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2018浙江大学刘力教授

2018浙江大学刘力教授

发布时间: 2024-11-16 00:56:22

① 做一个有情怀的老师

下午的讲课是由浙江大学的刘力教书进行的。

最突出的感受就是,刘力教授是一个有情怀的老师,也是一个有激情的老师。

讲座的主题是,指向核心素养的价值观教育课程体系。

他觉得,作为教师要有教育情怀,而且,既要有知识,自觉又要有文化自觉。

他还强调,一个老师首先要有情怀。

“教师,该有怎样的专业精神与专业发展。”

“既然做了老师就没有理由拒绝成长。”

“当一个人不想变得更好,他已经不优秀了。”

“要做包括成长动力、成长毅力和成长能力在内的专业成长。”

一、教师即研究者:内在发展与研修领域。

六维层级图

三、不要做无精打采的教师,要有教育家精神,把教育理想和教育情怀带进课堂。

四、不做怯懦的老师,要有责任担当精神,把教育领导力带进课堂。

(一)做有学问的领袖。

(二)做学生的领袖。

五、不做机械的老师,要有专业创新精神,把研究性实践带进课堂。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学习观的转变,在传统的学习关系,学生只能获得关于世界的知识,而没有真正掌握进入世界的知识。

杜威提出,思维五步法

让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

在课例研究中,改进课堂教学。

三项作业:自我评价表、问题备课单、高质量课堂教学观测表。

刘力教授是一个有情怀的老师,他给我些突出的印象,不是他的讲座内容,而是,他所传达的是,他鄙视娘炮,他抨击教育的现状,很多孩子崇洋媚外过洋人的节日却忽视了中国的节日,这也启发了我。在今后的教育过程当中,要引导孩子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不是国外的。同时也要引导孩子树立一种爱国情怀,树立一种报效祖国的的情怀,而不是整天向金钱低头。

推荐书目:哲学与幼童,马修斯。

教育的目的,怀特。

我们如何思维,杜威

成功智力。

窗边的小豆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999不战而胜

② 余姚实验学校师资概况

余姚实验学校依托强大的师资力量,拥有一批顶级教育顾问。其中包括中央教科所的袁振国教授,以及来自华师大的丁钢、唐玉光、吴刚、徐斌艳、祝智庭等专家,浙江大学的刘力、吴华教授,以及浙江教育学院的骆伯巍教授。他们每年都会定期来校进行教学指导和经验传授。

学校目前设有73个班级,拥有3730多名学生和400多位教职工。专任教师队伍中有203名,平均年龄36岁,显示出良好的年龄结构。学校拥有一批杰出的教育人才,如宁波市首批名校长1人,省特级教师3人,宁波市名师和学科专家共11名,余姚市名师4名,学科骨干教师27名,教坛新秀54名,以及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103名。教师队伍中,中学高级教师52人,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比高达78%,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比例超过100%。他们年轻、有活力,责任心强,经验丰富,是学校教学品质的重要保障。

十年来,实验学校的教育质量广受家长赞誉,特别是连续九届中考各项指标均位居全市首位,社会对学校的肯定不言而喻。这充分体现了学校在教育领域的卓越成就和师资力量的强大影响力。

