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教授
⑴ 周晓虹的人物经历
学术访问与国际会议
1、“传统与变迁:中国农民的社会心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南京大学社会心理学研究所,1995年10月,南京-昆山;
2、“The Sixth Conference of the Asian Association of Sociologist”,亚洲社会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1997年6月,北京;
3、“第二届国际华人心理学家大会”,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系,1997年11月,香港;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变迁”,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1998年8月;
5、“两岸家庭与现代化国际研讨会”,台湾辅仁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1998年11月,台湾;
6、“Annual Meeting of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1999”,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August 1999, Hilton Tower, Chicago;
7、“The Conference of The Meaning of Citizenship in Modern China”, Fairbank Center for Eastern Asian Research, Harvard University, November 1999, Cambridge;
8、“中国农村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国际学术研讨会,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2002年5月,上海;
8、“Chinese Peasant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Visiting Scholar), Fairbank Center for Eastern Asian Research, Harvard University, April 1999-May 2000, Cambridge;
9、“中国社会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南京大学社会学系,2002年5月,南京;
9、“Rising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a Studies” (Visiting Scholar), Universities Service Center of Chines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July 2000-August 2000, Hong Kong;
10、“Dialogue of Civilizations: The Implications of East Asian Modernity----The 4th Conference of Harvard-Yenching Alumni in China”,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 August 2002, Gloria Plaza Hotel, Suzhou, China;
11、“Sustaining Peace and Progress in China and Beyond”,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Association of Chinese Professors of Social Scienc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CPSS), October 2002, 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 California, USA;
12、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访问学者,日本学术振兴会,November 2002, 东京/京都;
13、“Local Governance in India and China: Rur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Change”, China Studies Center, Delhi University, January 2002, Kolkata India;
14、“海峡两岸家庭与教育研讨会”,台北师范学院,2003年11月,台北;
15、“社会工作的未来与前景”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建系40周年研讨会),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2003年11月,香港;
16、第36届世界社会学大会,国际社会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2004年7月,北京;
17、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香港城市大学社会科学部,2005年3月,香港;
18、“Consumption and Emergence of Middle Classes: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from India and China”, Delhi University,November 2005, Delhi;
19、“中国中产阶级:虚幻抑或现实?”讲演,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2005年11月,新加坡;
20、学术访问,日本名古屋大学,2006年2月,名古屋;
21、“Defining the Field: Themes in Contemporary China Studie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Research Center, Cambridge University, April 2007, London;
22、“文化反哺:变迁社会的代际传承”讲演,伦敦经济政治学院人类学系,2007年4月,伦敦;
23、第二届“中国社会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南京大学、日本爱知大学、世界大学联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5月,南京;
24、名古屋大学社会学系访问教授,2007年10月-2008年2月,名古屋;
25、“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ivelihoods, Mobility and Development: the Chinese Experiences”, Leeds University, November 2007, Leeds;
26、第三届“中国社会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南京大学、上海大学、日本爱知大学、英国利兹大学、世界大学联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0月,南京;
27、“1968:German University: History, Evens and Impacts”, Helmut-Schmidt-Hamburg University, November 2008, Hamburg;
28、“改革开放3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2008年12月,北京;
29、“China’s Emerging Middle Class: Beyo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On September 22-23, 2009,Brookings Institution in Washington DC, United States;
30、“First International Summer School on China Studies”, School of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Nanjing University;
31、“China 2020”, Institute of China, Alberta University, July 7-10, 2010, Edmonton, Canada.
