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教授栾永玉
① 有谁知道汶川地震中,老师的英勇事迹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灾难突然来临时,德阳东汽中学教师、我校校友谭千秋同志用自己的双臂和身体护住4个学生,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从死神手中夺回了4个年轻的生命,自己却不幸遇难。
谭千秋,男,中共党员,特级教师,1957年8月出生,湖南祁东人。1978年3月至1982年1月在湖南大学政治专业学习。毕业后先后在四川绵竹东方汽轮机厂职工大学、东汽中学教书。
5月16日上午,为了纪念和学习谭千秋同志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德,由学校和部分校友联合组织的“追思谭千秋同志生平”追悼会在校办公楼二会议室举行。校党委书记刘克利、谭千秋同志的老师、同班同学代表及部分校机关代表、学生代表出席了追悼会。校党委副书记栾永玉主持追悼会。
哀乐响起,参加追悼会的师生和校友们肃静默哀。在介绍谭千秋同志事迹时,在场的师生们都红了眼眶,校友们更是悲痛难掩、泣不成声。
湖南大学77级政治专业的校友、谭千秋同志的同班同学,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柳礼泉教授追忆:在30年前的1978年3月,我们一道考进湖南大学,在这所学校度过了四个春夏秋冬。他同我一样,都是来自农村的孩子,都是依靠国家助学金完成学业的,每月18元,用15~16元作生活费,2~3元钱作零用钱。有一次他对我说,是邓小平同志恢复了高考,使我们这样的农村孩子能上大学,又是国家提供的助学金,能使我们完成学业。毕业后,当要百倍努力工作,报答党和政府。他在湖南大学毕业后,就去了四川,在东方汽轮机厂工作,一干就是26年,他担任教导主任、担任政治课教学任务,是特级教师,真正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好老师。
谭千秋的同寝室同学张功耀哽咽地回忆起大学时候的谭千秋:谭千秋是我进入湖南大学后认识的第一个同班同学,我们住在6舍101房间。整个四年的大学生活,谭千秋同学一直保持着农家子弟的淳朴、实在、勤奋和吃苦耐劳。1979年暑假,我和谭千秋同学都没有回家,准备在长沙找点事做,那个时候,一个大学生利用暑期干体力活挣钱是非常少见的。我们在暑假打工所赚的钱,都舍不得乱花,还从那微薄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寄给家里用,自己则一直正塌核控制在国家发的助学金范围内开销全部生活费。我记得,当年在我们接受毕业教育的时候,曾锡老师通过打比喻要求我们,到了一个单位,要做“永久牌”,不要做“飞鸽牌”,要像柳树那样,插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谭千秋同学正是这样的“永久牌”。他像一颗柳树,插在四川就在四川生根发芽27年。他是那样的潇洒飘逸,又是那样的恬静柔软,它举掘只知道一年一度的柳绿,却从来不奢望什么花红。就在他生死两隔的那一刹那,他把生的衫则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谭千秋同学是我们湖南大学77级政治班的骄傲。他代表着一种崇高的精神,那就是在平凡的工作中以一个普通公民的良知书写我们无悔的人生。
在湖南大学论坛上,不少师生写文纪念英雄校友谭千秋:步履艰难地走在30年前你曾经漫步的湖大校园,我不知道自己,在那样的一瞬间,是否能像你那样,义无反顾地张开自己的双臂,用自己血肉之躯去顶住塌下来的楼板。我也不知道,同样身为老师的我,是否能像你那样,像天使一样守护自己的学生,就算身体僵硬了,也永不倒下。如果,没有这场地震,我想,在湖大校史里,你就是一个普通的校友,在世人眼里,或许你就是一个平凡如我的老师。可是,你知道吗?如果没有这场地震,我宁愿你普通,我宁愿你平凡,我宁愿你好好活着。这个世界上没有如果。我对自己说,流完这滴泪,我真的不再哭了。因为,我决定,从这一秒开始,我要像你一样,做一个勇敢的、恪尽职守的、大爱无声的人民教师。我会牢记你那永恒的瞬间。请你相信,即使我们现在站在地狱的边缘,都会像你一样,绝不颤抖!
追悼会上学校向英雄校友家属捐赠慰问金12万元,谭千秋同班同学向其家属捐赠慰问金12万元。
为了弘扬谭千秋同志舍己救人、爱岗敬业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德,湖南大学党委、行政决定在全校广泛开展向谭千秋校友学习的活动。学校要求:全校各级党组织广泛宣传谭千秋校友的先进事迹,深入学习谭千秋校友的英勇事迹、崇高品德和伟大精神;要把开展向谭千秋校友学习活动与学习孟二冬同志崇高精神结合起来,同自身的工作、学习实际结合起来,精心组织,认真落实,务求实效;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在学习中要起表率作用,引导广大教职员工严格按照胡总书记8·15讲话的要求,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以人为本,扎实工作,引导广大学子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勤奋学习,奋发成才,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5月14日,张关蓉在丈夫谭千秋的遗体旁痛哭。
新华网德阳市汉旺镇(四川)5月14日电(新华社记者孙闻、田雨)“那四个娃儿真的都活了吗?昨天晚上就听说有个老师救了4个娃儿,我哪知道就是你……”张关蓉扑到丈夫的遗体上放声恸哭。
深夜的德阳市汉旺镇,冷雨凄厉,悲声四处,呼啸而过的救护车最能给人带来一丝慰藉,那意味着又有一个生命在奔向希望。
5月13日23时50分,救护车的鸣笛声响彻汉旺镇——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的救援人员在德阳市东汽中学的坍塌教学楼里连续救出了4个学生。
“我侄女是高二一班的学生,要不是有他们老师在上面护着,这4个娃儿一个也活不了!”被救女生刘红丽的舅舅对记者说。
“那个老师呢?”
