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医院研究生导师
『壹』 重庆医科大学中医学研究生导师
重庆医科大学中医学研究生导师很多,涵盖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回针灸推拿学、中药等四个答方向。
重医中医类研究生教育偏向于中西医结合,所以入学后基本上导师都会为研究生选“电镜技术”、“分子生物”等西医前缘学科和技术,为研究生阶段的实验研究打下基础。
另外,重医的研究生毕业要求较高,必须发表一篇CSCD论文才能毕业,虽然在校期间压力较大,但工作后就感到优势明显。
目前针灸推拿方向的硕导最多:卓教授、周副教授(目前正在瑞士工作访问),龚副教授(曾在英国工作访问2年)、徐副教授(博士后)、唐副教授。
中西医结合基础和临床方向:曹教授(院长)、蒲教授、李副教授、洪副教授、黄副教授、陈副教授。
中药方向:林副教授。
这些只是2010年研究生招生导师,明年还有变化。可以上重庆医科大学网站查阅每个导师的成果和研究方向。
『贰』 求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导师介绍。。。
于明安
男,副教授,1953年10月出生,湖南人,原成都科技大学毕业。1981.9-1987.7重庆医科大学化学教研室助教,1988.8-1995.9重庆医科大学化学教研室讲师, 1995.10-至今重庆医科大学化学教研室、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物催化与转化途径和过程,优化生物催化反应过程,建立高选择性、高稳定性、高效性的生物催化与转化体系,研究和建立非水相生物催化技术体系和全细胞催化体系,研究和开发应用于化学工业和医药行业重要的手性化学品、药物中间体、药物和新制剂。先后参加了省部级课题研究,其中,部级课题《血液灌流吸附剂琼脂糖包膜微囊活性炭CAAC-Ⅱ的制备》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重庆市科委攻关项目《二磷酸果糖晶粉原料药新工艺》从小试到大兴药业中试获科技进步三等奖,获重庆市科技成果完成者证书(第二完成人),获重庆市人民政府颁发的荣誉证书(第二完成人)。参加编写人卫出版社出版的教材2本,国内外发表SCI、EI、CSCD等论文10多篇,现带有硕士研究生3名。
张良珂,男,药剂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审评专家,重庆市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培训专家,中国组织工程与临床康复杂志审稿编委。1998年6月毕业于四川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精细有机合成方向,获硕士学位。1998年-2001年于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从事新药开发。2004年6月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药剂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04年7月于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工作至今。承担本科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制药工艺学,药物剂型与临床,研究生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等课程。
承担数项国家及省部级相关课题,近年来发表CSCD核心期刊及SCI论文十余篇。
近年来发表的相关论文如下:
1) 张良珂,袁佩,田睿,凌旭,余睿杰,不同离子交联果胶凝胶微丸溶胀及释药性质研究,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9,(已录用)
2) 张良珂,田睿,袁佩,孙丽琼,凌旭,牛血清白蛋白从不同果胶凝胶微丸中的释放[J],中国药学杂志,2008,43(18):1407-1410
3) 张良珂,袁佩,张彦,程红卫,不同离子交联剂对海藻酸凝胶微丸溶胀和释药性质的影响,中国药学杂志,2008,43(8):606-609
4) 张良珂,张彦,田睿,赖洁娟,阿西美辛海藻酸钙凝胶微丸释药影响因素考察,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12):1671-1674
5) 张良珂,侯世祥,卢懿,宋相容,叶酸受体介导米托蒽醌白蛋白纳米粒的体内分布及药效学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07,42(9):676-678
6) 张良珂,侯世祥,宋相容,卢 懿,一种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与评价,中国药学杂志,2007,42(5):365-367
7) 张良珂,侯世祥,毛声俊,魏大鹏,宋相容,受体介导米托蒽醌白蛋白纳米粒肿瘤细胞靶向性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7(1):77-79
8) 张良珂,侯世祥,卢懿,宋相容,叶酸偶联米托蒽醌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性质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0)763-765
9) Liangke Zhang, Shixiang Hou, Shengjun Mao, Dapeng Wei, Xiangrong Song, Yi Lu. Uptake of folate-conjugated albumin nanoparticles to the SKOV3 cel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2004, 287(2):155-162 【SCI收录】
10) 张良珂,侯世祥,毛声俊,宋相容,陈彤,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研究,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4,21(2):225-228
11) 张良珂,黄瑜,陈锡如,微波辐射烃基化合成异亮氨酸,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0(1):21-24
12) 张良珂,陈锡如,黄瑜,微波辐射烃基化合成苯丙氨酸,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1999(5):53-57
