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王娜副教授
『壹』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的组织机构
植物科学系
动物学与动物生理学系
微生物系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生物学院学术委版员会 主 任: 巩志忠 副主权任: 何群 委 员: 武维华 李宁 刘国琴 于嘉林 夏国良 李大伟 郭岩 叶德 崔胜 楼慧强 任东涛 杨淑华 赵要风 秘 书: 侯云鹏 生物学院学位委员会 主 任: 何群 副主任: 巩志忠 委 员: 武维华 李宁 刘国琴 于嘉林 夏国良 李大伟 郭岩 叶德 崔胜 楼慧强 任东涛 杨淑华 赵要风 秘 书: 冯丽华 生物学院教学委员会 主 任: 夏国良 副主任: 刘国琴 委 员: 张蜀秋 汪矛 袁明 崔胜 王宾 李颖 韩玉珍 刘维全 邵小明 文莹 侯云鹏 杨海莲 周波 秘 书: 王娜
『贰』 为什么新一线城市越来越吸引本科毕业生
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95万人,较去年增加16万人;自2011年以来,全国毕业生人数按照2%-5%的同比增长率逐年增长,近7年间累计毕业生人数达到5075万人。现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如此艰难,选择在哪里就业是一个十分令人头疼的问题。
本科毕业生在新一线城市就业比率逐年上升
“新一线”城市是相对于一线城市(北上广深)衍生出的新概念,这一概念由《第一财经周刊》于2013年首次提出,按照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5个维度选出。
上述报告选取的“新一线”城市有13个:包括成都、杭州、南京、武汉、天津、西安、重庆、青岛、沈阳、长沙、大连、厦门、无锡。
根据麦可思的统计数据,2016届中国高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有所上升,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有所下降。
具体来看,2016年的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由2015年的22%增加到23%;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由2015年的26%降到24%。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新一线城市?
以成都为例:2017年7月20日开始,具有普通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青年人才,凭毕业证来蓉即可申请办理落户手续。“产业新政50条”出炉后,关于人才落户的新政条款受到了极大关注,成都市对人才开出了极为宽松的落户条件,政策一出,省内外的无数青年人才纷纷开始期待细则的推出与执行。
成都市通过放宽人才落户条件、简化落户手续,吸引青年大学生和技能人才来蓉聚集和创新创业。“我们按照‘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新人才观,覆盖了高、中、低各个层次,不仅仅非要是本科生毕业,各类技能人才只要在本市同一用人单位工作2年及以上,同样可以在成都落户。”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先落户后就业,放宽人才落户限制。
“新一线”城市就业满意度连续三年上升
不仅吸引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比例在升高,上述报告的数据显示,2014至2016届中国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的就业满意度也连续3年上升。
2014至2016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满意度为60%、62%、66%,比一线城市本科毕业生分别低5个、4个、4个百分点。2014至2016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满意度为59%、61%、63%,比一线城市高职高专毕业生分别低1个、2个、1个百分点。
“新一线”城市彰显魅力何必坚守北上广?
早在去年上半年,合肥学院计算机系应届毕业生李亮,就和40多个同学,与合肥一家信息科技企业签订了工作协议。
“以往,IT领域的很多师兄、师姐都选择在‘北上广深’打拼。”李亮说,不过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留在合肥。因为一线城市房价太高,而且发展机会不如二线城市多。
虽然一线城市仍保持相对最高的就业签约率,但多个调查机构的报告都显示,近两年,高校毕业生选择就业地不再盲目追逐“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成都、杭州、武汉、重庆、南京等“新一线”城市魅力凸显,成为大学毕业生热衷的择业目的地。
招聘网站“BOSS直聘”以2016年进入职场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出炉的《应届生就业竞争力报告》显示,仅36%的人希望在“北上广深”工作,比3年前下降了15%。
通过梳理湖北、湖南、河南3个中部省份公布的高校毕业生流向数据看到,近3年来,3省高校毕业生留在本省就业人数占比呈现上升趋势。
丁雪峰说,湖北是高教大省,往年大量毕业生流向珠三角、长三角。近年来,留在湖北就业比例稳中有升,2016届42.7万名毕业生中,60.2%选择留在湖北,同比增长1.25个百分点。
人社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表示,近年来,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部分加工业、制造业正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的变化体现了我国产业转移、产业结构调整给毕业生就业带来的影响。
文/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