“唉……他可是个大好人,大英雄噢!”说着,刘红丽舅舅的眼圈红了。他告诉记者,那是一位男老师,快50岁了。
13日一早,设在学校操场上的临时停尸场上,记者从工作人员手中的遗体登记册里查到了这位英雄教师的名字——谭千秋。他的遗体是13日22时12分从废墟中扒出来的。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一位救援人员向记者描述着当时的场景。
谭老师的妻子张关蓉正在仔细地擦拭着丈夫的遗体:脸上的每一粒沙尘都被轻轻拭去;细细梳理蓬乱的头发,梳成他生前习惯的发型。谭老师的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
当张关蓉拉起谭千秋的手臂,要给他擦去血迹时,丈夫僵硬的手指再次触痛了她脆弱的神经:“昨天抬过来的时候还是软软的,咋就变得这么硬啊!”张关蓉轻揉着丈夫的手臂,恸哭失声……
就是这双曾传播无数知识的手臂,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四个年轻的生命,手臂上的伤痕清晰地记录下了这一切!
“那天早上他还跟平常一样,6点就起来了,给我们的小女儿洗漱穿戴好,带着她出去散步,然后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了。这一走就再也没回。女儿还在家里喊着爸爸啊!”张关蓉泣不成声。
“谭老师是我们学校的教导主任,兼着高二和高三年级的政治课。”陪着张关蓉守在谭老师遗体旁的同事夏开秀老师说,“在我们学校的老师里他是最心疼学生的一个,走在校园里的时候,远远地看到地上有一块小石头他都要走过去捡走,怕学生们玩耍的时候受伤。”
操场上,学生家长按当地习俗为谭老师燃起了一串鞭炮……
② 湖大青年的历史概述
《湖大青年》于1984年创刊,首任总编是今湖南大学北京校友会的秘书长及重庆湖南商会的会长伍继延,首任主编为在湖大设立“肖春源奖学金”的肖春源。
1987年5月经湖大宣传部规划整理,正式建立为由共青团湖南大学委员会主办,老师指导、学生全程自我管理的工作平台。第一期刊物主审为熊琦老师,第一届编委会主编李晓峰,副主编罗蕾、谭琪。
1989年—1996年,《湖大青年》杂志调整为《湖南大学团学通讯》,编委会历届成员有现湖大招生就业办粟石军主任、校综合办胡剑波老师、校报报征订办夏濑仁老师,与此同时,当特以鸣谢栾永玉副校长、现华娱卫视副总裁冯琪老师对《湖大青年》编辑部的指导支持。
1997年,《湖大青年》杂志复刊,并于1998-2000年迎来了编辑部的一次高峰,在当时高校浓厚的人文氛围之下,编辑部通过严谨的媒体定位,紧密的团队协作,高效的工作效率在湖大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编委会成员有现就读于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并获得经济学博士的刘赞彤,攻读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学者许纪霖的唐小兵等。
2003年,《湖大青年》报创刊,2004年湖大青年DV部成立,2005年明确我国45所高校定期交流机制,2006年“湖大青年网”成立,2007年《湖大青年》报调整为《湖大团讯》,成立《湖大青年》视觉工作室、北校区编辑分部外事部、学院通讯部,编辑部开始走向多元化媒体运作。2008年,《湖大青年》杂志版式调整,内容更加规范,新闻性进一步增强。2009年,《湖大团讯》并入新“湖大青年网”,湖大青年传媒历经组织架构调整走上了新的发展之路。2011年,湖大青年传媒进行编务社务分离,提高了整个组织的运作效率。2012年,湖大青年传媒组建惟楚网通讯中心,负责共青团湖南大学委员会网站运营工作。2009年、2010年、2012年,三届主编同时担任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执行主席。2011年,北京,全国校媒年会,作为全国唯一校园新闻杂志代表与清华大学清华时报主编、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春报》主编,登台全国校媒发展论坛介绍访谈。
③ 写谭千秋的作文
谭老师,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步云桥镇岩前村人,今年52岁
深夜的德阳市汉旺镇,冷雨凄厉,悲声四处,呼啸而过的救护车最能给人带来一丝慰藉,那意味着又有一个生命在奔向希望。
5月13日23时50分,救护车的鸣笛声响彻汉旺镇——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的救援人员在德阳市东汽中学的坍塌教学楼里连续救出了4个学生。
“我侄女是高二一班的学生,要不是有他们老师在上面护着,这4个娃儿一个也活不了!”被救女生刘红丽的舅舅对记者说。
“那个老师呢?”
