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教授说新型肺炎
⑴ 我国工程院院士袁国勇,小时候为什么体弱多病
袁国勇出生于中国香港,他自小体弱多病,是因为在三岁时因为患上肺炎。
在2003年SARS爆发,这场疫情在禽流感爆发几年之后再次来临,这个时候袁国勇及他领导的小组成员追查到SARS的病原冠状病毒,接着他又发现了SARS冠状类似病毒的自然宿主是中华菊头蝙蝠,这个发现无疑是一项重大的突破,他还提出由于蝙蝠携带有新型的病毒,是造成突发传染病的主要源头。他在发现新型微生物方面成就卓著,当时的非典因为有他还有我们的钟南山院士这场疫情才得以那么快的控制。截至2019年3月已在人类和动物体内发现逾60种新型病毒、10种细菌、四种真菌及两种原虫。
⑵ 一名新冠肺炎康复者4个多月后二次感染,到底什么原因呢
一名新冠肺炎康复者4个多月后二次感染,有可能是第一次感染时产生的抗体失去了作用,也可能二次感染的是变异后的病毒。
之前有消息报道,一名男子在三四月份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但是在经过治疗后,已经完全康复出院了。后来因为到其他国家去游玩,又被二次感染了新冠病毒。而且香港大学也证实了,两次感染的病毒并不一样,所以这位患者被感染的原因有可能是变异后的病毒,也有可能是经过几个月之后,男子在第一次感染康复时产生的抗体已经失去了作用。
三、患者身体自身存在其他的问题,导致二次感染。
研究人员在研究中还发现,淋巴结中过多的肿瘤坏死因子,会让抗体不能够长时间的延续下去。这说明如果患者本身身体是有某些问题 ,那么他体内的抗体也有可能会消失,从而不能对新型冠状病毒进行抵抗,容易发生再次感染。发生二次感染的情况并不多见,结果还需要等研究人员的具体报告。
⑶ 香港大学病毒学家金冬雁称新冠回归乙类乙管符合实际,乙类传染病如何管理
香港大学病毒学家金冬雁称:“新冠回归乙类乙管符合实际。”面对这样的话语,意思就是可以居家隔离取代集中隔离。那么,乙类传染病到底该如何管理呢?
3、避免出门。如果不是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最好不要随便出门。不要因为太过无聊,而选择经常旅游。因为这些场所注定人员较多,而且人员凯好掘也会较为复杂。如果在此期间有一个人或者是多人出现阳性症状,那么,被接触的人感染上新冠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⑷ 香港出现全国首例新冠病毒康复后二次感染患者,你怎么看
此次出现的二次感染病例,说明确诊新冠肺炎的患者即使康复后,可能也并非“一世免疫”,新冠病毒或许会像流感病毒等一样,长期在人群中存在。
而且这次的二次感染病例的出现也会对疫苗的研究有所启示。对此,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团队建议康复者应继续保持防疫意识,并考虑将来接种新冠肺炎疫苗。
据报道,这名男子今年3月曾确诊感染新冠病毒,当时出现咳嗽、发烧等症状,经治疗后于4月中旬出院;他8月经英国到西班牙旅游,15日抵港后再次确诊,但这次没有症状,并在接受治疗后于8月21日出院。
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的研究团队通过基因排序发现,这名男子两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排序明显不同,并通过对比病毒基因库发现,第一次感染的病毒,与3、4月时美国和英国的病毒株相似,第二次感染的病毒与7、8月英国和瑞士的病毒株相似。
研究团队发现,病人第二次感染时,住院初期未能验出抗体,到住院第5日才验出抗体,原因之一可能是他首次感染病毒时体内没有产生抗体,也可能是病人首次感染后产生的抗体随着时间逐渐减少,所以第二次感染后初期验不出有抗体。
(4)香港大学教授说新型肺炎扩展阅读:
新冠肺炎疫苗研发进展迅速
据了解,截至8月20日,全球新冠肺炎覆盖的国家和地区已超过200多个,新冠肺炎病例报告数已达2225万,死亡人数超过78万。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基于前期所采取的围堵策略,尤其是在药物预防策略上,我国在疫情防护阶段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其他国家还没看到疫情被遏制的情况,所以当下人们还是把希望寄托于疫苗研发。
王华庆说,“这是一个新发的传染病,对其病原学、临床学、流行病学和疫苗学还在不断的认识过程中,虽然目前有这么多的技术路线和疫苗正在被研究,最终谁会走到终点,现在看仍然是未知数。但是对于应对大流行传染病来说,这将为成功研发疫苗增加胜算,也为之后使用疫苗提供了更多选择。”
针对新发传染病研究的疫苗,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王华庆表示,关于有效性,目前疫苗最低下限是保护率要达到50%。 针对疫苗的保护持久性也有下限要求,一般来说要求1年以上,疫苗最短保护持久性要不低于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