13) 卢懿,侯世祥,张良珂,李晔,何俊瑶,郭丹丹,透皮淋巴靶向长春新碱传递体,药学学报,2007,42(10): 1097-1101
14) Mao SJ, Hou SX, He R, Zhang LK,Wei DP, Bi YQ, Jin H. Uptake of albumin nanoparticle surface modified with glycyrrhizin by primary cultured rat hepatocytes,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5, 11(20):3075-9【SCI】
15) 毛声俊,侯世祥,张良珂,金辉,毕岳琦,蒋彬,肝细胞靶向甘草酸表面修饰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工艺,药学学报,2003,38(10):787-790
16) 毛声俊,侯世祥,张良珂,魏大鹏,张继芬,乔小蓉,何茹,甘草酸表面修饰万乃洛韦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肝靶向性研究,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4,21(4):570-574
17) 毛声俊,侯世祥,金辉,张良珂,蒋彬,肝细胞靶向甘草次酸表面修饰脂质体的制备,中国中药杂志,2003,28(4):328-331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王驰
男,48岁,博士,副教授。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分配在四川省造纸工业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1993年在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攻读硕士,1996年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留校,在重医基础医学院化学教研室任教。2001年任副教授。2001年至2004年,在重庆医科大学临床检验系攻读博士学位。
参加重医与重啤集团共同开发新药研究课题,为主要研究成员之一;完成重庆市卫生局课题《果糖二磷酸类新药的创制研究》,为主要成员之一。2000年申请的《D-果糖-1,6二磷酸钠镁,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药品上的用途》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专利号:98112218.3)。2005年~2007年,在研项目为博士启动项目:聚合物作为药物载体材料的研究。
2000年在清华大学参加教育部举办的《药物研究与药物设计研讨班》学习。2001年在重庆医科大学检验系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1.《果糖二磷酸镁动力学稳定性研究》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0.25(2);115-117。
2.《果糖-1,6二磷酸钙的制备研究》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0.10(2);110-112。
3.《醛缩酶-DNPH比色法测定果糖-1,6二磷酸盐的含量》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00.17(3);249-251。
4.《果糖二磷酸镁对垂体后叶素所致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四川生理科学杂志,1999.21(4);22。
第二作者发表论文:
1.《常用抗肿瘤药物抑制喉癌KBv200细胞株增殖抑制作用研究》临床检验杂志,2003;21(4):45-47
2.《抗肿瘤药物及维拉帕米对KBv200细胞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临床检验杂志,2003;21(4):10
3.《抗肿瘤药物及苦参碱对KBv200细胞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临床检验杂志,2003;21(4):10
黄华
1982年7月毕业于四川医学院药学系化学制药专业,本科。
1982年8月—1999年11月在重庆制药六厂从事药物制剂生产技术管理和新药制剂研究开发工作各十年,先后担任车间技术员、厂技术工艺员及科长、药研所长及该厂改制后的重庆药友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药研所长等职务,制药高级工程师。
1999年12月调至重庆医科大学药学系药剂教研室工作,任药剂学教师。
注意了解国际先进的医药技术的发展方向,特别关注国内外新的释药系统和制剂技术的研究动态。同时具丰富的新药开发和管理经验,直接进行了新药开发从市场调研选题、药学研究与医学研究等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以及新药申报的全过程工作,熟悉其所涉及的药政法规以及相关技术。
组织并主持研究开发出了数个新药。作为处方工艺负责人研究的乳剂型黄体酮凝胶曾获得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支持;曾成功地研究开发了近几年在医药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产品—单一产品年销售上亿元的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商品名:阿拓莫兰),以及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的治疗骨质疏松的阿法骨化醇片等。与企业合作研究的沙丁胺醇口腔崩解片在全国首家申报,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我国第一个口腔崩解片新剂型的《新药证书》和《药品注册批件》,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已进行产业化生产。研制并申报了各种化学药和中药口腔崩解片及注射液、凝胶等剂型产品。
2004-2006年发表论文8篇:
1.表面活性剂对葛根素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的影响[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4,35(4):315-317.