“唉……他可是个大好人,大英雄噢!”说着,刘红丽舅舅的眼圈红了。他告诉记者,那是一位男老师,快50岁了。
13日一早,设在学校操场上的临时停尸场上,记者从工作人员手中的遗体登记册里查到了这位英雄教师的名字——谭千秋。他的遗体是13日22时12分从废墟中扒出来的。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一位救援人员向记者描述着当时的场景。
谭老师的妻子张关蓉正在仔细地擦拭着丈夫的遗体:脸上的每一粒沙尘都被轻轻拭去;细细梳理蓬乱的头发,梳成他生前习惯的发型。谭老师的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
当张关蓉拉起谭千秋的手臂,要给他擦去血迹时,丈夫僵硬的手指再次触痛了她脆弱的神经:“昨天抬过来的时候还是软软的,咋就变得这么硬啊!”张关蓉轻揉着丈夫的手臂,恸哭失声……
就是这双曾传播无数知识的手臂,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四个年轻的生命,手臂上的伤痕清晰地记录下了这一切!
“那天早上他还跟平常一样,6点就起来了,给我们的小女儿洗漱穿戴好,带着她出去散步,然后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了。这一走就再也没回。女儿还在家里喊着爸爸啊!”张关蓉泣不成声。
“谭老师是我们学校的教导主任,兼着高二和高三年级的政治课。”陪着张关蓉守在谭老师遗体旁的同事夏开秀老师说,“在我们学校的老师里他是最心疼学生的一个,走在校园里的时候,远远地看到地上有一块小石头他都要走过去捡走,怕学生们玩耍的时候受伤。”
操场上,学生家长按当地习俗为谭老师燃起了一串鞭炮……
5月16日晚,在地震中为保护学生牺牲的谭千秋老师的骨灰在其妻子张关蓉和其他家人的护送下抵达长沙,并将送回他老家祁东县安葬。在黄花机场,100多辆出租车自发为他送行。湖南大学约2万名学生手持蜡烛迎接他回到母校。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德阳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同志用自己的双臂和身体护住4个学生,自己却不幸遇难。
“我会牢记你那永恒的瞬间。你那张开的双臂,是一双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双臂。当大灾到来时,那双手臂不是急于寻求自身的安命,而是坚强不屈地担负起保护学生的职责。”5月16日上午,湖南大学师生举行追思会,悼念在四川地震中勇救四名学生的英雄教师、他们引以自豪的77级校友谭千秋。
谭千秋是我省祁东县人。1982年1月从湖南大学政治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四川绵竹东方汽轮机厂工作,先后在该厂职工大学和中学任教。从教26年来,谭千秋不仅教学成绩卓越,被评为特级教师,而且,在担任中学教导主任以来,他致力于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创新,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出了积极贡献。他视学生如儿子,哪怕在校园里看到一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们玩耍时受伤,被同事们誉为“最疼爱学生的人。”
就是这个“最疼爱学生的人”,在5月12日下午地震发生的一刹那,义无返顾地张开自己的双臂,将正在自己课堂里听课的四名学生紧紧地掩护在身下。一天后,当人们从废墟中将他扒出来时,他的双臂还张开着,趴在课桌上,手臂上伤痕累累,后脑袋被楼板砸得凹了下去,献出了年仅51岁的生命,而四名学生则在他的保护下成功获救。
他是一个品格高尚的平凡人。曾给谭千秋上过课的肖孚容老师向大家展示了他30年前的成绩单、学籍表。在长沙的14名同班同学深情地回忆起他在湖大求学的情景。湖大教授柳礼泉说,千秋同学是一名极其普通的学生,他连寝室长都未做过,但是他的质朴、他的纯真、他的憨厚,还有他的那种感恩情怀,让我们丝毫不惊诧他那一刻的勇敢抉择。中南大学教授张功耀说,千秋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但他这种安于平凡的精神恰恰就是真正的不平凡。正是这样的平凡,才真正体现了他一生不为名、不为利、不苟且、不阿谀的傲骨和正气。也正是这样的人,才能在危难之际显现出英雄本色。
“他以师者的本色展示了人民教师的职业操守,以自己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湖大校党委书记刘克利高度赞扬谭千秋的崇高精神。湖南大学已经下发决定,在全校开展向谭千秋校友学习活动,并向其亲属捐赠慰问金12万元。同班校友也纷纷解囊,捐出了12万元。
“如果,没有这场地震,我想,在湖大校史里,你就是一个普通的校友,在世人眼里,或许你就是一个平凡的老师。可是,你知道吗?如果没有这场地震,我宁愿你普通,我宁愿你平凡,我宁愿你好好地活着。”湖大马列主义学院的一名同学在湖大校园网上这样表达大家的心声:“我们会永远记住你张开双臂的姿势。流完这滴泪,我决定不再哭了。因为,从这一秒开始,我要像你一样,做一个勇敢的、恪尽职守的、大爱无声的人!像你一样,在危险面前绝不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