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人民大学老师丁超

人民大学老师丁超

发布时间: 2024-11-13 17:20:47

❶ 精神分列症的恢复时间

2017年7月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老师丁超在朋友圈发长文,称妻子张某失联近两日时间,引发关注。丁超老师介绍,妻子曾经患有精神分裂,希望发现妻子行踪的人尽快与他取得联系。据了解,警方已派员陪同家属一起调取了周边的监控录像。目前相关工作正在进行中。

4、 减少诱发因素:家属及周围人要充分认识到精神分裂症病人病后精神状态的薄弱性,帮助安排好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经常与病人谈心,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正确对待现实生活,帮助病人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学会对待应激事件的方法,鼓励病人增强信心,指导病人充实生活,使病人在没有心理压力和精神困扰的环境中生活。

5、 开展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要早期发现病人,早期治疗,预防复发,必须在社会建立精神疾病的防治机构,在基层医疗保健组织普及精神疾病的防治知识。建立社区精神病防治机构以来,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有较明显的下降。这也是精神分裂症的日常注意点。

❷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的机构设置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世界近现代史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历史文献学
专门史 汉唐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汉唐研究中心成立于2002年,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学科相关教师组成的学术机构。本中心的研究方向以郑昌淦和沙知等前辈学者的研究积累为前提,已经建设起了比较合理的学术团队,团队成员包括王子今、黄朴民、孙家洲、李小树、华林甫、刘后滨、孟宪实、韩树峰、李晓菊、李全德、皮庆生、刘新光、王静、杨梅、毕波、张忠炜、张耐冬、曹刚华、丁超等人。沙知、田余庆、吴荣增、吴宗国等担任本中心的学术顾问,孙家洲、刘后滨兼任中心主任。
唐宋史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唐宋史研究中心成立于2010年,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学科相关教师组成的学术机构。本中心的学术团队成员包括包伟民、华林甫、刘后滨、孟宪实、李晓菊、李全德、皮庆生、刘新光、王静、杨梅、毕波、张耐冬、曹刚华、丁超等人。沙知、吴宗国、田浩(Hoyt C. Tillman)等担任本中心的学术顾问,包伟民任中心主任。本中心研究的主要课题有:宋代东南村落世界(中国人民大学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包伟民主持)、《天圣令》与唐代政务运行机制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刘后滨)、唐代史料编年(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学者计划支持项目,孟宪实主持)等。
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魏坚教授任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北方民族考古与中亚考古及中西北文化交流。现有专职研究人员6名,兼职研究员4名。在读硕士研究生12名,博士研究生4名,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1名。
史学理论研究中心
比较史学研究中心
西欧北美研究中心
生态史研究中心
清史研究所
21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央领导董必武同志提议,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开始筹备清史编纂工作,在成立清史编纂委员会同时,决定在中国人民大学成立清史研究所。1972年,为落实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经北京市委批准,成立清史研究小组。1978年,经教育部批准,在其基础上正式成立清史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成立以后,始终以清史研究、培养清史专门人才和纂修《清史》为工作中心,为新中国历史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是教育部历史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之一,承担了“211工程‘九五’、‘十五’规划清史子项目”。拥有六个博士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和六个硕士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1989年,中国古代史专业被国家教委定为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点。1999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现为国家历史学一级学科点所在单位。2007年,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经过严格评选,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在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中,进一步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在人员管理上推行择优上岗的竞争机制,由基地负责人与研究人员签定聘任合同,定期评估,逐步建立起机构开放、人员流动、内外联合、竞争创新的运行机制。

❸ 中国人民大学汉唐研究中心中心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汉唐研究中心成立于2002年,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学科的重要学术机构。中心由多位资深学者如郑昌淦和沙知等人的研究积累为基础,已构建出一支合理的学术团队,成员包括王子今、黄朴民、孙家洲、李小树、华林甫、刘后滨、孟宪实、韩树峰、李晓菊、李全德、皮庆生、刘新光、王静、杨梅、毕波、张忠炜、张耐冬、曹刚华、丁超等。沙知、田余庆、吴荣增、吴宗国等担任学术顾问,孙家洲、刘后滨兼任中心主任。

该中心的研究目标是打破断代的界限,以汉唐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对中国历史和传统的影响,扩展问题空间。同时,引入西方学术界对中国政治文化传统的研究视角,讨论重大问题,充分展现中国政治文化发展的复杂性和积极面。

汉唐研究中心的标志性成果是陆续出版的“中国人民大学汉唐研究丛书”。已出版的包括刘后滨的《唐代中书门下体制研究》、孟宪实的《汉唐文化与高昌历史》、孙家洲的《秦汉法律文化研究》、黄朴民的《秦汉统一战略研究》、李小树的《秦汉魏晋南北朝史学史稿》、孙家洲和刘后滨主编的《汉唐盛世的历史解读》、李全德的《唐宋变革期枢密院研究》等。即将出版的作品包括韩树峰的《汉魏法律文化研究》、李晓菊的《唐宋档案文献编撰研究》、刘后滨主编的《日常秩序中的汉唐政治与社会》和《〈天圣令〉与中古制度变迁研究论集》等。

汉唐研究中心注重与国内外学界的交流与合作,成功举办了多次学术研讨会,如“汉唐盛世学术研讨会”和“《天圣令》研究——唐宋礼法与社会”学术研讨会。邀请了黄正建、陈怀宇、杨继东、大津透、陆扬、郝春文、金子修一、董慕达等学者进行学术讲座。

❹ 丁超的人物生涯

1998年月至2002年7月在曲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学习,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2年9月至2008年1月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获理学博士学位。2008年2月至今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讲师。 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历史地理学;元朝史。 二 主要已刊学术成果 (一)论文 1、《明代安东卫城建置时间考》,《历史研究》,2004年第2期。 2、《论赫连夏政权定都统万城的地理背景》,载《统万城遗址综合研究》,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年7月。 3、《世界遗产入选标准的对比分析及中国申报世界遗产的对策》,《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版)》,2006年第2期。 4、《北京名人故居的三重属性及其认定与保护原则》,《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5、《〈元史·食货志〉点校正误》,《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年第4期。 6、《〈元史·百官志〉点校正误》,《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年第4期。 7、《经世致用——侯仁之学术生涯的思想基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年第1期。 8、《元代递帕礼俗考述》,《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2期。 9、《元代只孙校尉札记》,《书品》,2008年第1期。 (二)编著 1、《住在北京:北京居住文化》,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年12月。

热点内容
悲惨大学生活txt下载 发布:2024-11-23 12:27:13 浏览:982
大学生赚钱方式 发布:2024-11-23 12:20:50 浏览:637
大学生心理论文2000字 发布:2024-11-23 12:13:39 浏览:69
台湾大学传播学博士 发布:2024-11-23 12:13:37 浏览:874
江苏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发布:2024-11-23 12:10:34 浏览:640
西南大学李方元的博士 发布:2024-11-23 12:05:28 浏览:104
天津大学宿舍费 发布:2024-11-23 11:58:07 浏览:765
郑州大学考研拟录取 发布:2024-11-23 11:57:28 浏览:182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陶振宇教授 发布:2024-11-23 11:50:57 浏览:482
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导师信息 发布:2024-11-23 11:26:51 浏览: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