③ 刘力的介绍

刘力是一名浙江大学教授,工作领域是教育实验、课程理论,代表作有《学会创新——“科幻 设计 制作”科技教育改革实践》等。

④ 选择教育,就要尽心做好。

        西湖月明晚钟声,钱塘弄潮接海天。

        育人无痕最铭师,立心有为竟开颜。

        这次培训犹如一场专业、宽厚、前瞻而又平和的饕餮盛宴,让我的教育情怀再次升华,教育管理的发展空间更显宽阔。选择教育,就要尽心做好。

        锦绣江山外国语学校徐建平校长“从管理思维到设计思维”的分析,让我有了敢于追问自己、搅动自己的勇气,个体思维指引行为发展,影响结果呈现,说明改变思维对于学校管理和推进整体发展的重要。“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主动反思,坚持追求,定会为学校管理注入生机与活力。江苏教育科学研究院王彦明教授向我们全面细致阐述了校本课程开发的五项基本理念,以学生、学科和社会为中心的三个基本点。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目标在于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对学校教育特色的体现,对学生发展需要的满足。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刘力教授幽默风趣而又饱含哲理的讲解,让每一位聆听者怦然心动。给孩子仰望天空的机会,让孩子充满青春气息和灵动精神,才是回归教育的本真。今天的我们,不仅要弘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优良传统,还要培养为民族之复兴而成长的时代新人。我们应该有着“不畏浮云遮望眼”的积极进取,有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顽强拼搏。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孙元涛教授朴实无华发人深省的解读,让我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了基础教育变革的顶层设计。教育优先发展,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提升以及教师队伍建设这些核心理念的表述,更加鲜明的告诉我们教育的重要。教育承载着家国情怀,牵动着时代脉搏,维系着民族发展,凝结着社会需求。

        我被浙江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求是创新的精神所触动,被高桥学校追寻诗意的文源教育所吸引,更被明珠实验学校务实创新容融的全纳教育模式所叹服。“思深以致远,谋定而后动”,静下心来学习,在追问反思中不断进取。

        聆听了赵局长朴实平凡而又温暖人心的教育故事,如涓涓细流沁人心脾,又如滚滚波涛催人奋进。我们在这里相遇,一起在最美的道路上迎接一个又一个光明。战胜自我,需要一份安宁;从容面对,需要一份自信;智慧育人,需要一份执着。我要做学生学习的指引者,更想成为学生成长历程中的同路人。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张主任指出,要将教学常规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主题,聚焦教师教育和学校管理的双重视野,关注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双向目标,从师生实际入手,努力实现校本研修的真正嬗变。

        一首诗中写到:“每一条道路上都有出发的人,每个人头顶都有一方天空”,人永远有选择的时候,谁在无可选择中选择,谁就是被选择的人。既如此,我们何不慷慨激昂的说出:选择教育,就要尽心做好。