32、“Second International Summer School on China Studies”, School of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Nanjing University;
33、“中国研究研讨班”(主讲教师之一),越南胡志明国立大学社会科学院,2011年10月;
34、“东亚社会与文化:东亚大学社会学学科创建30周年研讨会”,韩国釜山,2011年11月;
35、“中国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德国弗赖堡大学汉学系,2011年12月;
36、“Third International Summer School on China Studies”, Hold by School of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Nanjing University; 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 China Studies Center, University of Sydney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History,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China,2012;
37、“孙本文与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学”研讨会,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会学研究》编辑部,中国南京,2012年5月;
38、第四届“中国社会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主席),南京大学、哈佛大学、弗莱堡大学、东京大学、上海大学联合主办,中国南京,2012年10月。
⑵ 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的师资力量
人文艺术学院目前设有新闻传播学与艺术学(艺术设计)两个学士学位课程,版传播学与权设计学两个硕士学位课程,传播学与设计学两个博士学位课程。学生约七百名。
人文艺术学院的院长,是中国著名文化学者,有国际影响的中国文化学者余秋雨教授,人文艺术学院的执行副院长,是张志庆教授。人文艺术学院前任副院长,是著名美学家、著名策划创意专家、知名传播学者潘知常教授,同时人文艺术学院聘请了一批国内一流的名家与行家固定在每学期都为学生授课,例如清华大学国家教学名师、著名艺术设计学家李砚祖教授,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著名设计史学家王受之教授,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著名设计学家辛向阳教授,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著名艺术设计学家何晓佑教授,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国家教学名师、著名公共关系学专家周晓虹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前所长、著名新闻传播学家孙旭培教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著名新闻传播学家陈昌凤教授,前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副主席、著名记者张圭阳博士,等等。让学生受到最好的教育,在澳门听到北大清华等大中华区最好的名家与行家的课程,是学院不懈的追求。
⑶ 周晓红的简介
周晓虹 1957年生于杭州。自1977年起先后考入南京医学院医学系、南开大学社会内系和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并获学士、容硕士和博士学位;1999年4月至2000年5月在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从事访问研究。现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出版《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 (第一卷“经典贡献”)(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传统与变迁: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现代社会心理学》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年版)、《现代社会心理学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等著译作10余部,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40余篇。1993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获宝钢教师奖特等奖;2001年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2004年获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⑷ 周晓红的介绍
周晓红博士,南方医科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重要版传染病新型防治技权术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分题1项、省部级课题研究5项,主要参加WHO/TDR、国家863等课题研究11项。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2项,发表论文40余篇,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⑸ 南京大学有哪些教授的课是逃课也必须要去蹭的
三位老师对当时还是大一萌新的我影响很大。
1、新传院胡翼青
新传院胡翼青老师的讲座和课都挺有意思的。老胡本人名声在外,各种怼令尔等学生叹为观止。之前听他在媒介课上讲述其大学时代的各种举止,真的是自愧不如。譬如,他曾为了其与同学一起创办报刊经费去找当时的财务负责人,要把院里经费都花去,惹得老师哭笑不得。