2.硫酸沙丁胺醇口腔崩解片人体生物利用度研究[J]. 《中国药房》2004,15(9):551-554
3.口腔崩解片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5,23(2):167.
4.脂质体主动载药及其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2005,32(4):271-274.
5.固体分散法制剂工艺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5,36(10):648-650.
6.自乳化释药系统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房》2005,16(19):1499-1501.
7.制霉菌素口腔粘附片的研制及粘附考察[J]. 《中国药房》2006,17(11):815-817.
8.植入剂的研究应用[J].《中国药业》2006,15(6):3-5.
朱照静没有找到,sorry
『叁』 重庆医科大学研究生院的负责人
院长:谢鹏副校长(兼)
常务副院长:陈地龙主持院日常工作,分管行政、研究生招生、学位授予、学科建设等工作
总支书记:张小明
分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生日常管理、研究生奖、助学金及研究生就业等工作
副院长:尹定洪
分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研究生经费和信息系统工作
副院长:李情
分管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研究生课程班
院办公室
主任:陈怡婷(日常行政事务、信息工作)
副主任:侯延斌(日常行政事务)
王岚(日常行政事务)
王体春(数据信息、研究生管理系统维护)
培养工作
副院长:尹定洪(主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
副院长:李情(主持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
吴婧(日常教学管理、学术学位培养管理、校内外课程班管理等)
崔静 (专业学位培养管理、留学生管理)
学位授予工作
常务副院长:陈地龙(全面主持学位授予工作)
副主任:侯延斌(学位授予、博导遴选、优秀论文评选、在职申请学位管理博士后招生、导师信息管理)
袁飞(学位授予、博导遴选、优秀论文评选、在职申请学位管理、博士后招生、导师信息管理等)
学科建设工作
常务副院长:陈地龙(全面主持学科建设工作)
陈怡婷(协助院长开展学科建设工作)侯延斌68485368(授权点、重点学科建设及其他学科建设工作)
崔静(授权点、重点学科建设及其他学科建设工作)
招生办公室
常务副院长:陈地龙(全面主持研究生招生工作)
主任:陈怡婷(兼)(协助院长开展各项招生工作)王岚(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硕导遴选、在职申请学位人员招生管理工作)
胡伟力(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硕导遴选、在职申请学位人员招生管理工作)
研究生学生工作办公室
书记、主任:张小明(兼)(全面主持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及就业工作)
程远(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就业、学生档案管理、学生文体活动、四六级报名及数据信息管理等)
陈锴(学生数据信息管理、学生档案管理、四六级报名等)
『肆』 重庆市中医研究院医院规模
重庆市中医研究院医院位于渝中区一号桥、小什字和道门口三地,计划年内搬迁一号桥和小什字院部至江北南桥寺,搬迁后医院将分为南桥寺院部和道门口院部。总业务用房面积为11万平方米,设有1300张病床,共有30个临床科室和12个医技科室。医院拥有一个国家级中医药重点学科(皮肤科)以及6个国家级中医和中西医结合重点建设专科(包括皮肤科、神内科、针灸科、妇科、肾病科、肿瘤科)。
在科研方面,医院设有国家级中医药重点研究室(皮肤免疫研究室),9个市级医学和中医药重点学(专)科,2个卫生部诊断鉴定机构,3个市级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2个市级研究所和1个市级临床质控中心。医院同时也是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重庆市针灸学会和重庆市中医药行业协会的挂靠单位。
医院还设有重庆市中医药文献信息中心,出版全国性刊物《中医急症杂志》。目前,医院有在职职工1145人,其中高级职称249人,7人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30人为市级名中医,11名医学博士,81名硕士,16名国家和省级师带徒导师,23名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拥有大型数控放疗系统、核磁共振、螺旋CT、多功能数字X光机、全自动生化、彩超等医疗设备200余台,医疗设备总值达到1.5亿元。年门诊量达到68万人次,病人分布于全市40个区县、市外及日本、马来西亚、加拿大等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