⑤ 关于烦恼的中学生事例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生活在象牙塔内的孩子们,面对日新月异的外面世界,他们究竟在想些什么?不久前,杭州市教育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成调研组,深入到一所重点高中(杭州高级中学)、一所普通高中(杭州第九中学)、一所职业中学(杭州中策职业高中)和一所初中(清河中学)进行调研,还召开学生座谈会,153名高一年级学生和45名初二年级学生“实话实说”,以不记名问卷坦诚回答他们心中所思所想。日前,调查结果公布,引起了广泛关注。 关注的国家大事:祖国统一 大部分学生满怀爱国情感和民族自尊心,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如在回答“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是否感到自豪”的问题时,表示“感到自豪”的占89.9%;在回答“对损害我国民族尊严的事件或者行为,你的态度是什么”时,97.5%的学生表示“气愤、反对”;在回答“你对我们国家今后的发展是否充满信心”的问题时,表示“充满信心”的占88.9%。 对关系国家统一、命运的大事比较关注。如在调查问卷中有一道题目要求学生“依此写出你最关注的三件国家大事”,结果比较集中的是: 杭高:(1)台湾问题(2)国民经济发展(3)教育改革 九中:(1)台湾问题(2)国民经济发展(3)教育改革 中策职高:(1)台湾问题(2)非典(3)2008奥运会 清河中学:(1)台湾问题(2)国民经济发展(3)教育改革 以上的情况说明:对“祖国统一大业”、“国民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等重大热点、焦点问题的关注趋于一致。 社会责任:愿当志愿者 极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和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如在回答“你是否愿意帮助家有困难的同学或向社会献爱心”时,92.9%的学生表示愿意;在回答“在公交车上,你是否会主动为老、弱、病、残和孕妇让座时,”有88.6%的学生表示“会主动让”;在回答“杭州每年举办西湖博览会时需要一批青少年志愿者,你是否愿意参加”时,有80.3%的学生表示“愿意”。 看重的品德:诚信 把“诚信”视为做人最重要的品德。如在回答“做人最重要的品德是什么”时,比较集中的是把“真诚”、“诚实”、“诚信”放在第一位。与此相关的两道题目的回答情况是:“当你拾到别人的贵重财物时,怎么处理”,94.4%的学生“交公还失主”;“学校实行无老师监考,你是否会偷看”,84.8%的学生回答“不会”。 尊敬的人物:父母 绝大部分学生有孝敬父母长辈的意识。如多数学生把“父母”列为自己心目中最崇敬的人物之一。98.5%的学生表示会对父母长辈尽孝心;89.4%的学生表示“愿意帮助父母做些家务”。 面对困难:乐观不退却 大部分中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调查问卷中,有两道题考察学生的心理素质:“在生活中,如果你遇到很大的挫折或困难,你采取什么态度”,被调查的学生大都表示“迎着困难,积极进取,乐观不退却”;对“人际关系中,如果你和别人发生矛盾,如何处理”的回答,大多数学生表示“宽容、忍耐、和解”。 人生理想:创富享受生活 人生理想呈多元化,突出个人实际利益。如在回答“你的人生理想是什么”这一问题时,虽有一部分学生表示要“为国家做贡献”,但大部分学生的价值取向是“能享受生活”,“做一个有钱的人”,“赚大钱,过富裕生活”,“考上好的大学,将来有好的工作”,“当一名杰出的商人”,“当比尔·盖茨和CEO”等等。 不良影响:网吧 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通过网络和不良影视、书刊的传播,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在被调查的学生中,约有20%的人去过网吧,有的因迷恋网吧而荒废学业,导致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有的因受到不良文化影响而感到精神空虚,人生迷惘。在调查问卷中写道:“人活着为什么”、“读书究竟有什么用”?在校学生(尤其是职高)中早恋现象呈上升趋势。有的学生因上网吧而结交了不良伙伴,走上歧途。 文明行为:不自觉遵守交规 部分学生法制观念淡薄,行为失范。如通过问卷调查,约有20%的学生不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要乱闯马路或红灯。教师们反映,有一部分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在校外的表现比校内要差;少数职高学生已忍不住在校内也要偷偷吸烟。 人生观:自我意识膨胀 “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在一部分学生中膨胀。教师在座谈会上反映,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处于中心地位,一部分人自我意识膨胀,片面夸大个人价值、个人利益、个人需求,造成了个人主义的蔓延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偏离;缺乏团队精神,缺乏社会责任感,轻视体力劳动者,有的还造成心理不健康。 成长烦恼:和父母之间有“沟” 家庭教育问题较多,孩子和父母缺乏交流沟通。教师在座谈会上反映,现在许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少过问其思想道德状况。