当然,胡老师对学生还是相当好的,让你无时无刻有一种学术道路注定艰苦但也注定值得的赶脚。
大学是一个充满机会、挑战的地方。遇见有趣、可敬的老师是很幸运的一件事。
⑹ 周晓燕的介绍
周晓燕,女,1964年抄4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副教授。1988年年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硕士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2000年,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毕业并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图书情报、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⑺ 湖南省肿瘤医院的特色科室
1、肿瘤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是以多学科联合为基础,以精品联合精准治疗为特色,打造现代肿瘤治疗新模式;肿瘤科覆盖面宽、广,由多个临床及医技科室构成,包括肿瘤内科、肿瘤外科、肿瘤放疗科、妇瘤科、中西医结合科、麻醉手术部、ICU等技术一流的部门,在省内率先开展名医门诊、八大常见病多学科合综治疗门诊、还拥有国家临床药物试验机构;医技科室及放疗中心力量雄厚,包括湖南省首台PET/CT、64排螺旋CT机、MR、DSA、全数字化乳腺机、三维彩超、SPECT/CT、病理图像自动分析系统、直线加速器、CT模拟定位机、三维适型放疗计划系统、适形调强放疗系统、放射治疗验证系统、中部地区首家TOMO、超声聚焦刀、射频、微波消融仪、层流无菌骨髓移植病房等拥有功能完备、软硬件设施先进的核医学科、放诊科、超声科、内镜诊疗中心、病理科、检验科、药学部、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等相关配套机构及科室。医院以常见肿瘤为重点,在完善常规诊疗的基础上,以综合治疗为龙头,按病种建立16个治疗中心,倡导规范化、精准化治疗模式。除了开展肿瘤常规治疗,医院开创性的提出了肿瘤整形外科学这一概念,创立了肿瘤整形外科病区,同时还开展了微创手术、组织工程、生物治疗、核素治疗、干细胞移植、血管移植、射频热疗、介入治疗等先进治疗手段,并面向全国招收肿瘤显微外科培训班,为培养技术骨干力量出大力;同时还大力发展一系列关键技术,重点解决高精尖放疗、穿支皮瓣在肿瘤整形中的应用、基因导向的肿瘤个体化治疗等技术问题,着重发展腔镜医学,EBUS,GS-TBNA、内科胸腔镜、可直视纤维支气管镜使肿瘤的诊断及镜下治疗位居湖南省前列;目前,医院的外科腔镜微创技术、3D打印手术模型技术、头颈部修复重建术、咽喉部游离和带蒂组织修复术、磁感应热疗达到国际领先水平;TOMO精准治疗、远程放射治疗等50余项诊疗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
2、肿瘤整形外科:肿瘤整形外科学属于肿瘤外科学的一个分支,它融合了肿瘤外科、整形外科、显微外科的理论和技术,是在肿瘤综合治疗(MDT)基础上以有计划的肿瘤根治性切除加一期修复重建为特征的外科交叉和边缘学科。肿瘤整形外科的治疗范围主要是肿瘤切除后的皮肤、粘膜、肌肉、神经、骨骼等组织及其他器官缺损的修复和重建。湖南省肿瘤医院周晓教授是中国肿瘤整形外科学的创立者与奠基人,是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整形外科与功能性外科分会首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肿瘤整形外科首任组长。1991年-1992年,周晓教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在王炜教授主持工作的整形外科进修。2001年周晓教授在《中国肿瘤杂志》上发表《浅谈肿瘤整形外科学必要性》一文,在国内外率先提出肿瘤整形外科学的概念。2003年7月,湖南省肿瘤医院率先成立肿瘤整形外科研究室。2007年3月,湖南省肿瘤医院正式挂牌成立我国的第一个肿瘤整形外科。2013年,周晓教授主编的国内外第一部《肿瘤整形外科学》专著正式出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专业人才主要负责来我院就诊的各专科肿瘤患者术后的功能重建与创面修复工作,每年开展各类游离皮瓣手术400余台及其他肿瘤整形外科手术1000余台。
3、中医、中西医结合科:是国家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卫生部中医肿瘤临床研究基地之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培育单位,湖南省“十一·五”中医重点专科,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名中医专家黎月恒教授任科室顾问,中青年知名肿瘤专家王云启主任医师任科主任。常年开放床位近100余张。该科集传统中医治疗、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生物免疫、分子靶向、对症支持及中医特色疗法于一体。多年来在临床、基础理论、治疗法则、单味抗癌中药及制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创立了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肿瘤的治疗法则和专方、专药,开创并形成我省单用中医中药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专科特色,在治疗肺癌、乳腺癌、胃癌、肠癌、肝癌、食管癌、鼻咽癌、淋巴瘤、妇科肿瘤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救治了大量中、晚期肿瘤患者。
