3.南开大学 4.中国人民大学 5.厦门大学 6.上海财经大学 7.西南财经大学 8.武汉大学
根据武书连2008年《挑专业 选大学》的研究成果总结整理而得1.北京大学2.复旦大学3.中国人民大学4.厦门大学5.上海财经大学6.南开大学7.西南财经大学8.中央财经大学9.武汉大学10.中山大学11.对外经贸大学 1 复旦大学 2 北京大学 3 南开大学 4 中国人民大学 5 厦门大学 6 上海财经大学 7 西南财经大学 8 武汉大学 9 苏州大学 10 既南大学 11 东北财经大学 12 中央财经大学 1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4 南京大学 15 湖南大学 16 天津商学院 17 中山大学 18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19 辽宁大学 清华经管(精品打造) 道口(特殊资源,校友圈子) 北大光华(人气,就业)人大(老专家多,还有校友资源绝对丰富,就业还可以,缺点人数过多,微观不足,因为我就读在这里,所以认识多点,虽然是教育部将高校中金融排名列为第一,个人认为这个位置更客观)复旦(全国仅次与人大的金融综合性大学,在各方面都比较强,尤其是国际金融,货币银行。接受西方知识比较新,学校氛围也好) 外经贸(英语,就业) 中财 上财 厦大 南开西财
</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