有些经济条件好的孩子养尊处优,娇生惯养,有的家长对孩子打骂交加,或放任不管。学生在回答“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最大的困惑是什么”这一调查时,有一部分学生写道:“自己和父母存在代沟,缺乏交流,甚至无法交流”。学校领导和教师还反映,在目前的影视、报刊、书籍和文化娱乐场所中,许多内容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的往往与学校正面教育来个“正负抵消”。 视点追踪 学生老师对对碰 调查报告出来后,座谈会上教师们提出了各自的意见: 杭州九中的教师建议:“在给学生上课之前,最好能先了解一下他们是怎么想的,他们喜欢一种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这样更有针对性,效果也会好很多。”有的教师希望相关组织能够协助学校,多做一些搞好家庭教育的工作。 一位教师说道:“现在的电视、电影中那些暴力啊、色情啊这些东西对学生的影响实在太坏了,希望电视台能够思考一下,是不是该还学生一个干净的荧屏!”中策职业高中的教师提出,希望报纸、杂志能够开设青少年教育专栏,对一些焦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形成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让全社会来共同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有的教师认为应该开展老少手拉手,结对互帮活动,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同时也可以很好地教育优秀学生,正所谓“抓两头,带中间”。看了这份报告以后,学生们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有的说:“我希望一些年纪稍微大一点的老师上课的时候最好能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过去,但也不能总是讲‘老话’,还是要跟现在的社会联系起来,这样我们也觉得有新鲜感,不会厌烦。” 有的说:“我最讨厌老师给我们讲大道理了,一堆堆的理论,我们都喜欢听一些真实的、接近我们生活的现实问题,还有大家都比较关心的热点,像台湾问题、教育改革啊、心理健康辅导等等。”有的同学反映:有时候上课,懂的东西老师一遍一遍地讲,不懂的,老师偏偏讲了一次就没了,所以希望老师可以个别辅导,还希望老师的态度最好能亲切一点,同学们也就不会那么害怕,学习起来轻松一点。有的同学还希望学校能够增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家有交流的机会,在体验中理解、明白事情。 视点该谈 德育从渗透开始 这份调查显示:祖国统一成杭城中学生最关注的国家大事,他们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令人欣喜,存在的思想迷惘让人担忧。记者为此采访了浙江大学的刘力教授。刘教授表示,这份调查问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杭州中学生的道德思想现状,它同时表明:道德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道德工作也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而是靠社会、家庭、学校之间相互渗透。他说,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依赖性强,责任心弱,只追求个人利益,这些问题不仅仅与学校的教育有关。以前的学校是个单纯教书育人的地方,传播纯净的理想道德教育,能够净化心灵,从小到大,他们会一点一滴地用适当的道德行为来规范适当年龄的学生,学生受道德教育的方式很重要。这是正确的,因为对道德行为的灌输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你不能用成人的道德行为来规范孩子。而现在,网络的出现使得未成年人很容易就进入成人的社会,也就使得学校走出了道德的教育。 同时,刘力教授还指出,孩子发生问题,家长很自然地就是指责学校,指责社会,这些问题的发生,学校和社会是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但更重要的责任其实还是家庭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家长是孩子第一个、也是最具有影响力的老师,他们对孩子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是道德的楷模。过去的道德教育之所以深入人心,关键在家庭,他们有家训、书香世家的称号等来制约孩子的道德行为。而现在这一批孩子的家长,都是属于60、70年代的人,他们从一元社会过渡到多元社会,过去的价值标准全部都改变了,又碰到了社会注重功利,同时我们国家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原先的理想破灭,使得他们很迷惘,也很彷徨,导致父母本身就追求功利,无形之中也就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 刘力说,要想改变这种情况,除了改进学校德育和社会的传播外,家庭也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教育水准,为孩子做好模范作用。他还建议,希望可以借着调查展开讨论,在这些问题背后,家庭、学校、媒体该做什么。

