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导师约见复试几率大吗
Ⅰ 博士生导师约见会问什么样的问题
不知道你指的是考前约见,还是复试时的约见,这两种见面目的不同,所聊的话题会内有容不同。如果是报考时的约见,一般是了解你考博的目的与你关注的研究方向,同时对于你是否适合进行博士阶段的研究与能否有研究潜力进行一般的了解与判断,可能会问到你感兴趣的问题与你已经发表的文章等。如果你有幸通过博士初试,复试时的约谈,主要是就上线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基础知识进行再次的考察,以判断哪些人可以获得学习机会,而哪些人是不适合继续学习的。这个时候,本校毕业生是有优势的,其它学校的学生一般不太了解导师风格与学校偏好的,可能会找不到重点。
Ⅱ 复试前需要约见导师吗怎么约
最后确定导师是在复试之后,但是初试成绩后到复试前联系导师的目的是:让导师了解自己多一点,自己了解导师也多一点。通过联系导师,实现师生双方的相互了解,从而增加考生成功的机会,同时也是为了自己以后更好发展。
联系导师的方式
1.电话联系。这里所说的“电话”,指的是导师的办公电话。导师的私人电话,一般情况应尽量避免拨打。除个别院校外,导师的办公电话大都公开在校园网上。考生可以通过登录报考院校的网站搜寻导师的相关信息。既然办公电话是公开的,那么考生在导师办公时间就可以拨打。电话联系的优点是费用少,效益高。比如通过与导师电话交谈,导师可能对考生的一些重要信息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电话联系的最大缺点是信息量少。显然,导师不可能与你长时间通话,另外考生的紧张会进一步缩小传达给导师的有用信息。比如,有的考生第一次与导师通电话,高度紧张,从而不知所云。
2.邮件联系。与电话相同,导师的邮箱一般也会公布在校园网上。邮件联系的优点是费用少,信息量大。比如考生可以通过邮件,向导师详细介绍自己,如研究兴趣、爱好、特长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导师可以对考生有比较全面的把握。邮件联系的最大缺点是缺乏直观性,留给导师的印象可能不够深刻。比如考生的个人形象、气质等信息。但是,邮件联系依然是实现考生与导师交流的较好途径。
3.面对面交流。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直观、信息量大。借助它,考生和导师对彼此都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导师对考生表示赞许,则无疑增加考生成功的机会,有些导师甚至会指定要某考生。面对面交流的缺点在于成本大,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面对面交流的成本包括住宿费、交通费和时间成本等。有些考生所报考的院校距离甚远,因此是一笔不少的花费。另外,由于近年来招生单位加大了复试权重,因此复试前的时间极其宝贵,时间成本是较为巨大的。更糟的情况是,有些考生由于见导师前准备不充分,加之紧张的情绪,可能会掩盖自己的优秀的一面,而将自己平时很小的缺点放大。比如,夸夸其谈而不着边际,过于害羞而不善表达等。
LZ在与导师会面时赠送礼物宜少不宜多。首先,完全不赠送是不恰当的。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朋友、亲戚见面互赠礼物,乃人之常情。毕竟中国社会是礼仪之邦,空手去见重要的人不符合普遍的道德规范。当然也有导师会拒绝LZ的诸如水果之类的小礼品,但毕竟是极少数。其次,过于贵重是不合适的。一般的导师,特别是年龄大的导师,对这种现象是极其反感的。他们常以为人师表、治学严谨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过于贵重的礼物极易招致导师的警惕心理,继而对自己的人品产生怀疑。诚然,学术研究需要纯粹的心态,过于世故的学生很难做好学问,也较难获得老师的好感。总之,通过见面时赠送导师价值较低的特产、水果之类,较易获得导师认同。 而且应该做到大方自然,畏畏缩缩,反而惹人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