4、临床护理专科:是国家卫生计生委优质护理重点联系医院、国家临床护理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中南大学护理学院护理博士、护理硕士培养基地,也是南华大学护理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护理硕士培养基地。医院护理系统由53个护理单元组成,其中临床护理单元41个。通过开展心理关怀项目、延续护理、组建俱乐部活动、设立关爱基金救助贫困患者、宁养护理服务、志愿者服务等有效措施,打造身、心、社、灵四位一体护理模式,为肿瘤患者提供全程无缝隙服务。开展远程护理会诊新模式,进行网络交流和专题探讨;开设护理专科门诊,提升护理专科价值,其中造口伤口失禁专科护理、血管通路专科护理均与国际接轨。2012年湖南省优质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调查名列第一,全国112所优质护理服务重点联系医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名列第一。我院为湖南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湖南省血管通道技术培训基地、湖南省肿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湖南省PICC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护理系统为湖南医药学院、长沙卫生职业学院、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等14个院校的实习生培养基地。与湖南省医药学院、湖南环境生物学院等4所院校以院校合作形式开设肿瘤专科辅修班及造口伤口辅修班,提升护理实习生专科知识,培养岗位需求型毕业生。同时每年接收中南大学护理学院本科生见习、硕士生实习工作。2012年-2015年已获第三届中华护理学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省级成果奖3项、市级成果奖1项;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中华护理学会研课题1项、省卫计委课题7项、省科技厅课题5项、长沙市科技局课题1项;全院护理人员中,担任国家级学会专业委员会成员6人;45人在湖南省护理学会、湖南省医院协会、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等34个专业委员会任职,其中主任委员5人,副主任委员14人;6人担任中华护理杂志、中国护理管理杂志等杂志的编委。
5、放疗科:是湖南省最大的肿瘤放射治疗中心,湖南省放射治疗质量控制中心、湖南省医学会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湖南省抗癌协会放疗专业委员会挂靠在该科,具有全省最大的放疗科研平台——肿瘤放射治疗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具有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资格,具有博士后流动站。放疗科下辖九个临床科室:头颈放疗科室3个,胸部放疗科室2个,腹部-淋巴瘤放疗科、热放疗病房、日间放疗(病房)中心、放疗综合科各一个。2012年经医院批准又成立10个研究室,即:临床放射物理、临床放射生物、鼻咽癌研究室、立体定向放射(SBRT)、热(综合)放疗、生物靶向调强放射、保乳放疗技术、放射治疗转化、术中放疗、近距离放疗研究室。现拥有7台高性能直线加速器,其中一台是目前省内最顶端的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TOMO)、近20套进口治疗计划系统(TPS)、GE公司专用CT模拟定位机等先进设备。基本囊括除质子(重离子)治疗外的临床上需要放疗的疾病。年治疗患者达五千余人。目前正与美国安德森癌症治疗中心、德国慕尼黑质子治疗中心等合作开展质子治疗相关肿瘤疾病的研究。科里承担了多项科研项目,其中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63”攻关鼻咽癌课题等,多次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自然科学优秀论文等奖项。
6、妇瘤科:湖南省重点学科,现拥有五个病区和一个日间治疗中心,正规编制床位295张,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妇瘤专科。妇瘤中心以手术、放疗、化疗三大基础方法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科室的整体水平居省内领先,国内先进。近年来,中心频繁地开展了与国外顶尖癌症研究医疗机构在学术及科研方面交流及互访,如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美国西北大学、法国居里研究所等,使妇瘤中心在专业技术水平上与国际接轨。在临床治疗上,中心重视人性化、个体化、微创化治疗,注重保护患者的生理及生育功能,尤其在年轻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生殖细胞肿瘤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在省内率先开展保留宫颈癌患者生育功能的手术,并有数例成功分娩的案例。腹腔镜下的恶性肿瘤手术居省内领先水平,并且率先开展了外阴癌术后的修复重建。在临床主体不断壮大的基础上,妇瘤科以科研、教学为导向,近5年,科研立项40余项,获湖南医学奖三等以上奖励共9项,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自然科学基金,参与国家级重大专项2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7、胸外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湖南省肺癌防治中心以及胸部肿瘤防治中心。包括胸外一科、二科两个病室。治疗肺癌方面,开展了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肺楔形切除术、肺段切除术、肺叶切除术、 全肺切除术、支气管袖式切除术、血管袖式切除术、血管支气管双袖式切除术、隆突成形术等。食管癌的治疗方面,开展了左侧胸腔镜联合纵隔镜食管癌根治术、食管癌、贲门癌切除+胃食管吻合术、食管癌切除空肠或结肠代食管术、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食管癌三野清扫术、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等。胸壁良恶性肿瘤切除术、胸壁修补重建术、胸腔镜纵膈肿瘤切除术、膈疝修补术、纵隔镜手术、支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等均已大量开展,部分手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我科是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南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点、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培养点,现有博士生导师2名。目前科室已承担或参与了国家“十二五”支撑课题、省部级课题多项,建设了先进的肺癌、食管癌标本库。多次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奖,在SCI、中华杂志、核心期刊等各类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
