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大学心理学教授
⑴ 乔治·米勒心理学家乔治·米勒
乔治·米勒(George Armitage Miller),1920年2月3日出生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查尔斯顿,是一位著名心理学家,曾在普林斯顿大学、洛克斐勒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担任过心理学教授,以及哈佛大学心理学系主任。他还是牛津大学的Fulbright研究伙伴,并曾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会长。他最知名的作品是1956年在《心理学评论》上发表的《神奇的数字7 +/- 2:我们信息加工能力的局限》。
米勒的学术生涯始于1937年进入华盛顿大学,后转至亚拉巴马大学主修语言学,于1940年获得文学士学位。他对心理学的兴趣源于在校期间的心理学讨论,这使他在未专攻心理学的情况下,通过教学得以涉足该领域。1942年,他接受了哈佛大学资深心理学教授的建议,开始了在哈佛的心理声学研究。1948年,他成为哈佛大学的助教授,教授语言沟通课程,并在1950年赴普林斯顿大学进行访问研究,专注于语言沟通的数理理论。
米勒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短时记忆研究上。他提出的信息编码理论,即信息通过归类和命名存储,而非直接储存原始信息,这在1956年《神奇的数字7 +/- 2》中得到了体现。他发现,正常情况下,人们在短时记忆中能记住大约7个项目,而且这种记忆可以通过心理操作,如将长串数字转化为有意义的组块(chunk)来扩展。他的工作推动了对记忆的深入理解,特别是短时记忆在认知心理学中的重要性。
米勒与布鲁纳共同创立的哈佛大学认知研究中心,挑战了行为主义的主导地位,强调了内在心理活动的研究。他们的工作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使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展到行为与心理过程。米勒的《计划与行为的结构》中,他提出的"TOTE"模型,描述了人们处理信息时的有计划行为过程,这一理论对理解人类知识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1)麻省理工大学心理学教授扩展阅读
著名的导演编剧。乔治·米勒 生于澳洲昆士兰,先是在新南威尔斯大学医学院学习,因爱好电影,1971年参加短期电影研习班,遇制片人拜伦.肯尼迪,1979年以未来世界能源战争为主题,拍暴力动作片《疯狂的马克斯》,该片大为卖座,荣获澳洲电影学院最佳导演、1992编导的《罗伦佐的油剂》获奥斯卡最佳原著剧本提名。1996年编剧兼制片的科幻喜剧片《我不笨,所以我有话说》,由真人和卡通猪一起合演,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提名。1998年兼制、编、导于一身的《猪唛爱漫游》是《我不笨,所以我有话说》的续集,喜剧效果甚佳。
⑵ 什么是X理论Y理论
X理论和Y理论(Theory X and Theory Y),管理学中关于人们工作源动力的理论,是由美国心里学家麦格雷戈于1960年在其所著《企业中人的方面》一书中提出来的。
这是一对完全基于两种完全相反假设的理论,X理论认为人们有消极的工作源动力,而Y理论则认为人们有积极的工作源动力。X理论认为人性懒惰,所以总是逃避责任。
只有少数人才能克服这样的劣根性,成为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但绝大多数人必须用“胡萝卜+大棒”进行威逼利诱,使他们为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而努力。多少年来,企业主们一直都在使用这样的管理方法,但他们也会绝望地发现,“胡萝卜+大棒”作为一种管理工具的作用常常失效。
人性假设
“X理论”的人性假设(“性本恶”论):
人生来就是懒惰的,只要可能就会逃避工作。
人生来就缺乏进取心,不愿承担责任,宁愿听从指挥。
人天生就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需要。
人习惯于守旧,本性就反对变革。
只有极少数人才具有解决组织问题所需要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人缺乏理性,容易受外界的影响。