⑥ 澄潭中学什么时候才能换校长啊

很早就听说浙江有个很棒的农村校长叫李辛甫,早可直到2011年七月,我到浙江新昌讲课时才偶然遇见了他。当时来去匆匆,没有与他细谈什么,只是对他不经意间说到的几个管理“招数”印象深刻——学生入学时,中考成绩只有校长和教务主任知道,而对所有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保密(学生毕业时可“解密”);九月底,学生进入高中后的第一次考试难度很小,重在“考习惯”,学生只要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学习习惯校正得好,大都能考到90分以上,这样不把学生“考倒”的考试,意在使这些“二三流的生源”建立自信、形成好习惯;为了让学生能“跳出”题海,要求教师“跳入”题海(教师的做题量是学生的三倍以上,学生所有的作业、试卷都由本校教师自编),学生的练习资料一律不订,而教师买多少资料,学校均给报销;学校设立的一项奖学金不奖励在校生,而是奖励那些走出校门后学有所成的校友……
凭直觉就知道,他是一位在管理上“有一套”的校长,结果上网一搜,果不其然。“写他的”和“他写的”东西都多得看不完,其中有专家这样评价他的学校:“澄潭中学是一所有思想、有品位、让人尊敬、令人感动的学校。”“澄潭中学的底子,是一所农村薄弱学校……其成长的理念和路径,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
有了这些初步的了解,2011年11月初,我来到澄潭中学(以下简称澄中),参加“走进教育现场:浙江省高中校长名校案例解剖式研修班”的活动。那几天,我一边不自觉地“被卷入”,与大家一起兴奋着、激动着;一边告诫自己,保持一种理性的、观察者的视角。我在努力捕捉着李辛甫带给我们的“意外感”与“陌生感”,我确信,能让眼前这三十几位不知听过多少报告且清一色的男校长“听醉了”(一位校长的描述)的那些稀缺的东西,就是我要寻找的“宝贝”,它一定与“人”相关,而非“事”的集合。
正好去澄中前刚读过《海底捞你学不会》,我很赞同宁高宁在《序》中对作者黄海鹰之高妙的那种解释:“海鹰总善于把管理学所有技巧性的理论一直追溯到人性本质的深度来拷问……”这样深度拷问式的研究,与我的一个认识——“教育说到底是人性的一种投射、一种职业表达”——极为合拍。我相信,校长怎么做人,也就怎么做教育。他的人性假设、人格倾向、生命底色、举手投足等等,无一不是最活生生的“引领”与“号召”。同时,这样的研究也特别适用于像李辛甫这样在“人性表达”方面很有“咂摸头”的研究对象。所以,尽管我知道它充满挑战,但还是想尝试着从这个视角,品味这位农村校长的品位。
在我眼中,李辛甫是个心里装着“大忧虑”的“一般知识分子”。他曾花很大的精力执著于对社会现象、民族心理,特别是人性问题的社会历史研究。“正是怀揣着这份国家责任和教育情怀,我一直穿行在理想和现实、想法和做法之中,不断寻觅教育的真谛。”这样的“公共关怀”与寻根问底,这样把教育放在“关系中”而追问其本质的研究视角与视野,使他在回到自己的教育实践时能够更确当地定位,从而得出“激活、培育、守护美好人性,是基础教育最核心、最崇高的价值使命与哲学境界”、“教育不仅要为‘人才’奠基,更要为‘人’奠基”等结论。
从这样的价值自觉出发,他把社会担当演化为一种自我诉求。我想,有了这份对“大责任”的看重,校长才可能获得囿于功利目的而无法获得的、真正强大的办学动力。在李辛甫看来,乡镇中学的校长在这方面的责任更大,因为他们的学生几乎没有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只有学校办好了,孩子们才可能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走出阶层固化的怪圈。说到这个问题,他一口气举了好几个例子:一位学生父亲早逝,大伯、叔叔把地都占了,妈妈带着她和妹妹艰难过活;她考上大学后,大伯、叔叔不仅还了地,还各拿出2000元支持她上学。还有一位贫困得平时谁也不肯借钱给他家的学生考上浙大计算机系,父亲为筹上学的钱而发愁,李辛甫建议他,把录取通知书拿给乡亲们看看,结果真灵,大家看到这孩子这么有前途,纷纷解囊相助……
同时,那种带有终极意味的价值感悟,那种将悲悯之心、宗教之怀(他特别喜欢那句话─“每个孩子来到世上都是上帝对人类的再次信任”)寄托于教育之中而掀动的内在的激情,导引着李辛甫纵情地投入、倾情地付出。于教育,他实在是个情痴,不知有多少事,都是他自讨苦吃、自承压力。最难的时候,1.76米的他,体重只剩下53公斤。尽管如此,“我却从来都没有辛苦感,只有温馨感,因为我喜欢教育!”浙江大学的刘力教授主张“校长要有黎明感”,而李辛甫笑言:“我比黎明还黎明!”
在研修班点评时,我用“纯爱”两个字来描述他对教育的这份痴情,他极为认同,而且我们还有一个共识,即这样的“纯爱”与他个人的艺术世界、人文情怀、生活情趣密切相关。