8、麻醉手术中心:我院麻醉手术中心是全国肿瘤麻醉深度培训基地、全国血液保护培训中心、全国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及湖南省麻醉深度监测培训中心、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围术期医学管理专业委员会挂靠科室。拥有技术力量雄厚的专业技术队伍。拥有25间现代化装备齐全的层流净化手术间、PACU、麻醉疼痛门诊、疼痛病房以及实验室、图书室、多媒体示教室等平台设施。科室医教研并进,临床医疗服务范围涵盖临床麻醉、麻醉后苏醒(PACU)、癌痛治疗以及院内急救、无痛诊疗等,年完成手术量17000台左右。在围术期医学管理、肿瘤专科麻醉技术、麻醉信息化管理等方面走在同行前列;形成了以“肿瘤患者围术期血液与免疫保护”、“急慢性疼痛与遗传药理学研究”为主的稳固的科研方向,建立了与美国迈阿密大学、匹兹堡大学麻醉系为主的国际交流平台。近三年来,共发表专业论文58篇(SCI25篇)、科研立项10余项(其中主持或参与国自重点或面上项目3项),科研成果获奖4项。
9、药学部:创建于1972年,是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省级药学专业重点专科。目前设置了临床药学(办公室)、药品调剂(办公室)(包括中心药房、门诊西药房、门诊中药房、中心药房值班室)、药品质量控制(办公室)、静脉配置中心、药品采购(办公室)等5个部门,并主办国内公开发行的期刊《肿瘤药学》杂志。工作用房近3000m²,引进了智能发药机、单剂量分包装机、特殊药品管理机等大量现代化智能设备,还拥有 CBH-1500B垂直层流洁净工作台、Finnigan LCQ质谱仪、AGILENT1200及SHIMADZU高效液相色谱仪、基因测序仪、PCR仪、临床药学管理系统等一系列先进设备设施。除药品调剂外,还开展了临床药师培训、专科临床药师服务、治疗药物监测、基因导向个体化用药、药物临床试验等临床药学实践和科研工作。近年来,医院不仅制定了临床药学专科发展规划,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及“提高药学服务”的宗旨,形成了几大专科特色方向:1、以胸部内二科、乳腺内科等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为基础,展开针对肿瘤人群的药学服务2、选取临床肿瘤标本进行肿瘤药物敏感性试验,为临床个体化用药进行药物筛选3、以《肿瘤药学》杂志为契机,承办全国、全省药学类学术交流会议,接待国外专家参观访问,深入开展学术交流4、抗肿瘤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和个体化用药5、新药I期临床试验和临床研究咨询门诊6、肿瘤耐药的基因个体化检测。专科临床药师服务涵盖了胸部内二科、综合肿瘤内科、妇瘤一科、乳腺内科、ICU、肺/胃肠内科、胸内一科等7个专业方向。近五年来药学部多次举办了全国、全省药学类学术交流会议,多次接待国外专家参观访问,主持或参与国家、省、市级基金课题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作为主编和副主编编写了《药学三基训练》、《肿瘤医院处方药品集》、《实用药物名称》、《抗肿瘤药物手册》等学术专著10余部,获得了中国医院协会颁发的“中国医院药事管理优秀奖”等荣誉称号。
⑻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怎么样
1、南复京大学社会学系不错,毕制竟南大是985重点大学。
2、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具有悠久的历史,源于1928年成立的国立中央大学社会学系,以及更早成立的金陵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系的创始人为著名社会学家孙本文教授。1983年,在社会学被取消30余年后,南京大学成立了社会学研究室;随后于1986年被批准建立社会学硕士点,成为国内第一批恢复社会学的综合性大学之一。1988年,南京大学成立社会学系,设立社会学专业(原为经济社会学),1996年在国内继北大和人民大学之后成为高等学校中第三个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2001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确立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并因此确立了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为中国社会学研究重镇的地位。第一任系主任为宋林飞教授,第二任系主任为周晓虹教授,现任系主任为风笑天教授。
⑼ 提问:淋巴瘤手术后后,病理分析一直不出来是什么原因
贾垂明医生答 病理有的地方比较慢,可能需要一周多,这是程序原因。但如果因为水平区别不出来那就没办法了。可以把它寄给北京友谊医院周晓鸽教授,他在淋巴瘤病理方面比较权威。
⑽ 苏州大学有哪些教授的课是逃课也必须要去蹭的
我是文学院的老学姐,别的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们文院好老师也是非常多的!各个研究方向都有非常优秀的年轻老师或者有经验的老教师。
首先是现代文学方向,推荐刘祥安老师,好多同学私下戏称刘祥安老师为祥安欧巴,我也不知道为啥,哈哈哈哈,因为祥安老师已经年纪蛮大了,看起来是很严肃的一个老师,上课的风格很独特,非常冷静地叙述和讲解,认真听课真的会学到很多。但祥安老师其实也是一个很可爱的人,会时不时抛出一些很冷的梗,习惯他的幽默就会发现,老师真的很可爱。而且老师也是一个特别负责的人,希望大家上课一定要好好认真听讲呀!
最后讲讲文艺理论方向的吧,我比较喜欢张春晓老师,她是一个很年轻的老师。上课风格很简洁明了,直奔主题,会收获很多。而且春晓老师是一个非常亲切的人,对学生都像朋友,没有一点架子和距离感。可以很轻松地交流。
上面是我的一些个人看法,希望可以帮到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