他的办公室也是书房。除了满墙满桌的书以外(他每天至少读书一小时),案头间从各处“淘”来的“清玩”也极为考究。虽然一时半会儿很难窥其堂奥,但在那缕缕沉香间,我还是嗅出了他浓浓的文化味道;在其疏朗有致、无言有色的书画间,我还是多多少少悟到了他别样的清怀雅抱。
说实话,李辛甫带给我的最大的“意外感”就是一位农村校长会活得那么高雅、那么精致。他“注定”爱写诗,名字中就沾了不少“诗气”─李白、辛弃疾、杜甫;他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还举办过个人书画展……
到澄潭的第二天,他带我去见了一个在佛学院教书法的好友。那天下午,我第一次听“尺八”(中国古代的一种乐器,曾失传),几近落泪;也第一次听他们那个艺术“圈子里”那么多撼动人心的故事。他们多是超功利的“业余者”,纯纯粹粹、“无缘无故”地热恋着艺术,在追求极致中合奏出“纯爱”的交响。在这交响中,我仿佛一瞬间就在李辛甫身上找到了干干净净的“艺术人”与干干净净的“教育人”的那种相契相通;从他常态的非职业的生活中,找到了他“这样”办学的根据。
深度进入某一具体的艺术样态,并与一帮极有品位的朋友交往,使李辛甫对艺术之于人生的价值有着别样的体悟,“艺术大餐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艺术享受,更是美好人性的培育”。理解了这一点,也就理解了他做美育的与众不同——澄中有两个合唱团、一个民乐队、一个铜管队,乐队训练全部纳入教学计划,与比赛无关;学校的音乐铃声均为经典名曲,每节课都不同,关键是,无论哪个学生都能说出曲名、作曲家乃至乐曲的意义(学校有相关内容的教学);每年五月以班为单位组成合唱团,唱响“红色经典”,有人问:“放歌五月,不怕影响高考?”李辛甫笑答: 这正是我们“高考取胜的一个秘诀!”……
在澄中期间,我正赶上学校每年一度的艺术节(这次的艺术节持续两个月,共12项活动,包括美国的艺术大师来校交流)暨世界名曲合唱会震撼开幕。说“震撼”,是因为身着不同的专业演出服(孩子们在网上“淘”的)、在不断变换的大屏幕的映衬下唱着《乘着歌声的翅膀》、《欢乐颂》等经典名曲的“演员”,是澄中全部2221名学生(各班轮流上场,整个活动持续一天)!那朴素的“奢华”与绚烂,带给我无限的感动。我边看边想,这些来自农村的孩子,在高中三年,每个人都至少有六次登台演出的机会(每年五月和十月的合唱节都是全员参与),这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啊!坐在我旁边的李辛甫说:“我就是要让孩子们‘附庸风雅’,我相信,慢慢地,他们会真的风雅起来!”
“教育之美:一种生命的形式”,这是我写过的一篇小文的题目,在澄中,我对这样的“生命的隐喻”有了更深的理解。
做校长15年,李辛甫已显得十分成熟,无论做人做事,都有一种特殊的张力,给人一种做“通”了的感觉,认真但不过分纠缠,于是也就少了许多纠结,多了许多享受。
最后,我们来看李辛甫的几段“语录”吧─
人生三境界: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翠竹黄花皆佛性,清池皓月照禅心;方寸即是莲界,大地尽作蒲团。
创新不是颠覆传统,坚守传统有时比创新更难。
未来有多近,在于你想得有多远。
幸福感就是一种感受,与财富无关,但与计较不计较关系很大。
制度让想犯错的人不敢犯错,机制让想犯错的人犯不了错,文化让想犯错的人不会犯错。
而我觉得,最值得我们大家一起悉心把玩的是他那个最朴素的“语录”——
“教育真的蛮有味道”!

他不是挺好的吗?校长换届一般要几年 像教育局有些任免的有试用期为一年 有些没有试用期 可能4年换一次

热点内容
大学生普法活动 发布:2024-11-16 03:21:02 浏览:167
内蒙古大学历史学教授 发布:2024-11-16 03:11:29 浏览:526
大学生最喜欢的老师 发布:2024-11-16 03:11:25 浏览:122
南通职业大学招生办老师电话 发布:2024-11-16 03:04:58 浏览:177
西南交通大学统计学专业 发布:2024-11-16 02:54:22 浏览:704
一本星际娱乐圈文男主是大学教授 发布:2024-11-16 02:38:41 浏览:512
三峡大学退休李教授 发布:2024-11-16 01:58:55 浏览:361
副厅级大学名单 发布:2024-11-16 01:56:55 浏览:36
西安在校大学生 发布:2024-11-16 01:56:43 浏览:372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工程 发布:2024-11-16 01:42:44 浏览: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